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新诗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30年代新诗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
老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马 》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
臧 克
这刻不知下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三、后期新月诗派的诗歌创作
后期新月诗派是以1928年创刊的《新 月》月刊新诗栏及1931年创刊的《诗 刊》季刊为主要阵地,形成的以徐志 摩为核心的诗人群。
田间 (1916-1985),原名童天鉴,
安徽省无为市开城镇羊山人,著
名诗人。田间的诗形式多样,信
天游、新格律体、自由体都有尝
试。在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方
面,他作过一些探索,以平朴的
描述和激昂的呼唤形成了明快质
朴的风格。其诗作《假使我们不
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
田间
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
中国现代文学史
30年代新诗
第十二章 30年代新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点的分析戴望舒、卞之琳的诗作 及特点。
教学目的:
使同学们了解30年代有不同倾向的几大诗歌 流派及代表作家的创作。
重点掌握中国诗歌会、汉园三诗人、后期新
教学重点: 月诗派的理论。“现代诗派”的诗及对戴望
舒、卞之琳诗的分析。
“汉园三诗人”:
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三人 1936年出版了三人诗作合集 《汉园集》,内收何其芳的 《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 集》与卞之琳的《数行集》。 诗作注重将东、西方诗学融合, 文学史上将他们称为“汉园三 诗人”。
第二节 戴望舒 卞之琳
一、戴望舒的诗歌创作
(一)戴望舒(1905—1950)简介: 原名朝寀,又名梦鸥,浙江杭州人。 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 被称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他 的《我的记忆》这首诗成为现代派诗 的起点。因《雨巷》而被称为“雨巷 诗人”。
30年代新诗 (1)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田间 1938年)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泥土诗人臧克家(1905—2004)
1932年发表新诗。 代表作:《烙印》 《罪恶的黑手》
诗的主题:农民的坚忍主义 诗的气质:简约含蓄的古典主义
茅盾在评论诗集《烙印》时说:“没有
黄浦江舟中
(穆木天 1936年7月26日 )
凉风吹过了横江, 水色映着天光, 我对着滚滚的浊流, 觉得象在我的故乡, 美丽的松花江上。 我想象着,在松花江上 我的黄金的儿时, 就是半自由的时期, 在那“铜帮铁底”的江上 每天还要渡过两次。 我忆起青年的高尔基, 飘泊在伏尔加的船上,
《烙印》的主要内容 其一,抒写对生活 严肃、执著、坚忍 的态度。“坚忍主 义”。
《生活》 这可不是混着好玩, 这是生活, 一万支暗箭在你周边, 伺候你一千回小心里, 一回的不检点。
三 代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爷爷 在土里葬埋。
其二,反映农村凋敝残 破的景象和农民的苦 难生活境遇。《洋车 夫》 《老马》等。
三十年代 新诗
30年代新诗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 第二节 戴望舒 卞之琳
30年代新诗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30年代诗坛概况。 2.戴望舒 卞之琳的现代主义诗歌。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
一、左联诗人的政治抒情诗 二、泥土诗人臧克家 三、纯诗道路的后期新月派、现代派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
1909-1931
政治抒情诗: 热情饱满、富有鼓动力。 《血字》诗共七首,其 中《别了,哥哥》最著 名。
第十四章 30年代新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阶段的诗艺
卞之琳有一段评价: • “在亲切的日常说话调子里舒卷自如,锐敏, 精确,而又不失它的风姿,有节制的潇洒和有 功力的淳朴。日常语言的自然流动,使一种远 较有韧性因而远较适应于表达复杂化、精微化 的现代感应性的艺术手段,得到充分的发挥。 所有这首诗的长处都见之于从《我的记忆》这 首诗开始以后所写的诗里,而且更有所推进, 直到第二个诗集的例如《深闭的园子》、《寻 梦者》、《乐园鸟》等最后几首的写作时期, 这些诗似应视为戴望舒充分成熟时期的代表 作。”
三、卞之琳
•1910~2000,江苏海门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著有诗 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 (1935)、《汉园集》(1936,与 人合集)、《慰劳信集》(1940)、 《十年诗草》(1942)等,另有多 种译著、论著。
• 卞之琳认为写诗是把生活经验中那些最深沉的 感受,通过艺术过程,使之结晶升华,成为艺术 品。 • 卞之琳融会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戏剧性处境, 化合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暗示。 • 卞之琳的诗歌“基于言语本身的音乐性”,讲 究格律,尤其是音顿、音韵和体式。
•他用冷峻中带有热情的笔,写出中国农 民的深远的苦痛和坚忍,仇恨与不平,为 新诗反映农村生活开辟了天地。他的《烙 印》、《老马》、《当炉女》、《难民》 等,都是有名的诗篇。
田间 •(1916-1985)受苏联未来派诗人马雅可 夫斯基创作的影响,风格特异。出版诗集 《 未 明 集 》 ( 1935 ) 、 《 中 国 牧 歌 》 (1933)、叙事长诗《中国农村底故事》 (1936)等。 •田间诗的主要特点是以短促、跳荡的诗 行传达急促而紧张的时代节奏和自己内心 的热情与骚动。
