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知识点:消化性溃疡

合集下载

消化性溃疡医学知识点汇总

消化性溃疡医学知识点汇总

消化性溃疡医学知识点汇总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或十二指肠黏膜的溃疡形成。

本文将汇总一些与消化性溃疡相关的医学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1. 消化性溃疡的类型消化性溃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发生在胃黏膜上,而十二指肠溃疡则发生在十二指肠的黏膜层。

2. 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原因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该菌会导致胃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形成。

其他因素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长期使用、应激、饮食不当、遗传因素和吸烟等。

3. 消化性溃疡的症状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痛、胃灼热感、胃胀气和食欲不振等。

疼痛通常在饭后或夜间加重,这是因为食物和胃酸刺激了已经受损的黏膜区域。

4.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对于疑似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医生通常会根据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并辅以胃镜检查来确诊。

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黏膜表面的溃疡情况,同时也可以进行活检以排除其他病变。

5.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改变生活习惯以及可能的手术干预。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抗酸药物,可以减少胃酸的分泌。

此外,患者还需要避免饮酒、吸烟和进食刺激性食物,以促进黏膜的愈合。

6. 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未经适当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和穿孔。

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穿孔是指溃疡穿破胃或十二指肠壁,导致胃内容物泄漏到腹腔中,这是一种严重的急症,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7. 消化性溃疡的预防措施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关键是改变生活习惯和注意饮食。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量的运动和减轻压力可以减少溃疡的发生风险。

此外,饮食方面,患者应避免摄取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辣椒、咖啡和酒精。

8. 消化性溃疡的长期管理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定期随访。

患者在症状缓解后也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评估溃疡愈合情况和排除其他病变。

内科学知识点辅导: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

内科学知识点辅导: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

内科学知识点辅导: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概述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名。

少数的溃疡亦可发生于食管下端、空肠等。

本病为常见病,发病率大约占人口10%,男性多见。

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DU)较胃溃疡(GU)多见。

DU 好发生于青壮年,其临床表现为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疼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者发生上呼吸道出血、幽门梗阻、癌变、穿孔等并发症。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应是独立的疾病,但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并发症大致相同,因此归在一起论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消化性溃疡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比较明确的病因有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消炎药等。

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但可概括为损伤粘膜的侵袭力和粘膜自身的防御力抗衡,正常时二者处于动态平衡,如平衡失调,引起粘膜自身消化则形成溃疡。

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是十二指肠溃疡形成的重要因素。

但十二指肠溃疡高胃酸者仅有40%左右,故其他因素也参与作用。

胃溃疡患者虽高酸者只占10%,但溃疡多发生在接触胃酸的部位,说明仍和高胃酸有关。

粘膜防御力量削弱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保护机制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目前认为是多种保护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系列的防御因素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保护胃粘膜不受胃酸的损害,一旦这些防御因素被削弱,胃、肠十二指肠溃疡就可能发生,而且是胃溃疡发生的主要因素。

而刺激性食物、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消炎药物、胆汁返流、嗜好烟酒等有害因素均是导致粘膜防御力量削弱的原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Hp感染是慢性胃窦炎的主要病因,而慢性胃窦炎和消化性溃疡密切有关。

Hp仅感染胃上皮细胞。

[机理]1990年在悉尼召开的第九届世界胃肠学大会综合报道认为,胃酸增多不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原因,而是Hp感染的后果,并认为清除Hp可防止溃疡复发。

我国过去单用呋喃唑酮能治愈DU亦支持这种看法。

精神神经及内分泌因素①大脑皮质和下丘脑可调节胃肠道的功能,精神刺激可使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并影响到下丘脑,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大量分泌;②应激状态会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促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粘液分泌减少;③交感神经兴奋,粘膜血管痉挛缺血、粘膜防御能力减弱,同时胃蠕动缓慢,胃窦部潴留刺激G细胞分泌胃泌素,也使胃酸分泌增多,高胃酸导致粘膜损伤,形成溃疡。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考点消化性溃疡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考点消化性溃疡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考点:消化性溃疡考题中只要是N年的上腹部疼痛即可诊断为消化性溃疡。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 发病机制:①幽门螺杆菌感染(最主要的发病机制);②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幽门螺杆菌也是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NSAID也是急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2.胃酸的存在或分泌增多是溃疡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二、好发部位:胃溃疡(GU)、胃炎、胃癌好发于胃小弯、胃窦(胃角);十二指肠溃疡(DU)好发于十二指肠球部前壁。

