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解剖(课堂PPT)
合集下载
(推荐课件)耳的解剖与生理PPT幻灯片
迷路动脉 内听动脉由椎基底动脉发出。 静脉汇入迷路,前庭导水管,蜗水管颈内静
脉。
51
52
53
耳的生理功能
听觉与平衡觉。
54
听神经及传导
听神经偕面神经--内耳— 前--蜗神经—螺旋神经节—螺旋器毛细胞 后--前庭神经—前庭神经节—壶腹嵴,椭圆囊
斑,球囊斑
55
1、听觉生理:
3
耳廓auricle主要标志
耳轮 耳轮脚,耳廓结节,三角窝,舟状窝, 耳甲腔 耳屏 对耳屏 耳屏间切迹。
耳前切迹内耳手术切口。标志 耳廓后沟耳科手术标志。
4
耳部 模式图
5
除耳垂有脂肪和结缔组织外,其余均为弹性 纤维软骨组织 ,耳廓前面的皮肤和软骨粘连 较紧。如手术外伤后,可出现软骨膜炎。
形态 为椭圆形
16
*部位 介于鼓室外耳道之间 ,与其成
45-50度角 。新生儿5个月35度角。
纤维软骨环嵌于鼓沟内叫紧张部。 上部颞鳞部的鼓切迹内,较松弛,名 松弛部。
*分布 以鼓膜的脐部与锤骨短突 ,把 鼓膜分成四个象限。
17
鼓膜的正常标志
1 鼓膜脐 2 锤纹, 3 锤凸, 4 鼓膜的前皱襞 5 鼓膜后皱襞
三个面:
1 )前面三叉神经压迹,面神经裂孔,
弓状隆起,鼓室盖。
67
2)后面;组成颅后窝的前壁与乳突内侧
面相连,为岩上窦,岩下窦和乙状窦围成的三
角骨面。重要标志:内听道口,前庭导水管,
弓形下窝。
3)下面:组成颅底外面的一部分,颈动
脉管外口,颈静脉窝,蜗小管外口,鼓室小
管下口,乳突小管,茎乳孔。
63
脉。
51
52
53
耳的生理功能
听觉与平衡觉。
54
听神经及传导
听神经偕面神经--内耳— 前--蜗神经—螺旋神经节—螺旋器毛细胞 后--前庭神经—前庭神经节—壶腹嵴,椭圆囊
斑,球囊斑
55
1、听觉生理:
3
耳廓auricle主要标志
耳轮 耳轮脚,耳廓结节,三角窝,舟状窝, 耳甲腔 耳屏 对耳屏 耳屏间切迹。
耳前切迹内耳手术切口。标志 耳廓后沟耳科手术标志。
4
耳部 模式图
5
除耳垂有脂肪和结缔组织外,其余均为弹性 纤维软骨组织 ,耳廓前面的皮肤和软骨粘连 较紧。如手术外伤后,可出现软骨膜炎。
形态 为椭圆形
16
*部位 介于鼓室外耳道之间 ,与其成
45-50度角 。新生儿5个月35度角。
纤维软骨环嵌于鼓沟内叫紧张部。 上部颞鳞部的鼓切迹内,较松弛,名 松弛部。
*分布 以鼓膜的脐部与锤骨短突 ,把 鼓膜分成四个象限。
17
鼓膜的正常标志
1 鼓膜脐 2 锤纹, 3 锤凸, 4 鼓膜的前皱襞 5 鼓膜后皱襞
三个面:
1 )前面三叉神经压迹,面神经裂孔,
弓状隆起,鼓室盖。
67
2)后面;组成颅后窝的前壁与乳突内侧
面相连,为岩上窦,岩下窦和乙状窦围成的三
角骨面。重要标志:内听道口,前庭导水管,
弓形下窝。
3)下面:组成颅底外面的一部分,颈动
脉管外口,颈静脉窝,蜗小管外口,鼓室小
管下口,乳突小管,茎乳孔。
63
耳部的解剖PPT课件
蜗管
耳部解剖复习
耳部解剖复习
面神经走行 、分布及 主要分支
耳部解剖复习
前半规管
耳部解剖复习
前半规管 后半规管
耳部解剖复习
前半规管 总角
后半规管 乳突窦
耳部解剖复习
内耳道 前半规管
总脚 后半规管
耳部解剖复习
内耳道 前骨壶腹 外半规管 乳突小房
耳部解剖复习
听小骨 前脚壶腹 后半规管
鼓室上隐窝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耳部的解剖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耳部解剖复习
❖ 中耳常规检查方法: ❖ 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300mAs,层厚
≤1mm,层距≤1mm,FOV 16cm。 ❖ 重组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
(三)、乳突窦和乳突小 房
乳突窦
咽鼓管
乳突小房
耳解剖复习
❖ 三、内耳:分为骨迷路及膜迷路。
❖ (一)骨迷路
❖ 1、前庭:上与三个半规管的五个开口相接,前下较狭窄与耳 蜗相接。
❖ 2、骨半规管:每侧三个半规管互成90度,有三个腹壶,一个 总脚(上和后合成),五个单脚。外半规管(水平)与水平线 呈24~30°;上半规管(上垂直)平面与同侧岩锥长轴垂直; 后半规管(后垂直)平面与同侧岩锥长轴平行。