•1928年8月《小说月报》第19卷第8期的《雨 巷》发表后,文学大师叶圣陶颂扬戴望舒“替 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作者也因此被 称为“雨巷诗人”。
第二阶段的诗艺
卞之琳有一段评价: • “在亲切的日常说话调子里舒卷自如,锐敏, 精确,而又不失它的风姿,有节制的潇洒和有 功力的淳朴。日常语言的自然流动,使一种远 较有韧性因而远较适应于表达复杂化、精微化 的现代感应性的艺术手段,得到充分的发挥。 所有这首诗的长处都见之于从《我的记忆》这 首诗开始以后所写的诗里,而且更有所推进, 直到第二个诗集的例如《深闭的园子》、《寻 梦者》、《乐园鸟》等最后几首的写作时期, 这些诗似应视为戴望舒充分成熟时期的代表 作。”
三、卞之琳
•1910~2000,江苏海门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著有诗 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 (1935)、《汉园集》(1936,与 人合集)、《慰劳信集》(1940)、 《十年诗草》(1942)等,另有多 种译著、论著。
• 卞之琳认为写诗是把生活经验中那些最深沉的 感受,通过艺术过程,使之结晶升华,成为艺术 品。 • 卞之琳融会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戏剧性处境, 化合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暗示。 • 卞之琳的诗歌“基于言语本身的音乐性”,讲 究格律,尤其是音顿、音韵和体式。
•他用冷峻中带有热情的笔,写出中国农 民的深远的苦痛和坚忍,仇恨与不平,为 新诗反映农村生活开辟了天地。他的《烙 印》、《老马》、《当炉女》、《难民》 等,都是有名的诗篇。
田间 •(1916-1985)受苏联未来派诗人马雅可 夫斯基创作的影响,风格特异。出版诗集 《 未 明 集 》 ( 1935 ) 、 《 中 国 牧 歌 》 (1933)、叙事长诗《中国农村底故事》 (1936)等。 •田间诗的主要特点是以短促、跳荡的诗 行传达急促而紧张的时代节奏和自己内心 的热情与骚动。
•1928年8月《小说月报》第19卷第8期的《雨 巷》发表后,文学大师叶圣陶颂扬戴望舒“替 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作者也因此被 称为“雨巷诗人”。
30年代诗歌PPT课件
12
——
泥 土 诗 人 臧 克 家
13
泥土诗人—臧克家(1905—2004)
▪ 山东诸城人。青年时代即投身革命。1929 年入青岛大学学习,开始写诗。师从闻一 多。受新月派诗歌影响。
第十四章 30年代的新诗
1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
▪ 左联诗人——殷夫 ▪ 中国诗歌会。代表诗人蒲风。 ▪ 徐志摩、陈梦家为代表的后期新
月派;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 诗人。
2
▪ 一、30年代现实主义诗歌 ▪ 1.“左联”诗人的政治抒情诗 ▪ (1) 殷夫(1909-1931)
▪ 浙江省象山县人,原名徐祖华,笔名有白莽等。著有诗集《孩 儿塔》、《伏尔加的黑浪》等。 30年代革命诗歌以殷夫的“红 色鼓动诗”和中国诗歌会的诗歌为代表,这些诗歌是30年我国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烈冲突的结果,有鲜明和政治倾向性和 革命的煽动性。殷夫的诗被称为“红色鼓动诗”,有政治抒情 的特点,直接歌颂革命斗争,表现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场面, 格调高昂,形象鲜明,极富节奏感,凝聚着作为一个职业革命 家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崇高情操,感情强烈而真实,鲁迅称其是 “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 步,是对前驱者爱的大纛,也是对摧残者憎的丰碑”。(鲁迅 《白莽作〈孩儿塔〉序》)《血字》、《别了,哥哥》等是代 表性作品。中国诗歌会以蒲风为代表,其诗坚持倡导“诗歌大 众化”,努力反映农民的痛苦生活和斗争情绪及广大民众日益
4
蒲风:
▪ 中国诗歌会诗人创作了大量体现他们的诗学追求的 诗歌,代表人物蒲风(1911-1942)著有诗集《茫 茫夜》(1934)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1935)。 蒲风在中国诗歌会的《缘起》说:“在次殖民地的 中国,一切都浴在急雨狂风里,许许多多的材料, 正赖我们去摄取,去表现。但是,中国的诗坛还是 这样沉寂;一股人在闹着洋化,一股人又还只是沉 醉在风花雪月里。……把诗歌写的和大众距离十万 八千里,是不能适应这伟大的时代的。”
——
泥 土 诗 人 臧 克 家
13
泥土诗人—臧克家(1905—2004)
▪ 山东诸城人。青年时代即投身革命。1929 年入青岛大学学习,开始写诗。师从闻一 多。受新月派诗歌影响。
第十四章 30年代的新诗
1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
▪ 左联诗人——殷夫 ▪ 中国诗歌会。代表诗人蒲风。 ▪ 徐志摩、陈梦家为代表的后期新
月派;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 诗人。
2
▪ 一、30年代现实主义诗歌 ▪ 1.“左联”诗人的政治抒情诗 ▪ (1) 殷夫(1909-1931)
▪ 浙江省象山县人,原名徐祖华,笔名有白莽等。著有诗集《孩 儿塔》、《伏尔加的黑浪》等。 30年代革命诗歌以殷夫的“红 色鼓动诗”和中国诗歌会的诗歌为代表,这些诗歌是30年我国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烈冲突的结果,有鲜明和政治倾向性和 革命的煽动性。殷夫的诗被称为“红色鼓动诗”,有政治抒情 的特点,直接歌颂革命斗争,表现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场面, 格调高昂,形象鲜明,极富节奏感,凝聚着作为一个职业革命 家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崇高情操,感情强烈而真实,鲁迅称其是 “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 步,是对前驱者爱的大纛,也是对摧残者憎的丰碑”。(鲁迅 《白莽作〈孩儿塔〉序》)《血字》、《别了,哥哥》等是代 表性作品。中国诗歌会以蒲风为代表,其诗坚持倡导“诗歌大 众化”,努力反映农民的痛苦生活和斗争情绪及广大民众日益
