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讲课教案174页PPT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系统解剖学)课件

基底核
下丘脑
基底核是大脑深处的一组神经核团,主要 负责运动控制和习惯形成。
下丘脑是大脑下方的一个小区域,控制着 内分泌、水分和盐分平衡、体温等基本生 理功能。
脑的神经传导通路
锥体系
锥体系是一组控制身体肌肉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包括锥体系上肢、锥体系下肢 和锥体系躯干。
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是一组控制身体自主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包括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 基底核等。
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早发现、早治疗
一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应尽早诊断和治疗。早期治疗可 以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个体化治疗
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康复评估
对患者的运动、感觉、认知等功 能进行评估,确定康复目标和治
疗方案。
物理治疗
包括理疗、按摩、针灸等,可以 改善肌肉力量、减轻疼痛、促进
血液循环等。
职业治疗
针对患者的工作能力进行训练, 帮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
CHAPTER 06
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前景与发展趋 势
中枢神经系统研究的前沿与挑战
神经退行性疾病
01
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研究重点在于早期诊断、延
功能
接受、处理和储存来自身体各部 位的感觉信息,并控制和协调身 体的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
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间脑等部分 ,控制着思维、行为、感觉和运动等 功能。
脊髓
连接脑和身体其他部位,传递神经信 号,控制身体的运动和感觉。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与发展
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包括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 等过程。
解剖学第十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形如四棱锥,底为菱形窝,顶朝向小脑。
2.沟通 下通脊髓中央管,上通中脑水管,
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 下腔相通。
.
22
解剖学—中枢神经
(五)第四脑室
1.位置 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室腔,形如四棱
锥,底即菱形窝,顶朝向小脑。 2.沟通
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向上与中脑水 管相通,并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和第四脑室外侧 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
4
解剖学—中枢神经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
(一)位置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平枕骨大孔处与脑相连 ,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下平第3腰 椎,故临床常在3、4或4、5腰椎之间进行穿刺。
.
5
解剖学—中枢神经
(二)外形
脊髓为细长而前后略扁的圆柱状结构,长40—45cm。主 要外形可归结为六纵沟、二膨大、一圆锥、一终丝。 1.六纵沟 :前正中裂1、后正中沟1、前外侧沟2、后外 侧沟2。 2.二膨大 :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3.一圆锥 :脊髓末端变细,呈圆锥状,称为脊髓圆锥。 4.一终丝 :脊髓圆锥下续为终丝,周围被马尾包绕。
(3)侧角:含有内脏运动(即自主神经)
交感神经元的胞体,此角只存在于T1~L3节段。
在骶段(S)2~4节段相当于侧角位置,有副交感神经元的胞体
。
.
10
2.白质
解剖学—中枢神经
位于灰质周围,由上行、下行的纤维束构成。被表面纵沟分
为三部,即前索、外侧索、后索。
(1)前索:上行纤维是脊髓丘脑前束,下行纤维束是皮质脊
主要包括视交叉、视神 经、视束、漏斗、乳头 体等。
.
24
解剖学—中枢神经
下丘脑的主要核(1团)视上核:分泌加压素
中枢神经系统(175页PPT课件)

4)靜脈竇壓跡:橫竇壓跡最常見,表現為帶 狀低密度影。主要是乙狀竇和橫竇,位於 枕內粗隆的兩側,較粗大。
5)導靜脈壓跡:最常見的是乳突後方導入乙 狀竇的導靜脈,在側位片上表現為短小彎 曲的管狀底密度影。
6)蛛網膜粒壓跡: 蛛網膜粒吸收腦脊液回靜 脈竇,對顱骨內板產生壓跡,而造成的骨 缺損或稀疏。 X線表現為邊緣銳利,大小 不等的低密度影,位於中線2~3cm之內。 值得注意的是,個別壓跡相當大,可達數
央有枕骨大孔,其前下方是斜坡。
二、腦
腦位於顱腔內,分為端腦、間腦、中腦、 後腦及延髓五部分。
端腦即大腦。大腦半球以外側溝,中央溝, 頂枕溝三條腦溝將大腦分為額葉、頂葉、顳葉、 枕葉、島葉五個葉.
