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财政补贴作用研究(精)
财政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财政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作用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农村地区的发展却与城市地区存在巨大的差距。
财政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从财政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村财政支出的作用、财政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作用和财政对农村资源整合的作用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财政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财政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政府投入的财政资金可以对农村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村经济中的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这些投入可以为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提供更好的支持,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农村财政支出的作用农村财政支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财政资金的注入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
(二)社会保障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投入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保障,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增强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和依赖。
(三)扶持农民农业生产政府通过财政投入对农业生产进行支持,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扶持农民增加收入。
三、财政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作用财政对农村金融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政府投入的资金可以用于建立农村金融机构、加强金融投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此外,财政还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扶贫、小额信贷等业务,帮助贫困户解决融资难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财政对农村资源整合的作用农村资源整合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财政在这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整合资源,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提高农村资源利用效率。
财政资源的注入可以促进农村的技术创新、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实现农村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农村经济不断增长。
财政补贴对于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
财政补贴对于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和举措,其中财政补贴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财政补贴对于农村经济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积极的作用,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财政补贴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财政补贴对农村经济的积极影响1.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财政补贴可以帮助农民购买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和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财政补贴还可以用于支持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产出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
2. 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给予补贴,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产出效率,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
农民收入的增加会带动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有利于激发农村经济的内生动力。
3.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补贴可以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农村公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等,从而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 保障农产品供应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产量,保障农产品的供应。
这有利于稳定农产品市场供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维护农村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二、财政补贴对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1. 财政补贴滥用问题在一些地方,由于管理不善或制度漏洞,财政补贴被滥用,导致财政资源浪费和失去补贴的应有效果。
而滥用财政补贴也可能会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借机非法牟利,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2. 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财政补贴需要耗费大量的财政资金,加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如果财政补贴不得当或者补贴资金投入的产出效益不高,很可能会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增加,影响到政府其他重要支出的进行。
3. 或导致农民从事低效益产业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达到财政补贴的标准或者目标,可能会导致农民从事一些低效益的产业,从而影响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的政府扶持政策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政府扶持政策分析一、政府扶持政策的背景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农村经济的不发达,制约了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为改变这一状况,政府逐步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本文将对这些政策进行分析。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推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旨在改善农村的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的状况。
通过加大对道路、桥梁和电力设施的投入,政府为农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和稳定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现代化政策农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化的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
