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期中月考()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题目
一、基础知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yí)B. 毛遂自荐(sùi)C. 贵而重(zhòng)D. 鸿鹄之志(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文化素养也不断提高。
B.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C.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是因为他平时学习刻苦,又善于总结经验。
D.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 下列句子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她的演讲富有激情,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喝彩)。
B.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当代文学界的(翘楚)。
C. 面对困难,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迎难而上。
D. 他的为人正直,在同事中享有(盛誉)。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丰富多彩,如《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
B.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诗出自屈原的《离骚》。
C. 他在书中提到,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D. 他每天早晨都会坚持跑步,风雨无阻,已经坚持了(3)年。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丰富多彩,如《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
这些神话故事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1. 请简要概括《嫦娥奔月》的故事梗概。
(4分)2. 请结合《夸父追日》的故事,谈谈你对“持之以恒”这一品质的理解。
(6分)3. 在《女娲补天》中,女娲为什么要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请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8分)4. 请从神话故事中的哲学思想角度,谈谈你对“命运与努力”这一话题的认识。
各地高三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各地高三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之涣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吴承恩C. 罗贯中D. 施耐庵3.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一鸣惊人B. 画龙点睛C. 指鹿为马D. 亡羊补牢4.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朝花夕拾》5. 下列哪个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 王勃B. 杜甫C. 白居易D. 李白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
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
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
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
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
”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诛尚实,诗赋欲丽。
《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
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
《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
《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
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
《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三)语文命题人:审题人: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得分: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二八定律又叫帕累托法则,最早用于描述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现象:即约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帕累托法则的核心观点是约20%的变量操纵着80%的局面,所以,二八定律又名“80/20法则”,是一种基于“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则的量化标准。
该原理由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提出,他发现20%的产品或活动通常带来了80%的收益。
在管理学中,二八定律通常用于识别和优化关键的20%因素,以获得80%的成果,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应用效益。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总体呈现出这样的统计规律,但占比不一定恰好是20%和80%。
长尾效应最早由美国的克里斯·安德森在2004年提出,常用于解释在线商业和经济模型,指销量较小或不被重视的产品或服务,由于种类繁多,总销量庞大,累计总收入超过了主流热门产品的收入。
从曲线的形状来看,除了较短的头部,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1所示),随着互联网和产信息化的发展,数字产品存储成本的压力逐渐降低甚至抵消,消费者具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性,长尾理论的应用蓬勃发展。
