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汇总
(完整版)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教案上册(全)
![(完整版)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教案上册(全)](https://img.taocdn.com/s3/m/6bf34267ba0d4a7302763aa9.png)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从图中读到了哪些天气信息,并且说一说是从这幅图的哪个地方读出来的。
(天气:多云,最高气温19℃,最低气温12℃,南风2到3级。)
3、出示今天气象台,发布的我们地区的天气预报,请学生一起读一读看一看,了解今天的天气情况。
4、教师小结:同学们从这份天气预报中,我们读到了一些有关的天气信息。天气预习可以让我们提前知道天气情况,对我们安排今后几天的工作很有帮助,所以学会朗读天气预报很重要。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今天天气怎么样》这一节课,了解了今天的天气情况,并且了解了有哪些天气,认识了一些天气符号,还学会了阅读天气预报,从天气预报中得到一些有用的天气信息。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天气方面的内容,请大家课后预习第二课《天气的影响》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课题
2、天气的影响
课时
本课共1课时
全班交流讨论:
第一幅图:那位同学没有注意到天气降温,衣服穿的少了,所以感觉非常冷。
第二幅图:天突然下雨了,这位同学没有带伞,所以只好冒雨跑回家。
同学们,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谈一谈说一说。
3、教师小结: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因为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可见天气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天气的影响》。板书课题:2、天气的影响 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作适当的指导,特别是下面一排最后四个符号比较陌生,学生可能有一点困难。这四个符号分别表示雾、沙尘暴、霾、风。
5、教师相机出示其他的一些天气符号,让学生了解了解。
四、阅读天气预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些天气,还了解了一些与之相应的天气符号,那么,大家会阅读天气预报吗?
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
![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6de93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a.png)
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第一单元关心天气1.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目标1.了解本地区常见的天气现象,能辨认常见的天气符号。
2.能从多个维度来描述天气,了解天气预报的一些基本信息。
3.通过活动,感受符号、图片记录的简明性。
4.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辨认常见的天气符号,感受符号、图片记录的简明性。
教学难点多个维度来描述天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记录单、城市地图模块、卡片教学过程一、画一画,认一认师:谁来说说今天天气怎么样?(出示课题)师:我们这里还会经常出现哪些天气现象?(板书出示)师: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这些天气现象。
(PPT出示各种天气动画。
)师:让我们来把这些天气现象画下来。
要求简单、明了。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科学家用了和你们相似的符号,来表示这些天气现象。
看看你认识哪些天气符号。
二、听一听,说一说师:天气预报会告诉我们哪些气象信息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天气预报。
)师:你都了解了哪些天气信息?师:听一遍,很多小朋友都还没有记住,没关系。
我们可以边听边看。
(再次播放天气预报,同步图片信息。
)师:现在请你再来说说天气预报告诉我们哪些天气信息。
师:这么详细的天气信息,你是怎么记住的?三、玩一玩,演一演师:在我们周边还有很多的城市,他们那边的天气情况怎么样呢?让我们做一回小小天气预报员吧!师: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天气信息记录单,一组记录卡片,和一份城市地图。
师:首先我们明确一下要求。
(PPT演示,教师说明)(教师把学生上交的地图拼成江苏省地图)师:小朋友认识黑板上的这幅地图吗?通过小朋友的共同努力,把整个江苏省主要城市的天气情况呈现在了黑板上。
师:我们来看一份科学家做的天气预报图。
(PPT出示)师:哇!我们的天气预报图和科学家的真是太像了。
通过努力,我们将来都可以成为一名科学家。
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师:接下来,老师请小朋友上台模仿天气预报员播报一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机动)。
四、课后延伸师:通过这节课学习,小朋友不仅自己设计了天气符号,而且还做了回小小天气预报员。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7cd3009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1.png)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第一课: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
- 教学方法:示范引导、小组讨论、实物观察。
- 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询问他们对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有什么发现。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观察并分类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
3.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其他物体,并进行形状、颜色、大小的记录。
4. 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成果。
第二课:物体的材质-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的材质,使学生了解不同材质的特点和用途。
-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材质特点。
- 教学方法:示范引导、实物观察、讨论。
- 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不同物体,并询问他们对物体的材质有何了解。
2. 给学生展示一些不同材质的物体,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不同材质的了解和使用情况。
4.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材质的物体适用于不同的用途,并进行总结。
第三课:物体的重量-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物体的重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重量,进行简单的比较。
- 教学方法:示范引导、实物观察、小组活动。
- 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不同物体,并询问他们认为哪个物体更重。
2. 给学生提供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让他们进行观察,并比较物体的重量。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自行选择物体进行比较,并记录比较结果。
4. 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和规律。
第四课:物体的浮沉-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 教学方法:示范引导、实物观察、小组讨论。
- 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一些物体,并询问他们认为哪些物体能在水中浮起来。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c66e20c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3.png)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教案1:我们身边的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
