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笔记(呼吸系统) (2)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85a89d83c4bb4cf7ecd1df.png)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一、胸腔穿刺术(一)适应证1.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
2.胸腔大量积液或气胸者。
3.脓胸抽脓灌洗治疗或恶性胸腔积液,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
(二)方法1.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利多卡因麻醉。
2.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和肋间,右手持穿刺针沿下位肋骨上缘缓慢刺入胸壁直达胸膜,将50ml注射器接至胶管上,在协助下抽取胸腔积液或气体。
当注射器吸满后注意先夹紧胶管,再取下注射器排液或排气,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3.①每次抽液、气时,不宜过快、过多,防止胸腔内压骤降,发生肺水肿或循环障碍、纵隔移位等意外。
②减压抽液、抽气,首次不宜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宜超过1000ml;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置入无菌试管送检。
4.观察病人情况①病人如有任何不适,应减慢抽吸或立即停止抽液;②如病人突然头晕、心悸、冷汗、面色苍白、脉细、四肢发凉,提示病人可能出现“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抽液,使病人平卧、保暖、吸氧,密切观察血压,建立静脉通道,防止休克。
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
5.术毕拔出穿刺针,消毒穿刺点后,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三)护理1.胸腔积液的穿刺点:为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或结合X线、超声波检查确定。
一般在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也可选腋中线第6~7肋间。
气胸者穿刺点:为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
2.术后护理(1)嘱病人平卧位或半卧位休息,观察呼吸、脉搏等情况;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或渗液。
(2)注入药物者,应嘱病人卧床2~4小时,并反复转动体位,以便药液在胸腔内均匀涂布。
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一)适应证1.胸部X线阴影原因不明、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支气管狭窄或阻塞、胸腔积液等病因诊断。
2.原因不明的刺激性咳嗽,经3周抗生素治疗不缓解,疑为异物或肿瘤者。
3.原因不明的咯血,需明确病因及出血部位者。
4.引流呼吸道分泌物、做支气管肺泡灌洗、去除异物、摘除息肉、局部止血及用药、扩张狭窄支气管或激光治疗者。
内科护理学笔记(呼吸系统)
![内科护理学笔记(呼吸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a57f7dbaaaea998fcd220e3e.png)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概述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呼吸系统的结构(一)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上呼吸道-- 鼻、咽、喉(对吸入气体的加温37℃、湿化95%和机械阻拦作用)下呼吸道-- 下呼吸道起自气管,止于呼吸性细支气管末端(防御作用)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吞咽时会厌将喉关闭,防止食物进入下呼吸道。
环状软骨在声带下方,是喉梗阻时进行环甲膜穿刺的部位。
气管在隆凸处分为左右两主支气管。
右主支气管较左支气管粗、短而陡直,因此异物或吸入性病变(如肺脓肿)多发生在右侧,气管插管过深时亦易误入右主支气管。
气管、支气管黏膜表面由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构成,正常情况下杯状细胞和黏液腺分泌少量黏液。
黏液纤毛运载系统和咳嗽反射是下呼吸道的重要防御机制。
(二)肺导气部:主支气管由肺门进入左、右肺中,分支到各肺叶,又反复分支成树状,称为支气管树,支气管树又反复分支总称为肺的导气部$(具有输送气体的功能)肺实质:(肺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呼吸部:终末细支气管再分支为呼吸细支气管,继续分支为肺泡小襄,其壁上均为肺泡开口连通肺组织肺泡,总称肺的呼吸部$(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肺间质:结缔组织肺泡上皮细胞有两型:Ⅰ型细胞与邻近的肺毛细血管皮细胞构成气血屏障(呼吸膜);肺气体交换主要在肺泡,通过气血屏障进行。
Ⅱ型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在肺泡表面形成薄薄的液膜,其功能为降低肺泡表面力,维持肺泡稳定性,防止肺泡萎缩。
肺有双重血流供应:1.肺循环 2.支气管循环(三) 胸膜腔和胸压胸膜腔是由胸膜(脏层和壁层)围成的潜在的密闭腔,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
胸压是指胸膜腔的压力(负压)胸负压的生理意义:是使肺维持扩状态,同时促进静脉血及淋巴液的回流。
二、呼吸系统的功能1)外呼吸:(肺呼吸)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通气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呼吸(组织呼吸):组织细胞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过程2、防御功能(1)调节和净化吸入的空气;(2)清除气道异物;(3)反射性的防御功能;(4)清除侵入肺泡的有害物质;(5)免疫防御。
内科学复习笔记 呼吸系统疾病篇
![内科学复习笔记 呼吸系统疾病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5c7a8ff61fb7360a4c6510.png)
呼吸系统疾病肺炎临床表现:症状: 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痰血、发热、胸痛、等等。
体征: 早期无体征、肺实变有肺实变体征、湿罗音、并发胸水有胸水体征重症肺炎标准(美国)主要标准:①需要有创机械通气;②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
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分;②氧合指数(PaO2/FiO2)≤250; ③多肺叶浸润;④意识障碍定向障碍;⑤氮质血症;⑥白细胞减少;⑦血小板减少;⑧低体温;⑨低血压。
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重症肺炎。
治疗抗感染是最主要环节。
