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集合预报试验

合集下载

数值天气预报简介

数值天气预报简介

数值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是根据大气实际情况,在一定初值和边值条件下,通过数值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预报未来天气的方法。

和一般用天气学方法、并结合经验制作出来的天气预报不同,这种预报是定量和客观的预报。

预报所用或所根据的方程组和大气动力学中所用的方程组相同,即由连续方程、热力学方程、水汽方程、状态方程和3个运动方程(见大气动力方程) 共7个方程所构成的方程组。

方程组中,含有7个预报量(速度沿x,y,z三个方向的分量u,v,w和温度T,气压P,空气密度ρ以及比湿q)和7个预报方程。

方程组中的粘性力F,非绝热加热量Q 和水汽量S一般都当作时间、空间和这7个预报量的函数。

通过高性能计算机求解方程组,获得未来7个未知数的时空分析,即未来天气分布。

数值天气预报与经典的以天气学方法作天气预报不同,它是一种定量的和客观的预报,正因为如此,数值天气预报首先要求建立一个较好的反映预报时段的(短期的、中期的)数值预报模式和误差较小、计算稳定并相对运算较快的计算方法。

其次,由于数值天气预报要利用各种手段(常规的观测,雷达观测,船舶观测,卫星观测等)获取气象资料,因此,必须恰当地作气象资料的调整、处理和客观分析。

第三,由于数值天气预报的计算数据非常之多,很难用手工或小型计算机去完成,因此,必须要用高性能的计算机。

在中国,1982年开展数值预报业务。

目前数值预报已经成为各种业务天气预报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持续提高业务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根本途径。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中国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繁,且呈多灾并发、点多面广的特点,并有多项局部地区灾害强度超过历史纪录。

其中包括南方暴雨洪涝,淮河流域性大洪水;北方多省局地强降雨;川渝地区继去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干旱,今年又最强降雨;北方和南方同时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高温干旱;今年雷击致人死亡为历年之最。

大气层中的天气与气候模式的集合预报

大气层中的天气与气候模式的集合预报

大气层中的天气与气候模式的集合预报在大气层中,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气象现象,如雨雪、晴天、多云等,并且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变化。

而气候则是指长时间内的平均气象条件,如四季分明的气温变化、降雨量的季节性变化等。

准确预测天气和气候对于人们的生活、农业、能源等各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预测大气层中的天气与气候模式,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发展出了集合预报方法。

集合预报是一种基于数值模式的预报方法,通过引入不同的起始条件和模式参数来进行多次模拟,最终得到一系列可能的天气和气候模式。

集合预报的关键在于模型的初始化和模拟的次数。

首先,科学家们需要从实际观测数据中收集大气层的各项参数,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接着,这些观测数据会作为起始条件输入到数值模式中,生成初始场。

然后,使用不同的参数来多次运行数值模式,得到一系列集合成员。

每个集合成员都代表了不同的可能性,可以用来预测不同的天气和气候模式。

集合预报的优势之一是可以提供更全面、更可靠的天气和气候预测结果。

由于引入了多次模拟和不同的起始条件,集合预报可以考虑到不同的可能性和变化趋势,从而提供更准确的预测结果。

此外,集合预报还可以评估预测的不确定性,并给出相应的概率统计信息,帮助决策者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集合预报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

在天气预报方面,集合预报可以帮助气象部门提供更准确的天气预警和预报信息,以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

在农业方面,集合预报可以帮助农民做出更科学的农事决策,如合理安排田间作业、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等。

在能源领域,集合预报可以帮助电力公司做出合理的电力负荷调整,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然而,集合预报方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模型的初始化需要准确可靠的观测数据,而观测数据的获取和质量可能受到一些限制,从而影响预报的准确性。

其次,集合预报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限制了其在实时预报中的应用。

此外,集合预报方法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第3章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第3章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一、基本思想和关键技术
1、基本思想: 客观化:不会因操作人员的因素而改变预报 结果。
定量化:结论是定量的,不会因不同的用户 而产生不同的理解。
自动化:系统可以自动地采集所需中期数值 预报产品,并作必要的加工处理最后自动输 出预报结果。
2、关键技术
(1)中期数值预报产品的采集和处理技术:
根据地理位置,选择一份或多份报文; 报文拼接; 译码、检误、补缺、纠错等。
3
P3
N
1 2
_________ N
N PN
N
1 2
__________
N
1
0,
1, ln
p0 , 0
4.短、中模式大气的含义比较
必须根据不同时空尺度大气运动的特点和预报时效 的长短等设计各种能近似地考虑摩擦、非绝热加热 和水气源汇影响的大气模式。
超过3-4天的预报就必须考虑海面对大气的影响, 这时所需要的初始资料至少要北半球范围,甚至还 要扩展到另一个半球。
第三章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一、数值天气预报概念: 根据大气动力学和热力学定律,建立
基本方程组,应用数学物理方程的数值积 分方案,对未来的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作 出预报的方法。
二、中期数值天气预报历史
1、国外:
(1)世界上第一位企图做数值天气预报的是英国的科学家 Richardson ,但由于只有一台手摇式小计算机,另外他的模 式中包含了大量的物理过程,因而影响了他的工作,所得结果 与实际不符。
第一节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物理基础
一、基本方程组 1.基本方程组的一般形式
dV
dt
1 p 2 V g F
d • V 0
dt
p RT (1 0.608q)