2. 培养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课堂活动所需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2. 新课:展示图片、实物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 课堂活动:分组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教案2:我们生活中的物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物体。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物体。
2. 培养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课堂活动所需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体。
2. 新课:展示图片、实物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物体。
3. 课堂活动:分组进行观察、描述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的物体。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教案3:我们周围的能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围的能量形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了解周围的能量形式。
2. 培养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课堂活动所需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能量。
2. 新课:展示图片、实物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周围的能量形式。
3. 课堂活动:分组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周围的能量。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77029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d.png)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课《认识天空》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认识天空,了解天空的颜色和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1. 地球仪、蓝纸、白纸、彩笔。
教学过程
1. 老师向学生介绍天空,让学生说出天空的颜色。
2. 老师向学生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大海和陆地,问学生:“你在哪里能看到蓝天和白云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地
球外面,天空是黑色的。
3. 让学生观察天空的变化,有时是蓝色的天空,有时是灰色的
天空,引导学生思考原因,并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天空。
4. 引导学生想象不同的天空,让学生在蓝纸上画出自己想象中
的天空。
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了解了天空的颜色和变化,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第二课《认识树与花》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认识树和花,了解它们的外形和生长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
1. 树叶、花朵,图画等。
教学过程
1. 在课前,教师把不同形状的树叶、花朵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颜色、气味等。
让学生通过观察想一想,他们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 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研究树和花的生长和形态。
3. 让学生创造性地发挥,用玩具积木等材料组合成粗略的“树”或“花”,引导他们尽可能地模仿实物特征,发挥想象力。
4. 鼓励学生探究,去自然中探究树和花的具体生长性和知识。
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树和花,掌握了它们的外形和生长习性,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小学科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小学科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616f21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4.png)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小学科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龟兔赛跑》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故事了解龟兔赛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学会用简单的英语描述物体的运动速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英语描述物体的运动速度。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单的英语描述物体的运动速度。
教学准备:教案、教具、图片、小板书。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介绍一下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展示故事图片: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故事中的龟和兔,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外貌特征,对比他们的形态、速度等。
3. 产生问题: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龟和兔谁更快?龟和兔的速度有什么区别?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观察来得出答案。
4. 进一步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龟和兔的速度差异,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龟和兔各自的特点和特长。
5. 教师讲解: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英语单词来描述龟和兔的速度,例如:slow (慢)、fast(快)等。
可以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语音,并用英语表达龟兔的速度。
6. 根据故事细节画出龟兔的路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故事的细节画出龟兔的路程,让学生通过绘画来更好地理解龟兔之间的速度差异。
7. 小结复习:教师可以再次提醒学生龟和兔的速度差异,并进行简单复习,让学生用简单的英语描述龟和兔的速度。
8. 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练习用英语描述物体的速度,例如:运动员跑步速度快还是乌龟爬行速度快?9. 课堂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还学会了用简单的英语描述物体的运动速度,增加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图片、小板书等辅助教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新教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c2673caf1ffc4fff47ac54.png)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设计
2.天气的影响教学设计
3.四季的天气教学设计
4.晒太阳教学设计
看月亮教学设计
6.数星星教学设计
在强烈的阳光下,我们看不到天空中的星星。
在城市里面,灯光非常的明亮,所以我们看不到天上的星星;而在旷野里,四周一片黑暗,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天上无数颗星星。
2.(出示图片)比较在月牙时和在满月时看到的星空图片,你有什么发现?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满月时月光比较亮,它的亮度盖过了许多昏暗的星星的亮度,所以我们能看到的的星星少。
月牙时月光比较暗,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天上无数颗星星。
3.全班交流讨论:我们要想看到满天的繁星,应该怎么做呢?
