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aa889d5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7.png)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第一课《大自然的礼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丰富资源,认识到大自然的珍贵。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礼物。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大自然。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大自然中的动植物、自然景观等。
2.教学视频: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大自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礼物吗?2.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种大自然的礼物,讨论其特点、用途等。
(2)小组分享: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3.视频学习(1)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大自然礼物是什么?(2)教育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大自然。
5.作业布置(1)让学生画一画大自然中的礼物。
(2)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
二、第二课《有用的植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用途。
2.培养学生观察植物、关爱植物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用途。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各种植物及其用途。
2.教学视频: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有什么用途吗?2.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种植物,讨论其用途。
(2)小组分享: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3.视频学习(1)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2)教育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5.作业布置(1)让学生画一画有用的植物。
(2)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
三、第三课《动物的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家。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760cf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4.png)
【导语】科学是正确反映世界本质与规律的理论,包括正确的概念、命题、原理与理论体系;其对象是客观本质与客观规律,内容是科学本质与科学规律,形式是语⾔,包括⾃然语⾔与数学等⼈⼯语⾔。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学⼆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书的历史 【教学⽬标】 科学概念⽬标 1.历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头、陶⼟、⽵⽚、⽊⽚、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发明之⼀。
3.⽤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标 1.能⽤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科学词汇进⾏简单的对⽐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科学态度⽬标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度、多⽅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2.主动与他⼈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标 1.体会到⽣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们⽣活、学习带来的⽅便。
【教学准备】 学⽣准备:纸张、泥板、⽵简、⽵⽚、⽑笔、墨⽔、⽊棒、课件、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了解书的历史 1.提问:观察⾃⼰的书本,我们的书是⽤什么材料做的? 2.古时候的书也⽤纸做的吗?你知道古代的书是怎样的? 3.了解书的历史。
播放书的历史微视频,解说词如下: 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没有纸,⼈们会⽤树枝在陶泥上刻⼀些简单的⽂字符号。
后来,⼈们会在乌龟壳上,动物的⾻头上刻划⽂字,这相当于最早的“书”了。
技术发展了,⼈们会在青铜器上铸字,但这还不算真正的书。
真正的书出现在战国时期,有⼈⽤⽑笔将字写在⽵⽚或⽊⽚上保存,并⽤绳⼦编册成书,我们称它为简册。
因为⽵⽚和⽊⽚⽐较容易获得,所以很长⼀段时间内,⼈们⼀直⽤这种材料。
简册,虽然使⽤较为普遍,当然也有⼀些缺点,⽐如简册有些重。
丝绸出现后,⼈们便在轻巧的丝绸上写字,称之为缣帛,可是丝绸太贵了,⼀般⼈⽤不起。
这个时候⼀个⾮常重要的⼈物出现了——蔡伦。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2ce01e2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3.png)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1 《认识物体》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特征。
2. 能够通过触摸、观察和比较,区分不同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固体物体,如木块、金属片、气球等。
2.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讲解和示范:讲解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并示范如何观察和描述。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互相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4. 总结和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描述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是否能准确描述物体的特性。
2. 观察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1.2 《比较物体》教学目标:1. 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 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2. 学习如何测量和比较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2. 讲解和示范:讲解如何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并示范操作。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使用工具测量和比较不同的物体。
4. 总结和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和比较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 观察学生是否能准确比较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2.1 《水的奇妙》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学习水的沸腾和蒸发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 水的性质和特点,如透明、无色、流动性等。
2. 水的沸腾和蒸发过程,以及相关实验。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水的性质和特点。