政府通过推行农业现代化政策,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农民的生产技能,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政府还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四、乡村旅游扶持政策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的新兴产业,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的经济转型与升级。
政府推出的乡村旅游扶持政策主要包括对景区的建设和管理、旅游设施的改善以及旅游项目的开发等方面。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民可以通过农家乐、农耕体验等方式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五、农村金融扶持政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支撑,农村经济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政府推出的农村金融扶持政策主要包括资金支持、贷款优惠和信贷服务等方面。
通过提供贷款、信用担保等方式,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鼓励他们投资生产,扩大经营规模,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农村人才培养政策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政府推出的农村人才培养政策主要包括人才引进、培训和奖励等方面。
通过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和生活,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和学历提升机会,鼓励农民致富带头人的成长,增强农村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七、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需要合理的产业结构。
政府推出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主要包括对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农村工业化和促进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等方面。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机制研究
展、 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并会随不确定事项的发 生或不发生而变化。 在职业安全感概念的基础上, 作者编制了职业安全感量表 ( Q, C ) S 用于测量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感( 待发表) 。该量表包 含公司安全感、 工作安全感、 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四个因 子。经检 该量 验: 表有较好 信度和 的 效度, 具有一定的 实际应用 价值。 ( 责任编辑 : 玉华 ) 柳
箱” 范围 农业 政策 内的 补贴, 断降 不 低农产品生 产成本和 流通费 用, 稳定农业 生产者收 入水平, 农产品的出1 仍逐渐 2 量 恢复到原 有的 水平。 我国 有的 现 农业国内 支持(M) A s水平很低, 有些年 份 甚至是负 更不用说达到发展中国家允许的1%的 值, 0 水平。 这种情况说明了我国政府农业投入有很大的扩展空间, 并且, 在 加入 W O的谈判以及加入 W O以后不需要承诺减让农业国内 T T 支 持。 是, 低水平的 但 如此 农业国内支持, 无论与国 外相比, 还 是从中国这民收入的提高。因此, 政府除了要加大对农业的补贴 力度外, 还要不断优化财政补贴政策, 建立和完善政府的农业补 贴机制。首先, 完善补贴机制, 改变目 前补贴“ 政出多门, 管理重 叠, ”政策不 配套, 效率不高的状况, 补贴 逐步实 行集中管理, 依 法补贴, 分类处理, 责权利明确的财政补贴机制。其次, 规范管 理, 推行补贴项目 预算管理办法, 保证补贴资金到位, 避免挤占、 挪用现象的发生。再次, 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 逐渐增加对农 业的补贴额度, 提高补贴比率。最后, 改进补贴方式, 暗补” 改“
织 与职 安全 业或专业安全的区 分。因 研究组织中的员 此, 工不 安全感, 不仅应该包含对组织的不安全感( 即能否继续留在同一 组 织中) 对职 和 业的 不安全感( 能否 即 继续同 一类型的岗 位上) , 而 应该 且还 包含工 作为员工及其家 庭提供成就感或 提高其生活 质量的不安全感。 () 3职业发展理论 S e的职 展理论中, u r 业发 p 认为员工的不安 全感主 要以 经济 为导向, 一种有支配 “ 是 作用的需要, 是员工选择工作的主 要原 因” l 。B m在 Sp 的基础上, u ue r 把安全作为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 因 并且构建了一 素, 个安全的 量表, 明确了 安全的 几个方面, 即
财政补贴对于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
财政补贴对于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财政补贴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积极的作用,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1. 促进农业生产:财政补贴可以为农民提供资金支持,激励他们增加农业投入和农业生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针对农民的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提供补贴,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益。
2. 增加农民收入:财政补贴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农民的收入。
直接补贴通过给予农民货币或物品的形式,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间接补贴则通过减轻农业生产成本或提高农产品价格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这样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3. 促进就业机会:财政补贴可以为农村提供就业机会。
补贴农业生产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也可以为农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业补贴可以促进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培养一些专业技能,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
4. 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财政补贴可以引导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农业产业可能面临困难,而新兴的农业产业可能需要资金支持。
通过向新兴农业产业提供财政补贴,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依赖性增加:长期以来,农村经济普遍存在依赖财政补贴的情况。
过度依赖财政补贴可能使农民对于补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增加。
2. 资金浪费:部分财政补贴可能会被农民滥用或浪费。
一些农民可能会将补贴用于不必要或低效的消费,而不是用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
这样会浪费政府的财政资金,降低财政补贴的效益。
3. 扭曲农产品市场价格:财政补贴可能会扭曲农产品市场价格,导致农产品供过于求或需求过于旺盛。
一方面,过高的财政补贴可能会促使农民过度生产某些农产品,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财政补贴可能会限制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使一些农产品价格上涨。
财政补贴对农村经济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就业机会以及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财政补贴作用研究
级 财 政 预 算 , 财 政 支 出则 由 国 家 和 自筹 两 者 结 合 解 决 , 其 待
实 行 人 民公 社 之 后 , 镇 财 政 则 转 变 为 公 社 财 政 , 村 财 政 乡 农
实 行 的 是 一 种 人 民 公 社 下 “ 政 包 干 ” 度 , 过 由 于 包 干 得 我 国 的 生 产 能 力 显 得 相 对 过 剩 , 得 已 通 过 出 口来 消 化 财 制 不 不 上 缴 的 比例 太 高 , 社 发 展 农 业 的 资 金 物 资 并 不 充 裕 。 由 公 多余 的 生 产 力 , 持 国 家 经 济 的 增 长 , 由 此 带 来 的 持 续 顺 维 但 于 当 时 中 国 的 财 政 体 制 主 要 是 为 工 业 化 进 程 服 务 , 以 基 差 也 让 人 民 币 面 临 升 值 的 压 力 , 口 面 临 着 放 缓 的 危 机 。 所 出 本 上 不 存 在 对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的 财 政 补 贴 , 反 通 过 人 为 的 如 何 应 对 这 种 内 需 不 足 的 危 机 , 觉 还 是 应 该 从 农 村 方 面 相 感
