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人教《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人教《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人教《正比例》的教学设计人教《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人教《正比例》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

哪种袜子更便宜?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

(板书:正比例)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

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4)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3、列举并讨论成正比例的量。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苹果、梨、橘子的图片问:起一个总的名称是什么?2.出示:仿照第一题填空(1)时间:3小时20分2小时45分(2)总价:5元()()(3)():6千克800克3吨350克填后问:左边的是什么?右边对应的是什么?你还能举出一种量和它对应的数吗?二、学习新课(一)相关联的量教师做实验,向弹簧称上加钩码问:(1)这其中有哪两种变化着的量?(2)弹簧长度为什么会变化?指出:弹簧长度是随着钩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把他们叫做相关联的量。

追问:现在你知道什么叫相关联的量了吗?你能举例说明吗?(二)学习成正比例的量1、出示19页表格观察图像,填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3)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4)它们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2、20页第2题3、正比例的意义(1)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点?(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师指出:这样的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成正比例关系。

问:现在你知道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了吗?自由说说指生回答阅读课本师板书关系式:y/x=k(一定)(2)那么,要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该看什么呢?三、巩固提高:19页说一说。

最新《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最新《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最新《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最新《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正比例》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正比例》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关联的量。

2 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及字母表达式。

3 学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关联):知道关联是什么意思吗?生:指事物之间有联系。

生:也可以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师:对,关联就是指事物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

师:能举一些生活中相互关联的例子吗?生:天气热了,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就少一些;天气冷了,穿的衣服就会多一些,气温与我们穿的衣服是相关联的。

生:我的考试分数多了,爸爸妈妈就很高兴;如果少了,他们的脸上就会阴云密布,所以我的考试分数与家长的脸色也是相关联的。

(其他学生大笑)生:我想姚明打球时,姚明的动作与防守他的对方队员的动作也是相关联的,即姚明怎么动,对方总有一个相应的对策,不可能永远不变。

这时,一名学生干脆带着他的同桌走到讲台上,两个人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做起了学生经常玩的推手游戏,即一人推手,另一人立刻向后闪开。

然后这位学生说:“我们刚才的动作也是相关联的。

”生:上星期,我们班举行智力竞赛,每个小组每答对一题就得到10分,答对两题得到20分……答对的题目越多,分数也就越高。

因此,我认为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也是相关联的。

二、新授师:好一个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相关联!我们把它们的情况列成下面的表格,可以吗?师:从这个表格中。

你还知道什么?生:答对一题得10分,答对两题得20分,答对三题得30分……师:表中有哪两个量?它们的关系怎样?生: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它们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模板五篇正比例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学会了分析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学习反比例知识以及进一步研究数量关系的基础,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象特征,并能根据图象解决相关简单问题。

2、通过练习,巩固对正比例意义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重点难点:能根据数量关系式或图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新课讲授教学第46页内容。

教师出示表格(见书),依据表中的数据描点。

(见书)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看图回答问题①如果铅笔的数量是7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②总价是4.0的铅笔,数量是多少?③铅笔的数量是3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它们是否在同一直线上?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①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②利用正比例图象不用计算,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二、练习讲授1、基本练习。

(1)投影出示教材第49页第1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的意义及判断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说明为什么成正比例。

a.电是随着用电量的增加而增加;b.电费与用电量的比值总是相等的。

师生共同订正。

(2)投影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km,2小时行驶180km,3小时行驶270km,4小时行驶360km,5小时行驶450km,6小时行驶540km,7小时行驶630km,8小时行驶720km……①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②填表并思考发现了什么?③教师点拨: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也在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④教师:根据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正比例》教学设计【优秀6篇】

《正比例》教学设计【优秀6篇】

《正比例》教学设计【优秀6篇】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引入新课。

上面是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

当其中有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今天,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

出示例l。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思考能发现什么。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2)长方形的面积随着那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能看出它们变化的特点吗?(3)分别找出面积与款项对应的数,面积与宽的比各是几比几?比值各是多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1)表里的两种量是长方形的宽与面积(长与面积)。

宽与面积(长与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面积随着宽(长)的变化而变化。

(2)宽(长)扩大,面积也扩大;宽(长)缩小,面积也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面积与宽(面积与长)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板书: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因为面积和宽(面积与长)对应数值比的比值都是5(2)。

提问:这里比值5(2)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它的数量关系式?板书:面积/宽=长(一定)面积/长=宽(一定)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板书补充成:长一定时,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宽一定时,面积和长比的比值一定)2.教学例2。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模板五篇的应用与创新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模板五篇的应用与创新

的。

正比例是小学六年级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对于学生来说,要掌握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案模板来辅助教学,更好地呈现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们就从应用与创新两个方面来探讨教案模板的五篇。

