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习题

合集下载

《庄子故事两则》习题

《庄子故事两则》习题

《庄子故事两则》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醴.泉(lǐ) 濠.梁(háo) 冒大不韪.(wěi) 命运多舛.(chuǎn)B.鹓雏.. (yuān chú) 鯈.鱼(tiáo) 不径.而走(jìng) 揠.苗助长(yà)C.惠子相.梁(xiàng) 尉迟..(yān zhī) 众口铄.金(shuò)..(wèi chí) 阏氏D.鸱鸮..大醉(mǐng dīng) 暴虎凭.河(píng) ..(chī háo) 暴殄.天物(tiǎn) 酩酊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惠子相.梁( )A.做宰相B.帮助C.看D.治理(2)于.是鸱得腐鼠( )A.在这时B.与现代汉语同,做连词C.在这个地方(3)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A.齐全、全面B.完全,确定是C.全部(4)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A.不紧不慢B.镇定自若C.悠闲自得(5)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 )A.煮熟的食物B.精挑的果实C.竹实,竹子所结的子(6)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A.国都凉城B.国家C.国内3.判断下列各句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复句的划分层次、标明关系。

(1)欲代子相。

(2)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非醴泉不饮。

(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4.辨析加点词词性,并翻译。

(1)或.谓惠子日或:(2)南方有鸟,其.名为其:(3)吓.吓: (4)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是: (5)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非: 安:5.辨析下列词的不同用法。

二、阅读与鉴赏(一)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干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练习试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练习试题

《庄子二则》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安.知鱼之乐安:怎么,哪里B.《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野生的马D.是.鱼之乐也是:这[解析]“野马”应译为“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B.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C.《齐谐》者,志.怪者也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解析]B项中的“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C项中的“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D项中的“怒”形容词作动词,振奋,这里指用力鼓起翅膀。

3.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B.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解析]①②④句中的“其”均为代词,它,指大鹏。

③句中的“其”表选择。

4.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例:南冥者,天池也A.后遂无问津者B.《齐谐》者,志怪者也C.亦若是则已矣D.似与游者相乐[解析]B项和.......他.“.表判断,是判断句,句式相同。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南冥/者,天/池也解析: 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南冥/者,天池/也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A.(北冥有鱼》以奇特的想象,展现了大鲲化为大鹏,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的壮观图景。

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庄子故事两则》—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10个试题

《庄子故事两则》—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10个试题

中考《庄子故事》两则阅读试题一网打尽:10个试题1、20XX年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絛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有删节)【乙】支公好鹤支公①好鹤,住剡东峁山。

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

支意惜之,乃铩其翮②。

鹤轩翥③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

林曰:“既有凌霄之姿④,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名僧,与谢安、王羲之等交往甚密。

②翮(hé):羽毛中间的硬管,这里用来指翅膀上的羽毛。

③轩翥(zhù):振翅高飞的样子。

④姿:通“资”,资质、禀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絛鱼出游从容..( )(2)是.鱼之乐也()(3) 支公好.鹤()(4)有人遗.其双鹤()2.用现代汉i‘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庄子从游鱼中感受到快乐,支公由好鹤到纵鹤,你觉得这两者有何相通之处?答案:1. (1)悠然自得(1分)(2) 这,这是(1分)(3) 喜欢(1分)(4) 赠送(1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联系语境知道“从容”是来说“絛鱼出游”的样子,再结合后文中的“乐”可知这里的“从容”是“悠然自得”的意思。

(2)从原文中看,这是一个判断句式。

在文中的具体语境是“这是鱼的快乐啊”,所以这里的“是”当“这,这是”讲。

21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练习题

21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练习题

21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练习题庄子》二则(北冥有鱼)练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是鱼之乐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XXX与XXX游于濠梁之上。

B.是鱼之乐也。

C.我知之濠上也。

D.其翼若垂天之云。

3.下面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志怪者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子非鱼D.安知鱼之乐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抱着气流飞升九万里,用六个月的时间休息。

2)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不是鱼,你不了解鱼的乐趣,真可惜!阅读理解XXX送葬,过惠子墓。

XXX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

使匠XXX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XXX闻之,召匠XXX:‘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也,吾无与XXX矣。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匠石运斤成风。