2. 讲解和示范:讲解水的沸腾和蒸发过程,并示范相关实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b26607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e.png)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第一章:认识科学探究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b.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答案、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结果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调查、分类等。
b. 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答案、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 教学活动:a.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b.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c. 教师举例讲解,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b.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物质特性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常见的物质:水、空气、土壤、金属、塑料等。
b. 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溶解性等特性。
3. 教学活动:a. 教师展示各种物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性。
b.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c. 学生举例说明常见物质的特性和用途。
三、第三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器官。
b. 培养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现象,探究植物生长的原因。
2. 教学内容:a.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
b. 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
3. 教学活动:a. 教师演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器官。
b.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现象。
c. 学生讨论植物生长的原因。
四、第四章:动物的世界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b.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动物行为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常见的动物:鸟类、哺乳动物、昆虫等。
b. 动物的生活习性:捕食、迁徙、繁殖等。
3. 教学活动:a. 教师展示各种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行为。
b. 学生分组调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c. 学生举例说明常见动物的特点。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9ca0809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7.png)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章:认识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2. 学会提出问题、假设和结论。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提出问题、假设和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学会使用实验器材和观察数据。
3. 组织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 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做出合理的假设和结论。
第二章:探究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学会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变化的概念和类型。
2. 物质变化的现象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物质变化属于哪种类型。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物质变化的概念和类型。
2. 学生能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和特点,并能进行正确的分类。
第三章:探究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和繁殖等。
2. 学会观察生物的特征和现象。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和现象。
2.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生物的特征和现象。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生物的特征和现象。
第四章:探究自然界的规律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如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等。
2. 学会观察自然界规律的现象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然界规律的概念和类型。
2. 自然界规律的现象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自然界规律的现象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界规律属于哪种类型。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db845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d.png)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观察自己或他人的指纹图样,让学生认识每个人指纹的独特性,学习一些观察与研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自己指纹的观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合适的问题。
能根据问题,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研究和实验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科学学习中让学生养成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要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难点:提出问题从中筛选出问题并制定方案进行研究。
三、教学准备透明胶带、指纹卡、白纸、表格、放大镜、铅笔等四、教学过程(一)看画猜疑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
谈话:在上新课这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看一幅画。
猜猜这都是哪些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说说你的理由。
2.世界上没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许多信息,可用来辨别不同的人。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3.曝题: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指纹。
(板书:奇妙的指纹)(二)搜集指纹1.指纹奇妙吗?奇妙在哪?说说你的理由。
有什么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吗?(记录问题)2.既然我们想对指纹进行研究,怎样把指纹展示出来?你有什么好办法。
3.老师展示指纹拓片,讨论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课件展示活动建议:不要反复按压,不要移位,不要涂太多铅,手要擦干净。
)请将你两只手的指纹按顺序印在指纹卡上。
(三)小组研究1.看,学生的指纹卡真的像一件艺术品..在我们班上,用你的指纹卡可以解决哪个问题?2.好,现在就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自已想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出示研究记录表)3.小组讨论,汇报4.全班评议修改方案(评议团要边听边思考,他们这组的研究方案可行吗?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5.小组确定方案6.小组活动。