4
蒲风:
▪ 中国诗歌会诗人创作了大量体现他们的诗学追求的 诗歌,代表人物蒲风(1911-1942)著有诗集《茫 茫夜》(1934)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1935)。 蒲风在中国诗歌会的《缘起》说:“在次殖民地的 中国,一切都浴在急雨狂风里,许许多多的材料, 正赖我们去摄取,去表现。但是,中国的诗坛还是 这样沉寂;一股人在闹着洋化,一股人又还只是沉 醉在风花雪月里。……把诗歌写的和大众距离十万 八千里,是不能适应这伟大的时代的。”
30年代新诗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 了。
4、象征化的抒情原则 白蝴蝶 给什么智慧给我, 小小的白蝴蝶, 翻开了空白之页, 合上了空白之页? 翻开的书页: 寂寞; 合上的书页: 寂寞。
5、诗体形式: 以情绪的抑扬顿挫来表现诗的节奏韵律 口语化入诗,创造了具有散文美的自由体诗
印象
在你的一方,哟,哥哥, 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 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 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 只要我,答应一声说, “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 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 从名号直至纸帽。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 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 请在这最后的一滴泪水里, 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
你诚意的教导使我感激, 你牺牲的培植使我钦佩, 但这不能留住我不向你告别, 我不能不向别方转变。
一、现实主义诗歌创作 1、左联诗歌: 殷夫:政治抒情诗 血字 血液写成的大字, 斜斜地躺在南京路, 这个难忘的日子—— 润饰着一年一度…… 血液写成的大字, 刻划着千万声的高呼, 这个难忘的日子—— 几万个心灵暴怒……
血液写成的大字, 记录着冲突的经过, 这个难忘的日子—— 狞笑着几多叛徒…… “五卅”哟! 立起来,在南京路走! 把你血的光芒射到天的 尽头,
中国新诗发展概要30年代 PPT
• 1927年,殷夫被捕,徐培根将他保释出来, 送进德国人创办的同济大学。但他不久便 潜回革命队伍。1928年秋,殷夫再次入狱, 大哥在国外,由大嫂出面将他保释出来, 送回象山老家。
• 1929春,他又回到上海,投身他的革命事 业,并作诗《别了,哥哥》与大哥公开决 裂。
• 1930年,殷夫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 担任共青团中央刊物《列宁青年》的编辑。
• 二、意象抒情期
• 以1929年《我的记忆》发表为起点到1937年 抗战爆发,是戴望舒诗歌艺术的成熟期,从 早期对象征主义的模仿向真正现代主义诗人 转变。
• 《我的记忆》《断指》《寻梦者》《乐园 鸟》,是其代表作,也是现代诗歌的精品。
• 1、摆脱了格律诗的束缚; • 2、在日常生活中寻觅抒情意象; • 3、表达方式介于隐藏自己和表现自己之间; • 4、内容上,悲叹和寻梦依然是其主题。
• 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1925年秋转入震旦大学学习 法文。
•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因受到国民党政府通缉,避难家 乡杭县。1927年11月,其成名作《雨巷》在《小说月报》发 表。
• 1930年加入左联。1932年8月赴法国留学,1935年回国。 •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转至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
别了,哥哥
(算作是向一个“阶级”的告别词吧!)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 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
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 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 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 请在这最后的一滴泪水里, 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
你诚意的教导使我感激, 你牺牲的培植使我钦佩, 但这不能留住我不向你告别, 我不能不向别方转变。
真理和愤怒使他强硬, 他再不怕天帝的咆哮, 他要牺牲去他的生命, 更不要那纸糊的高帽。
第十二章 30年代新诗——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PPT
左联诗人殷夫:
. (1909一1931),他有诗集《孩 儿塔》、《伏尔加的黑浪》等。
殷夫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
政治抒情诗潮流中代表性诗人,
他的《别了,哥哥》、《血字》
等诗歌以高亢、悲壮的笔调控诉
殷夫
统治阶级的暴行,抒发坚定的革
命信念和阶级立场。
鲁迅称其诗“是东方的微光,是 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 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爱 的大滋,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 丰碑。”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后期新月的新变:一是向外的扩展,部分新月诗人跳出前期 坚执的小我,显示出走向时代社会的新倾向,集中表现在他 们生活视野的扩大和作品题材的拓展;二是向内朝着更为隐 幽的精神领域的开掘,显示了同世界现代主义思潮的接合。
.
.
“现代派”诗人
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1935年5月终刊),成了刊载 现代派诗歌并使之独立与成熟的重要园地,“现代派诗”也 因《现代》杂志而得名。
.