中期天气预报

中期天气预报

举例
下边是几个地(市)县气象台中期天气预报服务的一些实例,
1982年。邢台地区气象台开展对山区造林的项各工作。7月27日邢台地区气象台通知邢台地区林业局。"7月 底到8月初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地区林业局立即通知邢台等4个山区县,要求在大来临之前把油松种子运到 深山区,雨停抢种,结果抓住造林有利天气,胜利完成了 3万亩的油松播种任务.
数值预报
数值预报与中期天气预报
近年来,随着数値预报的发展,中期预报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中期数値预报提供的大量实时格点场资料, 包括形势场和物理量的预报,为中期天气预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大气环流背景的转 换以及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目前,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已成为中期预报的重要手段,客观预报方法也越来越多。 预报员在人机交互处理系统工作站和微机上,调阅分析加工各种数值预报产品、客观预报产品、基本图表、历史 资科等,并结合预报经验,综合决策,制作出未来4~15 d中01 预报简介
03 局限性
目录
02 数值预报 04 举例
中期天气预报是对未来于4至10天内天气变化趋势的预报。
中国中期预报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服务形式,重点是做好灾害性、关键性和转折性天气的预报。
最初中国是采用以分析环流形势演变过程为基础的天气学预报方法做中期预报。在60年代,数理统计预报方 法得到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数值预报。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数值预报方法可以较好的解决3—5天的形势预报, 但提高要素预报的准确性和预报时效的延长仍然是中期预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984年,沧州市政工程公司投标施工河北省重点工程一沧州市第七流域三期工程、投资额为125万元,要求 在汛期以前竣工,由于沧州地区气象台提前三天报准了4月26日的降水过程·该公司昼夜连续突击作业52小 时·抢砌完前池主体工程,仅此一项服务,使整个工程提前10天竣工。节约资金2.14万元。

中尺度天气分析与预报

中尺度天气分析与预报
中尺度天气分析与预报
• 中尺度天气分析与预报的重要性
• 国家强天气预报中心(SWPC)简介
• 中尺度天气分析规范及技术方法
• 中尺度天气分析在短时天气预报中的 应用
下午课程的思考题
• 何谓干线,何谓显著流线,何谓边界线?分析干线的意 义何在?
• 按预测时间划分,天气预报可分为哪6种?
• 国家强天气预报中心(SWPC)对强对流天气的定义是 什么?
• 中尺度对流天气主观分析包括哪3部分?简述中尺度对流 系统分析的内容和目的。
• 按照尺度划分,行星尺度,天气尺度,中α(次天气尺 度),中β、中γ天气系统的空间尺度各约为多少公里?
一位资深院士的岁末寄语
矫梅燕同志: 您好!
偶读短文,感触颇多。复印一份,供您一阅。
现代医疗器械无疑是先进的,但它无法替代大夫深厚的专业知识 以及“望闻问切、视触叩听”的临床诊断水平。数值预报无疑是 先进的技术手段,但它同样无法替代天气预报员深厚的大气科学 知识以及亲身天气实践。自动化天气图自然省去不少劳力,但天 气预报员亲自画天气图,就要仔细分析每个测站的天气资料,获 得的是对局地到全局天气实况的了如指掌。数值预报在高水平天 气预报员手中才能如虎添翼。首先是虎,然后才能添翼。
预报研究技术路线:
展望
天 中短期预报
中尺度天气分析
探空 地面 RUC 卫星
警戒
小时 短时预报
警告
分钟 临近预报
天气型识别
天气图 (主观)
识别环境场条件
识别中尺度对流系统 推测其移动和发展
动力热力条件诊断
卫星图像识别
雷达图像识别
物理量诊断 (客观)
探空图分析 (主观)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路线框图:

