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写作要领,提升写作水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使其能够写出具有时代特点和情感的作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抓住文章的重点,概括写作要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展开自己对未来家乡的设想,培养深层次的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第1课时】导入新课,介绍作文《二十年后的家乡》的背景及主题,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对未来家乡的想象。
•【第2-3课时】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展示并讲解写作技巧,例如对比、描绘、设想等,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了解写作的基本要领。
•【第4-5课时】学生动笔写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师指导学生在文章中充分表达自己对未来家乡的设想和情感,鼓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6课时】学生互相交流作文,学习互评和提出意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之处,努力提升写作水平。
二、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深入的讲解和实际写作练习,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反思改进: 1. 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来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2.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有的学生存在思路不清晰、表达混乱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构思文章结构。
3. 学生在思考未来家乡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较为受限,需要多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导他们打破传统框框进行设想和表达。
综上所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写作中展现自己的独特风采和情感。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习作 4 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习作 4 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学设计一、课堂背景: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部编语文教材中的《习作 4 二十年后的家乡》单元教学。
通过这个习作,让学生进行未来幻想,对家乡的未来进行构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让学生反思家乡的变化和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习作的写作要求和结构特点;了解如何进行未来想象和构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未来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写出生动、具体、有个性的文字;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未来的家乡进行具体描绘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现在的一些场景,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一些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2.学习任务(10分钟):–让学生阅读《习作 4 二十年后的家乡》,了解习作要求和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展开对家乡二十年后的想象,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写作实践(20分钟):–学生展开写作,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构想,写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描写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4.展示分享(10分钟):–学生相互交流,展示自己写作的部分内容,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5.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写作要点,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改进。
五、课堂延伸:1.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让他们完成《二十年后的家乡》习作的整篇写作。
2.鼓励学生对未来家乡的发展进行更多的思考和表达,可以进行口头表达或小组讨论。
六、作业布置:1.完成《二十年后的家乡》习作的整篇写作。
2.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一幅描绘未来家乡的图片或图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培养他们对家乡的情感和责任感,同时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4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4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乡村的变化和发展;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和记忆;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习作4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内容;2. 学会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写作技巧表达自己对家乡未来的想象和期望。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其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2.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展示;2. 板书:《习作4二十年后的家乡》;3. 预先准备一些家乡景点的图片;4. 学生作品展示的准备。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家乡的印象和回忆,鼓励他们谈论自己家乡的特点和变化。
2. 介绍课文(10分钟)通过 PowerPoint 展示《习作4二十年后的家乡》的课文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课文中描写的家乡是二十年后的情景。
3. 师生共读课文(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朗读课文,询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并解释生词和难点。
4. 学习写作(15分钟)老师以字词解释和句法解释的方式教学生理解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并通过示范提供一个写作范文作为参考。
5. 创作写作(15分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课文为蓝本,运用所学的写作知识和技巧,创作一篇关于自己家乡二十年后的文章。
6. 互相交流和展示(1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老师提供评价和反馈。
7. 总结和点评(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学生在写作中的问题和进步,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8.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修改完善,并在下节课前提交。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家乡未来的可能变化,并鼓励他们用创造性的思维写出自己对家乡的期望和愿景。
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注重发现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一、关于作文题目作文题目:二十年后的家乡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现在的家乡和未来的变化。
2.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写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作文题目,准确把握题意。
2.运用具体事例和细节描述未来家乡的变化。
3.发挥想象力,突出作文的主题。
四、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分析现在家乡的地理、人文特点,思考未来可能的变化。
2.带领学生发散思维,想象未来家乡的景象、设施,介绍可能存在的新事物和变化。
3.对比现在和未来的家乡,呈现出对未来家乡的向往和热爱。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现代化城市和农村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变化。
2.讲解:解释作文题目,阐明要求,并分析关键词,引导学生逐步展开对未来家乡的想象。
3.实例呈现: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参考并提炼出适合自己家乡的未来情景。
4.写作练习: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写出自己对二十年后家乡的设想,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5.作品分享:选择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分享,引导学生相互欣赏,学习优秀之处。
6.反思总结:让学生回顾自己的作文,思考是否符合题意,是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六、教学评价1.根据作文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创新和独特性。