第十二章 30年代新诗
第一节 30年代
新诗概述
“向外转”(面向社会)
30年代是我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激烈的年代,它 对知识分子的精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影响着现代文学包 括新诗的发展道路和方向;
30年代,诗歌潮流呈现两种趋向,即“向内转”(回到自身) 与“向外转”(面向社会)。
出现了以殷夫为前驱、蒲风为代表的中国诗歌会诗人群,和 以徐志摩、陈梦家为代表的后期新月派,以戴望舒为代表的 现代派诗人群两大派别相互竞争的局面。
12三十年代新诗
• 《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 《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 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 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 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 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 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 一种压力。
• 臧克家曾说过:从表面上看,写的 是一匹负重受压、苦痛无比、在鞭 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挣扎的 老马。但几乎所有的读者和选本的 注释家,都说写的是受苦受难的旧 社会的农民。原因是老马的形象塑 造,舍其形而传其神。
•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 风云激荡的1927年夏天。《雨巷》中狭窄 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 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 象征性的意象。分别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 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 无的希望。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 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 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 幽深的美感。
• 抗战至解放战争时期,诗作内容和 艺术风格有较大的变化。但40年代 初抒情诗集《泥土的歌》仍承续前 期诗风。
• 《泥土的歌》这本唱了多半个世纪的 歌,可谓是中国农村一幅真实、纯朴 素描的画卷。诗人生前谈到这本诗的 时候,依然激情满怀。他说:“这是 一本关于我心爱的乡村的歌,一本关 于我亲爱的农民兄弟的歌,一本从我 心底流出的真诚的、热情的、纯朴的 歌。”
诗集《我底记忆》包括三辑:“旧 锦囊”12首。(创作初期作品)“雨 巷”6首(向现代派诗的过渡)。“我 底记忆”8首(创作进入成熟期)。诗 集《灾难的岁月》(诗风发生变化, 进入新的转折点)。
• 他的诗歌创作以抗战为界分为两个时 期:前期大多以现代派诗的艺术形式 ,抒发浓郁幽深的感伤迷惘的情绪。 (爱情苦闷和个人忧郁)如《雨巷》 《我底记忆》等。抗战爆发后,诗人 的思想转向积极,诗风发生变化,由 阴暗朦胧转向明朗乐观,由个人的低 吟哀愁终于发出战斗的呼号。关注国 家的命运,在民族苦难中审视个人的 不幸,回荡爱国主义激情。如《我用 残损的手掌》《狱中题壁》《元日祝 福》等。
30年代新诗
+ + + + + + + + + + + + +
但这不能留住我不向你告别, 我不能不向别方转变。 在你的一方,哟,哥哥, 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 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 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 只要我,答应一声说, “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 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 从名号直至纸帽。 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 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 不要荣誉,不要功建,
+ 1936年,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三人出
版诗歌合集《汉园集》。这三个人被称为 “汉园三诗人”,或者“汉园三杰”。 “汉园三诗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卞之琳。
+ 现代著名诗人,杰出的翻译家。中国莎士比亚
研究会副会长。卞之琳的诗以1938年为界,分 作前后两期。 第一本诗集《三秋草》由新月 书店出版,30年代诗作除了《汉园集》中的 《数行集》外,还有《音尘集》《鱼目集》等。 代表诗有《组织的距离》《尺八》《白螺壳》 《断章》等,是卞之琳诗作成就的顶峰。在三、 四十年代现代诗歌上的桥梁地位。
30年代初,出现了对新诗艺术产生过深远影响的 现代诗派。现代诗派得名于《现代》杂志。《现 代》杂志是1932年5月施蛰存受现代书局委托而创 办的纯文艺刊物,围绕《现代》发表诗作的诗人 群,大都倾向于象征派诗风。主要诗人是戴望舒、 施蛰存、何其芳、徐迟等。诗歌创作的基本走向 是:公众主题的疏离,聚焦于内心世界,抒写自 我情绪与感觉。寻梦者形象,“荒原意识”,倦 行人的心态。
+ 一定要走吗,等我
+ + + +
+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
+ + + +
第七章 30年代新诗
映农村生活开拓了新的 天地。
(3)内容广泛
A、反映农村破产和农民的苦难生 活(《老马》、《难民》、 《贩鱼郎》等); B、表现自我人生体验到的“永 久性真理”(《生活》、《希 望》等); C、表现反帝情绪(《罪恶的黑 手》等); D、通过自我抒情为时代、历史 摄影(《自己的写照》、《运 河》等)。
三、中国诗歌会的诗歌创作
1.中国诗歌会简介 成立于1932年9月,发起人 有穆木天、蒲风、杨骚、任 钧等,办有刊物《新诗歌》。 属于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 性诗歌团体,针对新月派和 现代诗派而成立的,与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着 直接的、自觉的血肉联系。 1937年4月解体。 2. 创作主张 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 加强了诗歌的理性化色彩与 主观性,但诗歌的“主体” 并非诗人自己,而是奉行战 斗集体主义的群体。强调 “小我”在“大我”中的融 合。