数值天气预报中集合-变分混合资料同化及其研究进展

数值天气预报中集合-变分混合资料同化及其研究进展

数值天气预报中集合-变分混合资料同化及其研究进展马旭林;陆续;于月明;朱金焕;陈静【期刊名称】《热带气象学报》【年(卷),期】2014(030)006【摘要】数值天气预报中混合资料同化是结合集合预报与变分同化方法各自优势研究发展的一种新型资料同化方案.它在变分资料同化框架的基础上,利用集合预报扰动场信息的优点,构造具有流依赖属性的背景误差协方差结构,克服变分同化中固定、均匀及各向同性的背景误差协方差的缺陷,改善对不同天气系统预报误差协方差的表达能力,从而改善分析和预报的质量.近年来,基于集合与变分方法的混合资料同化快速成为数值预报资料同化发展的新趋势,具有良好的业务应用潜力.对集合与变分混合资料同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简要介绍数值天气预报中资料同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混合资料同化方案的理论框架和优势,总结混合资料同化的发展和研究成果,并讨论我国研究和发展混合资料同化的基础和前景及面临的问题,指出混合资料同化发展中亟需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总页数】8页(P1188-1195)【作者】马旭林;陆续;于月明;朱金焕;陈静【作者单位】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6.7【相关文献】1.变分资料同化中不同的变分求解方法 [J], 王喜冬;许东峰;徐晓华2.集合数值天气预报的研究进展 [J], 李俊;纪飞;齐琳琳;张爱忠;张文军3.集合四维变分资料同化研究进展 [J], 刘柏年;皇群博;张卫民;曹小群;赵军;赵延来4.资料同化中的伴随方法及在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J], 瞿安祥;枕桐立5.集合变分混合同化方案在快速循环同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J], 张涵斌;李玉焕;陈敏;冯琎;范水勇;沈海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期预报

中期预报
中期预报
气象学科名词
目录
01 概念
03
新气候平均值在业务 中的应用
02
全球系统预报试验和 性能评估
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2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强度进行的预报。它的依据是地区的地震活动情 况及各种趋势性前兆观测资料。
概念
中期预报是为划分地震危险区、进行中期震害防御和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提供依据。
(3)年平均降水预报性能方面,T639在小、中和大雨方面,无论从Ts还是预报偏差方面均明显好于T213,在 暴雨上的Ts高于T213,但预报偏差也随之比T213差。
(4)在夏季降水预报性能方面,T639在Ts和预报偏差上,小到中雨,T639要明显好于T213,在大雨和暴雨上, T639第1~2天要好于T213,在第3~5天,虽然T639的Ts值高于T213,但预报偏差比T213差。
我们对1980—2001年最近22年的冷空气过程进行了统计,结果是:北方寒潮3次,南方寒潮7次,全国类寒潮 7次,共计17次;其中1991—2001年11年的寒潮次数为:北方类3次,南方类3次,全国类2次;共出现8次。也就 是说8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不到1次寒潮过程,寒潮过程次数比70年代明显减少。寒潮过程减少,不仅与暖冬现 象有关,而且与所用多年气温平均值也有一定的关系。在划分冷空气过程时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降温幅度够, 而距平值不够,因此划不上寒潮过程。例如,2001年4月8—11日的一次冷空气过程,南方仅差一站达寒潮标准 (武汉降温幅度为13℃,温度距平为-5.8℃),如按新气候平均值计算,武汉距平则为-6.3℃,达到距平小于或 等于-6.0℃的标准,则此次强冷空气过程就可以划上南方类寒潮。
全球系统预报试验和性能评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WRF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简介

WRF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简介

WRF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简介ARW模式系统简介一.概述1997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中小尺度气象处(MMM)、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环境模拟中心(EMC)、预报系统试验室的预报研究处(FRD)和俄克拉荷马大学的风暴分析预报中心(CAPS)四部门联合发起新一代高分辨率中尺度天气研究预报模式WRF(WeatherReearchForecat)开发计划,拟重点解决分辨率为1〜10Km、时效为60h以内的有限区域天气预报和模拟问题。

该计划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共同支持,1998年已形成共同开发的标准,2000年2 月被确定为实现美国天气研究计划(USWRP)主要目标而制定的研究实施计划之一。

现在,这项计划吸引了许多其它研究部门及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参与。

WRF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科研与业务的不同需求,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个是在NCAR的MM5模式基础上发展的ARW(AdvancedReearchWRF),另一个是在NCEP的Eta模式上发展而来的NMM(NonhydrotaticMeocaleModel)[1、2]。

