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书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教育加强针对学生的个性化、主体性和探究性三方面发展。
因此,小学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舒适的学习环境、多样的教学手段、学生参与度的提升等,为小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切实有效地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的问题(1)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变化有哪些?(2)针对小学生个性化、主体性和探究性的特点,如何创造愉快、互动、有效的课堂学习方式?(3)如何评价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效果?三、研究的目的(1)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变化;(2)研究针对小学生个性化、主体性和探究性的特点创造愉快、互动、有效的课堂学习方式的策略;(3)掌握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评估方法和效果。
四、研究的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观察、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变化、创造愉快、互动、有效的课堂学习方式的策略,以及评价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效果。
在实地观察中,既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关注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从而全面理解课堂教育的情况。
在问卷调查中,以家长和学生为对象,了解他们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看法和反应,并收集他们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和建议。
五、预期结果和贡献(1)对小学生教育的发展提供深入的探究,促进小学教育的质量提高;(2)为小学教师提供针对小学生个性化、主体性和探究性特点,创造愉快、互动、有效的课堂学习方式的策略;(3)通过研究评价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效果,为未来教育改革提供经验和参考。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实践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1问题的提出1.1.1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制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教育总目标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一个具体阐述,属于宏观教育目标层面,是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架构。
课程是实现育人旨趣的最重要载体,如何让这个顶层设计在学校教育情境中落地,需要依赖于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与实施。
因此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具有十分必要。
1.1.2 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需要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明确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管理权责,在此背景下学校不再只是简单的安排和实施国家课程计划,而是要依据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和实施课程方案。
学校成为课程体制中的关键管理者,其核心的工作就是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即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构成了一个学校的课程整体。
然而由于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意识的制约,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仍显薄弱,有必要在实践中去进一步理清相关基本问题,提升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品质。
1.1.3基于学校课程建设的现状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课程权力逐步解放与下移,在赋予了地方和学校空前的权力与责任的同时,深化了对课程的认识,提升了课程意识与课程能力,实现了我国基础教育从教学到课程的转向。
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课程建设作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提供丰富可选择的高品质课程成为衡量学校办学品质的关键指标。
但是,在中小学课程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实践困境,如课程开发的盲目与随意,课程开设与学校教育哲学之间关联度不高;片面理解课程建设,只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忽视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等问题。
1.2课题界定1.2.1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城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城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长沙市芙蓉区大同第二小学课题组一、研究背景综述:(一)现实背景:本世纪初,《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
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改革的校本课程设计开发给予比较大的空间和指引,目的是希望改变“万人一本,千人一课”的局面,在校本课程中发展学生个性和潜能,拓展学生视野和学识。
我校对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就是在素质教育的实施日趋深入的大好形势下,学校为求得进一步的发展,办出特色,切实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过程中开始的。
大同二小新建于2006年8月,作为一所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新校,在开学以来的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尽快走上正轨,我们主要进行的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学,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教育教学基本质量的保证,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因此,在最初阶段,我们借用大同本部的“篮球”与“模型”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但随着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办学声誉的不断扩大,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日益多元化,目前的课程结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作为芙蓉区教育的一所新的名校,我们在思考:在继续实施借用课程的基础上,如何完善本校校本课程体系,建立起科学的、能供学生多样化选择的课程结构,体现学校的课程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学校的发展?(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选修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经验给了我们新的启发:20世纪初,国外兴起了课程选修制,选修课也成了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
英国一直坚持校本课程开发的传统;法、日、俄等教育权制国家对重必修轻选修的课程建设进行总结和反思,扩大选修课比例,强化选修课程的评价要求,试图通过增强课程选修性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适应性,达成个性发展与潜能的培养;1987年原苏联,教育部公布新的实验教学计划用“校选课”和选修课的形式来改组现行的教学计划,这两类课程大体上属于校本课程;1998年,日本发布了小学和初中课程标准,改变了无校本课程的状况,并逐步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社区教育”。
开题报告书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研究
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研究
学科分类 (二级)
题目来源(a.教师拟题;b.学生自拟;c.教师科研课题;d.其他)
b
本选题的依据:1)说明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2)简述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和自己的见解