一、应用篇1. 主要内容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正比例的概念、应用与计算。

2. 教学目标1)掌握正比例的概念及特点,了解正比例的应用场景。

2)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正比例的公式计算相关数值。

3)理解正比例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 + 小组合作探究 + 个人思考练习。

4. 教学步骤(一)导入1)利用课件和实物图片介绍正比例的概念与特征,让学生了解正比例的含义和重要性。

2)利用PPT呈现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出正比例的应用场景,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正比例的应用。

(二)主体1)教师利用举例讲解正比例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运算方法。

2)教师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相互合作讨论交流。

3)教师辅助学生解决困难,指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本质和运算方法。

(三)展示1)学生展示合作小组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中的小题,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总结1)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概括和归纳。

2)学生互相评价,交流思考方法和答题技巧。

5. 教学效果通过教师们的实际教学,教案模板五篇的应用展示了教学多样性,能够更好地呈现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学改进行业。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相互交流探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创新篇1. 创新内容1)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相关概念讲解和计算方法,而且采用趣味化、活泼化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趣味感较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正比例教案 教学设计6篇

正比例教案 教学设计6篇

正比例教案教学设计6篇正比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正比例这个资料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好处、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是有关比例知识的初步认识,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正比例的好处,决定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材带给了三个情境,其中一个是图像,两个是表格,让学生在具体问题、具体情境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让学生透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发现正比例的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的好处,会决定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乘法时,已经明白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几倍这个规律,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是正比例的一个变化规律,所以,学生对这个资料是有个初步的接触。

在这个资料的学习中,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根据表格中的具体数据决定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根据文字叙述决定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个性是学生对学过的数量关系不熟悉时就更难了。

教学目标:[由整理]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好处,并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

2、能根据正比例的好处,决定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重点: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好处。

2、能根据正比例的好处,决定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好处,决定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情境一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

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2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

情境二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模板五篇实际操作指南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模板五篇实际操作指南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分享一份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模板实际操作指南,旨在帮助老师更好地教授这一课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将分别从“教案导入部分”、“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辅助措施”、“作业布置及评价方法”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案导入部分1.活动导入让学生观察下面的两张图,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让学生进行讨论,提出各自的看法,并指导学生总结出两个图形之间的共同点。

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正比例之间的规律。

2.知识导入展示一张关于正比例的图片,提出一个问题:“正比例是什么?”讲解正比例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场景,为学生打好知识铺垫。

二、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讲授法和实践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1.知识讲授让学生学习正比例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场景,并进一步讲解正比例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图表、案例等,感受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

2.实践操作本次课程的实践操作环节主要分为数学沙龙、小组讨论、练习、实验、解决问题等环节。

(1)数学沙龙:让学生在数学沙龙中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4)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

(5)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概念、特点及应用场景,正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正比例的图像特征、正比例的实际应用。

2.教学难点:正比例的解法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辅助措施本课程的教学辅助措施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包括数字化教学手段、实地考察和教学视频。

1.数字化教学手段本课程的教学辅助手段包括数字化教学软件、数字化教学课件、电脑应用、网络资源等。

《正比例》优秀教学设计

《正比例》优秀教学设计

《正比例》优秀教学设计《正比例》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正比例教材分析:正比例这个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是有关比例知识的初步认识,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材提供了三个情境,其中一个是图像,两个是表格,让学生在具体问题、具体情境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发现正比例的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乘法时,已经知道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几倍这个规律,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是正比例的一个变化规律,所以,学生对这个内容是有个初步的接触。

在这个内容的学习中,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根据表格中的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根据文字叙述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特别是学生对学过的数量关系不熟悉时就更难了。

教学目标: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重点: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

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二)情境二: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认识正比例_教学设计

认识正比例_教学设计

《认识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教材第十二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思考能力: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两种数量变化过程比值不变的规律,归纳概括提炼出成正比例关系两种量特征,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正比例意义的认识教学难点:找对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的条件教学设计说明:本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体会了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基础上教学的。

正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同时,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

因此教学中,我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系列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正比例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特征,建构正比例关系的数学模型,并使学生体会到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过程:创境激疑,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听说过“水涨船高”这个成语吗?在这个成语里隐藏着昨天学习的数学知识点。

船的高度水面的高度变化而变化,它们是相互依赖的变量,又叫两种相关联的变量。

2、老师说几句话同学们找一找它们是不是两种相关联的变量。

袁彤买同一种练习本,本数和总钱数。

我的年龄和我们班学生人数。

圆的直径和周长。

生活中有很多含有两种相关联的变量的事,但是两种变量的关系也是不同的,这节课我们就要研究探索其中的一种也是数学上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即正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探索发现。

1、独立完成表格,小组讨论变化规律。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9篇)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9篇)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9篇)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正比例【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

