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中医药治疗讲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临床上有风寒、风热和暑湿等的不同证
候,在病程中还可以见到寒与热的转化或 错杂。
感冒的分类
• 风寒证: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
不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 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 风热证:鼻塞喷嚏,流稠涕,发热或高热,
微恶风,汗出口干,咽痛,咳嗽痰稠,舌 苔薄黄,脉浮数。
• 暑湿证: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
• 时行感冒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
体温可达39℃~40℃,全身酸痛,待热 退之后,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肺系 症状始为明显。重者高热持续不退,喘 粗气急,唇甲青紫,甚至咳血,部分患 者出现神昏谵妄,小儿可发生惊厥,出 现传变。
容易患感冒的群体
• 感冒之疾,四季可患,但外邪入侵,发病
与否,个体差异很大。有人常年不患感冒, 有人一年多次感冒,这与人体正气的强弱 以及卫气的调节功能失常与否有着密切的 关系。在起居失常,寒暖不均,疲乏劳累 的状态下,尤其是体质虚弱之人,卫外不 固,卒感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发感冒。
阴虚感冒者,兼见身微热,手足发热, 心烦口干,少汗,干咳少痰,舌红,脉 细数。
• 治疗原则:
感冒病变有肺、卫之分,着眼于卫表和 肺系,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 发之”。解除表证,祛除表邪,宣通肺 气,照顾兼症,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
• 治疗原则:
解表,亦称疏表。采取解表和营卫之法,发汗祛 邪,振奋卫阳,调和营卫。由于感邪的轻重程度 不同,性质有寒、热、暑湿的差异,故在上述疏 表微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选用辛温、辛凉、清 暑解表法。
暑湿证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由香薷、金银花、连翘、厚朴、扁豆等组 成。
表寒里热证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方药:双解汤。
由麻黄、防风、荆芥、薄荷、黄芩、栀子、 连翘、生石膏、桔梗等组成。
气虚者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加减。
由人参、茯苓、甘草、苏叶、葛根、半夏、 陈皮、前胡、桔梗、木香、枳壳、生姜、 大枣等组成。
感冒的中医药治疗课件
概述
• 感冒,俗称伤风,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
引起的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 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 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
• 感冒的发病在外感病中占首位,是最常见
的一种。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 为多。
• 中医认为,本病不仅与咳嗽的发生、发
展及慢性咳喘的急性发作密切,而且与 心悸、胸痹心痛、水肿、痹病等多种疾 病的病情发展与恶化有关。
宣肺,即宣通肺气。使用宣通肺气之药物,使肺 的宣肃功能恢复正常,相对又能协助解表。两者 相互联系,相互协同。
• 治疗原则:
对于挟暑、挟湿之感冒,中医药治疗颇具特色。 在疏散解表之中,应注意湿邪中阻、胃肠气滞 或暑湿伤表,气机不展的病机所在,而加用化 湿、和胃、清暑、理气之法。
对于时行感冒,清热解毒是重要而常见的治疗 法则。
头昏重胀痛,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 欲吐,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 表寒里热证:又名寒包火。因风寒外束,
表寒不解,入里化热。发热,恶寒,无汗 口渴,鼻塞声重,咽痛,咳嗽气急,痰黄 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间,脉浮数。
• 体虚感冒:多因素体虚弱,或产后、病后
体弱,气虚阴亏,卫外不固,,以致反复 感邪。
•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示正气不足,
或卫气功能暂时低下,决定了人体的发病。
• 感冒为临床上常见的外感新病,四季皆
有,人人可患。
• 其主要病因为风邪和时行病毒,随季节
不同,常兼挟风寒、风热而致病。
• 其临床表现常呈多样化,主症以鼻塞、
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 不适为特征。
• 由于四时六气之不同,人体素质之差异,
对体虚感冒,在治疗上不可专事疏表,发汗之 时,需注重固表实里,补益气血。
分证论治
风寒证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由荆芥、防风、羌活、柴胡、薄荷、枳
壳、前胡、桔梗、独活、川芎、茯苓、甘 草等组成。