要选择光比较少的旷野,选择没有月亮或月亮较小的晴朗的夜晚。
4.全班交流“月明星稀”的意思。
月亮明亮的时候,天上的星星就显得很稀疏。
说说“月明星稀”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交流思考并
用刚才学到
的知识进行
解答。
交流思考并
用刚才学到
的知识进行
解答。
法,期望学生能
够在真实的场
景中观测星空。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第7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第三单元第8课时《形状改变了》教学设计
苏教版本科学二年级上第9课时《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第四单元第10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第四单元第1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第四单元第12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苏教版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8f065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f.png)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苏教版教案标题:探索物质的性质——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苏教版教案目标:1. 了解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
2. 学习使用观察、比较和测量的方法来描述物质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一:认识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质的性质。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了解物质的性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实物展示物质的不同性质。
2. 学生实验用具:放大镜、天平、尺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物质的定义,并提问:“你们知道物质有哪些性质吗?”2. 探究(15分钟):a. 展示不同的物质,如纸张、铁块、石头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性质,并与其他物质进行比较。
b.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物质的性质,如“这块石头是灰色的,很大,很重。
”c. 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使用放大镜观察物质的细节,使用天平测量物质的重量,使用尺子测量物质的大小。
3. 梳理(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
b. 教师与学生共同整理并记录学生的观察结果和描述。
4. 练习(15分钟):a. 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b.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一个物质,描述它的性质,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
5. 小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比较。
教案二:测量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使用天平测量物质的重量。
2. 学生能够使用尺子测量物质的大小。
3. 学生能够通过测量结果来比较物质的性质。
教学准备:1. 学生实验用具:天平、尺子等。
2. 不同物质的样本,如纸张、铁块、石头等。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69afb852ea551811a6872b.png)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目标:1、会设计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2、了解自己遇到的天气情况:雨天、雪天、阴天、下雾天、雷雨等等。
3、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
4、认识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的天气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小诗:关心天气呼呼呼,起风了,哗哗哗,下雨了,雨停了,云散了,太阳出来了!走到户外,去看天上的云彩;挽起裤腿,去溅路边的水花。
2、引导学生读一读。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讲了下雨之后,孩子们去户外活动的情况。
一般说来,孩子们是最关心天气的了,因为天气好了孩子们才能出去玩。
那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今天天气怎么样。
4、板书课题:1、今天天气怎么样齐读课题。
二、设计天气符号1、同学们,今天你们有没有注意一下天气怎么样呢?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
啊,看样子大家都关注了今天的天气。
除了用语言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我们还可以最直观的符号来表示今天的天气。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预设:,A、天气晴朗,引导学生:大家看看今天的天气是(晴天),你觉得用什么符号来表示适合呢?从而让学生明白天气晴朗的时候,天空中有一个大大的太阳,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一个大大的太阳呢?B、天气不好,天空中云层很厚,引导学生想想用什么来表示云呢?C、如果是下雨天,再引导学生想一想,怎么表示下雨呢?3、学生动笔开始设计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配套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配套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b8f81792bcd126fff6050b22.png)
1今天天气怎么样【教材分析】本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身边的天气现象,来认识不同的天气,提高对天气的认知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2.学会用符号记录天气;3.学会观看天气预报。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身边的天气现象,学会制作天气符号,来达到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知能力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树立学生实践得真知的观念。