2) 吾无以为质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

XXX用细薄的石片在鼻子上刻画,就像蝇翼一样轻盈。

2) 臣则尝能斫之。

我曾经有能力雕刻它,但我的技艺已经消逝了。

7.成语“运斤成风”出自于此,根据本文,你认为“运斤成风”的含义是什么?运斤成风”意为运用斧头像运动的风一样自然流畅,形容技艺高超的雕刻技术。

8.XXX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他对知音难求的心情,慨叹自己的老友XXX已经去世,再也没有可以谈话的知己了。

9.我认为数字化阅读更好。

首先,数字化阅读可以方便我们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我们可以快速找到需要的知识。

其次,数字化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避免浪费纸张资源。

最后,数字化阅读具有更多的互动性和可视性,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北冥.(míng)有鱼B.其翼.(jì)若垂天之云C.请循.(xún)其本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lè)2.(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人恒过.,然后能改B.惠子相.梁C.心乐.之D.我知.之濠上也4.(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其用意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B.文章写了游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

C.文中的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善于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从而来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D.文章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拥有共同的生活情趣。

5.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其/翼若/垂天之云B.其翼/若/垂天之云C.其翼/若垂/天之云D.其翼若/垂天/之云6.(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怒.而飞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鲦鱼出游从容..D.请循.其本7.(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B.去以六月息者也。

(判断句)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倒装句)D.是鱼之乐也。

(判断句)8.(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B.其翼若垂天之云C.子固非鱼也D.我知之濠上也9.(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

(完整word版)《庄子》二则练习题

(完整word版)《庄子》二则练习题

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1.【读准字音】鲲.()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鹏.()齐谐.()南冥.()抟 (.)灰尘.()2.【辨清字形】依据拼音写汉字。

(1)其 yì()若chu í()天之云(2) 鹏之xǐ()于南mínɡ()也3.【掌握节奏】给以下句子区分朗诵节奏。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3.通假字北冥有鱼 ().4.一词多义去以六月息者也()(1)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其其视下也()去以六月息者也()(3)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5.古今异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今义:)..(2)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今义:)..词类活用(1)志怪者也 ().(2)南冥者,天池也 ().6.特别句式(1)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也。

()(2)倒装句去以六月息者也。

()7.《北冥有鱼》节选自《 __________ 》,经过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两个故事,来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赖于必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依靠的。

8.以下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本文中的鲲、鹏寄望着作者的思想,令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建的境界,遇到感染。

B.文章开头写鲲的奇异变化,鹏的游览太空,想象十分奇异。

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境界壮阔。

C.文中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这样写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成效。

D .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的“海运”指的是航海运输。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庄子〉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庄子〉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庄子〉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背诵《北冥有鱼》,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第一问:《北冥有鱼》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

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

第三层,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第二问: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二、熟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复述这则故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2.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惠子的质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很难正面回答,庄子以反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摆脱被动,化解“危机”。

惠子以退为进,先承认“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后以此类推并强调“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把庄子逼到更为尴尬的境地。

庄子偷换概念,在“安”字上做文章。

惠子的本意是问庄子如何知道“鱼之乐”,庄子故意曲解为“在哪里知道”,并答以“我知之濠上也”,结束了这场论辩。

2.这缘于庄子的思想和他当时的心境。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

认为鱼“乐”,其实是庄子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齐谐者,志.怪者也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请循.其本参考答案:1.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志:记载。

3.安:怎么。

4.循:追溯。

四、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

精 《〈庄子〉二则》试题(含答案)

精 《〈庄子〉二则》试题(含答案)

试题一、基础达标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北冥.(míng)尘埃.(āi)坳.堂(āo)抟.扶摇而上(ch uán)B.鲲.鹏(kūn)夭.阏(yān)蓬蒿.(hāo)学鸠.(jiū)C.晦朔.(sh uò)泠.然(líng)宿舂.粮(chōng)决.起(j ué)D.蟪.蛄(h uì)榆枋.(fāng)蜩.与学鸠(t iáo)数.然(sh uó)2.选出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名为鲲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以五百岁为春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后人以“内篇”“外篇”“杂篇”分之。

B.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顺应自然,反对人为。

庄子认为达到“无己”的境界方是逍遥游。

C.“御六气之辩”中的六气指的是阴、阳、风、雨、晦、明。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的“海运”指的是航海运输。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梁上。

”5.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2)子固非鱼也()6.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只标一处)。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鱼之乐?(3)我知之濠上也。

7.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8.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呼尔而与之C.吾谁与归 D.吾与徐公孰美9.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二)课外阅读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

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

21 《庄子》二则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4)请循.其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意思和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C.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3.下列句中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B.《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C.亦若是.则已矣。