风热证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由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 根、牛蒡子、生甘草等组成。
• 中医药对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均有良好
疗效,对已有流行趋势或有流行可能的 地区、单位,选用相应中药进行预防和 治疗,可以收到显著的疗效。
中医古代论述
• 早在《内经》已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
邪所致。《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 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 头痛、身痛、恶寒。”
• 《伤寒论•太阳病》所论中风、伤寒之桂枝、
二辨普通、时行
普通感冒以风邪为主因,冬春季节气候多 变时发病率升高,常呈散发性,病情较 浅,症状不重,多无传变。
时行感冒以时行病毒为主因,发病不限 季节,有广泛的传染流行疫情,起病急 骤,病情较重,全身症状明显,且可以 发生传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辨体虚感冒的气虚、阴虚
气虚感冒者,在感冒诸证的基础上兼有恶 寒甚,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身痛无汗, 咳痰无力,脉浮等症。
• 此类患者往往感冒之后,缠绵不已,经久
不愈,或反复感冒。
辨证论治
• 辨证要点:
一辨表寒、表热 风寒与风热两证,均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
头身疼痛等症,其不同之处,风寒证,恶寒重发 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 浮紧;风热证,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流浊 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主要的区别在于:恶寒、发热的程度,有汗无汗, 口渴与否,分泌物的质地等。
麻黄两个汤证,实质包括感冒风寒的轻重 两类证侯。
• 《诸病源候论》中,认为其具有传染性。
• 北宋《仁斋直指方》将其正式命名为感
冒。
• 元《丹溪心法》明确提出其病位在肺,
并根据辨证常规,分列辛温与辛量两大 治法。
证候特征
• 感冒为外感病症,起病较急,临床以鼻塞、
流涕、喷嚏、头痛、咳嗽、恶寒、发热、 全身不适为主要证候,其病以卫表的症状 最为突出。症状表现常呈多样化,以鼻、 咽部痒,干燥、不适为早期症状,继而喷 嚏、鼻塞、流涕等,轻则上犯肺窍,易于 痊愈;重则高热、咳嗽、胸痛,呈现肺卫 证候。
阴虚者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甤汤。
由白薇、葱白、薄荷、桔梗、豆豉、玉竹、 生姜、大枣等组成。
候,在病程中还可以见到寒与热的转化或 错杂。
感冒的分类
• 风寒证: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
不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 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 风热证:鼻塞喷嚏,流稠涕,发热或高热,
微恶风,汗出口干,咽痛,咳嗽痰稠,舌 苔薄黄,脉浮数。
• 暑湿证: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
• 时行感冒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
体温可达39℃~40℃,全身酸痛,待热 退之后,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肺系 症状始为明显。重者高热持续不退,喘 粗气急,唇甲青紫,甚至咳血,部分患 者出现神昏谵妄,小儿可发生惊厥,出 现传变。
容易患感冒的群体
• 感冒之疾,四季可患,但外邪入侵,发病
与否,个体差异很大。有人常年不患感冒, 有人一年多次感冒,这与人体正气的强弱 以及卫气的调节功能失常与否有着密切的 关系。在起居失常,寒暖不均,疲乏劳累 的状态下,尤其是体质虚弱之人,卫外不 固,卒感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发感冒。
阴虚感冒者,兼见身微热,手足发热, 心烦口干,少汗,干咳少痰,舌红,脉 细数。
• 治疗原则:
感冒病变有肺、卫之分,着眼于卫表和 肺系,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 发之”。解除表证,祛除表邪,宣通肺 气,照顾兼症,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
• 治疗原则:
解表,亦称疏表。采取解表和营卫之法,发汗祛 邪,振奋卫阳,调和营卫。由于感邪的轻重程度 不同,性质有寒、热、暑湿的差异,故在上述疏 表微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选用辛温、辛凉、清 暑解表法。
暑湿证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由香薷、金银花、连翘、厚朴、扁豆等组 成。
表寒里热证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方药:双解汤。
由麻黄、防风、荆芥、薄荷、黄芩、栀子、 连翘、生石膏、桔梗等组成。
气虚者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加减。
由人参、茯苓、甘草、苏叶、葛根、半夏、 陈皮、前胡、桔梗、木香、枳壳、生姜、 大枣等组成。