2.注重对学生表达感情、思考家乡的深度和广度的评价。
3.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互相促进,形成一种合作共赢的氛围。
七、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游学,实地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2.可以邀请家乡的长辈、村干部等前来进行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故事。
3.可以让学生将作文拓展成家乡规划或宣传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创新,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认真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部编版《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教学目标】1.关注家乡生活,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
2.把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来,着重将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表达对未来家乡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3.学习修改习作,同学们互换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并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教学重点】把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来。
【教学难点】着重将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注重详略得当。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用熟悉的古诗引入本次习作的主题。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2.回顾课文,领悟方法。
通过回忆学习过的相关课文的表达情感的方法,为写文章定下感情基调。
3.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引导学生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从新颖的角度展开想象,打开思路。
4.开启心路,指导方法。
利用范例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成习作。
5.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通过大量例文从不同方面指导学生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教学准备】(1)学生大胆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
想象环境、工作、生活可能发生的变化。
(2)学习列写作提纲。
(3)对习作修改符号进行预习。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够准确审题,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习作。
2.抓住景物的变化进行习作,抒发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意义非凡。
而今天,我们来张开想象的翅膀,写一写二十年后的家乡。
2.板书主题。
【设计意图】用同学们熟悉的古诗引入本次习作的主题。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二、回顾课文,领悟方法。
1.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我们再来回忆一下,第四单元的课文选编了哪些文章?都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景物或事物来抒发感情的?2.师生共同回顾,体会表达感情的方法。
3.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情感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或事物来表达的,不能空泛地抒情。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能够展开想象,描述二十年后的家乡场景。
3.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和回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2.运用语言描写二十年后的家乡场景。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结合想象与现实,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2.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未来家乡的场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忆,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重要性。
2.准备展示一些关于家乡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第二步:教学活动1.讲解《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写作要求和主题。
2.分析范文中如何通过描述来表达对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写作。
3.带领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场景,并记录下来。
第三步:实践操作1.学生根据头脑风暴的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2.老师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生动的作文。
第四步:展示交流1.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文,分享对家乡的情感和想象。
2.分析优秀作文,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对家乡的情感和描绘家乡的未来。
五、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写作《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情感和思念。
通过头脑风暴和写作练习,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写出了富有创意和生动的作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开展类似的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情感和情绪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珍惜家乡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的教学内容和反思,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围绕一个主题写出一段较为通顺、表意清晰的文字,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景物、人物的简单方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添文采等。但对于畅想二十年后的家乡这样需要较大跨度想象且要合理布局内容的习作,在想象的丰富性、内容的条理性以及细节描写的深入性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不足。
(四)指导写作方法(预计用时15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把想象内容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提升写作技巧,使他们能够将脑海中的美好想象通过准确、精彩的文字呈现出来,增强习作的可读性和感染力,避免出现内容空洞、描写平淡的问题。
教学活动:
确定写作顺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么多关于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内容,我们要怎么有条理地写出来呢?这就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写作顺序啦。比如,我们可以按照空间顺序,从走进家乡的村口开始,一路写到村里的街道、广场、学校等地方;也可以按照人们一天的生活轨迹,从早上起床看到的智能家居,到出门乘坐的交通工具,再到工作、休闲的场所等,按时间顺序来写。大家觉得哪种顺序更适合你想写的内容呢?(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写作顺序,并说说理由,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说明,让学生明白写作顺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内容灵活选择)
生活经验:学生对家乡有着较为熟悉的认知,了解家乡现有的一些建筑、环境、风土人情等,但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对于二十年后家乡可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直观感受和深入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联系生活中的科技发展趋势、社会变化动态等去合理想象,拓宽思维视野。
思维特点:此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在想象时容易天马行空,缺乏合理性和逻辑性。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基于现实基础去展开想象,让想象的内容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使二十年后家乡的样子既新奇又让人觉得可信。
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关于家乡变化的主题。
2.创作练习: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写作练习。学生将尝试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和第一人称视角来描绘二十年后的家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课程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描绘家乡的未来。