在经济学领域,二八定律早已成为重要的商业法则,企业通过重点关注核心客户、大客户和热门产品、畅销产品等,获得最大化的收益。
二八定律阐释的是稀缺经济学,其基本假设是“资源稀缺”,即有形货架、存货成本等较为缺乏,企业没有足够的货源架空间为每一个消费者提供所需的每一类产品,也无力承担滞销产品所占有的生产成本。
在此情况下,企业要实现盈利,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采用标准化服务战略,通过单一品种的大规模生产,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促使产品快速流通,避免长期占用货架和生产成本。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筵席(yán xí)恣意(zì yì)B. 蹉跎(cuō tuó)徜徉(cháng yáng)C. 罄竹难书(qìng zhú nán shū)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D. 恣睢(zì suī)踟躇(chí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D.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校决定开展一次作文比赛。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物”指的是外在的事物。
B.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过去的事情。
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的“虎穴”比喻危险的地方。
D. “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指的是正确的道理。
4-1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1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1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1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
1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文章内容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文章和问题]四、古文翻译(共10分)21. 将下列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五、作文(共30分)22. 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得分: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隐喻不是寻常的语言,而是诗意的想象和修辞多样性的一种策略,非同寻常。
而且,隐喻通常被看成语言文字的特征,而非思想和行为的特点。
由于这个原因,大多数人认为没有隐喻的存在,他们依然可以自如地生活,而我们发现事实恰恰相反。
不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思想和行动中,日常生活中隐喻无所不在,我们思想和行为所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隐喻为基础。
这些支配着我们思想的概念不仅关乎我们的思维能力,它们也同时管辖我们日常的运作,乃至一些细枝末叶的平凡细节。
这些概念建构了我们的感知,构成了我们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以及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
因此,我们的这个概念系统在界定日常现实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我们的概念系统大部分是隐喻——如果我们说的没错的话,那么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每天所经历所做的一切就充满了隐喻。
但是我们的概念系统不是我们平时能够意识到的。
我们每天所做的大部分琐事都只是按照某些方式或多或少地在自动思维和行动。
这些方式是什么却并非显而易见。
要搞清这些,一个方法就是研究语言。
既然交流是基于我们用以思考和行动的同一个概念系统,那么语言就是探明这个系统是什么样子的重要证据来源。
基于语言学证据(linguistic evidence),我们已经发现我们普通的概念系统,究其实质,大都是隐喻的,并且找到了一种方式来仔细鉴定那些建构我们如何感知、如何思考、如何行动的隐喻究竟是什么。
为了说明什么样的概念是隐喻,这样的概念又如何建构我们的日常活动,让我们从“争论”(ARGUMENT)以及“争论是战争”这个概念隐喻开始阐述吧。
日常生活中总是能见到这类表达:争论是战争你的观点无法防御。
他攻击我观点中的每一个弱点。
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要理解中国传统的山水眼光,进而用这种眼光观看我们周围的真山真水。
什么是山水的眼光? 中国画家画一座山,通常先在山脚下住一段时间,在山腰又住一段时间,山前山后来回跑,又无数次登上山岭远望,最后整座山了然于心,待要画时,和盘托出。
一画之中,山脚与山体俱见,山前和山后齐观,巅顶与群峦并立,这就是所谓的“高远、深远、平远”。
不为透视所拘,不受视域所限,山水草木一例相看,烟云山壑腾挪反转。
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饱游而饫看,游目而骋怀。
山水眼光是一种不唯一时一侧的观看,更是将观看化入胸壑,化成天地综观的感性方式。
山止川行,风禾尽起。
中国人的内心始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山水依恋。
何谓“山”?山者,宣也。
宣气散,万物生。
山代表着大地之气的宣散,代表着宇宙生机的根源,故而山主生,呈现为一种升势。
何谓“水”? 水者,准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相对山,水主德,呈现为平势、和势。
正是这种山水之势在开散与聚合之中,在提按与起落之中,起承转合,趋背相异,从而演练与展现出万物的不同情态、不同气韵。
山水非一物,山水是万物,它本质上是一个世界观,是一种关于世界的综合性的“谛视”。
所谓“谛视”,就是超越一个人瞬间感受的意念,依照生命经验之总体而构成的完整世界图景。
这种图景是山水的人文世界,是山水的“谛视”者将其一生的历练与胸怀置入山水云霭的聚散之中,将现实的起落、冷暖、抑扬、明暗纳入内心的观照之中,形成“心与物游”的存在。
多年前,我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欣赏北宋郭熙的《早春图》。
我在这里看到一片奇幻的山壑被一层层的烟云包裹着,宁静而悠远,峻拔而生机勃勃。
这是早春即将来临之时的山中景象——冬去春来,大地苏醒,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天的消息。
