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与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重点高中适用
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与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概括分析题普通高中适用
专题五文言文概括分析题(普通高中适用作业)一、对点练(每小题3分)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
(彭)时欲推恩,(李)贤谓一年不宜再赦。
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
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
”贤称善,即奏行之。
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
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革其弊,以惠小民。
”帝优诏褒纳。
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
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
并从之。
选项: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
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革除弊端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比对:参考答案:张冠李戴。
“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分析错误,文意是,彭时想建议皇上实行这种制度,却遭到李贤的反对,两人一番争议后,李贤觉得可以实行,就上奏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
参考译文:慈寿皇太后加尊号,下诏布告天下。
彭时想请皇上实施大赦,李贤说一年之内不宜两次大赦。
彭时说:“不是要大赦,应该推行优待老人的制度。
朝廷大臣的父母,七十岁以上的应给予诰敕,百姓八十岁以上的给予冠带,这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李贤很赞赏(他的想法),立即上奏建议实行。
门达陷害李贤,皇上为此困惑,说:“罢免李贤,将专门任用彭时。
”有人传出这句话,彭时惊惧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么可以罢免?”于是极力为李贤申辩。
并说:“如果李贤被罢免,我也不能独自留下。
”听到这话,皇上罢免李贤的想法才消除。
过了五年,彭时患病请假,过了三个月,皇上催他到内阁办事,免他上朝参见。
彭时上疏说:“光禄寺采办,各个城门抽税,都严重搜刮。
而献上珍珠宝石的人,又加倍估算它的价值,掠取国库财物。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与名篇名句默写第5讲题型研究_文言文翻译题
第5讲题型研究——文言文翻译题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检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属必考题。
文言翻译集中考查了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了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可按以下两步骤进行。
一、找准3处着眼点——明确考查点在哪里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文言翻译语句的赋分点主要体现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上,找准了这三点,也就抓住了翻译题的命题点和基本的得分点。
[应用体验](2017·山东高考·有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提示:①第2句翻译为编者补加;②在翻译句子之前,请先找出“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并加以解释。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贞幼聪敏,有至性。
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
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
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
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
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
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
”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
顷之,敕起还府。
贞累启固辞。
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
”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
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全国)大一轮复习文档: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必修5 Word版含答案
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襟三江而带五湖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3.望长安于日下日下:京城。
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帝王所在处称为“日下”。
《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4.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
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
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7.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投笔:指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作“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8.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9.不过数仞而下仞:古代长度单位。
一仞为八尺。
1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
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
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11.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课件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5 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
(2)选项构成是先概括后分析。概括,是对传主某一
扼要的归纳;分析,是对概括的陈述、解释,多以事例 细节。
(3)只选错误的一项。设误点在“分析”部分,在“
2.掌握解答步骤 (1)全面理解,整体把握 别注意以下内容: 防内容上的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不明确。 防人物与事件之间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有。 错误。
原文中的“爱”是“吝惜”意,非选项中的“爱好
(2) 原文:六岁教书, ( 王充 ) 恭愿仁顺,父未尝笞,母未 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选项: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
答案
原文“ 徼”是“求取”意,“ 不好徼名于世”,
好追求名声”,而不是“追求好名声”,曲解文意。
第五章 专题三
核心突破三 概括和分析文本
——仔细
掌握关键能力
概括和分析内容题的解答步骤和方法
一、认识题型特点,掌握解答步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
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 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
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
解答概括和分析内容题需要对全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把
①传主生平主要事迹。严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
②传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
③人物的对话。严防内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关系不明
④文言现象。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
作出合理的解释,严防对文中信息的错解或误译。
(2)关注细节,依文索义
