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导学案教师版
《不求甚解》教案(优秀10篇)
《不求甚解》教案(优秀10篇)不求甚解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精神。
2、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论据论证观点的方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
【其他】熟读课文,自学字词;思考“研讨练习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读书有千般乐趣,万种读法。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全新的读书方法──不求甚解。
(板书课题)那么,对这种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大家带着思考来学习《不求甚解》这篇课文。
二、学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点拨字词。
2、理解文章内容:提问:(学生小组研讨,思考作答)⑵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①“好读书”讲的是一个人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求甚解”则强调的是读书的谦虚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②学生自己探究领悟,结合文章倒数第三和第二段理解回答。
③主要谈读书的态度和方法问题;用了引用名言(说理)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3、小结文章立意和写法特点(略)。
三、拓展训练(可选做)1、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⑴“见风使舵”新解⑵“班门弄斧”辩⑶“滥竿充数”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辨析并作小结。
2、圈画并熟读文中举例论证的相关句子,说说这些例子论证了什么道理?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例如:文中列举了列宁指导普列汉诺夫读书的例子和诸葛亮读书所用的方法,并加以具体的分析,从而论证了“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所包含的精髓和实质意义。
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据典型,确凿具体,有很强的说服力。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不求甚解教案
不求甚解教案标题:利用不求甚解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不求甚解教学法,提高学习效果;2. 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3. 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
教学准备:1. PPT制作及相关学习资源的收集;2. 教学手册和学习指南的准备;3. 学生分组情况的安排。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2. 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和疑问。
二、讲授不求甚解教学法(10分钟)1. 定义:不求甚解教学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不追求全面深入的理解,而致力于快速获取核心概念和技能,以达到快速学习和应用的目的;2. 解释不求甚解教学法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求甚解教学法的局限性:需要随后的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
三、分组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3-4名学生构成;2. 发放相关学习资源,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浏览并总结重点;3.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所学,并简要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4.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的互动和讨论。
四、整合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汇报进行整合和讨论;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3. 教师通过提问和指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总结。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提供其他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选择拓展研究;2. 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和创新,在问题的解决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3. 学生自主学习并分享他们的成果。
六、总结及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不求甚解教学法的重要性;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自学一节相关知识,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不求甚解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快速获取核心概念和技能,旨在提高学习效率,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初中不求甚解教案
初中不求甚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阅读实践中。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学内容:1. 不求甚解的含义与起源。
2. 不求甚解在阅读实践中的应用。
3. 如何在阅读中做到不求甚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目的。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阅读的理解和感受。
二、讲解不求甚解的含义与起源(10分钟)1. 教师讲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即在阅读过程中不过分追究字词的意思,而是把握整体内容。
2. 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3. 教师介绍不求甚解的起源,让学生了解这一阅读方法的历史背景。
三、阅读实践(15分钟)1. 教师选择一篇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
2. 学生独立阅读,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暂时放下,继续阅读。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阅读过程中的整体感受,不强求理解每一个细节。
四、讨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阅读实践中不求甚解的心得体会。
2. 各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分享。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求甚解的阅读方法,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尝试运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不求甚解的阅读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醒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实践,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做到不求甚解。