(二)骨半规管 前骨半规管 外骨半规管 后骨半规管 壶腹骨脚(骨
壶腹) 单骨脚 总骨脚
后骨半规管
耳部解剖复习
总骨脚
前骨半规管
前骨壶腹 椭圆囊隐窝
外骨半规管
后骨壶腹 蜗窗
骨螺旋板 球囊隐窝
耳部解剖复习
(三)耳蜗 蜗轴 蜗螺旋管 蜗顶 蜗底 骨螺旋板
耳部解剖复习
耳部解剖复习
面神经走行 、分布及 主要分支
耳部解剖复习
前半规管
耳部解剖复习
前半规管 后半规管
耳部解剖复习
前半规管 总角
后半规管 乳突窦
耳部解剖复习
内耳道 前半规管
总脚 后半规管
耳部解剖复习
内耳道 前骨壶腹 外半规管 乳突小房
耳部解剖复习
听小骨 前脚壶腹 后半规管
鼓室上隐窝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耳部的解剖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耳部解剖复习
❖ 中耳常规检查方法: ❖ 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300mAs,层厚
≤1mm,层距≤1mm,FOV 16cm。 ❖ 重组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
(三)、乳突窦和乳突小 房
乳突窦
咽鼓管
乳突小房
耳解剖复习
❖ 三、内耳:分为骨迷路及膜迷路。
❖ (一)骨迷路
❖ 1、前庭:上与三个半规管的五个开口相接,前下较狭窄与耳 蜗相接。
❖ 2、骨半规管:每侧三个半规管互成90度,有三个腹壶,一个 总脚(上和后合成),五个单脚。外半规管(水平)与水平线 呈24~30°;上半规管(上垂直)平面与同侧岩锥长轴垂直; 后半规管(后垂直)平面与同侧岩锥长轴平行。
(二)骨半规管 前骨半规管 外骨半规管 后骨半规管 壶腹骨脚(骨
壶腹) 单骨脚 总骨脚
后骨半规管
耳部解剖复习
总骨脚
前骨半规管
前骨壶腹 椭圆囊隐窝
外骨半规管
后骨壶腹 蜗窗
骨螺旋板 球囊隐窝
耳部解剖复习
(三)耳蜗 蜗轴 蜗螺旋管 蜗顶 蜗底 骨螺旋板
耳部解剖PPT课件
耳廓 (auricle)
结构 易感染坏死——耳廓畸形 易冻伤
外耳道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2.5-3.5cm 软骨:1/3 骨:2/3 弯曲,检查时向后上(成人)或后下(小 儿) 两处狭窄,峡部 炎症时痛剧 耵聍腺,毛囊和皮脂腺
声波
槌骨 砧骨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镫骨 前庭窗 外、内淋巴 螺旋器 听神经 中枢
空气振动 (外耳)
传声变压 (中耳)
液体波动 感音 神经冲动 分析
(内耳)
(大脑皮层)
骨传导
移动式骨导(<800Hz) 压缩式骨导(>800Hz)
耳的生理功能
外耳:集音作用和辨别声源 中耳: 匹配作用:
鼓膜与镫骨地板面积比(55/3.2=17) 听骨链的杠杆作用(1.3/1=1.3) 鼓膜杠杆作用 声波提高1.3*17=22.1倍,相当于27dB 加上鼓膜弧度的杠杆作用约30dB
平衡功能检查
闭目直立检查法(Romberg test) 过指试验(past-pointing) 行走试验 瘘管试验 姿势描记法(静态、动态和步态分析)
眼震检查
眼震(nystagmus) :眼球的一种不随意的 节律性运动 快慢相 眼震方向 中枢性、周 围性、眼性和水平、垂直、旋转等 检查:自发性,分Ⅰ0 Ⅱ 0 Ⅲ 0 。位置性和 变位性 眼震电图描记法 (electronystagmography,ENG)
内耳的生理功能(耳蜗)
感音:将机械能转化为生物电能 耳蜗的基底转感受高频声音 耳蜗的尖转感受低频声音
编码:分析传入的声音,使大脑能处理 刺激声中包含的信息 耳蜗有双向换能的功能(耳声发射)
《耳的临床解剖学》课件
。
耳部手术
针对耳部疾病如中耳炎 、外耳道炎等进行手术
治疗。
听力康复
为听力障碍患者提供听 力辅助设备如助听器和 人工耳蜗,帮助他们改
善听力。
02
外耳
外耳的解剖结构
01
耳廓
由软骨和皮肤组成,具有收集声 波的作用。
02
外耳道
连接耳廓与中耳的管道,具有传 音功能。
03
耳屏、耳轮、对耳 轮等结构
这些结构有助于固定和保护外耳 。