一、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的显著提高,时代的发展对人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过程来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通过美化了人体动作、姿 态、表情激起人们的美感,引导人们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审美水平和情操。舞蹈教 育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审美情趣、树立道德水准,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 用。2008 年,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舞蹈学院院长王国宾委员递交了“建议将舞蹈教育 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的提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本论文选择研究把舞 蹈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 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的地位在不断提升,尤其是胡锦涛总书记曾经特别提 到,素质教育是我们今后教育的主题。目前,音乐、美术已进入中小学课程,但舞蹈还没 有进入。而舞蹈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的突出作用,需要人们加强对舞蹈教育在全民素 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二)国外舞蹈教育普及的借鉴 世界上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发挥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据了解,美国非常重视在 基础教育中开展艺术教育。1957 年前苏联第一次卫星上天震惊了美国,美国人在反思自己 落后的原因时发现,艺术教育的落后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1967 年,美国哈佛大学首先启 动零点教育,研究艺术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投入了大量经费,邀请了很多大科学家和 艺术家共同研究这个课题。到 1988 年,美国正式发表《走向文明:艺术教育报告》,其“全 国艺术教育现状研究”再次强调艺术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作用。1994 年,美 国颁布有关教育法,第一次把艺术教育公开作为基础教育的重点课程,其中第一门课就是 舞蹈,然后依次是音乐、戏剧、视觉艺术,从幼儿园、小学一直到高中,作为学生必学重 点课程。 二、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和自己的见解 当前,各艺术类院校对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中小学中普及舞蹈教育的必要性及其 实现途径也作了一定的研究。大连教育学院李岚老师 2003 年 6 月发表在《大连教育学院学 报》上的《普及型舞蹈教育与中小学舞蹈教育的普及》、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王丽娟 2003 年 5 月发表在《工会论坛》上的《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舞蹈教育》等文章都对舞蹈 教育的作用、当前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以及如何普及舞蹈教育等问题都进行了 一定的研究。同时,上海师范大学的聂惠琛发表在 2002 年第 6 期《外国中小学教育》中的 《美国中小学舞蹈教育及其启示》上,系统的介绍了美国国家艺术标准中舞蹈教育的情况, 给了我不少启发。 但是,我通过查阅的资料和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思考发现,针对舞蹈教育的功 能上缺乏实践研究,以主观思考为主;针对舞蹈教育如何普及的问题上,缺乏立足实际提 出应有的对策;针对研究方法上,缺乏实地调查研究。因此,我将针对前人研究的不足, 进行创新,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见解。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通用7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通用7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通用7篇)难忘的大学生活将要结束,大家都接到了要做毕业设计的任务,而我们做毕业设计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那么应当如何写开题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篇1一、课题名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前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中,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如果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我们音乐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
我们要帮助引导学生从理论法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魅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叫深层的感悟能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此项研究,不但是提高教师和学生素养的需要也是新型社会下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本课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研究这一课题,加强音乐理论教学,在教学中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各种形式提倡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主要作用。
四、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秀音乐资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素质教育,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的现实意义。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统计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1、明确实验目的,搜集相关资料。
2、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讨。
3、通过认真学习,观看《音乐课程标准》等书籍。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新课程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上,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赋予了我们历史的重任,我们就要对学生抱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做好教育工作。
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把他们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音乐教学怎样育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
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
二、关键概念界定:
- 1 -。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实验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广西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A类重点课题(2008A51)《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实验研究》开题报告一、为什么要开展该课题研究?1.新课改推进的需要柳州市从2001年9月开始进入新一轮课改,至2007年9,所有的城区、县,所有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的所有学生已经进入新一轮课改。
预计2009年9月我市高中也要进入新一轮课改。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例如,逐渐从旧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走向新的“三为本”(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组织学生自主活动为本)。
但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
以课堂教学为例,如何从以讲授为主走向多维互动?如何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能达成?(换句话说,如何在参加升学考试时成绩好,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有效的教学?等等。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这就需要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以往教学改革精华的同时,继续对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2.市教育局的工作要求柳州市教育局在2008年提出了四十六项工作要点,其中第十点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出:“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开展‘教学质量大会战’。
深化教学方式改革,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加强过程细节的管理,重视教研与科研相结合,认真抓好‘课堂教学优化工程’、‘科学备考创优工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各方面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扎实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而且,此项工作将要持久地开展下去。
由于课堂教学策略的创新,对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对完善我国课堂教学艺术也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实施素质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
新课程方案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
新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选修?即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学校自身状况而开发的课程,相比必修课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探索校本课程如何规划、如何开发、如何实施的做法;探究实施后对培养学生素质提高有多大的效力,对全国教育界同仁自觉执行新课计划能提供有力的实践依据。
此研究对学生素质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形成我校办学特色,对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也有实际意义。
二、研究价值校本课程实施在全国刚刚起步,这方面的实践很少,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是实施校本课程的第一步。
资源丰富了、形式多样了、质量上乘了,学生的素质才能在校本课程的学习和体验中得以提高。
寻求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行之有效的作法,对我校和兄弟学校都具有实际价值。