经验性治疗:1、CAP:青壮年无基础疾病的CAP: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
大环内酯类不单独使用2、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或需要住院的CAP:第二、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3、HAP: 第二、三代头孢菌素﹑β -内酰胺类/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4、重症肺炎:广谱抗生素,足量,联合。
CAP :β -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HAP: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氨曲南),广谱青霉素/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或碳青霉烯类,必要时+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肺炎临床稳定标准1、T ≤37.8 OC2、心率≤ 100次∕分3、呼吸频率≤ 24次∕分4、血压:收缩压≥90mmHg5、呼吸室内空气动脉血氧饱和度≥90%;或PaO2 ≥ 60mmHg6、能够口服进食7、精神状态正常治疗评估48-72 小时进行评估;有效表现,体温下降、症状改善、白细胞下降,而X线胸片病灶吸收较迟。
;72小时无效原因(1)未能覆盖致病菌或耐药菌(2)特殊病原体(3)并发症(4)误诊(5)药物热一、肺炎链球菌肺炎临床表现—症状一般病史:常为健康者,男性多见,多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等。
好发春冬季节。
中毒症状: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达39-40度,可呈稽留热,周身关节酸痛不适。
自考03202内科护理学(二)自考重点资料自考新版笔记
![自考03202内科护理学(二)自考重点资料自考新版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0391b763186bceb18e8bb98.png)
03202 内科护理学(二)(2009年版)( 完整版 17页余两列)《内科护理学(二)》(2009年版)姚景鹏 主编 北京医学出版社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 总论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第四节 肺炎第五节 肺结核第六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第七节 肺血栓栓塞症第八节 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第九节 机械通气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第一节 总论第二节 心力衰竭第三节 心律失常第四节 心脏电复律和人工心脏起搏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第六节 高血压病第七节 病毒性心肌炎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 总论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第三节 溃疡性结肠炎第四节 肝硬化第五节 肝性脑病第六节 急性胰腺炎第七节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 总论第二节 肾小球疾病第三节 肾盂肾炎第四节 肾衰竭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第一节 总论第二节 贫血第三节 出血性疾病第四节 白血病第五节 淋巴瘤第六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第一节 总论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第三节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第四节 糖尿病第八章 风湿性疾病第一节 类风湿关节炎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第三节 干燥综合征第九章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第一节 中毒总论第二节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第三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第四节 中暑第五节 镇静催眠药中毒第十章 传染病第一节 总论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第三节 艾滋病第四节 狂犬病第五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第六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第七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第八节 霍乱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疾病第一节 总论第二节 脑血管病第三节 帕金森病第四节 癫痫1.1.下列关于护理的定义,叙述不正确的是A .1973年国际护士会议制定的护理定义是“帮助健康的人或患病的人保持和恢复健康或平静地死去”B .1978年美国护士协会的护理定义是“护理实践是直接服务并适应个人、家庭、社会在健康或疾病时的需要”C .1980年ANA 认为“每个人对自身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都有一定的表现和反应,对这种反应的诊断和治疗称为护理”D .护理学已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B 】1.2.护理诊断最为常用的是A .“健康”B .“有…危险”C .“潜在并发症”D .“亚健康”【B 】1.3.护理诊断的常用陈述方式中PES 公式,“E”是指A .健康问题B .原因C .症状D .体征【B 】1.4.护理诊断的合作性问题是指A .健康问题B .临床表现C .潜在并发症D .健康指导【C 】1.5.护理程序的第三步是A .护理诊断B .制定目标C .护理评估D .制订计划【D 】1.6.目标的陈述成分包括A .主语、谓语、行为标准、评价时间B .主语、谓语、条件状语、评价时间C .主语、定语、谓语、条件状语D .主语、定语、条件状语、行为标准【A 】2.1.进入21世纪后,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甚高,在城市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占第几位?A .第一位B .第二位C .第三位D .第四位【C 】2.2.呼吸道的组织结构不包括A .黏膜B .黏膜上层C .黏膜下层D .外膜【B 】… … (中间部分略) 完整版请——QQ :1273114568 索取11.6.诊断脑出血最有效、最迅速的方法是A .脑CT 扫描B .头颅MRIC .脑血管造影D .脑脊液检查【A 】11.7.脑出血患者血压高时床头可抬高A .10度B .20度C .30度D .40度【C 】11.8.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特点是静止性和节律性。
内科护理学常见考点归纳(呼吸系统)
