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胶结材料试验报告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将为您撰写一份关于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报告。
1.引言2.材料选择在进行配合比设计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
通常情况下,AC-13C沥青混凝土主要包括沥青胶结剂、矿料和填料。
在选择沥青胶结剂时,应考虑其粘结性、耐久性和可再生性。
常见的矿料包括砂、碎石和矿粉,而填料可以选择耐久性较高的岩石粉。
3.性能要求针对AC-13C沥青混凝土,需要确定其性能要求。
一般来说,AC-13C沥青混凝土应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良好的抗变形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此外,还应考虑其耐水性、耐久性、抗裂性等性能要求。
4.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是根据所选原材料的性能和性能要求进行的。
首先需要确定沥青含量,一般来说,沥青含量应控制在4%~6%之间。
然后根据所选矿料和填料的性能确定其粒径级配和配合比。
一般来说,选择不同粒径的矿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承载能力。
5.实验室试验为了验证所设计的配合比的可行性,需要进行实验室试验。
实验室试验可以包括沥青含量试验、矿料粒径试验、密实度试验和抗压强度试验等。
6.结果分析根据实验室试验的结果,可以对配合比进行修正。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差较大,可以考虑调整沥青含量、矿料比例或者更换不同性能的原材料。
7.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最终的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
通过实验室试验的验证,可以保证所设计的配合比具有满足性能要求的性能。
总结:本报告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材料、确定性能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和实验室试验,最终得出了AC-13C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合适配合比。
通过本报告,可以为道路铺装提供合适的AC-13C沥青混凝土材料,以满足其性能要求。
SMA-13_沥青混合料掺不同纤维路用性能研究
0引言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蓬勃发展,沥青路面作为主要的铺装形式得到大面积推广。
由于我国交通运输量不断增加,在环境因素和持续重交通荷载量的作用下,沥青路面往往过早出现松散脱粒、车辙、水损害、开裂等病害现象,而沥青混合料掺入纤维材料后可有效提升其各项性能、防止路面病害的发生,该结论已得到相关文献的证实[1-3]。
纤维材料主要应用于SMA 沥青混合料中,起到减少路面破坏、延长道路使用年限的作用。
目前,纤维材料在SMA 沥青混合料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木质素纤维和玄武岩纤维。
刘福军[4]对比分析玄武岩纤维、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改善AC-16C 、SMA-13两种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效果,得出结论:玄武岩纤维改善沥青混合料性能方面优于木质素纤维和聚酯纤维。
对于聚合物化学纤维的研究,也有大量的结论可供参考[5]。
矿物纤维和聚合物化学纤维造价成本较高,木质素纤维大部分取自原木,生长周期慢,并且为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及绿色生态环境环保的政策,应尽量采用绿色环保材料。
我国具有丰富的竹资源[6],竹纤维是一种天然环保的有机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7]、较高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
鉴于竹纤维SMA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包括竹纤维在内的3种纤维对SMA-13沥青混合料综合性能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优选纤维种类,为工程实践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原材料及配合比1.1沥青本文采用SBS 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沥青为国产品牌,相关技术指标见表1。
表1SBS 改性沥青技术指标项目指标针入度(25℃,100g ,5s )/(0.1mm )软化点(℃)5℃延度(cm )135℃运动黏度/(Pa·s )25℃弹性恢复(%)闪点(℃)溶解度(%)密度/(g/cm³)TFOT 加热试验后质量损失(%)针入度比(%)5℃延度(cm )试验结果5169281.58326099.61.0300.26920规范要求40~60≥60≥20≤3≥75≥230≥99实测±1≥65≥151.2矿料采用的集料来自广西来宾市某石场,粗集料为辉绿岩、细集料为石灰石石屑,矿粉为磨细石灰石粉,性能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要求。
DSR,MSCR,沥青黏度(1)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动态剪切流变仪是一种评价高分子材料流变特性的通用仪器。
动态剪切流变仪用于测量沥青结合料的线粘弹性模量,在正弦(摆动的)加载模式下,可以得到不同温度、不同应力等级、不同试验频率下的测量结果,即温度扫描,应变扫描和频率扫描。
不同的测试模式只是固定的参数和改变的参数不同而已。