在研究中运用科学发展观,调协好必修课与选修之间的合力关系,知识与能力的互作关系、校内学习与社会影响的共振关系、共性发展和个性张扬的辩证关系,都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三、研究目标1(探寻开发校本课程行之有效的途径;2(研究开发的校本课程对学生影响作用及程度。
四、研究内容1(操作层面研究:对校本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实施研究。
寻求开发校本课程行之有效的操作途径。
2(评价层面研究:研究校本课程的推行,对学生素质有哪些影响及其影响程度,从而筛选好课程、完善好课程。
五、主要观点1(开发校本课程是项系统工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主张各有机体之间的和谐,各环节之间的共振,各促进因素的合力是开发好校本课程的关键。
(包括:领导、教师开发的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与创新;必修课与选修课;传授与实践;人文素养与科学技能;教师启发与学生体验;评价与发展;学校与社会……)2. 开发校本课程在中学阶段要有层次,因材施导,这样有助于有效提升学生素质。
13(开发校本课程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才有光明前程。
开题报告——试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
开题报告——试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一、研究背景小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奠定学生语文终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好动爱表现自己,语言模仿能力比较强,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性阶段。
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为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得到培养,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及学习习惯的形成,并提升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
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提出文章的研究方向,针对当下国内的研究现状和教育实际,来探讨如何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部分教师仍旧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书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的向学生讲解知识,学生未能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处于较为被动化的地位,对于语文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
而且,较为生硬的小学语文教育,学生的思维较为固定,形成一种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固化教育教学模式,难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学到的只是简单的基础知识,思维方面的能力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更加不能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素养,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二、研究目的核心素养是指在一个阶段内,可以帮助个体实现自我、好好生活并且融入社会的具有关键性和重要性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语文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语文学习习惯。
其中,语文语感是一个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者语文现象(即客体)的敏锐感知能力和迅速领悟的能力;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语文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良好的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
新课标改革下,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学习能力。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改革。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
小学科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科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小学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面临着教学方法单一、资源匮乏等问题,限制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为此,本课题拟对小学科学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 探讨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小学科学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3. 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
4. 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1. 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2.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科学教育模式的探讨。
3. 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研究。
4.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和实践。
5. 实证研究:在某小学开展实验,验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了解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实证研究:在某小学进行实验,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
3.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小学科学教育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对比研究:对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小学的科学教育现状,探讨差异产生的原因。
5. 总结归纳:在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小学科学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查阅文献,确定研究框架,撰写开题报告。
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开展实证研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案例分析、对比研究,总结研究成果。
4. 第四阶段(第10-12个月):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
六、预期成果1. 揭示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 提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小学科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沈阳市沈北新区新城子乡中心小学课题组陈鑫一我校《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课题已经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入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类别为基础教育类普通课题。
批准文号为辽教函[2006]8号第17——1项。
课题负责人为沈阳市新城子区新城子乡中心小学科研室主任陈鑫。
在区规划办和教科研室主持下,于2006年4月19日,在新城子区教师进修学校以集体开题的形式进行了开题。
区规划办和教科研室的领导马永春、许占忱和全区其它省级课题主持人出席了会议。
在开题会上,专家们向各位课题主持人讲解了实验方案、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和格式,以及实验档案的建立方法。
5月25日,区规划办、教科研室和师训部的专家又到我校进行了开题现场指导。
二(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社会价值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人民论坛》2005年第7期上撰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文中指出,“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要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构建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目标体系,探索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办学以教师为主体,要关心教师的发展,只有教师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的课程改革形势下,本课题研究按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本质是促进教师的发展。
把为学生发展,为教师发展服务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取向,克服“重使用、轻培养”和“见物不见人”的倾向,使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课程改革的实践,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科研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所需的空间和支持,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肖川教授指出,我们教育理论界在讨论教育问题时,主要着眼点是城市,而广大农村的教育境况遭到了有意无意的忽视。
小学研究报告范文
小学研究报告范文一、引言研究报告是对某一特定主题进行深入探究的学术性作品,旨在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来为读者提供权威的结论和建议。
