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诗歌赏析

合集下载

简述龚自珍诗歌的特点

简述龚自珍诗歌的特点

简述龚自珍诗歌的特点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和爱国主义者,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浪漫主义情怀:龚自珍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他表达了对自然、对爱情、对人生的深情追求和热烈渴望。

2、忧国忧民的情怀:龚自珍的诗歌中透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他以悲愤的笔触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呼吁救亡图存,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倾注了无尽的痛苦与希望。

3、带有政治意识的思考:诗歌中不乏对当时政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反思,龚自珍通过诗歌表达他对社会不公、民族危机等问题的觉醒与痛心。

他用敏锐的眼光和批评的态度关注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时局的思考和呼吁变革的强烈愿望。

4、语言形式的创新:龚自珍在诗歌创作中注重形式的创新,他灵活运用韵律和修辞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诗歌节奏和声音美感。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深刻,并且常常带有音乐性和画面感。

总的来说,龚自珍的诗歌特点是热情浪漫、爱国忧民、政治意识强烈、语言形式创新,他的诗作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译文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译文

《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译文
摘要:
一、《己亥杂诗》背景介绍
二、诗文主题阐述
三、诗句解析
四、诗人龚自珍及其创作风格简介
五、诗歌译文展示
正文:
《己亥杂诗》是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部诗歌集。

己亥年,即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 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归乡,途中历经世态炎凉,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感慨。

这部诗集以揭露时弊、抨击官场黑暗为主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诗文主题阐述:
《己亥杂诗》中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

其中,《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以自然现象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改革的渴望。

诗句解析:
诗中的“九州生气恃风雷”,意指只有风雷激荡,才能唤醒沉睡的九州大地,焕发生机。

诗人以风雷为象征,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变革的期待。

诗人龚自珍及其创作风格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号定庵,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他的
诗歌以揭露时弊、抨击官场黑暗为主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他的创作风格独特,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比喻,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歌译文展示:
现在展示《九州生气恃风雷》的译文,以供读者参考: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以自然现象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改革的渴望。

诗人认为,只有风雷激荡,才能唤醒沉睡的九州大地,焕发生机。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

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作品原文: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①白日斜,吟鞭②东指即天涯。

落红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④。

作品注释:①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②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

③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④花:比喻国家。

即:到。

作品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创作背景: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

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

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作品鉴赏: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清朝诗人龚自珍《秋心》诗(一、三)鉴赏

清朝诗人龚自珍《秋心》诗(一、三)鉴赏

清朝诗人龚自珍《秋心》诗(一、三)鉴赏清朝诗人龚自珍《秋心》诗(一、三)鉴赏饶水知音秋心三首(一)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三)我所思兮在何处,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迷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注释】秋心——苍凉萧瑟之心情。

秋魂——《楚辞》有《招魂》篇,此寓有悼念亡友、自伤身世双重意思。

“漠漠”句——所佩郁金香囊散发清淡的芬芳,弥漫臂间。

比喻情操芳洁。

“亭亭”句——用《礼记"玉藻》中“古之君子必佩玉”句意,喻意同上。

“斗大”二句——隐喻无能之辈煊赫一时,而才士皆沦落不偶。

《淮南子"说林训》:“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

”“胸中”句——古人有“龙嘘气成云”之说,此比喻自己情思郁结沉重。

“槎通”二句——上句用晋张华《博物志》海边居民摇船误入天河事比喻无法得知亡友消息,即《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意;下句见亡友坟茔而伤悼。

“某水”二句——亡友水逝,其姓名行迹皆将湮没无传,尤其可悲。

一钗一佩,一男一女,指生平琐事。

君——泛指亡友在天之灵。

【讲解】龚定庵《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之三云:“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历来说龚诗者,均将此作为其艺术宗尚的自白。

