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最后的时刻》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下最后的时刻微课教学设计20

六年级语文下最后的时刻微课教学设计20

六年级语文下《最后的时刻》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体会描写人物形象的语句,了解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2.认识“滓、黎”8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预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策略一、背景介绍,导入课题1.介绍《红岩》背景。

2.师板书课题。

师过渡:那么,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理解词语。

第一组:即将黎明玫瑰塞在被捕挺立囚车(1)自由读。

(2)说一说易错字的读音。

(3)指名读。

第二组:阴丹士林布渣滓洞(1)指名读。

(2)说一说对词语的理解。

2.默读课文,概括内容。

师过渡:孩子们,词语我们读好了,也理解了。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再读课题,谈感受。

(1)此时此刻再读课题时你的心情还和刚才一样吗?(2)找学生指名说。

三、精读课文,理解江姐的不同表现1.作者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江姐?2.从哪些表现中让你感受到江姐的不同?3.师生交流。

四、情感升华1.师范读。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

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

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2.江姐会说些什么呢?3.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

五、总结课文,习得方法课文这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样的方法也是我们心作中常用的手段,我们也要学习这样的写人的方法。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最后的时刻》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最后的时刻》

最后的时刻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

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zǐ)洞开来。

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gāng)。

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

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和不慌不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有些同志连忙给江姐收拾行李。

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

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

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

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

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

“留给大家用吧。

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包落在地上。

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

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

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同志们,永别了!”“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

小学六年级语文《最后的时刻(二)》导学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最后的时刻(二)》导学案设计
2.学生自选词句朗读理解。
1、指导学生识记字词。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合作交流
体验快乐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交流、汇报。
1.在这“最后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
2.描写江姐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画一画,并体会江姐的所表现的情感?
精读点拨
深化理解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
(1)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是要参加
与战友赴刑场英勇就义
教学反思: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对革命者敬仰的情感。
学习
重点
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件学习描写人物心里、表情的句子。
学习
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环节
学案
导案
备注
情境导入
预习检测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5课《最后的时刻》。
确立目标自主探究
1.识字写字:注意字“黎”,注意书写习惯。
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2)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时候,都应该——脸不变
色,心不跳﹗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句意。
达标测评
总结提升
1、学生复述江姐的故事和自己所了解的《红岩》的其他故事。
2、学生谈收获
读了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获得的最大启发是什么?
板书设计
5、最后的时刻
提押江姐
处理就义前的事情
小学六年级语文《最后的时刻(二)》导学案设计
课题
5、《最后的时刻(二)》
课时
第2课时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课
年级
六年
时间
主备人

最后的时刻教案与反思

最后的时刻教案与反思

最后的时刻教案与反思第一篇:最后的时刻教案与反思《最后的时刻》教案与反思教学目标: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描写的方法。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对革命者敬仰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学习描写人物心里、表情的句子。

教具准备:搜集有关革命者为革命视死如归的名言警句。

教学方法:朗读法。

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汇报有关“革命者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的名言警句,请学生谈自己对革命者的敬仰,再板书“最后的时刻”。

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阅读思考1.在江姐就义前本文介绍了她那些事情? 2.在这“最后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3.描写江姐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画一画,并体会江姐的所表现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并讨论和交流,汇报时结合文中的重要语句,教师相机训练朗读。

启发学生思考:(1)你从江姐身上看到了她的那些品质?(2)在“最后时刻”江姐和狱友的心里又是怎样的?(3)江姐是怎样巧妙处理文件的?(4)在与战友话别时,江姐的那些举动令你感动?4.领悟写法:此故事,先写了什么,接下来又是怎样写的?怎样巧妙表达人物的品质的?读文,带着崇敬的心情及平缓的语气读。

5.思考总结:读了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获得的最大启发是什么?三、积累内化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四、课堂迁移1.识字写字:注意字“黎”,注意强调书写习惯的培养。

2.自选词句。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

(1)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是要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2)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4.实践活动:让学生复述江姐的故事和自己所了解的《红岩》的其他故事。

