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护理

合集下载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概述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因复杂,病情危重,治疗难度较大。

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栓塞治疗。

其中,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具有侵入性小、恢复快等优点。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同时降低患者的痛苦。

护理措施1. 术前准备在治疗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工作,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具体包括:•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情况。

•为患者介绍治疗程序,并告知其治疗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接受抽血等常规化验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恐惧和紧张情绪。

2.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具体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确保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对患者进行麻醉和止痛治疗,缓解其痛苦。

•防止患者出现血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为患者安装退血装置等相关设备。

•监测治疗过程中的放射线剂量,保障医疗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3. 治疗后的护理治疗结束后,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对其进行安全、平稳的转运。

具体包括:•对患者进行麻醉解除和止痛处理,控制其疼痛。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出现的任何不适症状。

•进行必要的护理,如敷凉毛巾、适度按摩等,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后续治疗:对于治疗后的患者,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制定后续的治疗计划,并定期进行复查。

注意事项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确认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和药品,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管。

•注意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其病情和需求,充分尊重患者的权益。

•治疗结束后,对医院设备和工具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的发生。

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护理

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护理

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护理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动脉血管的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1]。

动脉瘤破裂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表现出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进而不可逆/可逆影响患者部分颅内组织的功能。

部分患者是由于脑血管痉挛、闭塞或因动脉瘤压迫周围组织造成,导致患者致残或死亡。

其一旦发生,如不及时救治,致残及死亡率极高[2]。

早期应用电解可脱弹簧圈经股动脉穿刺行介人栓塞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

我科自2016-03至2016-08月共收治了3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对其行弹簧圈介人栓塞术,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 2016年3月- 2016 年8月收治的3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 例,平均年龄55.6岁(41-72)。

,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提示: 前交通动脉瘤15例,后交通动脉瘤13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基底动脉瘤3例。

其中择期手术患者为25例,急诊手术患者为13例;伴有颅高压症状的为20例,无明显症状者18例;CT/MRI检查显示:动脉瘤破裂后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1.2 患者筛选全脑血管造影提示颅内血管破裂与当前临床症状有相关性;既往无明显出血性疾病史;能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完善胸透、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术前检查项目,无明显的手术禁忌症。

1.3 方法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在全麻状态下,气管插管下手术,术前、术中持续微量泵静脉输入钙拮抗剂:尼莫地平,术中全身肝素化。

经皮股动脉穿刺引入6F血管鞘,经鞘管引入VER135导管,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根据动脉瘤瘤体及瘤颈大小,选择合适的微弹簧圈,在DSA监视下,借助微导管放入动脉瘤腔内,直至动脉瘤不显影。

术毕拔出导管,压迫止血,并加压包扎。

2 临床护理2.1 常规护理术前相关检查及备皮:急诊患者术前完善血常规及凝血检查,同时行双侧腹股沟区、会阴部及大腿上1/3处备皮;术前用药:术前30min予以苯巴比妥钠、阿托品、地塞米松及尼莫地平等扩张血,防治术中并发症;患者耐受评估:术前完善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以便正确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生命体征监测:应用心电监护动态监测生命体征,时刻注意瞳孔、血氧饱和度及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血压的调整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同时血压的骤变,往往也提示了病情的变化;术后注意制动:术后绝对卧床休息一周,限制体力活动3-4周,防止弹簧圈栓子移位;术侧肢体监测:术侧肢体制动24h,保持下肢伸直位,禁止屈曲,保持髋关节伸直,防止穿刺部位发生血肿,穿刺部位一般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下肢血栓监测: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有无减弱或消失,同时观察术侧足部及指端皮肤温度、颜色及有无疼痛、感觉障碍并与健侧肢体对比,如出现肢体苍白,小腿剧烈疼痛或麻木,皮肤温度下降,则提示有动脉栓塞可能。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后护理体会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后护理体会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后护理体会
汪海岚;李艳梅
【期刊名称】《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13)006
【摘要】目的探讨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时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进行栓塞的术后护理.方法 2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均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方法,并实施相关护理措施,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7例介入手术术后患者,2例手术12h后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中1例致大面积梗塞而死亡,1例瘤体再次破裂,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血管内支架植入避免弹簧圈弹出的治疗技术使以前无法介入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有可能得到根治,有效的术后护理配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总页数】3页(P73-75)
【作者】汪海岚;李艳梅
【作者单位】泰州市人民医院介入科,江苏泰州225300;泰州市人民医院介入科,江苏泰州22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颅内宽颈动脉瘤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并发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1例的呼吸道护理 [J], 季翠玲
2.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8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J], 贾悦;张艳秋;束玲玲
3.Enterprise支架及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对比[J], 王颍超;侯国欣;韩文豪;刘磊;张博
4.Lvi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对比 [J], 易田康
5.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与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分析 [J], 郑达理;杨建雄;林立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27例围手术期护理

