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修订稿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的重要性》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的重要性》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的重要性》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推和拉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力的形式。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推和拉的重要性有基本的认识。

教学准备
1. 预先准备好茶杯、纸片、弹簧等材料作为实践和示范所需。

2. 准备一些图片或实物,用于介绍推和拉的不同场景和用途。

教学过程
1. 导入(约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到推和拉吗?
- 你能举例子说明推和拉的场景和用途吗?
2. 探究推和拉的区别(约10分钟)
教师示范使用一张纸片,分别用推和拉的方式将茶杯推动一段距离。

学生观察并回答:
- 推和拉的动作有什么区别?
- 茶杯是如何移动的?
3. 实践推和拉的重要性(约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

每组给出一个具体的场景,比如打开门、推开椅子等,让他们用推和拉两种方式进行实践,并观察并记录下
两种方式的不同。

学生讨论和分析两种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
适用性。

4. 课堂讨论(约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践过程,并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 在你们的实践中,你们观察到了推和拉的哪些重要性?
- 你们觉得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场合中很重要?
5. 结束(约5分钟)
教师总结推和拉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
推和拉的原理。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学生对推和拉的基本认识、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发展。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5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5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推和拉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理解推和拉的概念。

此外,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进行推和拉的动作,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推和拉的定义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掌握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主动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学生能够将推和拉的动作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能够观察和思考相关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推和拉的现象。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推和拉的动作。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推和拉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推和拉的实例,如拉抽屉、推门等。

2.环境准备:布置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推和拉的实例,如拉抽屉、推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推和拉的动作。

教师提问:“你们见过这些动作吗?它们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明白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年级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

二年级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并能够辨别推和拉的动作。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使用推和拉来实施日常生活中的动作。

3.学生能够体验推和拉的力量,认识到推和拉的作用。

教学准备:1.图片或卡片,包括推和拉的动作图示。

2.物品,如纸箱、绳子、书本等,用于示范推和拉的动作。

3.简单的道具,如轮子、推车等,用于实践推和拉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5分钟)1.教师出示推和拉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回顾推和拉的概念。

2.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与推和拉相关的日常活动,如推门、拉扯绳子等。

步骤二:引入(15分钟)1.教师示范推和拉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并辨别动作。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为推组和拉组,分别模仿相应的动作进行示范,并由同伴辨认。

步骤三:练习(30分钟)1.学生继续进行小组活动,利用教师准备的物品或道具进行推和拉的练习。

2.学生可以通过推轮子、拉绳子等方式,体验推和拉的力量和作用。

步骤四:巩固(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个纸箱,并通过推和拉的方式将纸箱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2.学生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将纸箱移动得最快、最准确。

步骤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邀请学生进行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活动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推和拉的作用,并与学生共同总结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推和拉的知识,如推门、拉拉链等。

2.给学生提供更多推和拉的例子,让他们尝试观察并辨认。

3.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的力量大小有什么关系,什么情况下应该用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拉。

教学反思:这堂科学课以推和拉为主题,通过图片、物品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并能够辨别和实施推和拉的动作。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推和拉的力量和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推和拉的技巧。

通过小组比赛和展示,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性,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此外,教学延伸和引导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能够深入思考推和拉的原理与规律。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推和拉》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推和拉》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推和拉》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推和拉》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认识推和拉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力的作用效果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力的概念、推和拉的区分等方面可能还存在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深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明确推和拉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认识推和拉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和操作等方法,探究力的作用效果,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认识推和拉的概念。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小车、绳子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如彩纸、小球等。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动画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吗?推和拉有什么区别?”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小学科学37《推和拉》(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7《推和拉》(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7《推和拉》(教学设计)推和拉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了解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区分推和拉的不同;了解推和拉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推和拉的定义与区别。

2.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小球、弹簧、绳子、拉力计等。

2. 教学环境:教室、操场、实验室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分别列举出推的例子和拉的例子,并解释其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的定义是什么?”引导性问题:- 什么是推?有哪些例子可以展示推的概念?- 什么是拉?有哪些例子可以展示拉的概念?- 推和拉有什么区别?2. 知识讲解与实验演示(2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实验演示的方式,详细解释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区别。