动态剪切流变仪的工作原理是:将试样夹在来回振荡的旋转轴和固定板之间,振荡板(常叫做“旋转轴”)从A点开始转动到B点,再从B点返回经A点到C 点,然后再从C点回到A 点,形成一个循环周期。
当力(剪应力f)通过旋转轴加到沥青上时,DSR就会测量沥青对此施加的力的反应(或剪应变)。
如果沥青是一个完全的弹性材料,其反应就与瞬时施加的力相一致,两者间的时间滞后就为零。
若是完全的粘性材料,荷载和反应之间的时间滞后就会很大。
在大多数沥青路面承受交通的工作温度下,沥青处于粘弹性的工作范围。
在DSR试验中施加的应力和产生的应变之间的关系,量化了这两种状况,提供了计算沥青胶结料的两个重要参数,复数剪切模量(G∗)和相位角(δ)。
复数剪切模量是材料重复剪切变形时总阻力的度量,它包括两部分:弹性(可恢复)部分和粘性(不可恢复)部分。
相位角是可恢复和不可恢复变形数量的相对指标。
G∗/sinδ为抗车辙因子,用来表示沥青材料抗永久变形能力,在最高路面设计温度下,其值越大表示沥青的流动变形越小,越有利于抵抗车辙的产生。
G′=G∗×cosδ为贮存剪切模量,反映沥青变形过程中能量的贮藏与释放,也称为弹性模量;。
G′=G∗×sinδ为损失剪切模量,反映沥青在变形过程中由于内部摩擦产生的以热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其值越大,表示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能量损失速度越快,也称为粘性模量。
很多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损失、疲劳寿命与循环加载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具有正比关系,因此较小的G∗/sinδ代表较好的抵抗疲劳能力。
在进行动态剪切流变实验之前应当采用应变扫描确定沥青材料的线粘弹性区域,以确保温度扫描实验和频率扫描实验在这个范围里进行。
T314-02 直接拉伸(DT)测定沥青胶结料断裂性质标准测试方法
T314-02直接拉伸(DT)测定沥青胶结料断裂性质标准测试方法1适用范围1.1本方法叙述了用直接拉伸试验来测定沥青胶结料的破坏应变和破坏应力的方法。
该方法可用于未老化或用T240(RTFOT)和R28(PAV)老化的材料。
用于试验的仪器的温度范围在+6~-36℃。
1.2本试验方法的使用对象限于具有小于250μm颗粒的沥青胶结料。
1.3本方法对已超过脆性-延性范围的试件即破坏应变大于10%的试件不适用。
1.4本标准可能包含危险材料、操作和设备。
本标准并不能强调关于使用时的所有安全问题。
在使用本标准之前,使用者有责任采用合适的安全和健康实践,并确定其使用的规则限制。
2参考文献2.1AASHTO标准M320沥青胶结料性能等级规范PP42确定沥青胶结料低温性能等级R28用压力老化容器(PAV)加速老化沥青胶结料T40沥青材料取样方法T240加热和空气对沥青旋转薄膜的影响2.2ASTM标准E1ASTM温度计E4试验机的荷载校验E77温度计的检查和校验E83延伸计的分类和校验2.3德国标准43760标定热电偶标准2.4MIL和ISO标准MIL STD-5545ISO10012-13术语3.1定义沥青胶结料(asphalt binder)——从石油残留物中生产出来的沥青基胶结料,可以是具有或不具有添加颗粒尺寸小于250μm有机材料。
3.2本标准特定的术语3.2.1脆性(brittle)——在直接拉伸试验中脆性破坏形式,指应力一应变曲线是以基本线性方式发展直至破坏点;试件横截面积在没有可察觉的减小的情况下,突然发生断裂破坏。
3.2.2脆性-延性(brittle-ductile)——在直接拉伸试验中脆性-延性破坏形式,指拉伸试验中应力一应变曲线是曲线性,而试件是突然断裂破坏。
断裂前试件横截面积发生有限的减小。
3.2.3延性(ductile)——在直接拉伸试验中延性破坏形式,指试件没有断裂,而是以大的应变的流值形式破坏。
谈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材料测试
料离析的影响, 在回收料堆不同位置至少要挖取 1 0 个以上的样品。 在 制 回收沥青料 的质量 : 1 ) 控制铣刨的速度 , 以保证铣刨料筛分后的级 取样前 , 应先 除去料堆表面 1 5 0 m m的回收料 , 然后在一个位置至少 配 ; 2 ) 严格控制每一铣刨层的界面 , 以免影响铣刨料的级配 , 尤其铣刨 挖取 5 k g的回收料 。 回收料中 5 0 mm以上的大料应该筛除。 其中一半 下面层时应避免和基层铣刨料互相“ 窜料” , 保证各档铣刨料级配的稳 的样品用于混合料组成测试 , 另一半样品在} 昆 合料设计中使用。一个 定性 ; 3 ) 铣刨料的堆放要均匀 , 并做好防雨 、 防潮 ; 4 ) 铣刨料往冷料仓 单元样品用作集料级配和沥青含量测试的抽提试验 , 五个单元样品用 上料时要均匀 , 保证热 回收料料仓 内回收铣刨料的均匀性。 作沥青还原和沥青『 生 质测试 。 由于原路面材料的破碎和钐 咆0 都会改变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 , 通过试验分析了沥青路面材料的性状 。在此 原来的集料级配,即使对原有路面或回收料运输车已经取样测试 , 仍 基础上 , 分别选择 2 5 %和 4 0 %的回收料掺量 , 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进 然还需要对工厂的回收料堆样品进行检测。 在拌合厂堆放的回收料应 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 比设计。通过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 及时编号 ,这些 回收料 究 ,表明 2 5 %和 4 0 %掺量再生混合料通过良好的路面厂拌再生技术 应在沥青路面维修丁程中推广 的来源路段也应该仔细 是一种非常适宜的道路维修改造方式 , 纪录,以便设计时现场 应 用 。 勘 察和 对 问题路 段排 参考文献 查。 料堆编号并取样后 , f 1 1薛彦卿, 黄晓明.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J l 建筑 就不允许再添加任何新 材料 学报 , 2 0 1 1 ( 4 ) : 5 4 . 的回收料( 如图 1 ) 。再 1 2 l 孙 亦纯, 许志鸿, 胡尚军, 等. 硬质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研 究叨. 城市 生材料设计时就容易针 道桥 与 防洪 , 2 O 0 7 ( 9 ) : 3 8 .
