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素质科技教师团队培养国家创新型人才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现实启示
91基金课题:2022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思创融合视角下民族院校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JGA167);2020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校社团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课题编号:2020SZ002)。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现实启示文/梁刚 钟华 茹洋庶一、科技创新思想的内容特点及时代价值(一)注重科技创新与人的发展高度融合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思想的出发点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矛盾的深刻揭露,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科技异化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批评,以及引发资本主义为何会被共产主义替代、推动实现自由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考。
这一思想关注人类的发展,与我国的科技创新思想密切相关。
科学技术是发展的首要因素,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国家非常重视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多次明确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出以提高教育的服务能力为基础,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进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
因此,高校应积极响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简而言之,我国科技创新思想提倡科技创新的不断升华与人类的发展高度融合,从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二)注重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统筹协调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但也有可能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科技发展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相关部门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绿色发展。
一方面,相关产业应注重利用新技术和新能源,改变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统筹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而助力绿色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科技创新与科学机制改革同步发展从哲学角度来分析,科学是社会生产力,科学机制则是生产关系。
要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科技创新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
某大学校长退休感言(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这里发表我的退休感言。
首先,我要感谢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和信任,感谢学校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同事们对我的帮助和陪伴,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尊重和友谊。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首过去的岁月,我深感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校长,我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付出。
今天,当我站在退休的门槛上,回顾我的职业生涯,心中充满了感慨。
一、感恩岁月,传承精神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亲眼见证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感受到了党和人民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在这个伟大时代,我深感荣幸能够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首过去,我时刻铭记着“忠诚、敬业、创新、奉献”的校训,坚守着教育的初心,努力为学校和学生服务。
作为一名校长,我始终认为,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承载着民族未来的希望。
在任职期间,我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坚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在传承精神方面,我始终强调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我深知,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因此,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我始终把文化传承放在首位,努力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砥砺前行,创新改革在任职期间,我深感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面对新时代的教育形势,我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努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创新发展。
首先,我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
我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提倡“教与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我还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努力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
其次,我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我深知,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因此,我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提倡“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训。
浅谈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师资队伍的探讨
技 术 交 流 C o n s u me r E l e c t r o n i c s Ma g a z i n e 2 0 1 3年 3月 下
浅谈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师资队伍的探讨
宗声 ( 吉林 工最重要的资 源,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本科 院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它是 实施创新高 等教 育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师群体 ,本文通过探 索创新型师资 队伍建设 的重要途径 ,努力建设一 支顺应 时代发展 的具有本科院校创新特征 的师资队伍 。 关键 词 :本科院校 ;创新型 ;师资队伍 建设
,
中图分类号 :G 6 4 5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7 1 2( 2 0 1 3 )0 6 - 0 2 2 8 - 0 1
素质的创新型师资队伍 ,提升引进师资人才 队伍的创新能力。 创新型师资 队伍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加强教师终 身学习的 自 主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本科 院校的创新 型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面 临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知识 的结构调整 和创新,同时,本科院校 的创新型师 资队伍建设还要面临着经 常对他们反复培训的任务 ,对于本科 院校的师 资培训将 由基础 的培训逐步 的转变成 为提升整体的师资队伍素质培训, 由学历 补偿教育培训逐步转变成为学历层次 的继续教育培训,创建一 支本科 院校师资队伍继续教育制度 的机制体系 ,继续加 强提升 教师终身学 习的 自 主性 ,提高本科院校的引进师资人才 队伍的 创新能力 ,让他们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 的历史重任。另一方 面,要积极开展 教师创造力的开发 ,加强提高师资队伍 的创新 能力。对于本科 院校 的教师要采取各种培训方或是采用 出国进 修等办法,来加 强师资人才 队伍 中每位教师 的各种 素质 ( 心理 素质 、专业素质 、文化素质 )的培养,提升整体师 资队伍的科 研教学水平的创新能力。在这种教师不断更新知识 的情况下, 学校要在各方面上给予足够 的保证,例如 。在时间、待遇等方 面 ,这样教师就可 以不断的充实新的知识 ,扩大知识视野,为 发挥创新能力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四、创新考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积 极性与主动性 创 新型师资队伍建设除 了接受正常的教学工作考核和学年 考核上,还要接受创新项 目的专项考核 ,这样 不仅能够激发教 师工作的积极性还能调动他们参加工作的主动性 ,更有利 于完 善考评激励制度的建立 。这就要求做到 :首先 ,对于创新型考 核评价激励制度, 要坚持以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激励人才。 其次,要创建一种创新型的 岗位考核评价新制度 。再次,要创 建一个健全、完善、合理的教师竞争激励制度 。最后,对于人 事分配制度的改革要做到深入、细微 的程度 ,同时还要创建一 个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接轨的薪酬体系。 五、结束语 教育是一个 国家和 民族 的灵魂 ,随着 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 教育发展的今 天,创建一支本科 院校具有创新型的师 资队伍,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和培养创