教师可以使用小球、弹簧、绳子等材料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直观感受推和拉的不同。

教师应重点解释以下内容:- 推是指用力推动物体,使其从静止或运动中改变速度或方向。

- 拉是指用力拉动物体,使其移动或改变形状。

- 推和拉的区别在于力的作用方向,推是力使物体远离施力的方向,拉是力使物体靠近施力的方向。

3. 活动探究(60分钟)活动1:观察和记录(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物品,观察并记录其中发生的推和拉现象。

要求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推和拉的具体表现等进行记录,可以使用图表、图片等方式展示。

活动2: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些小球和拉力计。

要求学生在实验中验证推和拉的不同效果,通过测量拉力计的数值来比较推和拉的力的大小。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并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还理解不透彻,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用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如拉抽屉、推门等,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实验材料,如气球、小车等,用于操练和巩固。

3.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推和拉的现象,如拉抽屉、推门等,引导学生说出推和拉的概念,并提问:你们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吗?2.呈现(10分钟)展示力的作用效果的图片和实验,如吹气球、拉气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力的作用效果。

同时,引导学生用手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用气球和小车进行推拉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力的方向和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4.巩固(5分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巩固对推和拉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如提问:力的方向和大小对作用效果有什么影响?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如拉抽屉、推门等。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科学推和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四、教学时间:第一课时五、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2、生回答。

(好!)(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

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3、生回答。

(颜色、形状、大小、弹性)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学生讨论)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

(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四)扩展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科学推和拉教案篇2教学要求:1、让幼儿在玩玩作作中感知水的性质。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力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他们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具和直观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力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力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难点: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如小车、绳子、滑轮等。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和图片。

3.场地:准备实验场地,确保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拉绳子使小车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介绍力的作用效果,如推和拉对物体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巩固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二年级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二年级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二年级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精选文档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姓名陈XX学科科学年级二年级教学内容7推和拉课时1教学目标1、知道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的力,明白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2、观察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找出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现象,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力进行分析。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教学重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力,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教法学法操作法教具学具教学课件气球购物车教学流程2、找学生吹气球,问为什么能吹起来?(用力吹了)教师不用力吹气球,问学生为什么没吹起来?(没用力吹)3、教师小结:气球,还有好多物体的发生变化,都是因为力的作用。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用力以后。

(板书:第三单元用力以后)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7课推和拉。

(板书课题:7、推和拉)学生齐读课题。

2、同学们做很好,总结的也很好,那么会区分推和拉吗?(会)那好,我们来看看这幅图。

PPT出示课本的六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图中,谁在推,谁在拉?3、学生观察插图,思考问题,指名回答图2人和大象推车子,图3老爷爷在推超市的购物车,图5推土机在推土,这三幅图都是推的动作,用的是推力。

图1马拉车,图4学生拖着箱式书包,图6拖车拖一辆小轿车,这三幅图是拉的动作,用的是拉力。

4、推和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谁能说说你在什么时候做过这样的动作呢?(学生说说生活中用到推力和拉力的例子)5、我做你猜,进一步认识推力和拉力。

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你做我猜三、探究力的大小和方向四、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推和拉,了解了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的力,明白了推力和拉力不但有大小,而且还有方向。

力的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产生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板书设计7推和拉推力用力最常见的两种力拉力大小方向。

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的应用》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的应用》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及其应用;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推和拉的基本原理;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推和拉的定义;2. 理解推和拉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练册;2. 实验器材:小车、绳子、物体。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推和拉的概念及应用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提问:你们见过哪些物体可以被推动或拉动?- 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的区别,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新知讲解(10分钟)-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推和拉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 通过简单的示范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推和拉的效果。