ARW 作为一个公共模式,由NCAR 负责维护和技术支持,免费对外发布。

第一版发布于2000年11月30 日,随后在2001年5月8日发布了 1.1版。

2001年11月6日,很快进行了模式的第三次发布,只是改了两个错误,没有很大的改动,因此版本号定为1.1.1。

直到2002年4月24日,才正式第四次发布,版本号为1.2。

同样,在稍微修改一些错误后,2002年5月22日第五次发布模式系统,版本号为1.2.1。

原定于2002年10月前后的第六次发布,直到2003年3月20才推出,版本号为1.3。

2003年11月21日进行了更新。

2004年5月21日推出了嵌套版本V2.0。

2004年6月3日进行了更新,至2006年1月30日为止最新版本为2.1.2[3]。

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图文

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图文
为了提高预报的分辨率和准确性,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通常采用嵌套网格技术,即在较粗的 网格上计算大尺度天气系统,在较细的网格上计算中尺度天气系统。
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
01 02
辐射过程
辐射过程是大气中重要的物理过程之一,对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 展有重要影响。模式中通常采用辐射传输方案来计算太阳辐射和大气辐 射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边界层过程
边界层是大气中与地面直接接触的一层,其中发生着复杂的湍流交换过 程。模式中通常采用边界层方案来计算湍流交换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03
微物理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微物理过程是指云、降水等天气现象中发生的微观物理过程。模式中通
常采用微物理方案来计算云的形成、发展和降水过程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初始化和边界条件处理
初始化
要点二
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技术
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能够模拟强 对流天气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和微 物理特征,揭示其发生发展的物理机 制。结合雷达观测、卫星遥感等技术 手段,可以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实 时监测和分析。
要点三
强对流天气过程防范 建议
针对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突发性和破坏 性,公众应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 ,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如加固房屋、 准备急救物资等。同时,政府和相关 部门也应加强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 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
入等方式进行改进。
边界条件误差
由于模式边界条件处理不当导致的 误差,可通过改进边界条件处理方 案、引入更准确的边界条件数据等
方式进行改进。
05 图文展示:中尺度数值天 气预报模式应用实例
暴雨洪涝灾害预警应用实例
暴雨洪涝灾害概述
简要介绍暴雨洪涝灾害的定义、成因及危害。

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集合预报技术的发展
集合预报技术是一种概率预报方法, 通过将多个不同初始条件的模式结果 组合起来,提供更全面的气象信息。 随着超级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集 合预报的分辨率和覆盖范围将得到进 一步提高,能够更好地揭示中尺度气 象系统的演变和传播。
VS
集合预报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数据源 (如卫星观测、雷达观测等)进行融 合,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 通过集合预报技术,气象部门可以提 供更加全面和客观的气象服务,满足 不同用户的需求。
中尺度模式的设计
中尺度模式是数值天气预报的一种,特别适用于预测局地性强、时间尺度较短的 天气系统,如雷暴、锋面和低气压等。
中尺度模式的设计需要考虑大气的中尺度特征,如气流、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等。 这些特征在模式中通过特定的参数化方案来处理,以更准确地模拟中尺度天气系 统的演变。
模式的初始化与更新
初始化是数值预报的关键步骤之一,它决定了预报的 初始状态和随后的演变。正确的初始化对于提高预报
模式在台风路径预测中的应用
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在台风 路径预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台风登陆地
点和时间。
通过分析台风周围的中小尺度环 境因素,如地形、气流等,模式 能够更准确地模拟台风的移动路
径和强度变化。
模式在台风预报中的应用,为政 府和公众提供了关键的决策依据,
有助于减少台风灾害的影响。
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能够提供高 分辨率的短时气象信息,如风向、风 速、温度、湿度、降水等,有助于预 测未来几小时内的天气变化。
精细化预报
中尺度模式能够提供更精细的地域气 象信息,如局部地区的气象状况,有 助于气象部门为特定区域提供更准确 的预警和防范措施。
灾害预警
暴雨预警

天气预报领域的集合预报模型构建与优化

天气预报领域的集合预报模型构建与优化

天气预报领域的集合预报模型构建与优化天气预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各个行业和个人的决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在天气预报中,集合预报模型的构建与优化是一项关键任务。

本文将介绍天气预报领域的集合预报模型的构建与优化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集合预报模型。

集合预报模型是指通过使用多个不同的初始条件,利用数值模型生成多个可能的预报结果,然后对这些结果进行集成、分析和优化,得到更准确的天气预报结果的一种方法。

集合预报模型构建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当的数值模型。

数值模型是天气预报的基础,它能够模拟大气和海洋中的物理过程,并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

常用的数值模型包括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欧洲模式(ECMWF-IFS)、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全球预报系统(GFS)等。

在选择数值模型时,需要考虑模型的准确性、分辨率和计算效率等因素。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集合预报模型的初始条件。

初始条件是集合预报的基础,它决定了预报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常用的初始条件包括气象观测数据、卫星数据和激光雷达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从不同的气象观测站、卫星和雷达设备中获取,并经过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后,作为集合预报模型的初始条件。

在集合预报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模型的参数化方案。

参数化方案是数值模型中用来描述小尺度物理过程(如对流和辐射)的数学参数化方程。

通过优化参数化方案,可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数化方案的优化通常采用统计学方法,如回归分析和数据同化等。

集合预报模型还需要进行集成和分析。

集成是指将多个预报结果进行组合,以得到更准确的预报结果。

常用的集成方法包括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和多模型集成法等。

分析则是对集成结果进行统计和评估,以确定天气预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分析方法包括比较观测数据和预报数据的差异、计算预报误差指标和建立预报不确定性模型等。