诚然,龚自珍的诗歌创作正是汲取了庄屈两家“名理孕异梦,秀句镌春心”之特色,将其熔铸消化,进而形成自己哀艳雄奇、迷离浪漫的魅力的。

其又能将骚体奇幻飘逸境界化入严谨庄重的七言律诗,从而最见定庵才力过人处的,当推以上两首《秋心》之作。

这一组诗作于道光六年(1826)。

本年他第五次参加会试失败,而好友谢阶树、陈沆、程同文等相继谢世,心绪之恶,尤胜于三年之前写《夜坐》时。

《秋心三首》即在异样的凄凉落寞中写就,主旨在为亡友招魂,亦自伤沦落,写出了幻灭与希望,也写出了痛苦与执着。

己亥杂诗其五,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句

己亥杂诗其五,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句

己亥杂诗其五,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句(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诗句赏析1.诗句意义2.诗句中的象征意义3.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三、诗句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四、诗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歌,包含了许多具有深刻思考和感人力量的诗篇。

其中,第五首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其独特的意境和内涵,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文将对这句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进行赏析。

二、诗句赏析1.诗句意义这句诗句的意思是:凋落的花瓣并不是毫无情感的东西,它们化作春天的泥土,为新生的花朵提供保护和滋养。

2.诗句中的象征意义诗句中的“落红”象征着逝去的美好和曾经的辉煌,而“春泥”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新生的希望。

这种象征意义表达了一种生命的传承和延续,以及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和珍惜。

3.诗句所表达的情感这句诗句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感慨和对新生事物的期待。

在诗句中,作者既表达了对曾经辉煌的怀念,又表达了对未来新生的希望,体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

三、诗句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清朝己亥年(1839 年)创作的一组诗歌。

当时,龚自珍因为反对清朝政府的鸦片战争政策,被贬谪到浙江杭州。

在这个时期,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国家命运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从而创作了这组诗歌。

龚自珍,字子珍,号定庵,清朝江苏苏州人。

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其诗歌作品以豪放、激越、感情真挚著称。

四、诗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句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它以生动的形象、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句诗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常被引用和诠释,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句。

五、结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句通过对落红与春泥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新生事物的期待。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赏析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赏析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赏析《己亥杂诗(其五)》是清诗人龚自珍的诗作。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洵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这首诗的前两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通过描述诗人离京南行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京城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诗人在描述离愁时使用了“浩荡”一词,形象地表现了离愁的深重和宽广,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承受的悲伤和痛苦。

同时,诗人把离愁比作白日,生动地描绘了离愁的强烈和无情,突出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离别之情,让人感受到他的决绝和坚定。

同时,诗人通过使用“吟鞭”这一形象,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无奈和痛苦,进一步强调了他的离别之情。

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则通过描述落花和春泥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落红不是无情物”,诗人用“落红”来比喻自己离开京城的心情,表现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信心。

同时,诗人通过使用“不是无情物”这一表述,强调了落红并不是毫无感情的物体,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和价值。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感激。

同时,诗人通过使用“春泥”这一形象,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感恩。

最后一句“化作春泥更护花”更是寓意深刻,让人感受到诗人的豁达和胸怀。

整首诗通过描述离愁和生命的价值,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手法,展现了其博大的思想和感情容量,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歌作品。

《己亥杂诗》原文注释及简析

《己亥杂诗》原文注释及简析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背景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祚,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道光进土,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在诗歌创作上也有相当高的成就,诗风瑰丽,有“龚派”之称。

他的诗饱含着忧国愤世的激情和对理想的憧憬,语言恣纵雄奇。

●注词释义己亥:道光十九年。

九州:指中国。

生气:活力,生命力。

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的中国死气沉沉。

喑:哑。

究:终究、毕竟。

重抖擞:重新振作、奋发起来。

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采用多种方式。

降:赐给、给予。

这里有产生、选用的意思。

●古诗今译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

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

●名句赏析——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首借题发挥,极力提倡“更法”,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的诗作。

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正当清政府腐败衰落的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写了这首感情激越的诗篇。