間腦由上丘腦、背丘腦、後丘腦、底丘腦 和下丘腦組成。
腦幹由中腦、腦橋和延髓組成。
小腦位於幕下顱後窩內,包括半球和蚓部。
縫間骨亦稱Wormian骨,數目不定,為解剖 變異,無病理意義,好發於人字縫之間。
3.顱壁壓跡(markings of cranial parietes)
(1)腦回壓跡:(亦稱指壓跡)腦回生長壓迫 顱骨內板形成,多見於10歲以下兒童。 X線表現:多見於額顳部,為圓形或類圓形 的密度減低區 。
中樞神經系統
第一節 神經系統解剖概要 第二節 神經系統影像學檢查方法比較 第三節 顱腦X線解剖 第四節 顱腦CT解剖 第五節 顱腦MRI斷面解剖 第六節 中樞神經系統血管影像解剖
第一節 神經系統解剖概要
一顱骨:
腦顱骨:額骨(1),頂骨(2) ,顳骨(2),枕骨(1),蝶骨(1),
篩骨(1)共八塊。顱底骨從前至後呈三個階梯狀 結構:顱前窩、顱中窩及顱後窩。
缺點:
1、腦血管造影檢查有一定 的創傷性、危險性。
5)導靜脈壓跡:最常見的是乳突後方導入乙 狀竇的導靜脈,在側位片上表現為短小彎 曲的管狀底密度影。
6)蛛網膜粒壓跡: 蛛網膜粒吸收腦脊液回靜 脈竇,對顱骨內板產生壓跡,而造成的骨 缺損或稀疏。 X線表現為邊緣銳利,大小 不等的低密度影,位於中線2~3cm之內。 值得注意的是,個別壓跡相當大,可達數
央有枕骨大孔,其前下方是斜坡。
二、腦
腦位於顱腔內,分為端腦、間腦、中腦、 後腦及延髓五部分。
端腦即大腦。大腦半球以外側溝,中央溝, 頂枕溝三條腦溝將大腦分為額葉、頂葉、顳葉、 枕葉、島葉五個葉.
間腦由上丘腦、背丘腦、後丘腦、底丘腦 和下丘腦組成。
腦幹由中腦、腦橋和延髓組成。
小腦位於幕下顱後窩內,包括半球和蚓部。
縫間骨亦稱Wormian骨,數目不定,為解剖 變異,無病理意義,好發於人字縫之間。
3.顱壁壓跡(markings of cranial parietes)
(1)腦回壓跡:(亦稱指壓跡)腦回生長壓迫 顱骨內板形成,多見於10歲以下兒童。 X線表現:多見於額顳部,為圓形或類圓形 的密度減低區 。
中樞神經系統
第一節 神經系統解剖概要 第二節 神經系統影像學檢查方法比較 第三節 顱腦X線解剖 第四節 顱腦CT解剖 第五節 顱腦MRI斷面解剖 第六節 中樞神經系統血管影像解剖
第一節 神經系統解剖概要
一顱骨:
腦顱骨:額骨(1),頂骨(2) ,顳骨(2),枕骨(1),蝶骨(1),
篩骨(1)共八塊。顱底骨從前至後呈三個階梯狀 結構:顱前窩、顱中窩及顱後窩。
缺點:
1、腦血管造影檢查有一定 的創傷性、危險性。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ppt课件 PPT资料共117页

Figure 13.11a
大脑皮层的功能和结构性分区-内 侧面
Figure 13.11b
大脑皮层
• 三种功能区
–运动区(Motor areas) –感觉区(Sensory areas) –联络区(Association areas)
Association Areas-联络区
• 建立不同感觉信息之间的联系 • 在新的感觉传入和以往的经验记忆之间建
• 腹侧通路– 进入 颞叶下部
–负责物体、文字、 面孔的识别,即 “是什么”
• 背侧通路– 延伸 至中央后回
–感知空间关系, 即“在哪里”
Sensory Areas – Primary
Auditory Cortex
• 初级听觉皮层
– 功能-声音的感知 – 位于颞叶上部的边
缘
Sensory Areas – Auditory
脑叶
• 枕叶 occipital lobe 居小脑幕上,枕叶重要的沟裂 为距状沟,距状沟与顶枕沟间为楔叶,与侧副间 沟为舌回,楔叶和舌回靠近距状沟区域的皮质, 为视觉中枢。
• 岛叶 insular lobe 隐居于大脑外侧沟深方,被额 颞顶叶所掩盖,只有分开额叶、颞叶和顶叶岛盖 处才能看到它。机能可能与内脏活动有关。
• 外侧裂的深部
Sensory Areas – Olfactory Cortex
• 位于大脑的内 侧面-梨状区(海
马回的前端和沟 回,Brogmann34 区)
• 由嗅神经传递 冲动到嗅皮层
• 对气味的感知
Sensory Areas – Olfactory Cortex
• 与边缘系统有密切关系
–气味可以触发情绪
半球背外侧面的沟与回
半球内侧面的沟和回
大脑皮层的功能和结构性分区-内 侧面
Figure 13.11b
大脑皮层
• 三种功能区
–运动区(Motor areas) –感觉区(Sensory areas) –联络区(Association areas)