最后,对集合预报模型进行优化是提高预报准确性的关键步骤。

数值预报发展的新方向——集合数值预报

数值预报发展的新方向——集合数值预报
Ba e h n ta on ton u e t i i s,a pi e rn s d on t e i ii lc dii nc r a nte on e i g wor asbe n m a e by Lor n ( 9 5)t kh e d ez 16 o o int t he nume ia a he o e a t - e e re a e t rc lwe t r f r c s s ns mbl o e a t e fr c s. ,
中 图 分 类 号 :P 5 . 文 献 标 识 码 :A 4 67
A i f 0 v r i w f Ens m bl r c s s Br e e v e o e e Fo e a t
W ANG i we , CHEN — i Ta ~ i De hu
( hn s a e f ee rlgcl c n e ,B in 0 0 1 C ieeAc d myo to oo i i c s e ig 1 0 8 ) M aS e j
方 法 及 国 内外 的研 究 进 展 ; 时 解 释 怎 样 检 验 集 合 预 报 的 结 果 的论 述 , 何 从 众 多 的集 合 预报 产 品 中提 炼 有 用 的 信 同 如 息 及 预 报 产 品 的释 用 。 关 键 词 :集 合 预 报 ;不 确 定 性 ;初 值 扰 动 ;模 式 扰 动 ;集 合 预 报 检 验
但 是 , 虑 到 大 气 的 非 线 性 作 用 以及 初 值 和 模 式 造成 的 数 值 预 报 不 确 定 性 , 提 高 传 统 的单 一 确 定 性 预 报 的技 巧 越 考 要 来 越 难 。基 于 大 气 初 值 的敏 感 性 试 验 ,L rn 提 出 了 数 值 预 报 发 展 的新 方 向 —— 集 合 数 值 预 报 。 oe z 通 过 介 绍 集 合 数 值 预 报 的基 本 思 想 和 方 法 ; 针 对 初 值 和 模 式 的不 确定 性 , 述 现 有 集合 数 值 预 报 成 员 的产 生 并 概

第3章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第3章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3.5)
q 1 Uq 1 Vq Dq q
t a(1 2 ) a
(3.6)
(6)地面气压的倾向方程
t
ln
ps
1
(D V
0
• ln
ps )d
(7) 坐标中的垂直速度方程
(3.7)
1
0 (D V •ln ps )d 0 (D V • ln ps )d (3.8)
(8)P坐标中的垂直速度方程
2、地形的动力影响(阻塞、摩擦、绕流、 爬坡),如青藏高原、落基山(背风槽和龙 卷风)。 3、其它(植被、水面、土壤湿度和温度等)
地形描写不好是我国降水模拟不好的主要原因 之一。
(三)行星边界层和边界条件对大气运动的作用
1、行星边界层距离地面1~1.5km。 2、下垫面供给大气热量和水分的实质表现为动量
一、天气学预报方法的移植和应用: 即根据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产品提供的天 气形势预报结果,应用天气学基本原理 进行物理分析,判断在这种天气形势下 可能出现怎样的天气过程。在结合预报 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作出具体 的要素预报。
二、数值预报产品的误差分析和订正: 系统误差。
第四节 中期数值预报产品应用的 自动化系统
(4)此后,数值天气预报迅猛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 由于波谱技术的应用,所以目前许多国家都采用谱模式制作全 球或半球的中期数值天气预报,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其中,
以ECWMF的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水平最高。
2、国内:
(1)我国中期数值天气预报起步较晚,发展较快 。
(2)1976年中国科学院大气所发展了我国第一个原始方 程组数值预报模式,为我国开展中期数值天气预报奠定 了基础,
2.凝结热流量(1)大尺度凝结(锋面),(2)小 尺度对流凝结。小尺度对流凝结参数化方法有两 种方案:(对流调整方案(空气饱和、空气未饱 和)、水汽辐合方案(郭晓岚方案及假设、积云 产生的条件、模式云、降水))

数值天气预报简介

数值天气预报简介

数值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是根据大气实际情况,在一定初值和边值条件下,通过数值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预报未来天气的方法。

和一般用天气学方法、并结合经验制作出来的天气预报不同,这种预报是定量和客观的预报。

预报所用或所根据的方程组和大气动力学中所用的方程组相同,即由连续方程、热力学方程、水汽方程、状态方程和3个运动方程(见大气动力方程) 共7个方程所构成的方程组。

方程组中,含有7个预报量(速度沿x,y,z三个方向的分量u,v,w和温度T,气压P,空气密度ρ以及比湿q)和7个预报方程。

方程组中的粘性力F,非绝热加热量Q 和水汽量S一般都当作时间、空间和这7个预报量的函数。

通过高性能计算机求解方程组,获得未来7个未知数的时空分析,即未来天气分布。

数值天气预报与经典的以天气学方法作天气预报不同,它是一种定量的和客观的预报,正因为如此,数值天气预报首先要求建立一个较好的反映预报时段的(短期的、中期的)数值预报模式和误差较小、计算稳定并相对运算较快的计算方法。

其次,由于数值天气预报要利用各种手段(常规的观测,雷达观测,船舶观测,卫星观测等)获取气象资料,因此,必须恰当地作气象资料的调整、处理和客观分析。

第三,由于数值天气预报的计算数据非常之多,很难用手工或小型计算机去完成,因此,必须要用高性能的计算机。

在中国,1982年开展数值预报业务。

目前数值预报已经成为各种业务天气预报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持续提高业务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根本途径。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中国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繁,且呈多灾并发、点多面广的特点,并有多项局部地区灾害强度超过历史纪录。