大自然要保持生气勃勃的状态就要有风雷的激荡,如果在死气沉沉的空气中则一切都会窒息。

同样,中国要重现勃勃的生机,也必须要实行重大的变革。

天公在诗中原指主宰宇宙的玉皇大帝,这里则借指清朝统治者。

诗人希望当朝统治者能奋发有为,因而大声疾呼,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表达出一种渴望社会变革的急切心情。

全诗充满了诗人关注社会政治的激情,想象奇物,气势生动,催人奋进,满腔爱国热情跃然诗中。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赏析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赏析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赏析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深沉的爱国之情与自我期许龚自珍,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作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常常蕴含着对时代变迁、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共计三百一十五首,涵盖了龚自珍从己亥年(1839年)至庚子年(1840年)间的作品。

其中,第五首尤为引人瞩目,不仅因为它情感真挚、意蕴深厚,更因为它所传达的爱国之情与自我期许,让人深感震撼。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如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深邃的寓意,表达了龚自珍在辞官离京之际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殷切期望。

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用“浩荡”一词来形容自己的离愁,展现出他内心情感的宽广与深沉。

而“白日斜”则暗指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哀婉氛围。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龚自珍对即将离去的京城和官场生涯的深深眷恋与不舍。

次句“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以“吟鞭”自喻,表达了自己在辞官之际的坚定决心和潇洒风姿。

而“东指即天涯”则暗示了他将远离故土,漂泊天涯。

这种自我期许和豪情壮志,使得诗歌在表达离愁的同时,也展现出了龚自珍的坚韧和豁达。

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龚自珍借物抒情、寄托理想的典型手法。

他以“落红”自比,表明自己虽然辞官离京,但并非无情无义之人。

相反,他愿意像“落红”一样,化作春泥,滋养新花,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自我期许,使得诗歌在情感表达上达到了高潮。

在赏析这首诗时,我们不禁要思考:龚自珍为何能在辞官之际创作出如此感人至深的诗作?这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年,那时国家积弱积贫,民生凋敝。

作为一位有识之士,龚自珍深感国家之危亡在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然而,在官场中,他遭遇了种种挫折和打压,使得他的理想难以实现。

龚自珍的十首名诗

龚自珍的十首名诗

龚自珍的十首名诗一、背景介绍龚自珍(1812年-1848年),字鲁卫,号梦窗,清代浪漫主义诗人和革命家。

他的诗作以咏史抒怀为主,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对龚自珍的十首名诗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1.诗歌概述这首词描绘了长江东逝水的壮丽景色和龚自珍的遭遇,表达了他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诗歌主题•长江逝水的壮丽景色•诗人遭遇的不公•怀才不遇的感慨3.艺术特点•采用了排比句,增强了诗歌的声势•表达了诗人的愤懑之情•内容激昂有力,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4.诗歌意义龚自珍以自己的经历写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自己的痛苦,以此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三、《己亥杂诗·其三百六十》1.诗歌概述这是一首长诗,内容丰富,触及面广,既有对个人遭遇的抒发,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2.诗歌主题•个人遭遇的抒发•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对人性的思考3.艺术特点•长诗篇幅,内容丰富•情感丰富多样•明确批判社会现象,关注人性的善恶4.诗歌意义《己亥杂诗·其三百六十》几乎涵盖了龚自珍的全部思想和感情,是他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也是对社会真实现象的直击和抨击。

四、《吊梁·泪眼问花花不语》1.诗歌概述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青春和自己命运的思考,语言简练,意蕴深刻。

2.诗歌主题•对逝去的青春的怀念•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失落与无奈3.艺术特点•采用了反问和倒装等修辞手法,表达了情感的复杂性•简练的语言,意蕴深刻•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青春和自己命运的思考4.诗歌意义这首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和自己命运的思考,引起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五、《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1.诗歌概述这首词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展现了丰富的感官体验。