耳的解剖结构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声波和导 向。
中耳
包括鼓膜、中耳腔和听骨,主要功能是传音和 增压。
内耳
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主要功能是感受声音和平衡。
耳的临床应用
听力检测
通过听力测试评估听力 损失程度,为听力障碍 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
据。
平衡功能检查
通过前庭功能检查评估 平衡障碍,为眩晕、晕 厥等患者提供诊断依据
乳突
位于鼓室的后方,容纳中耳的 动脉和神经。
中耳的功能
01
02
03
声波传导
中耳通过听骨将声波从外 耳传导到内耳,使我们能 听到声音。
声音放大
中耳的听骨链具有放大声 音的作用咽鼓管和鼓膜的 传音作用,使外耳和中耳 之间的声阻抗得以匹配, 提高声音传导效率。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 声音并将其导向中耳。此外,外耳还能过 滤和聚焦声音。
中耳结构与功能
内耳结构与功能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和鼓室,其主要功能 是将声音从外耳传导到内耳,并增强声音 的强度。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负责将声波转 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
平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耳部手术
针对耳部疾病如中耳炎 、外耳道炎等进行手术
治疗。
听力康复
为听力障碍患者提供听 力辅助设备如助听器和 人工耳蜗,帮助他们改
善听力。
02
外耳
外耳的解剖结构
01
耳廓
由软骨和皮肤组成,具有收集声 波的作用。
02
外耳道
连接耳廓与中耳的管道,具有传 音功能。
03
耳屏、耳轮、对耳 轮等结构
这些结构有助于固定和保护外耳 。
耳的解剖结构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声波和导 向。
中耳
包括鼓膜、中耳腔和听骨,主要功能是传音和 增压。
内耳
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主要功能是感受声音和平衡。
耳的临床应用
听力检测
通过听力测试评估听力 损失程度,为听力障碍 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
据。
平衡功能检查
通过前庭功能检查评估 平衡障碍,为眩晕、晕 厥等患者提供诊断依据
乳突
位于鼓室的后方,容纳中耳的 动脉和神经。
中耳的功能
01
02
03
声波传导
中耳通过听骨将声波从外 耳传导到内耳,使我们能 听到声音。
声音放大
中耳的听骨链具有放大声 音的作用咽鼓管和鼓膜的 传音作用,使外耳和中耳 之间的声阻抗得以匹配, 提高声音传导效率。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 声音并将其导向中耳。此外,外耳还能过 滤和聚焦声音。
中耳结构与功能
内耳结构与功能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和鼓室,其主要功能 是将声音从外耳传导到内耳,并增强声音 的强度。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负责将声波转 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
平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耳的解剖学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13
中耳的解剖
Pharyngotympanic tube
咽鼓管 是沟通鼓室与鼻咽部的管道 ▪ 起--止,长约35mm ▪ 外1/3是骨部,内2/3是软 骨部(近咽部侧) ▪ 静止时咽鼓管呈闭合状态, 其主要功能是调节中耳内外 之压力,引流中耳之分泌物 ▪ 小儿的咽鼓管特点?