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27例围手术期护理
适 医堂 2 生筮 巷 6 M d o m nctn, 1。o2 .o Q e o C m u i i s 0 V 1 5 . Jf ao 2 1 . N 6
[ 章 编 号 ]0 6 2 4 (O 1 0 — 6 6 0 文 10 — 4 o 2 l )6 0 6 — 2
支架辅助弹 簧 圈治疗颅 内宽颈 动脉瘤 2 7例 围手 术期护理
吕 美云 , 萍 易
( 南通 大学 附属 医院神 经 内科 , 苏 2 6 0 ) 江 2 0 1
[ 摘 要】 目的 :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 塞治疗颅 内宽 颈动脉瘤 的围手术 期护理 。方法: 应用血管 内支架辅 助弹
簧圈治疗 2 7例患者 , 观察 患者术前 准备 、 中配合 、 术 术后病情及并发症 的发生情况 。 结果 : 患者均痊愈出院 , 未发生护 理并发症。结论 : 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是 治疗颅 内宽颈 动脉瘤安全 、 有效的方法 , 加强 围手术期的护理 , 可提高手术 成功率 , 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 预 [ 词】 宽 颈动脉瘤 ; 内支架 ; 关键 颅 弹簧圈栓塞术 ; 围手术期 ; 护理
虑。 因此护士应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介人治疗的优点 , 手术 的简要操作步骤 、 注意事项 , 并请康复患者现身
说法 , 消除 紧张 、 瞑心理 , 极配 合治 疗 。( ) 恐 积 2 防止
再 出血的护理 : 绝对卧床休息 , 避免受凉感 冒, 习 练
脑脊液等治疗 , 患者均痊愈出院。
2 护 理
2 术后 护理 ( ) . 3 1 生命体 征监测 : 支架应用增加 了术 中、 术后血管内血栓及脑梗死发生几率。 术后应 () 1心理护理 : 内动脉瘤 患者起 颅
密 切 观察 患 者 血 压 、 体 活 动 、 识 及 瞳 孔 的 变化 。 肢 意

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护理

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护理

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护理颅内动脉瘤是颅内某部位的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大的脑血管疾病,其破裂可致患者致残甚至死亡。

正确及时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进展,目前临床上采用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具有创伤小、预后好、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特点,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但由于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各不相同,动脉瘤破裂后血管痉挛等因素,使血管内栓塞术围术期内仍会发生较高并发症[1],术后病情的严密观察和血压的监测等,可使并发症减少,利于患者康复。

我科2013年1月至12月成功完成动脉瘤栓塞术15例,随访6个月,均预后良好,现就动脉瘤栓塞术的术后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3-01~2013-12 本院住院的15例动脉瘤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28-73岁;未破裂12例,已破裂3例,有头痛者11例,动眼神经麻痹5例,恶心、呕吐3例。

所有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瘤。

1.2 护理1.2.1 全麻术后护理全部患者均在全麻、经口气管插管下行栓塞术,术毕返回本科监护室复苏,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去枕平卧6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心电、指脉氧、血压、呼吸变化,尤其是患者准备苏醒时,特别注意血压的变化,血压的变化可引起脑灌注流量改变,从而诱发动脉瘤破裂或脑血管痉挛[2]。

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时间因人而异,一般1-3小时后清醒,做好撤机前的评估,用程序化撤机方法撤机拔管,并给予低流量吸氧,防止脑缺血、缺氧和脑水肿。

6小时后床头抬高15~3O°,可给予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饮水,前4小时饮水800-1200ml,保证充足尿量,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尽量保持环境安静。

1.2.2 心理护理因术后进入监护室,无亲人在身旁,卧床期间一切生活护理必须由他人协助,如进食、排泄、床上擦浴,使病人暴露了一些隐私,降低了尊严和自身的能力空间,导致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大,病人有一定的心理负担,常有恐惧、害怕紧张心理。

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8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8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8例围术期
护理体会
贾悦;张艳秋;束玲玲
【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6(012)022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8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出现再出血或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页数】2页(P2212-2213)
【作者】贾悦;张艳秋;束玲玲
【作者单位】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镇江,212002;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镇江,212002;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镇江,212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护理 [J], 赵继明;魏民;李茜;王丽;谷莹
2.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观察 [J], 代永庆;申向竹;
钱亦华
3.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手术前后护理体会 [J], 何海霞;张和妹
4.血管内支架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2例护理体会 [J], 王萍;张慧;李秀花;周蕊;李苏萌
5.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J], 孙全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的护理配合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的护理配合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的护理配合摘要:脑动脉瘤为常见脑血管异常扩张导致的瘤状病变,0.2%~7.9%的患者会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增加了病残病死率[1]。

据报道[2],脑动脉瘤病残率高达50%左右,病死率仅次于脑梗死与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弹簧圈栓塞治疗仍为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单纯应用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难以致密栓塞宽颈动脉瘤等复杂的脑动脉瘤,且复发率高,存在一定局限性。

有学者指出[3],当血流能够通过的支架网孔面积与支架金属网格所围成的菱形面积之比值小于0.6时,可使流经支架进入动脉瘤的血流衰减,促进血栓形成,减少预后复发。

[关键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颅内动脉瘤,患者护理配合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导致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因血流冲击、动脉壁薄弱引起,确诊后需尽早采取手术治疗,防止颅内动脉瘤破裂,威胁患者术后生命。

本次研究选取78例行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探究重症护理配合效果,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均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符合手术治疗相关指征,签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手术禁忌症、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