小弯胃窦易溃疡:胃溃疡发病部位是胃小弯、胃窦(胃角)处。

三、临床表现1.消化性溃疡特点(3 性):慢性(几年或者几十年)、周期性(秋冬,冬春之交)、节律性。

2.DU(十二指肠溃疡):疼痛-进食-缓解(饥饿痛)。

杜十娘饿了更迷人:DU十二指肠溃疡、饥饿痛,治疗常用迷走神经切断术。

3.GU(胃溃疡):进食-疼痛-缓解(餐后痛)。

4.肠预激综合征:疼痛-排便-缓解。

四、并发症:出血、穿孔、梗阻、癌变。

1.出血:①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其次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急性胃炎。

②出血量与症状:出血5~10ml: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出血50~100ml:黑便;出血200~300ml:呕吐、呕血;出血超过600ml :神志不清;出血超过1000ml:循环障碍(休克)。

记忆:黑便= 黑心,只认钱不认人,50、100是钱200 = two = 吐血神志不清= 六神无主= 600 一休= 超过1000 就休克2.穿孔:①胃溃疡(GU)穿孔多发生于胃小弯;十二指肠溃疡(DU)穿孔多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前壁。

(想穿好衣服就必须花钱,所以穿孔在前壁);十二指肠溃疡的出血多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后壁。

(走后门是要放血的)②症状:突发剧烈腹痛,刀割样疼痛,腹壁呈板样僵直,有压痛和反跳痛; 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最特异的临床表现);③确诊:立位腹部平片(可见膈下有游离气体); 银标准:肝浊音区消失。

消化性溃疡医学知识点归纳

消化性溃疡医学知识点归纳

消化性溃疡医学知识点归纳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发生溃疡的一种常见疾病。

它的发生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

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对消化性溃疡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导致胃酸和胃液对胃黏膜的损伤增加。

此外,非甾体抗炎药物的长期使用也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但同时也会损伤胃黏膜。

此外,饮食不当、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患者患上消化性溃疡的风险。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主要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三个方面来完成。

病史询问主要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的部位和程度、是否有饮食习惯不良等信息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体格检查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腹部是否有压痛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辅助检查主要包括胃镜检查、呼气测试和血液检查等。

胃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消化性溃疡的方法,通过观察胃黏膜的状况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溃疡。

呼气测试是一种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通过检测患者呼出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来判断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抗体,进而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最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抑制胃酸分泌、灭菌感染、修复胃黏膜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促进溃疡的愈合。

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抗酸剂、幽门螺旋杠菌灭菌药物等。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复发性溃疡的患者,可以通过切除溃疡部分、修复黏膜损伤等方式来治疗溃疡。

预防消化性溃疡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

合理饮食、定时作息、避免吸烟和酗酒等均有助于减少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执业药师2023年药学综合知识点:消化性溃疡病2

执业药师2023年药学综合知识点:消化性溃疡病2

执业药师2023年药学综合知识点:消化性溃疡病1500字消化性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消化道黏膜的损伤和溃疡形成。

其中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因素,包括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异常分泌、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使用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消化道黏膜受到损伤和破坏,从而引起溃疡形成。

胃溃疡主要发生在胃黏膜层,并且多数位于胃底部或胃窦,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

胃溃疡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十二指肠溃疡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形状呈椭圆形,通常较胃溃疡小。

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上腹疼痛、饭后疼痛缓解、饥饿和夜间疼痛。

诊断消化性溃疡病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

内镜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病最可靠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溃疡的形态和大小,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检测可用于指导治疗。

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促进黏膜修复和根除幽门螺杆菌。

抑酸治疗可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减少胃酸分泌,促进溃疡的愈合。

促黏膜修复治疗可采用胃黏膜保护剂和胃黏膜修复剂,可以增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黏膜的修复和愈合。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采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可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减少溃疡的复发。