补 贴 , 分 的 调 动 了 农 民 生 产 的 积 极 性 , 种 补 贴 方 式 对 于 充 这
刺激现如今 的农村经 济增长也 是很有借鉴 意义的 。
2 对 于 新 时 期 下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 财 政 支 持
的 一 些 思 考
拉 动 一 国 经 济 增 长 的 三 驾 马 车 是 投 资 、 口和 消 费 , 出 我 国 长 期 以来 都 存 在 着 消 费 不 足 的 问 题 , 种 情 况 的 存 在 使 这
产 品 的财 政 补 贴 政 策 也 发 生 了 变 化 , 去 对 农 产 品 的 补 贴 过
农村经济中财政扶持的作用
农村经济中财政扶持的作用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扶持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财政扶持的作用包括调节农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等方面。
一、调节农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财政扶持可以灵活调配资金,根据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通过撬动社会资本和吸引企业资金等方式,实现资金的有效整合和运用;在发展农村产业、带动农村就业方面注入资金支持,对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促进农村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财政扶持可以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支持,如为农村供水、供电、房屋建设、交通运输、通信网络、市场建设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
同样,这些支持措施也体现了政府对农村地区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对于改善农村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人居条件,全面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财政扶持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在农村财政扶持中,政府重点关注的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扶持农民创业就业,通过投入资金、发放补贴等方式,促进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产量的提高,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扶持中小农业观光园等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举措将直接促进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提高,进而推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
四、提升农村社会生活品质财政扶持可以提升农村社会生活品质,为农村民生事业投入一些资金,优先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设施,这些工程涉及到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妇女儿童、劳动就业、基层民主等多个方面,它们的建设都将对农村社会生活造成显著的影响,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水平,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卫生健康水平,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财政扶持作为推进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公共服务经济化方面的重要手段,必须得到重视。
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加强财政扶持的力度,必将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村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财政补贴支持农业发展问题思考
ACCOUNTING LEARNING87我国财政补贴支持农业发展问题思考文/宫勇琦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财政补贴支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具有针对性的、解决财政补贴支持农业发展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财政补贴;发展;问题与措施近年来,我国的财政补贴政策已经让我国农村地区越来越现代化、科技化。
然而,现有的财政补贴政策仍然存在的很多漏洞,这些漏洞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可见,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是我国财政机关需要考虑的重点。
长久以来,我国财政补贴支持农业发展经历了初始阶段、改革阶段,到达了现在的完善阶段。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对我国的农业给予大力的财政补贴支持,并不断完善和解决我国财政补贴支持农业发展问题,才能稳定农民的收入、增加农作物产量,一方面,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一、当前我国财政补贴支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补贴结构与方式不合理补贴结构与方式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点,即补贴重点未明确、补贴力度较弱以及直接农业补贴政策目标的短期化[1]。
前者就补贴范围而言,我国对农产品的补贴集中在粮棉产品上,虽然某些高质量的品种也有选择性的补贴,但补贴不稳定、不全面、力度弱,且投入的补贴用品大多涵盖了种子、农膜、农药、化肥等多方面,很少按人群和地点分类,没有按照农业结构调整补贴。
后者由于财政直接用到农业补贴的政策往往与相关农村经济政策紧密相连,农村经济政策的改变必然导致农业补贴政策也随之改变,因此导致我国财政的农业补贴方式模糊且政策目标短期化,继而导致补贴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补贴总量偏低我国在与发达国家对比下,财政补贴支持农业的水平明显偏低,补贴总量也没有达到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水平。
近年来,我国财政部门对“三农”的补贴力度不断上升,但仍然存在不平等现象,尤其在某些偏远地区,不仅财政补贴数量少补贴范围也很局限,致使城乡财政资源配置不平衡。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扩大,财政支农支出成为了政府关注的重点之一。
财政支农支出是指政府为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而投入的财政资金。
本文旨在研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和效果,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的财政支农政策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政府通过投入资金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卫生等事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通过给予农民直接补贴、农业保险等措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方式和规模等因素,都会对农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具体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数据收集与整理等。
四、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机制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入资金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设施、道路建设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农业技术推广:政府通过投入资金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技能。