根据患者手术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9例。

常规组中男女患者比例19:20,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0.12±5.70)岁,Hunt-Hess分级:Ⅳ级、V级分别有28例、11例;干预组中男女患者比例18:21,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50.10±5.60)岁,Hunt-Hess分级:Ⅳ级、V级分别有27例、12例;两组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择期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术后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环境护理,调节适应温湿度,保持空气流通,保持绝对卧床休息1天,适当抬高床头,促进静脉回流,防止脑水肿,针对患者心理需求施加个性化心理疏导,缓解负面情绪。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护理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护理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3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64-01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可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的85%。

弹簧圈栓塞术可有效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89例,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89例动脉瘤患者,对其进行了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其中男56例,女43例。

年龄27.8-56.2岁。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影像学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

1.2 方法取仰卧位,全麻后经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置于病变侧的颈内动脉内。

造影显示动脉瘤的全貌,并找出显示动脉瘤的最佳位置。

测量动脉瘤的大小,瘤颈于载瘤之间的距离,然后将微导管经导引导管送入动脉瘤内,按照预先测量好的大小送入弹簧圈,直到动脉瘤填满为止。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术前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沟通,多与病人交谈,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护理。

详细介绍该手术的。

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手术前后护理体会

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手术前后护理体会

11 临床 资 料 .
本组 l 2例 , 8例 , 4例 , 栓 塞 、 架移位 发生 。 女 男 支
2 护理干 预
年龄最小 2 8岁 , 大 7 最 3岁 , 均住 院 1 . ; 平 5 2d 术前
住 IU 1 , 后 住 IU 1—2d 2例 均 有蛛 网 C —3d 术 C 。1 膜下 腔 出血 史 , 经 数 字 减 影 血 管 造 影 明确 诊 断 。 均
随着新 技 术 及 新 材 料 的 进 步 , 血管 内微 创 介 入
12 手 术方 法 .
所 有 患者 均 全麻 下 手术 , 液 血
治疗 已成 为颅 内动 脉 瘤 的 主 要治 疗 方 法 之 一 , 颅 肝素化 后从 右股动 脉穿 刺置 人 6 但 F导管 鞘 , 确i 量 精 贝 4 内宽 颈动 脉瘤 仍 是 手 术 夹 闭 和血 管 内治 疗 的难 点 , 瘤颈宽 度及 载瘤 动 脉 远 近 端 直 径 , 冠 脉 支 架 跨 动 将
Zblg 等 u 报 道 窄 颈 动 脉 瘤 致 密 栓 塞 率 高 达 脉瘤颈 放置 , 过 支 架 上 的 网孔 将 微 导 管送 人 动脉 uiae l 通
8%, 5 而宽颈 动脉 瘤仅 为 1 % 。近 年来 , 6 国内外采 用 瘤 腔 , 用 电解 可脱 弹簧 圈 ( D ) 应 G C 栓塞 动脉 瘤 。
《海 南 医学 } 0 0年 第 2 21 l卷 第 l 9期
HAI NAN MEDI AL OU C J RNA L
V 12 .9Oeo ̄r 0 0 o. 1No 1 tt 1 2


理 ・
血 管 内支架 结 合 电解 可脱 弹 簧 圈治 疗 颅 内宽 颈动脉 瘤 的手 术前 后护 理体 会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魏学琴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魏学琴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魏学琴发布时间:2023-06-07T09:38:46.74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5期作者:魏学琴[导读]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医院于2021年4-2022年4个月期间收治的40名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本组病例全部采用支架辅助栓塞,围手术期给予抗血小板、抗凝等药物,并于术后3月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以评估血栓形成。

结果:经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治愈的40例病例,其中32例实现完全致密填塞,6例达到了90%以上,而另外2例则处于85%~90%的范围,为此,我们还对这些病例进行了2~12个月的跟踪调查,同时,我们还使用改良的Rankin评分来衡量病例的治愈效果,有28例患者为0分,有8例患者为1分,有4例患者为2分。

其中有2位病人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出现大动脉痉挛、弥漫性脑水肿,经抢救无效而死。

其余病例均无出血,支架移位,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

应用该方法对4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人进行了手术,结果令人满意,全部病人接受了血管造影术,未发现动脉瘤再发。

结论:应用支架辅助栓塞术可以有效地缓解脑缺血后的症状,但该方法在临床应用不多,其疗效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医院于2021年4-2022年4个月期间收治的40名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本组病例全部采用支架辅助栓塞,围手术期给予抗血小板、抗凝等药物,并于术后3月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以评估血栓形成。

结果:经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治愈的40例病例,其中32例实现完全致密填塞,6例达到了90%以上,而另外2例则处于85%~90%的范围,为此,我们还对这些病例进行了2~12个月的跟踪调查,同时,我们还使用改良的Rankin评分来衡量病例的治愈效果,有28例患者为0分,有8例患者为1分,有4例患者为2分。