最后的时刻PPT课件

最后的时刻PPT课件

1.看拼音写词语。 cǎo nǐ shū lí tóu míng yù zhā gǎn zǐ qiú dòng fú
草 拟
qìng diǎn
梳 头
预 感
囚 服
庆 典
黎 明
渣 滓 洞
2.形近字组词。 污( 污水 ) 巧( 灵巧 ) 纲( 大纲 ) 钢( 钢钉 ) 袍( 旗袍 ) 抱( 拥抱 )
3.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 不祥 )的预感
( 隆重 )的典礼 ( 胜利 )的欢笑
( 圣洁 )的光辉
( 庄严 )的战斗 ( 急促 )的脚步声
4.选词填空。
隆重
沉重
(1)清明节那天,少先队员们怀着( 沉重 )的心情来到了 烈士的墓前。 (2)江姐认真整理自己的着装,像要去参加什么( 隆重 ) 的典礼似的。
5.我能按要求改写句子。
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
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
核心问题: 题目“最后的时刻”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
用它做题目? 文中“最后的时刻”指为革命事业牺牲自己生命
的时刻。“最后的时刻”代替“临死前”“牺牲前” 的说法,体现了作者对江姐的敬重和爱戴,所以作者 以此为题目。
串珠问题: 1.一读: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用小
(1)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缩句) 江姐草拟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姐牺牲自己的生命。江姐不向敌人屈服。(用关联词 合为一句)
江姐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向敌人屈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六年级语文《最后的时刻(一)》导学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最后的时刻(一)》导学案设计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5课《最后的时刻》。
确立目标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思考以上问题,并结合文中的重要语句回答。
初读课文:围绕问题进行阅读思考。
1.在江姐就义前本文介绍了她那些事情?
合作交流
体验快乐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交流、汇报。
1.在这“最后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
2.描写江姐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画一画,并体会江姐的所表现的情感?
精读点拨
深化理解
1、学生带着崇敬的心情及平缓的语气读课文。
2、学生回答
思考:1.你从江姐身上看到了她的那些品质?
2.在“最后时刻”江姐和狱友的心里又是怎样的?3.江姐是怎样巧妙处理文件的?
4.在与战友话别时,江姐的那些举动令你感动?
达标测评
总结提升
学生谈收获
读了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获得的最大启发是什么?
板书设计
5、最后的时刻
提押江姐
处理就义前的事情
与战友赴刑场英勇就义
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最后的时刻(一)》导学案设计
课题
5、《最后的时刻(一)》
课时
1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课
年级
六年Βιβλιοθήκη 时间主备人执教人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的描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对革命者敬仰的情感。
学习
重点
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
学习
难点
学习描写人物心里、表情的句子。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最后的时刻 第一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最后的时刻   第一课时

《最后的时刻》第一课时教案备课时间:课题最后的时刻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的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和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能够总结人物的形象。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言: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那么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呢?2、板书课题,并齐读:5、最后的时刻3、介绍人物:江姐是著名的革命烈士江竹筠的爱称,曾用名江志炜,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

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1949年11月14日被敌人杀害并毁尸灭迹;同志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4、了解作品:《红岩》是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

该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

1961年12月,正式出版,此书重印113次,册数则超过了一千万。

为红色经典作品,轰动一时。

作者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此长篇小说《红岩》,后改编为红色电影《烈火中永生》。

《最后的时刻》教学案

《最后的时刻》教学案

5、最后的时刻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江姐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2、学习作者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情态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预习案】1、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探究案】1、朗读课文1、2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江姐处理文件时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句子。

2、自由读一读画出的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3、此时江姐是去刑场,为什么课文却说像是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第二课时【预习案】1.在江姐就义前本文介绍了她那些事情?2.在这“最后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3.描写江姐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画一画,并体会江姐的所表现的情感?【探究案】1.你从江姐身上看到了她的那些品质?2.在“最后时刻”江姐和狱友的心里又是怎样的?3.江姐是怎样巧妙处理文件的?4.在与战友话别时,江姐的那些举动令你感动?【检测案】1、在下面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的预感()的光辉()的典礼2、按要求该句子。

1、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改成“被”字句)2、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缩写句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谈话导入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的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的时刻》。

二、评价导学案完成情况三、预习案1、小组内交流一下预习案2、教师适时纠正、规范学生语言。

四、探究案1、下面小组合作探究1-3题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教师巡视)五、检测案(学生独立完成)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最后的时刻》二、预习案1、小组内交流预习案2、教师适时纠正、规范学生语言三、探究案1、小组合作探究案(1、2、3、4)2、小组派代表汇报。

3、教师适时补充、评价四、检测案学生独立完成五、教师总结许许多多如同江姐一样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祖国的独立、富强,他们的理想主义精神至今仍然是我们汲取力量的源泉。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黑龙江省嘉荫县乌云镇中心校焦树英教材分析课文生动地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的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无比忠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对革命时期的故事了解很少,革命家所表现的崇高的品质他们不一定理解,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描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对革命者敬仰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情态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出示《红岩》一书,导入新课1、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红岩》,谁知道这部小说。