创新型学校创建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教育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旨在指导学校创建创新教育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激发师生创新活力,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第二章创新型学校建设目标第三条创新型学校应具备以下目标:1. 建立健全创新教育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2. 提升教师创新教学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4. 构建多元化、开放式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第三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学校成立创新型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创新型学校创建工作。
第五条创新型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创新型学校创建规划,明确创建目标和任务。
2. 落实创新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3. 组织开展教师创新培训,提升教师创新能力。
4. 搭建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促进师生创新互动。
5. 建立创新评价体系,评估创建工作成效。
第四章创新教育体系建设第六条建立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教育融入各个学段、各个学科。
1. 开发创新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鼓励教师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3. 组织开展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
第七条建立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教师的教学创新进行科学评价。
1. 制定创新教育评价指标,涵盖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2. 建立学生创新成果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展示创新成果。
3. 对在创新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教师队伍建设第八条加强教师创新培训,提升教师创新教学能力。
1.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创新教育培训,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2. 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教学研究,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3. 建立教师创新团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
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海南省委员会,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9.07•【字号】•【施行日期】2018.09.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更有效的举措推进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现结合我省实际,就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考核评价、补充调整、奖惩激励机制基本健全,教师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明显提高,形成一支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我省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为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提供有力的教育人才智力支撑。
到2035年,全省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涌现一批根植海南热土、乐教善教崇教的优秀教师,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新时代教师队伍。
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规范高效,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
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教师的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不断增强,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二、主要措施(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1.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
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实施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工程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注重做好在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8.02.20•【文号】•【施行日期】2018.02.20•【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1月20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现就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深刻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1.战略意义。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广大教师牢记使命、不忘初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改革创新、服务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
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
有的地方对教育和教师工作重视不够,在教育事业发展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亟须加大;师范教育体系有所削弱,对师范院校支持不够;有的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地位待遇有待提高;教师城乡结构、学科结构分布不尽合理,准入、招聘、交流、退出等机制还不够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亟须理顺。
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为落实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未来创新型人才,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中小学校为主要阵地,以基础教育为依托,认真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科技知识普及、科技能力提升和科学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行为习惯,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奠基。
二、基本原则(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根本宗旨,因校制宜,分类指导,讲求实效。
坚持普及基础性科学知识、科学常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与提高科学素养及科技创新能力相结合。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基础科学素养与兼顾发展科技特长、培养创新人才相结合。
(二)校内和校外相结合。
中小学科技教育要坚持发挥学科科技教育主渠道作用,尤其要充分运用科学类课程发挥科技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相关学科课程所蕴含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通过学校现有课程体系发挥学科科技教育作用。
同时,要充分整合校外教育资源,由校内向校外进行有效延伸,促进校内与校外紧密结合。
(三)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要坚持知行统一,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实践紧密结合、科技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科技理论与时代生活紧密结合,在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和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三、目标任务通过3-5年的努力,全市中小学生科技素质明显提高,科技辅导教师能力明显增强,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科技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科技教育成果逐步显现,初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浓厚氛围。
——全面落实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科技教育全面展开。
城市和农村学生参与科技教育活动的比例分别达到95%和85%以上。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
建成50个优秀科技教师工作室,培养800名“重庆市中小学优秀科技辅导员”。