本文即是一份小学研究报告范文,通过对小学教育的研究,探讨了小学生学习动机、教学方法及家校合作等方面的问题。
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而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业成就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者深入了解了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
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学习动机主要受到成就需求、社交需求和自主需求的影响。
而其中,成就需求被认为是学习动机的核心,小学生在学习中追求自己的成就感和成功体验。
其次,研究者将实施了教学干预,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研究表明,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个性化辅导等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效果。
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采用这些教学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
三、小学生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研究者对小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研究者对比了传统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对小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启发式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比之下,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互动性和灵活性,对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产生了不利影响。
其次,研究者还研究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对小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家校合作与小学生学习的研究家庭和学校是小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而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者对家校合作与小学生学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3篇
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3篇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第1篇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
因此,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十分关注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品德的培养,道德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倍受重视,从而促使品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加强道德教育研究,加快德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为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丰厚的借鉴经验。
例如,1989年日本文布省颁布的新教学大纲,对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均进行了调整。
为培养具有”自主性的日本人”,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现适切性,力求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相吻合;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体现阶段性,由低年级体验性活动逐步向高年级反思性活动推演。
1994年,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将品格教育列为各国教育应进一步努力的首要方面之一。
1996年美国的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和1997年总统的《国情咨文》都强调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英国在1999年9月颁布的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肯定真理、正义、诚实、信任、责任感等美德。
我国一贯有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从1981年开设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来,品德教育改革无论在理念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始终没能有效地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实践性整合,成为导致品德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化、简单化、去生活化、成人化倾向的原因之一。
课程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中介,必然承担着改变德育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偏低的责任。
值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强小学品德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势在必行。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将以在实验区试教的新教材为依托,围绕小学品德课程建设展开,验证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探索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
开题报告: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评价的教学研究
开题报告: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评价的教学研究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评价的教学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求职者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兴趣、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并将其整合、运用的能力。
小学阶段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也是养成良好综合素质的黄金时期。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和评价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孩子的全面成长奠定基础。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研究者发现小学阶段综合素质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注重知识灌输、重视竞争、忽视个性发展、评价方式单一等。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其次,结合课堂教学实例,本研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培养策略:一是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需求,创造多样化、体验式的学习环境,促进小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展;二是注意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在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通过问题解决和创新设计等活动,能够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三是着眼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些培养策略,能够帮助小学生全面发展,在各个方面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
最后,本研究从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改进两方面提出了评价建议。
通过建立多元的考核体系,不仅能够反映小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更能够综合衡量其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因此需要采取多元的评价方法和手段,运用量化和形象的方式,比如学习档案、综合评价报告等。
这种综合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综合素质;教学;培养;评价1.背景与研究意义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其中包括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兴趣、情感等。
综合素质并不仅仅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更体现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能力和品德。
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范文2篇
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范文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范文精选2篇(一)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素质教育在当前教育体系中的实施效果,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变化,评估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同时,本实验也致力于发现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和完善提供参考。