平、短、宽
Oss锤ic骨ular chain
镫骨
tensor tympani muscle
镫骨肌
stapedius muscle
PPT学习交流
12
中耳的解剖
Anatomy of middle ear
鼓 室 tympanic cavity 咽 鼓 管 eustachian tube
鼓 窦 tympanic antrum 乳 突 mastoid process
▪ 外耳道呈“S”形弯曲 ▪ 外耳道有二个生理狭窄 ▪ 外耳道皮下组织甚少 ▪ 外耳道皮肤是耳廓皮肤的延续
— 软骨部皮肤富有毛囊, 皮脂腺及耵聍腺-厚 — 骨部皮肤缺乏毛囊结构--菲薄
PPT学习交流
6
中耳的解剖
Anatomy of middle ear
鼓 室 tympanic cavity
咽 鼓 管 eustachian tube 鼓 窦 tympanic antrum 乳 突 mastoid process
▪ 位于颞骨岩部,有 听觉和位觉功能
▪ 迷路 – 骨迷路 osseous labrinth – 膜迷路 membranous labyrinth
▪ 膜迷路位于骨迷路之内 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液 endolymph 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液 perilymph
PPT学习交流
耳的解剖生理PPT课件
17
内耳
内耳 internal ear :又称迷路,是前庭蜗器的主要部分,全部位于颞骨岩部的骨质内,其 形状不规则,构造复杂,由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组成。
骨迷路:是颞骨岩部骨质所围成的不规则腔隙,包括耳蜗、前庭和骨半规管。 膜迷路:膜迷路套在骨迷路内,是密闭的膜性管腔或囊,其内充满内淋巴。膜迷路与
将耳廓向后上方牵拉,使外耳道变直,可观察到鼓膜。婴儿因颞骨尚未骨化, 外耳道几乎全由软骨支持,短而直,鼓膜近于水平位,检查时需拉耳廓向后下方。
外耳道皮肤薄,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毛囊、皮脂腺、耵聍腺。
4
5
中耳
中耳 middle ear:由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组成。
一、鼓室 tympanic cavity 上壁
岬的后上方有一卵圆形孔,称前庭窗或卵圆窗,通向前庭。前庭窗由镫骨底及 其周缘的韧带封闭。岬的后下方有一圆形小孔,称蜗窗或圆窗,由第二鼓膜封闭。
前庭窗后上方有一弓形隆起,称面神经管凸,内藏的面神经由内耳门入内耳道, 在内耳道底的前上部入面神经管。该管壁骨质甚薄,甚至缺如,中耳炎或手术时易伤 及面神经。
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内、外淋巴互不相通。
蜗器 中耳 咽鼓管
(耳)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骨迷路
内耳 膜迷路
2
外耳
一、耳廓 auricle
位于头部两侧,由弹性软骨和结缔组织构成,表面覆盖着皮肤。耳廓下1/3为耳垂 auricular lobule,耳垂内无软骨,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是临床采血的部位。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外耳道
外耳道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从外耳门至鼓膜的管道。成人长约2.5~3.5cm,呈 “S”状弯曲,先趋向前内,继而转向后内上方,最后向前内下方。因鼓膜向前下外 方向倾斜45度角,故外耳道的前壁和下壁较后壁和上壁长。外耳道外侧1/3为软骨 部,与耳廓的软骨相延续;内侧2/3为骨性部。
内耳
内耳 internal ear :又称迷路,是前庭蜗器的主要部分,全部位于颞骨岩部的骨质内,其 形状不规则,构造复杂,由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组成。
骨迷路:是颞骨岩部骨质所围成的不规则腔隙,包括耳蜗、前庭和骨半规管。 膜迷路:膜迷路套在骨迷路内,是密闭的膜性管腔或囊,其内充满内淋巴。膜迷路与
将耳廓向后上方牵拉,使外耳道变直,可观察到鼓膜。婴儿因颞骨尚未骨化, 外耳道几乎全由软骨支持,短而直,鼓膜近于水平位,检查时需拉耳廓向后下方。
外耳道皮肤薄,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毛囊、皮脂腺、耵聍腺。
4
5
中耳
中耳 middle ear:由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组成。
一、鼓室 tympanic cavity 上壁