【复习导入】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板书:=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板书:=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板书:=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1、教学例1.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①铅笔的。

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速度(一定)。

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正比例》教学设计教案

《正比例》教学设计教案

《正比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识别正比例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定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 正比例的判断方法:观察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它们的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

3. 正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速度、效率等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概念,判断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正比例关系的判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正比例概念。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正比例的判断方法。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正比例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商品的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引入正比例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正比例的定义、判断方法及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几个实例,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哪些量成正比例。

5.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能否运用正比例知识判断实际问题。

3.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易懂。

3.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比例关系,如反比例。

2. 让学生了解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教学资源1. PPT课件:正比例的概念、判断方法及应用。

2. 练习题:判断哪些量成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生活实例:购物、速度、效率等问题。

《认识正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

《认识正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

《认识正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丰富的实例,使学生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一、游戏第一关,复习导入教师提问:1.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你能举例说明一下吗?2.什么是相关的量?3. 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4. 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5. 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小组讨论,回答,教师点评。

二、游戏第二关,探究新课(一)课件出示表格:表一: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师:(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2)你能写出相对应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吗?(3)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的?(4)比较比值的大小。

说一说这个比值表示什么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小结: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相同),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y/x=k(一定)(二)验证推测:课件出示表格:文具店有一种彩带,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

(1)表中有哪两种量?(2)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3)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三)比较、归纳正比例的重要特征。

一看是不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二看是不是(比值一定)三、练习。

(1)想一想: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正比例吗?(2)你认为超市卖出的与剩下的货成正比例吗?为什么?四、小结请大家回顾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师板书:正比例成正比例量的变量之间有什么特征呢?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变量的比值相同。

(完整版)《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完整版)《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认识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量的理解。

难点:能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过程:一、自主先学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3、已知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怎样求工作效率?二、讨论交流(一)课本56页例1。

1.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观察表中的数据,哪一种量的变化引起了另一种量的变化?2.这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这两种量在变化中有没有什么不变的规律呢?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在班内交流。

3. 观察这些比值,你发现了什么?这个比值80表示什么?总结:(1)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也就是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2).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的比的比值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

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二)课本57页试一试。

1.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把表格填写完整。

2.学生根据表中数据,先尝试独立完成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板书:总价和数量是相关联的量,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三)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正比例关系。

1.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相同点。

提问: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①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②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总是一定的;③两种量都成正比例。

2.怎样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关系呢?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三、检测反馈1.完成第57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要用完整的语言说出判断的理由。

《认识正比例》的教学设计

《认识正比例》的教学设计

《认识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认识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认识正比例》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

2、知道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3、对显示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成正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师:同学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道路的建设,汽车是越来越多,我想咱们很多同学都坐过汽车,你们知道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吗?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给予肯定,对超出150千米的进行安全教育。

如:车跑得太快,容易出现问题,高速公路上一般限速120千米等。

师:谁知道汽车上用什么记录跑的距离呢?学生给不出,教师介绍。

师:汽车有一个装置,是专门记录汽车行驶的路程的,这个装置就是里程表。

板书:里程表2、用课件展示教材上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并计算出汽车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启发学生解释计算的合理性。

师:请大家看课件。

课件展示汽车8点开始行驶到9点停止时里程表上数字的变化。

师:从刚才的资料中,你了解到什么情况?学生可能会说:汽车8点开始行驶,9点停车,行驶了1小时。

汽车行驶时,里程表上的数字是8724千米,汽车停止时里程表上的数字是8814千米。

3、提出问题(2)的要求师生共同完成。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它就是汽车的里程表。

根据里程表上的数字,能计算出“汽车1小时行了多少千米吗?”怎样算?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说的真好,请同学们算一算,这辆汽车1小时跑了多少千米?学生口算,教师板书:8814-8724=90(千米)4、让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用小黑板出示空白表格。

学生边答,教师边填数。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师: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每增加1小时,路程就增加90千米;在这个过程中速度是不变的,都是每小时90千米。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相关推荐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精选1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篇1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总复习83—85页《正比例、反比例》。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回顾与交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整理知识,形成系统。

(2)通过具体问题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二)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学会区分正反比例。

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

教法学法自主复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互帮互学教学准备表格、、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②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③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④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2、根据条件说出数学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一)比的知识:1.谁来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列举:“按比例分配”、“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例)2.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会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3.完成教科书p83“回顾与交流”的3题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15篇)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15篇)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15篇)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1教学内容:P62~P63页的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完成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让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量的理解。

难点:能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课前设计:一、导入。

谈话:通过将近六年的数学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再如购物问题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一种新的观点,更深入地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什么观点呢?事物变化的观点,让一些量变起来,从变化中发现规律。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表格。