弹簧圈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

弹簧圈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 出血 , 中 2 其 5例患 者 到达介 入室时均有不同意识障碍 , 其余均意识清
醒。
好护理 。并且观 察生 命体 征 , 意识 状态 , 瞳孔及肢体活动变化 , 如患者 突然 出现 头
治疗 方法 : 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插管 下进 行栓塞 , 全程肝素化 , 穿刺股动脉 , 先
观 察 患 者 是 否 有 躁 动 的情 况 , 旦 出 现 躁 一 动 立 即配 合 麻 醉 师 进 行 麻 醉 药 物 的调 整 ,
d i1 . 9 9 j i n 0 7 —64 . 0 o: 0 3 6/. s .10 s 1x 2 1 1
2 2 6. 92
自己 会 留 有 后 遗 症 , 期 卧 床 , 瘫 , 长 偏 失 语 , 顾 虑 重 重 , 因 护 士应 耐 心 、 致 对 而 此 细
腔, 直接刺激血管或血细胞破坏产生多种
血 管 收 缩 物 质 刺 激 血 管 , 产 生 血 管 痉 可
6 7岁 , 临床主要症状 多 由动脉瘤 出血 ,
瘤体压迫或者 动脉痉挛造成 , 主要表现 为 头痛 、 恶心 、 吐或神经功能障碍 , 呕 意识状
态改 变 等 , 前 经 头 颅 C 术 T检 查 ,5例 是 3
理 : 内 动脉 瘤 破 裂 、 液 流 人 蛛 网 膜 下 颅 血
般 护 理 : 免 诱 发 动 脉 瘤 破 裂 因此 避
在待手术 期 间应 绝对 卧 床休 息 , 保持 安 静, 减少探视 , 免患者情绪激 动 , 避 保持血 压平稳 , 严密监 测血压 , 医嘱应 用 扩张 按 血管药 物和尼莫 通 1— m 2 小时 , 用静脉
弹簧 圈介入 治疗 颅 内动脉 瘤 的 护理 体会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护理

胃肠功能 , 促进 排气 , 能起到积极作用 。 手术后肠袢会有一个麻痹静止期 , 一般需 2~ 4d才能逐渐 恢 复。此期间 胃肠功 能受 到抑制 , 医一 般主 张 自然 恢复 , 西 而 忽视 了腹 胀的预防。待腹胀严重时多采 用药物治疗 , 管排 气 肛 或插 胃管 行 胃肠减压等方法来解决 , 不仅增加 患者身体上 的痛 苦, 而且加重 了心理负担 。针对现状 , 寻求安 全 、 有效的 中医按 摩促进术后术后 胃肠蠕 动 , 有着迫切 的需求 。护 士用手法按摩 穴位 , 对肠 道产生 良性 刺激 , 过神 经 、 通 经络 的传导 反射作 用 , 可 以增强 胃肠 的蠕 动和促 进消 化液 的分泌 。我科 推行 的屈
伸足趾配合穴位按摩大 大促进 了术后 胃肠功 能的恢复 , 使术后
腹胀 减轻 , 排气 时间提前 , 而且此 方法 简便 易行 , 无痛 苦 , 不增
加患 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 患者易于接 受 , 旦实施 , 一 将会
带来 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 参考 文献
1 韩景贤. 穴位按摩用于腹 部术后 胃肠功能恢 复 的观察. 代 中西 医 现 结合杂志 ,0 0, 15 .0 8 2 0 9:07 15 . 2 贺志光主编. 中医学. 3版 . 第 北京 : 民出版社 ,99 4 0 人 18 .6 . 3 卢燕 , 樊艳艳. 按摩足三里穴促进腹 部手术后 胃肠 功能恢复的研究. 解 放 军 护 理 杂 志 ,0 3 2 1 . 2 0 ,0:5 4 王玉珍 . 用美施康 定与穴位 按摩对 妇科腹 部手术 镇痛 的影 响. 应 中 医药临床杂志 ,04,6:2 —3 . 20 1 1910 5 程 风芹 , 陈琼芳 . 针灸促 进泌尿 系结石术 后患者 胃肠 功能恢 复的疗 效 观察 . 理 研 究 ,04,8:9 -9 . 护 20 1 6 56 6 6 冯宏. 舒适护理研究与进展.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0 12 :2 2 0 ,0 1 . 7 张兴华. 弹趾法治疗术后腹胀. 中医药学报 ,9 8 5 2 . 19 , :5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的护理标签: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护理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AN)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病变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出现的脑血管瘤样突起[1],这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的健康,蛛网膜下腔出血是AN破裂的常见表现。

85%的患者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AN破裂出血后办法很多并发症如脑血管痉挛、再出血与急性脑积水,这些疾病都严重威胁的患者的生命,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3],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夹闭破裂血管和对血管进行栓塞。

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适应证越来越广,该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效果也更加理想。

有数据表明,该方法治疗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小于手术夹闭破裂血管,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弹簧圈栓塞是大部分动脉瘤治疗的理想方法,因此及时、准确地早期治疗动脉瘤尤为重要。

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3月-2012年3月对2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该方法进行血管内栓塞的治疗,取得理想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5例,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23~62岁,平均33.5岁。

这些患者均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诊断为颅内动脉瘤。

25例患者均采用可脱性微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1.2 手术配合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给予全麻,并经全身肝素化抗凝后,在微导丝的引导下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大概1/2~1/3处,通过微导管超选择造影技术,明确微导管是否进入瘤腔内,明确瘤的大小、形状、颈/体比等基本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微弹簧圈行栓塞术,或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有的患者两个都用。