如果有说不清楚的,可以画下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6aa52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5.png)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
2. 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探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对科学保持兴趣和好奇心,有良好的科学惯。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能够运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1. 《种子和种植》2. 《植物的生长》3. 《植物的繁殖》第二单元天气和气候1. 《天气与季节》2. 《天气的变化》3. 《气候和我们的生活》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分类》2. 《物质的性质》3. 《物质的转化》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1. 《生物和环境》2. 《生物的生长和变化》3. 《生物的适应和生存》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天气的变化等,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
2.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转化。
3. 调查法: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讨论法: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与他人交流、分享探究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的运用,以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态度和合作精神。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或者作业,检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时间每节课40分钟,全册共32课时。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2. 实验器材3. 计算机和网络4. 调查工具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或者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
3. 交流:让学生与他人交流探究成果,分享探究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
4. 总结: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5919d52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1.png)
01
02
03
04
光照
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养分。
水分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用于 生长和代谢。
土壤
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和支撑。
温度
适宜的温度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和发育。
2024/3/26
8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01
02
03
种子萌发
观察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吸 水膨胀、萌发长出根和芽 的过程。
2024/3/26
根据记录的数据和观察结 果,分析植物的生长趋势 和特点,以及不同条件对 植物生长的影响。
10
03 动物行为与习性
2024/3/26
11
动物行为类型及特点
觅食行为
动物通过不同的方式获 取食物,如捕食、觅食
、寄生等。
2024/3/26
防御行为
动物为保护自己而采取 的行为,如逃跑、躲藏
、警戒等。
繁殖行为
鼓励家庭参与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科技制作和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 导,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2024/3/26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27
14
04 物质变化与实验
2024/3/26
15
物质状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
蒸发与凝结
固态、液态和气态。通过观察和实验 ,让学生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 态变化。
探究物质从液态到气态(蒸发)和从 气态到液态(凝结)的过程,了解湿 度、风速等因素对蒸发速度的影响。
熔化与凝固
通过实验观察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熔 化)和从液态到固态(凝固)的过程 ,理解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f8a46f8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0.png)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认识科学实验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讲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团队合作等。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练习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
第二章:观察植物的生长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植物的主要器官。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茎的生长、叶的生长、花的开放、果实的形成。
讲解植物的主要器官:根、茎、叶、花、果实。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器官。
学生分组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器官特征。
第三章:探究声音的产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的产生:声带的振动、乐器的演奏。
讲解声音的传播:空气传播、固体传播。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并观察声音的传播。
第四章:水的性质和变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水的物理变化。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性质:透明、无色、无味、液体。
讲解水的物理变化:蒸发、凝固、融化、沸腾。
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凝固等物理变化。
第五章:简单机械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简单机械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
讲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e6c2b63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f.png)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内容编写。
具体章节如下:1. 第一章:身边的科学1.1 水的奥秘1.2 空气在哪里1.3 声音的传播2. 第二章:植物的生长2.1 植物的结构2.2 植物的生长条件2.3 植物的光合作用3. 第三章:动物的奥秘3.1 动物的分类3.2 动物的身体结构3.3 动物的适应性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4.1 地球的形状4.2 地球上的气候4.3 宇宙的奥秘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关爱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的形状、宇宙的奥秘。