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研究
Dynamic mo dul u s / MPa
P ha se angle / (°)
Dyna mic mo dul u s
/ MPa
Phase angle / (°)
Dyna mic mo dul u s
/ MPa
P ha se angle / (°)
4. 4
0. 01
9 195
15. 9
8 440
4 878
21. 0
3 852
29. 7
21. 1
1. 00
7 211
19. 2
6 524
25. 5
5 474
19. 8
4 704
27. 9
21. 1
5. 00
9 521
15. 6
9 369
21. 7
6 711
17. 3
5 830
25. 2
4. 4
0. 10
12 490
11. 7
12 678
15. 6
9 114
13. 2
8 988
18. 8
4. 4
0. 50
14 872
9. 5
15 674
12. 0
10 972
10. 9
11 681
14. 8
4. 4
1. 00
15 907
8. 7
16 971
2. 550 7. 1 15. 4 54. 2
P G64 - 22
2. 590 15. 1 20. 3 25. 9 P G76 - 16
FL - 13 2. 627 2. 680
6. 2 2. 351 2. 438
3. 6 16. 1 77. 8 P G64 - 22
公路工程沥青材料试验
公路工程沥青材料试验一、沥青材料的试验项目沥青是一种在常温下呈固体、半固体或液体状的、黑褐色的有机胶结剂,它由极其复杂的碳氢化合物所组成。
沥青具有良好的粘结性、不透水性、耐化学腐蚀性及气候稳定性,用沥青铺筑的路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公路与桥梁工程中。
为保证沥青在使用中的性质,应当对沥青的三大技术指标(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进行检验。
二、沥青材料的取样方法在生产厂、储存或交货验收地点为检查沥青产品质量应当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1)沥青性质常规检验取样数量规定为:粘稠或固体沥青不少于1.5kg ,液体沥青不少于1l ,沥青乳液不少于4l 。
进行沥青性质的非常规检验及沥青混合料性质试验所需沥青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从无搅拌设备的储油罐中取样1)液体沥青或经加热变成流体的粘稠沥青取样时,应先关闭进油阀和出油阀,然后取样。
2)用取样器按液面上、中、下位置(液面高各为1/3 等分处,但距罐底不得低于总液面高度的1/6)各取规定数量样品。
每层取样后,取样器应尽可能倒净。
当储油罐过深时,亦可在流出口按不同流出深度分三次取样。
3)将取出的三个样品充分混合后取规定数量样品作为试样,样品也可分别进行检验。
(3)从有搅拌设备的储油罐中取样时,应将液体沥青或经加热已变成流体的粘稠沥青充分搅拌后,用取样器从沥青层的中部取规定数量试样。
(4)从槽车、罐车、沥青洒布车中取样1)设有取样阀时,可旋开取样阀,待流出至少4kg 或4l 后再取样。
2)仅有放样阀时,待放出全部沥青的一半时再取样。
3)从顶盖处取样,可用取样器从中部取样。
(5)在装料或卸料过程中取样时,要按时间间隔均匀地取至少3 个规定数量样品,然后将这些样品充分混合后取规定数量样品作为试样。
样品也可分别进行检验。
(6)从沥青储存池中取样时,沥青应加热熔化后经管道或沥青泵流至沥青加热锅之后取样。
分间隔每锅至少取 3 个样品,然后将这些样品充分混允后再取规定数量作为试样,样品也可分别进行检验。
沥青胶结料疲劳特性研究
沥青胶结料疲劳特性研究发表时间:2019-08-15T17:08:13.577Z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第09期作者:常志慧[导读] 阐述了沥青胶结料的疲劳特性,其主要包括沥青胶结料的疲劳损伤机理以及疲劳过程中的自愈与触变现象,对自愈合机理、自愈合评价方法以及自愈合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
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摘要:疲劳破坏是沥青路面结构基础理论与设计的本源性问题,因此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损伤特性多年来一直倍受研究者们的关注和重视。
沥青的疲劳一般按照应力控制和应变控制两种模式进行室内试验和分析,本文系统阐述了沥青胶结料的疲劳特性,其主要包括沥青胶结料的疲劳损伤机理以及疲劳过程中的自愈与触变现象,对自愈合机理、自愈合评价方法以及自愈合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疲劳的评价指标:初始模量的50%-50%G*、疲劳因子G*sinδ、耗散能变化率DR、累积耗散能比DER。
关键词:沥青胶结料;疲劳评价方法;疲劳评价指标引言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量迅速增加,车辆轴载不断增大,重载交通日益严重,沥青路面的设计、养护和维修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受到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还受到环境温度变化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影响。
在应力应变反复作用下,路面材料的强度逐渐衰减。
当荷载作用次数达到一定数值后,路面发生疲劳开裂,其特点为路面无明显的永久变形,在裂缝形成初期大都是形成细而短的横向开裂,然后逐渐发展为网状裂缝,裂缝的宽度和范围持续扩大。
因此有必要加深对沥青材料疲劳性能的认识。
1 疲劳评价方法沥青材料疲劳性能的研究主要采取应力和应变两种控制模式,当路面较薄时,在荷载作用下,其变形变化较小,因此在进行疲劳试验时采用应变控制模式;当路面较厚时,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化较小,因此采用应力控制模式进行疲劳性能试验,路面薄厚的界限通常为12.7cm。
此厚度的界定是依据经验的,是一个粗略的界定。
沥青材料的温度疲劳性能以及SHRP疲劳性能测试方法
• •
•。
1.所采用基质基质沥青的质量
2改性剂的改性效果 3.试验温度
试验温度
14 12 10 8 6 4 2 0 0
老化前 老化后
400
G*(KP
G*(KPa)
300 200 100 0 老化前 老化后 0 0.05 掺量 0.1 0.15 0.2
0.05
0.1 掺量
0.15
0.2
60℃时G*与硅藻土掺量的关系
四. 实验步骤及其影响因素
动态剪切流变仪实验步骤:将沥青(直径为25mm、厚 度为1mm)试样夹在一个固定和一个能左右振荡的板之 间(原理图),振荡板从A点开始移动到B点,又从B点 返回经A点到C点,然后再从C点回到A点,形成一个循环 周期。试验角速度为10 rad/s,约相当于3.183Hz。试验 采用两块φ25mm或φ8mm的平行板,间距对应为1mm或 2mm。 • 所施加的荷载为正弦荷载,其应力应变波形图。复数 剪切模量G*=τmax/γmax,作用应力和由此而产生的应 变之间的时间滞后称之为相位角δ。
二. 温度疲劳性能的试验方法和设备
• 温度疲劳的研究方法一直处在研究之中,目 前主要通过对疲劳裂缝进行疲劳研究,裂缝 扩展规律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现象法 •2、力学近似法
1、现象法
• 现象法就是采用疲劳曲线表征材料的疲劳性质, 即通过确定造成疲劳损坏的温度循环次数,判定 沥青温度疲劳特性。
• b 该方法确定的疲劳寿命被定义为一种应力状态 下,材料损坏按照裂缝扩展定律,从初始状态增 加到危险状态或临界状态的时间。
力学近似法裂缝扩展规律公式 • 根据对已有的裂缝扩展规律公式对比研究, 认为Pairs P C的裂缝扩展公式最适合沥青混合 料。
沥青反馈报告模板
沥青反馈报告模板1. 问题描述在前期的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关于沥青的反馈问题,请管理人员着重关注以下问题:•问题一:某些情况下,沥青的颜色存在变化,浅色系和深色系之间缺乏一致性。