【教学重点】1.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2.学会用符号记录天气;3.学会观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学会用符号来记录天气,学会观看天气预报。
【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素材。
2.学生:提前观察好身边的天气现象。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是否有遇到过早上还是艳阳高照,下午就倾盆大雨的天气情况,天气的变化实在是复杂,叫人不可琢磨,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学习天气的知识,老师希望同学们学完后可以熟练地掌握天气的知识,以后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熟练地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做好出门准备。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1.同学们,在之前的一周老师布置了你们观察身边的天气现象的作业,经过一周的观察,你们观察到了有哪些天气现象呢?你还知道哪些其他的天气现象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观察到和知道的其他天气现象吧。
2.同学们观察后总结发言。
3.老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观察的都很仔细,天气的变化多姿多样,不同的天气会产生不同的现象,我们要善于通过这些现象来判断天气的情况。
活动二:学会用符号来记录天气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天气的变化情况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记录,很多时候我们通过观看天气的符号就能判断天气情况了,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制作天气符号吧。
1.同学们动手制作。
2.老师小结:同学们,你们做得真好,老师为你们而感到自豪,老师会把你们制作的天气符号贴在展示栏中,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天气符号。
活动三:学会观看天气预报1.同学们,每天晚上电视上都会准时播报天气预报,相信你的爸爸妈妈们都会观看天气预报,那么你们知道怎么样来看懂天气预报,掌握天气情况吗?2.同学们积极发言3.老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说的都非常好,老师很开心,你们对天气的知识了解的那么多,但是也有一些同学还是不会观看天气预报,那么同学们可以好好学习我们之前制作的天气符号,同时回家观看时对照这些符号来学习,不会的向爸爸妈妈请教,老师相信到最后全部同学都能学会观看天气预报。
【教案】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案】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61d01dde80d4d8d15a4f55.png)
第1课今天天气怎么样一、教学内容本课遵循学生的认知顺序,逐渐深入地安排了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观察,让学生到教室外面去看一看,观察并描述今天的天气。
第二个活动是动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符号来表示今天的天气,了解今天天气的主要特征。
第三个活动分两个交流话题展开:一是通过回忆曾经遇到过的不同天气,如雨天、刮风、下雪和沙尘暴等,让学生意识到天气是会变化的,天气现象有很多种类型;二是猜一猜、认一认表示不同天气的标准气象符号,知道用符号表示天气的意义。
第四个活动是阅读和交流,通过教材提供的一份天气预报,让学生了解描述天气现象的几个主要维度。
二、教学目标●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会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天气。
●会从不同的维度描述今天的天气,知道天气预报中的气象要素。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气象符号。
难点:分析天气预报中的气象要素。
四、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各种天气的图片和视频、各种天气预报的视频。
活动三:交流曾经经历过的天气,认识各种标准的天气符号设计意图:●意在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丰富学生的天气经历。
●通过认识标准的天气符号,知道使用符号的意义。
教学建议:●拓展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请学生描述自己经历过的各种天气,谈谈各自的体会。
●观看天气视频,描述在这样的天气里会有什么感受。
●可以给出一系列词语,或教师描述一系列天气现象,如云很厚、地面很潮湿等,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天气。
●还可以做词语归类游戏,将一组描述天气的词语打乱,然后让学生对照图片或视频,进行词语归类活动。
●教师出示一种天气符号,进行讲解,解说其内涌;再依次出示各种天气符号,学生猜测,然后阐述猜测的理由。
●可以给出一种符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后,思考符号如何表示出程度的不同。
比如给出小雨的符号,提问: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是小雨?中雨如何表示?大雨、暴雨呢?再比如给出大雪的符号,提问:小雪、中雪如何表示?●这里可以进行一些迁移活动,比如通过提供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符号,来引导他们认识公共标准符号使用的价值和意义。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be59066529647d26285247.png)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玩玻璃纸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实验,知道物体在色光的照射下会改变原来的颜色。
2.能发现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物体,物体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3、通过玩玻璃纸,认识到光与色彩的变化充满了奇妙和趣味。
教学重点: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化的原因,知道物体在色光的照射下会改变原来的颜色。
教学难点: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与玻璃纸颜色相同的物体,发现其颜色不变;而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与玻璃纸不同颜色的物体,其物体颜色会发生变化。