2.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查他们对不求甚解阅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 通过课堂讨论和分享,了解学生对不求甚解阅读方法的认同度和实际效果。
以上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不求甚解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和乐趣。
《不求甚解》名师教案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教学目标】1.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4.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爱读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和名言警句,理解文章的思路。
2.教学难点:学习文中使用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两篇文章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目标】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
2.学习并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培养“好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培根的《谈读书》,聆听了培根对读书的高论。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短文两篇》的另一篇文章《不求甚解》,看看马南邨对“不求甚解”有什么新解。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马南邨(1912—1966),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
1944年初,他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主要作品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
与吴晗、廖沫沙合写杂文《三家村札记》。
(2)写作背景教师: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
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了指导。
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章,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不求甚解优秀教案设计
不求甚解优秀教案设计2022-03-31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不求甚解优秀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不求甚解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要诀、不求甚解、咬文嚼字、开卷有益”等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知道作者是怎样水到渠成的确立自己的主张,达到反驳对方的目的。
3、了解驳论文的特点,会写一般的小驳论文。
情感价值态度:学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怎样反驳对方的。
教学重点:引导理解本文的反驳方法教学难点:驳论文的反驳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谈读书》,谁能说说文中哪种读书方法你最喜欢?其实,我们读书没有固定的方法,不能一概来论哪种方法好哪种不好,有时得根据文章内容、个人习惯来论。
就像我们平时说话,有时得留余地,否则,别人有会找出漏洞反驳我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当代作家马南村的《不求甚解》,看看作者是怎样反驳对方的不当说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本文是反驳哪种错误观点。
2、文中作者拿什么来反驳对方?引导明确:敌论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拿“读书”一事来反驳(过渡)作者是怎样反驳对方的?现在,我们继续看课文三、再读课文,明白作者怎样反驳1、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1)课文说“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划线。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好吗?课文是怎么样论说的?(3)文章说的哪些读书方法类似于“不求甚解”?2、小组代表自由回答,老师指点明白:涛渊明读书“不求甚解”,一是表谦虚,二是告诉人们读书不要固执,不要咬文嚼字,只顾局部,不看整体。
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课文为了反驳对方,列举了正反两个例子:“普列汉诺夫因为读书不能做到不求甚解,所以曲解了马克思著作。
《不求甚解》导学案
《不求甚解》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纠正对其的错误理解。
2、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掌握驳论的方法,提升议论文写作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不求甚解”的内涵及作者的观点。
(2)学习本文的论证思路和方法。
2、难点(1)辩证地看待“不求甚解”,并在实际中灵活运用。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
当代作家,1961 年在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为笔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燕山夜话》。
20 世纪 60 年代初,针对当时社会上“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这一错误观点,作者写下这篇文章,倡导一种正确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四、自主学习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咬文嚼字()狂妄自大()豁然贯通()要诀()2、解释下列词语。
(1)不求甚解:(2)咬文嚼字:(3)狂妄自大:(4)因小失大:(5)豁然贯通:3、阅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的?五、合作探究1、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好在哪里?2、作者是怎样反驳“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这一观点的?3、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明白了读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提高读书效率,获取更多的知识。
七、拓展延伸1、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看法。
2、阅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思考其中所体现的读书态度与“不求甚解”有何相似之处。
八、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运用驳论的方法,写一篇关于“开卷有益”的议论文,不少于600 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短文两篇》之《不求甚解》导学案(word版)
本课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不求甚解》导学稿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结构,把握论证思路2、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3、培养“好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学习重点梳理文章结构把握论证思路学习难点学习本文运用驳论点驳倒对方观点的方法,培养“好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一、根据注释,翻译短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注释】何许人:何处人。