访谈-三分天下有其一_加强实验教学工作_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第28卷第2期2009年2月实验室研究与探索RESEARC H AND EX PLORAT I ON I N LABORATORYVo.l 28N o .2Feb .2009校长 名人访谈编者按:哈尔滨工程大学按照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目标,加强实验中心建设,明确实验教学的作用与地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学生创新活动蓬勃开展,卓有成效。
刘志刚校长应邀接受本刊主编夏有为教授采访,介绍了该校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情况,他们理念先进、观点鲜明、措施有力,值得学习借鉴。
现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三分天下有其一加强实验教学工作,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刘志刚(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 要:指出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作用不容忽视。
提出实验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中与教学工作、学生工作一样,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
介绍了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加强实验中心建设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创新型人才;实验教学平台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67(2009)02-0001-04One of Thr ee Ro l e s on CultivatingTa l e nts in Uni v ersityLIU Zhi gang(H arbin Eng ineeri n g Un i v ersity ,H ar b i n 150001,Ch i n a)Abst ract :Th is paper po inted out that the exper i m ent teaching is an i n dispensable co m ponent and its ro le is unneg li g ible i n the cu ltivati n g h i g h qua lity i n novative talent process .The author pu t for w ard the positi o n o f experi m ent teaching as i m portant as t h eory teach i n g and studentwo r k so m ething li k e One ofThree Ro les on Cultivati n g Ta lents inU niversity .A t last ,the m easures and its effects on cu ltivati n g h igh quality ta lents and strengthen i n g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i m ent cen ter w ere i n troduced .K ey w ords :experi m ent cen ter ;experi m ent teaching ;i n novative talen;t experi m ent teachi n g platfor m CLC nu m ber :G642.0 D ocu m ent code :A A rticle ID :1006-7167(2009)02-0001-04收稿日期:2009-01-15作者简介:刘志刚(1956-),男,山东枣庄人,博士,教授,博导,校长。
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在各个行业培养大批各种类型、各种层次、不同特色、适应科学发展新形势需要的创新人才,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高等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以适应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本文结合个人的成长和从教50余年教学经历,就当前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的某些热点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我是一名数学教师,1954年以来一直在交大工作,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是从事大面积工科数学的教学和改革工作。
50多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工科数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拥有国家教学团队,两门国家精品课程,两门国家精品教材;一名教师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两名获省级教学名师奖。
1980年以来,承担了教育部教学专项课题13项,获国家和教育部教学和教材成果奖8项。
西安交通大学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于2004年教育部验收评估中,名列全国4个优秀工科数学基地的前茅。
西安交通大学工科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想、成果和经验,在全国工科数学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的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也设立在西安交通大学。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西安交通大学几代人半个世纪以来不懈努力的结果,而我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在组织的培养和老一辈师长们的带领下逐步成长的。
回顾西安交通大学工科数学发展和我个人成长的历程,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重培养,严要求,切实把好教学关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关键之一在于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而这支队伍的建设,应当从青年教师抓起。
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教师相比,现在的青年教师大多是博士,至少也是硕士,学历高,基础好,这是他们的长处。
但是,在教学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方法方面却有着一定的差距。
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内涵建构及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内涵建构及师资队伍建设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资源,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时代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我国面临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教育事业也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专业化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成为当务之急。
传统的教师角色以传授知识为主,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新时代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和跨学科的能力。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师资队伍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不断提升,还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给予支持和引导,共同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1.2 研究目的本篇文章旨在探讨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内涵建构及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问题。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从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特征和创新型教师的要求两个方面对新时代教师的角色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师资队伍建设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有效的发展路径。
通过对新时代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进行论述,旨在为未来教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1.3 研究意义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的素质与数量直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新时代,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当前教育工作的迫切需求。
研究如何建构这样的教师队伍,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和方法,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小学缔造完美教师工作计划
一、前言为了提高我国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本计划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水平、教育理念,以实现缔造完美教师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1.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2.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 激发教师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