![内科护理学常见考点归纳(呼吸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c756ab4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7.png)
内科护理学常见考点归纳(呼吸系统)1. 呼吸系统常见症状(P13):咳嗽与咳痰、肺源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呼吸困难)、咯血。
2. 肺源性呼吸困难正确氧疗★▲ 一般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者:可用一般流量(2~4L/min)、浓度(29%~37%)给氧。
▲ 严重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者:可用面罩短时间、间歇高流量(4~6L/min)、高浓度(45%~53%)给氧。
▲ 缺氧而有二氧化碳潴留者(PaO2<60mmHg,PaCO2>50mmHg),可用鼻导管或鼻塞法持续低流量(1~2L/min)低浓度(25%~29%)给氧3. 咯血、窒息的护理措施:1、休息与体位:少量咯血静卧休息;大量咯血绝对卧床,协助病人平卧位头偏一侧。
取患侧卧位2、饮食护理:大咯血者应禁食,小咯血者宜进食温、凉流质饮食。
多饮水,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3、对症护理:保持清洁舒适,稳定病人情绪,可给予镇静剂。
4、保持呼吸道畅通: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经鼻腔吸痰,重症病人在吸痰前后应适当提高吸氧浓度。
嘱病人将气管内痰液和积血轻轻咳出。
咯血时轻轻拍击健侧背部,嘱病人不要屏气、剧烈咳嗽、打喷嚏、大笑,以免诱发猴头痉挛,使血液引流不畅形成血块,导致窒息。
5、用药护理:大咯血使用垂体后叶素时,要控制滴速。
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和孕妇忌用。
年老体弱,肺功能不全者在应用镇静剂和镇咳药后,注意观察呼吸中枢和咳嗽受抑制情况。
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咯血特点,注意有无窒息先兆E、预防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6、窒息的抢救:▲立即取头低足高45俯卧位,面向一侧,轻拍背部,迅速排出气道和口咽部的血块,或直接刺激咽部。
▲必要时吸痰管负压吸引,▲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与配合工作。
7、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咯血的量、色、性质及出血速度等。
(先兆)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发绀、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等窒息征象,有无阻塞性肺不张、肺部感染及休克等并发症的表现6如何指导病人有效咳嗽(P14):(1)尽量采取半坐卧位,先进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s,继而缩唇,缓慢呼出气体,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s,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b781387dccbff121dd368384.png)
呼吸系统一、呼吸道:以环状软骨分上、下1.上呼吸道:鼻、咽、喉鼻可将空气加温至37℃,湿度95%;咽是呼吸消化共同通路,吞咽时会厌软骨将喉关闭;喉由环状软骨(内含声带)和甲状软骨构成,之间的环甲膜为喉梗阻时穿刺部位。
2.下呼吸道:气管隆突(胸骨角)分左右,右较粗短陡,易异物、吸入性脓肿、气管插管易入等。
小于2mm的为小气道,腔细壁薄易陷,炎症时易痉挛阻塞通气障碍。
3.呼吸道组织结构:(1)黏膜纤毛柱状上皮,纤毛向咽侧摆动,有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的作用;(2)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层;(3)外膜:软骨、结缔组织、平滑肌。
二、肺1.肺泡:总面积100㎡平静状态只有1/20的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因而具有巨大的呼吸储备能力2.肺泡上皮细胞:Ⅰ型细胞:占95%,与临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相贴形成肺泡-毛细血管膜(呼吸膜);Ⅱ型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3.肺泡巨噬细胞:吞噬进入肺泡的微生物和尘粒、生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
4.肺间质:肺泡上皮与血管内皮之间、终末气道上皮以外的支持组织,包括血管及淋巴组织。
三、肺的血液供应1.肺循环(功能血管):低压、低阻、高血容量,缺氧使肺动脉收缩,形成肺动脉高压,是发生肺心病的重要机制。
2.支气管循环(营养血管):在支扩等疾病时可形成动-静脉分流,曲张的静脉破裂可引起大咯血。
四、胸膜腔内压负压,壁层胸膜有感觉神经,脏层无痛觉神经,因此胸部疼痛是由壁层胸膜发生病变或受刺激引起。
五、肺的呼吸功能1.肺通气(1)潮气量(VT):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正常成人潮气量为400~500ml,频率16-20次/分。
(2)每分通气量(MV或VE):是指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总气量。
MV=潮气量(VT)×呼吸频率(f),正常成人每分通气量约6~8L。
(3)肺泡通气量(VA):指在每分钟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又称有效通气量。
VA=(VT-VD)×f。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知识点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a4f29a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8.png)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知识点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研究的对象是成年人的内脏器官和功能。
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负责气体交换和维持机体内部气体平衡。
因此,在内科护理学中,呼吸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呼吸系统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1.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空气进入鼻腔后,通过喉咙和气管进入支气管和肺部。
肺部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通过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O2)并排出二氧化碳(CO2)。