【语文】湖南省怀化市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怀化市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6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书院,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校教育制度,萌芽于唐,经五代,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
官立书院起初是中央政府官方修书、藏书、校书,偶尔也为皇帝讲经的场所,性质为官署。
开元六年,玄宗下诏改东都洛阳“乾元殿”之名为“丽正殿”(又名丽正修书院、丽正书院)。
开元十三年,再下诏改“丽正殿”为“集贤殿”(又名集贤殿书院、集贤书院)。
唐代的雕版印刷术发达并在全国迅速推广,不仅书籍的质量得以改善,而且数量大增。
这就为民间或私家藏书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唐中叶之后,各地民间或私人创建的书舍、书屋、书院之类的设施涌现。
在官方丽正书院、集贤书院首先以书院为“修书之地”“藏书之所”命名的诱发下,“书院”之名便在民间更广泛地流行起来。
到了宋朝,书院就成了教育机构。
宋初利用唐代以来出现的书院,通过赐书、赐额、赐田、召见山长等方式进行扶持,使其替代官学,为国家培养人才,形成了一批颇有影响的书院。
岳麓、白鹿洞、应天府等书院都是因教学有功获得御赐而扬名的。
经此一期,书院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强化,获得社会认同。
北宋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
随着晏殊和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
及至南宋,作为一种正式学校教育制度的书院,由南宋理学家朱熹创立。
朱熹在《衡州石鼓书院记》中明确指出:“予惟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病无所于学,往往相与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讲习之所,而为政者乃或就而褒表之。
”宋代创建书院711所,分布在今天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
宋代书院分布有三个特点:一是分布范围比唐和五代时明显扩大,海南、香港都有了书院;二是数量猛增,书院分布由点状变为片状,出现几大密集区,江西、浙江、福建位列前三;三是发展极不平衡,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只有19所书院,仅占全国书院总数的2.7%,文化重心明显南移,南方完全取代中原成为教育与学术中心。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可以定义为正面的情绪或者具有正面向上价值的情绪。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
”由此可见,积极情绪就是经历了内在、外在的刺激,正确地解决了问题,达到某种成功与满意度,满足了个体的需求,感觉到个体的存在价值伴有随之而来的愉悦的心情与感受。
积极情绪并不是消极接受、坦然享受、乐不思蜀的感觉。
这些只是浅薄的感受,即时地享乐。
积极情绪拓展到更深的层面——从欣赏到热爱。
它并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真心喜欢、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欣喜。
“积极情绪”这个词,指向了重要的人性瞬间。
那些轻微而短暂的愉悦状态,其实要比你想象的强大得多。
作为人类,生来就能够体验到微弱短促却愉悦舒畅的积极情绪。
它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滋味。
回想一下,当感到与他人或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时;当感到有趣、有创意或忍俊不禁时;当感到自己的灵魂被蕴含在生命中的纯粹的美所打动时;或者当因一个新颖的主意或爱好而感到活力无限、兴致勃勃时,你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爱、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和激励这样的积极情绪,它们会打开你的心扉。
然而,无论是迷恋、欢笑还是爱,你由衷的积极情绪总是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
良好的感觉来了又去,就如同好天气一样,这是人类的本性。
积极情绪会逐渐消退,如果它长盛不衰,人们会很难适应变化,无法觉察到好消息和坏消息之间的差异,或是邀请与冒犯之间的差异。
如果你想重塑生活,让它变得更美好,秘诀就是不要把积极情绪抓得太紧,也不要抗拒它稍纵即逝的本性,而是将它更多地植入生活——久而久之,你就会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
我们发现,在这一秘诀中最重要的是积极率,这是用来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因此调查研究不一定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错,开调查会也是间接深入基层和群众的方式,由选项前面内容并不能得出该结论。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C.根据材料二原文“《寻乌调查》是……全面调查”“寻乌调查……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思想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知,毛泽东在研究中国农村时也采用了全面调查的方法,且原文并未提及毛泽东研究中国农村时采用典型调查是因为全面调查有不足。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在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若干个地区、单位或家庭进行系统周密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例如,在一省选择一个县或若干县作为典型进行调查;在企业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系统调查,等等。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全面调查耗时耗力多、组织难度大、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足等缺点,也可以验证全面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特点一是调查点少;二是调查内容具体细致;三是解剖典型,由点及面,以小见大
(摘编自何星亮《调查研究的类型与方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对问题的现状和历史没有调查明白,只是瞎说或者空想解决办法,既不能解决问题,也一定会产生错误的主意。