也可解作哪里人。
许,处所。
详:知道。
姓字:姓名。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二、预习成果展示1、马南邨2、写作背景3、其他收获【预习检测】阐明要诀咬文嚼字不求甚解狂妄自大因小失大豁然贯通开卷有益三、思考探究:1、作者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这种错误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错误观点的错因是什么?3、作者的观点,尤其是针对错误看法的观点是什么?为此作者说了哪些人和事?为什么说这些人和事?作者是如何论述其观点的?4、从文中你学习到了怎样的道理?除了本文的读书方法,你还了解哪些方法?四、品析语言特色(1)(共性特点及依据)(2)(本文的个性语言特色)过程:画出文中表现作者“不求甚解”态度的语句,体会其中语言的微妙变化,说说其中原因。
不求甚解教案
不求甚解教案教案概述: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不求甚解”这一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正确运用。
教学内容:成语“不求甚解”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重点:掌握成语“不求甚解”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成语“不求甚解”教学方法: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工具:教师课件、学生讲解PPT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导入启示:老师用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例子引发学生对于“不求甚解”这个成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思考。
2. 提问:请学生们回答以下问题:a. 你们是否听说过成语“不求甚解”?b. 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吗?c.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到这个成语?二、讲解与理解(15分钟)1. 呈现成语:教师以精美的PPT呈现成语“不求甚解”,并给出成语的字面意思和引导学生进行推测。
2. 讲解成语含义:教师向学生详细解释成语“不求甚解”的真实含义,即指不深入了解就轻易得出结论或做出判断。
3. 列举例子:教师通过多个实际例子展示成语“不求甚解”的具体应用场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成语的理解。
4. 学生互动:教师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情景,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如何正确运用“不求甚解”。
三、实践与运用(25分钟)1. 练习一:教师给出一些成语搭配的例子,让学生们查找正确的成语并解释其意义,着重强化学生对成语“不求甚解”的掌握程度。
2. 练习二: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在小组内创设情景,让学生们运用成语“不求甚解”进行对话,并将情景表演给其他小组观摩。
3. 练习三: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们在家庭、校园或社会中寻找并记录两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与成语“不求甚解”相关的故事或案例,并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四、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们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请学生简单总结一下成语“不求甚解”的意义和用法。
2. 展望下节课内容: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我们将学习更多有趣的成语,并进行更多的练习与应用,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
《不求甚解-马南邨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不求甚解-马南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和精通小说《不求甚解/马南邨》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主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沉思;3. 感受小说中的情感衬着,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内容1. 小说《不求甚解/马南邨》的背景介绍;2. 作者简介;3. 情节梗概;4. 人物形象分析;5. 主题和主旨解读;6. 文学鉴赏谈论。
三、导学活动1. 分组阅读谈论:将同砚分成小组,每组探讨一个主题或一个人物形象,比如“友情”、“背叛”、“成长”等,并分享谈论结果;2. 朗读赏析:同砚交替朗读小说片段,老师指导同砚谈论语言运用、节奏感和情感表达;3. 角色扮演:同砚分饰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4. 创意写作:要求同砚以小说情节为基础,展开想象,写一篇连续或改编的故事;5.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介绍他们的谈论效果或表演效果,大家共同探讨。
四、导学资料1. 《不求甚解/马南邨》全文阅读材料;2. 作者相关介绍资料;3. 主题和主旨解读参考资料;4. 文学鉴赏谈论问题。
五、导学评判1. 参与度:观察同砚在小组谈论、角色扮演、创意写作和小组展示等环节的参与度;2. 表现:评判同砚在朗读赏析和文学鉴赏谈论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思维深度和情感表达能力;3. 输出:评判同砚的创意写作和小组谈论效果的质量,鼓舞同砚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4. 整体评判:综合上述因素,对同砚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表现进行评判。
六、导学师资1. 导学老师:擅长文学教学,有丰富的导学阅历和团队合作协调能力;2. 助教团队:帮助老师进行分组指导,帮助同砚进行角色扮演和创意写作的指导;3. 合作伙伴:有志于文学探究或表演的团队或个人,提供支持和合作机缘。
七、导学环境1. 教室安置:开放式的教室安置,鼓舞同砚自由沟通和合作进修;2. 互动设备:提供互动屏幕、投影仪等设备,便利同砚展示作品和结果;3. 舒适氛围:营建舒适的进修氛围,让同砚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和魄力。
不求甚解的教案
不求甚解——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明白它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敢于探索的精神,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做到勤奋学习,快乐生活。
二、教学内容1. 词语解释:不求甚解2. 词语溯源:不求甚解的由来3. 实例分析:不求甚解在生活中的应用4. 讨论:如何做到不求甚解5. 实践: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及应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做到勤奋学习,快乐生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由来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做到不求甚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尝试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不求甚解”的由来和含义。