2.正常呼吸的生理机制:呼吸是一个自动控制的过程,受到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的调节。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脑干,在接受来自化学感受器和机械感受器的输入后,控制呼吸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从而控制呼吸速率和深度。
3.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环境污染、感染、吸烟、遗传因素等因素有关。
4.呼吸系统的临床表现: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痛、气促等。
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和重要体征有所不同,了解疾病的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5.呼吸系统的检查和检测方法:呼吸系统的检查和检测方法包括肺功能检测、胸部X线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气体分析等。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肺功能、肺病变情况和气体交换情况,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6.呼吸系统相关的护理措施:在护理患者时,我们需要关注呼吸频率、呼吸音、呼吸深度等呼吸指标的变化。
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劳动和饮食,提供良好的呼吸环境和氧气供应是重要的护理措施。
7.机械通气的护理:机械通气是一种治疗和支持重症患者呼吸功能的重要手段。
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中,我们需要关注呼吸机参数的调整、人机同步、气道管理、注意机械通气合并的并发症等方面。
8.呼吸系统紧急情况的处理:在临床实践中,呼吸系统的紧急情况如呼吸窘迫、气道梗阻、气胸、支气管哮喘发作等是需要迅速处理的。
内科护理学第一篇呼吸系统超级详细
![内科护理学第一篇呼吸系统超级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2654f80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5.png)
第一篇:呼吸系统知识点概括第一节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1.环状软骨将呼吸道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2.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喉由环状软骨和甲状软骨组成,环甲膜连接环状软骨和甲状软骨,是喉梗阻穿刺的部位3.下呼吸道包括支气管和各级细支气管4.右支气管比左支气管更粗、更短、更陡,因此异物吸入多发生在支气管右侧5.左肺分为上下二叶,右肺有上、中、下三叶(巧记:左二右三)肺泡上皮细胞分为一型细胞和二型细胞。
一型细胞: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贴合构成气-血屏障;二型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稳定肺泡大小6.肺通气指外环境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肌运动引起胸腔容积改变,使气体有效进入或者排出肺泡。
7.肺换气主要通过呼吸膜以弥散的方式进行,气体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分压差使气体交换的主要动力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1.咳嗽是一种反射性的防御动作,因咳嗽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引起的一种呈突然、爆发性的乎其运动,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
2.咳痰:铁锈色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红的或红棕色痰见于肺结核、肺癌、肺梗死;黄脓色痰多见于感染;红棕色或巧克力色痰见于阿米巴肺脓肿;粉红色泡沫痰见于急性肺水肿;砖红色胶冻样痰见于克雷伯杆菌肺炎;恶臭味痰提示有厌氧菌感染。
大量痰:大于100ml/24h。
3.体位引流排痰用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痰液较多排痰不畅的病人;高血压、心力衰竭、近期有大咯血患者禁用。
机械吸痰用于意识不清无力咳出的病人。
4.呼吸困难分为三种类型:①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时呼吸困难显著: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常伴高调哮鸣音。
②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伴有哮鸣音。
③混合型呼吸困难:呼气吸气都困难。
见于重症肺炎,重症肺结核,肺纤维化,大量胸腔积液和气胸。
5.咯血:咯血前三位病因:肺结核(咯血最常见病因)、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咯血的分度:痰中带血、少量咯血(<100ml/d)、中等量咯血(100-500ml/d)、大量咯血(>500ml/dh或1次>300ml),咯血引起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窒息。
内科护理学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特点和护理
![内科护理学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特点和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84f8c012f01dc281e53af060.png)
• 痰中带血时患者可出现紧张,甚至恐 惧
【辅助检查】
• 血常规 • 痰液检查 • 胸部X线检查 • 血气分析 • 肺功能等各项检查
【护理诊断】
• 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痰液黏稠、胸痛、意 识障碍导致咳嗽无效等有关。
• 焦虑 与剧烈咳嗽、排痰不畅影响休息与睡 眠及病情加重有关
性出血热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病
【身体状况】
1.咯血量及性状 小量咯血:24h咯血量在100ml以内。 中等量咯血:24h咯血量100~500ml。 大咯血:24h咯血量达500ml以上
一次咯血量达300ml以上。
【身体状况】
2.窒息表现 • 大咯血时,患者出现情绪紧张、面色灰暗、胸
闷及咯血不畅为窒息的先兆,应予警惕。 • 一旦出现表情恐怖、张口瞪目、双手乱抓、大
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 及时为患者漱口,擦净血迹
【护理措施】
(二)配合治疗护理 1.镇静止血 • 使用垂体后叶素时要控制滴数,高血压、冠
心病、心衰和妊娠者禁用。 • 观察有无恶心、便意、面色苍白、心悸、腹
痛及腹泻等不良反应。 • 烦躁不安者,适当选用镇静剂如地西泮5~
• 有窒息的危险 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无力 排痰、意识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环境及体位 • 空气新鲜、流通 • 温度在18~22℃ • 湿度在50%~60% 2.饮食护理 鼓励多饮水,每日饮水量1500ml以上 3.基础护理