B.调查研究可以召集了解实际情况的人来开调查会,分析清楚问题的来源,因此调查研究不一定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
D.陈述毛泽东青年时期养成的调查研究的习惯,以及调查研究对之后革命实践的作用,更侧重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与意义,无法作为材料二倒数第二段的论据。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的能力。
解答时,根据题干要求,从表达方式和语言两个角度其文体特色即可。
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一)(含答案)
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一)(含答案)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学中的对称对称既然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非常基本的地位,哲学家和科学家很自然会想广泛地加以运用。
1595年的时候,天文学家开普勒就曾经想用一些几何的对称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直径的比例。
他希望在一个球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三角体,希望用这些正多面体的大小比例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大小比例。
我们知道许多早期用到科学上的对称原理,并没有很大的成果,可是它们说明了科学家很早就对对称发生兴趣了。
对称在科学界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始于19世纪。
发展到近代,我们已经知道这个观念是晶体学、分子学、原子学、原子核物理学、化学、粒子物理学等现代科学的中心观念。
近年来,对称更变成了决定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中心思想。
(所谓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的一个术语,意思就是力量,质点跟质点之间的力量。
)我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是对称观念对20世纪物理学的作用。
我准备分下列几节来讨论:①、②、“群"与对称、守恒定律与对称、宇称守恒与左右对称、规范对称。
最后,我想跟大家谈一下未来的发展。
①1871年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题为《物理量的数学分类》的文章。
麦克斯韦以及比他更早的一个数学家兼物理学家哈密顿,了解到物理里面所讲的量不止一种,有的叫作标量,有的叫作向量。
标量没有方向,向量除了大小外,还有方向。
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因为今天物理学常用的一些观念,这篇文章已经非常清楚地用一些几何图像表示了出来。
比如麦克斯韦称为“内向”的观念,今天我们常把这个量叫作“散度"(即向外发散的程度),这是一个重要观念。
另一个重要的观念叫作“旋度”。
这些观念的引进都有赖哈密顿跟麦克斯韦的努力。
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麦克斯韦把电学跟磁学的基本公式写了下来。
重庆市主城五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主城五区2025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在中国广表的国土上,超过190万座的5G基站,星罗棋布。
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汇集着数百万家数字化工厂,联网设备总数超过7000万台(套)。
数字经济催生的产业新生态为经济运行效率带来很大的变化,从2018年到2021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6.8%,快于国内生产总值6.6%的年均增速,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率变革。
这十年,数字化浪潮还重塑了社会分工。
十年间,我国对199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进行了两次修订。
在最新公示的职业分类中,首次出现了数字职业标识,数量高达90多个,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商务数据分析师、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从这些新职业名称可以看出,如今数字职业从业者已分布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覆盖了一、二、三产业。
十年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如今,从城市到农村,从社会到个人,从线上到线下,中国掀起的数字化浪潮,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摘编自《解码十年 · 中国掀起数字化浪潮》)材料二:信息平台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载体,这也提升了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水平。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总分100分时长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积累(每题2分,共30分)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愆: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即: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4.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次: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6.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7.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8.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厌:9.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始:10.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寻:1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笃: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13.三顾14.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庶:15.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尔来:__________二、判断下列关于文言字词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为T,错的为F(每题3分,共15分)1. 《诗经·氓》中“送子涉淇,至于..暴矣”两句中的“至于”含义相同。