2. 讲解示范:讲解如何在生活中运用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不求甚解。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做到不求甚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 实践运用: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完成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表现。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运用不求甚解方法完成的作业质量,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建议,以便对教案进行改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引导学生探讨其他学习方法与不求甚解的区别和适用场合。
2. 生活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更多尝试不求甚解的方法,如阅读、观影、交友等。
《不求甚解》导学案
《不求甚解》导学案学习目标: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不求甚解》的内容;反省读书的态度方法。
一、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并思考:二、列出阅读提纲四、补充内容:(1)名言警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卡莱尔)(2)名人论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皮果夫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英】菲尔丁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德】马克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
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在书中能够得到安慰,书是一生最好的朋友。
--金庸在人生转折和变移的关键时刻,书是路标。
不求甚解的教案
不求甚解——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掌握其用法和情感色彩。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词语解释:解释“不求甚解”的意思,举例说明其用法和情感色彩。
2. 古诗词鉴赏:选取几首古诗词,让学生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进行阅读和鉴赏。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心得,分享彼此的感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和用法。
2. 示例法:展示古诗词,引导学生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进行阅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不求甚解”的含义和用法。
2. 阅读古诗词:展示几首古诗词,让学生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进行阅读。
3. 解析诗词:针对学生的阅读心得,进行讲解和分析。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感悟。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不求甚解”在阅读古诗词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巩固“不求甚解”的阅读方法。
3. 向家人或朋友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不求甚解”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阅读理解:检测学生运用“不求甚解”方法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阅读中的运用情况。
七、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古诗词阅读中。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以确保教学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积极探索更多适合教学的内容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九、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古诗词,让他们在实际阅读中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
不求甚解导学案
不求甚解导学案[正文]导学案:不求甚解一、导入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难题。
有些人会直接放弃,而有些人则会坚持解决问题的过程。
那么,如何面对问题,如何对待我们遇到的知识和挑战呢?本次导学案将带领大家探讨“不求甚解”的思考方式。
二、发散思维1. 你是否遇到过看见复杂的问题就想马上解决的冲动?为什么会有这种冲动?2. 如果你遇到一个你完全不了解的问题,你会怎么做?3. 举个例子,可以是学科上的问题,也可以是生活中的问题,来说明一下你遇到过的不求甚解的情况。
三、案例分析1. 英语上课时,老师出了一个看似很难的阅读理解题,你当时并不了解所有单词和句子,但你依然能读懂大部分内容并从中找出正确答案。
这是怎么做到的?2. 你是否尝试过通过上下文提供的线索和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这种方法对你有何帮助?3. 请回想一下你曾经面对的某个难题,你是如何通过一点点的探索和思考来解决它的?四、深入思考1. 海明威曾经说过:“教育可以培养我们的知识,而经验则让我们聪明。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2. 在学习中,我们常常追求全面掌握一门课程,但实际上很难做到。
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不足?3. “不求甚解”是否意味着不努力去学习?为什么?五、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讨论和思考,我们了解到了“不求甚解”的含义和重要性。
在面对问题时,不一定非要去追求完美的解答,而是通过试错和探索的方式,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
只有不断地积极学习、思考和探索,我们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
六、拓展请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留意并记录下自己遇到的问题,并针对每个问题思考自己采取的解决方式和取得的成果。
定期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智慧。
七、课后作业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遇到的问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分享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收获。
不求甚解教案(优秀4篇)
不求甚解教案(优秀4篇)《不求甚解》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提出的“不求甚解”的含义,认真体会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张。
2.学习针对对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4.讨论交流读书的方法。
教学重点:1.品味文中的关键词语“会意”、“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和“观其大略”等;2.掌握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1.“不求甚解”和“会意”之间的关系。
2.把握反驳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
上课开始以一个容易被同学“不求甚解”的成语入手(“屡试不爽”或者文末成语“开卷有益”),引出话题“不求甚解”,引导学生回顾《五柳先生传》中“不求甚解”的含义,从而进入文题《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中“不求甚解”的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现今含义: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1 二。