其中包括南方暴雨洪涝,淮河流域性大洪水;北方多省局地强降雨;川渝地区继去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干旱,今年又最强降雨;北方和南方同时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高温干旱;今年雷击致人死亡为历年之最。

中尺度集合预报的偏差订正与多模式集成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尺度集合预报的偏差订正与多模式集成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尺度集合预报的偏差订正与多模式集成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气象预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气象预报也逐渐走向了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其中,中尺度集合预报以其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尺度集合预报常常存在着偏差。

因此,如何准确地订正这些偏差,成了目前气象预报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另一方面,多模式集成研究也在气象预报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模式集成旨在通过整合不同模式的预报结果,以达到更加精准、全面的预报效果,更大程度地减少预报误差。

因此,探究多模式集成的方法和优化策略,对于提升气象预报的预报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围绕中尺度集合预报的偏差订正和多模式集成研究展开,旨在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进一步探究中尺度预报和多模式集成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二、研究内容1. 中尺度集合预报的偏差订正方法研究通过对目前广泛使用的中尺度集合预报偏差订正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探究其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其改进策略,以提高中尺度集合预报的准确性。

2. 多模式集成研究方法综述通过分析目前广泛使用的多模式集成方法,总结其特点、优缺点及其改进策略,探究多模式集成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前景。

3. 中尺度集合预报与多模式集成的比较研究通过对中尺度集合预报和多模式集成的优劣比较,探究如何将两者融合运用于气象预报中,提高气象预报的预报精度。

三、研究方法1. 系统性梳理和总结已有的中尺度集合预报和多模式集成研究成果,从若干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取其优缺点及改进策略。

2. 收集大量的气象预报资料,以及相关的气象实测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 借助模型模拟数据和实际工程应用例子,进行中尺度集合预报符合率和多模式集成实验验证,对比多种方法的效果和优劣。

4. 基于所得结果,对中尺度集合预报和多模式集成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研究方法、技术方案与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集合数值预报应用性能检验方法

集合数值预报应用性能检验方法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140·2018年第10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18)10-0140-02集合数值预报应用性能检验方法孙令东(巴彦淖尔市气象局,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摘要:总结归纳近年来集合预报模式检验中出现的新方法,结果表明:①可靠性图能展现概率预报系统性能,概率分布包含了概率预报系统所能提供的所有信息,对概率预报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预报员可能通过夸大预报的不确定性来掩盖预报不准的事实。

通过分析预报概率的“可靠性”等方式,可以检验出预报员所作概率预报的不足之处。

②排序直方图(Rank histogram,亦可称为Talagrand diagram)是一种检验集合预报系统离散度的有效方法。

一般对于理想的集合预报系统,验证值往往位于经过排序后的两个毗邻集合成员之间,有时也存在验证值位于集合预报值域之外的情况。

关键词:集合预报;概率预报;确定性预报;检验方法中图分类号:P456.7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8.10.1401检验必要集合数值预报是估计数值预报中不确定性的一种方法,将单一确定性预报转变为概率预报。

集合预报的关键在于如何刻画和表征初值不确定性、模式本身不确定性和边界条件不确定性,由此衍生出不同的集合预报技术。

近几年来,集合预报系统建设日趋成熟,相关研究成果也为集合预报的理可以满足广大军用设备和军用场景的需要,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还可以推动未来信号力量的增强和国家国防力量的增强。

2.2卫星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卫星通信系统是航空领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域抗干扰技术主要包含自适应天线技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因为不同的信号有不同的优点,没有集所有优点于一身的信号,也没有都是缺点的信号,所以在抗干扰通信的实际过程中,要结合不同信号的优点,去掉各自的缺点,去粗取精,做到对信号管理的最优化。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集合预报试验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集合预报试验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集合预报试验
蔡其发
【期刊名称】《气候与环境研究》
【年(卷),期】1999(000)004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365)
【作者】蔡其发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集合预报和支持向量机的中期强降雨集成预报试验 [J], 黄威;牛若芸
2.集合预报开创了业务数值天气预报的新纪元 [J], 刘金达
3.同化技术:数值天气预报突破的关键--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同化技术演进为例 [J], 龚建东
4.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集合预报方法:思考与展望 [J], 段晚锁;汪叶;霍振华;周菲凡
5.基于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流域中期径流预报 [J], 管晓祥;金君良;刘悦;罗志勇;杨炳良;陈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卷 第4期1999年12月气 候 与 环 境 研 究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Vol.4, No.4Dec . 1999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集合预报试验蔡其发 张立凤 张 铭(空军气象学院,南京 211101)摘 要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T42L9谱模式,在中期数值预报领域中引入集合预报的概念和方法,初始扰动场取为T42L9谱模式24小时预报误差的平均均方差乘随机数,再综合利用蒙特卡洛预报(MCF)和落后平均预报(LAF)两种方法作集合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成员预报的等权平均或不等权平均的集合预报明显优于单一的控制预报;不等权平均与等权平均的集合预报结果相比较,不等权平均的集合预报优势较明显;在不等权平均的集合预报中,区域性不等权平均又比全球性不等权平均的预报稍好。