•问题二:沥青的袋装在运输过程中易被损坏,对我们的物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问题三:某些情况下,沥青的质量存在波动,导致我们的生产效率不稳定。
2. 问题分析2.1 问题一我们经过实验和调查发现,在生产过程中,某些原材料的批次存在小的差异,这导致了沥青颜色的变化。
此外,在包装过程中,人为的错误也可能导致颜色不一致的问题。
2.2 问题二在运输过程中,我们曾经发现一些袋装沥青的破损现象。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这是由于包装材料的材质存在缺陷,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撕破导致的。
2.3 问题三我们认为,沥青质量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中的人为因素。
我们需要在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管理环节增加质量监控,同时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设备的性能。
3. 解决方案我们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3.1 问题一解决方案我们将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同时加强颜色的标准化实践,以确保沥青的颜色更加一致。
此外,在包装环节增加品质检查和质量控制,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3.2 问题二解决方案我们将改变袋装沥青的包装材质,采用更为坚韧的材料以增加其耐用性。
同时,在物流过程中,我们将优化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尽可能减少运输过程中对袋装沥青的振动和摩擦。
3.3 问题三解决方案我们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
同时,我们将在设备的升级和维护方面增加投入,以保证生产设备的高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4. 结论和建议我们对沥青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提出了以上三个解决方案,这些措施旨在提高沥青的品质和一致性,同时保障我们的物流和生产效率。
我们建议管理层对这些措施给予全面支持和配合,如有其它问题和建议,欢迎大家提出。
评价沥青胶结料疲劳性能的试验方法
性。
关键词 沥青胶结料
疲劳性能
试验方法
有效性
沥青路面的疲 劳破坏是路 面开裂 的最常见 的
形式之一。疲劳开裂主要是 由于路 面承受重复荷载 及 沥青长 期老 化造 成 的。在 沥青胶 结 料 的路用 性 能
在欧洲一些国家早就开始对沥青的疲劳性能进
行研究 , 例如壳牌公司研究所 、 国 T R 很早就采 英 RL 用沥青动态剪切试验方法研究沥青 的复数劲度模量
和相位角 , 在澳大利亚 的资料 中对沥青胶结料 的疲 劳I能也有不少这方面的论 述。美 国 S R 计划提 生 HP 出了与路用性能相关 的沥青胶结料规范 , 中论述 其 了用动态剪切流变仪 D R评价沥青疲劳性能 的方 S 法, 如图 1 所示。
式 中:i , r ——周期 i 时的应力振幅 ; 周期 i 时的应变振幅; 8 — 应力 和应 变间 的相位 角 。 i —
i — —
() 2 计算前 i 个周期 的消散能之和 () 3 计算消散能的变化率 D R E :
∑W;
美国的研究人员在认识到 G S 8 i 指标在评价 n
施应二 = 加力二: 的}f 剪 一 兰;
产 生的剪应变 叩s R
图 1 动态剪切仪疲劳试验示意图
在 SR H P的沥青胶结料规范 中, 沥青胶结料抗
疲劳性能是用动态剪 切流变仪 D R测定 的。D R S S 属 于平板 式 的 流 变仪 , 用 中8 的平 行 板 , 们 采 mm 它
影 响程度 。
提 出的消散能变化率 ( E ) D R 指标 。本文主要对 这 两项指标的测试原理和方法作详细的介绍和对 比分 析。
沥青配合比验证报告
【 - 字数作文】第一篇、沥青,配合比试验沥青配合比验证报告集料常规性能试验根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四种碎石粗、细集料原材料常规性能试验结果:1碎石采用宝腾碎石厂沥青试验配合比优化与混合料性能试验结果宝腾碎石场AC-25宝腾碎石AC-25级配原材料组成为:宝腾碎石粗、细集料、矿粉、改性沥青,掺0.3%的3#沥青抗剥离剂。
碎石AC-25筛分结果与矿料合成情况见下表2矿料级配合成曲线图如下图2.2.1-1所示。
碎石AC-25合成级配曲线矿料级配优选根据各档集料的密度、吸水率及相应的用量比例,可计算出各合成集料的性质,并由Superpave集料结构设计软件获得各初试级配推荐的初试油石比,如表2.2.1.1-1:矿料合成级配混合集料的密度及初试油石比最佳油石比优选在矿料级配优化的基础上,以程序软件推荐的最佳油石比为起点,增加+0.3%、+0.6%三个油石比进行马歇尔击实试验,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进行最佳油石比的优选,AC-25的马歇尔击实试验结果见下表所示3从图中可以得出:击实密度最大时油石比a1=4.3;稳定度最大时油石比4a2=4.0;设计空隙率4.5%时油石比a3=4.2;设计饱和度范围中值a4=4.0; OAC1=(a1+a2+a3+a4)/4=4.13;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设计空隙率最大值6%时取得OACmin=4.0;设计饱和度取上限70%时取得OACmax=4.4;OAC2=(OACmin+OACmax)/2=4.20计算得:最佳油石比为 OAC=(OAC1 +OAC2)=4.16;取整得OAC=4.2%;换算成沥青用量为4.0%。
最佳油石比验证通过不同油石比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性能,确定最佳油石比为4.2%,在该油混合料性能验证2.2.1.4 志宏AC-25配合比设计根据取样的集料、矿粉、沥青等原材料,按照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和沥青混合料评价标准进行室内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其最佳油石比为4.2%(沥青用量4.0%);各档集料的比例为:经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验证,各项指标试验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可用于工地目标配合比设计,并为生产配合比提供设计依据。
基于流变性能试验的沥青性能评价
69第2卷 第18期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基于流变性能试验的沥青性能评价陶 洁(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7)摘要:动态剪切流变仪(DSR )是美国SHRP 计划中提出的用以测试沥青胶结料的中、高温流变性能指标的重要测试设备,基于我国新规范中添加了关于DSR 流变性能试验的部分,本文通过对DSR 试验仪器、试验原理、试验指标等方面对动态剪切流变仪进行简要介绍。
对国内外基于DSR 的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研究进行了介绍,同时对DSR 指标的创新和发展进行介绍,提出的新型DSR 指标可以更好地评价沥青流变性能指标。
最终对在道路工程领域下动态剪切流变仪的研究应用和发展进行概述。
关键词:DSR ;道路工程;流变性能指标;应用发展中图分类号:U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18-0069-02基于道路运行的实际情况可知,车辆荷载在实际道路路面上是以移动荷载的形式作用的。
而我国现阶段的道路方面的规范中沥青技术指标多是考虑静载条件下。