本次实验选取了某市两所小学的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所学校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另外两个班级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实验前的基础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相近,保证了实验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实验组采用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课外阅读时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对照组则维持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注重考试成绩和学科竞赛成绩。
实验从2023年9月开始,至2024年6月结束,历时一个学年。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定期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学习能力测试、创新能力评估和综合素质评价,同时收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显著提升。
通过增加课外阅读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不明显。
在创新能力方面,实验组学生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小发明比赛中,展现出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力等方面。
实验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
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展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领导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
实验组学生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均有显著提升,这表明素质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教师意见(选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应用价值、结合本专业知识的情况以及具体指导 意见等):
指导教师签名:
时间
开题 小组 成员
姓名
职称
开题会议纪要
地点
姓名
职称
年月日
姓名
职称
开题小组意见(含开题基本情况及结论):
学院意见:
组长签名: 年月 日
分管领导签名: 年月日
2
论文(设计)题目
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研究
学科分类 (二级)
题目来源(a.教师拟题;b.学生自拟;c.教师科研课题;d.其他)
b
本选题的依据:1)说明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2)简述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和自己的见解
一、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的显著提高,时代的发展对人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过程来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通过美化了人体动作、姿 态、表情激起人们的美感,引导人们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审美水平和情操。舞蹈教 育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审美情趣、树立道德水准,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 用。2008 年,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舞蹈学院院长王国宾委员递交了“建议将舞蹈教育 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的提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本论文选择研究把舞 蹈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 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的地位在不断提升,尤其是胡锦涛总书记曾经特别提 到,素质教育是我们今后教育的主题。目前,音乐、美术已进入中小学课程,但舞蹈还没 有进入。而舞蹈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的突出作用,需要人们加强对舞蹈教育在全民素 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二)国外舞蹈教育普及的借鉴 世界上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发挥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据了解,美国非常重视在 基础教育中开展艺术教育。1957 年前苏联第一次卫星上天震惊了美国,美国人在反思自己 落后的原因时发现,艺术教育的落后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1967 年,美国哈佛大学首先启 动零点教育,研究艺术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投入了大量经费,邀请了很多大科学家和 艺术家共同研究这个课题。到 1988 年,美国正式发表《走向文明:艺术教育报告》,其“全 国艺术教育现状研究”再次强调艺术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作用。1994 年,美 国颁布有关教育法,第一次把艺术教育公开作为基础教育的重点课程,其中第一门课就是 舞蹈,然后依次是音乐、戏剧、视觉艺术,从幼儿园、小学一直到高中,作为学生必学重 点课程。 二、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和自己的见解 当前,各艺术类院校对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中小学中普及舞蹈教育的必要性及其 实现途径也作了一定的研究。大连教育学院李岚老师 2003 年 6 月发表在《大连教育学院学 报》上的《普及型舞蹈教育与中小学舞蹈教育的普及》、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王丽娟 2003 年 5 月发表在《工会论坛》上的《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舞蹈教育》等文章都对舞蹈 教育的作用、当前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以及如何普及舞蹈教育等问题都进行了 一定的研究。同时,上海师范大学的聂惠琛发表在 2002 年第 6 期《外国中小学教育》中的 《美国中小学舞蹈教育及其启示》上,系统的介绍了美国国家艺术标准中舞蹈教育的情况, 给了我不少启发。 但是,我通过查阅的资料和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思考发现,针对舞蹈教育的功 能上缺乏实践研究,以主观思考为主;针对舞蹈教育如何普及的问题上,缺乏立足实际提 出应有的对策;针对研究方法上,缺乏实地调查研究。因此,我将针对前人研究的不足, 进行创新,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见解。
(主要研究舞蹈教育对中小学学生的作用)
三、把舞蹈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的实施途径
(对昆明市中小学进行走访调查,了解现状,提出对策,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使其具有
一定的普遍性)
四、展望舞蹈教育全民化
(延伸探讨舞蹈教育对国民素质的提高作用)
主要研究方法:访谈、观察、文献研究
研究进度计划: 1、2009 年 11 月至 2009 年 12 月开展研究前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 2、2010 年 1 月至 2010 年 3 月进行走访调查 2、2010 年 4 月至 2010 年 5 月,分析相关资料,撰写研究论文 主要参考资料: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6. [2]资华筠,刘青弋.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2. [3]李岚.普及型舞蹈教育与中小学舞蹈教育的普及[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3. [4]论湖南农村中小学舞蹈教育的推展[J].湖南农机,2006,9. [5]聂惠琛.美国中小学舞蹈教育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6 [6]王丽娟.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舞蹈教育[J].工会论坛,2003,5. [7]尚江川.试论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5. [8]林建平.为中小学教育打开一扇窗[J].江西教育,2006,5. [9]张孟国.探索高校普及舞蹈教育新思路[J].科技信息,2006,6. [10]雷娟娟.中小学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2. [11]王鲁宁,邢其年.从比赛看基础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9. [12]白玉荣.浅论舞蹈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3. [13]杜璟瑶.论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J].艺术教育,2008,6. [14]杨雁.浅谈素质教育在舞蹈教育中的重要性[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1,6. [15]马潇.浅谈舞蹈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影响[J].音乐教学,2005,8. [16]朱妍妍.少儿舞蹈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6. [17]毛毅征.舞蹈对少儿智力、体力具有重要的开发和增强功能[J].民族艺术研究,2001.4. [18]苏明松.搞好青少年综合素质的舞蹈教育[J].当代戏剧,2008,3.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将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知识,严谨细致的对把舞蹈教育纳入中
小学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进行思考,主要研究样本以云南省昆明市的中小学为
主。现将具体的研究思路罗列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主要描述当前的社会背景、国外实施情况、素质教育现状以及相关研究情况)
二、把舞蹈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