..顿丘”与“言既遂矣,至于T F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氓》)与“余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两句中的“乘”都是登上的意思。
T F3.《孔雀东南飞》中“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与“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两句中的“相”用法相同,在这都是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代词“你”,指代刘兰芝。
T F4. 《孔雀东南飞》中“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与《雁荡山》中“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两句中的“适”都是恰好的意思。
T F5.“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与“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琵琶行》)两句中的“信”含义不同,前者是随便的意思,后者是的确的意思。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
”最早给“法治”下定义的亚里士多德指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后人对法治的定义无非是对亚里士多德原初“法治”定义的不断修正。
19世纪英国宪法学家戴雪结合英国法治的历史实践对法治(法律主治)的概念作过三个层面含义的概括:一是法律具有至尊性;二是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三是宪法保障个人权利。
戴雪的法治定义强调了个人权利的宪法保障。
20世纪英国法理学家约瑟夫·拉兹认为,“法治”一词意味着法律的统治,它由一些重要的原则构成,如法律的公开性、明确性、不溯及既往、相对稳定性、公正审判、司法审查、司法程序的简便性及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等。
1955年6月,来自48上,对“法治”的概念作了三点阐述:国家必须遵从法律;政府应当根据法治原则尊重个人权利,并为实施个人权利提供有效的手段;法官应当受法治引导,公平地捍卫和实施法治。
1959年1月5日至10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国际大会上再次肯定了雅典会议通过的法治原则,由于本次国际大会有来自53个国家的185名法官、律师和法律教师参加而使法治精神广为传播。
(摘编自范进学《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之“四重维度”论》)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也对法治建设产生深刻的塑造作用,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广东省湛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5届湛江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数字史学作为历史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核心在于利用数字技术来研究历史,促进历史研究的科学化、准确化和信息化。
然而,任何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方向在发展过程中都可能存在争议,数字史学也不例外。
这些讨论实际上反映了学术界对数字技术的矛盾心态。
笔者以为,数字史学面临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技术与人文的平衡、数字化史料的使用等方面。
毫无疑问,数字技术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但技术不能也不会完全替代研究者对历史的理解和诠释。
与其只在理论层面讨论其利弊,不如选择合适的领域通过具体研究来加以验证与深化。
以数字技术深化城市史研究是学界近年来比较关注的一个新领域。
数字城市史研究的探索表明,推动数字史学发展不会让数字和技术取代传统研究,取代理论分析,反而会让传统史学研究更具活力和创造力。
相比历史学其他分支,中国城市史更加具备与数字史学融合发展的条件。
中国古代保存了大量历史典籍,其中有不少记载与城市发展相关,特别是地方志保存了非常丰富的城市史资料,如关于城市选址和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空间分布、街道、经济、文化等。
晚清民国时期,随着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城市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有关城市的资料更是大增。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国家统计制度、档案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以及报刊、图书、音频、视频、图像制作出版等,海量的城市数据得以保存。
江苏省盐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含答案)
盐城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每一个伟大时代,伟大的文化,都欲在实用生活之余裕,或在社会的重要典礼,以庄严的建筑、崇高的音乐、闳丽的舞蹈,表达这生命的高潮、一代精神的最深节奏。
建筑形体的抽象结构、音乐的节律与和谐、舞蹈的线纹姿式,乃最能表现吾人深心的情调与律动。
吾人借此返于“失去了的和谐,埋没了的节奏”,重新获得生命的中心,乃得真自由、真生命。
美术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此。
②中国的瓦木建筑易于毁灭,圆雕艺术不及希腊发达,古代封建礼乐生活之形式美也早已破灭。
民族的天才乃借笔墨的飞舞,写胸中的逸气(逸气即是自由的超脱的心灵节奏)。
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