3. 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政府投入资金支持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改善农民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4. 直接补贴和农业保险:政府通过给予农民直接补贴、农业保险等措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五、实证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随着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2. 不同地区的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政府投入的财政支农资金相对较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也较大;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政府投入的财政支农资金相对较少,但也在逐步增加。
当前我国财政农业补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财政农业补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财政补贴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如何把好的政策用好却是一个难题。
我国当前的财政农业补贴就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补贴总量小、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补贴标准混乱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目标,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财政补贴,农业补贴,黄箱补贴,绿箱补贴一、我国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演变财政对农业给予有效补贴,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的旨在保护和发展农业的一项重要政策。
所谓财政补贴支农,就是指政府利用财政补贴方式支持“三农”发展。
我国财政对农业的补贴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最早以国营拖拉机站的“机耕定额亏损补贴”形式出现,之后逐渐扩展到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补贴、农业生产用电补贴、贷款贴息补贴等方面。
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制定实施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政治经济制度、国家财力和不同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目标任务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补贴支农政策大体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994年)是现行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1994年~20XX年),财政补贴支农政策发展时期。
财政补贴支农逐步增加,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支持,加大了对农村改革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的支持。
第三阶段(20XX年至今)是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创新时期。
除了已有的政策继续执行并加大力度外,提出并开始实施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政策,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补贴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同时在基本建设投资包括国债资金方面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变财政支农方式,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改革农业税制。
从20XX年起,国家财政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并不断加大对部分地区种粮农民的良种和购置农机补贴力度。
财政部统计显示,20XX年全国粮食直补资金达到142亿元,比20XX年增加约10亿元,其中13个粮食主产省(区)亿元,均占本省(区)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
乡村振兴的财政支持与资金保障
乡村振兴的财政支持与资金保障乡村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财政支持和资金保障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乡村振兴的财政支持与资金保障。
一、强化政府角色在乡村振兴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需要通过专项资金进行财政支持,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各级财政支持机制,明确乡村振兴的财政责任,合理调配财政资源,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平、公正、高效。
二、推动金融机构参与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通过建立金融扶贫专营机构、设立乡村振兴基金等方式,吸引金融机构参与乡村振兴并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政府还应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途径。
三、加大土地扶持力度土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政府可以通过土地扶持政策,为农民提供土地财政补贴,支持他们发展现代农业。
同时,土地扶持政策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鼓励农民利用土地资源开展多元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四、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政府的财政支持是有限的。
因此,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成为重要的途径之一。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领域,发展农村新业态,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和管理,确保其投资方向符合乡村振兴战略。
五、加强农村人才支持乡村振兴需要高素质的农村人才。
政府可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供奖励和补贴等,吸引优秀的人才到乡村工作和创业。
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提供金融创新产品等方式,促进金融服务的发展,并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七、加强农业保险保障农业保险是农村经济的重要保障。
关于中国财政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经济效果分析
中国财政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经济效果分析引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家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中国政府推行了农业直接补贴政策。
本文将对中国财政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
政策背景中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于2004年开始实施,旨在通过直接向农民提供经济支持,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根据政策,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向农民提供补贴,用于农产品生产和农村发展。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一个重要经济效果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向农民提供经济支持,政府鼓励农民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用于农产品生产。
这种直接的经济激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通过引导农业向着规模化、机械化和智能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另一个经济效果是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