教学过程:一、图片激疑,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课本第38页上面的三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三幅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学生仔细观察三幅图片,找出三幅图片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重点观察舞台上演员裙子的变化。
4、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引导:舞台上的演员是一样的,但是他们裙子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5、为什么舞台上演员的裙子会发生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玩玻璃纸。
板书课题:12玩玻璃纸二、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原因。
1、同学们,舞台上演员的裙子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探究一下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原因。
2、实验材料:白色芭比娃娃、手电筒和不同颜色的玻璃纸。
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9页上面的实验步骤,并观察与之相应的两幅图片,了解实验的步骤。
4、教师强调实验的注意点:芭比娃娃要求是白色的,这样做出来的实验效果会非常好;玻璃纸的颜色不要太多,2到3种就行了。
5、学生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做一些适当的指导,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6、全班同学交流实验的结果。
7、教师小结:大家通过刚才的实验,都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即蒙上什么颜色的玻璃纸,芭比娃娃身上的白裙子就会变成什么颜色。
是不是其他的情况下也是一样呢?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狮子变身的实验,来探究一下。
三、探究小狮子变身的秘密。
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1e0dd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7.png)
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关心天气1.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会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天气。
2.会从不同的维度描述今天的天气,知道天气预报中的气象要素。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教学难点分析天气预报中的气象要素教学准备各种天气的图片和视频,天气预报视频。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天气预报,让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是怎样的?二、探究新课活动一:设计符号今天天气晴天,你会用简单的符号设计晴天吗?请你们设计一下。
活动二:交流经历过的天气,认识各种标准的天气符号我们还遇到那些天气呢?学生会说雪、雷、雨、阴天、大雾等等。
教师补充:还有冰雹、沙尘暴、干旱、霾……这些天气特点我们可以用天气符号来表示。
一起学习认识天气符号课本第三页,教师出示一种符号,进行讲解,解说其内涵,再依次出示各种天气符号,学生猜测并说说猜测理由。
给出小雨符号,你们知道中雨大雨的符号吗?这里可以进行一些迁移活动,比如交通符号。
知道符号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易懂易记,让人一目了然或引起重视。
活动三:阅读天气预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天气预报。
能够从天气预报,能够提取主要天气信息天气情况:气温、高度、降水情况、风力、风向课本第四页看此图时间是()三条轴第一条轴表示()手指住第二条轴表示()第三条轴表示()天气怎么样?从哪里看呢?(引导学生找到倒三角形指的位置)温度、风级根据分析完整的说说图上的天气预报。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1.今天天气怎么样描述今天的天气天气天气符号学生设计的天气符号2.天气的影响教学目标1.关注天气变化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意识到不同行业的人都要关心天气。
2.知道恶劣天气会给生产生活带来危害,意识到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可以减少损失。
3.会制作晴雨花,知道晴雨花可以反映空气湿度。
教学重点天气变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恶劣天气所带来的危害。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氯化钴泡制的晴雨花。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98795b313c1ec5da50e270df.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第一单元1.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会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天气。
2.会从不同的维度描述天气,知道天气预报中的气象要素。
3.意识到天气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关注天气的变化,愿意像气象工作者那样观察研究天气。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会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天气。
【教学难点】会用不同的维度描述天气,知道天气预报中的要素;学一学天气预报主持人进行天气预报。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学生实验材料记录单。
学生材料:各种气象符号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在上课之前先播放一段动画片,在看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想一想诸葛亮是利用怎样的天气情况用草船借到十万之箭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本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2.教师小结:诸葛亮利用东风和大雾天气向曹操借到十万之箭,说明诸葛亮先生是一个非常善于观察生活和善于观察天气变化的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天气怎么样》(板书课题)希望小朋友们学了今天这一课后也能经常观察天气,做一个小小气象家。