2.诗歌主题•描绘江南春天的美景•表达对美的追求•展现丰富的感官体验3.艺术特点•描绘细腻,画面感强•运用了大量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4.诗歌意义这首词通过对江南春天的描绘,展现了美的力量和生活的美好,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舒适。

龚自珍诗词《己亥杂诗》赏析

龚自珍诗词《己亥杂诗》赏析

龚⾃珍在⽂学和政治上都颇有成就,多通过⾃⼰的诗歌创作表达对祖国江河的关爱和对清政府的⼤胆批判,除了诗歌,在古⽂上也颇有研究。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龚⾃珍《⼰亥杂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边⽆际的离愁中,眼看⼣阳⼜西下了。

②句:⾃⼰离开京师回南⽅,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情的东西,它怀恋⼤⾃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长,作者以落花⾃⽐,寄托了要培植⼈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的怀抱。

⼆、赏析: 《⼰亥杂诗》共315⾸。

⼰亥指清道光19年(1839),战争的前⼀年,当时龚⾃珍辞官南归,后⼜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就巨型组诗。

本⽂选⾃《⼰亥杂诗》的第五篇。

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真可谓“浩荡离愁”。

“浩荡”⼀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民⽣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作者辞官之时拂袖⽽去的情景。

“⽩⽇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薄西⼭。

这⾥不说“⼣阳”⽽取“⽩⽇”,正好与作者当时的⼼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吟鞭”是指诗⼈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的⽬的地——故乡(浙江)。

“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

从这⼀句,我们可以想见:诗⼈在傍晚时分,⽴在马上,⾯向故乡,翘⾸以盼,随兴赋诗,百感交集。

此时诗⼈在想什么呢?想落红护花。

“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情之物,⽽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

作者借⾃然的循环法则来⾃⽐,表⽰⾃⼰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国家的前途命运。

这富有哲理的⼀句话,传达出诗⼈“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坚定的决⼼,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多少⼈“⽼骥伏枥,志在千⾥”。

主要成就 政治 《⼰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己亥杂诗 赏析

己亥杂诗 赏析

己亥杂诗赏析一、作者及创作背景1. 作者龚自珍(1792 - 1841),字璱人,号定庵。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的诗多批判清朝的腐朽,主张革新变法,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情怀。

2. 创作背景二、诗歌原文(以“九州生气恃风雷”为例)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三、诗句赏析1. 首联- “九州生气恃风雷”,“九州”是中国的代称,这里诗人指出中国要有蓬勃的生机,就得依靠像风雷一样的变革力量。

“生气”即生机勃勃的局面,当时的中国社会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缺乏生气,龚自珍敏锐地察觉到需要一种强大的、震撼性的力量来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

- “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齐喑”描绘出当时社会一片死寂的景象,所有的马都沉默无声,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可哀”表达出诗人对这种沉闷、压抑局面的深切悲哀。

这两句诗形成鲜明对比,前一句渴望变革力量,后一句呈现出令人悲哀的现实状况。

2. 颔联-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人直接对天公(这里可以理解为上天或者是封建统治者)发出呼吁。

“重抖擞”就是重新振作起来,诗人希望天公能够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认为要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就不能局限于旧有的标准和模式来选拔人才,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涌现出来,进行社会变革,这反映了龚自珍渴望变革、渴望打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强烈愿望。

四、艺术特色1. 比喻与象征手法的运用- 在诗中,“风雷”象征着变革社会的巨大力量,如疾风迅雷般能够打破旧有的秩序。

“万马齐喑”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形象比喻,把民众比作马,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不敢发声,如同马被禁锢而无法嘶鸣。

通过这些比喻和象征手法,诗人将抽象的社会问题和自己的思想感情具象化,使读者更易理解和感受。

2. 直抒胸臆-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愿望,没有丝毫的隐晦。

这种直抒胸臆的方式,使诗歌情感表达得更加浓烈,让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变革社会的急切心情。