同时随着国内外道路工程领域研究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试验室研究阶段采用更加精准和合理的指标来进行研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其中重要的试验指标便是基于美国SHRP 计划中提出的动态剪切流变仪(DSR)试验仪,试验对沥青的中高温流变性能有着很好的评价,并且以此法为基础的,建立起了一种新型的沥青评价体系。
1 DSR 试验1.1 试验仪器动态剪切流变仪主要由动态剪切流变仪试验机、空气压缩机、水浴箱和与之连接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中的流变仪控制软件进行具体的参数控制。
1.2 工作原理动态剪切流变仪(DSR)是可以测定多类不同种材料流变性能的试验仪器,因美国首先在沥青材料的研究中提出,所以才在道路工程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其工作的主要原理如图1所示。
仪器主要是将沥青试样放置在下端固定板上而后使上端振荡板下降与沥青接触,通过设定以一定的角速度ω来回转动,转动方向为首先从A 点转到B 点,再从B 点转回A 点;经过A 点到C 点,最后从C 点再转回A 点。
Superpave
Superpave⾃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法在我国实践以来,可以说对道路界是⼀场新思想的变⾰,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结构经实践证明较我们传统的密实悬浮类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这⼀设计⽅法的最⼤亮点即为引⽤了混合料的体积性质作为设计的关键标准,同时旋转压实的成型⼯艺也较传统的马歇尔击实的成型⽅法更能模拟实际路⾯车轮的搓揉作⽤。
但作为⼀种新的设计⽅法,我们要⽤⼀分为⼆的观点来看问题,这⼀设计⽅法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例如:在混合料配合⽐设计中只是单⼀的以体积指标为标准,并没有引⼊⼒学性能指标这是否合适,此外由于Superpave混合料采⽤的级配较粗,从⽬前国内已修筑的Superpave路⾯来看渗⽔系数过⼤的路段较多。
Superpave混合料级配设计中的限制区对于我国现有的⽯料性质还需要进⼀步的试验验证。
相信通过⼤量的研究,我们会对Superpave有更加深层次的认识和改进,从⽽有利于提⾼沥青混合料质量,为公路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献Superpave混合料设计体系⽂ /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John A.D’Angelo译 /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贾渝1 概述Superpave是⾼性能沥青路⾯的缩写,是美国公路研究计划(SHRP)的成果。
Superpave 包括⼀个建⽴在路⾯性能特性基础上的新的混合料设计和分析;Superpave包括⼀些旧的经验法则和⼀些新的⼒学基础上的特性。
Superpave混合料设计体系很快就成为美国的标准体系。
美国正在寻找⼀个新的体系来克服使⽤马歇尔和维姆设计体系造成普遍的路⾯问题,如车辙和低温开裂。
Superpave通过合理的途径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Superpave体系从简单到复杂。
设计⼈员根据交通量和⽓候条件来修筑路⾯,体系包括⼀个使⽤新的胶结料物理性质试验的胶结料规范;⼀系列集料试验和规范;⼀个热拌沥青混合料(HMA)设计和分析体系;以及计算机软件来整合体系的各组成单元。
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评价指标的试验研究
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评价指标的试验研究刘栋;李立寒【摘要】Based on the crack growing behavior of asphalt pavement, the fatigue test of asphalt mixture notched beam was designed to simulate the mixed mode fracture, and the fatigue life was taken as an index for anti-cracking performance of asphalt mixture. 4 kinds of asphalt binder with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were selected, conventional low temperature bending test and fracture mechanics J-integral test were performed. By determining the identified levels of these indexes on testing mixtures,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low temperature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asphalt, the index of low temperature bending test, the index of J-integral test and the fatigue life of notched beam were examin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orders of anti-cracking performance based on fatigue property of asphalt mixture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order of asphalt critical temperature, and it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energy indexes of low temperature bending test and J-integral test.%基于沥青路面裂纹扩展行为,设计预切口小梁试件的疲劳试验,以模拟其复合裂纹扩展模式;以疲劳寿命指标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同时进行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弯曲试验和J 积分试验,试验混合料采用4种低温性能差异显著的沥青胶结料.判别各项评价指标对试验混合料抗裂性能的鉴别程度,并分析沥青低温临界温度指标、低温弯曲试验指标、J积分试验指标与预切口小梁疲劳寿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混合料疲劳性能为基准的混合料抗裂性能排序与沥青胶结料临界温度的排序一致,也与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和J积分试验中能量指标的排序一致.【期刊名称】《建筑材料学报》【年(卷),期】2012(015)004【总页数】5页(P503-507)【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预切口小梁试件;疲劳寿命;断裂应变能;断裂韧度【作者】刘栋;李立寒【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4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裂缝主要源自气温骤降或温度循环引起的温缩裂缝或温度疲劳裂缝,以及半刚性基层开裂后引发的反射裂缝[1].断裂力学将材料受荷载作用及裂纹扩展模式分为3种(见图1)[2],其中,Ⅰ型为在拉应力作用下的张开型,当气温降低时,沥青面层结构收缩而产生的温度应力,或者半刚性基层收缩对沥青面层产生的拉伸作用,将引发路面结构产生Ⅰ型裂纹扩展模式;当车辆在驶近裂缝或跨缝行驶时,路面结构可能受到温度变化与荷载的综合作用,分别引发路面结构产生Ⅰ型和Ⅱ型裂纹,此时将产生Ⅰ+Ⅱ型的复合裂纹扩展模式;Ⅲ型裂纹扩展模式在路面结构中较少发生.