Association Areas-联络区
• 建立不同感觉信息之间的联系 • 在新的感觉传入和以往的经验记忆之间建
• 腹侧通路– 进入 颞叶下部
–负责物体、文字、 面孔的识别,即 “是什么”
• 背侧通路– 延伸 至中央后回
–感知空间关系, 即“在哪里”
Sensory Areas – Primary
Auditory Cortex
• 初级听觉皮层
– 功能-声音的感知 – 位于颞叶上部的边
缘
Sensory Areas – Auditory
脑叶
• 枕叶 occipital lobe 居小脑幕上,枕叶重要的沟裂 为距状沟,距状沟与顶枕沟间为楔叶,与侧副间 沟为舌回,楔叶和舌回靠近距状沟区域的皮质, 为视觉中枢。
• 岛叶 insular lobe 隐居于大脑外侧沟深方,被额 颞顶叶所掩盖,只有分开额叶、颞叶和顶叶岛盖 处才能看到它。机能可能与内脏活动有关。
• 外侧裂的深部
Sensory Areas – Olfactory Cortex
• 位于大脑的内 侧面-梨状区(海
马回的前端和沟 回,Brogmann34 区)
• 由嗅神经传递 冲动到嗅皮层
• 对气味的感知
Sensory Areas – Olfactory Cortex
• 与边缘系统有密切关系
–气味可以触发情绪
半球背外侧面的沟与回
半球内侧面的沟和回
《中枢神经解剖学》课件

人脑的组织与结构
1
大脑半球
了解大脑半球的复杂结构和各自的功能区域。
2
脑皮层
深入研究脑皮层的分层结构和不同区域的功能。
3
脑干
探索脑干的重要职能和它对机体的生命维持的作用。
感觉通路及其功能
视觉系统
揭示光与大脑的神秘互动,了解 视觉系统的奇妙和眼-脑的连接。
听觉系统
探索听觉的奥妙,了解听觉系统 以及识别声音位置的过程。
体感系统
深入研究体感知觉和触觉相关神 经系统,了解身体是如何感受和 解读触觉信号的。
探索脑和情绪的深刻联系
1 边缘系统
揭示边缘系统的奇妙构造和情绪加工的生物化学过程。
2 情绪加工
深入剖析情绪的神经基础,了解情绪加工对思维和行为的影响。
3 内脏神经系统
探索内脏系统如何以神经途径调节和调பைடு நூலகம்身体内部的活动。
了解小脑与运动控制
1
小脑结构
揭示小脑的解剖构造和与其他神经系统的联系。
2
运动控制
深入研究小脑对身体的协调和运动控制的关键作用。
3
神经调节通路
探索中枢神经系统是如何通过调节通路来管理人体的内部平衡。
神经传导中的神经递质
重要性与多样性
了解神经递质在神经通讯中的关键作用和多样的功能。
常见神经递质
深入研究常见的神经递质并了解它们在不同神经功能中的角色。
《中枢神经解剖学》PPT 课件
探索中枢神经系统的精彩世界。从机体基础开始,深入了解脑和脊髓的概况, 最终探索神经系统中令人着迷的细节。
中枢神经系统简介
解剖学基础
从神经元到大脑,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概貌和组成。
脑功能概述
探索脑的结构和功能,理解人类思维的奥秘。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小脑
小脑位于大脑的下方,主要负责协调和平衡人体的运动,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小脑内部有许多神经元和突触,通过接收来自大脑和脊髓的信号,对运动进行精确 的调控。
小脑还参与学习和记忆过程,对人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脑干
脑干是大脑与脊髓之间的过渡区 域,主要负责传递和调节神经信 号,维持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
神经元网络的可塑性
01
研究神经元网络如何通过学习和经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以提
高认知和行为能力。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
02
探索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神经再生与修复
03
研究如何促进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和修复,为脊髓损伤、脑卒中
等疾病的治疗提供可能。