2. 教学重点:水的奥秘、空气的作用、声音的传播、植物的结构与生长、动物的身体结构与适应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践情景1:观察水的变化实践情景2:感受空气的存在实践情景3:声音传播游戏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知识点。
例题1:水的三态变化例题2:空气的用途例题3:声音的传播原理3.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练习1:植物的结构填空题练习2:动物分类选择题练习3:地球与宇宙连线题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话题1:植物的生长条件话题2:动物的身体结构话题3: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按照教学内容,列出重点知识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题1:水的三态变化课题2:空气的作用课题3:植物的生长条件课题4:动物的身体结构课题5: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共16课)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共16课)](https://img.taocdn.com/s3/m/3108f38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5.png)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共16课)【教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共16课)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教案将为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16个课程提供教学指导和活动建议,旨在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以下是教案的具体内容:课程一:家庭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的作用和组成。
2. 能够描述家庭成员的关系。
3. 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活动建议:1. 打印家庭成员的照片,让学生认识家庭成员的姓名与面孔。
2. 调查学生家庭的成员情况,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
3. 带领学生做绘画活动,画出自己理想中的家庭。
课程二:动物教学目标:1. 能够辨认和分辨不同的动物。
2. 知道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3. 着重介绍常见的哺乳动物和鸟类。
活动建议:1. 带学生一同参观动物园,观察和学习不同动物的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2. 制作动物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类和辨认。
3. 进行小游戏,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加深对动物的认知。
课程三:植物的种植与护理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能够进行基本的植物种植与护理。
3. 掌握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环境条件。
活动建议:1. 学校内设立小型的植物种植区域,让学生亲自参与植物的种植与护理,并记录生长情况。
2. 植物壁报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种植的植物,并分享养护经验。
3. 带领学生在户外进行一次植物观察活动,观察不同环境下的植物适应能力。
课程四:天气与季节教学目标:1. 了解各种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2. 掌握四季的变化及其特点。
活动建议:1. 利用天气软件或气象网站观察当日的天气状况,并和学生进行讨论。
2. 进行四季变化的观察与记录项目,让学生发现四季的特点。
3. 室内课堂上进行天气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原理。
课程五:食物与健康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的分类和作用。
2. 认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3. 知道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9b58ce5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0.png)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认识我们的身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身体部位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身体的主要部位及功能。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身体的各个部位。
教学难点:1. 理解身体各个部位的功能。
2. 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身体部位。
教学准备:1. 人体模型或图片。
2. 学生用书第1页。
教学过程:三、探索活动1. 教师向学生展示人体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身体的各个部位。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身体各个部位的功能。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身体部位及其功能。
2. 学生举例说明身体各个部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身体部位,并用语言描述。
第二章:我们的感觉器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感觉器官。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感觉器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感觉器官的主要部位及功能。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感觉器官。
教学难点:1. 理解感觉器官的功能。
2. 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感觉器官。
教学准备:1. 感觉器官模型或图片。
2. 学生用书第2页。
教学过程:三、探索活动1. 教师向学生展示感觉器官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感觉器官的名称。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感觉器官的功能。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感觉器官及其功能。
2. 学生举例说明感觉器官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感觉器官,并用语言描述。
第三章:我们的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食物。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食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常见的食物名称。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食物。
教学难点:1. 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食物。
教学准备:1. 各种食物样本或图片。
2. 学生用书第3页。
教学过程:三、探索活动1. 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食物样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食物的名字。
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7c5a84c6ad51f01dc281f159.png)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
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
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
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
(预设20分钟)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小组交流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7b7184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1f.png)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地球1.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认识地球上的重要地理位置。