术中了解栓塞情况,直至完全栓塞动脉瘤,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等。

2 结果25例动脉瘤100%栓塞。

随访3~12个月,弹簧圈均在原位。

25例患者经DSA复查,动脉瘤栓塞情况出现,瘤体造影剂无显影出现。

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例, 支架 内血栓形 成 1例 , 动 脉 分 支 血 栓 形成 1例 ,
穿 刺部 位 出血 1例 。 2 并发 症 的观 察与 护理 2 . 1 动脉 瘤破 裂再 出血 动 脉瘤 破 裂 可 发 生 在 术
前, 也 可发 生在 术 中和术 后 。术前 情绪 激动 、 用 力屏
与瘤 体 比 ≥ 1: 2 ) 。动 脉 瘤 直 径 最小 1 . 9 7 mm, 最 大1 2 mm; 瘤颈 最小 1 . 6 mm, 最大 7 . 3 mm, 瘤 颈≥ 4 mm 有 2 3例 , 瘤体 宽 : 瘤 颈< 2有 3 8例 。
应 用 专用颅 内 自膨 式 支 架结 合 可 脱 弹 簧 圈对 3 8例
颅 内宽颈 动脉 瘤患者 进行 介入 治疗 , 收 到 良好 效 果 。
现介 绍如 下 。
球 囊辅 助弹 簧 圈联 合 On x y胶 栓塞 。
1 . 3 结 果 本 组 3 8例 , 支 架 植 人 技 术 成 功 率
最 多 出现在 7 d之 内[ 3 ] , 做 好 术前 宣教 , 严格 控制 血 压 是 预防 和减少 再 出血 的重要 措施 。发现 动脉 瘤破
C o mp l i c a t i o n Nu r s i n g Ke y w o r d s I n t e r v e n c e t r e a t me n t I n t r a c r a n i a [ a n e u r s y ms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6 。 R 7 3 9 . 4 l

3 O ・
护士进修杂志 2 O 1 3 年 1 月第 2 8卷 第 1 期
支架辅 助弹 簧圈治疗颅 内宽颈动脉瘤 并发症的观 察及护理

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孔超选进入动脉瘤 内 ,或 先将微导管 超选人动脉 瘤后释 放 支架 ,再应用 弹簧 圈填 塞动脉瘤 ,必要 时使用球囊 辅助栓
史 患 者 , 口服 降 压药 控 制 血 压 。其 中 8例 入 院 后

测 量 收 缩 压 20~ 2 m g 1 舒 张 压 10~ 6 1 ] 。 0 20m H 。 0例 4 10I1t 1]g 1
常规用生理盐水 +硝普钠持续使 用微量泵静 脉注射控 制血 压在 10~10 8 9 m g 4 6/ 5~ 5m H ,未发生并 发症。② 镇静 :使
用回顾 性 分 析 法对 l 血 管 内支 架辅 助 弹 簧 圈 治 疗颅 内 宽颈 动 脉 瘤 的 围 手 术 期 护 理 进 行 分 析 。 结 果 l 6例 6例 该介 入 手 术 的 惠 者 均 未发 生 护 理 并发 症 。l 致 密 栓 塞 ,6例 大部 份 栓 塞 ,血 管 造 影检 查动 脉 瘤不 显 影 ,载 瘤 动 脉 及 邻 近 主要 O倒 血 管 分 支通 畅 ,l 临床 随访 3~2 月 均 无 再 出血 或 血 栓 栓 塞 等 相 关 并发 症 。结 论 4例 4个 血 管 内支 架辅 助 弹 簧 圈是 治 疗 颅 内宽 颈动 脉 瘤安 全 、有 效 的方 法 。加 强 对 血 管 内 支 架 辅 助 弹簧 圈 栓 塞 治 疗 颅 内宽 颈 动 脉 瘤 介 入 治 疗 围手 术 期 的 护
痛 并 意 识 障 碍 ,2例 轻 偏 瘫 。其 中 前 交 通 动 脉 瘤 4例 ,后 . 交通 动 脉 瘤 5例 ,颈 内 动 脉 瘤 4例 ,大 脑 中动 脉 瘤 2例 , 椎 基 底 动 脉瘤 1例 ,1例 多 发 动 脉 瘤 分 2次 栓 塞 。 所 有 动 脉瘤 均 为 宽 颈 动脉 瘤 ( 体/ 颈 <12 。 瘤 瘤 : ) 12 手 术 方 法 :气 管 插 管 全 麻 下采 用 sl ne 技 术 通 过 股 . ed gr i

支架辅助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中的应用及护理

支架辅助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中的应用及护理

支架辅助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中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探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中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并对其并发症进行护理所能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72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全部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进行治疗,然后按照挂号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加以针对并发症的特殊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支架辅助操作简单、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是临床优选治疗方法,但术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特殊护理才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球囊辅助;颅内宽颈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有35%的首次发病者于本年内再次出血,其中又有40%的患者死亡[1]。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为治疗后出现了各种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瘤破裂导致的二次出血、血栓或栓塞等。