4. 增强教师团队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5. 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工作措施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1)开展师德师风专题讲座,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意识。
(2)组织师德师风实践活动,让教师深入基层,了解学生需求。
(3)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
2.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1)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鼓励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比赛,提高教学水平。
(4)建立教师教学档案,跟踪教师教学成长。
3. 培养创新型人才(1)组织教师参加创新教育研讨,更新教育理念。
(2)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设立创新教育专项资金,支持教师开展创新教育项目。
4. 增强教师团队协作能力(1)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
(2)组织教师参加跨学科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3)设立教师团队奖励机制,激发教师团队协作的积极性。
5. 促进教师终身学习(1)建立教师学习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习活动。
(2)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3)设立教师学习基金,支持教师参加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
四、工作步骤1. 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措施和步骤。
2. 组织实施各项措施,确保工作计划落到实处。
3. 定期检查工作进展,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4. 对工作成果进行总结,为下一阶段工作提供借鉴。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工作计划的实施,有望实现以下效果:1.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新时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新时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09.02•【字号】•【施行日期】2021.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新时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各本科高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提升高校教师专业素养、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
为建立健全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全面提升高校教师专业能力,根据国家和我省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系列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校内涵式发展,以强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责任,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核心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培养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2.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强教,德育为先。
把师德师风建设内化到教师专业发展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着力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知者”之德、“育者”之德和“研者”之德,切实做到以德立身、以德修学、以德履职、以德育魂,铸牢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理想和专业情操。
——坚持问题导向,务求实效。
主动对接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项目支撑,通过优化专业发展体系、更新专业发展内容、改进专业发展方法,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达成度、条件保障度和结果有效度,持续提升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坚持分类指导,特色发展。
推动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鼓励“双一流”高校、特色骨干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等不同类型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办学特色,针对教师个性特点和能力及其对未来自身发展预期等,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分类指导,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引导教师把精力集中在人才培养上,打造一大批安教、适教、乐教的高校教师队伍。
培养创新型人才方案
培养创新型人才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一种有效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案,以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和创造力的需求。
二、提倡跨学科学习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提倡跨学科学习。
传统的学科分科教学往往使得学生陷入专业领域的狭隘思维,难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在学术和兴趣方面涉猎多个学科,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实践与实习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育,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实验课程、实习和实训项目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引入跨文化交流创新往往涉及多个文化和国际合作,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也需要重视跨文化交流。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与海外学府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参与国际项目和交换学习的机会。
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五、提供创新实验室和资源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需要提供良好的创新实验室和资源。
这些实验室应具备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
同时,学校还应积极建立与企业、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等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创新项目和实践机会。
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因此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必要的。
学校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和协作。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团队项目,让他们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七、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
学校应该提供创新思维的培训和训练,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创新心态和思维方式。
同时,学校还应提供创业教育和创新项目的支持,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和资源。
八、注重个性发展与兴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兴趣的培养。
学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与培养
学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与培养学校创新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与培养是现代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我们需要培养出创新能力强、思维活跃、敢于探索的教育者,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首先,学校应该重视教师团队的建设。
一个强大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教师团队的建设需要从招聘入手,要有明确的选聘标准和选拔机制,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和学习条件,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培养创新型教师需要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学校应该提供多种培训机会,包括课题研究、教学实践等,鼓励教师参与学科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开阔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此外,学校还应该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团队合作是创新的重要保障。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教师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搭建教师之间交流的平台。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分享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资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另外,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组织学科研究小组,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最后,学校还应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和激励机制。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他们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