第七章 30年代新诗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 第二节 戴望舒 卞之琳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
整个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呈现出两种趋向: “向内转”(回到自身)追求“纯诗”与 “现代性”——后期新月派和现代诗派。 “向外转”(面向社会),面向现实、追求 大众化、意识形态化——中国诗歌会的创作 群、
你睁开 眼睛,看见纵不是青天, 也是烟灰 积成厚绒,铺开一张博大的 幕, 不许透进一丝一毫真诚的光 波, 关住了这一座大都市的魔鬼。
后期新月派的诗歌和前期新月派的区别在 于两个方面: (1)向内朝着更为隐幽的精神领域开掘 (从情感层面的表现向深层精神层面的开 掘),显示了与世界现代主义思潮的河流。 (2)向外扩展,跳出对小我的执着,显示 出走向时代社会的新倾向,集中表现在诗 歌题材的扩大和创作视野的开拓。
(3)内容广泛
A、反映农村破产和农民的苦难生 活(《老马》、《难民》、 《贩鱼郎》等); B、表现自我人生体验到的“永 久性真理”(《生活》、《希 望》等); C、表现反帝情绪(《罪恶的黑 手》等); D、通过自我抒情为时代、历史 摄影(《自己的写照》、《运 河》等)。
三、中国诗歌会的诗歌创作
1.中国诗歌会简介 成立于1932年9月,发起人 有穆木天、蒲风、杨骚、任 钧等,办有刊物《新诗歌》。 属于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 性诗歌团体,针对新月派和 现代诗派而成立的,与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着 直接的、自觉的血肉联系。 1937年4月解体。 2. 创作主张 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 加强了诗歌的理性化色彩与 主观性,但诗歌的“主体” 并非诗人自己,而是奉行战 斗集体主义的群体。强调 “小我”在“大我”中的融 合。
第七章 30年代新诗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 第二节 戴望舒 卞之琳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
整个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呈现出两种趋向: “向内转”(回到自身)追求“纯诗”与 “现代性”——后期新月派和现代诗派。 “向外转”(面向社会),面向现实、追求 大众化、意识形态化——中国诗歌会的创作 群、
你睁开 眼睛,看见纵不是青天, 也是烟灰 积成厚绒,铺开一张博大的 幕, 不许透进一丝一毫真诚的光 波, 关住了这一座大都市的魔鬼。
后期新月派的诗歌和前期新月派的区别在 于两个方面: (1)向内朝着更为隐幽的精神领域开掘 (从情感层面的表现向深层精神层面的开 掘),显示了与世界现代主义思潮的河流。 (2)向外扩展,跳出对小我的执着,显示 出走向时代社会的新倾向,集中表现在诗 歌题材的扩大和创作视野的开拓。
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十三章.三十年代新诗
A.审美原则:朦胧美
B.表现方法:多意象的组合,非逻辑的观念联 络; C形式体制:散文化的自由体。
三、戴望舒(1905——1950)
原名戴梦鸥,笔名有江思、 郎芳、常娥、戴月等,浙 江杭县(今杭州市)人 。 戴早年的诗作,多写爱情 的苦闷和个人的忧愁 ,并 塑造了两类抒情形象:苦 闷的孤独者,飘忽愁怨的 少女。
①以日常生活意象入诗, 代替传统浪漫意象 ②以诗情自然流动的口 语韵律,代替匀称的 音乐美。
A在“寂寞而又悠长的雨巷”,一个“丁香一样”
的姑娘,打着油纸伞在彷徨,她 静静地走来,
又静静地远了,远了,一直“走尽这雨巷”—
—外在语义层。 B由外在形象,人们可联想起爱情追求中所感到 的迷茫与惆怅。 C继续联想到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道路的寂寞 与悠长,感到理想破灭后的迷茫、惆怅。
第十三章 30年代的诗歌
一、现实主义派诗 歌 1. 殷夫的诗歌:
(1909——1931), 原名徐伯庭,笔名 白莽、任夫、沙洛 等,浙江象山人。
鲁迅在为殷夫的诗集《孩儿塔》作序时,称其
诗为“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冬
末的萌芽”,是“别一世界”(即无产阶级新
世界)的诗。
《血字 》
《别了,哥哥》
特点:
①描摹重大题材,揭示富有时代特色的政治或 社会主题。 ②直抒胸臆,直接描摹,不尚意象。 ③语言通俗,体式自由。
3、臧克家的前期诗作
(1905、10——2003、 12),山东诸城县臧家 庄人;
①在诗作中为苦闷、彷徨 中的中国青年提供了与 “新月派”、现代派, 以及中国诗歌会诗人都 不同的人生态度。
①讲究诗的形式的凝炼、 整齐,讲究诗的节奏、韵 律,以格律诗的形式反映 社会现实。 ②擅长比喻,把感情和倾 向性凝聚、隐蔽在诗的形 象里,化思想、概念为具 体形象。
30年代新诗-精品教育文档
观念联络。 ?形式:散文化的自由体。
现代派诗歌的演变
抗战爆发后,大部分诗人转向描写社 会现实。艺术手法和风格则为40年 代一部分诗人继承和发展。
第二节 戴望舒、卞之琳
? 一、戴望舒的诗歌创作 ?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
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
早期和成熟期
?诗作内容:多写爱情的苦闷和个人的忧愁 (《残花的泪》、《流浪人之歌》、《林 下的小语》《单恋者》、《我的素描》 等);也有抑愤之音(《忧郁》、《古神 祠前》)。
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对音乐性的追求
?全诗共7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首尾呼应, 同一主调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
?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参差不齐, 而又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脚韵。
?同一节诗中,也有同样的字句复沓更迭,这 样就造成了同一音响在诗中的反复回响、不 断回荡,构成了全诗低缓、柔和、婉转流畅 的抒情乐章。
第十四章 30年代新诗
第一节 概 述
现实主义诗歌和现代派诗歌构成30年代 诗坛两大潮流对峙的局面。
一、现实主义诗歌
1.殷夫的诗歌创作。 (1)早期诗作多歌唱爱情和自我的孤寂。诗风
忧郁感伤。 代表诗作:《孩儿塔》
(2)投身革命后,转而歌唱工人阶级及 其革命斗争 。诗风激昂刚健,明快有 力。
代表诗作: 《血字》、 《别了,哥哥》
3.臧克家前期诗歌创作
? 臧克家的诗作自觉避免概念、口号、神秘和散 文化,在 30年代诗坛独树一帜。
“泥土诗人”臧克家
诗作内容
前期诗歌贯穿着坚忍、苦斗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诗作内容广泛: (1)农村破产和农民的苦难生活(《老马》、《难 民》、《老哥哥》、《贩鱼郎》、《当炉女》、 《歇午工》、《村夜》、《答客问》等)。 (2)自我人生体验的“永久性真理”(《生活》、 《希望》、《不久有那么一天》、《自白》等)。 (3)反帝(《罪恶的黑手》)。 (4)通过自我抒情为时代、历史摄影(《自己的写 照》、《运河》)。