(判断词)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如何,怎么)4.下列对《北冥有鱼》一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的不凡过程,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秘莫测。

当然,这样的鱼和鸟在现实生活中是绝对没有的。

B.这个巨大的鹏鸟还要腾空而起,乘风去万里游。

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做了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目的是给这个寓言故事营造一种神秘的气氛。

C.本篇的核心思想是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

D.本文的想象奇特怪诞,洋溢着浪漫色彩。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庄子,姓庄,名周。

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

C. 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

D. 后世将老子与庄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6.按提示填空。

(1)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2)《庄子·北冥有鱼》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大鹏振翅而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洋一直喜欢玩游戏,他就要参加中考了,妈妈劝他不要再沉迷于游戏了。

没想到,他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回应妈妈,令人啼笑皆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提优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提优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提优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生气)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C.是.鱼之乐也(这)D.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怎么)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翼若垂天之.云B.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D.鹏之.徙于南冥也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C.《齐谐》者,志怪者也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4)请循其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7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鲦鱼出游从容..()(2)请循其本.()(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7.在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2题。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子·秋水》) 【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1《庄子二则》(同步习题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1《庄子二则》(同步习题解析版)

21《庄子二则》(同步习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1.(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北冥(míng)鲲(kūn)羽翼(yì)B.迁徙(xǐ)尘埃(āi)濠梁(háo)C.遵循(xún) 汝辈(rǔ)抟扶摇(tuán)D.齐谐(xiè)鹏鸟(péng) 正色邪(yé)【答案】D【解析】D.注音不完全正确。

“谐”应读xié。

2.(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南/冥者,天池/也【答案】A【解析】B.正确停顿为: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正确停顿为: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正确停顿为:南冥/者,天池/也;故选A。

3.(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B.去以六月息者也。

(判断句)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倒装句)D.是鱼之乐也。

(判断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

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

本题B项,“去以六月息者也”是倒装句。

句意是: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故答案为B。

4.(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B.其翼若垂天之云C.子固非鱼也D.我知之濠上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完整版)庄子故事两则练习题.doc

(完整版)庄子故事两则练习题.doc

20《庄子》故事两则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 ()⑵.非醴()泉不饮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⑷.鯈()鱼出游从容答案:⑴ yuān chú⑵ l í⑶ háo liáng⑷tiáo2.解释下列加点字⑴.惠子相梁⑵ .非梧桐不止⑶.是鱼之乐也⑷ .安知鱼之乐答案:⑴ .做宰相⑵ .栖息⑶ .这⑷ .怎么。

3.《〈庄子〉故事两则》节选自《庄子》是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家经典之一,庄子即,国时期宋国蒙人,家。

答案:《庄子 ?秋水》庄周道庄周战哲学课中 10 分钟(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家)B.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于:在)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完全,确定是)解析:本题 A 项中“国”应理解为“国都”,B项“于”是“向、到”之意, C 项“吓”应解释为“吓唬”。

D 项解释正确。

答案: D3. 一词多义4. ⑴于发于南海()于是鸱得腐鼠()⑵固子固非鱼也()我非子,固不知子矣()解析:一词多义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平时要注意积累辨析。

解答本题时,根据该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其作用来理解,该词的含义应能将其前后的词语连接起来。

答案:⑴ 于:介词,引出动作处所,从。

于:介词,在⑵固:副词,本来。

固:副词,固然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 于是鸱得腐鼠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C.请循其本D. 鹓鶵过之解析:本题中 A 项中“于是”在句中并非一个词,而是一个介宾短语,这个短语是由介词“于”加上代词“是”构成,可译为“在这时” ,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作为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答案: A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人恒过然后能改B.惠子相梁C.庄子来,欲代子相D.我知之濠上也解析:本题中有三项属于词类活用,A、B、C三项中加点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A 项中“过”由名词“过错”变为动词“犯过错”, B、 C 选项“相”由名词“辅助君主的人”变为动词“当宰相”,只有 D 项是一般用法。

《庄子二则》习题

《庄子二则》习题

《庄子二则》习题一、课文阅读题阅读《呆若木鸡》,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加粗词。

犹:无敢应者:几矣:2.翻译句子。

①方虚骄而恃气。

②犹应响影。

3.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是为什么?4.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如“东施效颦”、“螳臂当车”等。

请简述两故事的内容。

二、类文阅读题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①,膝之所踦②,砉③然响然,奏刀然④,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⑤《经首》之会⑥。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⑦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⑧。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注释】①履:踩。