用于研究和评价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试验方法可以分为3类:预估沥青混合料的开裂温度;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变形能力或应力松弛能力;评价沥青混合料断裂能.我国采用低温弯曲试验的破坏应变指标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然而有研究者指出这一指标较难全面地反映混合料的抗裂性能[3],并已有学者对此提出基于能量的评价指标[4];在另一常用方法低温弯曲蠕变试验中,较难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应力水平[5].美国SHRP提出以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和J积分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6],前者对试验设备要求较高,后者可在一定程度上模拟路面Ⅰ型裂纹扩展模式.罗辉等[7]通过在小梁试件上预制偏离荷载中心的裂纹来模拟复合裂纹模式,并对AC-13F和AC-5混合料进行了三点弯曲预切口小梁试件的疲劳试验,但未使用此方法来评价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图1 裂纹扩展模式Fig.1 Models of fracture progress[2]本文选择4种低温抗裂性能差异显著的沥青来配制试验混合料及成型试件.设计切口小梁试件来模拟路面裂纹的不同扩展模式,以常温弯曲疲劳试验的疲劳寿命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另外采用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和J积分试验,以多项指标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基于上述试验,判别各项评价指标对试验混合料抗裂性能的鉴别程度,分析试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沥青及其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与沥青混合料疲劳开裂性能之间的关联程度.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1.1 试验材料和试件沥青:A-70#基质沥青、高黏度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及复合改性沥青,其中复合改性沥青是由SBS改性沥青与特立尼达湖沥青(TLA)以质量比80︰20配制而成.为比较沥青的低温性能,分别进行弯曲蠕变劲度(BBR)试验,得到临界温度(同时满足蠕变劲度模量S≤300MPa,蠕变曲线斜率m≥0.3要求的最低温度),并确定其低温分级.4种试验沥青的基本性质见表1.由表1可见,当以临界温度为评价指标时,4种沥青低温抗裂性能的排序为:SBS改性沥青>高黏度改性沥青>复合改性沥青>A-70#沥青.石料:江苏茅迪石灰岩,其性能满足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AC-20C型,其合成级配组成见表2,设计沥青用量4.3%(质量分数).按照规范[8],用轮碾仪将沥青混合料制成30cm×30cm×5cm板,再切制成规定尺寸的小梁试件.表1 沥青的技术指标Table1 Technical indexes of asphaltType of asphalt Penetration(25℃)/(0.1mm)Softening point/℃Ductility(5℃)/cm Elastic restitution(25℃)/%Critical temperature/℃Low temperature grade/℃A-70# 68.0 47.5 8.6 -20 -16 High viscosity modified asphalt 41.4 89.3 43.9 96.5 -25 -22 SBS modified asphalt 63.6 85.8 37.7 91.8 -28 -28 Compound modified asphalt 43.9 86.5 22.0 86.0 -22 -22表2 试验混合料的合成级配组成Table2 Gradation of mixturesSieve size/mm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Passing ratio(by mass)/%100 98.6 88.3 71.0 58.9 44.1 33.8 21.2 14.4 8.9 5.3 5.11.2 预切口小梁的弯曲疲劳试验1.2.1 试件制作用于弯曲疲劳试验的预切口小梁试件尺寸为50mm×50mm×250mm.分别在试件的跨中或非跨中处预切口,见图2.图2(a)模拟I型裂纹的扩展模式;图2(b)模拟Ⅰ+Ⅱ复合型裂纹的扩展模式,通过探索试验确定预切口位于试件1/4跨径处.切口尺寸为:宽度2mm,深度7mm,裂纹尖端呈V形.图2 预切口小梁试件示意图Fig.2 Diagram of notched beam1.2.2 疲劳试验条件首先进行20℃下小梁弯曲破坏试验,以确定其破坏荷载,得到破坏荷载范围为2.5~3.5kN.为缩短试验时间并能够观察到试件裂纹的扩展过程,取疲劳试验的应力水平为破坏荷载的0.2倍左右.预切口小梁试件的疲劳试验模式为应力控制,疲劳破坏以试件完全断裂为标志.加载频率10Hz,正弦波形;应力峰值统一取0.6kN.1.3 小梁低温弯曲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按照我国现行技术规程[8]进行,试件尺寸为50mm×50mm×250mm,试验温度为-10℃,加载速率为50mm/min.在试验过程中,记录试件的应力-应变(σ-ε)曲线,见图3.评价指标为弯拉强度、极限弯拉应变和弯曲应变能密度临界值(图3所示曲线下方阴影部分的面积,其值越大,混合料抗裂性能越好[4]).1.4 断裂力学J积分试验J积分试验采用预切口小梁试件,见图4.试件尺寸为40mm×40mm×250mm,跨径L为200mm,切口深度a为21.5mm,试验温度为0℃,加载速率为1mm /min.试验中记录图3所示的荷载-位移(p-δ)曲线.切口试件加载后,裂纹深度由a扩展为a+Δa,试件加载曲线包围的面积就是2个应变能之差,即曲线下方阴影部分面积为试件破坏时所吸收的总应变能UT(N·mm).在J积分试验中,临界断裂韧度指标JIC用于评价材料的断裂能或应变能释放率,可作为材料抗裂性能的评价指标.当高跨比W/L小于1/4,切口深度与梁高的比值a/W 为0.5~0.7时,临界断裂韧度JIC可采用公式(1)计算.该值越大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越好[9-10].2 试验结果与分析2.1 预切口小梁的弯曲疲劳试验结果预切口小梁的弯曲疲劳试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不同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差异显著;无论是以跨中切口试件还是以1/4跨径切口试件的疲劳寿命作为评价指标,4种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排序均为:SBS改性AC>高黏度改性AC>复合改性AC>A-70#AC.这个排序与表1中沥青低温临界温度的排序相一致.表3中跨中切口试件的疲劳次数均小于1/4跨径切口试件的疲劳次数.这个结果并非表明Ⅰ型裂纹扩展模式对路面结构的影响程度大于Ⅰ+Ⅱ型复合裂纹扩展模式,而是由于跨中切口试件裂纹上方直接承受荷载,在1/4跨径切口试件裂纹上方所承受的荷载则要小得多.试验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承受Ⅰ型裂纹扩展模式与承受Ⅰ+Ⅱ型复合裂纹扩展模式时的抗裂性能是一致的.