接下来我们来玩闯关游戏,如果你能闯过五关,你将被评为小小气象家的称号,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
二、学习新课第一关(说一说)1.从小到大,我们已经经历过许多的天气情况,说说看你们都经历过那些天气?(找这些天气符号图片,学生说一个教师板书一个)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晴、阴、多云、雨、雪……)[设计意图:利用闯关游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低年级学生时刻保持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在生活中经历过许多的天气情况,这一关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基本能说出各种天气情况]小结:同学们都非常踊跃积极,说出了很多的气象现象,我们已经闯过了第一个,我们来进入第二关(画一画)3.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有很多词语描述天气,但是你们看到的气象信息是否就是用文字来记录的,为什么?怎么办?4.如果你是一个小小气象员,请你设计一些常见的气象符号,并在你的作业纸上画一画,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最形象,最漂亮。
(完整版)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教案上册(全).docx
![(完整版)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教案上册(全).docx](https://img.taocdn.com/s3/m/dd5e0eafcc7931b765ce15e0.png)
课题1、今天天气怎么样课时本课共 1 课时本课为第 1 课时总课时第1课时1、会设计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2、了解自己遇到的天气情况:雨天、雪天、阴天、下雾天、雷雨课时目标等等。
3、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
4、认识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的天气信息。
教学及训 1.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
练重点 2.学会阅读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的天气信息。
教学内容和过程修改与调整一、导入新课1、出示小诗:关心天气呼呼呼,起风了,哗哗哗,下雨了,雨停了,云散了,太阳出来了!走到户外,去看天上的云彩;挽起裤腿,去溅路边的水花。
2、引导学生读一读。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讲了下雨之后,孩子们去户外活动的情况。
一般说来,孩子们是最关心天气的了,因为天气好了孩子们才能出去玩。
那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今天天气怎么样。
4、板书课题:1、今天天气怎么样齐读课题。
二、设计天气符号1、同学们,今天你们有没有注意一下天气怎么样呢?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
啊,看样子大家都关注了今天的天气。
除了用语言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我们还可以最直观的符号来表示今天的天气。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A、天气晴朗,引学生:大家看看今天的天气是(晴天),你得用什么符号来表示适合呢?从而学生明白天气晴朗的候,天空中有一个大大的太阳,我可以用什么来表示一个大大的太阳呢?B、天气不好,天空中云很厚,引学生想想用什么来表示云呢?C、如果是下雨天,再引学生想一想,怎么表示下雨呢?⋯⋯⋯⋯3、学生笔开始的天气符号,今天的天气情况。
教巡,了解学生情况,并且做适当的指。
4、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展示台上面展示全班同学看,全班价并从中出秀作品。
教小:看了大家出来天气情况的符号,老非常高,因大家的符号得非常的漂亮。
5、小提示:同学,今天外面有?大家有没有感到?大不大?(有,但是不大)那我怎么来看不的呢?学生交流。
6、教小:我在天气情况的候,画上太阳,雨点或者白云,是不的,要加上等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天气情况才更完整,更符合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汇总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目标:1、知道用力能够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也能够使停下来的物体动起来。
2、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也可以通过其他物质作用在物体上。
4、关注生活中物体停下来与动起来的用力现象。
教学重点:怎样使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乒乓球、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2到3辆、课件。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的现象,初步思考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视频播放:一辆公共汽车慢慢的驶向站台,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公共汽车,又开始启动,继续向前开。
2、教师讲解:这个视频播放的情景,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公共汽车到了站台就会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又继续往前开。
那么公共汽车停下来与动起来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9、动起来与停下来4、学生齐读课题,了解学习内容。
二、怎样才能停下来与动起来1、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叫你们让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你会怎么做?反过来叫你们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你又会怎么做?2、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相机指导。
要想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我们就要用脚使劲往后蹬一下。
而想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就要用脚用力抵住地面,使滑板车停下来。
3、教师小结:不管是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还是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都要用到力,只有借助力的作用才能使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或者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
