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精卫填海

1.会写“帝、曰”等5个生字,读准“少”这个多音字。

2.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读通课文。

3.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5.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讲故事。

重点

1.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1.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2.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讲故事。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词较少,而且识记起来较为容易。要求会写的生字有5个,在识字教学中,注意提示生字的写法,如“帝”中间的部分是“冖”,不是“宀”;“曰”和“日”相仿,但是“曰”要扁而宽。

2.阅读理解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古文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可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自读、指名读等方式,让学生能读通句子,并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意。

3.学会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外,还要锻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意思。学会用“这个故事讲的是……”这样的句式进行表达。

1.课前预习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认读、理解生字。

(2)借助拼音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3)查阅资料书或上网搜集有关《山海经》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帝、曰”等5个生字,读准“少”这个多音字。

2.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把课文读通、读顺。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请看一下这幅图(课件出示精卫鸟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你们想知道这只鸟儿的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下吧。

课件出示:

(板书:精卫填海)

2.课件出示《山海经》的相关信息,并与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课件出示: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现存18篇,保存了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还是我国第一部描绘山川与物产、风俗与民情的大部头地理著作,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其中有关矿物的记录,更是世界上这一类文献中最古老的类似记录。

设计意图:

用生动的图片、动画片及其他相关资料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神话故事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初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词。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自主识记,并与同桌交流这些生字书写上的易错点。教师相机点拨。

课件出示:

帝曰溺返衔

预设:“帝”,中间的部分是“冖”,不是“宀”;“曰”和“日”相仿,但是“曰”要扁而宽。写的时候要注意看清字形。

学生当堂识记生字。同桌互相听写,互相纠错。

2.读通课文。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断句,并把握节奏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顺,在读顺句子的基础上读通文章。

(3)教师指导朗读难读的句子,教学生正确断句并让学生多读几遍,直至熟练。

课件出示:

炎帝之/少女

溺/而不返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指名读,看谁读得通顺。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5)大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设计意图:

四年级的学生读古文,有些难度。可通过老师的范读让学生对读古文有初步的了解,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得以读通句子、读熟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把握人物形象,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下面就请两位同学来展示一下,看谁读得好。

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2.上节课我们读熟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篇简短的古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开门见山,明确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二、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

1.请同学们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课件出示:

炎帝名曰溺水返回衔接

生读课文,并疏通文义。

教师引导:在疏通文义的时候,要注意特殊句式。

课件出示:

女娃游于东海

以堙于东海

老师指导:在疏通文义的时候,这样的句式会让我们觉得有些难以理解。这是因为这些句子的顺序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句子的顺序不一样。“女娃游于东海”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女娃于东海游”;“以堙于东海”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于东海堙”。把语序调整过来后,疏通文义就简单多了。

2.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概括课文大意,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或补充。

课文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

设计意图:

在理解重难点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疏通文义,为下个环节体会精卫的精神打下基础。

三、体会精卫的精神

1.我们疏通了文意,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讲故事。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讲故事。老师及时进行评价。

2.炎帝的小女儿变成精卫鸟之后,做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她的什么精神?

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老师引导:“常”是“经常”的意思,“西山之木石”意为“西山的树枝和石头”,“堙”是“填塞”的意思。通过这些词语、短语,我们可以了解到怎样的信息?

学生读句子,理解句子,并交流前面提出的问题。

预设:精卫经常衔着西山的木石去填海。

从中可以看出精卫锲而不舍、不服输的精神。

(板书:锲而不舍、不服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