关键词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集合预报 试验1 引言数值预报是以某个初始场为基础,通过逐日积分来做预报的,因而初始场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但是初始场又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误差,即有某种不确定性,因此数值预报就有一定的随机性,特别是对短期气侯预测而言。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Leith [1]提出了一种随机动力预报方法,建议用多个预报的集合来计算统计平均。

集合预报方法从提出至今,主要是用于短期气侯预测领域,如:Miyakoda 等[2]首先用大气环流模式做了30天平均的有意义的动力预报。

Murphy 等[3]也证实了用大气环流模式能较好的制作经过时间或空间滤波的具有使用价值的预报。

胡增臻等[4]利用动力、统计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带随机初值和随机强迫的简单动力模式作集合预报试验,获得了比单纯的动力模式或随机模式更好的结果。

Baumhefner [5]利用低分辨率的气候模式,应用集合预报技巧制作10~30天的动力延伸预报,获得了与高分辨率气候模式预报质量相当的预报结果。

1992年美国国家气象中心在中期数值业务预报中引进了集合预报方法[6],但目前的中国尚未见到将集合预报方法引入中期数值预报领域的报道。

集合预报的常用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某个时刻的观测初始状态(初始场)上叠加或扣除不同的随机扰动场,从而得到多个带有不同的随机扰动的初始场,再由这些不同的初始场分别作预报,然后把这些不同的预报结果求平均,这种方法称为蒙特卡洛预报(Monte Carlo Forecast ,简写为M CF),也有人称做随机扰动预报(Random Perturbation Prediction);另一种集合预报方法是Hoffman 和Kalnay [7]提出来的,这种方法是用相距6小时或12小时的不同时刻初始场分别作预报,然后把相同时刻的预报结果求平均,称为落后平均预报(Lagged Average Forecast ,简写为LAF )。

具体做法又可分为两种,即不加权(L F)和加权(L F),加权时权重系数根据预报误差35收到,56收到修改稿本工作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的研究”的资助a A t A 1998-0-21998-0-2决定。

对这两种预报方法,DalCher 等[8]强调了LAF 有许多优点。

首先,MCF 所用的随机误差的选择是很任意的,这些扰动在短时间内就会耗散掉,集合的自由度必然因之减少,而LAF 的误差是动力学性质的,因为这些扰动可能反映最难预报的那一部分变化,即预报误差,所以LAF 的平均是有效的;其次,MCF 是把当前观测分析做为集合平均,但观测分析不一定就是最优的平均,而LAF 的集合平均是当前观测分析与预报场的平均,可以反映观测误差的分布。

根据以前的观测所做的预报,能够提供不同于当前观测分析的新的信息,所以,LAF 的平均初始部分可能优于MCF 的初始状态的平均,因而有更好的预报效果。

当然,这只是从原则上进行的讨论,事实上,目前的工作已经证明,这两种集合预报方法对10~30天的预报都是有益的。

然而,对中期数值预报而言,由于其预报时限为3~10天,且目前我国的预报水平为1周左右。

若用相距12小时的8个不同时刻的初始场分别作预报,然后再将其预报结果做集成预报,预报完成后已是第4天了,所以用这些预报成员做集成预报其效果不一定好。

这说明单纯用LAF 方法做中期数值预报的集合预报可能会影响预报效果的提高。

我国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也还有一定差距,为了赶超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的先进水平,在预报技巧上下功夫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本文在微机上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全球中期谱模式T42L9[9],综合考虑蒙特卡洛预报(MCF)和落后平均预报(LAF)两种方法的特点,在中期数值天气预报领域对集合预报的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2 集合预报试验方案设计根据集合预报概念可知,要使集合预报达到理想的结果,必须产生多个合适的预报成员。

Leith 证实集合预报是最小平方意义上的最优预报,并用实例模拟表明,预报成员的个数在8个左右为宜[1],故本文预报成员的个数取9个。

根据顾震潮先生早在50年代就提出的数值天气预报中引用初始时刻以前的多个时次历史资料的思想[10],为了作8天的逐日预报,这9个预报成员可这样取:每天用T42L9模式对12时(世界时)的初始场做10天的预报,再对该初始场加上或扣除反映初始误差的扰动场后做10天的预报(如图1所示)。

这样无需增加多少计算机资源即可在8天预报时段内有9个预报成员可供集合处理,并且每天只需作3个成员的预报。

3 资料来源和扰动场的生成本文所用的全球格点资料取自国家气象中心1991年7月1~27日,8月1~31日共58天的逐日12时(世界时)实况资料,水平分辨率为2.5×2.5经纬度,温度场、位势高度场和风场的垂直分辨率为8层,相对湿度场的垂直分辨率为5层(见表1)。

该资料的垂直分辨率与本文所用的T42L9谱模式初始场所必需的垂直分辨率不同,因此利用该资料作初始场运行T L 谱模式还须对其作一些处理对位势高度场和风场所缺的资料利用其上下两层的资料,采用气压对数线性插值进行内插得到;对相对湿度场所缺的资料则根据气压作线性内插得到。