表3 沥青混合料试件弯曲疲劳试验结果Table3 Results of fatigue test of asphalt mixturesType of asphalt Failure load/kN times Notched beam at mid-span Fatigue life/Notched beam at 1/4of the sp Ordering an A-70# 2.62 1 826 1 964 4 High viscosity modified asphalt 3.50 3 615 6 859 2 SBS modified asphalt 3.35 4 444 7 352 1 Compound modified asphalt 2.82 2 083 4 271 32.2 小梁低温弯曲试验结果在低温弯曲试验中,4种沥青混合料的σ-ε曲线如图5所示,各项评价指标见表4.由图5可见,4种沥青混合料的σ-ε曲线形状相似,但3种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强度、极限弯拉应变以及曲线下方的面积均明显大于基质沥青混合料.图5 低温弯曲试验中的σ-ε曲线Fig.5 σ-εcurves of bending test at low temperature分析表4数据可见,当分别以弯拉强度或极限弯拉应变作为评价指标时,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排序并不一致.当以弯曲应变能作为评价指标时,4种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排序为:SBS改性AC>高黏度改性AC>复合改性AC>A-70#AC,这个排序与疲劳寿命的排序(见表3)一致.表4 沥青混合料试件低温弯曲试验结果Table4 Results of bending test of asphalt mixturesNote:The numbers in the brackets are the ordering of anti-cracking performance of asphalt mixtures based on different indexes.Type of asphaltFlexural tensile strength/MPa Flexural tensile strain×106 Curvature strain energy/(kJ·m-3)A-70# 7.90(4) 3 335(4) 12.6(4)High viscosity modified asphalt 11.51(2) 5 947(3) 29.8(2)SBS modified asphalt 12.15(1) 5 990(2) 30.4(1)Compound modified asphalt 9.62(3) 6 405(1) 23.0(3)2.3 低温J积分试验结果J积分试验结果见表5.由表5可见,以临界断裂韧度作为评价指标时,4组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排序为:SBS改性AC>高黏度改性AC>复合改性AC>A-70#AC,这个结果既与弯曲应变能指标排序一致,又与疲劳寿命指标排序一致.表5 沥青混合料试件J积分试验结果Table5 Results of J-integral test of asphalt mixtureskJ/m2 A-70# High viscositySBS modifiedCompound modified asphaltasphaltmodified asphalt 1.89 2.86 3.50 2.013 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3.1 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与沥青临界温度指标的相关性图6给出了试验沥青的临界温度与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间的回归曲线和相关程度.由图6可见,无论是跨中切口试件还是1/4跨径切口试件,其疲劳寿命均与沥青的临界温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即以混合料疲劳性能为基准的混合料抗裂性能与胶结料低温性能关系密切.3.2 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与其低温性能指标的关系图7,8分别给出了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与弯曲应变能指标、断裂韧度指标间的回归曲线和相关程度.由图7可见,弯曲应变能指标与1/4跨径切口试件疲劳寿命的相关性较好,可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承受Ⅰ+Ⅱ型复合裂纹扩展模式时的抗裂性能;由图8可见,断裂韧度指标与跨中切口试件疲劳寿命的相关性较好,可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承受Ⅰ型裂纹扩展模式时的抗裂性能.4 结语(1)低温弯曲试验过程模拟了无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力学行为,J积分试验模拟了已开裂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力学行为,预切口小梁的疲劳试验模拟了沥青路面中已开裂的混合料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3个试验分别从不同温度、不同荷载作用模式、不同破坏形式等方面评价了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2)以混合料疲劳性能为基准的混合料抗裂性能排序与沥青胶结料临界温度的排序一致,也与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破坏应变能、J积分断裂韧度指标的排序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可以采用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指标来鉴别沥青混合料的常温抗疲劳开裂性能.(3)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弯曲应变能指标可用于代替1/4跨径切口小梁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承受Ⅰ+Ⅱ型复合裂纹扩展模式时的抗裂性能;断裂韧度指标可用于代替跨中切口小梁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承受Ⅰ型裂纹扩展模式时的抗裂性能.(4)本文试验仅局限于1种混合料类型,尚需进一步拓展混合料级配类型进行试验,对上述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参考文献:[1]沈金安.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271.SHEN Jin-an.Road property of bitumen and bituminousmixtures[M].Beijing: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2006:271.(in Chinese)[2]郑健龙,周志刚,张起森.沥青路面抗裂设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15.ZHENG Jian-long,ZHOU Zhi-gang,ZHANG Qi-sen.The anti-cracking theory and method of asphalt pavement[M].Beijing: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2003:15.(in Chinese)[3]王刚,王秉纲,马骉.沥青稳定碎石低温抗裂性能综合评价方法[J].公路,2008(4):55-59.WANG Gang,WANG Bing-gang,MAprehensive evolution method for anti-cracking performance of ATB[J].Highway,2008(4):55-59.(in Chinese)[4]葛折圣,黄晓明,徐国光.