现代派诗歌的演变
抗战爆发后,大部分诗人转向描写社 会现实。艺术手法和风格则为40年 代一部分诗人继承和发展。
第二节 戴望舒、卞之琳
? 一、戴望舒的诗歌创作 ?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
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
早期和成熟期
?诗作内容:多写爱情的苦闷和个人的忧愁 (《残花的泪》、《流浪人之歌》、《林 下的小语》《单恋者》、《我的素描》 等);也有抑愤之音(《忧郁》、《古神 祠前》)。
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对音乐性的追求
?全诗共7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首尾呼应, 同一主调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
?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参差不齐, 而又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脚韵。
?同一节诗中,也有同样的字句复沓更迭,这 样就造成了同一音响在诗中的反复回响、不 断回荡,构成了全诗低缓、柔和、婉转流畅 的抒情乐章。
第十四章 30年代新诗
第一节 概 述
现实主义诗歌和现代派诗歌构成30年代 诗坛两大潮流对峙的局面。
一、现实主义诗歌
1.殷夫的诗歌创作。 (1)早期诗作多歌唱爱情和自我的孤寂。诗风
忧郁感伤。 代表诗作:《孩儿塔》
(2)投身革命后,转而歌唱工人阶级及 其革命斗争 。诗风激昂刚健,明快有 力。
代表诗作: 《血字》、 《别了,哥哥》
3.臧克家前期诗歌创作
? 臧克家的诗作自觉避免概念、口号、神秘和散 文化,在 30年代诗坛独树一帜。
“泥土诗人”臧克家
诗作内容
前期诗歌贯穿着坚忍、苦斗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诗作内容广泛: (1)农村破产和农民的苦难生活(《老马》、《难 民》、《老哥哥》、《贩鱼郎》、《当炉女》、 《歇午工》、《村夜》、《答客问》等)。 (2)自我人生体验的“永久性真理”(《生活》、 《希望》、《不久有那么一天》、《自白》等)。 (3)反帝(《罪恶的黑手》)。 (4)通过自我抒情为时代、历史摄影(《自己的写 照》、《运河》)。
4,30年代新诗概述
《烙印》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抒写了一种对生活严肃、执著、坚忍 的态度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如《生活》。 ◇其二,反映农村凋敝残败的景象和农民的苦 难生活境遇。如《难民》、《老马》等。
◆《罪恶的黑手》是诗人的第二本诗集。从中可以 看出诗人的诗风开始变化,由过去那种细腻写实 的苦吟风格转入博大、雄健。
蒲风(1911—1942),是中国 诗歌会的重要发起人之一和代表 诗人。主要诗集有《茫茫夜》、 《钢铁的歌唱》、《抗战三部曲》以及优秀 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等。 ◆《六月流火》是蒲风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力 作。 ◆被蒲风自己称为“农村前奏曲”的长诗 《茫茫夜》,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臧克家、艾青、田间等诗人的诗作
30 年代的现代派是由后期新月派与 20 年代末 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成的。现代派的基本特 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追求“纯诗”的艺术观。 第二、病态的心灵,浊世的哀音。 第三、诗艺的突破与创新。
戴望舒(1905—1950) ——“雨巷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我底记忆》 ( 1929 )、《望舒草》( 1933 )、《望舒 诗稿》( 1937)、《灾难的岁月》( 1948) 等。 ◆代表作《雨巷》。戴望舒因其诗而赢 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
◆中国现代新诗在第一个十年里,开创了新诗的传 统,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形成了 各种流派;其后出现的蒋光慈为代表的无产阶级 诗歌与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诗,显示了诗的 “大众化(非诗化)”与“贵族化(纯诗化)” 两中不同发展趋向。30 年代的新诗,即在此基础 上继续发展,出现了以殷夫为前驱、蒲风为代表 的中国诗歌会诗人群,和以徐志摩为代表的后期 新月派,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群两大派 别相互竞争的局面。
第九章 30年代新诗
戴望舒诗歌对新诗史的贡献
• 戴望舒对新诗史的贡献在于他的现代诗艺探索。他将民
族特点、个人特点和名副其实的“现代”风味融为一体。 主要表现如下: • 一、在诗歌对象的选择上,创作成熟期的戴望舒善于在 日常生活中寻觅抒情意象,在微细琐屑的事物中发现诗。 二、戴望舒认为诗是诗人隐秘灵魂的泄漏,诗人的创作动 机“是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他运用象征隐喻 与曲折隐藏的手法,委婉地展现主观心境,把情绪和意绪 客观化。 三、戴望舒诗歌摆脱了音乐的束缚,运用自然舒展的现代 口语,服从于情绪展开的内在节奏,创造了具有散文美的 现代自由体诗。
“现代派”诗人
1932年5月《现代》杂志
.
创刊(1935年5月终刊), 成了刊载现代派诗歌并 使之独立、成熟的重要 园地,“现代派诗”也 因《现代》杂志而得名。
其代表诗人除戴望舒外,
还有施蛰存、何其芳、 卞之琳、废名、林庚、 李白凤、金克木等。他 们以刊物为中心,形成 一支较稳定的诗人群。
声音
诗人的思绪可不容易追踪,尽管如此,诗句所提示的
一片灰蒙蒙意境,仿佛一幅印象派油画,使人不期然 受到感染,悠然而兴苍茫之感。 (张曼仪《卞之琳论》)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
中国诗歌会注重诗歌的现实性,提倡诗歌的大众化。 反帝抗日是中国诗歌会创作的又一重要主题。1935年,民
族危机日益加重,诗歌会提出“国防诗歌”的口号,号召 诗人把创作与民族解放运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中国诗歌会诗人的创作追求大众化,追求缩短诗歌与大众 之间的距离,但这些作品在内容表达上的公共社会特征掩 饰了个人风格,缺乏独立思考,导致诗歌内蕴的贫弱与诗 歌美学的粗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 1、主张消除诗歌的所谓“三美”,他说 “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 分。”“诗不能借重绘画的长处。”“单是 美的字眼的组合不是诗的特点。”
❖ 2、强调要写有‘诗’的诗,他说”虽以佶 屈聱牙的文字写来也是诗;没有‘诗’的诗, 虽韵律整齐音节铿锵,仍然不是诗。”
19
有诗的诗?