(生介绍这部书)2、我们今天要读的就是这部小说中的一个故事《最后的时刻》,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呢?课文又写了什么事呢?(指生回答)对于江姐大家有哪些了解?(生汇报搜集江姐的资料)3、这是江姐说的话(课件出示: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江姐)生齐读。

这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更让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记住了她的名字——江姐。

作为平凡的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在生命的最后的时刻有怎样的表现呢?让我们共同走进重庆渣滓洞陪江姐走过这最后的时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明确学习目标目标明确,才能创造我们的高效课堂,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姐的崇高品质。

3、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三、提示学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1、检测读文。

师:学习一篇文章,读是关键,我们先完成学习目标1,检测读文。

按自然段轮流读文,其他同学做口型跟读。

2、针对读文的同学进行评价。

师小结:刚才你们的朗读又一次把我带进了那个充满热血的革命年代,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感受江姐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最后的时刻》阅读题练习与答案

《最后的时刻》阅读题练习与答案

《最后的时刻》阅读题练习与答案《最后的时刻》阅读题练习与答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后的时刻》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后的时刻》阅读题练习与答案 1原文:1975年年初的一天。

在肃静的手术室里,医务人员心情沉重地在给周恩来总理做癌症切除手术。

手术已完,正忙着包扎伤口。

身体虚弱的总理,在手术床上睁开眼睛,微微阖(hé)动着嘴唇,对身边的同志说:“把李冰同志请来。

”长期从事肺癌防治事业的李冰同志,刚出手术室,听说总理叫他,又急忙转身返回。

总理见他来到身边,叫道:“李冰。

”李冰难过地应了一声,低下头去侧耳倾听。

“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你知道不知道?”“知道。

”李冰的声音有些哽咽。

“你们要去解决这个问题,马上就去。

”总理的话音断断续续,十分吃力。

“我就去,请总理别说话了,千万要好好休息。

”李冰强忍着抽泣,低着头,退出手术室。

在走廊上,李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热泪夺眶而出。

耳边再次响起总理的指示:癌症不是不治之症,我国医学一定要战胜它!这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啊!∥当医务人员带着总理的心意,奔赴云南锡矿的时刻,我们的周总理正在受着癌症的折磨。

他那慈祥的面庞,已是异常消瘦;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已深深地凹陷下去。

然而,那目光却仿佛在重复地说,我还有许多工作,我还有许多工作……为了和病魔作斗争,周总理要求医护人员给他喂饭。

癌症的疼痛是难以忍受的。

他紧紧捏住医护人员的手,忍着剧痛吞咽着,每咽下一口饭,都要作出极大的努力。

总理对身边的同志说:“我要多吃几口。

来,给我数数。

”“一!”总理费力地咽下一口,“二!”“三!”……豆大的汗珠从总理的额上滚落下来!晶莹的泪水从人们的腮边滴落下来!∥呵!总理那广阔的胸怀装着亿万人民,唯独没有自己。

最后的时刻教案

最后的时刻教案

最后的时刻教案最后的时刻教材说明〔解题〕“最后的时刻”有多重含义,本义指这一刻在其他时间之后。

本文使用曲笔的方法,用“最后的时刻”代替“临死前”或“牺牲前”的说法,体现作者对江姐的敬重和爱戴。

本文节选自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

《红岩》,1961年出版。

小说以人民解放战争向全国大进军为背景,着重描写了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并同重庆城内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以及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相呼应。

小说展现出敌人垂死前的极端凶残和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歌颂了在黎明前坚持斗争的革命者大智大勇、威武不屈、忠贞不渝、视死如归的高尚品德与革命精神,塑造了在特殊条件下坚持斗争的英雄群体。

小说以磅礴的气势,悲壮的色彩,朴素真挚而又不乏哲理和诗情的语言,特别是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辉,激励和教育着广大读者,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被誉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的史诗”,“一部震撼人心的共产主义教科书”。

罗广斌,1924年生,四川成都人。

1948年加入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并利用家庭关系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

1948年9月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

1949年大屠杀前,策反看守杨钦典,和难友集体越狱成功。

解放后,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部长、市文联作协会员。

1967年“文革”中,被诬为叛徒,迫害致死。

杨益言,1925年生,江苏武进县人,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

1948年被捕,囚于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

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工作。

〔结构分析〕本文生动地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本文共17个自然段,依场所变换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敌人去狱中提押江姐。