除了药物治疗外,消化性溃疡病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

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油腻食物,饭后避免饮酒和吸烟。

生活上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注意情绪调节。

总之,执业药师需要掌握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也需要对常用抗溃疡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有深入了解,以提供准确的药物指导和用药建议。

消化性溃疡医学知识点

消化性溃疡医学知识点

消化性溃疡医学知识点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层。

它的主要特征是胃肠道和消化酸的反流,造成肠胃黏膜损伤和破裂。

本文将重点介绍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相关知识点。

一、病因消化性溃疡的形成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菌感染、胃酸分泌紊乱、抗胃粘蛋白物质的减少等。

最常见的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它会引起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形成。

此外,长期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过度饮酒、吸烟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二、症状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是上腹疼痛,常发作于空腹或在晚上。

疼痛的程度和时间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有的病人会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感。

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出血和穿孔也是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三、诊断医生在诊断消化性溃疡时,通常会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并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X 射线钡餐检查、内窥镜检查和超声波检查等。

内窥镜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病变部位,并进行生物组织学检查以明确溃疡的性质。

四、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药物治疗包括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和促进黏膜修复的药物等。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常使用抗生素联合药物,疗程一般为10-14天。

对于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可以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

此外,病人还需要注意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减少压力等。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为了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人们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不应过度饮酒或吸烟。

其次,减少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时间和剂量,特别是对于有胃肠道病史的病人。

此外,人们还可以加强体育锻炼,减轻压力,提高免疫力等。

总之,了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医学知识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对待这一疾病。

家庭成员应该密切关注病人的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以减少溃疡的发生。

医生在面对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以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

消化性溃疡医学知识点总结

消化性溃疡医学知识点总结

消化性溃疡医学知识点总结1. 病因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经确定有多种因素可能会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胃酸过多:胃黏膜长期受到胃酸的刺激,导致黏膜损伤和溃疡形成。

感染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危险因素之一。

幽门螺杆菌通过产生尿素酶,使得胃内的pH值升高,从而减弱了胃壁的保护屏障,导致胃酸和消化酶对胃黏膜的侵害增加。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长期或大剂量使用NSAIDs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会严重损害胃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引起溃疡和出血。

应激:精神、生理、环境等各种应激因素都可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加速胃酸分泌,导致胃黏膜损伤。

家族遗传胃肠功能紊乱:消化性溃疡也与家族遗传有关,家族中有肠胃功能紊乱的患者,则易患消化性溃疡。

2. 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溃疡的部位和大小,以及合并症的情况。

一般来说,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饥饿感或夜间加重的疼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食后饱胀感、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

在合并出血或穿孔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黑便、呕血、体重下降等症状。

3. 诊断对于患有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患者,一般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主要的诊断方法包括内镜检查、血象、钡餐造影等。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关键检查方法,通过内视镜可以直接观察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情况,包括溃疡的部位、大小和形态,能够捕捉溃疡出血、渗血、腔道等情况。

血象:通过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情况,包括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的变化,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隐性或明显的出血情况。

钡餐造影:钡餐造影可以反映胃和十二指肠的形态变化,包括溃疡的位置、范围等。

其他:还可以通过幽门螺杆菌检测、尿素呼气试验等方法来确诊。

4.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杀死幽门螺杆菌和保护胃黏膜的功能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促进溃疡的愈合。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内科学消化系统名词解释(上)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内科学消化系统名词解释(上)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内科学消化系统名词解释(上)今天我们总结关于临床内科学各系统知识的重要名词解释,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一定的帮助,首先我们学习临床医学知识消化系统名词解释(上),具体内容如下: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

2. 胃炎:指的是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

3. 胃病:某些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主要表现为上皮损伤和上皮细胞再生而胃黏膜炎症缺中或很轻,此种胃黏膜病变称为胃病。

4.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常伴有胃黏膜出血,可伴有一过性浅溃疡形成。

5.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因此称为消化性溃疡。

6. Krukenberg:胃癌的癌细胞侵出浆膜层脱落入腹腔,种植于卵巢。

7. 皮革胃:弥漫浸润型进展期胃癌累及全胃,可使整个胃壁增厚,变硬,称为皮革胃。

8. 炎症性肠病:病因未明,包括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10.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

11. 功能性肠胃病:是一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性有胃肠道综合征,也称胃肠道功能紊乱。