岬的后上方有一卵圆形孔,称前庭窗或卵圆窗,通向前庭。前庭窗由镫骨底及 其周缘的韧带封闭。岬的后下方有一圆形小孔,称蜗窗或圆窗,由第二鼓膜封闭。
前庭窗后上方有一弓形隆起,称面神经管凸,内藏的面神经由内耳门入内耳道, 在内耳道底的前上部入面神经管。该管壁骨质甚薄,甚至缺如,中耳炎或手术时易伤 及面神经。
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内、外淋巴互不相通。
蜗器 中耳 咽鼓管
(耳)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骨迷路
内耳 膜迷路
2
外耳
一、耳廓 auricle
位于头部两侧,由弹性软骨和结缔组织构成,表面覆盖着皮肤。耳廓下1/3为耳垂 auricular lobule,耳垂内无软骨,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是临床采血的部位。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外耳道
外耳道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从外耳门至鼓膜的管道。成人长约2.5~3.5cm,呈 “S”状弯曲,先趋向前内,继而转向后内上方,最后向前内下方。因鼓膜向前下外 方向倾斜45度角,故外耳道的前壁和下壁较后壁和上壁长。外耳道外侧1/3为软骨 部,与耳廓的软骨相延续;内侧2/3为骨性部。
耳部解剖ppt课件
26
从上向下分别为半规管凸、面神经 管凸、卵圆窗、岬部、圆窗龛、与 面神经管同高而在其前方的匙突。 在鼓岬部有直线形沟,即鼓室神经 所在处。
27
前壁
(3)前壁:上方是耳咽管鼓室 口,内下方是颈内动脉后壁 的薄骨板。
28
(4)后壁:上宽下窄,上方有鼓窦 开口,开口底部有砧骨窝,内侧 相当于卵圆窗平而有锥隆起,镫 骨肌由此处伸出。 (5)上壁:是一薄骨板,将鼓室与 颅中凹隔开。 (6)下壁:也是一薄骨板,将鼓室 与颈静脉球隔开。
14
中耳
中耳包括: 鼓室、咽鼓室、鼓窦及乳 突4部分。
15
鼓室
(一) 鼓室:是颞骨内不规则 的含气的腔,位于鼓膜和内 耳外侧壁之间。鼓室向前经 耳咽管与鼻咽腔相通,向后 借鼓窦入口与鼓窦和乳突气 房相连。
16
以鼓膜紧张部为上、下边缘为界, 将鼓室分为3部: 上鼓室:即鼓膜紧张部上缘以上的 鼓室部分。
2
鼓部
(2) 鼓部:在岩部之外,鳞
部之下,乳突部之前,鼓部 的后上面形成骨性外耳道的 大部分,鼓部的前下面则形 成下颌凹的后壁。骨部内侧 端有一小沟,称鼓沟,鼓膜 即附着于此。 大小不一。其叶面后缘处有 一较大的孔,称乳突孔,侧 窦与颅外静脉之间的导血管 由此通过。 (4) 岩部:又称锥体,嵌在 枕骨与蝶骨之间。
29
2、鼓室的内容: (1) 听骨:锤骨、砧骨、镫 骨 (2) 鼓室的肌肉:鼓膜张肌、 镫骨肌 (3) 鼓室的血管和神经
30
鼓窦:是上鼓室与乳突之间较 大的含气腔,乳突手术的主要 解剖标志。
31
(一) 乳突:初生时乳突不存在, 以后逐渐发育并气化,形成许多 大小不同、形状不规则的气房。 按气化的情况分为四种类型:气 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混合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耳廓缺失,影响美观,引起一 定程度的听力下降。
.
7
(二)外耳道:起自外耳 门止于鼓膜。
1、外耳道长2.5---3.5厘 米,直径约8毫米。外三 风分之一为软骨部,内 三分之二为骨部。略呈S 弯曲。
(检查时成人向外上 方牵拉耳廓,儿童向外 下方牵拉耳廓。)
2、峡部:骨部与软骨 部交界处的外耳道较狭 窄,最窄处称峡部。
3、生理功能:
(1)维持鼓室内外压力平衡,维持正常听 力。
(2)引流作用。
(3)换气功能。保持鼓室内氧和二氧化碳 分压的恒定。
(4)防止逆行感染。
.
24
.
25
鼓窦:为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前方借鼓 窦入口与鼓室相通,后下壁与乳突气房相 通。鼓窦内覆有纤毛黏膜上皮。
乳突气房:位于鼓窦后方,内含许多大小 不等、形状不一、相互连通的气房,各房 彼此相通。气房为无纤毛黏膜上皮覆盖。 其上界为硬脑膜板,后界为横窦骨板。
.
8
3、外耳道生理功能:
(1)传递声波:对3000---4000Hz的声波有扩 音作用,可提高声强级10---12分贝。
(2)保护作用:其弯曲形状、耳毛、耵聍协同 作用,可阻止灰尘及外物进入,抑制细菌和霉 菌生长,保护鼓膜不受直接损伤。
(3)保持外耳道深部温度的恒定作用。
.
9
中耳
中耳是一个含气空腔,位于颞骨之中, 由鼓室、鼓窦、咽鼓管、乳突气房四部分 组成。
(3)大小:高9毫米、宽8毫米、厚0.1毫米。, (4)构成:三层。
外---复层鳞状上皮 中---纤维组织层(肌层) 内---黏膜层 上五分之一--纤维组织疏松、菲薄--鼓膜松弛部。 下五分之四---组织致密---鼓膜紧张部。
.