三、探究让小车动起来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1、出示几辆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
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上有几辆小汽车,这些小汽车型号不一,大小不同,重量也不同。
老师手中的这些玩具小汽车动起来或者停下来,与什么因素有关呢?2、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教师相机指导。
形状改变了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探究生活中有关力的科学现象。
3、通过橡皮筋的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关系。
4、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力进行分析,比较传统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通过橡皮筋的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玩变脸游戏,激趣导入1、(教师玩一个变脸游戏,引导学生看一看。
)同学们,大家看一看,老师用手在脸上这样一捏,老师的脸还跟原来一样吗?(不一样了)大家也像老师一样做一做变脸游戏,看谁做的最滑稽有趣。
2、学生做变脸游戏,教师指5到6名学生上台表演。
(注意不重复)3、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的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让我们的脸发生了变化?4、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是的,我们的脸发生变化是因为力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形状改变了。
5、板书课题:8、形状改变了6、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物体形状的改变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带一些东西到学校来,比如橡皮擦、铁丝、橡皮筋、海绵、气球等等。
大家带来了吗?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拿出来放在桌子上面,展示一下。
2、同学们带的东西真多呀!大家看这些东西放在桌子上面是这个形状,那么大家能不能使这些东西的形状发生改变呢?下面请大家动手来试一试。
3、学生自由动手操作,用各种方法使这些东西的形状发生变化,引导学生尽量使同一种东西的形状发生不同的变化。
4、全班交流,指生上讲台演示自己使物体形状发生变化的操作方法。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使物体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而且有的同学还使同一个物体形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大家做的非常好。
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些物体的形状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6、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是的,这些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他们受到了力的作用,是力使这些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三、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大小的关系。
1、教师引导:力的作用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那么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程度有没有关系呢?2、学生预测结果:有关系,没有关系3、不管有没有关系,我们用事实来说话。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关橡皮筋的小实验,探究一下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程度有没有关系。
4、出示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钩码3到5个、挂钩、一块板(可以用小黑板)、小尺。
5、实验的方法:出示课本第26页下面这幅图,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了解实验的方法。
6、教师强调实验的要领:(1)注意黑板上挂钩的高度要一样,便于我们记录。
(2)橡皮筋要用新的,这样弹力差不多,便于我们统计实验的结果,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7、学生分小组实验。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并相机指导。
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8、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交流实验结论。
9、教师表扬学生在实验中认真严谨的态度并小结:正如同学们实验得出的结论一样。
力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用力大,物体的形状发生的变化大;用力小,物体的形状发生的变化小。
力的大小和物体形状变化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四、比较传统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
1、同学们,用力都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但是,用力不同,物体形状发生的改变也不一样,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传统用力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的物体形状的方法产生的结果。
2、出示课本第27页的六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和比较,思考一下,传统的用力方法和现代用力方法产生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观察观察图片,仔细比较,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过去,由于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影响,人们仅仅依靠自身的力气,改变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小。