A.彭时真诚坦率, 没有地域偏见。 李贤对他曾有抵触, 但相处 √
“真君子”; 皇帝要求他选用北人任庶吉士, 他认为不可压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课件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5 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
(3) 只选错误的一项。设误点在 “分析 ”
2.掌握解答步骤
(1)全面理解,整体把握 特别注意以下内容:
解答概括和分析内容题需要对全文进行阅读
①传主生平主要事迹。严防事件发生的先后
严防内容上的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
②传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对传记中的
严防人物与事件之间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
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
游侠之流也。 最终被害,是值得敬佩的游侠士。
答案
选项:作者认为,徐谦尊在群盗大起之际,冒着
③人物的对话。严防内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
(2)关注细节,依文索义
错误选项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
的改动。所以我们在审读选项时,再细微的情节
人物的品评、动作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
选项对文中信息的描述有两种方式:直述和转述
注意转述的句意是否与原文保持一致。判断选项
中找到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词句的
(1)原文:亓诗教复劾正春( 指传主翁正春 )科场徇
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
选项: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在处理韩敬
而请求去职,皇帝虽然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 答案
“ 皇帝虽然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
“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是“皇帝虽然安
(2) 原文:范述曾字子玄,吴郡钱唐人也。幼好 王者师。” 脱颖而出,受到老师吕道惠的称赞和奖赏。 答案
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
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
雪。疏言:“光,以惠小民。”
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
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
全国近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四精准翻译句子(一)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四精准翻译句子(一))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五章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四精准翻译句子(一)的全部内容。
核心突破四精准翻译句子(一)—-符合“信”“直”“境",落实得分点一、翻译基本要求:信、达、雅,重在“信”1.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
在平时翻译时,考生做不到“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漏译、误译和赘译上。
漏译,误译,赘译,就不可能达到“信”这一最基本的翻译标准.边练边悟1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漏译、误译现象,体会翻译要“信”的要义。
(1)原句: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译句: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比不上汉王!漏译、误译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漏译了“遽”字,“遽”是“就”的意思。
(2)原句: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译句:耕种的人,不再出力;使用的人,不再计算支出与收入。
漏译、误译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漏译了“督"字。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
专题六文言文阅读考点六概括分析(对应学生用书第88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项很多时候是结合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区分开来。
三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在试卷中,表现为一个综合分析判断题。
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每年必考。
这类题常常以选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类型,进而掌握应对方法,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Ⅰ概括分析题命题特点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尉……谥曰正侯)。
比对人物Ⅱ5大比对角度、10个命题设误点分类例析命题设误误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张冠李戴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
比对方法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2014·广东卷)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
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
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
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选项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从误解形象角度设误,“刘敞犯颜直谏”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原文为“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也就是说,刘敞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讽谏后“帝竦体改容”,并非是“犯颜直谏”。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与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翻译题(普通高中适用)
专题五文言文翻译题(普通高中适用作业)一、练熟技法保基础分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二)蹇叔哭师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1.用“保留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1)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保留的词语:东、西、南、北、穆陵、无棣译文:参考答案: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与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翻译题普通高中适用
专题五文言文翻译题( 一般高中合用作业)一、练熟技法保基础分阅读下边的两段文言文,达成后边的题目。
( 一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应?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认为城,汉水认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 二 )蹇叔哭师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医生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行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以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1.用“保存法”翻译下边的文言词句子。
(1)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保存的词语:东、西、南、北、穆陵、无棣译文:参照答案: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 课件(29张)