人工智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神经影像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脑部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解读,提高对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神经电生理信号处理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脑电、肌电等神经电生理信号进行自动识别 和分类,用于监测和干预神经系统活动。
神经网络模拟与建模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 为研究神经功能和疾病提供工具。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未来治疗策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基因治疗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基因治疗,如通过纠正致病 基因来治疗遗传性疾病。
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或神经细胞移植来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促进神经再生 和功能恢复。
神经调控与修复技术
发展新型的神经调控和修复技术,如深部脑刺激、神经调控等,以改 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课件)

马尾临床意义:马尾位于终池的脑脊液中,临床上在此穿刺比较安全。
腰椎穿刺部位:L3-4或L4-5。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下隙:
①麻醉(腰麻) ②取脑脊液。
蛛网膜下隙
硬膜外麻醉
马尾
组成:主要由灰质和白质组成,各节段内部结构相似。灰质在中央,白质在周围,在横切面上可见中央管。
灰质
灰质
白质
硬脑膜 脑蛛网膜
上面观
软脑膜 蛛网膜下隙
冠状面
硬膜外隙与蛛网膜下隙的比较
硬膜外隙
位置 硬脊膜与椎管之间
内容 静脉丛、脊神经根
压力
负压
交通
与颅腔不通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 脑脊液、脊神经根丝
正压 与颅腔相通
硬脑膜在颅顶部特征:结合疏松,易于分离,当硬脑膜血管损伤时可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
形成硬膜外血肿。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海绵窦 海绵窦 乙状窦
直窦
窦汇 乙状窦 海绵窦 横窦
岩上窦 横窦 窦汇 直窦
颅底上面观
海绵窦
颅底上面观
外侧壁内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窦内 展神经 颈内动脉
硬脑膜窦
海绵窦 岩上窦 岩下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海绵窦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窦汇 横窦
乙状窦 颈内静脉
直窦
岩上窦 岩下窦
2.在脊髓横断面上,灰质两侧向前扩大叫( 前角 ),由( 运动)神经元组成。
与第四脑室脑脊液汇合
正中孔和外侧孔
与第三脑室脑脊液汇合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脑脊液循环障碍:室间孔阻塞→脑积水;蛛网膜粒渗透受阻→颅内压增高,可使脑组织受压移位,甚至 出现脑疝而危及生命。
人体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讲课教案共176页PPT

人体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讲课教案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