传统农业多数依靠自然资源,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通过直接向农民提供补贴,政府帮助农民减轻了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使得农民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这有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能力,进一步拉动农村市场需求,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直接补贴政策还对农业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
由于政府对某些农产品提供更高的补贴,农民更倾向于种植或养殖这些受益农产品。
这导致农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一些低效益的农业产业逐渐减少,而一些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得到了扩大。
这对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区域发展差异由于中国的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在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经济效果。
东部地区相对经济发达,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主要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而在西部地区,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对扶贫和农民生计的帮助更加显著,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减少贫困。
环境影响尽管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环境影响的问题。
一些农民为了获取更高的补贴,可能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和水源污染。
财政补贴对于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
财政补贴对于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
首先,财政补贴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由于自然条件、劳动力和技术等方
面的限制,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一直受到制约。
而财政补贴可以为农村企业提供必要的资
金支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
此外,财政补贴
还可以鼓励农民创业,提高其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其次,财政补贴可以带动农村地区其他行业的发展。
农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单一的农业经济难以支撑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财政补贴可以通过扶持农村企业和农
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带动农村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经济结构,进
而促进整个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
再次,财政补贴可以改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直存
在着缺陷和不完善之处。
财政补贴可以通过扩大农村卫生保健、教育和文化等公共服务的
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最后,财政补贴也可能引发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财政补贴不能长期依赖,一旦补贴
政策取消或减少,农村企业可能面临资金紧张、生产困难等问题。
而部分农村居民依赖财
政补贴生活,可能降低其自我发展的意愿和能力。
因此,在财政补贴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平衡好政策效果和负面影响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财政补贴对于农村经济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政府制定和实施财政补贴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利益,注重平衡和协调,为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撑。
经济发展中的财政补贴与产业扶持政策
经济发展中的财政补贴与产业扶持政策财政补贴与产业扶持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引言财政补贴与产业扶持政策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手段,对促进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财政补贴与产业扶持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具体作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二、财政补贴的作用财政补贴作为一种财政支持措施,主要通过向企业提供资金或减免税收等方式,促进企业发展。
财政补贴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科技创新财政补贴可以用于支持企业的科研活动,激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政府通过向科技型企业提供补贴,可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形成,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扩大就业和培训财政补贴可以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
此外,财政补贴还可以用于培训和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3.支持企业转型升级财政补贴可以用于支持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通过提供财政补贴,政府可以推动企业实施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产业扶持政策的作用产业扶持政策是指通过各种措施,鼓励和支持特定产业的发展。
产业扶持政策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产业升级产业扶持政策可以促使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通过补贴和优惠政策等手段,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领域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2.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产业扶持政策可以帮助落后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给予企业税收减免和资金支持等政策,政府可以吸引投资和人才流入落后地区,推动当地经济的腾飞。
3.培育新兴产业产业扶持政策可以引导和培育新兴产业,为经济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和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进行投资和创业,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财政补贴与产业扶持政策的影响财政补贴与产业扶持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实施,对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财政补贴对于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
财政补贴对于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1. 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产业发展财政补贴可以帮助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财政补贴还可以用于支持农村产业的升级和发展,鼓励农村企业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2. 缓解农民资金压力,带动农村消费财政补贴可以缓解农民的生产资金压力,使农民更加有信心投入生产,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财政补贴还可以帮助农民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 促进农村劳动力和人才流动财政补贴可以吸引城市人才回到农村发展,推动农村人才的培养和流动。