己亥杂诗语文大师

己亥杂诗语文大师

己亥杂诗语文大师一、引言《己亥杂诗》是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的一部诗歌作品集。

己亥年是公元1819年,这一年龚自珍48岁。

这部作品共收录了512首诗,主题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

诗人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二、诗歌主题《己亥杂诗》的主题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多个方面。

龚自珍关注国家的兴衰,关心民族的命运。

他以激昂热烈的笔触揭露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对社会风气败坏的现象进行了批判。

同时,他还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爱,以及对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关注。

三、诗歌艺术特点1.抒情性:《己亥杂诗》中的诗歌充满了激情,诗人倾诉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抒情性是这部作品最鲜明的特点。

2.寓意丰富:诗人在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寓意深刻。

例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虽身陷困境,但依然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

3.独具匠心:龚自珍善于运用新奇的艺术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借景抒怀等,使诗歌形式美和内容美兼具。

四、名句赏析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依然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贫贱愿尽力”:这句诗呼吁当权者重视人才,选拔和使用有才能的人,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诗通过描绘壮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河山的热爱。

五、作品影响《己亥杂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

龚自珍的诗歌风格和主题深受后世诗人喜爱,他的作品成为清代诗歌的瑰宝。

同时,《己亥杂诗》对后世文学、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结论《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一部重要作品,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的关爱。

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己亥杂诗(龚自珍) 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己亥杂诗(龚自珍) 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在艺术上,首先,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而生动的抒发了诗人内在的情感。其次,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更好地借物抒情,表现诗人的情怀。再次,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更好地表现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也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2、"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志愿(或志向)。
3、"这首诗共四句,写出了诗人几种心情?请你概括。
答案:
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对即可)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左右)
答案:
示例:
人总有一死,这是自生常理,但要能死得其所,便死得重于泰山,死得有价值能光耀史册,舍生取义,或为民族利益,为祖国、为人民、为正义、为真理而献身。举例:
谭嗣同、岳飞等。(意对即可)
5."落红在这里比喻自己(1分)
6."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7)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阅读练习四:
1、"①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
浩荡离愁②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落红在这里比喻诗人以落红自比
3、"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写出了诗人离京时及忧伤又愉快的复杂感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落红即落花。借代修辞手法的运用,以颜色代指本体。这里是诗人自况。更即更好新的意思。表层意思是说,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我们知人论世,这里显然是有寓意的。龚自珍因被迫辞官回乡,故自比为落花,不但形象,而且也很恰当。后一花字,突出的是一个新字,也就是比喻新人,或者诗人的理想。诗人的离别之情在此就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落红来日的护花,就表明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还要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由此,我们不能不感受到诗人虽年老辞官,而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我们不能为诗人那高尚的人格的和高远的理想,以及为国为民的壮志情怀而感动,而敬佩。

《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白日斜”“天涯”“浩荡离愁”等词语,描绘出了一种深沉而又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自己离开京城的离愁别绪。

接下来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则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诗人以落红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归隐,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首诗既充满了离愁别绪,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注释和翻译赏析:注释:1. 己亥杂诗: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 年)写的一组杂诗,共315 首。

2.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3.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4.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 1.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离京时的复杂心情,既有辞官的失落和对京城的眷恋,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通过“落红”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精神。

2. 艺术特色: - 抒情方式:诗人运用了多种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比喻抒情等。

诗的前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离开京城的离愁别绪,后两句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落花,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

- 象征手法:诗中“落红”这一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诗人虽然辞官归隐,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 语言优美:全诗语言优美,对仗工整,如“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对仗工整,意境深远。

《己亥杂诗》是一首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诗歌,它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珍品。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一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一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一【最新版】目录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概述2.己亥杂诗的创作背景3.己亥杂诗的艺术特点4.代表作品《己亥杂诗》之一赏析5.龚自珍的诗歌成就及影响正文一、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概述龚自珍,清朝晚期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歌,共有 315 首,记录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悟。