1.2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有赤道和两极。
地球上的重要地理位置:赤道、北极、南极、五大洲、四大洋等。
1.3 教学活动: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通过地图,认识地球上的重要地理位置。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第二章:我们的身体2.1 学习目标:了解人体的重要器官和功能。
认识人体的各个系统。
2.2 教学内容:人体的重要器官:大脑、心脏、肺、肝脏等。
人体的各个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
2.3 教学活动:观察人体器官的图片,了解其功能。
通过游戏,认识人体的各个系统。
完成相关的人体器官和系统的练习题。
第三章:动植物的世界3.1 学习目标: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认识动植物的生态关系。
3.2 教学内容:动物的特点和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植物的特点和分类: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等。
动植物的生态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竞争关系等。
3.3 教学活动:观察动植物的图片,了解其特点和分类。
通过实验,了解动植物的生态关系。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第四章:天气和季节4.1 学习目标: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基本概念。
认识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4.2 教学内容:天气的基本概念:晴、雨、雪、风等。
季节的变化: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4.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了解天气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第五章:我们的日常生活5.1 学习目标: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日常生活技能。
5.2 教学内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水的循环、食物的消化、能源的利用等。
日常生活技能:穿衣、饮食、卫生、安全等。
5.3 教学活动: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的实践操作。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第六章:声音的世界6.1 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026e1881c758f5f71f67cc.png)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关心天气1、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目标:1、会设计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2、了解自己遇到的天气情况:雨天、雪天、阴天、下雾天、雷雨等等。
3、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
4、认识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天气符号的图片、教学当天本地区的天气预报情况。
预习要求:关心当天的天气情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小诗:关心天气呼呼呼,起风了,哗哗哗,下雨了,雨停了,云散了,太阳出来了!走到户外,去看天上的云彩;挽起裤腿,去溅路边的水花。
2、引导学生读一读。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讲了下雨之后,孩子们去户外活动的情况。
一般说来,孩子们是最关心天气的了,因为天气好了孩子们才能出去玩。
那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今天天气怎么样。
4、板书课题:1、今天天气怎么样齐读课题。
二、设计天气符号1、同学们,今天你们有没有注意一下天气怎么样呢?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
啊,看样子大家都关注了今天的天气。
除了用语言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我们还可以最直观的符号来表示今天的天气。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预设:,A、天气晴朗,引导学生:大家看看今天的天气是(晴天),你觉得用什么符号来表示适合呢?从而让学生明白天气晴朗的时候,天空中有一个大大的太阳,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一个大大的太阳呢?B、天气不好,天空中云层很厚,引导学生想想用什么来表示云呢?C、如果是下雨天,再引导学生想一想,怎么表示下雨呢?…………3、学生动笔开始设计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设计情况,并且做适当的指导。
4、学生把自己设计的作品,拿到展示台上面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全班评价并从中选出优秀作品。
教师小结:看了大家设计出来记录天气情况的简单符号,老师非常高兴,因为大家的符号设计得非常的漂亮。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fae52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5.png)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课题1:我们周围的物体教学目标1. 认识常见的物体,如木头、金属、塑料等。
2. 了解物体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物体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教具:木头、金属、塑料等。
- 幻灯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种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2. 新课导入:介绍物体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3. 实例讲解: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特征。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观察并描述组的物体特征。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布置- 观察家里的物品,描述其特征,并和家长分享。
课题2:我们身边的材料教学目标1. 认识常见的材料,如纸、布、玻璃等。
2. 了解不同材料的用途和性质。
3. 培养学生的分类和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材料及其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类和比较材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教具:纸、布、玻璃等。
- 幻灯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种材料,引导学生说出材料的名称。
2. 新课导入:介绍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 实例讲解: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观察并比较组的材料性质和用途。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布置- 观察家里的材料,比较其性质和用途,并和家长分享。
课题3:我们生活中的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教具:日常用品。
- 幻灯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日常用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用品的名称。
2. 新课导入:介绍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 实例讲解: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科学现象。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b2f17d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a.png)