【护理措施】
(二)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及患者的意识,特别警惕窒息的发生 正确采集痰标本: • 以自然咳嗽法最常用,清晨痰液为宜,采集
进行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解剖生理考点汇总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解剖生理考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ef1377c26fff705cd170a85.png)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一、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肺和胸膜组成。
(一)呼吸道1.上呼吸道由鼻、咽、喉组成。
2.下呼吸道气管在隆突处(胸骨角)分为左右两主支气管。
右支气管--粗、短而陡直---异物吸入更易进入右肺。
小气道:直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呼吸系统患病的常见部位。
(二)肺和胸膜1.肺:肺泡--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内氧分压最高。
2.胸膜分为脏层、壁层--胸膜腔--负压--少量浆液--润滑作用。
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一)肺的功能--肺通气与肺换气的功能。
三、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①小儿鼻腔相对短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炎症时易充血肿胀出现鼻塞,导致呼吸困难。
②鼻腔黏膜与鼻窦黏膜相连续,且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时易导致鼻窦炎;③咽鼓管较宽、短、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易侵及中耳而致中耳炎。
喉部较长、狭窄,呈漏斗型,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发生炎症肿胀,故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窒息。
④婴幼儿--免疫球蛋白含量低--分泌型IgA(SIgA)为低--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左、右主支气管分叉水平对应的解剖部位是A.颈静脉切迹B.胸骨柄C.胸骨角D.胸骨体E.剑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气管在隆突处(胸骨角)分为左右两主支气管,故选C。
以下对呼吸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上呼吸道由鼻、咽、喉构成B.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路C.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D.左主支气管较右主支气管粗、短而陡直E.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右支气管较左支气管粗、短而陡直---异物吸入更易进入右肺,故选D。
护士资格证考试《内科护理学》复习笔记
![护士资格证考试《内科护理学》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7432de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f.png)
护士资格证考试《内科护理学》复习笔记护士资格证考试《内科护理学》复习笔记内科护理学是研究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因素对内科患者的影响,介绍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内科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和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思维和方法,以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护士资格证考试《内科护理学》复习笔记,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店铺。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基础护理:1.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2.休息与体位:急性发作期有发热,喘息时应卧床休息,老年、幼儿、体弱的病员应延长休息时间.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预防并发症.3.饮食护理: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应给予充足的水分和热量.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ML以上.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4.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5.咳嗽、咳痰的护理:(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鼓励和指导病人每2-4小时定时进行有效咳嗽.(2)胸部叩击:叩击同时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和咳嗽、咳痰.叩击时间15-20min为宜,每日2-3次,餐前进行.叩击时应询问病人的感受,观察面色、呼吸、咳嗽、排痰情况,检查肺部呼吸音及啰音变化.(3)体位引流:按病灶部位,取适当体位,使病变部位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以有效咳嗽或胸部叩击将分泌物排出体外.引流多在早餐前1h、晚餐前及睡前进行,每次10-15min,引流期间防止头晕或意外危险,观察咳嗽和痰液引流情况,注意神志、呼吸及有无紫绀.(4)吸入疗法:包括湿化疗法和雾化吸入疗法.在湿化疗法时,应密切观察病情,经常协助病人翻身、排背、必要时吸痰,以防止呼吸道急性阻塞.6.根据医嘱正确收集痰标本.7.药物治疗护理:观察抗生素和止咳、祛痰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8.心理护理:急性发作期,应关心体贴病人,了解情绪变化原因,给予耐心疏导,讲解有关防治知识,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9.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正确咳嗽及有效排痰,劝其戒烟,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机体耐寒力,根据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冬季晨起外出注意保暖或使用口罩,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员接触.肾脏系统肾脏系统内科护理措施:1.观察尿量、颜色、性状变化,有明显异常及时报告医师,每周至少化验尿常规和比重1次.2.