366气 候 与 环 境 研 究4卷429:图1 集合预报流程图表1 资料简况 由于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初始场的不可避免的误差使中期预报产品具有“随机性”,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如果初始场上叠加一个能反映初始场的不确定性的扰动,则集合预报能够比用原始初始场所做的控制预报(control forecasting)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本文经试验比较后认为,集合预报中的扰动场取随机场σμ较好,这里σ为T42L9谱模式24小时预报误差场的平均均方差(取值见表2),μ是服从[-1,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表2 T42L9谱模式24小时各层预报误差均方差之平均值4 诸成员预报集合平均的制作及效果检验 等权平均等权平均就是将个预报成员的权重简单地取为等值,作算术平均即得集合预报结3674期蔡其发等: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集合预报试验4.19果。

4.2 全球整体性不等权平均从图1中可知,9个预报成员既有MCF 成份,又含有LAF 的思想。

初始同一时刻的3个预报成员之间仅反映当前观测分析的集合平均,是MCF 的集合平均,因此它们之间应是等权的;而初始不同时刻的预报成员的集合平均是LAF 的集合平均,它们对未来某时刻的影响应是不同的,因此它们之间的权重系数应有区别。

本文把它们之间权重系数的选取与模式的预报准确率联系了起来。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梯度技巧得分的计算利用现有的58天实况资料计算T42L9模式预报第1~10天各物理量在各层的平均梯度技巧得分。

梯度技巧得分按下式计算[11]:S =∑Ni =1A f x -A o x +A f y -A o y i ∑Ni =1max A f x ,A o x +max A f y ,A oy i(1)式中,A f 、A o 分别表示某要素场的预报值、实况值,N 表示空间区域内总格点数,i 表示空间区域内格点序列号。

梯度技巧得分S 是以气压或高度的梯度预报误差为主要因子的统计量,表示对等压面或等高面上槽脊强度和形态模拟的精确度。

从S 的表达式可知,等压面或等高面上两个要素场的槽脊强度和形态越相似,S 的值越小。

表3给出了位势高度预报场的各层的平均梯度技巧得分。

表3 位势高度预报场的各层平均梯度技巧得分(2)权重系数的选取假设某要素Y (其成员预报Y i ,i =1、2、3、…、9分布如图2)在全球各网格点处处是等权的,它在第n -2、n -1、n 天在某层上的平均梯度技巧得分分别为a n -2、a n -1、a n ,则在第n 天该层要素预报场LAF 集合平均的权重系数在全球各网格点都为 1-a n(1-a n-2)+(1-a n-1)+(1-a n ),要素Y 在第天的加权平均Y 为 Y =3()+()+()(Y +Y +Y 3)368气 候 与 环 境 研 究4卷n 11-a n -21-a n -21-a n -11-a n 12+131-a n-1(1-a n-2)+(1-a n-1)+(1-a n )(Y 4+Y 5+Y 6)+131-a n (1-a n-2)+(1-a n-1)+(1-a n )(Y 7+Y 8+Y 9)(2)4.3 全球区域性不等权平均张道民等对T42L9谱模式进行误差检验及订正发现,高度场沿纬圈方向平均预报误差随纬度变化;东、西半球的平均预报误差也不尽相同[12]。

因此,将全球划分成如图3所示的10个区域,然后利用现有的58天实况资料计算T42L9模式预报第1~10天各层物理量在各区域的平均梯度技巧得分。

表4为500hPa 位势高度预报场在各区域的平均梯度技巧得分。

最后,其权重系数的选取与全球整体性不等权平均方法中的权重系数取法相似:设某层要素Y 在第n -2、n -1、n 天在Sm 区域内的平均梯度技巧得分分别为a m ,n -2、a m ,n -1、a m ,n ,则在第n 天该要素预报场LAF 集合平均的权重系数在S m 区域内为图2 要素Y的成员预报示意图图3 全球区域划分示意图3694期蔡其发等: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集合预报试验1-a m ,n(1-a m ,n-2)+(1-a m ,n-1)+(1-a m ,n ),要素Y 在该区域内第n 天的加权平均Y 为 Y =131-a m ,n-2(1-a m ,n-2)+(1-a m ,n-1)+(1-a m ,n ),(Y 1+Y 2+Y 3)+131-a m,n-1(1-a m ,n-2)+(1-a m ,n-1)+(1-a m ,n ),(Y 4+Y 5+Y 6)+131-a m ,n (1-a m ,n-2)+(1-a m ,n-1)+(1-a m ,n ),(Y 7+Y 8+Y 9)(3)表4 500hPa 位势高度预报场在各区域平均梯度技巧得分4.4 集合平均结果与控制预报结果的比较利用1991年7月的资料作3~12日连续10天集合预报试验,分别计算出等权平均和不等权平均集合预报的位势高度、海平面气压等10天的平均均方差及平均梯度技巧得分,并与控制预报10天的平均均方差及平均梯度技巧得分相比较(见表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