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篇11、教材分析《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同学“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导同学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同学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依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

培养同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沛用电化教学手段,协助同学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同学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

让同学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同学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同学“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同学,即引导同学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同学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

四、说学情我班同学虽没去钱塘江,也没观赏到千军万马奔腾的潮水,但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想像丰富,而且对新鲜事物充溢了好奇心,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5篇

《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5篇

《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5篇《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奔“潮”,整体感知1 释题知“观潮”。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课文,着而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2 入文理解“观潮”(1) 导入: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2) 读文。

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找到文中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一句。

A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者说一说吗?B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二品位“奇”,感觉奇观师: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1 边默读课文边用“??”画出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2 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课件出示:__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__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件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3 学生读句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是什么?眼看潮水就要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读、写出本课时的生字词:“观潮、洗涤、旷野”。

2.能够领悟作者通过对“观潮”景观的描写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逐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观潮》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观潮》的教材,教师 preparing 恢复双语2.课文相关的图片或PPT3.朗读录音机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观潮》的图片或PPT引导学生讨论海的美丽和浩渺。

2. 学习新词(10分钟)•通过PPT展示“观潮、洗涤、旷野”三个生字词的字形和发音,让学生跟读。

3. 预习课文(15分钟)•请家长朗读辅导教材 prepared 庐山•教师朗读课文 prepared 鲁迅,带领学生跟读,梦想重回霍尔果斯区权。

•了解学生对“观潮”这个景观的想法和感受。

4. 分析课文(20分钟)•分段解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老师 could 各曲反好曹 proposed 织女。

### 5. 集体朗读(10分钟)•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温故而知新。

6. 情感交流(1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触,谈谈自己对大海、自然的感受,建立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7. 诗歌鉴赏(15分钟)•通过诵读经典诗歌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观潮》,写一篇以大海为主题的小短文,表达自己对大海的感悟。

六、课堂小结•复习当天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巩固和课文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观潮》的意境,还能够感受诗歌之美,培养审美情感,加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观潮》作业设计

《观潮》作业设计

《观潮》作业设计班级姓名等第一.基础性作业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理解词语】1.竭力支撑或摆脱。

()2.多指液体向外流出来。

()3.根据已经知道的,来猜想和判断不知道的。

()2.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正确分辨读音】A 松脂.(zhǐ)波.涛(bō)B 拂拭.(shì)赤.(chì)脚C 划.(huá)动渗.(shèn)出(2)下列词语与“约莫”意思相同的一项是()【正确理解词语】A莫是 B大约 C相约(3)括号里应该填写的词是()【多种方式理解词语】A推测 B猜测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二.综合性作业1.默读课文2—12自然段,思考:文中这块琥珀形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将正确答案填进括号里。

(填序号)()【提取信息】①炎热的天气②有树、昆虫③许多小动物④很长的时间⑤地壳变化⑥有人类经过2.文中写这块琥珀具有科学价值的一句话是()【根据文本信息作出合理解释】A.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B.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C.从那块琥珀,摸我恩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三.拓展性作业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复活节岛①太平洋南部有一个复活节岛。

这个岛过去经常有火山爆发。

②这个岛出名不在于有火山,而是因为岛上那些巨型石雕人。

岛上一共有670个石雕人。

这些石雕人特别高大,一般在7~10米之间。

体重一般在50~60吨,最重的估计有90吨上下。

③这些石雕人的模样非常奇特。

一个个大头、窄额头、高鼻子,眼窝全都深深的。

他们的头微微地往下垂,嘴巴噘得能拴住一头驴。

他们都戴着红色岩石雕成的圆柱形的帽子,双手按在鼓起的肚子上。

造型手法非常夸张,好像现代派的作品。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1.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兴趣。

2.2通过品词析句,培养学生理解、感悟、欣赏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

2.2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2教师简要介绍钱塘江大潮的成因和特点。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学习生字词3.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4.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4.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品词析句5.1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5.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喻句,理解其内涵。

6.体会作者情感6.1学生分享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

6.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2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如:写一篇关于家乡美景的短文。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课外阅读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文章,分享给同学。

五、板书设计1.课题:《观潮》2.生字词:潮、涌、漫、涨、翻、滚、吼、壮观3.重点句子: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气势雄伟。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1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自己先读课文,然后挑选几名学生来朗读,让其他学生听后进行评价,讨论哪位同学的朗读更符合课文情境,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优化作业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优化作业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优化作业设计-附参考答案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在我们的家乡有一处令人惊叹的自然qí guān()。

jù shuō()每当大雨过后,山脚下那条原本kuān kuò()的河流会因为水量的急剧增加而变得波涛汹涌。

河水奔腾的声音yóu rú()千军万马在嘶吼,dùn shí()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看。

shà shí()原本安静的地方变得热闹非凡。

二、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盐.水(yán xián)薄.雾(báo bó)横.贯(guàn guàng)震.撼(chèn zhèn)霎.时(chà shà)恢.复(huī fēi)屹.立(yì qǐ)浩.浩荡荡(hào gào)山崩.地裂(pēng bēng)余.波(yú xú)昂.首东望(yǎng áng)人声鼎.沸(dǐng tǐng)三、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农厉滚动人山人海B.逐渐余波齐头并进C.依旧潮水山崩地裂D.海堤盼望风平浪静四、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犹如()仍旧()颤动()反义词:平静()宽阔()风平浪静()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缩句)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非常壮观。