作者简介(学生分享收集的作者信息,教师补充):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
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
1961年在《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
又与吴晗、廖沫沙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因面对现实而产生很大影响。
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帜,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趣味融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
1966年4月16日《北京日报》刊登关于《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批判材料,“三家村”被打成“反党集团”,成为____的最早牺牲品。
5月18日,邓拓含冤自尽,成了“____”1966年起大兴文字狱的第一个牺牲者。
三。
检查预习后字词的掌握情况。
抽取同学写出自己认为较难理解、较生僻或易错的字词(1名同学在黑板演板,控制在5个词语左右);同学主动起来或者演板同学推荐他人来完成对字词的熟悉(拼音、解释等)。
接着擦掉字词的书写,只留拼音,再抽取一名同学完成书写,以此强化对字词的记忆。
不求甚解格式教案
不求甚解格式教案教案标题:不求甚解格式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不求甚解”这一成语。
2.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学生能够在日常交流中正确使用该成语。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正确运用“不求甚解”这一成语。
2. 分析和解释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成语卡片或图片。
3. 学生练习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个包含“不求甚解”成语的图片或卡片。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个成语的可能含义。
步骤二:讲解成语(10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不求甚解”这一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2. 分析成语中的每个字的意义,并解释整个成语的意思。
3. 强调成语的用法和常见场景。
步骤三:示范与练习(15分钟)1. 提供一些例句,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句子中“不求甚解”成语的意思。
2. 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成语的含义,并解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3. 让学生分组合作,创造新的例句来运用“不求甚解”这一成语。
步骤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不求甚解”成语的实际应用场景,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
2. 鼓励学生提供不同的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步骤五: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不求甚解”这一成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中积极运用该成语,并提醒他们需要理解上下文才能正确使用。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后寻找并记录其他有趣的成语,并与同学分享。
2. 设计一个小游戏或测验,让学生检验他们对“不求甚解”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分享内容。
3. 学生完成的练习纸和创造的例句。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简明易懂,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不求甚解导学案
一归纳整理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记录本)
二积累错误(把失分的题整理在错题积累本上)
七、学习反思:
我收获我快乐:
我不足我反思:
学法指导
教师为主,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欣赏、学习、赶超的热情。
10分钟时间教师讲解归纳,学生整理记录。5分钟理解记忆基本常识。
师生合作,教师以介绍答题放法为主,学生整理记忆。
北安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
不求甚解
课时
1
主备
于洪杰
审核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
2012年月日
授课类型
综合课
授课节次
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精辟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重点】
5、哪些读书方法类似于“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求甚解》一文是怎样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进而反驳对方的
7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好吗?课文是怎么样论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20年春语文九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3课《不求甚解》精品导学案(word版)
本课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不求甚解》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不求甚解、狂妄自大、豁然贯通”等重点字词,并简要了解作者。
2、能说出本文的论证思路,并继续巩固论证方法。
3、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本文的论证思路,并继续巩固论证方法。
4、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正确的读书方法。
学习重点能说出本文的论证思路,并继续巩固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正确的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谈读书》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看看马南邨是怎样理解的。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马南邨.()滥.用()劝诫.()咀嚼.()倒嚼.()咬文嚼.字()曲解.()乐.曲()相似.()似.的()2.解释下列词语。
(1)不求甚解:(2)狂妄自大:(3)因小失大:(4)开卷有益:(5)豁然贯通:三、知识积累1.简介马南邨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
1929年,17岁的邓拓考入上海光华大学,18岁时就有“何妨白眼看俗伧,幽怀默默寄书城”的志向。
25万字的《中国救荒史》,已经展露出一个青年历史学家的才华。
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不求甚解》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不求甚解》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篇11、导入新课师:(放《孙悟空大闹天宫》电视剧的一个片断)同学们曾经喜欢看《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吗?(连问三个学生)生1:曾经喜欢看,但现在我更喜欢看一些情感丰富的作品。
生2:这个电视剧可以说百看不厌,我现在还喜欢。
生3:我小时候喜欢过。
师:喜欢看是应该的。