本文试对支架辅助治疗后的并发症护理进行相关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宽颈动脉瘤患者共72例,其中男49例,女23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61.89±13.78)岁。

动脉瘤直径2~12 mm,瘤径大小2~7 mm。

全部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进行治疗,然后按照挂号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者全部以支架作为辅助进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全身麻醉后在右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放入支架,在覆盖瘤体、栓塞完毕后释放支架即可完成治疗。

治疗后进行不同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如心理护理、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等。

研究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还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对症的预防性护理。

具体如下。

1. 2. 1 动脉瘤破裂术前情绪激动或用力过度可能诱发动脉瘤破裂,因此术前应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保持平稳情绪,并告知咳嗽或屏气不可用力过度,以免血压过高造成再次出血。

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护理

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护理

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护理高佩珠 孙菊芸 丁文彬(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江苏南通226001)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护理 Key words Intracranial wide-necked aneurysms Endovascular treatment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6,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12)21-1972-03 作者简介:高佩珠(1963-),女,江苏南通,本科,副主任护师,介入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动脉血管的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一旦破裂其致残或致死率极高。

颅内动脉瘤破裂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

目前,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主要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血管内治疗[1]。

血管内栓塞治疗具有微创,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正日益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2]。

我院2008年2月~2011年10月,对2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共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39~67岁,平均55岁。

其中18例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均经头颅CT明确诊断,另3例为未破的动脉瘤患者,因头胀痛来我院查MRI发现。

均经DSA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颅内宽颈动脉瘤。

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8例,后交通动脉9例,大脑前动脉2例,椎动脉2例。

21例患者手术操作顺利,其中20例患者植入一枚支架,结合1~8个不等的水解脱或电解脱弹簧圈栓塞,1例患者同时有左右椎动脉梭形动脉瘤,先行左椎动脉瘤支架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3个月后再行右椎动脉瘤支架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

栓塞后根据造影显示,全部支架到位满意,18例致密填塞,2例次全填塞,1例大部分填塞。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造影与治疗同时进行6例,分期进行15例。

支架辅助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中的应用及护理

支架辅助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中的应用及护理

支架辅助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中的应用及护理【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支架辅助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中的应用及护理。

在介绍了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疾病背景、治疗方法以及研究意义。

在详细讲解了支架辅助弹簧圈的原理、在手术中的应用、术后护理作用,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

结论部分总结了支架辅助弹簧圈的优势,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

支架辅助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有望成为未来治疗这一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颅内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并发症、手术、护理、治疗方法、研究意义、原理、术后护理、优势、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疾病背景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动脉壁赘生形成囊袋状扩张,使血流受阻,导致局部血管破裂而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并发症。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发病过程多数比较慢,患者常常无明显症状或只表现为头痛、眩晕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

但一旦发生破裂,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动脉瘤夹闭等,但这些方法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

寻求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的应用为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发症提供了新的选择,其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成为目前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

1.2 治疗方法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由于其特殊位置和形态,使得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

手术治疗是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颅骨开颅、暴露动脉瘤、夹闭颈动脉分支、切除动脉瘤等步骤来清除动脉瘤。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直接清除动脉瘤,但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缓慢、并发症率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主要包括血管内支架植入和弹簧圈栓塞两种方式。

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的重症护理体会

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的重症护理体会

纳入本研究 内的计量资料 、 计数资 料数据 , 且 置于 S P S S 2 0 . 0 统 计 软件 内分 析 , 其 中前者 经均 数 ±标准 差 ( X ±s ) 进 行 表 示, 且以 t 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 后 者经 E n ( ) ] 进行 表示 , 且 以 卡 方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 若 P<O . 0 5即代 表 差 异存 在 统 计学 意义 。 2结 果 护理 组术 后 1月 时 的各 项 生 活质 量 评 分 与 参 考 组 相 比均 明 显更 高 ( P <0 . 0 5 ) , 如 下表 1 所见 :
术治疗该疾病 , 而科 学 合 理 的 护 理 干 预 服 务 则 是 确 保 疗 效 的 重 要保证_ 2 ] 。我 们 取 本 科 室 接 收 的患 颅 内动 脉 瘤 的 3 O例 患 者 , 给
觉及运动功能 情况 , 定 期 开展 C T检 查 , 以 便 早 期 发 现 血 栓 征 象 。若 发 生 血 栓 , 应行 D S A检查 , 酌 情 给 予溶 栓 治 疗 。
2 组: 参考组 3 O例 , 男性 1 2例 , 女性 1 8例 ; 其 中年龄最 低者 2 5 岁, 最高 7 1岁 , 平均年龄 ( 5 3 . 7 1 ±6 . 7 1 ) 岁 。护 理 组 3 O例 , 男 性 l 1 例, 女性 1 9例 ; 其 中年 龄 最 低 者 2 6岁 , 最高 7 3岁 , 平 均 年 龄 ( 5 4 . 0 9 士8 . 1 4 ) 岁 。2组 的 以上 基 线 资 料 对 比 , 没有显著 差异 , ( P
0 0 009
8 16 17
0 . 0 000
6. 38 30
0 00 00
3 906 5
0. 00 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护理高佩珠 孙菊芸 丁文彬(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江苏南通226001)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护理 Key words Intracranial wide-necked aneurysms Endovascular treatment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6,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12)21-1972-03 作者简介:高佩珠(1963-),女,江苏南通,本科,副主任护师,介入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动脉血管的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一旦破裂其致残或致死率极高。