提问: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板书:时间和路程)观察表中的数据,哪一种量的变化引起了另一种量的变化?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指名回答。

谈话: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板书: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关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2.我们已经知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正比例》教案范文

《正比例》教案范文

《正比例》教案范文教学设计教案标题:正比例一、教学内容:1.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正比例的解题方法和应用。

3.学习正比例的图像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和特征,能够应用正比例的解题方法进行相关问题的求解。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正比例的图像,探究正比例的性质,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正比例的概念,并引入一个简单的实例:小明每天走路去上学,用时与距离成正比,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正比例关系。

2.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正比例”的定义,并详细解释:正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当其中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或减少)时,另一个变量的值也相应地按比例增加(或减少)的关系。

教师将正比例的表达式及其特征列举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下重要的笔记。

3.解题方法(20分钟)教师通过上述的概念解释,引出正比例的解题方法,并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单位和计算过程中的细节。

教师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进行检查和解答。

4.图像和性质(20分钟)教师给出多个正比例的图像,并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和性质,例如:图像通过原点;图像是直线;斜率相同等。

教师请学生讨论和总结这些性质,将结论写在教材上。

5.实际应用(20分钟)教师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的特性来解决问题。

例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商品价格与数量的关系等。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并引导学生用图形和代数的方法求解。

6.小结(10分钟)四、教学手段:教师主导教学,采用讲解、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辅以黑板、反馈练习题等教具。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正比例的定义和特征,并且能够应用正比例的解题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采用学习单进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教师只适时做必要的引导,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3.过渡语:刚上路,八戒就说“我累了!”,于是我们打了的,这两汽车的行驶情况如下表:
时间(小时)12345......
路程(千米)80160 180 320 400 ......
提出问题:观察表中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树高与影长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过渡:吃完饼干,八戒来到树底下乘凉,发现树有影子,追问;关于影子你知道些什么?(影子有长有短,同一物体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测得影子的长度不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不同高度物体的影子的长度与它的高度成正比例)细心的八戒啊把这些树的高度和影长进行了测量,并制成了一张表格。
4.抽象概念,总结规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在变化过程中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像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讲述:像表2中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随着增加,并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那我们就说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课件、学习单。
教学思路:观察与比较--分析与判断--归纳与概括--应用与提高
树高/m 0.5 2 3 4 ......
追问:总价与数量成什么关系?你能说一说吗?
如果用字母x和y来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比值。你能将成正比例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y/x=k(一定)”,并揭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得到正比例关系的字母表达式,既让学生体验符号化的思想,又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2.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小组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3.(1)表中有哪几种量?
(2)说说总价和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任意写出三个相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并算出它们的比值,观察有什么变化规律?
(4)比值实际上表示什么?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与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汇报交流。指名逐一汇报每个问题,重点引导分析并理解第②个和第③个问题。
让学生思考回答,相机明确: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判断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边长与面积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深化正比例的意义及判断正比例的方法)
六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能力,在学习正比例之前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认识两个相互依赖变化的量,理解比值一定的变化规律,学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4.看一看,比一比:观察上面两张表格,回顾一下总价和数量、汽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路程变化规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表格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就会对抽象的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理解得更加深刻。)
四、对比练习,深化概念。
1.过渡:到了中午,八戒说:“我饿了!”于是师傅拿出了四块正方形饼干,这四块饼干的边长分别是1cm、2cm、3cm、4cm,(课件出示正方形的边长、周长、面积表格)
边长/cm
1
2
3
4
周长/cm
面积/
观察表格,分别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填入表格中。
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二、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再来玩一个成语猜猜的游戏,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水涨船高和风吹草动的画面)我们来回顾一下,水涨了船就高了,风吹了草就动了,一种事物的变化引起了另一种事物的变化,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那在数学中是否存在这种关系的问题呢,接下来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新课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谈话: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游戏—“石头、剪刀、布”,游戏规则:同桌两人为一组,每组各玩5次,每赢一次得20分,边玩边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下你赢得的次数。
适时引导学生回答课件相机出示表格
赢得次数123 4 5
得分20 40 60 80 100
(设计意图:运用游戏的方法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为后继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活动中初步感知事物之间的相关联)
三、探究新知
1.谈话: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唐僧师徒四人,我们将跟随他们一起去“取经”。同学们都知道取经的路上非常艰辛和漫长,于是我们购买一些饼干带去当着口粮,这种饼干的销售情况如下表。
数量/盒1 2 3 4 5 6 ......
总价/元5.5 11 16.5 22 27.5 33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能利用正比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了比和比例,掌握了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提供图表,安排学生观察数据,求比值,发现规律,在此基础上揭示正比例关系,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以后学习成反比例的量以及中学学习函数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