这组诗歌以天干地支中的己亥年为名,反映了诗人在辞官归乡、南北往返途中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

二、己亥杂诗的创作背景己亥杂诗创作于清朝晚期,那时国家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

龚自珍在京城任职期间,目睹了官场腐败、民生凋敝等现象,对清政府的衰落感到痛心疾首。

在辞官归乡之后,他以诗歌为武器,抨击时弊,呼唤变革,表达了反对侵略、捍卫国家利益的强烈愿望。

三、己亥杂诗的艺术特点己亥杂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雄奇与哀艳并存:龚自珍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雄奇的气魄,又有哀艳的抒情。

在这组诗歌中,他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国家的关切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2.题材广泛:己亥杂诗的题材涵盖了诗人的一生经历,包括出处、著述、交游等方面。

诗歌中既有对往事的回忆,又有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3.借题发挥:龚自珍在诗歌中,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借题发挥,抨击时弊,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

四、代表作品《己亥杂诗》之一赏析《己亥杂诗》之一的全文如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辞官归乡时的离愁别绪,以及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寓意着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仍心系国家人民,愿意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龚自珍的诗歌成就及影响龚自珍的诗歌成就极高,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以雄奇与哀艳并存著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己亥杂诗》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

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例如《己亥杂诗》中第一二三首,“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和水利等问题,一味依赖东南的漕运,对江南人民加重剥削,致使农民生活困苦不堪的不满和批判。

龚自珍的诗常着眼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观点来总结现实生活,表达他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例如《己亥杂诗》中第八十七首,“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

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龚自珍的诗风多样,既有激昂豪放的一面,也有深沉婉约的一面。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己亥杂诗》中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语言明快,感情真挚。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通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龚自珍的思想和文学成就,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已亥杂诗译文

已亥杂诗译文

已亥杂诗译文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待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暗,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置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写作特色: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倩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古诗夜坐·沉沉心事北南东翻译赏析