颅内动脉瘤破裂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

目前,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主要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血管内治疗[1]。

血管内栓塞治疗具有微创,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正日益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2]。

我院2008年2月~2011年10月,对2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共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39~67岁,平均55岁。

其中18例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均经头颅CT明确诊断,另3例为未破的动脉瘤患者,因头胀痛来我院查MRI发现。

均经DSA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颅内宽颈动脉瘤。

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8例,后交通动脉9例,大脑前动脉2例,椎动脉2例。

21例患者手术操作顺利,其中20例患者植入一枚支架,结合1~8个不等的水解脱或电解脱弹簧圈栓塞,1例患者同时有左右椎动脉梭形动脉瘤,先行左椎动脉瘤支架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3个月后再行右椎动脉瘤支架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

栓塞后根据造影显示,全部支架到位满意,18例致密填塞,2例次全填塞,1例大部分填塞。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造影与治疗同时进行6例,分期进行15例。

治疗过程均在全麻下进行,经股动脉穿刺置入6F导管鞘,全身肝素化,插入导引导管到颈内动脉、椎动脉C1椎体水平,高压肝素盐水持续灌注。

根据全脑血管造影明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瘤颈与载瘤动脉及周围血管的关系。

选择二个最佳工作位:一是显示载瘤动脉最清楚便于释放支架位置;二是显示动脉瘤颈最清楚利于填塞弹簧圈的位置。

根据路径图有8例患者先引入0.014英寸的导丝,将支架系统的输送导管送至载瘤动脉,根据瘤颈调整支架位置,释放支架,以后将微导管在微导丝导引下通过支架网孔超选入动脉瘤腔,按常规选择适合的电解脱或水解脱弹簧圈进行栓塞;另13例患者,先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内,用水解脱弹簧圈进行栓塞后,再释放支架。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病情观察 患者最好住单人房间,保证充足的睡眠;绝对卧床,减少搬动,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注意头痛的性质、程度及血压的变化,严防血压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波动,对高血压者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维持血压在120~130/70~80mmHg。

2.1.2 术前准备及用药 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如出凝血酶原时间等,做好手术野的皮肤准备,检查穿刺侧远端足背动脉搏动,做好标记便于术后对照,做好碘过敏试验,禁食禁水12h。

术前遵医嘱用药,对于择期手术患者,术前3d按时口服阿司匹林片100~200mg/d,氯吡格雷片75mg/d,急诊手术需用氯吡格雷片225mg塞肛,预防支架内急性血小板聚集。

尼莫地平是新一代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明显减轻患者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早期使用可有效扩张脑血管。

术前6h给予尼莫地平以1~2ml/h持续静脉泵入,预防术中血管痉挛和控制血压。

术前留置导尿管,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以减少术中并发症。

2.1.3 物品准备 除常规手术器材外,应准备好6F导引导管、微导管和微导丝、各型Neuroform或Solitaire支架系统和弹簧圈、Y阀、2~3根输液皮条及加压输液装置、电水壶、测定定位钢珠等。

保持麻醉机、氧气筒、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吸引器和sie-mens DSA Angiostar plus等设备性能完好。

备好常规抢救药品及术中常用药。

2.1.4 环境准备 DSA治疗室每天用循环风空气消毒净化机分三时段共消毒6h,使其保持清洁、安静,达到无菌、安全的标准。

调节室内灯光及温、湿度。

入室人员均应更换鞋衣、配带口罩、帽子。

2.2 术中护理2.2.1 麻醉配合与监测 患者进DSA后认真核对,确保无误,安抚患者,保证2条以上静脉通路,心电监护、血压、氧饱和度监测到位,注意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不放同一侧手臂,协助麻醉师进行全麻,气管插管,维持呼吸。

2.2.2 术中配合 术中持续泵入尼莫地平以防脑血管痉挛;配制3瓶软包装0.9%氯化钠溶液500ml加肝素6 250U,外套加压袋,注意加压输液管排气,严防空气进入。

用Y阀连接导引导管及微导管,持续滴入肝素液,防管腔内微血栓形成,每隔5~10min观察1次压力,使之保持在(300±50)mmHg;导引导管到位后,立即实施全身肝素化,按医嘱1mg/kg体重的肝素首次剂量静脉推注,以后每隔1h半量追加一次。

详细记录肝素量及时间,根据手术步骤准确递送台上所需物品,上微导管时,热水壶要烧沸,根据最佳路径图,利用蒸气塑型微导管头端,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血压防止血压波动过大,注意瞳孔变化。

手术至始至终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手术结束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导管鞘,防止出血和感染。

协助麻醉师使患者平稳苏醒,拔除气管插管,呼吸恢复后护送回病房。

2.3 术后护理2.3.1 一般护理 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h,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导致窒息;持续低流量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瞳孔的变化。