②踦:yǐ指一条腿的膝盖顶住。

③砉:huā象声词。

④huō然:比砉然更大的响声。

⑤中:zhòng合乎。

⑥会:音节,节奏。

⑦进:超过。

⑧硎:xíng磨刀石。

1.解释加粗词。

倚:道:间:游:2.翻译下列句子。

①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由画线句子得到的一个成语是()。

4.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用庖丁解牛所见非牛来证明人生病所见亦非鬼,这篇课文是()。

5.阅读本文,你有何启示?参考答案:一、1.仍然应战差不多2.①正在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

②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

3.这些内容与文章主题无关,因此省略不写。

点拨:文章中凡略写内容多与主题关系不大,应从此方面考虑。

4.东施效颦: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

同村的丑女东施看到后,觉得很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却丑得可怕。

后人用此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螳臂挡车:路上一只螳螂看到车过来了,非但不躲,却举起前腿来挡车子,结果一命呜呼。

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庄子》二则测试题及答案详解

《庄子》二则测试题及答案详解

《庄子》二则测试题(100分)一、填空题(共76分)1.名句默写。

(每空2分,共16分)(1)是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鹏之巨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每空2分,共24分)(1)北冥有鱼冥:___________(2)怒而飞怒:___________(3)垂天之云垂:___________(4)志怪者也志:___________(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___________ 扶摇:___________(6)去以六月息者也息:___________(7)亦若是则已矣是:___________(8)安知鱼之乐安:__________(9)固不知子矣固:__________(10)全矣全:__________(11)请循其本循: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4分,共24分)(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新人教版语文8下《庄子》二则 练习题24张附答案

新人教版语文8下《庄子》二则  练习题24张附答案
一项是( A )(3 分)
A.鹏之.徙于南冥也 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
于“的”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形容迅速往上升 C.野.马.也,尘埃也 游动的雾气 D.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表示选择,
是……还是……
10.庄子在文中把鲲鹏描写得如此神奇,有什么作用? (4分)
(1)文中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 大鹏的不凡过程,这个巨大的鹏鸟还要腾空而起乘风 做万里游,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当然,这 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这给寓言故事 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2)寄托了庄子的逍遥游思想, 表现了他的美好向往之情。
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北冥有鱼》,回答问题。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D )(3 分)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命名) C.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表判断) D.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理解不正确的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盘旋飞翔
)
(5)去.以六月息.者( 离开 ) (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7)天之苍苍,其.色正邪( 表选择 ) (8)亦若是则已.矣( 罢了 ) (9)是.鱼之乐也( 这 ) (10)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疑问代词,怎么)
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乙】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 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 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 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 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 矣,奚②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 哉!意成乎道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二则》习题
一、课文阅读题
阅读《呆若木鸡》,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加粗词。

犹:无敢应者:几矣:
2.翻译句子。

①方虚骄而恃气。

②犹应响影。

3.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是为什么?
4.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如“东施效颦”、“螳臂当车”等。

请简述两故事的内容。

二、类文阅读题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①,膝之所踦②,砉③然响然,奏刀然④,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⑤《经首》之会⑥。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⑦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⑧。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注释】①履:踩。

②踦:yǐ指一条腿的膝盖顶住。

③砉:huā象声词。

④huō然:比砉然更大的响声。

⑤中:zhòng合乎。

⑥会:音节,节奏。

⑦进:超过。

⑧硎:xíng磨刀石。

1.解释加粗词。

倚:道:间:游: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由画线句子得到的一个成语是()。

4.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用庖丁解牛所见非牛来证明人生病所见亦非鬼,这篇课文是()。

5.阅读本文,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一、1.仍然应战差不多
2.①正在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

②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

3.这些内容与文章主题无关,因此省略不写。

点拨:文章中凡略写内容多与主题关系不大,应从此方面考虑。

4.东施效颦: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

同村的丑女东施看到后,觉得很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却丑得可怕。

后人用此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螳臂挡车:路上一只螳螂看到车过来了,非但不躲,却举起前腿来挡车子,结果一命呜呼。

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点拨:对一些寓言形成的成语要善于积累。

二、1.靠道理,事物的规律缝隙运转
2.①开始我宰牛时,所看见的没有不是全牛的。

②可是刀刃像新磨出来那样锋利。

3.游刃有余
4.《订鬼》点拨:对所学文言内容要善于掌握,善于举一反三,有所联系。

5.如:生活中,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把事物做好。

点拨:可从不同角度考虑,角度不同启示也不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