我们来听唐僧念的一段佛经:(投影)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无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请一个学生读一遍)师:读懂了吗?生1:有些读不懂。
生2:曲折的情节,神奇的想像。
生3: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猪八戒的憨厚可爱都值得欣赏。
生4:还有唐僧的可怜兮兮。
师:这些正是《西游记》的精华。
只要我们略过我们不想看且不必要看的部分,我们仍然能够把整本《西游记》读得津津有味。
这中间包含着一种读书方法,这就是“不求甚解”。
(板书)师:“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人查过字典?生: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
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
师:这个词在这篇课文中是“原指”的意思还是“现指”的意思?(学生有的说是“原指”,有的说是“现指”)师:请大家打开书本,快速阅读文章,为文章标上段落号,并找到这个词最早的出处。
师:请同学们读出自己找到的句子。
(学生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重其前提师: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是好(hǎo)读书还是好(hào)读书?生:应当是好(hào)读书。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下文不是有吗?师:那请你读一读好吗?生:“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不求甚解教案
不求甚解教案引言:不求甚解是指人们在学习或了解某个知识或事物时,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探究和理解。
这种学习方式往往只注重记忆和应付考试,而忽视了真正的理解和应用。
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他们的深度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们需要设计一份不求甚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意识到不求甚解学习方式的弊端;2.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深度思考能力;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不求甚解学习方式的定义和特点;2. 不求甚解学习方式的弊端和影响;3. 如何改变不求甚解学习方式,培养深度思考能力;4.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 学习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和实践。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思考不求甚解学习方式的弊端(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思考是否曾经采用过不求甚解的学习方式;2. 让学生讨论和分享不求甚解学习方式的弊端,例如只注重记忆而不理解、学习兴趣的丧失等。
步骤二:介绍不求甚解学习方式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1. 通过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不求甚解学习方式的含义;2. 分析不求甚解学习方式的特点,例如表面性、浅尝辄止等。
步骤三:讨论不求甚解学习方式的弊端和影响(15分钟)1. 分组讨论不求甚解学习方式的弊端和影响;2. 让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
步骤四:介绍如何改变不求甚解学习方式,培养深度思考能力(20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主动学习意识;2. 介绍深度思考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提出问题、探究原因等;3. 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和实例,让他们运用深度思考来解决问题。
步骤五: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20分钟)1. 介绍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和特点;2.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例如通过分析和评估不同观点、提出合理的反驳等;3. 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和实例,让他们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求甚解》(共1课时)
制作人:王玉晓修改人:王玉晓
【学习目标】
1、简介作者。
2、学习本文反驳的方法——驳论点;
3、说出“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反驳的方法——驳论点;
2、说出“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激情导入
前文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看看马南邨是怎样理解的。
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邓拓(1912—1966),笔名马南邦,福建闽侯人。
当代作家,1966年在文革中迫害致死。
重要作品为《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是马南邦的杂文集。
1961年作者《北京晚报》要求,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为《燕山夜话》撰写的152篇专稿,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风生,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
是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二、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并思考
(1)“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
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请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3)作者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1、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引证法。
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例证法。
以普列汉普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而须理解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
2、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辨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
口述新的立意。
见风使舵
班门弄斧
滥竽充数
(提示: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
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
3、 找出文中所举的例子,并说说他们在文中的作用。
举列宁批评普罗汉诺夫曲解马克思著作证明读书要虚心;举诸葛亮读书要观其大略证明读书的方法要正确;举陆象山的语录证明读书未晓处且放过,不能因小失大。
试结合陶渊明、诸葛亮、陆象山三位古人的话来谈谈自己在读书中一些体会。
(不少于200字)
合作探究
1、《不求甚解》一文选自 《燕山夜话》 ,作者 马南邨 。
文章的主要观点是 读书要把握精神实质,不要死扣字句,求其表面 。
2、判断正误。
文中“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虚心;不固执一点,不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 √ )
“不求甚解”和“咬文嚼字”是两种矛盾的观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