2.3.2 穿刺肢体的护理 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防止鞘管弯曲、移位、滑脱及折断。

拔管后压迫20min,局部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外置1kg的沙袋6~8h,下肢平伸制动12h,保持髋关节伸直24h,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周围皮肤有无瘀斑、皮下血肿,对比术前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皮温、颜色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每隔2h为患者进行适当肢体按摩,必要时拔管后每隔2~4h按压穿刺点,帮助患者向患侧翻身60°或向健侧翻身20°~30°,保持患侧髋关节伸直,健侧下肢可自由伸屈[3],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麻木,肌肉紧张等不适,防止深静脉血栓。

2.3.3 术后的抗凝治疗 向患者解释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要随意停药,否则可能增加支架段血管狭窄几率。

嘱咐患者服阿斯片林、氯吡格雷片,要定期检查出凝血时间,注意观察牙龈、结膜、皮肤有无出血点,大小便颜色,以及头痛、呕吐等颅内出血症状,坚持服药3~6个月。

2.3.4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2.3.4.1 动脉瘤破裂再出血 这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主要是血压急剧波动,术中微导丝、弹簧圈对瘤壁的机械刺激及患者全身肝素化凝血机制的改变,易致颅内动脉瘤破裂。

本组有1例手术结束时,发现一侧瞳孔直径5mm,同时伴有肢体偏瘫,回病房后,绝对卧床,给予止血、降颅内压、对症处理及康复锻炼,一月余全部恢复,未留任何后遗症。

在栓塞过程中,选用合适的微导管导丝,医生熟练轻柔的操作技术可大大降低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

术中患者全麻,护士无法通过患者意识变化、疼痛和呕吐等症状判断动脉瘤破裂,可通过心电监护观察血压、心率、瞳孔等的变化来判断动脉瘤是否发生破裂,同时注意显示屏,造影剂如外溢,要保持镇静,中和肝素,协助医生尽快完成手术。

住院期间,避免一切可以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剧烈运动、用力排便、咳嗽等,注意瞳孔大小、对光反应情况,动态观察意识变化并记录,如有异常立即汇报医生。

2.3.4.2 脑血管痉挛 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5%~30%[3],是引起患者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治疗和病情观察尤为重要。

操作中微导丝、弹簧圈、支架对血管的机械刺激,以及造影剂药物刺激,均可诱发脑血管痉挛,这就要求医生操作轻柔准确,用非离子造影剂,根据造影影像和瞳孔的变化,及时判断是否有脑血管痉挛。

本组有1例患者经暂停手术,动脉推注罂粟碱60mg后缓解。

术中患者均全麻,要仔细观察脑血管造影情况和瞳孔变化,紧跟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根据血压调整尼莫地平的泵入量,保证持续通畅、避光,切忌直接静推,注意有无面色潮红、心悸等反应。

术后严密观察有无一过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短暂意识功能障碍、肢体麻木等,遵医嘱持续泵入尼莫地平24~48h,维持血压在140/90mmHg,以提高脑组织血液灌注,减少脑细胞损害。

2.3.4.3 血栓形成与梗死 其原因可能为导引导管和微导管之间液体滴入不畅;填塞过程中动脉瘤血栓形成或原有血栓脱落进入载瘤动脉;长时间血管内操作;支架的置入或全身抗凝不足等[4]。

因此,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护士要准时准确执行肝素化的量,注意观察加压肝素盐水的点滴状态,保证持续不断。

术后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观察其语言是否清晰、流利及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动态变化,及早发现及时配合医生扩血管、扩溶和抗凝治疗。

慎用抗凝剂,注意观察出血的发生。

本组未发生血栓和梗死。

2.3.4.4 预防其他并发症 如注意低氧血症、癫痫、感染、迟发性碘过敏反应的发生,一旦发生对症处理。

2.3.5 出院健康指导 保持良好心态,营造和睦氛围;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调节,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酒;按时报药,定期门诊随访,3~6个月来院行造影复查;3个月内避免坐飞机。

3 讨论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处理一直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是血管内治疗的难点[5]。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拓宽了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的适应症,是一项新技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随着微导管和栓塞材料的可控制性研究的进展,介入治疗效果越来越好,专科介入护理也要跟上治疗步伐。

因此,我们认为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掌握该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病程中不同阶段易发生的主要并发症,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尤其要注意最危险的并发症如: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等。

与单纯弹簧圈栓塞相比,该项技术易发生血管内狭窄及脑梗死,护理人员必须耐心细致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效预防并发症,确保治疗的最佳效果。

参 考 文 献[1] 高霞,方芸,刘刚.1例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16.[2] 贺慧兰,申向英,汪麟,等.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02-103.[3] 陈宏玲,刘振川,陈明慧,等.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20-621.[4] 贾秀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975-976.[5] 张占伟,喻坚柏,罗刚.LEO自膨式支架在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6-8.(收稿日期:2012-05-29)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赵珉(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人民医院,浙江玉环317600)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低血糖 护理 Key words Ischemic stroke Hypoglycemia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54,R47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12)21-1974-02 作者简介:赵珉(1972-),女,大专,主管护师,从事神经内科、高压氧科护理工作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1],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严重者意识不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