根据病情定时测量血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3.每周测量体重1次,水肿明显、行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者,每日测量体重1次,做好记录.4.观察有无贫血、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尿素氮升高等情况.5.根据病情记录24h的出入水量.饮食护理:1.急性肾炎低盐、高维生素饮食,限制水的摄入.2.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低盐、低脂、优质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有水肿者限制水的摄入.3.肾功能不全者优质低蛋白、高钙、高铁、高维生素、低磷饮食,限制植物蛋白摄入量,尿少者限水、钠、钾盐摄入量.对症护理:一、水肿护理:1.准确记录出入液量,限制水和盐的摄入量.2.卧床休息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如血压低,要预防血容量不足,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和摔跤;如血压高,要预防肾脏缺血、左心功能不全和脑水肿发生.3.做好皮肤护理,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4.用利尿药时,注意观察尿量的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和水、电解质的情况.二、尿异常的护理:1.向患者交待留取尿标本的正确方法,容器要清洁,送验要及时.2.如有血尿时应分清是初始血尿、全程血尿还是终末血尿,以协助诊断,同时观察血尿的量和颜色.3.大量血尿时,应卧床休息,并注意观察血压和血红蛋白的变化,遇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4.适当多饮水,以冲洗尿路,防止血块堵塞和感染.三、休息:1.急性肾炎、急性肾衰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可逐步增加活动.2.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疾病期需要卧床休息,恢复期则可适当活动,但应合理安排生活,以免病情反复.四、预防感染:1.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新鲜,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2.医护人员在做各项操作时,应保持无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3.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勤换内衣,剪短指(趾)甲,保持个人卫生,长期卧床者,应注意预防褥疮发生.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一般内科护理措施:病情观察:1.及时了解有无呕吐、便血、腹痛、腹泻、便秘等.2.呕吐、呕血、便血、严重腹泻时,应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神志,并详细记录次数、量、性质.3.腹痛时,注意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与饮食的关系,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师处理.一般护理:1.危重及进行特殊治疗的患者,如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晚期、肝昏迷、肝脓肿、急性胰腺炎等,应绝对卧床休息.轻症及重症恢复期患者可适当活动.2.饮食护理对溃疡病、肝硬化腹水、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指导食用易消化、高蛋白、低盐或无盐、低脂肪无渣的治疗膳食.3.当需要进行腹腔穿刺术、肝脾穿刺活检、纤维内镜、经皮肤肝穿刺介入疗法等检查时,应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工作.4.备齐抢救物品及药品.5.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慰工作,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参照消毒无菌技术常规.健康指导:1.强调饮食质量及饮食规律和节制烟酒.2.指导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掌握发病的规律性,防止复发和出现并发症.3.向患者阐述一些与疾病有关的医疗知识.4.说明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5.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护士资格证考试《内科护理学》复习笔记】。
内科护理学 呼吸系统知识点
![内科护理学 呼吸系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767cba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a.png)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知识点呼吸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理系统之一,它承担着气体交换的关键任务,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在内科护理学中,对呼吸系统的深入理解和护理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部分。
鼻腔不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还具有过滤、加温、加湿空气的作用。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喉不仅是呼吸的通道,还是发声器官。
气管和支气管则像树枝一样分支,将气体输送到肺部。
肺是呼吸系统的核心器官,由肺泡组成。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氧气在这里进入血液,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排出。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主要由呼吸肌(如膈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
正常的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因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一)肺炎肺炎是肺部的炎症性疾病,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引起。
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护理要点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等。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其特点是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发展。