备课时间: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
第5课各种各样的天气
教学目的
1.天气会影响和变更我们的家园。
2.会区分不同的天气
3.知道爱护环境。
教学重点
会区分不同的天气
教学难点
天气会影响和变更我们的家园。
教学方法
试验法、沟通法、视察法
教学打算
天气图片。
教学过程
特性修改
一、聚焦
天气会影响和变更我们的家园。天气有那些呢?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亲近大自然。
2.情愿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讲解并描绘自己的观点。
3.乐于进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亲近大自然。
教学难点
亲近大自然。
教学方法
试验法、沟通法、视察法
教学打算
大自然图片
教学过程
特性修改
一、聚集
动植物和我们都生活在地球家园中。亲近大自然,做大自然的孩子,会让我们理解更多大自然的奇妙。
2.理解人类须要从自然界获得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相识到爱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展视察、探讨植物;激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进展一些植物的视察。
教学打算
动植物标本、各种挂图
课时支配
7课时
第〔1〕课时
总课时数:第〔1〕节
备课时间: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
第1课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1.按材料类别分类。
2.跟同学沟通,看看我们的分类有什么不同。
三、研讨
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
2.每种材料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
二年级上科学教案全集
![二年级上科学教案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cb214b6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4.png)
二年级上科学教案全集第一章:认识我们的身体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基本的生理结构。
2. 学会用正确的姿势进行观察和描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人体基本结构:头、身体、四肢。
2. 人体器官: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脚。
3. 正确的观察姿势:坐直、眼睛看、耳朵听、手放好。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人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器官。
2. 学生分组讨论,用正确的观察姿势进行观察,并描述人体的结构和器官。
3.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制作人体结构的手工制品,加深对人体的认识。
第二章:我们的感觉器官教学目标:1. 了解感觉器官的功能。
2. 学会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和探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教学内容:1. 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2. 感觉器官的功能:看、听、闻、尝。
3. 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和探索:观察植物、观察声音、观察味道。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感觉器官模型,引导学生了解感觉器官的功能。
2. 学生分组讨论,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和探索,并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
3.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制作感觉器官的手工制品,加深对感觉器官的认识。
第三章:我们的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教学内容:1. 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空气、水、土壤。
2.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动植物。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制作环保手工作品,展示自己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第四章:动植物的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2. 学会观察和描述动植物的生活习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动物的特点和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2. 植物的特点和分类:树木、花草、蔬菜。
3. 观察和描述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动物的迁徙、植物的生长。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e9e69ce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e.png)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章:认识科学实验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和工具。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准备、进行、记录、总结。
2. 注意事项:安全操作、正确使用仪器、保护环境。
3. 简单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放大镜、显微镜、温度计、天平等。
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动手操作仪器和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与小组成员交流分享。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仪器和工具。
3. 学生能够清晰地记录和表达实验结果。
第二章:探索自然界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如生长、变化、运动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界中的生长规律: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繁殖。
2. 自然界中的变化规律:天气变化、季节变化。
3. 自然界中的运动规律:物体的运动、水流的方向。
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如植物的生长、天气变化等。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自然界中的规律。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界中的基本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思维能力,分析自然界中的现象。
3. 学生能够表达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三章:探究生活中的科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水的沸腾、食物的消化。
2. 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力的作用、能量的转化。
3. 生活中的科学应用:简单的工具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食物的消化等。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1776060c76eeaeaad0f3306e.png)
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交流讨论天气现象,获取关于天气的信息。
2、能够设计符号表达天气情况。
知识与技能:1、能够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天气预报工作。
2、认识常见的气象符号。
3、知道可以用阴、晴、雨、雪、风等一些可测量的方面来描述天气。