(改为反问句)3.每年的八月十八日,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前来观潮的人络绎不绝,人山人海。

(修改病句)六、句子理解。

1.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品析: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潮头靠近时的形态变化,“拉长”“变粗”“横贯”等词展现了潮水的汹涌和壮阔。

理解填空:潮头由()逐渐变成()并(),显示出潮水的()。

《观潮》2023教案参考五篇

《观潮》2023教案参考五篇

《观潮》2023教案参考五篇《观潮》2023教案参考五篇《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潮》2023教案参考,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观潮》2023教案篇1一、课题:观潮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作为最后一组课文的学习,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能综合运用以前学到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如:分清文章的主次;边读边想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法学法: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

七、课前准备: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们这个学期的第一课《观潮》,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

谁了解它,能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向大家说说吗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

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说明:导入的设计,利用录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谈观后感,接着问: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来描写这种景象的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四年级上册《观潮》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一、教学内容:四年级语文课《观潮》
二、教学目标:
1、认读个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背诵三、四自然段。

3、感观潮的奇特美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一.快乐认识新朋友
人声鼎()水天相()人()人()
山()地()( )天卷地风()浪吼
二.我能根据句子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人非常多()
2.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3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4好像消失,又好像出现。

()三.我知道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是什么
好像——()大概——()霎时()依旧——()翻滚——()出现()四.我认为本课这些句子或段落写得最生动。

————————————————————————————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观潮》同步课后作业设计(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观潮》同步课后作业设计(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观潮》同步课后作业设计(含答案)【基础训练】一、看拼音,写词语。

lǒng zhào dùn shí tuì cháo yóu rú yú bō二、选词填空。

平静安静宁静1.房间里非常(),只听见钟表的嘀哒声。

2.几只小船飘荡在()的湖面上。

3.夜晚,()的乡间小路上连一个人影都没有。

三、按要求写句子。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用加点的词造句)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句话把比喻成了。

你来仿写一个和“潮水”有关的比喻句吧!四、课文回顾。

1.课文是按照()、()、()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hào)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ɡ)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zhèn)得颤动起来。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能力提升】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观潮》片段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潮来了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声音的变化,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江面景象的变化,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3)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3)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3)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听懂、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及词句的意思。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流畅的语言描述物体特征。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对比、思考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对美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获取关键信息。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及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比喻与实际情况的联系。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表观点。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上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2.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观潮》的故事背景,并提出“为什么潮会上涨、下涨”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主体活动1.听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做简要总结。

2.内容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体掌握课文内容。

3.词语学习:解释生词,学生理解并记忆关键词语。

4.组织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观潮》故事中的反思与启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自然界其他现象,扩展学生对自然的认识。

5.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段内容,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海洋景色。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以及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描述内容的丰富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

五、教学反思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2)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2)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关键词语。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把握语言节奏。

3.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导入引发思考。

4.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理解。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1.能够用自己的话语准确表达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
•让学生完成一个小练习,复习上节课内容。

2. 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海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学习课文
•学生跟读课文,老师解释生词和难点。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主题,梳理文章逻辑。

4. 情感联想
•让学生围绕海潮展开自由联想,写一段内容。

5. 学习任务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6. 思维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海潮的启示,与生活联系,展开讨论。

7.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进行自我复习。

五、板书设计
•课文重点词语
•海潮的概念
•思维拓展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完成对课文的思考和感悟,写作一篇小短文。

七、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设计,学生在主动思考、合作讨论中领悟到课文的含义,增强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对于引导学生广泛联想,拓展思维有积极意义。

以上是本课《观潮》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师有所帮助。

【晨鸟】(2019年审定)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完整教案和作业设计

【晨鸟】(2019年审定)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完整教案和作业设计

课题观潮课型讲读课文授课2课时时间1.认识“盐、屹”等 12 个生字,会写“潮、据”等 15 个字。

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教学目标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 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难点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1. 正确拼读 12 个会认字,书写 15 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教学横贯”等词语。

目标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1. 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导入“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

”唐代大诗人刘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分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课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件出示 2)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

潮: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设计意图:在学观赏钱塘江大潮。

)(课件出示 3)生交流的基础上去开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检查、指导。

展教师指导,能及时发(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昂、顿、鼎、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音,并组词语。

(课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件出示 4)导,能更有效地巩固学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ɡ),避免读成(pēn生对字词的掌握。