财政补贴还可以通过支持农村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二、财政补贴对于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1.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由于财政补贴采取的是直接给予资金的方式,导致一些农民对于财政补贴的使用缺乏规划和计划,造成了部分资金的浪费,甚至出现了一些不正当手段获取财政补贴资金的现象。
2. 财政补贴导致农产品价格过高一些地方政府会通过向农产品生产者提供财政补贴的方式来刺激农产品生产,但过多的财政补贴会导致农产品价格过高,不利于农产品的市场流通。
3. 财政补贴风险管理不足在财政补贴发放到农村时,存在一些管理不善的问题,导致了一些不法分子的钻空子,利用财政补贴漏洞进行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利益。
三、优化财政补贴政策的建议1.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管理政府应该加强对财政补贴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和措施,防止财政补贴的滥用和浪费,同时加强对于财政补贴的指导和培训,提高财政补贴的使用效率。
2. 合理规划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范围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财政补贴的使用范围进行合理规划,确保财政补贴的资金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
3. 加强安全风险管理政府要加强对财政补贴的安全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关安全风险管理控制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财政补贴的风险问题,确保财政补贴资金的安全。
中国农业补贴效用情况和发展方向探讨
中国农业补贴效用情况和发展方向探讨农业补贴政策对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促进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微观上农业补贴政策可以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扩大出口;在宏观上农业补贴政策可以促进本国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在某些领域赢得竞争优势。
同时,农业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经济的保障,其它一切政策等同于纸上谈兵。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是重工轻农,使得农业始终处在比较弱势的地位,长此以往造成自身发展缓慢,基础薄弱,前进艰难。
具体来说农业补贴是政府实现特定的农业产业政策目的而将财政收入以法定的标准和方式转移给特定的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行为。
从金融学的角度讲,即是国家对财政收入的转移性支出,以增加农民收入,来解决农业由于天然弱势而遇到的发展困境,弥补市场失灵。
政府采用补贴手段,是追求实际意义上的公平,同时农业补贴作为一项转移支付手段,涉及政府、农民和其他产业人员之间的利益平衡和协调,这就要求在农业补贴制度的制定和运行中要坚持公平公正,要提高农业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对中国农业补贴的演化和发展有比较详细的了解。
一.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过程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最早以国营拖拉机站的“机耕定额亏损补贴”形式出现,之后逐渐扩展到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补贴、农业生产用电补贴、贷款贴息补贴等方面。
如1979~1980年,财政用于农用塑料薄膜的补贴就达16亿多元,对当时农业的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0~1992年,政府主要采取放开农产品价格的政策,让农民在市场交换中受益,财政上的农业补贴相对较少。
1992年以后,我国对粮、棉等农产品实行较大力度的价格和流通干预政策,目标是控制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通货膨胀问题消除后,粮食价格不断降低,已失去经济学意义上的保护含义,而棉花则于1999年完全放开了价格,更谈不上保护。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公共财政支出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公共财政支出一、农村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性农村公共财政支出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公共财政支出是指政府出资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的资金投入。
这些支出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民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道路、桥梁、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和水电供应能力,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农业科技推广支出农业科技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农村公共财政支出应用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提升农业产出和质量。
政府应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合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四、农村教育支出农村教育是农民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增加农村教育支出,在农村地区修建学校,改善教育设施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补贴,提供农村学生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促进农村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五、农村医疗支出农村医疗是保障农民健康的重要方面。
政府应加大农村医疗支出,修建医疗卫生设施,提高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提供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险和救助,让农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六、农村环境保护支出农村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支出,加强农村土壤保护、水资源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七、农村产业发展支出农村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出,通过发展农村现代农业、农村旅游、乡村特色产业等,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农业补贴政策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农业补贴政策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农业补贴政策作为一种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就农业补贴政策在支持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实施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业补贴政策的重要性农业补贴政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业补贴政策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手段。
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而农业补贴政策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供应。
通过对种粮面积、农田耕作等方面的补贴,激励农民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本进入农业生产,提高农田利用率,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其次,农业补贴政策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而提高农民增收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方向。