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 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 天下。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 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也。”贤称善,即奏行之。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 南人必若时者方可。贤以语时。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 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门达构贤, 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 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 闻,帝意乃解。
二、用好比对法 这类试题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而 比对法正是对付它的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 细比对、分析,从中发现它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进而识破命题者的 干扰之处。 (一)比对关键词语,看是否曲解文意。 命题者对原文关键词语故意错解以迷惑考生。因为设误点极其细 小,故要认真、细心比对。
(1)全面理解,整体把握
解答概括和分析内容题需要对全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把握,阅读时要特 别注意以下内容: ①传主生平主要事迹。严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或错位,还要严 防内容上的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不明确。
②传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全面的把握,严
防人物与事件之间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有。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时富有才华,深受重用。他先是经过殿试考中了状元,后来被破例提
拔,参与国家机要事务,深受皇帝倚重。 B.彭时刚正耿直,力持正理。他时常引据大义,与李贤争论是非;当李贤 被陷害时,他也能极力维护,打消了皇上罢免李贤的念头。 C.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并提出 √ 了减免税收、革除弊端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D.彭时心怀国政,奉公持正。他在朝三十年,精诚辅政,坚持原则,不向 家人透露朝中政事;选拔推荐人才,不让当事人知道。 解析 “ 他向皇上建议 …… 制度 ” 错,原文为 “ 贤称善,即奏行之 ” ,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与名篇名句默写第3讲题型研究_古文化常识题
第3讲题型研究——古文化常识题《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
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先从高考题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入手,分析高考涉及的考查点,明确备考方向。
然后在重视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必要的答题方法。
一、感悟高考真题,明确命题方向题型一依托文言文本考查[说明] 选项须根据文中语境才能判断的提供“文中语境”;无须语境即可判断的,不再提供“文中语境”。
1.(2017·全国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文中语境: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文中语境: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解析:选B “它与血亲有同有异……一部分”错。
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血亲是基于血统关系的亲属。
二者性质完全不同。
2.(2017·全国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文中语境: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文中语境: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1题。
(2016年上海卷高考试题)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答案】(1)连缀,写作(2)安抚【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
2019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文言文概括分析
专项对点练文言文概括分析(教师独具)1.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断”与“试题选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原文片断】琼性清慎,不发私书。
……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
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
迁三公郎中。
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
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
”昂大惭。
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试题选项】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
他从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
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
( ) 比对辨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张冠李戴。
“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错,从原文看苏琼洗脱罪名的是一些被冤枉的人。
【参考译文】苏琼性格清廉谨慎,从不接收私人信件。
……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任职以凶猛暴虐著称,掌管司法的官员怕他,不敢有不同意见。
苏琼审察案件务在公平,许多冤案得以昭雪,由廷尉寺来复查御台的案件,是从苏琼开始的。
他又升任三公郎中。
赵州及清河、南中郎府管区内不断有人来告发谋反的逆谋,前后都交付苏琼审理,事情多得到申雪。
尚书崔昂对苏琼说:“你如果想要立功名,应当再从别的地方考虑一下了。
要还是经常为反叛的逆贼洗清罪责,莫非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得如此轻?”苏琼正颜厉色地说:“我所昭雪的都是被冤枉的人,从来没有放过反逆。
”崔昂十分惭愧。
京师的人流传说:“断决无疑苏珍之。
”2.请比对下面的“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五章教材文言文复习5必修三必修四讲义
学案5 必修三(三)、必修四——《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学案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过、相、窃、凶等)、虚词(焉、之、以等)、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
背诵相关名句。
2.重点辨析“焉”的用法,掌握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特点。
3.翻译重点句式(如“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等)。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D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答案 C解析 A 项“有事”是“用兵”之意。
B 项“河东”是“黄河以东”之意。
D 项“以为”是“把……作为”之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①( )A.⎩⎪⎨⎪⎧ 是谁之过.与无乃尔是过.与B.⎩⎪⎨⎪⎧ 秋水时.至斧斤以时.入山林C.⎩⎪⎨⎪⎧ 以亏.人自利也亏.无为之大道哉D.⎩⎪⎨⎪⎧ 入人园圃,窃.其桃李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宜可使答案 C解析 C 项均为损害,毁坏。
A 项过错/责备。
B 项按时节/时节。
D 项偷窃/私下,表谦副词。
②( )A.⎩⎪⎨⎪⎧夫如是.,故远人不服无乃尔是.过与 B.⎩⎪⎨⎪⎧河内凶.臣以险衅,夙遭闵凶.C.⎩⎪⎨⎪⎧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则将焉用彼相.矣 D.⎩⎪⎨⎪⎧ 材木不可胜.用也刑人如恐不胜.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尽,全。
A 项这样/与“尔”同义。
B 项收成不好,荒年/不幸。
C 项辅佐/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③( )A.⎩⎪⎨⎪⎧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C.⎩⎪⎨⎪⎧ 固而.近于费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 虎兕出于.柙移其粟于.河内答案 B解析 B 项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A 项……的时候/……的人。