第二部分(第2~16自然段),写江姐在狱中处理就义前的事情。

依次写了江姐巧妙处理党的文件,认真整理自己的着装,与战友深情地话别三件事。

小学语文《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最后的时刻》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革命烈士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英雄事迹,突出地表现了革命者忠于党的革命事业的高尚品质,歌颂了革命烈士大义凛然、视死如的献身精神。

本课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江姐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能抓住人物语言、动作、情感描写的词语,深入领会文章表达的中心。

教学这课,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了江姐几件事。

接下来抓住“像要去赴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一句体会江姐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通过上这节课,感觉好像是“走马观观花”没有深入体会。

具体体会如下:
一、导入没有渲染气氛
这是一篇表现革命先烈在最后的时刻英勇就义的文章,在导入时,我的语言的渲染就没有把学生带入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虽然学生搜集了很多关于江姐的感人故事,在后来汇报时好像是一种过程。

根本就没有起到深入文章中心,体会人物品质的作用。

二、没有抓重点的细节描写体会文章的中心
课文中有几处描写江姐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看起来非常的平常,但就是这一系列平常的动作,却表现了江姐大义凛然的品质。

在课堂中只是让学生找动词,从这些动词你体会到什么,在讲这些细节描写时也没有重点让学生读。

三、课文中的几处精彩部分没有指导学生精读
在上这类课文应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篇课文在整体感知时,通过分小组朗读一次,再讲江姐和战友们告别时,江姐的话,指导学生朗读。

整篇文章读的太少。

一堂课虽然结束了,留下的是一连串的思索,怎样让一堂课生动、有趣、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除了课堂中下功夫,还应多向身边的人学习。

《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

《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

《最后的时刻》教学反思《最终的时刻》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本文写的是解放战斗时期涌现出的出色女英雄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胜利地塑造出了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芒形象,由于故事所处年月距离学生们较远,学生们对解放战斗知之甚少或者是一无所知,把握人物形象就有难度了,那么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就更不能精确把握了。

上这一课前,我备了几次课,总感觉到找不到切入点,参考了一些资料也感觉不太适用,于是就暂且停下来,连续思考。

课前预备极其必要,我有意公开指名两位学生课前搜寻有关解放战斗的资料及长篇小说《红岩》内容梗概,外表上只是这两位同学搜集积存了相关资料,其实学生们是敏感的,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是极其明显的。

光积存这些资料还不够,奇妙地把学生带到当时的环境中才是最重要的,怎样切入呢?我抓住了江姐那句名言:“严刑拷准备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一上来便把学生带到那布满血腥的场景中,学生从心里已经有一个模糊的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的形象。

教室气氛非常凝重。

我相机给学生们讲了江姐所处的那个特别时代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进而再引导学生学课文。

“最终的时刻”本义是什么?课文中又指什么呢?学生需要读课文解决。

那么为什么又用“最终的时刻”命题呢?它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争论解决后,再趁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这“最终的时刻”在课文详细指哪个时间段?写了江姐在这段时间内做的那些事情?表达了江姐的哪些精神品质?学生们理清了这些问题,课文脉络变清楚了,主要内容也凸现出来了,人物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从学生谈收获中可看出,学生这节课深受教育,他们对解放战斗有了初步了解,心中树立起了英雄的共产党人的丰碑。

那么自然与的情感到达了共鸣,可谓是受益匪浅。

课后,我自认为这节课到达了我预期的目的,属于比拟胜利的一节课。

其实,没有新奇把戏,多投入点时间,多思考思考,找到一个适宜的切入点,抓住一条线顺藤摸瓜,实效课堂也能真正实效起来。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

《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5课最后时刻教材分析:课文生动地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的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无比忠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学情分析:当代的孩子对革命时期的故事了解很少,革命家所表现的崇高的品质他们不一定理解,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十分必要的。

目标: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的描写的方法。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对革命者敬仰的情感。

重、难点: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学习描写人物心里、表情的句子。

教具:搜集有关革命者为革命视死如归的名言警句。

教法:朗读法。

学法:自主探究。

流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积累内化: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课堂迁移:1.识字写字:注意字“黎”,注意强调书写习惯的培养。

2.自选词句。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

(1)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是要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2)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4.实践活动:让学生复述江姐的故事和自己所了解的《红岩》的其他故事。

5.课下阅读《红岩》这本书。

五:作业:练习册相关的题任选三道。

板书:敌人提押江姐最后时刻江姐巧妙处理文件认真整理着装视死如归与战友深情话别从容就义挺立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