所以中国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
其要素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
③西洋画的渊源与背景是埃及、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建筑空间。
在中国则人体圆雕远不及希腊发达,亦未臻最高的纯雕刻风味的境界。
晋、唐以来塑像反受画境影响,具有画风,不似希腊的立体雕刻成为西洋后来画家的范本。
而商、周钟鼎敦尊等彝器则形态沉重浑穆、典雅和美,其表现中国宇宙情绪可与希腊神像雕刻相当。
中国的画境、画风与画法的特点当在此种钟鼎彝器盘鉴的花纹图案及汉代壁画中求之。
④在这些花纹中人物、禽兽、虫鱼、龙凤等飞动的形相,跳跃宛转,活泼异常。
但它们完全溶化浑合于全幅图案的流动花纹线条里面。
物象融于花纹,花纹亦即原本于物象形线的蜕化、僵化。
广东省高三语文月考试题(附答案)
20XX年广东省高三语文月考试题(附答案)广东省的高考语文难度上一直在升级,你的高考语文准备好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历年的广东省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和答案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广东省高三语文月考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天人共美:一种生态的理念杨国荣生态之域的视域首先表现为“以人观之”。
宽泛而言,“以人观之”就是从人自身的视域出发来理解和评判世界,这种“观”包含多方面的意义:它不仅涉及狭义上的理性认知,而且关乎价值的关切。
理性的认知具体表现为在事实层面上对自然本身、自然与世界关系的把握,价值的关切则以天人之间的价值意义为指向。
中国哲学很早已意识到以上方面。
孟子曾指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这里涉及“亲”“民”“物”三种不同的对象,对待这些对象又有“亲”(以亲情相处)、“仁”(以仁爱之心相待)、“爱”(以珍惜、爱护之心相待)三种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后者也属广义上的“观”——对事物在价值层面的考察与把握。
不仅对“亲”(家庭伦理领域中的成员)、“民”(一般社会成员)要给予价值的关切,而且对广义上的“物”也应当有一种珍惜、爱护(“爱”)之情,这种情感在实质的层面渗入了价值的内涵。
宋明时期,理学家们进一步提出“民胞物与”“仁者与万物一体”等观念。
“民胞物与”“万物一体”意味着将世界之中一切对象都理解为与人相关的对象,并赋予它们以相应的价值意义,这一看法的内在要求是对人之外的其他对象给予应有的价值关切,其中也体现了以人观之的价值内涵。
中国哲学不仅在实质层面涉及对自然等对象的价值关切,而且也提出了如何展开这种价值关切的总体观念或总体原则。
后者可以用《中庸》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来概括,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从对待自然对象的角度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意味着自然中的每一个体、每一对象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它们可以共同存在,彼此之间并不相互排斥。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这里所确认的是,自然作为与人共存的对象,同样有其存在的意义。
2024年高三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2024年高三年级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马克思说过,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
而人的本质是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与这种社会性相适应,人类的经济活动具有历史性和群体性。
一方面,人类追求富裕的活动总是在继承前人已有文明成果的前提下进行。
我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理念,有“损有余以补不足”的箴言。
另一方面,人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总需要凭借一定的中介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然而,无论是处理古与今,还是人文与自然,或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中介,从本质上说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课题,前人没有实现过,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没有达到过。
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这可以从三个维度加以理解:一是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与立足点,通过调整社会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协调发展,为社会的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合理的生存环境和条件。
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高度综合协调的发展状态,其中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为核心基础,以民主政治与生态环境为必要保障。
三是共同富裕高度契合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核心理念是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国共同富裕的内涵由显形层、保障层与核心层三个层次构成:显形层是不但做大“蛋糕”。
还要分好“蛋糕”,扎实推进,逐步实现;保障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五位体的高度协调发展;核心层是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这三个层次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充分体现着我国共同富裕内涵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完整性,体现了文化的本质属性。
(摘编自顾伯冲《共同富裕的文化基因及当代实践》)材料二: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
少数人富裕而多数人贫穷的社会是两极分化的社会,两极分化的社会是不公平不正义的社会。