12. 功能行消化不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13. 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以腹部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须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14. 慢性腹泻:腹泻超过四周。

15. 渗透性腹泻:是由于肠腔内含有大量不能被吸收的溶质,使肠腔内的渗透压升高,大量液体被动进入肠腔而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知识点:消化性溃疡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知识点:消化性溃疡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知识点:消化性溃疡(一)概述——概念: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1.胃溃疡(gastric ulcer,GU)2.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二)病因和发病机制黏膜侵袭因素和防御因素失平衡的结果。

正常生理情况下,胃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和修复机制:①上皮前——黏液和碳酸氢盐(HCO3-);②上皮细胞;③上皮后——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流。

④前列腺素E——保护细胞、促黏膜血流、增加黏液及HCO3-分泌;表皮生长因子(EGF)——保护细胞、促进上皮再生。

某些因素损害了这一机制——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自身消化、侵蚀——溃疡形成。

(1)Hp和NSAIDs——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最常见病因——已知的主要病因。

(2)胃酸——过度分泌,远远超过黏膜的防御作用——在溃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1.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症状是A.暖气反酸B.恶心呕吐C.节律性上腹痛D.无规律性上腹痛E.粪便黑色『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症状是节律性上腹痛。

2.胃溃疡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A.胃前壁B.胃后壁C.胃大弯及胃底D.胃小弯近贲门处E.胃窦小弯侧『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胃溃疡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胃窦小弯侧。

3.诊断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最有价值的临床表现是A.进餐后上腹部饱胀不适B.呕吐物量大C.呕吐物内含大量宿食D.呕吐物内无胆汁E.呕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诊断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最有价值的临床表现是呕吐物内含大量宿食。

4.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A.胃癌B.消化性溃疡C.胃黏膜脱垂D.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E.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

5.男性,23岁,上腹痛2年,常空腹及夜间发生,进食后可缓解。

半小时前餐后突感上腹部持续性剧痛。

查体:腹式呼吸消失,上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

临床医学重点总结——消化性溃疡

临床医学重点总结——消化性溃疡

临床医学重点总结——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指胃肠道粘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等自身消化而发生的溃疡,其深度达到或穿透粘膜肌层,直径多大于5mm 。

溃疡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食管下段、小肠、胃肠吻合口及其附近的肠袢,以及异位的胃粘膜,如位于肠道的Meckel憩室。

胃溃疡(gastric ulcer , CU) 和十二指肠溃疡 (duodenal ulcer , DU) 是最常见的消化性溃疡。

[流行病学]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多发性疾病,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发病率相差悬殊。

欧美文献报道患病率为6% -15% ,本病在我国人群中的患病率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的确切资料,但文献报道,内镜检查病例中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高达16% - 33% 。

近年来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国内资料显示男性患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在十二指肠溃疡为4. 4 - 6. 8: 1 ,胃溃疡为3. 6-4. 7: 1 。

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为1. 5 - 5. 6: 1 ,在胃癌高发区则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病可发生在不同的年龄,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前者的发病高峰一般比后者早10 年。

1/ 3同一国家消化性溃疡患病率存在差异,我国南方患病率高于北方,城市高于农村,可能与饮食习惯,工作紧张有关。

发作有季节性,秋冬和冬春之交是高发季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1910 年Schwartz 提出quot;无酸,无溃疡quot;,这是对消化性溃疡病因认识的起点,也是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理论基础之一。

1983 年Marshall 和Warren 从人体胃粘膜活检标本中找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 Hp) ,对消化性溃疡病因产生了新的认识。

胃肠粘膜防御作用的削弱以及药物、神经精神等因素与消化性溃疡发病也有密切关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消化系统复习讲义:消化性溃疡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消化系统复习讲义:消化性溃疡

(一)概念消化性溃疡病(peptic ulcer disease)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与胃液的消化作用有关的慢性溃疡,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故名。

溃疡是指粘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胃壁分层(由内到外):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发病机制(最主要的发病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服用NSAID(非甾体抗炎药) 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幽门螺杆菌也是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NSAID也急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2、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一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自身消化所致(屏障的破坏)。

●注: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胃酸的存在或分泌增多3、引起胃酸分泌增多的因素有:①壁细胞数增多,壁细胞包括三个受体:乙酰胆碱受体,组胺和H2受体,促胃液素受体。