13
(5)鼓膜正常标志:松弛部、紧张部。紧张部 中央为鼓膜脐部、向上可见锤骨柄、锤骨柄上 端的灰白色小突起为锤骨短突、短突前方有锤 骨前皱襞、后方有锤骨后皱襞、以此区分紧张 部和松弛部。光锥位于鼓膜前下方。
2、皮肤: 耳廓皮肤较薄,皮下组织少,血管表浅, 血流缓慢。
.
4
3、耳廓的名称:
后----耳后沟。
前----耳轮、对耳 轮、耳舟、耳屏、对 耳屏、屏间切迹、三 角窝、耳轮角、耳甲 艇、耳甲腔、耳垂。
.
5
耳廓表面标志
.
6
4、耳廓的功能:
(1)、形如贝壳,搜集声音,经放大 后汇入外耳道。
(2)、两侧耳廓协同作用,能够辨别 声源方向。(立体听觉)
.
16
鼓室的六壁
.
17
鼓室六个壁
.
18
4、下壁 又称颈静脉壁,借一薄骨板与颈静脉球分开。
5、后壁
上宽下窄,内侧有面神经的垂直部通过,上 部有鼓窦入口,与乳突气房相通。 6、前壁
称颈动脉壁,下壁以极薄的骨板与颈内动脉 相隔,上部有咽鼓管的鼓室口与鼻咽相通。
.
19
(二)鼓室内容物
1、听小骨:包括锤 骨、砧骨、镫骨这三 块小骨通过关节相接 成链,合称听骨链。
(6)鼓膜生理功能:
a.保护内耳、中耳。
b.收集声能。
c.传导声波:鼓膜总面积约85平方毫米,其中 55平方毫米为有效震动面积,其与锤骨柄紧密 相连,比镫骨底板的面积(3.2平方毫米)大17 倍,因此声波由鼓膜传到镫骨地板时可以提高 声压17倍,。
.
14
鼓膜有效振动面积
.
15
2、鼓室内壁 为内耳的外壁,表面凹凸不平,主要有下列结构:
(1)鼓岬:中央较大的膨隆,耳蜗底周所在。 (2)卵圆窗:位于后上方,内通内耳的前庭。由镫 骨底版及其韧带封闭,又称前庭窗。
(3)圆窗:位于后下方,为膜所封闭,又称为蜗窗, 此膜称为圆窗膜。 (4)面神经管突的水平部(鼓部)。 (5)半规管突:迷路瘘管好发部位。 3、上壁
3---4个毫米,或薄如纸。称鼓室盖或鼓室天盖, 与颅中窝相隔。
2、听骨链的生理功 能:具有杠杆作用, 声波经听骨链的杠杆 作用传到卵圆窗时, 可提高声压1.3倍。
17×1.3=22.1倍
相当于声压级27dB
.
20
听骨链的杠杆作用
.
21
(三)咽鼓管
又叫耳咽管、欧氏管。 是沟通中耳鼓室和鼻咽 部的管道。
1、构成:全长35----39 毫米,由骨部和软骨部 组成。近鼓室的一段为 骨部占全长三分之一, 近鼻咽的一段为软骨部 占全长三分之二。
.
10
(一)鼓室:
大小:上下、前后 径各约15毫米,容积 约1--2毫升。内有黏 膜皱襞将鼓室分为上、 中、下三个。具有上、 下、内、外、前、后 六个壁。与周围组织 结构有重要连属。
.
11
.
12
1、鼓室外壁: 鼓膜。
(1)外观:灰白色、半透明、有光泽、椭圆形 的薄膜,外形如浅漏斗状。
(2)位置:鼓膜前下部分在外耳道内侧端向内 倾斜,与外耳道底形成45---50度夹角,在新生 儿约成35度角。
根据气房发育程度不同,可分为气化型、板 障型、硬化型及混合型。
.
26
内耳
内耳又称迷路,为听觉和位觉(平衡 觉)重要感受装置所在部位。其身居颞骨 的岩部,结构复杂。外部构:
1、按解剖学分三部分:前 下----耳蜗;后上---三个半规管;中间---前庭。
2、按组织学分两部分:骨 迷路;膜迷路。骨迷路 与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 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 液。
3、按生理学分为两部分: 听迷路(耳蜗);平衡 迷路(半规管及前庭)。
.