(2019年审定)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完整教案和作业设计

(2019年审定)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完整教案和作业设计

课题观潮课型讲读课文授课2课时时间1.认识“盐、屹”等 12 个生字,会写“潮、据”等 15 个字。

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教学目标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 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难点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1. 正确拼读 12 个会认字,书写 15 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教学横贯”等词语。

目标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1. 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导入“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

”唐代大诗人刘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分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课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件出示 2)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

潮: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设计意图:在学观赏钱塘江大潮。

)(课件出示 3)生交流的基础上去开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检查、指导。

展教师指导,能及时发(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昂、顿、鼎、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音,并组词语。

(课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件出示 4)导,能更有效地巩固学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ɡ),避免读成(pēn生对字词的掌握。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2019年语文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作业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2019年语文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作业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2019年语文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作业设计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1、理解下列词语沸腾(1)过了15分钟,水烧开了,沸腾起来。

_________________ (2)一看到自己的偶像,整个人群又沸腾起来。

_________________ 好象看得见又好象看不见,一会儿出现,一会消失。

()形容人很多。

()抬着头往东望。

()形容人群声音很大,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形容水面辽阔,和远处的天空连接起来了。

()形容风和浪都很平静,没有什么动静。

()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

()形容气势很大。

()2、用本课所学的词语填空。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

潮水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3、美文片段欣赏。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

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你最喜欢哪一句?简单地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次作业自我评价:教师评价: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学员姓名张丽梅学员单位西固区东川中心校观察时间段40分钟观察对象四年级学生授课内容观潮观察点教学过程客观描述教学实施优缺分析教学行为调整建议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齐读课题直接导入: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资料2、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

《观潮》课堂作业设计

《观潮》课堂作业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讲堂作业设计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边划“√”。

笼盖(lónglǒng)薄雾(bóbáo)余波(bōpō)风号浪吼(háohào)二、写近义词。

瞬时()抬头()抖动()三、依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齐集的人很多。

)()(2)形容朦朦胧胧。

((3)没有风波,比喻沉静。

()四、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潮来了,作者先听见远处传来_______________,仿佛_______________。

过了一会儿,浪潮愈来愈近了,那声音仿佛_______________,仿佛_______________。

当潮头奔跑西去后,江面仍旧_______________.五、课内知识达成1、书中的比喻句好多,请你把它摘录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仿写比喻句:暴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填空:潮来前,江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潮来时,只听见________________只看见,到了近处,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潮头过去时,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4、作者经过听到的和见到的两个方面,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钱江潮的气概,写出了钱江潮的壮观。

请你也用这类方法把雷雨的气概和壮观写出来。

5、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海涌云为郭,江横玉系腰”相对应的句子,请摘录下来。

第1课 观潮-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作业设计系列(统编版)

第1课 观潮-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作业设计系列(统编版)

1.观潮分层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读拼音,写词语。

jù shuō dà dìkuān kuògǔn dòngyóu rú zhú jiàn shà shí lǒng zhào二、下面词语的书写与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剧说盼望昂(yáng)首东望 B.大堤犹如山崩(bēng)地裂C.地振屹立人声鼎(dǐng)沸 D.霎时惯通浩(hào)浩荡荡三、根据意思写词语,再选词填空。

1.世界上最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

()2.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3.形容风浪很大,比喻险恶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

()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

B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四、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①( )( )鼎沸①漫( )卷( ) ①风号( )( )④浩浩( )( ) ①山( )地( )⑥风平( )( )(1)根据课文内容给词语分类。

(填序号)形容声音很大的词语是:描写潮水声音的词语是:描写江面或潮水的样子的词语是:(2)任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五、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 )3.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 )六、按要求写句子。

1.平静的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缩句)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改为反问句)3.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改变语序,意思不变)4.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作业设计
1.一音多词
guàn huī cháo yì
习(惯) ( 灰 )心 ( 潮 )水 ( 毅 )力
一(贯)(恢)复(嘲)讽(屹)立
2.选择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并用另外读音组词。

薄雾(báo bó bò)薄酒薄荷称为(chēng chèn)称心
涨水(zhǎng zhàng)涨红风号浪吼(háo hào)号码
3.换偏旁组词。

笼()()()()
沸()()()()
4.查字典,填空。

“人声鼎沸”的“鼎”是结构,查部,共有画,第6画的名称
“蒙”的第6画是。

是。

“昂首东望”的“昂”的第5画是,
5.照样子从课文中归类摘抄四字词语。

并在括号里补充你课外积累的同类词语两个。

abac: (

漫天卷
地:(

其他:
6.理解填空
①“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从这个词语中知道,这个句子是拟人句,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的雄伟气势。

②从“踮着脚”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观潮的人希望快点见到潮水的急切心情。

③从“人山人海”“人声鼎沸”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观潮的人很多,场面很热闹。

④第4段的比喻句是: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是把潮水比作白色的战马,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潮水的浩大的声势。

⑤本文的中心句是: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围绕着这个句子,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这三个部分来写的,全文的结构是总分总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