②分泌酸的驱动性增加;③壁细胞对泌酸刺激物敏感性增加;④对酸分泌的抑制减弱:胃酸反馈性抑制机制的失灵。

正常人胃窦酸度升高至pH 2.5以下时,G细胞就不能分泌促胃液素,但在部分DU患者,失去这种反馈性抑制。

●考点:壁细胞分泌盐酸,G细胞分泌胃泌素,嗜银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主细胞分泌蛋白酶原,粘液细胞分泌粘液●记忆歌决:激素色素别太酸,十五给你煮汤圆注解:激(G细胞)素(胃泌素) 色(嗜银细胞)素(生长抑素) 别(壁细胞)太酸(盐酸)十五给你煮(主细胞)汤圆(蛋白酶原)4、应激性溃疡特点:①急性病变,多发性;②穿透胃壁全层;③病变散布在胃体及胃底含壁细胞丰富泌酸部位,可累计十二指肠,食管少见④并不伴高胃酸分泌●应激性溃疡最明显的症状:呕血和柏油样大便,可出现大出血导致休克或贫血。

鉴别:消化性溃疡:高胃酸分泌状态。

应激性溃疡:不伴有胃酸分泌,没有高胃酸。

Curling(柯林):烧伤引起口渴(柯林)Cushing(库欣):脑肿瘤、脑外伤引起需要醒过来(库欣)(三)病理改变部位:胃溃疡(GU)好发于胃小弯,胃角;十二指肠溃疡(DU)好发于球前壁多见。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性溃疡13页word文档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性溃疡13页word文档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因溃疡的形成和发展与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由此而得名。

它发生在与胃酸接触的部位如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附近及Meckel憩室。

约95-99%的消化溃疡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故又分别称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在发病情况、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存在若干不同点但这些差异是否足以把两者区分为两个独立的疾病,尚有争论。

鉴于两者有不少共性,诸如溃疡的形成均由于自身消化,病理基本类似,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上亦多雷同,因此一并论述、同时提出其各有关特点。

发病率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口中约有10%在其一生中患过本病。

本病发病率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存在着差异。

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也有差别。

其原因尚未完全阐明。

可能与种族、遗传、地理环境气候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据我国资料,二者之比约为3:1.但据较大的胃镜资料和尸检资料统计,两者的差别并不显著。

本病男性较多,男女之比为3-4:1.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最高(21-50岁约占70%),60-70岁以上老年人初次发病的也不在少数。

胃溃疡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约大10年。

病因及发病机理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概括起来,本病是胃、十二指肠局部粘膜损害(致溃疡)因素和粘膜保护(粘膜屏障)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所致,当损害因素增强和(或)保护因素削弱时,就可出现溃疡,这是溃疡发生的基本原理。

目前认为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病因疾病。

各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感染、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神经精神因素等,通过不同途径或机制,导致上述侵袭作用增强和或防护机制减弱,均可促发溃疡发生。

一、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及影响因素胃酸一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尤其是胃酸的作用,在溃疡形成中占主要地位。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