3. 探究实验(15分钟)- 分组进行小型实验:使用小车、绳子和物体,让学生探究推和拉的应用;-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4. 概念巩固(10分钟)- 提问学生:推和拉的应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 鼓励学生归纳总结,并帮助他们理清推和拉的应用场景。

5. 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和拉?- 鼓励学生口头表达或绘制图画,展示推和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6. 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研究的重点进行总结和复;- 引导学生思考下节课的研究内容。

第二课时:练与评价1. 复导入(5分钟)- 通过口头提问或展示图片,复上节课研究的内容;- 确保学生对推和拉的概念和应用有清晰的理解。

2. 练训练(20分钟)- 发放教学练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题;- 监督学生的练过程,及时解答疑惑。

3. 实践应用(10分钟)- 配置一些场景,让学生运用推和拉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 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总结反馈(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推和拉的应用场景,以及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互相评价和反馈。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推和拉的理解;-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与推和拉相关的事物和现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力的概念理解较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游戏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小车、气球、铅笔、木块等。

2.场地准备:教室内的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力的作用效果,引出本课的主题——推和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推和拉的作用效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总结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答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记录下来。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推和拉》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推和拉》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推和拉》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推和拉》,主要介绍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

通过教学,学生将了解推和拉的含义、特点和应用,并能够辨别和实践推和拉的动作。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总结,逐渐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区分推和拉的动作特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辨别不同场景中的推和拉动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推和拉的动作特点。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推和拉的含义,并能够观察和辨别不同场景中的推和拉动作。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科学知识,如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践能力,但对于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实例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推和拉,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个人在推一辆自行车,另一张图片上有一个人在拉一辆手推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两个场景中的推和拉动作。

-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推?什么是拉?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可以先自由讨论,然后教师引导他们总结出推和拉的基本概念。

2. 概念讲解- 教师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

- 教师解释推是用力使物体朝着自己所在的方向移动,例如推门、推车等。

拉是用力使物体远离自己所在的方向移动,例如拉车、拉绳子等。

-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际物体,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推和拉的动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区别。

3. 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推和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推和拉的动作。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推和拉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可能还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力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现象,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了解力的作用。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4.启发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推和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了解力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推和拉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学校科学推与拉的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品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茶叶的功效。

2.通过欣赏茶艺初步掌控茶具的名称,用途和摆放。

3.享受自主设计茶具摆放带来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测发觉现象,并能以实证讨论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预备1.物质预备:基本茶具、茶具摆放图片、泡茶视频2.阅历预备:幼儿对茶具有肯定的了解,有过喝茶的体验活动过程(一)通过品茶与谈话,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功效了解1.老师给幼儿喝茶,幼儿尝试说出茶叶的功效老师:今日,老师给小伙伴带来了一杯茶,请小伙伴品尝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请轻轻把杯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告知老师你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2.老师提问幼儿从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尝试让幼儿自主说出茶叶的功效。

3:老师对于幼儿给出的答案给出补充和总结师:小伙伴说的特别好,我们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长高。

还可以让我们的女生变的越来越美丽,男生越来越帅气。

(二)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茶具并且了解它的用途和运用方法1:老师第一次播放视频,幼儿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⑴师:茶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小伙伴知道要泡出一杯这么香的茶,需要用什么来泡吗?⑵师:小伙伴们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茶艺老师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用来做什么的?⑶边播放视频,老师边解说2.老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幼儿能够说出茶具的名称和作用⑴师:视频中的茶艺老师表演的特别的精美,小伙伴们想再看一遍吗?在看视频的时候要听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用来做什么的?⑵幼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说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3.老师通过提问、示范和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茶具的名称、用途及个别茶具的运用姿态,每介绍一个茶具就要相对应的介绍出这个茶具所相对应的运用姿态。

(包括:顺手泡、茶盒、紫砂壶、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盘)(三)自主操作,学会摆放茶具1.自主设计茶具的摆放,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的作用》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的作用》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推和拉的作用》教案1. 教学目标- 了解推和拉是物体相互作用的两种方式;- 能够区分推和拉的不同特征;- 能够应用推和拉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 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或实物:推和拉的示意图、物体的图片或实物等;-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实验材料等。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 教师出示推和拉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推和拉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提出问题。