学校可以设立教师成长基金,用来支持教师的学习和研究,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教育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等进行评估,为优秀教师提供晋升和提升的机会,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学校创新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与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重视教师团队的建设,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和激励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科技创新与高校教师团队建设研究
科技创新与高校教师团队建设研究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而高校教师团队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推动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科技创新与高校教师团队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科技创新是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过程中,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并获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过程。
高校教师团队是由一群具有高学术水平和扎实专业基础的教师组成,其任务是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学科建设以及教学工作。
科技创新与高校教师团队建设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团队需要具备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研究,推动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因此,研究可以关注如何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包括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加强科研团队的构建和管理等方面。
其次,高校教师团队的合作能力也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
科技创新往往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和合作,而高校教师团队的合作能力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可以探讨如何加强高校教师团队的合作能力,包括建立跨学科研究团队、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等方面。
第三,高校教师团队的科研管理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科研管理是保障科技创新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机制,包括研究项目的选择与申报、经费的管理与分配、成果的评价与奖励等方面。
因此,研究可以关注如何建立健全的科研管理机制,提高高校教师团队的科研管理水平,从而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此外,高校教师团队的团队文化和团队建设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
团队文化是指一种共同的理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能够促进成员之间的信任、协作和创新。
团队建设是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等方式,培养和发展高校教师团队成员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研究可以关注如何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加强高校教师团队的团队建设,从而提高团队的创新和协同能力。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总结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总结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颇多。
我深切地认识到,为了更好的胜任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一、学习得到的启发与帮助本次培训,教学内容丰富、专业知识前瞻、技术信息量大、教学手段先进、技术理论前沿。
为提升本人专业知识水准,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保障。
(一)丰富的学习内容,提升了专业综合素质本次学习收获很大,在《能源概论与洁净煤发电技术》课程学习中,学习了能源分类及方法;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概念和种类;我国能源结构和发展趋势;煤炭开发研究问题;我国能源结构及发展;我国能源分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我国能源分布;洁净煤技术及应用;联合循环的热力学机理应用等重要的相关知识理论。
在《创新能力建设》课程学习中,学习了创新及其特征;创新能力及其组成;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产、学、研创新;如何提高创新能力;信息时代基本特征;能源危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知识理论内容。
《能源概论与洁净煤发电技术》课程,对我今后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洁净煤技术及应用“部分中提到的发电领域的洁净煤技术,通过学习更加了解了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具有的燃料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氮氧化物排放低、低成本石灰石炉内脱硫、负荷调节比大和负荷调节快等突出优点。
这些学习内容,要充实在我的教学计划中。
同时要把《能源概论与洁净煤发电技术》课程作为学生学习选修课。
让学生也能了解我国洁净煤发电技术的最新成果和新能源等有关知识。
(二)更新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教育创新思想通过培训学习《创新能力建设》课程,使我更新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教育创新思想、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了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9.06.12•【字号】晋教师函〔2019〕43号•【施行日期】2019.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山西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晋教师函〔2019〕43号各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院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现将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转发你们。
请各校结合实际,制定本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山西省教育厅2019年6月12日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决策部署,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总体目标:2019—2021年,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突出示范引领、建优扶强、协同创新、促进改革,按照“择优遴选、培育建设一批,优中选优、考核认定一批”的总体思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做好省级、校级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按计划、分步骤建成一批覆盖骨干专业(群)、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具体建设目标: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通过高水平学校领衔、高层次团队示范,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辐射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中职学校“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路径探究
文 / 康伟摘 要:“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作为一项创新的教师发展项目,不仅能满足教师人际交往和职业成长的需要,更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要围绕学校特点建设“四有”好教师团队,做到以党建强基、师德铸魂、文化育人、赋能培优、精准育才、四有综评,把教师队伍打造成为师德师风典范、教书育人示范和教研科研模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队伍。
关键词:中职学校; “四有”好教师;团队;路径 课 题:本文系第五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职校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校本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YB2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建设情况2019年7月,江苏省教育厅正式启动“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好教师团队建设,围绕“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建设要求,将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师德师风典范、教书育人示范、教研科研模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队伍。