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一、A11、消化性溃疡的疼痛特征是( )A.进食后饱胀B.无规律性C.慢性、周期性、节律性D.转移性E.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2、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最主要病因是( )A.胃酸分泌增高B.Hp感染C.遗传因素D.免疫因素E.饮食不节3、确定溃疡癌变最可靠的是( )A.无节律性上腹痛B.大便隐血持续阳性C.胃酸减少D.胃钡透龛影直径=2.5cmE.胃镜下活检找到癌细胞4、胃癌淋巴转移好发于( )A.左腋窝下淋巴结B.左锁骨上淋巴结C.脐周淋巴结D.胃周淋巴结E.直肠淋巴结5、治疗早期胃癌最好的方法是( )A.手术治疗B.姑息手术C.单一化疗D.联合化疗E.注射免疫增强剂6、诊断早期胃癌最重要的手段是( )A.癌胚抗原测定B.大使隐血试验C.胃液分析D.X线钡餐检查E.胃镜检查7、胃癌最常见的症状是( )A.上腹部痛B.食欲减退C.恶心、呕吐D.呕血、黑便E.低热乏力8、需紧急手术治疗的是消化性溃疡伴有( )A.急性胃穿孔B.幽门梗阻C.胃溃疡可疑癌变D.上消化道出血E.休克9、早期诊断肝癌,目前较好的普查方法是( )A.肝功能检查B.转肽酶测定C.B超检查D.放射性核素扫描E.AFP测定10、肝癌最常见、最重要的症状与体征是( )A.食欲减退B.进行性肝脏肿大及肝区痛C.肝硬化表现D.血性腹水E.黄疸11、肝硬化患者应用利尿剂治疗腹水首选( )A.甘露醇B.利尿酸C.螺内酯D.氢氯噻嗪E.速尿12、晚期肝硬化最严重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A.上消化道出血B.原发性肝癌C.感染D.肝肾综合征E.肝性脑病13、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上消化道出血B.肝昏迷C.肝肾综合征D.感染E.肝癌14、肝硬化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表现为( )A.营养障碍B.出血C.肝掌、蜘蛛痣D.贫血E.腹泻、舌炎二、A21、患者因上腹痛、腹胀、反酸、呕吐,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其最主要病因是( )A.幽门螺杆菌感染B.自身免疫反应C.胆汁反流D.饮酒E.遗传2、患者胃溃疡病史10年,因上腹痛、呕吐、消瘦,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治疗最好的方法是( )A.手术治疗B.内镜下治疗C.化疗D.免疫疗法E.放射治疗3、患者胃溃疡病史10年,因上腹痛、呕吐、消瘦来医院检查,诊断为胃癌中、晚期,其主要体征是( )A.淋巴结肿大B.腹部肿块C.肝肿大D.腹水E.血栓性静脉炎4、患者男性,50岁,胃溃疡病史10年,近1个月来疼痛的节律性消失,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应首先考虑胃溃疡并发( )A.癌变B.穿孔C.幽门梗阻D.胃炎E.消化道出血5、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病史5年,饮酒后突然上腹剧痛,出现板状腹,诊断为穿孔的重要依据是( )A.腹部X线透视B.钡餐透视C.血象D.大便隐血试验E.腹腔穿刺6、患者因节律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反酸,拟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为明确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是( )A.X线检查B.胃镜检查C.胃液分析D.大便隐血检查E.幽门螺杆菌培养7、患者因节律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反酸,做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其主要病因是( )A.幽门螺杆菌感染B.非甾体抗炎药C.遗传因素D.免疫因素E.饮食不规律8、患者因肝区疼痛、恶心、呕吐、消瘦3个月,经检查诊断为肝癌,其特征性的体征是( )A.进行性肝肿大B.脾大C.腹水D.胸水E.静脉曲张9、患者慢性肝炎病史6年,近1个月来病情恶化,为早期诊断肝硬化,应做( )A.肝活检B.B超检查C.AFP检查D.X线检查E.放射性核素检查10、患者晚期肝硬化,应考虑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死亡原因的是( )A.急性上消化道出血B.肝性脑病C.原发性肝癌D.感染E.幽门静脉血栓形成11、患者肝硬化病史2年,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急性上消化道出血B.肝性脑病C.原发性肝癌D.感染E.肝肾综合征12、患者因厌食、上腹饱胀、恶心、消瘦、皮肤出血、脾大、腹水等就诊,确诊为肝硬化。

消化性溃疡(临床概论)

消化性溃疡(临床概论)