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都市文学空间的拓展需要作品来说话。
试问当代中国有多少作家在创作都市文学,他们又是如何创作都市文学的?创作都市文学当然包括对都市人的书写、都市环境的书写、都市风貌历史的书写。
真正促成都市文学空间的建立,还需要有一大批的都市作家、都市作品。
都市文学作品写出的东西很多,但写出都市的人性、都市的灵魂无疑是重中之重,我们的作家任重而道远。
都市文学的发展还需要培育、培养一批能够理解、读懂都市文学的读者。
都市自然是最有可能培养都市文学读者的地域,因为在现代化进程中,都市扮演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角色,它具有区别于一般城市或城镇的气息和灵魂,它们拥有文化多元体验的天然优势,大都市里的作家如何书写成熟的大都市,一直以来都被文学界关注。
以北、上、广、深为例,这些现代化比较成熟的城市,在作家们的眼里其形象是分化的,一方面是以市中心那种面向世界的时尚潮流形象,表现出富庶、现代强大的气质,一些都市小说书写时尚、优雅、豪华的都市生活;另一方面作为对比的是城市不发达区域,那里聚集了大量底层打工者,产生了许多问题,各种声音汇聚在小说中形成嘈杂不一的感觉,不少书写都市问题的小说,将底层人群的生活与命运书写出来,引发了许多具体思考。
另外,还有些是描写日常生活和精神困境的文学作品。
应该说,这些年的都市文学创作群体有年轻化趋势,这是都市文学的希望所在。
现在,一些新都市文学,往往是单向度的,他们将都市或城市写成是罪恶、阴暗、欲望的化身。
对身居其中的城市,他们只能提出否定或批判,他们提出的否定或批判往往是浅层次的,少有像波德莱尔、本雅明那样真正深入的反思。
正如勒·克莱齐奥在其2012年来华时的演讲《都市中的作家》中所指出的:“现代都市,在其所有的暴力与复杂中,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作家的镜子,一枚巨大的放大镜,透过它,作家可以发现人类关系的错综复杂,同时还有他自身的投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综合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班专业科目(命题人徐卫琴审核人吴开宇)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两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的姓名、考试证号等项目。
2.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
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每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是()A.孱.头/流水潺.潺莅.临/不寒而栗.侍.奉/伺.机而动B.顺遂./半身不遂.船舷./故弄玄.虚和煦./殒身不恤.C.卷.宗/胜券.在握篆.书/如椽.巨笔血.晕/血.口喷人D.市侩./脍.炙人口扁.平/一叶扁.舟桀.骜/佶.屈聱牙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天理昭彰.(明显)偃.旗息鼓(倒下)南辕北辙.(车轮压出的痕迹)B.永垂不朽.(磨灭)百舸.争流(大船)趋之若鹜.(鸭子)C.残羹冷炙.(烤肉)面面相觑.(看)弥.天大罪(满)D.放浪形骸.(身体) 厥.功甚伟(他们的)完.璧归赵(完整)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赛场上果然深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B.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突然在脑海中闪现,于是问题便茅塞顿开....,这种一下子使问题解决的顿悟,便是所谓灵感。
C.薛宝钗巧妙而自然地利用了她豁达的行为、端方的品格,与林黛玉虚与委...蛇.,从而赢得了她的尊敬。
D.在国际会议上,虽然他的话我不懂,我的话他也不懂,但我们凭着手势和动作,便言为心声....了。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为寻求真理尝试过各种各样的途径,经过自己做了以后发现这样做不正确,应该改变,精神变成物质的力量才能前进,得到大多数人赞同才行。
A.要是那就只有只有B. 不仅而且只要只要C.如果那么只有只有D. 因为就只有只有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和一切领域都将卷入空前的知识大革命。
B.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C.诚然,家庭在从小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社会在对青少年正确对待自我的教育上也负有重大责任。
D.兄弟学校明天有30人代表来我校指导工作,届时请各班班长和团支书出一人接待。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人们不能这样地过活!”他嚎啕着,“这决不能存在!这决不能存在!……”B.冬天日出较晚,它们叫得也晚,夏天日出早,它们叫得也早。
C.我曾经很喜欢一篇文章,一个英国人写的,文章的题目叫做《作家是用笔思想的》。
D.这是他心魂中两种最高的力量的肉搏:真理与爱。
7.下列各句中修辞判断不当的一项是()A.孩子欢乐撒在里面,仿佛一颗颗珍珠滚到我的窗前。
(比喻)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借代)C.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拟人)D.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顶针)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兴致辞在语体上可多用短句,适当穿插口语、俗语、谚语等,也可在关键处添加一些体态语,使得致辞更有一定的通俗性。
B.现场报道是一个流线型报道,在结构上应该简洁明了,开门见山,环环相扣,自然流畅。
一般用顺叙,不用倒叙和插叙等手法。
C.在答辩时如遇到评委提出的意见与你向左这种情况,请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或成果去随声附和。
D.新闻也叫消息,是报道社会上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或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时常用的一种文体,它有三性,即真实性、时效性和社会性。
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刘亮程,中国现代作家,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作品有《一个人的村庄》《库车》等。
B.克莱尔•萨夫安,美国记者,著有经典新闻作品《别了,“不列颠尼亚”》,他将文学作品写作方式成功运用于新闻写作。
C.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