C 项表递进/表转折。
D项从/到。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既来之,则安.之答案 D解析D项为使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课件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5 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
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 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
(节选自《明史· 彭时传》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拔,参与国家机要事务,深受皇帝倚重。
A.彭时富有才华,深受重用。他先是经过殿试考中了状元,后来被破例
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
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是冬,无
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
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
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请发仓
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
(3)只选错误的一项。设误点在“分析”部分,在“分析”中的
2.掌握解答步骤 (1)全面理解,整体把握 别注意以下内容: 防内容上的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不明确。
解答概括和分析内容题需要对全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把握,阅读时
①传主生平主要事迹。严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或错位,还
②传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全面的把握
“ 他向皇上建议 …… 制度 ” 错,原文为 “ 贤称善,即奏行之 ”
解析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时真诚坦率, 没有地域偏见。 李贤对他曾有抵触, 但相处久了也称赞他 √
“真君子”; 皇帝要求他选用北人任庶吉士, 他认为不可压制有才能的
B.彭时为人正直, 力挺被诬同僚。 门达构陷李贤时, 他认为李贤有经世济民
那十有八九是无中生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选择题)(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选择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项很多时候是结合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区分开来。
三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在试卷中,表现为一道综合分析判断题。
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每年必考。
这类题常常以选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类型,进而掌握应对方法,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从“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判断命题“3大特点”“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判断①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
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②由过去的“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改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偏向于转述原文中人物的观点、看法,改变了过去先“概括”后“分析”的语言模式。
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
故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部分文字。
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参照下面5个比对角度和10个常设误点,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角度一:比对人物张冠李戴误解形象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时序颠倒空间错位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曲解文意归纳不全角度四:比对内容无中生有以偏概全角度五:比对关系改变因果事件杂糅角度一比对人物,避免张冠李戴命题设误张冠李戴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物的事、说的话“移花接木”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位。
误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比对方法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
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重点高中适用作业)一、对点练(每小题3分)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
(彭)时欲推恩,(李)贤谓一年不宜再赦。
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
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
”贤称善,即奏行之。
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
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革其弊,以惠小民。
”帝优诏褒纳。
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
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
并从之。
选项: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
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革除弊端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比对:参考答案:张冠李戴。
“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分析错误,文意是,彭时想建议皇上实行这种制度,却遭到李贤的反对,两人一番争议后,李贤觉得可以实行,就上奏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
参考译文:慈寿皇太后加尊号,下诏布告天下。
彭时想请皇上实施大赦,李贤说一年之内不宜两次大赦。
彭时说:“不是要大赦,应该推行优待老人的制度。
朝廷大臣的父母,七十岁以上的应给予诰敕,百姓八十岁以上的给予冠带,这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李贤很赞赏(他的想法),立即上奏建议实行。
门达陷害李贤,皇上为此困惑,说:“罢免李贤,将专门任用彭时。
”有人传出这句话,彭时惊惧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么可以罢免?”于是极力为李贤申辩。
并说:“如果李贤被罢免,我也不能独自留下。
”听到这话,皇上罢免李贤的想法才消除。
过了五年,彭时患病请假,过了三个月,皇上催他到内阁办事,免他上朝参见。
彭时上疏说:“光禄寺采办,各个城门抽税,都严重搜刮。
而献上珍珠宝石的人,又加倍估算它的价值,掠取国库财物。
请革除这些弊端,来恩惠百姓。
”皇上优诏褒奖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畿辅、山东、河南发生旱灾,彭时请求免除夏税和盐钞,以及太仆寺索赔损失的官马。
京城的米价昂贵,他请求打开粮仓拿出储存的五十万石米平价卖出。
皇上都听从了。
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光宗受禅,特诏(黄)洽言事,奏用人之论。
后屡乞归田,方未得请也,人劝之治第,洽曰:“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使吾一旦罪去,犹有先人敝庐可庇风雨,夫复何忧。
”庆元二年致仕。
六年七月薨.,赠金紫光禄大夫。
选项:黄洽廉洁自律,坚持道德操守。
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他认为不必如此,离职之后先人的破旧房子就足以遮风挡雨。
比对:参考答案:时序颠倒。
“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理解有误,原文是说他多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没得到准许时,有人劝他营造府第。
参考译文:光宗即位,专门下诏让黄洽进言国事,他上奏了用人的主张。