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描绘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培养观察生活、发现美好的能力;通过借鉴课文《家乡的秋天的雨》中的描写方法,运用形象、具体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结合课文《我心中的河》的叙述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第一人称视角,以“我”的视角来描述家乡的变化。本节课将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创意写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描绘二十年后的家乡,感觉同学们的参与度还是相当高的。大家在讨论家乡变化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部编版五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部编版五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4、学会把字写得工整、漂亮,积累成语。
教学重点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
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语文园地四给我们带来了多种学习方法的指导。
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吧。
板书:语文园地四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情感。
我们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生总结、汇报师总结:(出示课件3)①要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
如,《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是________之情;《少年中国说》表达的是___________感情。
②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等来体现课文的感情。
如,《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一自然段,可以读得________一些;《少年中国说》的第三自然段应该读得________________一些。
板书:痛惜豪情壮志缓慢、沉痛高昂2、词句段运用(1)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出示课件4)小组活动:A、朗读这些成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B、这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异同。
C、选择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生查字典,并说明两组词语的异同。
生汇报:(出示课件5)每组上下两个成语的意思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它们的感情色彩。
上面的成语是褒义词,用作褒扬、赞美;下面的成语是贬义词,用作贬斥、斥责。
生展示自己写的话。
板书:褒义词、贬义词(2)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再给最后一句加上标点。
(出示课件6)A、读这两个句子,找出句子中的顿号和逗号,看看它们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并理解描述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文章的大意;2.能自主构思并写出对未来家乡的设想;3.能够正确使用书面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2.自主构思未来家乡的情景;3.用书面语表达想法。
三、教学难点1.用文字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想;2.正确使用书面语书写。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教具:黑板、粉笔、教案、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情境感知通过阅读《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文章,让学生想象未来的家乡会是怎样的。
可以让学生描述未来家乡的情景,以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2. 思维发散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集体讨论,互相分享自己对未来家乡的设想,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展现对未来的独特想法。
3. 构思写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撰写《二十年后的家乡》。
引导学生注意行文结构和语言规范,鼓励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憧憬。
4. 交流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
通过互相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5. 反思总结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也可以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共同进步。
六、作业完成《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写作,将作文交给老师检查。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评分,鼓励学生继续写作。
七、教学反思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在备课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进行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二十年后的家乡》这篇习作要求学生以二十年后为时间节点,描绘自己家乡的变化。
教材通过提供图片和文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
本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他们对于未来的家乡有着美好的憧憬。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在表达上有困难,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想法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给予适当的写作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生活,激发想象力,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自己未来的家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未来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生活,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自己未来的家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未来的家乡描绘得富有创意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启发,共同完成习作。
3.师生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给予学生写作上的指导和建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家乡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习作指导的相关资料,如优秀范文、写作技巧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和变化,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二十年后的家乡》这篇作文要求学生发挥想象,预测和描绘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教材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话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让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但部分学生在表达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家乡的变化,同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挥想象,预测和描绘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2.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发挥想象,描绘家乡的变化。
2.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预测家乡的变化。
2.示范法:教师示范作文,让学生模仿和借鉴。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想法。
4.修改法:学生互相批改,提高作文质量。
六. 教学准备1.教师示范作文。
2.学生习作样本。
3.作文评价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现状,然后提问:“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模样。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示范作文,让学生阅读并思考:“这篇作文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来描绘家乡的变化的?”引导学生关注作文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未来变化的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开始动手写作。