古诗夜坐·沉沉心事北南东翻译赏析

古诗夜坐·沉沉心事北南东翻译赏析《夜坐·沉沉心事北南东》作者为清代诗人龚自珍。

其古诗全文如下: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注释】“壮岁”句——年已三十才任一史官之职壮岁,三十岁作者道光元年(1821)充国史馆校对官,参修《一统志》,时年三十“髫年”句——谓自己很早就陷溺于晋人如嵇康、阮籍等通脱放浪之遗风,以致不为俗世所容,仕途坎坷髫(tiáo条)年,幼年“万一”二句——谓参悟人生妙义之后,境界顿开,柔情豪气两相交融禅关,佛教称参悟教义时遇到的种种障碍砉(xū虚,又作huā花)然,皮骨剥离声,见《庄子·养生主》此处形容禅关开裂之声【赏析】首联之“沉沉”二字、“一睨”二字均极精警,活画出定庵“一山突起”的人格风范,可是这位睨视海内人材的杰出者不是因为幼年即堕入晋贤的通脱狂浪、不拘礼法之风,至而立之年才参与史席、距离自己的理想长途漫漫么?然则作者理想为何?古之所谓“三不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类为人艳羡者居然都不在其眼中!他所期冀的原来是一种“回肠荡气”的又与解脱烦恼的禅学相关的“情”和“才”的交融然而,所谓“逃禅一意皈宗风,惜哉幽情丽想销难空”,诗人对禅宗ORg真的虔信否?这只是无奈之下的遁逃而已!那些难以销除的如玉美人和如虹剑气才是他深心处想往的境界啊!作者豪气横空,可“万一”二字又透出明知难以实现的“伤心”与苍凉中夜独坐,总不过是以“来何汹涌”开始,以“去尚缠绵”告终的罢!尝见张远山(《齐人物论》作者之一)称李白将“愁”写得“欣喜若狂”,以为深得太白诗歌三昧不妨也如此说,如龚自珍将“伤心”写得如此气象万千者,太白之后,亦不多觏。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多样,风格多样
复杂深刻的思想内容,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是龚诗风格多样化的基础。“从来才大人,面貌不专 一”(《题王子梅盗诗图》)
语言清奇多彩,不拘一格
龚自珍先进的思想是他许多优秀诗篇的灵魂。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使龚诗别开生面,开 创了诗的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己亥杂诗--龚诗之顶峰
• 创作背景
散文特色
• • • 龚文的表现方法一般很简单,而简括中又有铺叙夸张,有的直率,有的奇诡。他的 散文语言活泼多样。有的散行中有骈偶,有的瑰丽,有的古奥,甚至偏僻、生硬、晦 涩。 龚文区别于唐宋和桐城派的古文,是上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一个独特的发展,开创了 古文或散文的新风气。龚自珍的词也很著名。谭献认为龚词“绵丽沈扬,意欲合周、 辛而一之,奇作也”(《复堂日记》二)。 实际上,他的词没有摆脱传统词的影响,偏重于词的言情本性。他也写了一些抒发 感慨怀抱的词,如„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抒发孤独而自豪的感情;„凤凰台上 忆吹箫‟《丙申三日》写与庸俗文士的矛盾和理想不能实现的感慨;„浪淘沙‟《书 愿》写愿望,略同《能令公少年行》;„百字令‟《投袁大琴南》写与袁琴南儿时同 上家学的情景;„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写思想上剑态和箫心的矛盾,有志于作 为,又思退隐,留恋山水。
龚自珍的第二个阶段
20岁至28岁,应乡试至入仕时期 。这时期他逐渐接触社会政治现实,并从科试失意中体验到政治腐败 ,产生改革的要求和思想,并从刘冯禄学习《公羊传》,作品多伤时、骂坐之语。
龚自珍的第三个阶段
29岁至去世。这时期,他对政治现实认识日益深刻,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写出许多著名评论,许多著 名诗篇和散文名篇也写于这一时期。他从对正统派考据学严历地批判到坚决抛弃考据学,接受今文 经学《春秋》的影响,但他肯定考据学的有用的部分;同时也批判今文经学杂以谶纬五行的“恶习 ”,而主张“经世致用”,倡导学术要为现实政治服务。
• 己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 月,在诗中它其实就是一八三九年。这年龚 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 往返的途中,《己亥杂诗》诞生了。在这路 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 。他珍惜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他述写 其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广泛;或 记事,或抒情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龚 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 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 。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 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 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 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
诗作特色
政论、抒情和艺术形象的统一
他的许多诗既是抒情,又是议论,但不涉事实,议论亦不具体,而只是把现实的普遍现象,提到社 会历史的高度,提出问题,抒发感慨,表示态度和愿望
பைடு நூலகம்
丰富奇异的想象
在他的诗中,“月怒” 、“花影怒”、“太行怒”、“太行飞”、“爪怒”、“灵气怒”等等,习 见的景物变得虎虎有生气,动人耳目,唤起不寻常的想象。如《西郊落花歌》描写落花,使引起伤 感的衰败的景物,变为无比壮丽的景象,更高出寻常的想象之外。
龚自珍的思想发展体系
• 龚自珍的第一个阶段
20岁以前,在家学习经学、文学。他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大学。12岁从其姥爷段玉 裁学《说文》。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同时,在文学上,也显 示了创作的才华。13岁,作《知觉辨》,“是文集之托始”;15岁,诗集编年;嘉庆十五年(1810),19岁,倚声填词, 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这可以说是对龚自珍20岁以前学习的概括总结。
• 佳作欣赏