患者会出现慢性咳嗽、咳痰、喘息、气促等症状。
护理时要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法,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预防呼吸道感染。
(三)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诱因很多,如过敏原、气候变化、运动等。
护理上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监测病情变化,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药物。
(四)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传染性疾病。
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低热、盗汗等。
护理重点在于做好隔离措施,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加强营养支持。
(五)肺癌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概述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呼吸系统的结构(一)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下呼吸道-- 下呼吸道起自气管,止于呼吸性细支气管末端(防御作用)@ 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吞咽时会厌将@ 气管在隆凸处分为左右两主支气管。
右主支气管(二)肺导气部:主支气管由肺门进入左、右肺中,分支到各肺叶,又反复分支成树状,称为支气管树,支气管树又反复分支总称为肺的导气部$(具有输送气体的功能)肺实质:(肺内各级支气管和肺泡)呼吸部:终末细支气管再分支为呼吸细支气管,继续分支为肺泡小襄,其壁上均为肺泡开口连通肺组织肺泡,总称肺的呼吸部$(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肺间质:结缔组织肺内气体交换主要在肺泡,通过气血屏障进行。
Ⅱ型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在肺泡表面形成薄薄的液膜,其功能为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稳定性,防止肺泡萎缩。
肺有双重血流供应:1.肺循环?? 2.支气管循环?(三) 胸膜腔和胸内压胸膜腔是由胸膜(脏层和壁层)围成的潜在的密闭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
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负压)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是使肺维持扩张状态,同时促进静脉血及淋巴液的回流。
二、呼吸系统的功能1、气体交换:由三个环节构成呼吸过程1)外呼吸:(肺呼吸)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通气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组织呼吸):组织细胞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过程2、防御功能(1)调节和净化吸入的空气;(2)清除气道异物;(3)反射性的防御功能;(4)清除侵入肺泡的有害物质;(5)免疫防御。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的症状和体征1、咳嗽与咳痰1)咳嗽的性质干性咳嗽---- 咳无痰或痰少 ----- 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及肺结核初期。
湿性咳嗽---- 咳嗽伴有痰液 ------ 常见于慢支、支扩、肺炎、肺脓肿及空洞性肺结核。
2)咳嗽的时间突然发作的咳嗽---- 多见于刺激性气体所致的急性上呼吸道炎症及气管、支气管异物。
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 多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支、慢性肺脓肿等。
夜间或晨起时咳嗽加剧----- 多见于慢支、支扩、肺脓肿及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左心衰竭常于夜间出现阵发性咳嗽。
3)咳嗽的音色金属音的咳嗽 ---- 见于支气管腔狭窄或受压的情况,如支气管肺癌、纵隔肿瘤。
咳嗽声音嘶哑 ---- 见于喉炎、喉癌等。
犬吠样咳嗽 ---- 见于喉部疾病或气管受压。
4)痰的性状痰的性状可分为(黏液性)、(浆液性)、(脓性)、(黏液脓性)及(血性)等。
白色黏痰 ---- 见于慢性支气管炎。
血丝痰或血痰---- 见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支扩铁锈色痰 ---- 肺炎球菌肺炎。
粉红色泡沫状痰---- 见于肺水肿。
恶臭痰 ---- 提示肺部厌氧菌感染。
白色泡沫或黏液痰转为黄色----- 有细菌性感染草绿色痰---- 绿脓杆菌感染红棕色胶冻状痰---- 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有关果酱样痰---- 肺吸虫病灰黑色痰---- 大气污染或肺尘埃沉着症有关。
巧克力色/红褐色痰 ---- 阿米巴脓肿5) 痰量:24小时咳痰量>100ml为大量咳痰。
肺脓肿的典型症状咳大量痰,痰液静置后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浆液),下层为(脓液及坏死性物质)。
2、肺源性呼吸困难1)吸气性呼吸困难特点:吸气显着费力,重者有“三凹征”,可伴干咳及高调哮鸣音。
病因:喉、气管、大支气管管腔狭窄或不全性阻塞。
常由炎症、水肿、痉挛、异物及肿瘤等引起。
(2)呼气性呼吸困难特点: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常伴有哮鸣音。
病因:肺组织弹性减退、小支气管痉挛或狭窄所致疾病。
多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3、咯血:指喉及其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咯出。
1)咯血程度小量咯血: 24h咯血量在100ml以内。
中等量咯血: 24h咯血量100~500ml。
大咯血: 24h达500ml以上或一次量达300ml以上,或不论咯血量多少,只要出现窒息2)窒息表现大咯血时,病人出现情绪紧张、面色灰暗、胸闷及咯血不畅为窒息的先兆,应予警惕。
一旦出现表情恐怖、张口瞪目、双手乱抓、大汗淋漓、唇指发绀及大小便失禁,甚至意识丧失提示窒息,应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约70%~80%是由病毒引起,细菌性感染仅占小部分。
临床表现(临床上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以下几型:)1.普通感冒:成人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引起,潜伏期短(1~3天)其病急。
2.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根据病毒侵犯的部位不同分为)(1)急性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烧灼感,轻度疼痛。
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可有触痛,腺病毒感染时可伴有眼结膜炎。