小学六年级语文《最后的时刻》精选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最后的时刻》精选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最后的时刻》精选教案推荐文章小学六年级语文《地平线》教案范本热度:小学六年级语文《小屋》优选教案热度:小学六年级语文《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模板热度:小学六年级语文《威尼斯》备课教案热度:小学六年级语文《晚餐桌上的学》教案模板热度:《最后的时刻》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机敏老练、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最后的时刻》精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最后的时刻》精选教案一教材简析课文生动地描写了江姐牺牲前的悲壮情景,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生活严谨、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机敏老练、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江姐从容镇定、机敏老练、生活严谨、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领悟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感受江姐高贵的品质。

2、学习作者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的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的时刻》。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你能告诉老师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1、处理文件。

2、整理着装。

3、深情告别。

三、学习第一件事——处理文件过渡:江姐长期从事革命斗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巧妙地处理了党的文件。

1、朗读课文1、2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江姐处理文件时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句子。

2、生交流。

3、自由读一读画出的句子,用心体会自己的感受。

4、生交流说出江姐的从容镇定、机敏老练。

5、带着体会朗读,读中指导。

6、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一读画出的句子。

四、学习第二件事——整理着装过渡:面对生命的最后时刻,江姐认真地整理着自己的着装。

最后的时刻

最后的时刻

最后的时刻《最后的时刻》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最后的时刻》节选自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

文章生动地描写了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从容镇定的表现,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热爱生活、对党和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光辉形象。

设计理念“学者先要会疑。

”这个“疑-思-学”的读书顺序,揭示了学生的求知规律,也启示我们有疑而学的重要性,将疑运用到阅读教学当中。

本设计通过渲染气氛,妙设疑问,着重让学生在疑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滓、纲”2个生字,正确书写“拟、梳、袍”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圈画描写文中人物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的句子去了解人物内心,感受主人公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之情4、认识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所表现出来的镇定从容、视死如归的品质,学习并感受江姐热爱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江姐面对生命最后时刻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学习她表现出的大义凛然和从容不迫的精神风貌。

教学准备:1、学生学习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解放战争时期或江姐的历史资料,师准备关于江姐的影视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1课时教法:质疑法、朗读感悟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一创设氛围,导入新课师:歌剧《红梅赞》中那一句“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唱出了江姐对党的无比忠诚和热爱。

那句“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更是让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记住了她的名字--江姐,作为平凡的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在生命中最后的时刻有怎样表现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重庆渣滓洞陪江姐走进这最后的时刻。

(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顺句子, 圈出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3.汇报交流。

最后的时刻

最后的时刻

最后的时刻《最后的时刻》教学实录绥阳小学刘春梅教学目标:1、能找出描写连续动作的句子,体会其含义。

2、培养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情态概括中心的能力,训练表达能力。

3、学习革命烈士江姐忠于革命事业的高贵品质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心里、表情的句子,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感受江姐高贵的品质。

2、学习作者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影《烈火中永生》片断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播放《烈火中永生》片断)师:看完影片你有什么要说的?生:江姐太伟大了生:敌人太残忍了……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最后的时刻》,板书课题。

二、理解题目的含义师:同学们课前读过课文么?生:读过。

师:当你第一次看到课题的时候,自己猜想过题目的含义么?生:想过。

师:带着自己的猜想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学生读文)师:谁来说一说,你在课前猜想课题是什么含义?读完文章后想法改变了么?生:我猜想题目是写江姐牺牲之前的时候,我觉得猜想的是对的。

生:我猜想课文是写江姐生命的最后时刻,就是写她牺牲前的事。

三、整体理解课文。

师:课文的内容与、“牺牲”有关。

一提到“死”,你心中出现的第一个词语是什么?生:悲伤。

生:恐惧。

生:害怕。

师:对于每一个人,最宝贵的就是是生命,因为生命对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永远不可能重来。

所以提起死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总会充满了恐惧,悲伤,也会有对生命的留恋和不舍。

课文中讲述的就是主人公江姐面对死亡时的情景。

江姐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害怕了吗?下面就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之中,看看江姐的哪些表现与我们的生活中的不一样。

四、深入理解课文师:同学们来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你可以先读一读找到的句子,再说理由,这样就会很有条理。

生: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

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的时刻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

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zǐ)洞开来。

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gāng)。

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

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和不慌不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有些同志连忙给江姐收拾行李。

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

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

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

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

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

“留给大家用吧。

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包落在地上。

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

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

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

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