28
1、骨迷路:分为前庭、半规管、 耳蜗三部分。
(1)前庭:位于骨迷路的中部, 前连耳蜗,后连半规管。其 外侧壁有卵圆窗及圆窗与中 耳相隔。 前庭嵴,后面有椭圆隐窝, 内含椭圆囊;前面有球囊隐 窝,内含球圆囊。
耳鼻咽喉解剖
一、耳部解剖 二、鼻部解剖 三、咽部解剖 四、喉部解剖
.
1
一、耳的临床解剖
按解剖分为以下部分
1、外耳 2、中耳 具有导音作用,合称为导音系. 3、内耳---具有感音作用,称为感音系。
.
2
.
3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一)耳廓:
1、软骨:内含弹性软骨支架,外面为皮 肤。耳垂无软骨,由脂肪及结绨组织和皮 肤组成
咽鼓管鼓室端开口---鼓口,或称鼓室口。位 于鼓室前壁的上方。鼻 咽部的开口----咽口, 位于鼻咽部外侧壁。
.
22
咽鼓管
.
23
成人咽鼓管窄、长、弯。与水平面成40度角
小儿咽鼓管宽、短、直,与水平面夹角只有
10度,接近于水平。 2、生理:静止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只有
在吞咽、打哈欠、咀嚼时可短时主动开放,空 气自鼻咽部进入中耳,维持鼓室内外大气压力 的平衡。
.
7
(二)外耳道:起自外耳 门止于鼓膜。
1、外耳道长2.5---3.5厘 米,直径约8毫米。外三 风分之一为软骨部,内 三分之二为骨部。略呈S 弯曲。
(检查时成人向外上 方牵拉耳廓,儿童向外 下方牵拉耳廓。)
2、峡部:骨部与软骨 部交界处的外耳道较狭 窄,最窄处称峡部。
3、生理功能:
(1)维持鼓室内外压力平衡,维持正常听 力。
(2)引流作用。
(3)换气功能。保持鼓室内氧和二氧化碳 分压的恒定。
(4)防止逆行感染。
.
24
.
25
鼓窦:为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前方借鼓 窦入口与鼓室相通,后下壁与乳突气房相 通。鼓窦内覆有纤毛黏膜上皮。
乳突气房:位于鼓窦后方,内含许多大小 不等、形状不一、相互连通的气房,各房 彼此相通。气房为无纤毛黏膜上皮覆盖。 其上界为硬脑膜板,后界为横窦骨板。
.
8
3、外耳道生理功能:
(1)传递声波:对3000---4000Hz的声波有扩 音作用,可提高声强级10---12分贝。
(2)保护作用:其弯曲形状、耳毛、耵聍协同 作用,可阻止灰尘及外物进入,抑制细菌和霉 菌生长,保护鼓膜不受直接损伤。
(3)保持外耳道深部温度的恒定作用。
.
9
中耳
中耳是一个含气空腔,位于颞骨之中, 由鼓室、鼓窦、咽鼓管、乳突气房四部分 组成。
(3)大小:高9毫米、宽8毫米、厚0.1毫米。, (4)构成:三层。
外---复层鳞状上皮 中---纤维组织层(肌层) 内---黏膜层 上五分之一--纤维组织疏松、菲薄--鼓膜松弛部。 下五分之四---组织致密---鼓膜紧张部。
.
13
(5)鼓膜正常标志:松弛部、紧张部。紧张部 中央为鼓膜脐部、向上可见锤骨柄、锤骨柄上 端的灰白色小突起为锤骨短突、短突前方有锤 骨前皱襞、后方有锤骨后皱襞、以此区分紧张 部和松弛部。光锥位于鼓膜前下方。
2、皮肤: 耳廓皮肤较薄,皮下组织少,血管表浅, 血流缓慢。
.
4
3、耳廓的名称:
后----耳后沟。
前----耳轮、对耳 轮、耳舟、耳屏、对 耳屏、屏间切迹、三 角窝、耳轮角、耳甲 艇、耳甲腔、耳垂。
.
5
耳廓表面标志
.
6
4、耳廓的功能:
(1)、形如贝壳,搜集声音,经放大 后汇入外耳道。
(2)、两侧耳廓协同作用,能够辨别 声源方向。(立体听觉)
.
16
鼓室的六壁
.
17
鼓室六个壁
.