胃癌:必须依赖钡餐检查,胃镜和粘膜活检。
治疗
治疗目的: 消除病因; 缓解症状; 愈合溃疡; 防止复发; 防治并发症。
一、一般治疗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 过劳和精神紧张。注意饮食规律, 戒烟、酒。尽可能停用NSAID。
二、抗酸治疗
“无酸无溃疡”
抑制胃酸分泌药(抑酸剂) 中和胃酸药物(抗酸剂)
壮年,胃溃疡(gastric ulcer, GU)中老年多见;
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上DU:GU = 3:1
病因和发病机制
¸ Ç Î »
pH 2
¹ Ñ ¿ õ » ¯ Ï µ Í ³ ¸ Ë Î á ¸ µ Î °× °¸ Ã
PGs EGF
pH 7
HCO3-
𠤺 Ò Ï ¸ û °Õ û ¸ ´ º Í ¸ ü Ð Â Î ¸ 𠤤 Ä Ï ¸ ° û
1 抑酸剂:
(1)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 法莫替丁、尼扎替丁。
(2)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兰 索拉唑、潘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 (3)胃泌素受体拮钪剂(丙谷胺) (4)抗胆碱能药物(哌仑西平)。
2、抗酸剂: 碱性,氢氧化铝、铝碳酸镁及其复方制剂如胃舒 平。 作用:中和胃酸。 特点:作用快,维持时间短。缓解疼痛快,愈合 溃疡慢。 应用:加强止痛的辅助治疗。
(四)X线钡餐检查 直接征象:龛影,对溃疡诊断有确诊价值。
间接征象:包括局部压痛、胃大弯侧痉挛性 切迹、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和球部畸形等, 间接征象仅提示有溃疡。
禁忌症: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
GU
(五)胃镜检查和粘膜活检
胃镜不仅可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直接观察、摄影, 还可在直视下取活检作病理检查和Hp检测。对消化 性溃疡的诊断和良、恶性溃疡诊断的准确性高于X 线钡餐检查。

消化性溃疡重要知识要点

消化性溃疡重要知识要点

1.消化性溃疡的形成与胃酸与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

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球部,胃溃疡好发于胃角和胃窦小弯。

2.幽门杆菌感染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病原因。

3.消化性溃疡病程以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痛为特点。

4.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区别5.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①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表现为呕血与黑便。

②穿孔:表现为腹痛剧烈和具有急性腹膜炎的体征。

③幽门梗阻:频繁呕吐宿食,可引起低氯低钾性碱中毒(呕吐可呕出胃酸和造成钾离子的大量丢失)。

④癌变:癌变后的主要表现为疼痛的节律性消失消失,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6.对消化性溃疡首选胃镜检查。

7.若胃溃疡患者潜血试验持续阳性,应考虑有癌变的可能。

8.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或胶体铋剂和两种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三连治疗。

(甲硝唑应餐后服用)9.抑制胃内酸度的药物:①H2受体拮抗剂:能阻止组胺与H2受体相结合,常用的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在消化内科更常见的是法莫替丁哦)。

②质子泵抑制剂:以奥美拉唑为代表,是目前最强的胃酸分泌抑制剂,可以抑制壁细胞分泌H+的最后环节H+、K+、ATP酶。

10.抗酸药应避免与牛奶同服;抗胆碱药及胃动力药吗丁啉、西沙必利等应在餐前1小时及睡前1小时服用。

铝碳酸镁于两餐之间,饭后1-2小时,睡前或胃部不适时咀嚼后服用。

11.急性穿孔伴有休克者禁食、胃肠减压。

9.抑制胃内酸度的药物:①H2受体拮抗剂:能阻止组胺与H2受体相结合,常用的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在消化内科更常见的是法莫替丁哦)。

②质子泵抑制剂:以奥美拉唑为代表,是目前最强的胃酸分泌抑制剂,可以抑制壁细胞分泌H+的最后环节H+、K+、ATP酶。

10.抗酸药应避免与牛奶同服;抗胆碱药及胃动力药吗丁啉、西沙必利等应在餐前1小时及睡前1小时服用。

铝碳酸镁于两餐之间,饭后1-2小时,睡前或胃部不适时咀嚼后服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知识点:消化性溃疡
( 一) 概述——概念:因溃疡形成与胃酸/ 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1. 胃溃疡(gastric ulcer ,GU)
2. 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 ,DU)
(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黏膜侵袭因素和防御因素失平衡的结果。

正常生理情况下,胃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和修复机制:①上皮前——黏液和碳酸氢盐(HCO3-);
②上皮细胞;
③上皮后——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流。

④前列腺素E――保护细胞、促黏膜血流、增加黏液及HC03分泌;表皮生长因子(EGF)――保护细胞、促进上皮再生。

某些因素损害了这一机制――胃酸/ 胃蛋白酶对胃黏膜自身消化、侵蚀——溃疡形成。

(1) Hp 和NSAIDs ――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导致消化性溃
疡发病的最常
见病因――已知的主要病因。