步骤二:探究推和拉的特征1. 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推和拉的不同特征,并进行比较。

2. 引导学生发现推的特征是物体远离自己,并且需要用力;拉的特征是物体靠近自己,并且需要用力。

3. 引导学生总结推和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步骤三:应用推和拉的原理1. 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推门、拉车等。

2. 提问学生,为什么我们要推门才能进去?为什么要拉车才能移动?3. 引导学生认识到推和拉是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通过推和拉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或状态。

4. 拓展练1. 在课堂上进行推和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的作用。

2. 出示推和拉的图片,让学生分别用推和拉的方式描述物体的移动。

5. 总结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推和拉的特征和应用。

2. 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回答他们的问题。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观察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7.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实践,让他们深入理解推和拉的作用。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推和拉的定义、推拉的作用、推拉的例子以及推拉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基本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推和拉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推和拉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推拉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珍惜和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推拉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推和拉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演示法:展示推拉的例子,进行推拉实验。

3.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推拉现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推拉玩具,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器材。

2.学具:学生自带的推拉玩具,记录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然后引入推和拉的概念。

示例: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力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推和拉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推拉玩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推拉的作用效果。

示例:同学们,你们看这个玩具,当我推它的时候,它会向前运动;当我拉它的时候,它会向后运动。

这就是推和拉的作用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推拉实验,观察和记录推拉的作用效果。

示例: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进行推拉实验,观察和记录推拉的作用效果。

2022年二年级科学教案《《推和拉》

2022年二年级科学教案《《推和拉》

推和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推和拉,初步建立推和拉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探索和观察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推和拉,能分辨推和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推和拉的有关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推和拉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推和拉的概念。

难点:掌握判断推力大小和拉力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大家看见过马车吗?马车为什么会前进?生:因为马拉着车,马在前进,就带动车子一起前进。

师:大家说得很对,是马拉着车一起前进的。

生活中除了拉,我们还会用到什么呢?生:推。

师:很好,我们现在一起看下面几幅图,来判断下它们到底是推还是拉?二、活动推进,观察探究1.探究新知〔活动一〕师:我们现在来做个小游戏:我做你猜,你们判断下是推还是拉。

〔老师把抽屉拉开:老师把门推开〕生:把抽屉翻开是拉,把门翻开是推。

师:大家都很棒,那我把抽屉再关上,是什么呢?生:推。

师:很好,大家都答对了。

老师来总结下,关抽屉是推,用的是推力;开抽屉是拉,用的是拉力。

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式。

2.探究新知〔活动二〕师:我们知道了推力和拉力,那如何比拟它们的大小呢?请两位同学上来比一比。

〔老师拿出两个测力计,让两位同学用力拉〕师:怎么判断谁的拉力比拟大呢?生:谁拉得比拟长,谁的拉力比拟大。

师:大家都很聪明。

那怎么判断推力大小呢?我们来看下面两幅图哪幅图表示的推力大?箱子会向哪边移动?你的依据是什么?〔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总结〕三、延伸课堂,拓展观察今天我们学习了推和拉的概念,并学会判断推和拉的大小。

最后,给大家出一道课后思考题:观察下面两幅图,哪边的拉力大?你的依据是什么?。

教案 《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案 《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推和拉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推和拉的定义及例子2. 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3. 推和拉的原理4. 实践操作:体验推和拉5. 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及应用2. 难点:推和拉的原理理解与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推和拉的定义、例子及应用2. 演示法:展示推和拉的现象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4. 讨论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进行思考和交流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推和拉的实例物品(如拉链、门把手等)3. 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画笔等)4. 讨论环境布置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推和拉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推和拉的定义及例子2. 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3. 推和拉的原理4. 实践操作:体验推和拉5. 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及应用2. 难点:推和拉的原理理解与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推和拉的定义、例子及应用2. 演示法:展示推和拉的现象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4. 讨论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进行思考和交流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推和拉的实例物品(如拉链、门把手等)3. 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画笔等)4. 讨论环境布置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推和拉的实例物品,引导学生关注推和拉现象。