教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讲评。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发挥想象、运用生动语言的重要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作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但是,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仍然存在思路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帮助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帮助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思路。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写作,让学生了解并模仿写作方法。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写作经验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编写教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观察家乡的变化,收集相关资料,为写作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过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如:“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的家乡过去是什么样的?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二十年后的家乡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写作,边写边解释写作方法。
如:如何开头、如何描绘景象、如何表达情感等。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目标】1.大胆想象二十年后故乡的人、物等变化。
2.围绕主题,展开想象,研究列出提纲,理清思路,分段叙述。
3.在叙述时,能注意详略得当,在描写时,能采用今昔对比、往事回忆等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围绕主题,展开想象,研究列出提纲,理清思路,分段叙述。
【教学难点】在叙述时,能注意详略得当,在描写时,能采用今昔对比、往事回忆等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写出家乡各方面的变化。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建议使用小学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时间是一支神奇的刻刀,能镌出五彩的世间万物;时间又似一支课件页码灵动的笔,能绘出这缤纷的世界。
二十年,对于漫漫历史长河而言只是短暂一舜,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或许是很漫长。
时光转逝,二十年,无论是社会、家庭以及个人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很多是情理之中,而更多的是你意料之外。
同学们,你们还小,没有二十年的人生经历,但你们已经从父母和其他长辈那了解了不少情况,接下来,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从他们那了解到了这二十年的多少变化。
(1)课件出示:学生从家长和长辈那里搜集到的有关二十年前家乡的照(2)(3)片。
(内容以建筑、风景为主)①约请学生向同学们引见自己二十年前的家乡的样子。
(2)课件出示:学生从家长和长辈那里搜集到的有关二十年前家乡的照片。
(内容以关注人的活动等为主)①邀请学生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二十年前的家乡的样子。
(2)教师小结:师边板书:糊口(衣食住行用等)和事情【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分享“二十年前家长的照片”活动导入教学,很自然地引出作的题目,激发学生对二十年后故乡的遐想。
】二、互相交流,掌握写法。
1.审题指导:说说本次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4)(1)围绕主题,展开想象。
这篇作的主题是家乡的变化,围绕这一主题,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想象成二十年后归来的游子,尽情描绘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倾吐与亲人、故友见面时的浓浓亲情、友情。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部编版)
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创作,表达出自己对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期望和愿望。
2.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未来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二十年后的家乡》,了解作者对家乡的期望和想象。
2. 进行习作训练,让学生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材,进行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的想象和表达方式,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并将想象的事物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课文,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想象。
2. 学习课文《二十年后的家乡》,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想象和表达方式。
3. 讲解习作要求,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并将想象的事物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4. 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学生展示习作,相互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二十年后的家乡2. 想象与表达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修改和润色自己的习作,准备参加习作展示。
2. 让学生选择一篇优秀的习作,进行阅读和欣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和习作训练,让学生对二十年后的家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并将想象的事物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在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时,我巡回指导,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整体来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想象和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这部分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我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良好,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
二十年后的家乡1.根据习作要求大胆想象。
2.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课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课件2)看了这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感受。
教师:我们发现二十年的时光,景在变,人在变。
瞧,我们身边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人们身上的衣服越来越漂亮。
二十年前手机、电脑还很少,可是现在基本都普及了。
二十年的变化真大呀!那么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就让我们展开想象,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吧!(板书:二十年后的家乡)设计意图:图片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走进习作教学。
二、指导审题,明确习作要求1.指导审题。
(1)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性质的作文。
(板书:想象作文)(2)关于想象作文,你觉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总结。
(出示课件3)①要在现实的基础上大胆想象。
②要融入感情,想象合理。
无论怎样的文章,离开了感情,都会缺乏生气和真实感。
(3)明确写作要求。
(出示课件4)①大胆想象。
②通过列提纲,引领思路,梳理素材,辅助成文。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审题,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明白写作意图,明确写作要求,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同学们说得很好。
那么,作文中应该写些什么呢?(板书:写什么)学生交流、总结:我们可以从景物、建筑、人、交通工具、空气质量、环境卫生、通信方式等方面描写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三、组织材料,书写变化1.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会有哪些?对这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情?(板书:写变化,融入感情)(1)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家—家人。
(2)二十年后与亲人团聚的场面:其乐融融、欢聚一堂、天伦之乐。
(3)二十年后与同学聚会的场面:久别重逢、高朋满座、觥筹交错。
2.学生组织材料,并汇报自己的材料。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 4 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 4 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 4 二十年后的家乡》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的一篇习作。
这篇习作要求学生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材,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