后来他屡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没有获得准许时,别人劝他营造府第,黄洽说:“我是个书生,蒙恩被提拔到这个位置,没有什么用来报效国家,却先谋求自己的私利吗?即使我一旦因获罪而离职,还有先人的破旧房子可以遮风挡雨,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庆元二年退休。
六年七月逝世,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3.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
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
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
”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殊未知其故。
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
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
”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
选项:皇后为人大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
魏征建议减少皇后女儿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
比对:参考答案:曲解文意。
“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述不正确,原文为“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
”皇后请示过皇帝,才派人送礼物给魏征,并不是“私下派遣”。
参考译文: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是太宗特别喜爱的,到公主将要出嫁时,太宗下令有关部门置办的财物嫁妆比长公主(太宗妹妹)的嫁妆多一倍。
魏征进谏说:“昔日汉明帝时,将要封赏皇子,汉明帝说:‘我的儿子怎能和先帝的儿子一样呢!’(自己的儿子应少一些)称为长公主,确实是因为长公主比公主尊荣,感情虽有差别远近,但义理上不能有差别。
如果让公主的嫁妆超过长公主,恐怕不合礼制,希望陛下(慎重)考虑这件事。
”太宗退朝后把魏征的话告诉皇后,皇后感叹说:“曾经听闻陛下看重魏征,一点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
现在听了他的劝谏,实在是个能通过义限制主上的私情的大臣,他可以称得上是正直的社稷之臣。
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如果皇帝采纳忠言,那么世间百姓就会安宁;如果皇帝拒绝忠言,那么国家政事就会变得紊乱。
衷心希望陛下好好思考这句话,那么对于整个天下来讲,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儿。
”皇后因此请求派遣中使带帛五百匹,送到魏征家来赏赐给他。
4.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初,(许仲宣)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
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
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
选项: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
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从容处置,不仅逮捕县府所有小吏,而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
比对:参考答案:以偏概全。
“逮捕县府所有小吏”错,文中只有“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的说法。
参考译文:当初,(许仲宣)任济阴主簿时,县令与主簿轮流掌管县印。
县令养宠妾,(宠妾)与妻室争宠,县令不能禁止。
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它(印匣)交给许仲宣。
第二天办理公事,打开印匣,里面没有县印,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投入监狱审问,果然在县令住房的烟囱中找到。
县令听到这件事,仓皇失措,许仲宣处之安然,人们佩服他的器量。
5.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成遵,南阳穰县人也。
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
家贫,勤苦不废学问。
二十能文章。
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
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
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
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选项: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
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比对:参考答案:强加因果。
“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强加因果,杨惠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
并非因此而得以到京师。
参考译文:成遵是南阳穰县人。
幼年聪敏颖悟,每日读书记忆数千言。
家境贫寒,但成遵勤奋刻苦,不废弃学业。
二十岁能作文章。
当时南阳地方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成遵准备考科举,因为怕作文不合规范格式而担忧。
适逢杨惠刚考中进士,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
成遵来到京师后,跟从夏镇学习,于是进入国子监做国子生。
元统元年,成遵考中进士,授翰林国史馆编修官。
二、综合练(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9分)刘春,字仁仲,巴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及第。
授编修,屡迁翰林学士。
正德..六年,擢吏部..右侍郎,进左。
八年,代傅珪为礼部尚书。
淮王祐棨、郑王祐檡皆由旁支袭封,而祐棨称其本生为考,祐檡并欲追封入庙。
交城王秉杋由镇国将军嗣爵,而进其妹为县主。
春皆据礼驳之,遂著为例。
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遣其徒二人还乌思藏①,请给国师诰命如大乘法王例,岁时入贡,且得赍茶以行,春持不可。
帝命再议,春执奏曰:“乌思藏远在西方,性极顽犷。
虽设四王抚化,其来贡必有节制,使不为边患。
若许其赍茶,给之诰敕,万一假上旨以诱羌人,妄有请乞,不从失异俗心,从之则滋害。
”奏上,罢赍茶,卒与诰命。
春又奏:“西番俗信佛教,故祖宗承前代旧,设立乌思藏诸司,及陕西洮、岷,四川松潘诸寺,令化导番人,许之朝贡。
贡期、人数皆有定制。
比缘诸番僻远,莫辨真伪。
中国逃亡罪人,习其语言,窜身在内,又多创寺请额。
番贡日增,宴赏繁费。
乞严其期限,酌定人数,每寺给勘合②十道,缘边兵备存勘合底簿,比对相同,方许起送。
并禁自后不得滥营寺宇。
”报可。
春掌礼三年,慎守彝典③。
宗藩请封、请婚及文武大臣祭葬、赠谥,多所裁正。
遭忧,服阕..起南京吏部尚书。
寻以礼部尚书专典诰敕,掌詹事府事。
十六年卒。
赠太子太保,谥.文简。
刘氏世以科第显。
春父规,御史。
弟台,云南参政。
子彭年,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
彭年子起宗,辽东苑马寺卿。
起宗子世赏,广东左布政使。
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
鹤年孙世曾,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有征缅功。
皆由进士。
(选自《明史·刘春传》,有删改) [注] ①乌思藏:元代设在今西藏地区的政区。
②勘合:验对符契。
③彝典:常典;旧典。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B.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C.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D.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解析:选B 解答文言断句题,要注意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帝崇信西僧”中的“西僧”是“崇信”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C。
“绰吉我些儿”是人名,“有……者”是固定句式,“有绰吉我些儿者”的意思是“有个叫绰吉我些儿的人”,句意完整,故应在“者”后断开,据此排除D,选择B。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德,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
我国古代多以年号纪年,此法始于汉武帝。
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B.吏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
主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其长官称作吏部尚书。
C.服阕,意思是缺乏服装,“阕”通“缺”,文中之意为刘春赴任南京吏部尚书时,因没有一套好衣服,所以内心忧虑。
D.谥,即谥号。
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