感冒的中医药治疗课件
概述
• 感冒,俗称伤风,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
引起的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 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 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
• 感冒的发病在外感病中占首位,是最常见
的一种。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 为多。
• 中医认为,本病不仅与咳嗽的发生、发
展及慢性咳喘的急性发作密切,而且与 心悸、胸痹心痛、水肿、痹病等多种疾 病的病情发展与恶化有关。
宣肺,即宣通肺气。使用宣通肺气之药物,使肺 的宣肃功能恢复正常,相对又能协助解表。两者 相互联系,相互协同。
• 治疗原则:
对于挟暑、挟湿之感冒,中医药治疗颇具特色。 在疏散解表之中,应注意湿邪中阻、胃肠气滞 或暑湿伤表,气机不展的病机所在,而加用化 湿、和胃、清暑、理气之法。
对于时行感冒,清热解毒是重要而常见的治疗 法则。
头昏重胀痛,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 欲吐,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 表寒里热证:又名寒包火。因风寒外束,
表寒不解,入里化热。发热,恶寒,无汗 口渴,鼻塞声重,咽痛,咳嗽气急,痰黄 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间,脉浮数。
• 体虚感冒:多因素体虚弱,或产后、病后
体弱,气虚阴亏,卫外不固,,以致反复 感邪。
•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示正气不足,
或卫气功能暂时低下,决定了人体的发病。
• 感冒为临床上常见的外感新病,四季皆
有,人人可患。
• 其主要病因为风邪和时行病毒,随季节
不同,常兼挟风寒、风热而致病。
• 其临床表现常呈多样化,主症以鼻塞、
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 不适为特征。
• 由于四时六气之不同,人体素质之差异,
对体虚感冒,在治疗上不可专事疏表,发汗之 时,需注重固表实里,补益气血。
分证论治
风寒证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由荆芥、防风、羌活、柴胡、薄荷、枳
壳、前胡、桔梗、独活、川芎、茯苓、甘 草等组成。
风热证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由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 根、牛蒡子、生甘草等组成。
• 中医药对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均有良好
疗效,对已有流行趋势或有流行可能的 地区、单位,选用相应中药进行预防和 治疗,可以收到显著的疗效。
中医古代论述
• 早在《内经》已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
邪所致。《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 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 头痛、身痛、恶寒。”
• 《伤寒论•太阳病》所论中风、伤寒之桂枝、
二辨普通、时行
普通感冒以风邪为主因,冬春季节气候多 变时发病率升高,常呈散发性,病情较 浅,症状不重,多无传变。
时行感冒以时行病毒为主因,发病不限 季节,有广泛的传染流行疫情,起病急 骤,病情较重,全身症状明显,且可以 发生传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辨体虚感冒的气虚、阴虚
气虚感冒者,在感冒诸证的基础上兼有恶 寒甚,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身痛无汗, 咳痰无力,脉浮等症。
• 此类患者往往感冒之后,缠绵不已,经久
不愈,或反复感冒。
辨证论治
• 辨证要点:
一辨表寒、表热 风寒与风热两证,均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
头身疼痛等症,其不同之处,风寒证,恶寒重发 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 浮紧;风热证,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流浊 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主要的区别在于:恶寒、发热的程度,有汗无汗, 口渴与否,分泌物的质地等。
麻黄两个汤证,实质包括感冒风寒的轻重 两类证侯。
• 《诸病源候论》中,认为其具有传染性。
• 北宋《仁斋直指方》将其正式命名为感
冒。
• 元《丹溪心法》明确提出其病位在肺,
并根据辨证常规,分列辛温与辛量两大 治法。
证候特征
• 感冒为外感病症,起病较急,临床以鼻塞、
流涕、喷嚏、头痛、咳嗽、恶寒、发热、 全身不适为主要证候,其病以卫表的症状 最为突出。症状表现常呈多样化,以鼻、 咽部痒,干燥、不适为早期症状,继而喷 嚏、鼻塞、流涕等,轻则上犯肺窍,易于 痊愈;重则高热、咳嗽、胸痛,呈现肺卫 证候。
阴虚者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甤汤。
由白薇、葱白、薄荷、桔梗、豆豉、玉竹、 生姜、大枣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