农业补贴政策通过给予农民一定的经济补贴,帮助他们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产出质量,并且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实现农民的增收。
这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还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的全面脱贫。
最后,农业补贴政策有助于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与环境密切相关,农业补贴政策可以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等农业生产要素,采取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农业环保设施、农业科研技术等方面的补贴,可以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通过对新型农业技术、农资购买等方面的补贴,可以促使农业生产者更新技术、引进高效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农业补贴政策还对农业生产者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了农民的技术水平,增强了农业的创新能力。
其次,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通过对农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补贴,可以引导农民从传统种植业向农副产品加工、农业旅游等高附加值产业转变,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
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措施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财政的支持举足轻重。
本文将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措施,以期为农村经济的提升提供一些借鉴。
一、拓宽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农村经济发展缺乏资金支持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财政部门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村经济的专项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专项扶持基金,通过专项资金的投入,帮助农村发展壮大。
其次,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鼓励银行增加对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提供更多的贷款和信贷支持。
同时,要加强与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为农民提供便利贷款服务。
此外,还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经济领域,通过吸引资本的参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科技创新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
具体而言,可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通过对农村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补贴,激励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
此外,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为农业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平台。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的宣传推广,提高农业科技的示范推广效果。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首先,要注重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加大对农村道路、桥梁等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民出行的便利性。
其次,要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的改造和修建,提高农田的灌溉条件,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与流通。
四、加强农村产业扶持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财政部门可以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资金的投入,培育农村新兴产业。
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的扶持,通过建立政策性支持体系,推动农民参与到特色产业的发展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财政补贴作用研究
2010-9-14
摘要:农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中,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拟从财政补贴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有效地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先简单回顾历史上发展农村经济所采取的一些财政补贴政策,然后提出在新时期,特别是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财政政策引导农村经济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经济,财政补贴,政策建议
一、历史上的一些农村财政政策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中国一开始选择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而重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的行业,资金投入大,资源需求多,这与当时中国的劳动密集型现实很不相符,从而不得不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控制住价格水平以及各种资源的使用,低成本的收购工业用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农产品,将资源集中于重工业的发展中,这相当于用尚且落后的农业经济哺育刚刚起步的工业经济,这种与国力明显不相适应的政策,造成了农村经济的困难。
这一时期的财政体制总体上也是一种高度集权的体制,建国初期,我国的财政体系是中央、大行政区和省三级财政,地方上的县、乡还没有独立的财政,之后随着大行政区的撤销,实行的是中央、省(市)、县的三级财政,乡镇财政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其财政支出则由国家和自筹两者结合解决,待实行人民公社之后,乡镇财政则转变为公社财政,农村财政实行的是一种人民公社下“财政包干”制度,不过由于包干上缴的比例太高,公社发展农业的资金物资并不充裕。
由于当时中国的财政体制主要是为工业化进程服务,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补贴,相反通过人为的剪刀差方式,最大限度的将农业生产剩余投入到工业中去,地方上没有财政的自主权发展农业的扩大再生产,同时统购统销制度使得农业生产没有动力,缺乏效率,各类农产品的供给相继出现短缺,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农村经济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改革开放时期,中央实行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调整了地方上的财政权限以及地方上缴比例等方面内容,同时增设乡镇一级的财政机构,建立起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财政体系。
在这一时期,中央开始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被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财政上也开始补贴农业,给予许多农产品价格补贴,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同时对于超额农产品供应,收购价格会进一步提高,同时还通过财政补贴实行一些奖售措施,比如农民每上缴一定量农产品就可以较低价格购买、奖励化肥良种等等。