(2) 胃酸
——过度分泌,远远超过黏膜的防御作用——在溃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1. 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症状是
A. 暖气反酸
B. 恶心呕吐
C. 节律性上腹痛
D. 无规律性上腹痛
E. 粪便黑色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症状是节律性上腹痛
2. 胃溃疡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
A. 胃前壁
B. 胃后壁
C. 胃大弯及胃底
D. 胃小弯近贲门处
E. 胃窦小弯侧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胃溃疡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胃窦小弯侧。

3. 诊断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最有价值的临床表现是
A. 进餐后上腹部饱胀不适
B. 呕吐物量大
C. 呕吐物内含大量宿食
D. 呕吐物内无胆汁
E. 呕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诊断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最有价值的临床表现是呕吐物内含大量宿食。

4.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 胃癌
B. 消化性溃疡
C. 胃黏膜脱垂
D.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E.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

5. 男性,23岁,上腹痛2 年,常空腹及夜间发生,进食后可缓解。

半小时前餐后突感上腹部持续性剧痛。

查体:腹式呼吸消失,上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

考虑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急性肠梗阻
B.急性胆囊炎
C. 急性胰腺炎
D.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E. 胃溃疡穿孔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患者有周期性“夜间痛”,考虑为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剧痛,查体可见腹式呼吸消失,
上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考虑穿孔可能性大。

6. 女性,45岁,反复上腹痛20年,近1周出现频繁呕吐,呕吐量大,呕吐物为宿食,不含胆汁。

查体:可见胃型,振水音阳性。

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十二指肠憩室
B. 幽门梗阻
C. 十二指肠梗阻
D.小肠梗阻
E. 食管裂孔疝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呕吐、呕吐物为宿食,振水音阳性提示幽门梗阻。

7. 男性,52岁,间断上腹痛3年,加重2 个月,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

其治疗方案首选
A. H2 受体拮抗剂治疗
B. 黏膜保护剂治疗,6 周复查胃镜
C .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治疗,4 周复查胃镜
D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6 周复查胃镜
E.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2 周复查胃镜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幽门螺杆菌阳性需要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需要应用四联疗法。

D选项(旧教材内容,不太规范)为最佳选项。

(8〜10共用题干)
男性,26 岁,反复上腹痛 4 年,常于秋冬换季时加重,饥饿时加重,餐后可缓解。

8.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胃癌
B. 十二指肠溃疡
C. 慢性浅表性胃炎
D. 慢性萎缩性胃炎
E. 胃溃疡
『正确答案』B
9. 患者2 小时前突发上腹剧烈疼痛,难以忍受,最可能发生了
A. 消化道穿孔
B. 消化道出血
C. 消化道梗阻
D. 胆石症
E. 急性胰腺炎
『正确答案』A
10. 为明确诊断应首先选择的检查是
A. 上消化道钡剂造影
B. 腹部超声
C. 立位腹部平片
D. 卧位腹部X线平片
E. 胃镜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患者有周期性“饥饿痛”,考虑为十二指肠溃疡。

突发腹痛,最可能的诊断为穿孔。

为明确诊断应首先选择的检查是立位腹部平片,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

(11〜14题共用题干)
男性,65 岁,因胃溃疡合并多次大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

11. 该病人术后4 天出现黑便,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小弯侧关闭止血不确切
B. 吻合口出血
C. 吻合口部分黏膜坏死脱落
D. 应激性溃疡
E. 术后胃内残余血
『正确答案』C
12. 该病人术后可能出现的营养性并发症不包括
A. 体重减轻
B. 溶血性贫血
C. 腹泻
D. 脂肪泻
E. 骨病
『正确答案』B
13. 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贫血主要是由于减少了
A. 主细胞
B. 壁细胞
C. 黏液细胞
D. G细胞
E. 嗜银细胞
『正确答案』B
14. 残胃癌发生在胃良性病变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后至少
A.10 年
B.2 年
C. 3年
D. 4 年
E. 5 年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患者术后4天出现黑便,考虑为吻合口部分黏膜坏死脱落导致(4〜6天)。

营养性并发症不包括溶血性贫血,一般会出现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主要是由于术后壁细胞的减少。

残胃
癌发生在胃良性病变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后至少 5 年,做常发生于术后10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