用弯曲应变能方法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4):653-655.GE Zhe-sheng,HUANG Xiao-ming,XU Guo-guang.Evaluation of asphalt-mixture's low -temperature anti-cracking performance by curvature strain energy method[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2,32(4):653-655.(in Chinese)[5]郝培文,张登良,胡西宁.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指标[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0,20(3):1-4.HAO Pei-wen,ZHANG Deng-liang,HUXi-ning.Evaluation method for low temperature anti-cracking performance of asphalt mixture[J].Journal of Xi'an Highway University,2000,20(3):1-4.(in Chinese)[6]KANERVA H K,VINSON T S,ZENG H.Low temperature cracking:Fieldvalidation of the thermal stress restrained specimen test[R].Washington DC:SHRP-A-401,Strategic Highway Research Program,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1994.[7]罗辉,朱宏平,陈传尧.预切口沥青混合料小梁疲劳试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25(1):47-50.LUO Hui,ZHU Hong-ping,CHEN Chuan-yao.Fatigue test study on pre-sawed bituminous mixtures beams[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Urban Science,2008,25(1):47-50.(in Chinese)[8]JTJ 052—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JTJ 052—2000 Standard test method of bitumen and bituminous mixtures for highway engineering[S].(in Chinese)[9]贾丽巍,张南鹭.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J-积分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1995,23(2):158-162.JIA Li-wei,ZHANG Nan-lu.Research on the cracking J-integral of asphalt mixes at low temperature[J].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1995,23(2):158-162.(in Chinese)[10]LITTLE D N,MAHBOUB K.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first generation plasticized sulfur binders and low temperature fracture evaluation of plasticized sulfur paving mixtures[C]/64th Annual Meeting ofTRB.Washington DC: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1985:103-111.。
T315-04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测量沥青胶结料的流变性质标准试验方法
T315-04⽤动态剪切流变仪(DSR)测量沥青胶结料的流变性质标准试验⽅法T315-04⽤动态剪切流变仪(DSR)测量沥青胶结料的流变性质标准试验⽅法1适⽤范围1.1本试验⽅法包含了⽤平⾏板进⾏动态剪切(振荡的)测试,测量沥青胶结料的动态剪切模量和相位⾓。
本标准测量沥青胶结料的动态剪切模量值的范围为100Pa~10MPa。
通常在3~88℃之间得到这个范围的模量。
本试验的⽬的是测定试验规范要求的沥青胶结料的线性黏弹性质,⽽不是要得到沥青胶结料的所有线性黏弹性质的综合过程。
1.2本标准适合未⽼化和根据T240和R28⽼化的材料。
1.3对含有颗粒的沥青胶结料,颗粒最⼤粒径尺⼨⼩于250µm。
1.4本标准可能包含危险材料、操作和设备。
本标准并不能强调关于使⽤时的所有安全问题。
在使⽤本标准之前,使⽤者有责任采⽤合适的安全和健康实践,并确定其使⽤的规则限制。
2参考⽂件2.1AASHTO标准M320沥青胶结料性能分级R28⽤压⼒容器(PAV)对沥青胶结料进⾏加速⽼化R29沥青胶结料的性能分级和验证T40沥青材料取样T240热和空⽓对流动的沥青薄膜的影响(旋转薄膜烘箱试验)2.2ASTM标准C670⽤于建筑材料的制备精度和误差报告的试验⽅法E1ASTM温度计规范E77温度计的检验和校验E563⽤冰点⽔浴作为基准温度的准备和使⽤E644⼯业电阻温度计的试验E220⽤对⽐技术标定热电偶的⽅法2.3德国⼯业规范标准43760热电偶标定标准3名词术语3.1定义沥青胶结料(asphalt binder)——由⽯油渣油⽣产的、添加或未添加⾮颗粒的有机改性剂的沥青基质材料。
3.2本标准的特定术语3.2.1退⽕(annealing)——加热胶结料直⾄能够流动以消除位阻硬化的影响。
3.2.2复数剪切模量(complex shear modulus)(G*)——由剪切应⼒的峰值的绝对值(τ)除以剪切应变的峰值的绝对值(γ)计算得到的⽐值。
R28-02 用压力老化容器(PAV)加速沥青胶结料老化的标准实践
R28-02用压力老化容器(PAV)加速沥青胶结料老化的标准实践1适用范围1.1本标准实践叙述了用加压的空气和高温的方式对沥青胶结料进行加速老化(氧化)的方法。
目的是使用从T240(RTFOT)旋转薄膜烘箱老化残留物来模拟沥青胶结料在道路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老化。
1.2在道路的使用期间,沥青胶结料的老化受混合料体积性质、混合料渗透性、集料性质和其他与混合料相关的多种变量因素的影响。
本试验目的是评价不同混合料变量在选定的老化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不同沥青胶结料氧化老化的相对抗力。
1.3本标准可能包含危险材料、操作和设备。
本标准并不能强调关于使用时的所有安全问题。
在使用本标准之前,使用者有责任采用合适的安全和健康实践,并确定其使用的规则限制。
2.参考文件2.1.AASHTO标准M231用于材料测试的称量设备M320沥青胶结料性能分级规范T179加热和空气对沥青材料的影响(薄膜烘箱试验)T240加热和空气对沥青旋转薄膜的影响(旋转薄膜烘箱试验)2.2.ASTM标准E220通过比较技术标定热电偶的方法2.3.德国工业标准DIN标准43760热电偶标定标准化3名词术语定义3.1沥青胶结料(asphalt binder)——以石油渣油生产的沥青为基础,添加或未添加非颗粒有机改性剂的胶结材料。
3.2现场使用(in-service)——指路面中的沥青胶结料受时间、交通量和环境综合影响的一种老化结果。
4方法概要首先用T240(RTFOT)试验方法对沥青胶结料进行老化试验。
将RTFOT得到的残留物放在具有规定厚度的标准TFOT(T179)不锈钢盘中,在2.1MPa空气压力的压力容器中在规定的老化温度下老化20h。
根据沥青胶结料等级选择老化温度。
最后将残留物进行抽真空清除气泡。
5意义和用途5.1设计的此试验方法是用来模拟道路在使用过程中沥青胶结料的氧化老化。
这个条件方法得到的残留物可用来估计使用5~10年在现场使用后沥青胶结料的物理或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