2020年2月,苏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推进“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通知》。
截至2023年4月,江苏省分两批建成“四有”好教师省级重点培育团队140个,其中,“五力”“弘德精技”2个好教师团队的建设学校为高职学校,“自胜育人”好教师团队的建设学校为中职学校。
苏州市分3批共推选出100个市级“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其中,“融合创新”“跨界·共生教学创新”“双元育人”“厚德精技”梦·溪、“混合教学实践与创新”和“教技双修、五优出彩”6个好教师团队的建设学校为中职学校,“德技双馨、工匠摇篮”好教师团队的建设学校为高职学校。
二、基本特点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不同禀赋和潜能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空间和通道。
2022年12月21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一)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目标: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到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80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
主要举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
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加强实践培养,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形成科研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合理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权责明确、评价科学、创新引导的科技管理制度,健全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措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
制定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意见。
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注重院士称号精神激励作用,规范院士学术兼职。
加大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
组织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推进“百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
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
加强产学研合作,重视企业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培养,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
发展创新文化,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
建立健全科研诚信体系,从严治理学术不端行为。
(二)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发展目标:适应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高素质科技教师团队培养国家创新型人才
作者: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1年第12期
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教师队伍始终是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十分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发展,西城区已经形成了一支热爱科技教育、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科技教师队伍。
为发挥优秀科技教师的示范作用,2007年西城区教委在北京市率先设立科技学科带头人制度,首批确立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刚永运、北京市第八中学高颖等4位科技教师为学科带头人,2011年,又有6人成为科技学科带头人。
多年来,西城区科技教师队伍自身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品德情操不断提高。
目前,在北京市获得“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称号的9位教师中就有西城区的教师7位,2001年至今,西城区科技教师在全国科技大赛中屡获佳绩。
周又红: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特级教师。
目前担任“中国科协青少年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专家”、“中华环保促进会理事”、“全球水伙伴理事”等职务。
曾被评为“全国环境教育先进个人”、“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全国少年儿童优秀理论工作者”、“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全国杰出科技教师”、“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北京市科技园丁”。
她在科技教育一线工作30余年,主编出版600万字图书,30余套科普环保教材或读物。
已经辅导学生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获国际奖4项、全国奖50余项、北京市奖200余项。
李京燕:北京市地理特级教师,现任教于北京市第四中学。
1999年以来,李京燕参与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组织管理工作,带学生赴国内多地进行野外考察,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指导的学生获得四届“明天小小科学家”一等奖,三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个人曾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教师奖”。
曾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西城区优秀园丁”。
高颖:北京市第八中学高级教师,西城区科技学科带头人。
参与设计并建设北京八中生物技术中心,指导近千名学生开展生命科学等方面的课题研究。
五年来,指导的学生完成了200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学生项目获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三等奖一项;“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提名奖四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五项、二等
奖四项,另外,还有50余项获得市区级奖项。
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教师”。
撰写了《优秀高中生物教师应该知道的十二件事》等多部与科技教育相关的书籍。
闫莹莹: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教师,西城区学科带头人。
现任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机器人工作室专职教师。
2008年被评为“全国十佳科技教师”,西城区“十二五”课题“工程教育(CDIO模式)在中小学科技教育中的模式探索”负责人。
2008年,北京市科委社会征集类科技作品“几何精灵”科普展品项目负责人;2009年,西城区可持续发展“创新及人才工程”项目负责人。
在全区率先设立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工程创意与设计”系列课程。
所辅导的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多次获奖。
刚永运: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生物教师,“全国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北京市十佳科技辅导员”。
2010年被评为西城区第六届科技学科带头人。
现负责全校科技教育工作,他将学校的青少年科技活动与人文研究院的各项活动逐步规范化,加强了校科技教育工作在市区、全国的示范辐射作用。
所辅导的学生曾获“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和“中国科协主席奖”。
李雪: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生物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
曾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先进个人”、“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名师”、“全国优秀少年儿童理论工作者”、“西城区先进科普工作者”、“西城区优秀科技园丁”、“西城区优秀科技辅导员”。
担任“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会员”、“全国科技教育专家辅导团成员”。
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
柯本勇:北京市第八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全国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全国中学生趣味力学制作优秀指导教师”、“北京市自制教具能手”、“西城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经济技术创新标兵”、“教育服务岗位创新能手”、“科技园丁”、“优秀科技辅导员”。
柯本勇老师热衷于中学理科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研究以及教学用具的设计、制作,为提高理科课堂教学效率研制了大量适合于中学教学特点的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