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改进技术,利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变得更容易,更符合人们的要求。
可见,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4、大家再思考思考,想想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力使物体形状改变的现象?5、学生列举生活中用力来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
五、课堂总结刚刚大家列举了生活中许多用力来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是的,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而且力的大小直接对物体形状改变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用力大,物体形状变化大;用力小,物体形状变化就比较小。
六、课后延伸请同学们在课后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力来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推和拉教学目标:1、知道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的力,明白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2、观察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找出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现象,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力进行分析。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教学重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力,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教学准备:课件、生活中有关推力和拉力的图片。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儿歌:小脸蛋,捏一捏,表情丰富有变化。
小气球,压一压,一不小心会爆炸。
小弹簧,拉一拉,长短弯折变魔法。
他们变这又变那,你猜都是因为啥?2、自由朗读儿歌,边读边思考这段话最后提出的问题:你猜都是因为啥?3、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都是因为力的作用。
4、教师小结:是的,这些东西发生变化,都是因为力的作用。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用力以后。
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第7课——推和拉。
5、板书课题:7、推和拉学生齐读课题。
二、认识拉力和推力。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推,什么是拉吗?谁来做一做动作。
学生做一做,推和拉的动作。
2、教师:当我们做着推和拉的动作,并把它作用在物体上的时候,就产生了推力和拉力。
3、出示课本第22页的六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图中,谁在推,谁在拉?4、学生观察插图,思考问题,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5、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图2人和大象推车子,图3老爷爷在推超市的购物车,图5推土机在推土,这三幅图都是推的动作,用的是推力。
图1马拉车,图4学生拖着箱式书包,图6拖车拖一辆小轿车,这三幅图是拉的动作,用的是拉力。
6、我做你猜,进一步认识推力和拉力。
(1)刚才大家初步区分了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下面请大家来看一看老师做的这个动作是推还是拉?动作一:教师在教室门外推门而入。
动作二:教师在教室里面拉开门出去。
(2)学生辨别老师同样是开门,哪一个用的是推力,哪一个用的是拉力。
(3)全班交流,教师讲解:是的,刚才老师同样是开门,但是在外面用的是推力,而在门里面用的是拉力。
(4)教师重复刚才的两个动作,引导学生确认老师的用力。
(5)下面请同桌之间合作,一个人做动作,另外一个人来猜一猜,看一看你们猜的准确不准确。
(6)同桌之间做一做你做我猜的游戏。
(7)教师巡视,相机了解学生游戏进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8)教师根据刚才巡视了解的情况,有选择的邀请2到3组同学上讲台做一做你做我猜游戏。
其他同学评价,进一步区分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9)邀请一个学生做一做拉开抽屉和关上抽屉的动作,全班同学交流讨论:这两个动作用的分别是什么力?(10)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关抽屉是推,用的是推力;开抽屉式拉,用的是拉力。
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
(11)板书: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
学生读一读,明白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
三、探究力的大小和方向(一)拉力大比拼1、同学们,拉力有大有小,有的拉力大,有的拉力小。
下面我们就来比试一下,看班上谁的拉力大,谁到哪里小。
2、(出示拉力器)老师这儿有几个拉力器?哪些同学愿意来比试一下,看看谁的拉力大,谁的拉力小?3、邀请3到5名同学进行拉力大比拼,看看谁的拉力大,谁的拉力小。
4、比赛开始,其他同学观看比赛,并且给他们排一排谁的拉力。
5、教师感谢参加比赛的几位同学,并表扬拉力的同学。
(二)推力大比拼1、不但拉力有大小,推力也有大小。
(出示课本第23页最下面的表格)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比一比,谁的推力,谁的推力比较小,给他们排个序。
2、交流排序的结果。
3、教师小结:在长征一号、长征2号f、长征7号这三种运载火箭中,以长征7号的起飞推力,它可以产生约七千二百千牛的推力。
(三)探究力的大小和方向对力的结果的影响。
1、出示课本第24页最上面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哪幅图表示的推力大?箱子会向哪边移动?你的依据是什么?(1)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思考问题。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究竟哪幅图表示的推力大,箱子会向哪边移动,关键是要说清楚自己的依据是什么。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左边的箱子产生的推力大,右边的箱子产生的推力小。
因为左边的箱子是父子两人同时向同一个方向去推这个箱子,所以产生的推力是爸爸的加上儿子的推力的总和,因此箱子是向左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