❖ “纯诗”:二十年代末就有人提出“纯诗”的概念,标立诗 的审美独特性,对新诗语言过于直白进行批判和否定。穆木 天、李金发等前期象征派诗人提出“我们要求的是纯粹诗 歌……我们要求诗与散文的清楚的分界。”由此对诗歌语言 做出新的要求:“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说明是散 文的世界的东西。诗的背后要有大的哲学,但诗不能说明哲 学。”
❖ 强调紧贴现实生活,要求诗人“从正面把握 血淋淋的现实”作为作品的血肉,因此创作 大多是采用直接描摹现实的表现方式
9
新诗与歌谣的关系
❖ 政治抒情诗主张口语化,形象化,特别是中 国诗歌会的诗人强调诗歌应当同音乐结合在 一切成为民众所歌唱的东西
10
当个人情感完全抽离诗歌
❖ 无边的大海波涛汹涌……
❖
30年代新诗
1
主要流派
❖ 以殷家等为代表的后期新月派浪 漫主义诗歌流派
❖ 以戴望舒,卞之琳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象征 主义诗歌流派
❖ 以臧克家为代表的反映人生,为人生的现实 主义诗歌流派
2
别了 哥哥
❖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 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 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 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 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 请在这最后的一滴泪水里, 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
12
与革命诗歌相对照的特点
❖ 1具有“超功利性”,强调诗歌“表现自我”; ❖ 2注重个人情感; ❖ 3 不是描摹生活,而是写外在生活的内在感
应。
13
《一朵野花》陈梦家
❖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 不想这小生命, ❖ 向着太阳发笑, ❖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 他的欢喜, ❖ 他的诗, ❖ 在风前轻摇。 ❖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 他看见青天, ❖ 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 听惯风的温柔, ❖ 听惯风的怒号, ❖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和和 仇的 ,始入成
言 映天走
炮铁 敌枷
,浴字
震 到的!
锤 的子
。,
动 黄尽
, 铁,
宇 浦头
江,
血 字
5
爱的大纛憎的丰碑
❖ 首先是正面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具有充沛的, 昂扬的革命战斗激情;其次诗调高昂,同时 溶进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常常在诗歌中用朴 实而真挚的诗句来表现自己对于参加革命的 忠诚信念和光荣感,自豪感;再次,在艺术 上,以情动人,富有煽动力和鼓舞力;具有 鲜明的形象性;与内容相适应,其诗歌在形 式上也多采用急促跃动的节奏,显示出一种 强速度的旋律
17
走出雨巷的戴望舒
❖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14
《招魂》孙大雨
❖
❖ ❖ ❖ ❖
❖ ❖ ❖ ❖
❖ ❖ ❖
……
惯
那
风
天
?
深
前
的
一 那 那 蓝快 倏 跨 披 水没 一 月 掩 浓你
片 儿 去 ,回 然 着 着 里有 去 明 护 雾去
沉 的 处 来 的 浮 淡 ,, 不 和 着 ,了
死冷暗 ,显云淡 没再星你 ,
的风得 百现的的 有来子向 你
静太可 万,车朝 去的中那 去
3
❖ 他要牺牲去他的生命, 更不要那纸糊的高帽。 这,就是你弟弟的前途, 这前途满站着危崖荆棘, 又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 又有的是砭人肌筋的冰雹风雪。 但他决心要踏上前去, 真理的伟光在地平线下闪照, 死的恐怖都辟易远退, 热的心火会把冰雪溶消。 别了,哥哥,别了, 此后各走前途, 再见的机会是在, 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啊,无边的
❖
大海
❖
波涛
❖
汹涌——
❖
生活的浪花在滚滚沸腾……
❖
啊,生活的
❖
浪花
❖
在滚滚
❖
沸腾!
❖ 胜利啊——
❖
人民!
❖
胜利啊——
❖
社会主义!
❖
胜利啊——
❖
我们伟大的
❖
祖国!
❖
胜利啊——
❖
领导我们前进的
❖
党——!
11
后期新月派的浪漫主义诗歌
❖ 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 刊的《诗刊》季刊为阵地,成员有饶孟侃, 徐志摩,林徽因,陈梦家,方玮德等人
默大怕 颗又辆阳 ,莽间边 了
,。, 灿倏,, 我莽,, ,
你
烂然
见的
志
过
,的
你长
摩
得
点隐
,途
,
着避
在。
一
。
15
对前期格律诗的发展
❖ 以情绪为节奏 ❖ 注意字句的安排和象征的运用 ❖ 梦家:“诗要把最妥贴,最调适,最不可少
的 字句,安放在所应安放的地位。它的声调, 甚或它的空气,也要与诗的情绪相默契。”
16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
❖ 与20年代象征派相区别。“现代派”主要从 两个方面理解:1、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 影响;2、于1932年创刊的《现代》杂志最 为集中。
❖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以象征化的自由体诗为 创作追求。主要以《现代》为中心,其次还 分布于戴望舒主编的《新诗》杂志,卞之琳 主编的《水星》杂志,和南京路易士主编的 《诗志》和程千帆,孙望的《诗帆》
6
诗与政治的关系
❖ 政治抒情诗强调及时,迅速地反映时代重大 题材,表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强调诗歌对 实际革命运动直接的鼓动作用,将诗歌作为 斗争武器的一种
7
诗与“我”的关系?
❖ 政治抒情诗强调自我在集体、小我在大我中 的融合,因此诗歌的抒情主人翁的形象常常 是一种阶级,团体的化身
8
诗与世界的关系
4
❖“ ……
弹!“ 卅 ” 要 成 为“五”要分成栅,“ 卅 ” 要 成 为“五”要成为我是时代的尖我是海燕,我也是历史的我是一个叛乱异日他们的泪今日我们的血他日他们的地今日他们的天宙!把你的洪钟般口,把你刚强的姿把你血的光芒立起来,在南五卅”哟!
断镰 囚报刺 长的水液狱堂 的 态射京
铐刀 禁复。 子开可写,, 预 投到路
❖ 1、主张消除诗歌的所谓“三美”,他说 “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 分。”“诗不能借重绘画的长处。”“单是 美的字眼的组合不是诗的特点。”
❖ 2、强调要写有‘诗’的诗,他说”虽以佶 屈聱牙的文字写来也是诗;没有‘诗’的诗, 虽韵律整齐音节铿锵,仍然不是诗。”
19
有诗的诗?