4、知道古时候人们预报天气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天气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关注天气的变化。
2、愿意像气象工作者那样去研究观察天气。
教学重点:1、能够设计符号表达天气情况。
2、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白纸每人一张、彩笔每组一盒。
教学过程:一、贴近生活引出天气1、师出示一些图片,生观看。
2、交流:你看到了什么?这时天气怎样?3、你关心天气吗?还有谁也很关心天气呢?4、说说今天天气怎样?明天呢?后天呢?你是怎样知道的?5、教师:可以获得天气预报的途径还真多。
那么昨天老师已经让大家提前收看了天气预报,并且要求同学们记下了天气预报的内容。
(请学生做天气预报)那么就根据她播报的和你自己所记录的天气预报,来讨论一下,天气预报是从哪些方面预报天气的?(学生汇报。
)二、讨论交流,关注天气。
1、教师:这些是天气预报的天气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你都曾经遇到过哪些天气?2、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要是几个月或者更长时间都只有一种天气行不行呢?为什么?3、师总结:阴晴雨雪风沙走石只不过是天空表情的不同而已,这都是大自然的必然规律,正是这多种多样的天气滋润了大地万物,让我们可以这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我们应该从今天开始关心天气,正确的对待各种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按排好我们平时的生活。
三、激发兴趣参与设计。
1、教师:这么多种天气,我们要怎么来表示它们呢?同学们你能自己设计一些符号来表示这些天气吗?2、分组设计:(出示设计要求。
)3、学生设计符号,师巡视。
4、学生将自己的设计贴到黑板上对应的天气下边。
5、师生交流评价:你觉得用这些不同的符号来表示天气好吗?为什么?四、认识符号注重迁移1、教师:看同学的作品时候,老师觉得大家的作品很有创意,老师也很欣赏同学的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张洪荣第一单元常见的材料1.石头教学目标1.知道石头是一种生活中的常见材料。
发现石头坚硬。
了解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石头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知道在人类生活、生产中需要从大自然获取石头这种材料。
教材分析《石头》是二年级上册的起始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石头的外部特征,初步感知石头的基本属性。
在观察石头的硬度、色彩、纹理、外形等基本特征的探究中,学习有序、全面、细致的观察方法,能够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并作出判断。
重点难点运用多种观察方法,研究石头的特性。
教学准备不同的石块、锤子、课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一、生活激趣,导入新课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一些石头带到课堂上,同学们带来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说一说,你的石头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
师: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美丽的石头图片。
教师课件出示石头雕塑、石头桥、玉石饰品等。
师:这些东西都是由石头制成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石头。
二、活动探究(一)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师:除了老师刚才出示的石头制品,你还见过哪些物品是石头制成的?师:看起来,在我们生活中石头制品还真多。
师生小结: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认识石头的特点。
1.讨论实验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能见到这么多石头,它们是一模一样的吗?……师: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这些特点。
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引导:要研究石头的光滑程度,可以用手摸一摸;研究石头的表面纹理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研究石头的软硬程度可以用锤子敲一敲或用两块石头碰一碰。
师: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使用锤子时不要伤到2.学生分组探究。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实验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记录表岩石编号光滑程度颜色纹理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师生总结。
(1)石头很坚硬,不同的石头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三、拓展活动经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有些石头不仅具有美丽的颜色、漂亮的花纹,而且很坚硬。
其实,石头还有很多的特点,同学们课下选择合适的石头,拼一幅自己喜欢的石头画吧!教学反思2. 布料教学目标初步认识丝绸、棉布、化纤布料。
通过探究发现各种布料的特点。
对布料的特点、用途等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
了解各种布料的用途和功能。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常见的材料》第2课,是在学习了《石头》这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布料,体会到石头的硬与布料的软,让学生知道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能辨别生活中常见的布料,布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认识布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各种布料,并能描述各种布料的特点。
难点:布料有吸水性的实验。
教学准备大小相同的丝绸、棉布、化纤布、烧杯3个、镊子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出示剪刀石头布游戏视频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布料。
(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一: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师:老师这里有几件宝贝,你们来摸一摸,它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第一件宝贝,是旗袍,请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来摸一摸。
旗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师介绍棉布的特点、功能、用途。
我说你答:教师说名称,学生说它的材质是什么,加深学生对丝绸、棉布、化纤布的理解。
师总结:布料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活动二:观察布料,有什么发现?1.请各小组拿出实验材料:大小相同的丝绸、棉布、化纤布。
观察: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这些布料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2、说一说,这些布料有什么不同?师总结。
3.那这三种布料的吸水性一样吗?大家来猜一猜。
生讨论师演示实验。
生汇报实验结果。
三、总结师:这节课我们观察研究了布料,谁能说一说,你都做了哪些活动?你都知道些什么?四、拓展活动教学反思3.塑料教学目标认识塑料,了解塑料的特征。
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塑料的特性。
在探究过程中养成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学习乐趣。
让学生了解塑料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科学四大领域之一的物质领域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塑料的特性。
重点难点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塑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塑料瓶.玻璃瓶.塑料袋.布袋教学方法探究法.交流法教学过程导入课程:老师手拿两个杯子,一个是玻璃杯,一个是塑料杯。