他写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合称为《巨人传》。
D.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
10.下列有关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再别康桥》一诗中,作者不是单纯地歌咏康桥迷人的自然风光,而是融情入景,抒发了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B.《语言的演变》作者首先强调了语言是不断变化的,然后以语音为重点,运用分类、举例、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述中心论点。
C.《大地上的事情》一文呈现了一种久已被我们熟视无睹甚至因审美知觉麻木钝化而遗忘了的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敬畏自然中一切生灵的情感。
D.《落日》一文是一篇新闻侧记,通过对“日本投降签字”这个历史性事件中重要场景的真实描述,揭示了日本法西斯的没落,寄托了作者对每个中华儿女的希望——铭记历史,爱我中华。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大题,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一)所谓“一字诗”就是说改了一个字,即把“数”字改为“一”字。
一字之改,为什么使作者钦佩得呢?看来,其中是有妙趣的。
诗题为《早梅》,写的是梅,而立意则应在早字:一场雪下过,深深的积雪覆盖万物,但坚毅独拔的梅花,却迎风斗雪,傲然开放。
诗中所写的是的早梅,它并不因风雪摧残而萎缩凋零,反而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深雪里绽开蓓蕾。
如果是开了数枝。
说明已开放了几天了,如果是一树梅花,那就更是花开已久了。
“一枝开”既表现其早,还使人感到无数蓓蕾将迎着严酷的风雪,不断怒放。
惟其“一枝”,才表现出的品格和生命力,这样,诗的意境才符合“早梅”二字的命意。
由此可见,“一”字虽属数的概念,但在表现“早梅”意境中,却起了如此巨大的作用。
当然,这并不是说,写早梅就只有这种写法,也有人以盛开的梅花描写早梅的,例如张谓《早梅》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但这写的是另一种意境,和齐己的是的。
11.选文中所填的词语依次是()A. 五体投地含苞欲放坚强峭拔迥然不同B. 甘拜下风盛开怒放坚韧刚强迥然不同C. 甘拜下风含苞欲放坚强峭拔截然相反D. 五体投地盛开怒放坚韧刚强截然相反12. 关于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 选文部分是本论的概说,以“一字师”的故事,说明选用“一枝“,才可表现早梅的坚强品格和生命力。
B. 齐己把郑谷写的《早梅》中的“数”字改为“一”字。
一字之改,能使诗的意境符合“早梅”二字的命意。
C. 选文典型举例“一字师”的故事,总说“一”字虽属数的概念,但在表现“早梅”意境中,却起了巨大的作用。
D. 通过对“一字师”故事的分析谈启示,可以自然而然提出观点,引出对“一”字妙用的展开分析。
13.张谓《早梅》“写的是另一种意境”,这“另一种意境”指的是()A. 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意蕴深刻。
B. 全诗立意在“早”字:一场雪下过,深深的积雪覆盖万物,但坚毅独拔的梅花,却迎风斗雪,傲然开放。
C. 诗中借对梅花在严霜寒风中早早开放的风姿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D. 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
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14.联系课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结构较为严整,采用了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选文是文章的本论部分,也是分析问题部分。
B. 本文把古代文论与古典诗词鉴赏相结合,谈理论不流于空泛,谈作品而不就事论事,不仅使人获得古代文论的知识,还能获得丰富的美感享受。
C.本文以典型的、生动鲜明的诗词意象阐释作者的理性思考,通过典型诗句,对诗的意象、意境、意趣等做细致的分析。
D.本文脉络清晰,层次清楚。
选文中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证明观点,说服力强。
(二)大约和写这两篇小赋同时,苏东坡又写了一篇短短的月下游记。
一天夜里他不能入睡,起来在承天寺月下漫步,承天寺离临皋亭很近。
所记只是刹那间一点儿飘忽之感而已。
这篇游记现在已然成了散文名作,因其即兴偶感之美,颇为人所喜爱。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这篇小品极短,但确是瞬息间快乐动人的描述,我们若认识苏东坡主张在写作上,内容决定外在形式的道理,也就是说一个人作品的风格只是他精神的自然流露,我们可以看出,若打算写出宁静欣悦,必须先有此宁静欣悦的心境。
他究竟怎样陶冶出此种恬适的心境呢?且听下回分解。
15.下列有关选文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篇小赋”指月夜泛舟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两文中夜游的起兴及游程基本相同。
B.“在写作上,内容决定外在形式”,内容指诗人宁静欣悦的心境,形式是指宁静欣悦的作品风格。
C.苏轼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D.“他究竟怎样陶冶出此种恬淡的心境呢”,承上启下,激发读者兴趣。
16.对苏东坡的散文名篇《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17.选文引用了苏东坡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其作用不正确的是()A.引用苏东坡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增强传记的真实性,使传主苏东坡形象真实可感,具体生动。
B.引用了苏东坡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真切地展示了苏东坡月下漫步宁静欣悦的心境。
C.引用苏东坡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强化全文的观点——“在苏东坡完全松弛下来而精神安然自在之时,他所写的随笔杂记,就具有此种醇甜的诙谐美”。
D.苏东坡作品《记承天寺夜游》的引用,使文章文化底蕴深厚,增强文学韵味。
18.联系课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林语堂掌握了许多有关苏东坡的珍本古籍,所以选材时披沙拣金,准确地剖析了苏东坡真实的心路历程。
B.课文通篇以描写为主,杂有大量的记叙,间有许多抒情、议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