教材通过这篇习作,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是,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发挥想象,如何合理安排材料,以及如何运用写作手法等方面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明确二十年后的家乡的主题,发挥想象,写出一篇内容充实、结构合理的作文。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学会如何发挥想象,如何合理安排材料,以及如何运用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写作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明确习作要求,发挥想象,写出一篇内容充实、结构合理的作文。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发挥想象,合理安排材料,以及运用写作手法。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写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示范法:教师以示范作文为例,讲解如何发挥想象,如何合理安排材料,以及如何运用写作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示范作文,用于讲解和分析。
2.教师准备相关素材,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
3.教师准备写作评价标准,用于评价学生的作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请大家想象一下,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明确写作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示范作文,让学生初步感知二十年后的家乡的美好。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一、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二、教学目标:1.了解习作的特点和写作要求,掌握习作的基本方法;2.理解习作的“现实主义”写作思想,明确要表现家乡的变化和自己的感受;3.培养学生感性经验的积累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和形象表达能力;4.尽量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发现问题,给予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探讨、总结、体验,形成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习作的写作方法和技巧;2.了解习作的基本要求和现实主义的写作思想。
难点:1.如何在语言和修辞方面用词组、句型和修辞手法来使文章更具生动感、形象化和感染力;2.如何将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如何在写作中把握重点,升华感情,准确表达,正确运用语言。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分析、体验法、联想法、互动讨论法等方法。
五、教学过程:1.引入让学生想一想: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家乡度过,家乡发生的变化,对应的自己心里面的感受是什么,是否有愉悦、悲伤、感动等情感因素参与。
学生交流完感想,老师运用语言描述或之前的习作来引入本节课。
2.梳理1).习作的特点: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路,可以采用记叙、描写、议论等不同的写作形式。
本节课我们主要以记叙形式作为例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写作”。
2).习作的主题:本节课主要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作为习作的主题,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写出对家乡变化的描述、自己喜欢的地方、愿望等。
3.分析让学生看老师的习作并从思路、结构、语言、修辞方面分析它,是怎样做出这样一篇让人感性一乐的“家乡英雄榜”。
思路:阅读后,可以知道它是以“英雄榜”的形式为主线,然后穿插“夜市的热闹、小区的绿化和民俗文化”的叙述和描写。
结构:文中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分别为“英雄榜”、“夜市的热闹”、“小区的绿化”、“民俗文化”,展开描写。
语言:文中有华丽的词语、生动的描写和有趣活泼的语言。
五年级第二单元二十年后的故乡作文的教案5篇
五年级第二单元二十年后的故乡作文的教案5篇第一篇:五年级第二单元二十年后的故乡作文的教案五年级二十年后的故乡作文的教案教材分析1、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
2、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3、学情分析这篇习作是想象作文,而且时间跨度大——二十年后。
对于学生入境想象比较有难度的。
所以课堂的导入不仅要直奔课堂的主题,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激进兴趣,二十年,对于漫漫历史长河而言只是短暂一瞬,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或许是很漫长。
时光转逝,二十年,无论是社会、家庭以及个人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很多是情理之中,而更多的是意料之外。
没有二十年的人生经历,但学生可以从父母和其他长辈那了解了不少情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如何想象(想象要合理),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的表达出来,培养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明确要求以及写作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作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留意家乡现状,合理想象长大以后的家乡的变化,以自己的美好心愿抒发与家乡的亲切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1、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
2、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过程一、交流采访所得,初步感受“变化”1、课堂导入:同学们,时间是一支神奇的刻刀,能镌出五彩的世间万物;时间又似一支灵动的笔,能绘出这缤纷的世界。
二十年,对于漫漫历史长河而言只是短暂一舜,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或许是很漫长。
时光转逝,二十年,无论是社会、家庭以及个人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很多是情理之中,而更多的是你意料之外。
同学们,你们还小,没有二十年的人生经历,但你们已经从父母和其他长辈那了解了不少情况,接下来,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从他们那了解到了这二十年的多少变化。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篇描写未来家乡的想象作文。
通过这篇作文,让学生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教材以家乡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
但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仍存在思路不清晰、想象不够丰富等问题。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难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预测未来,发挥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发展,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描绘出丰富多彩的家乡景象。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激发创新思维,使作文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
2.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想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二十年后的家乡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二十年后的家乡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想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教师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
生组织材料,并汇报。
2.汇报自己的材料。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2)再请中等的同学汇报,其他同学及时做出评价。
(3)请习作稍差的同学做汇报,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指导。
四、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课件出示8) (板书:怎样写)
1.开头、结尾怎样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2.说说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写作思路、开头结尾。
3.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
(老师举例──学生编写──集体示导──个别辅
导。
)
4.叙述过程中要详略得当。
为了读出重点,我们要把材料的重点部分写具体,次
要材料略写,也就是要做到详略得当。
同学们思考自己收集的材料,看看哪些材料要详写,哪些材料要略写。
(板书: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五、试写初稿,自行修改(课件出示9)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提示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板书:要修改) 六、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修改步骤:(课件出示10)
思路──重点(家乡人、事、景、物的变化)──开头、
结尾──字词句(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师生合
作,共同探索表达方法,能对学生的习作在
写作方法上加以指导,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
力。
】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自行修改习作,能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