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什么杯子?学生回答:玻璃杯和塑料杯。
老师又说:这两个杯子,老师更喜欢这个塑料杯,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塑料(板书标题)活动一探究塑料的轻重1.分组讨论课前准备的材料。
2.小组代表上前分享。
3.师生总结:塑料较轻。
活动二探究塑料的透水性。
分组讨论课前准备的材料。
小组代表上前分享。
师生终结:塑料具有不透水的特性。
活动三演示实验教师用准备好的材料演示。
学生总结。
结论塑料易变形。
教师点播:塑料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请同学们继续讨论探究,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们都表现的很好,那么大家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呢?板书设计较轻塑料不透水易变形教学反思4.金属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针对探究金属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问题作出书面计划,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情感态度:在探究金属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3、科学知识:知道金属是常见材料,了解金属的性能及用途。
教材分析《金属》是二年级青岛版教材第一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石头、布料、塑料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通过本节课程学习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学会科学观察、研究的一般方法。
本节内容让学生体会到金属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金属是常见材料,会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特性。
教学准备1、各种金属物品(铜条、铁条、铝条、),小锤、砂纸、勺子、钥匙等。
2、课件数张3、实验记录单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让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之后,学生能够自己归纳出对金属的认识(金属的共性)建立初步的金属概念,并了解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物品的金属性质的利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件物品,你们认识吗?(石头、手帕、方便袋、钥匙、勺子)(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师:出示图片,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生提问题)师:同学们的探究欲望可真大啊,动脑筋说出了这么多的物品,课件出示:铜、铁、铝都是金属。
金属可以作为材料。
㈠、提出问题师:同学们的探究欲望可真大啊,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今天重点先研究这些问题(课件出示:金属有哪些特点?哪些地方用到金属?)㈡、猜想问题师:金属可以做成这么多物品,那金属有哪些特点,研究前你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大胆地猜想吗?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真丰富,能对这些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那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怎么办?(做实验)㈢、验证问题1、制定并交流研究计划师: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那小组内先讨论:你们准备研究哪个问题?确定后,制定出实验方案。
时间越快越好,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坐好。
开始吧!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组制定的研究计划?还有实验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听,2、合作探究验证猜想师:看来各小组都有了自己的实验计划,并知道了每个实验应注意的事项。
可老师还是有几点要提醒大家,注意听:师:现在请小组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a各小组明确分工,b探究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细心,要边研究边作好记录。
C并注意安全。
D实验完毕后,有序的整理好本组的实验器材。
(课件)3、汇报交流归纳结果观察、实验,研究金属性质(1)、认识铜、铁、铝等金属具有金属光泽(2)、认识铜铁铝等金属都有延展性三、自由活动:(哪些地方用到金属?)四、拓展教学反思5.太阳的光和热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太阳能发光发热。
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比较的方法对阳光下与背阴处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求知欲,对阳光下与背阴处的不同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太阳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本课从学生最熟悉的太阳入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太阳能发光发热,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重点:学生说出太阳有发光发热的特点。
难点:学生能运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光照下和阴凉处的对比得出太阳能发光发热的结论。
教学准备石块、玻璃杯、铁片、太阳伞教学方法从生活情境入手,运用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一个火球,挂在空中,四季出现,冬天少见,是什么呢?二、探究新知(一)直接感受太阳的光和热师:为什么会这样?小组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太阳能发光发热。
(二)通过物体感受太阳的光和热1、摸一摸阳光下和阴凉处的墙有什么不同2、石块、玻璃杯、铁片等,先在室内摸摸感觉一下,然后放在太阳下直射10min,摸一摸,说说感觉。
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太阳能发光发热。
课后拓展如果受强烈阳光的直射,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你知道那些防晒措施?课下收集一下,下节课跟同学们介绍一下。
板书设计5、太阳的光和热太阳能发光发热教学反思6.太阳和生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太阳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的生活有重要影响;探究目标:能提出太阳和我们的生活相关的问题。
会用举例子的方式描述太阳对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态度目标:对生活周围的现象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掌握和本节课相关的太阳能工具制作技巧。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太阳和人类、动植物的关系密切。
难点:对太阳和生物关系密切的实证探究。
教学准备塑料(泡沫)碗、锡箔纸、土豆片、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方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吃薯片,今天,老师带来了生的土豆片,这节课我们就在教室里做一个烤薯片的设备吧,老师准备了锡箔纸、塑料碗,要求不用火、不用电,大家一起来想想办法!二、活动探究活动一:人们的哪些活动和太阳有关?师: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作业,观察太阳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大家都完成了吗?谁来分享你们的发现?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鼓励。
师:我们继续看看课本上的图片,这说明什么呢?师生小结:人们的生活和太阳密切相关。
活动二:太阳对植物有什么影响?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太阳,那自然界中的植物呢?请看大屏幕:这两张图片都是郁金香,它们有什么不同?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