❖ “纯诗”:二十年代末就有人提出“纯诗”的概念,标立诗 的审美独特性,对新诗语言过于直白进行批判和否定。穆木 天、李金发等前期象征派诗人提出“我们要求的是纯粹诗 歌……我们要求诗与散文的清楚的分界。”由此对诗歌语言 做出新的要求:“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说明是散 文的世界的东西。诗的背后要有大的哲学,但诗不能说明哲 学。”
❖ 强调紧贴现实生活,要求诗人“从正面把握 血淋淋的现实”作为作品的血肉,因此创作 大多是采用直接描摹现实的表现方式
9
新诗与歌谣的关系
❖ 政治抒情诗主张口语化,形象化,特别是中 国诗歌会的诗人强调诗歌应当同音乐结合在 一切成为民众所歌唱的东西
10
当个人情感完全抽离诗歌
❖ 无边的大海波涛汹涌……
❖
30年代新诗
1
主要流派
❖ 以殷家等为代表的后期新月派浪 漫主义诗歌流派
❖ 以戴望舒,卞之琳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象征 主义诗歌流派
❖ 以臧克家为代表的反映人生,为人生的现实 主义诗歌流派
2
别了 哥哥
❖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 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 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 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 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 请在这最后的一滴泪水里, 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
12
与革命诗歌相对照的特点
❖ 1具有“超功利性”,强调诗歌“表现自我”; ❖ 2注重个人情感; ❖ 3 不是描摹生活,而是写外在生活的内在感
应。
13
《一朵野花》陈梦家
❖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 不想这小生命, ❖ 向着太阳发笑, ❖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 他的欢喜, ❖ 他的诗, ❖ 在风前轻摇。 ❖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 他看见青天, ❖ 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 听惯风的温柔, ❖ 听惯风的怒号, ❖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和和 仇的 ,始入成
言 映天走
炮铁 敌枷
,浴字
震 到的!
锤 的子
。,
动 黄尽
, 铁,
宇 浦头
江,
血 字
5
爱的大纛憎的丰碑
❖ 首先是正面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具有充沛的, 昂扬的革命战斗激情;其次诗调高昂,同时 溶进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常常在诗歌中用朴 实而真挚的诗句来表现自己对于参加革命的 忠诚信念和光荣感,自豪感;再次,在艺术 上,以情动人,富有煽动力和鼓舞力;具有 鲜明的形象性;与内容相适应,其诗歌在形 式上也多采用急促跃动的节奏,显示出一种 强速度的旋律
17
走出雨巷的戴望舒
❖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14
《招魂》孙大雨
❖
❖ ❖ ❖ ❖
❖ ❖ ❖ ❖
❖ ❖ ❖
……
惯
那
风
天
?
深
前
的
一 那 那 蓝快 倏 跨 披 水没 一 月 掩 浓你
片 儿 去 ,回 然 着 着 里有 去 明 护 雾去
沉 的 处 来 的 浮 淡 ,, 不 和 着 ,了
死冷暗 ,显云淡 没再星你 ,
的风得 百现的的 有来子向 你
静太可 万,车朝 去的中那 去
3
❖ 他要牺牲去他的生命, 更不要那纸糊的高帽。 这,就是你弟弟的前途, 这前途满站着危崖荆棘, 又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 又有的是砭人肌筋的冰雹风雪。 但他决心要踏上前去, 真理的伟光在地平线下闪照, 死的恐怖都辟易远退, 热的心火会把冰雪溶消。 别了,哥哥,别了, 此后各走前途, 再见的机会是在, 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啊,无边的
❖
大海
❖
波涛
❖
汹涌——
❖
生活的浪花在滚滚沸腾……
❖
啊,生活的
❖
浪花
❖
在滚滚
❖
沸腾!
❖ 胜利啊——
❖
人民!
❖
胜利啊——
❖
社会主义!
❖
胜利啊——
❖
我们伟大的
❖
祖国!
❖
胜利啊——
❖
领导我们前进的
❖
党——!
11
后期新月派的浪漫主义诗歌
❖ 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 刊的《诗刊》季刊为阵地,成员有饶孟侃, 徐志摩,林徽因,陈梦家,方玮德等人
默大怕 颗又辆阳 ,莽间边 了
,。, 灿倏,, 我莽,, ,
你
烂然
见的
志
过
,的
你长
摩
得
点隐
,途
,
着避
在。
一
。
15
对前期格律诗的发展
❖ 以情绪为节奏 ❖ 注意字句的安排和象征的运用 ❖ 梦家:“诗要把最妥贴,最调适,最不可少
的 字句,安放在所应安放的地位。它的声调, 甚或它的空气,也要与诗的情绪相默契。”
16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
❖ 与20年代象征派相区别。“现代派”主要从 两个方面理解:1、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 影响;2、于1932年创刊的《现代》杂志最 为集中。
❖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以象征化的自由体诗为 创作追求。主要以《现代》为中心,其次还 分布于戴望舒主编的《新诗》杂志,卞之琳 主编的《水星》杂志,和南京路易士主编的 《诗志》和程千帆,孙望的《诗帆》
6
诗与政治的关系
❖ 政治抒情诗强调及时,迅速地反映时代重大 题材,表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强调诗歌对 实际革命运动直接的鼓动作用,将诗歌作为 斗争武器的一种
7
诗与“我”的关系?
❖ 政治抒情诗强调自我在集体、小我在大我中 的融合,因此诗歌的抒情主人翁的形象常常 是一种阶级,团体的化身
8
诗与世界的关系
4
❖“ ……
弹!“ 卅 ” 要 成 为“五”要分成栅,“ 卅 ” 要 成 为“五”要成为我是时代的尖我是海燕,我也是历史的我是一个叛乱异日他们的泪今日我们的血他日他们的地今日他们的天宙!把你的洪钟般口,把你刚强的姿把你血的光芒立起来,在南五卅”哟!
断镰 囚报刺 长的水液狱堂 的 态射京
铐刀 禁复。 子开可写,, 预 投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