• • • • •
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 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 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 《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 明。
龚自珍
人物生平
• 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盦(an),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 ,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后人亦常称之为“龚定庵”。汉族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世代 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龚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 ,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有《 《登 绿华吟榭诗草》。 龚自珍8岁便读科录,11岁师事建德贡生宋璠,次年随外祖父段玉裁学习《说文》,接受了严谨的训诂训练。14岁即 考究古今官制,撰有“汉官损益”等文。16岁开始通读《四库全书提要》。嘉庆十五年,与表妹段美贞结婚。1813年 4月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道光九年,(38岁的龚自珍经过第六次会试,终于考中进士。由于龚自珍屡屡揭露 时弊,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道光十九年春,他又忤其长官,决计辞官南归,于四月二十三日(6月4日 )离京。道光二十一月十二日,突患年八急病暴卒于丹阳,年仅50岁。
词作特色
• 龚词大部分还是消闲之作,抒写缠绵之情,成就远逊于诗。晚年他发现自己词的缺 点:“不能古雅不幽灵,气体难跻作者庭。悔杀流传遗下女,自障纨扇过旗亭。”( 《己亥杂诗》)谭献则认为龚词“绵丽沈扬,意欲合周、辛而一之,奇作也”(《复堂 日记》二)。 他也写了一些抒发感慨怀抱的词,如„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抒发孤独而自豪 的感情;„凤凰台上忆吹箫‟《丙申三日》写与庸俗文士的矛盾和理想不能实现的感 慨;„浪淘沙‟《书愿》写愿望,略同《能令公少年行》;„百字令‟《投袁大琴南 》写与袁琴南儿时同上家学的情景;„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写思想上剑态和箫 心的矛盾,有志于作为,又思退隐,留恋山水。
文学创作
•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篇章。他指出儒学、政事和 诗文具有共同目的,就是有用。他认为诗和史的功用一样,都在对社会历史进行批评,文章、诗歌 都和史有源流的关系他打破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模山范水的沉寂局面 ,绝少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而 总是着眼于现实政治、社会形势,发抒感慨,纵横议论。他的诗饱含着社会历史内容,是一个历史家 、政治家的诗。 龚自珍更多的抒情诗,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郁感、孤独感和自豪感。如道光三年(1823)的《夜坐》七 律二首,“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在沉寂黑夜的山野景观中,寄托着诗人清醒的志 士孤愤,抒发着对天下死气沉沉的深忧。道光六年的《秋心三首》七律,“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 东南几处箫”,深深为边塞形势担忧,感慨仗剑报国的志士无多,更缺少知音的同志。 《己亥杂诗 》“少年尊隐有高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二诗中,他确信前所未有的、巨大时代变化必然到来 ,希望“风雷”的爆发,以扫荡一切的迅疾气势,打破那令人窒息、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

龚自珍与佛教
• 龚自珍与佛教结缘,应该是非常早的事,龚自珍在16 岁时随父至京城,居住于法源寺南。经常入寺玩耍, 耳濡目染,增长了佛学的知识和兴趣。他正式学佛, 大约是从他29岁时开始的,是由清代著名居士彭际清 的学生江沅引进的。江沅是晚清经学家和文字训诂学 家,他们两人曾协力重刻圆觉经,并对佛经进行校勘 ,其文学亦深受佛典影响, 受彭、江二师等的影响, 龚自珍笃信佛家因果学说,注重行持,龚自珍学佛之 心至晚年尤笃,然而龚氏之学佛经历并非是由于找不 到出路而“陷于苦闷绝望”的结果,更谈不上是什么 “人生悲剧”。从他那首著名的诗篇:“九州生气恃 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 降人才。”中,可见其胸襟之廓然,感时之深切,没 有丝毫的消极与颓唐,而是将早年积极入世的情怀升 华到一个更为深沉、廓然的境界。

吟罢江山气不灵,万千种话一灯青。忽然搁 笔无言说,重礼天台七卷经。

画禅有女定清真,合配琳琅万轴身。百 里畿南风雪路,我来着手竟成春。 阅历天花悟后身,为谁出定亦前因。一 灯古店斋心坐,不似云屏梦里人。


谢谢大家
相关图书
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
龚自珍诗词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