2. 讲解:讲解推和拉的定义、例子及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3. 演示:展示推和拉的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推和拉》(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推”和“拉”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推和拉的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能够应用推和拉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推”和“拉”的基本含义和区别。

2. 能够熟练运用推和拉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板书:推和拉的定义和区别。

2. 教具:小推车、绳子、鼠标(或其他小物件)。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入本堂课的内容。

比如,“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推?什么是拉?”步骤二:引导学习(10分钟)1. 教师可以板书“推”和“拉”的定义,并让学生念读。

然后,教师可以请两名学生上台展示一下推和拉的动作,并请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动作,判断是推还是拉。

2. 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和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推和拉的区别。

比如,“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什么不同之处吗?”学生可能会回答,推是用力朝前推,而拉是用力朝自己拉。

3. 教师可以再次强调推和拉的区别,并举出更多的例子。

比如,“同学们,你们用力向前推书包,说明你是在推书包。

但是,如果你用力向后拉书包,那么你就是在拉书包了。

”步骤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将小推车放在教室的一端,并把绳子系在小推车的前端。

然后,教师简单地向前推小推车,并请学生观察。

2.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轮流进行推和拉的练习。

他们可以在教室的不同地方放置小推车,然后用绳子进行推和拉的实验。

3.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学会运用推和拉的技巧。

比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使小推车向前运动吗?”学生可以回答,向前推。

然后,教师可以再次强调推的技巧和方法。

4. 学生还可以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其他物体上。

比如,他们可以利用绳子和鼠标进行推和拉的实验。

步骤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推和拉的知识进行解答。

比如,“同学们,你们怎样才能将一台沉重的行李箱拉到楼上?”学生可以回答,用力朝自己拉行李箱,然后再推到楼上。

科学二年级上册《推和拉》教案

科学二年级上册《推和拉》教案

7 推和拉教学内容:本课是小学阶段关于“力”的内容的第一课。

对于二年级儿童来说,因为力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本课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围绕学生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推和拉的动作,区分什么是推、什么是拉,认识常见的推力和拉力,知道力有大小。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从动物、人、机器三个方面识别图中推或拉的动作。

第二个活动,在认识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的基础上,通过使用拉力器和给运载火箭排序,意识到在做推和拉的动作时都是需要用力的,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第三个活动,在图片呈现的“推箱子”“拔河比赛”真实情境中判断谁的推力或拉力大,初步感知力的大小与方向之间的关系。

三个活动围绕推力和拉力,层层递进。

教学目标:1.看图交流,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动作2.通过分析开关抽屉等活动,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

3.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重点与难点:重点:在推和拉的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认识这两种常见的力。

难点: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推和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拉力器。

教学过程:活动一:区分推和拉的动作。

1.识图分析,也可以调动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动作是推,什么动作是拉。

2.用问题引导学生对动作进行详细描述,比如:推土机在做什么动作?土堆被怎样了?如果没有推土机推的动作,土堆会变化吗?注意事项:要让学生充分地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推的动作和拉的动作。

认识推力通过体验活动。

活动二:认识推力和拉力,进行拉力、推力大比拼。

1.做推门、拉门,推抽屉、拉抽屉的动作,体验和区分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不同动作。

2.将推和拉的动作进行分解,如:开关抽屉时要先怎样?(接触。

)再怎样?(用力。

)效果如何?(抽屉被推进去或者拉出来了。

)这样有助于学生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力。

3.拉力器可以很形象地显示拉力大小,可以选择力气大小悬殊的学生进行尝试,其他同学通过观察拉力器弹簧长度的改变来区分拉力的大小4.比推力大小生活中也很常见,教材列举的是运载火箭起飞推力数据,这是很大的数据,在比大小的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火箭起飞需要巨大的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