18
4、下壁 又称颈静脉壁,借一薄骨板与颈静脉球分开。
5、后壁
上宽下窄,内侧有面神经的垂直部通过,上 部有鼓窦入口,与乳突气房相通。 6、前壁
称颈动脉壁,下壁以极薄的骨板与颈内动脉 相隔,上部有咽鼓管的鼓室口与鼻咽相通。
.
19
(二)鼓室内容物
1、听小骨:包括锤 骨、砧骨、镫骨这三 块小骨通过关节相接 成链,合称听骨链。
(6)鼓膜生理功能:
a.保护内耳、中耳。
b.收集声能。
c.传导声波:鼓膜总面积约85平方毫米,其中 55平方毫米为有效震动面积,其与锤骨柄紧密 相连,比镫骨底板的面积(3.2平方毫米)大17 倍,因此声波由鼓膜传到镫骨地板时可以提高 声压17倍,。
.
14
鼓膜有效振动面积
.
15
2、鼓室内壁 为内耳的外壁,表面凹凸不平,主要有下列结构:
(1)鼓岬:中央较大的膨隆,耳蜗底周所在。 (2)卵圆窗:位于后上方,内通内耳的前庭。由镫 骨底版及其韧带封闭,又称前庭窗。
(3)圆窗:位于后下方,为膜所封闭,又称为蜗窗, 此膜称为圆窗膜。 (4)面神经管突的水平部(鼓部)。 (5)半规管突:迷路瘘管好发部位。 3、上壁
3---4个毫米,或薄如纸。称鼓室盖或鼓室天盖, 与颅中窝相隔。
2、听骨链的生理功 能:具有杠杆作用, 声波经听骨链的杠杆 作用传到卵圆窗时, 可提高声压1.3倍。
17×1.3=22.1倍
相当于声压级27dB
.
20
听骨链的杠杆作用
.
21
(三)咽鼓管
又叫耳咽管、欧氏管。 是沟通中耳鼓室和鼻咽 部的管道。
1、构成:全长35----39 毫米,由骨部和软骨部 组成。近鼓室的一段为 骨部占全长三分之一, 近鼻咽的一段为软骨部 占全长三分之二。
.
10
(一)鼓室:
大小:上下、前后 径各约15毫米,容积 约1--2毫升。内有黏 膜皱襞将鼓室分为上、 中、下三个。具有上、 下、内、外、前、后 六个壁。与周围组织 结构有重要连属。
.
11
.
12
1、鼓室外壁: 鼓膜。
(1)外观:灰白色、半透明、有光泽、椭圆形 的薄膜,外形如浅漏斗状。
(2)位置:鼓膜前下部分在外耳道内侧端向内 倾斜,与外耳道底形成45---50度夹角,在新生 儿约成35度角。
根据气房发育程度不同,可分为气化型、板 障型、硬化型及混合型。
.
26
内耳
内耳又称迷路,为听觉和位觉(平衡 觉)重要感受装置所在部位。其身居颞骨 的岩部,结构复杂。外部构:
1、按解剖学分三部分:前 下----耳蜗;后上---三个半规管;中间---前庭。
2、按组织学分两部分:骨 迷路;膜迷路。骨迷路 与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 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 液。
3、按生理学分为两部分: 听迷路(耳蜗);平衡 迷路(半规管及前庭)。
.
28
1、骨迷路:分为前庭、半规管、 耳蜗三部分。
(1)前庭:位于骨迷路的中部, 前连耳蜗,后连半规管。其 外侧壁有卵圆窗及圆窗与中 耳相隔。 前庭嵴,后面有椭圆隐窝, 内含椭圆囊;前面有球囊隐 窝,内含球圆囊。
耳鼻咽喉解剖
一、耳部解剖 二、鼻部解剖 三、咽部解剖 四、喉部解剖
.
1
一、耳的临床解剖
按解剖分为以下部分
1、外耳 2、中耳 具有导音作用,合称为导音系. 3、内耳---具有感音作用,称为感音系。
.
2
.
3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一)耳廓:
1、软骨:内含弹性软骨支架,外面为皮 肤。耳垂无软骨,由脂肪及结绨组织和皮 肤组成
咽鼓管鼓室端开口---鼓口,或称鼓室口。位 于鼓室前壁的上方。鼻 咽部的开口----咽口, 位于鼻咽部外侧壁。
.
22
咽鼓管
.
23
成人咽鼓管窄、长、弯。与水平面成40度角
小儿咽鼓管宽、短、直,与水平面夹角只有
10度,接近于水平。 2、生理:静止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只有
在吞咽、打哈欠、咀嚼时可短时主动开放,空 气自鼻咽部进入中耳,维持鼓室内外大气压力 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