(2)急性病毒性喉炎:以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咳嗽时疼痛为特征,常有发热、咽炎和咳嗽。
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伴触痛,可闻喘鸣音。
(3)急性病毒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为咳嗽、无痰或少量黏痰,伴有发热、乏力、声嘶。
3.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起病急,有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0C以上,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肺炎肺炎概论感染性细菌性肺炎需氧G+球菌:肺炎球菌、金葡菌需氧G-杆菌:克雷白、绿脓杆菌军团菌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其他病原体非感染性理化因素、免疫和变态反应、过敏因素、药物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肺炎球菌G+ 40%、G-杆菌20%医院获得性肺炎:(HAP)需氧G-杆菌50%、常继发有原发病的危重病人、耐药多大叶性肺炎:累及单个、多个肺叶或整个肺段(肺泡性肺炎)(如图所示)小叶性肺炎:累及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壁、周围间质及肺泡壁肺炎各论肺炎球菌肺炎(一)发病机理及症状1、病理: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2、典型症状:起病急骤。
1)寒战高热:体温骤升至40℃,呈稽留热2)患侧胸痛:放射致肩部,咳嗽或深呼吸加重3)咳嗽、咳痰:铁锈色痰(1~2 天后)4)呼吸困难:发热→氧耗量↑呼吸面积减少→缺氧→呼吸困难。
3、典型体征:肺实变征(二)实验室检查1、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常伴核左移、或胞浆内有中毒颗粒2、痰涂片及痰培养可发现病原菌3、 X线肺叶或肺段密度均匀的阴影4、并发症——严重败血症或毒血症者可并发感染性休克。
(三)治疗要点1、抗生素治疗1)一经诊断即应与抗生素治疗,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结果2)首选青霉素G,根据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确定用药途径及剂量3) 滴注时尽量在1小时内滴完,维持有效浓度(时间依赖)4)有青霉素过敏或重症可选用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红霉素5)抗生素疗程5~7天,或热退后3天停药2、支持治疗3、对症处理:4、并发症的处理:体温降而复升或3天后仍不降者,考虑肺炎球菌的肺外感染,如脓胸、心包炎或关节炎等。
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常存在基础疾病,肺部感染的表现常被掩盖,大部分患者有发热、咳嗽、咳脓性痰,如咳暗红色胶胨样稠痰(克雷伯杆菌肺炎)。
(2)x线检查——表现为两肺多发的、小叶斑片状病灶,可融合呈大片状阴影,病变区可见小脓肿或空洞。
(3)化验——白细胞可升高或正常,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及核左移。
(4)胸水标本培养。
??(5)纤维支气管镜抽吸痰液培养。
治疗:选用广谱抗生素联合用药,首选半合成广谱青霉素,氨基糖甙类。
宜大剂量、长疗程、静脉滴注为主,雾化吸入为辅。
注意营养,补充水分,充分引流痰液。
军团菌肺炎诊断要点(1)症状与体征——起病先缓后急,初始乏力、低热,l~2d后出现高热、寒颤、头痛、咳嗽、咳痰,痰黏量少,可带血。
有恶心、呕吐和水样便。
严重者有呼吸困难、神经精神症状,可出现休克、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dic等并发症。
可有相对缓脉、湿哕音,重症肺部可出现实变体征。
(2)x线检查——早期呈斑片状浸润影。
迅速出现叶、段肺实变征象。
(3)化验——血沉增快,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有蛋白尿、血尿,血肌酐、alt、ast增高,cpk增高,低钠血症、低氧血症。
血军团菌抗体测定恢复期较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4)治疗---- 首选红霉素,口服或静脉,必要时加利福平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要点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以儿童及青年人居多,婴儿间质性肺炎亦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起病隐袭,青年,儿童,秋季易发病干咳少痰支原体感染与哮喘密切相关,是引起哮喘重要原因之一。
可有多系统受累:头痛、肌痛,中耳炎等神经系统损害X线表现: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下肺野多见。
血清学检查: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最常用检测手段PCR及DNA可以早期快速诊断首选药物红霉素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犯肺部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的传染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 结核结节,干酪坏死和空洞形成;其主要临床表现是: 低热、乏力、盗汗、消瘦、咳嗽、咯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抗酸菌)✷生物学特征: 抗酸染色的特性生长缓慢培养需2-8周才长出菌落抵抗力较强在阴湿处可生存五个月以上,但在烈日下曝晒2小时或煮沸1分钟能被杀灭, 70%乙醇接触2 分钟也可杀灭。
将痰吐在纸上直接焚烧是最简单的灭菌方法。
菌体机构复杂类脂质:形成结核结节蛋白质:引起过敏反应多糖类:参与免疫反应耐药性先天耐药、继发耐药✷流行特征:✷人体的反应性病理结核病的基本病变主要有三种:渗出、增殖、变质临床表现(一)症状1、结核中毒症状:午后低热、乏力、纳差、体重减轻、盗汗、月经不调、闭经2、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二)体征实变征: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肺尖、肩胛间有湿啰音。
(三)并发症1、痰菌检查--- 诊断结核最可靠依据。
阳性可确诊,提示开放性结核,具有传染性。
2、影象学检查--- 可早期发现病灶,可了解病变部位、范围、性质、发展情况及疗效判断3、结核菌素检查---试验人体对结核的Ⅳ型变态反应4、纤维支气管镜---主要用于支气管结核和淋巴结支气管瘘的诊断5、其他实验室检查--贫血、血沉加快结核菌素(结素)试验OT(old tuberculin)——结核菌代谢产物粗提取剂,主要含结核蛋白PPD(Purified Protein erivative)提纯的结核蛋白衍生物常用浓度:OT 5IU 0.1ml PPD 1:10000结果判断: 48~72小时测量皮肤硬节直径判断标准: 阴性 (一) 无硬结或硬结平均直径<5mm者。
弱阳性 (+) 硬结直径平均5-9mm。
阳性 (++) 硬结直径10-19mm。
强阳性 (+++) 硬结直径>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