这种财政补贴对农村经济产生了较好的刺激作用,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产品的供给增加,较高的收购价格和超额收购价格带来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经济开始持续增长。
但是由于乡镇财政的设立,国家财力有限,一部分支出只能由乡镇财政自筹解决,从而增加了向农民的摊派、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1994年我国财政体制开始进行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开始有了比较独立的财税权,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敞开收购,即当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的时候,国家以保护价收购,从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而当农产品供应不足时,则在市场上出售收购来的农产品,平抑物价。
另一方面,对农产品的财政补贴政策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对农产品的补贴基本上是在流通环节,在收售上给予价格上的好处,但对农业生产并没有什么措施,农业生产上没有什
么大的变化,而且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这种对价格的补贴使农民得到的收益比较有限,此次的财政补贴则从流通领域转变到农产品的生产领域,由过去的一种间接补贴转为对农民生产的直接补贴,将过去的农产品价格补贴改为对农民的收入补贴,充分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这种补贴方式对于刺激现如今的农村经济增长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二、对于新时期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财政支持的一些思考
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我国长期以来都存在着消费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我国的生产能力显得相对过剩,不得已通过出口来消化多余的生产力,维持国家经济的增长,但由此带来的持续顺差也让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出口面临着放缓的危机。
如何应对这种内需不足的危机,感觉还是应该从农村方面着手,一方面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市场,我国大概80%人口分布在农村,潜在的消费能力不可小视,另一方面,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支持,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增加农产品供给,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
农村的消费水平低一是农民收入低,购买力不强,二是农村环境对现代化产品的需求偏弱,如何通过财政补贴引导农村消费,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从而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呢,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从收入支持方面入手,运用财政的直接补贴手段,增加农民收入
由上一部分的介绍,2004年之前对农民收入的财政补贴,一直都是局限在流通环节的一种间接补贴,这种补贴的效率比较低,农民得到的实惠比较少,虽说是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但大部分补贴并没有补到生产粮食的农民手中,而是补贴给了经营粮食的企业和城市居民,这对提高农民收入的帮助不大,因而应当坚持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提高农民收入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当然,这种直接补贴并不仅仅局限于农民种多少农产品补贴多少钱,而是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像2006年免除农业税,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免费,就是很好的直接补贴手段,农民的负担减轻了,相应的消费能力就增强了。
2.加强对农村基础建设的财政支持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目标中,就有关于村容整洁、生活宽裕方面的要求,加强对农村的基础建设,实际上是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增强农村的消费需求,像一些现代化的数码产品、家用电器,并非农民不存在这方面的需求偏好,而是由于农村消费环境的制约而无法使之走进千家万户。
因而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做到村村通公路,同时强化面向农村的电视电信网络等信息服务,使其拥有现代产品的消费环境。
还可以引导农民出资出力参建一些小型的基础建设项目,财政上再适当地进行项目补助和任务奖励,对于一些公益性的基础建设的管理与维护也需纳入国家财政支持的范围。
3.对于消费品可以考虑直接的价格补贴从而创造农村对其的需求
比如正进行着的家电下乡活动。
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出口国了,生产能力十分过剩,比如彩电业,据查2007年彩电生产总量的一半以上需要靠出口渠道才能消化,这种庞大的家电出口已经成为我国贸易顺差与贸易摩擦的主要来源。
开发国内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中央和地方财政以及家电厂商的共识,通过中央补贴80%,地方补贴20%的政策,农村
的市场一下被打开了,再配套地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可以预见家电在农村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
这种对消费品的直接价格补贴不乏是一个好手段,值得其他消费产品借鉴。
4.鼓励规模经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在从需求方面入手刺激农村经济的同时,从农业生产方面着手,搞规模经营和现代化农业,提倡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
十七大报告提出可以依法有偿的转让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地方财政可以以此为契机,推动土地的优化整合,发展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
例如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广州市正在酝酿一项相关扶持政策:对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农业大户、龙头企业的农户,实行每亩地补贴200元,此举将有效地刺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据查,广州市一共有158万亩耕地,假如其中70%流转给农业大户、龙头企业的话,那么全市只要拿出2亿就能办成这件事,市区再一分摊,市里就只用出1亿,区里的负担更小,但形成规模经营后的收益将会很大,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在鼓励土地有偿流转的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避免发生失地农民失去生活依靠的事情。
三、综述
本文回顾了历史上财政补贴农村经济的措施,同时对新时期财政补贴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当然,要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仅仅靠不多的财政补贴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要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如何打破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实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城乡不公平问题,将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头等大事,在财政补贴生产、创造需求的同时,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滕霞光。
农村税费改革与地方财政体制建设[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孙开。
地方财政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赵德馨。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949—199)[M].北京: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闵子林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7期
责任编辑:夏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