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本主义思潮: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2科学主义思潮: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理论,它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的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为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精确性。其思想基础在本世界主要是客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3前期象征主义:主要指19C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波德莱尔,马拉美,波德莱尔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被誉为“象征主义的宪章”,前期象征主义主要强调展示隐匿在自然世界背后的超验的理念世界,要求诗人暗示,透露隐藏于热场经验深处的心灵隐秘和理念。
4直觉主义: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极大影响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多哲学家柏格森,柏格森直觉主义中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出现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对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崛起,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5意识流:意识流严格来说不是一个理论流派,而是一种创作手法。从比较专门的意义上而言,意识流主要是指20C初叶开始,詹姆斯乔伊斯等一批小说家撤出传统小说中作者自我的介入,致力于描绘人物的无意识活动,即以自由联想等为线索直接目的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手法。
6精神分析批评:是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等现代心理学理论运用于文学研究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它是20C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西方文艺批评流派之一,对意识流,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等现代主义流派都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7原型批评:是20C50到60S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其主要创始人是加拿大的弗莱,理论基础主要是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在批评实践中,原型批评试图发现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并把一系列原型广泛应用于对作品的分析,阐释和评价,原型批评在20C60S达到高潮,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
8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的发展。“并非由个人获得而是由遗传所保留下来的普遍精神机能,即由遗传的脑结构所产生的内容”换句话说,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称为“原型”。
9陌生化:所谓陌生化,就是将对象从其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作性手段重新构造对于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

的难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的创作方式。
10形而上质:英伽登的现象主义文论提出的观点,即再现客体呈现的崇高,悲剧性,恐怖,震惊,神秘,丑恶,神圣和悲悯等特质,这些形而上质既非客体的属性,亦非主体心态的性质,他们通常在复杂而完全不同的情境中与事件中显现出来。形而上质不具有纯粹理性的确定性,它们是我们在近乎迷狂的状态中体悟到的那种使生活值得一过的东西。只有伟大的作品才有形而上质。
11期待视域: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过去阅读中的艺术经验,读者所处的历史社会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教育素质,道德理想等综合形成的一种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求和审美心理实势。
12隐含读者:伊瑟尔提出,隐含读者不是指具体的实际读者,而是指一种“超验读者”“理想读者”或“现象学读者”,它在文本的结构中是作为一种完全符合对阅读期待来设想的。隐含读者意味着文本之潜在的一切阅读的可能,它回答的是文本的各种阅读如何成为可能的问题,实际阅读只是实现了阅读的一种可能性。
13两次转移:当代西方在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历史性转移。第一次是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第二次是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这两次转移不是研究对象或研究重点的偶然转移,而且反映了文学观念历史性根本性的变化。体现了“作家创作—作品文本—读者接受“三个主要环节。
14两次转向:非理性转向,主要从人本主义文论而言,20C人本主义哲学和文论中非理性主义逐渐占上风,如柏格森,克罗齐对直觉的推崇:佛洛依德,荣格对无意识的开拓:姚斯对“审美期待视域”的理解。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挑战与突破,都是对人的本质力量中非理性方面的发现与张扬。语言论转向,主要就科学主义文论而言,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义学与新批评,结果主义,符号学直到解构主义,从不同方面突出了语言论的中心地位。在当代人本主义文论中也有所体现。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等于语言:海德格尔把语言看成人的生存家园,认为诗的本质就是用语言去神思。两大转向在两大主潮中常常交叉重叠。
15.瓦莱里对象征主义精神的论述?
答:1)象征主义追求高于现实世界的丰富心灵世界及其内在生命力。象征主义诗人视现实世界的可鄙的,不真实的,他们力图超越现实而进入超验的心灵世界,他们感到真切存在的只是“大自然和生命力的某些面貌及人类某些作品”赋予的激情,从中汲取,创作诗作。2)象征主义追求一种“创造读者”的自由的

艺术创新。象征主义精神绝不屈从与读者的已有口味和审美习俗,而致力于与一种艺术创新活动,要选择趣味高雅的读者作为话人,同时通过形式的探索,打破读者旧的审美习俗和惰性,培养和创造出有创造性的新读者。3)象征主义诗人虽有文笔,手法,见解,感觉和写作方式及美学理想等许多方面的差异,但他们之间在精神上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强大的凝聚力,即他们反对只写人性的共相和普遍性,高度重视个性,个体的内心活动与反应,人之为人的独特性,力图重建个人的精神史。
16.瓦莱里对象征主义音乐化的理解?答:1)首先,音乐化是指诗的词语关系在读者欣赏时引起的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也即语词与人的整体感觉情绪领域的某种和谐合拍的关系。2)其次,音乐化还指诗情世界同梦幻世界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诗的世界与梦幻世界相似,外在事物意象与主体环境心情完全和谐共鸣交融为一体。3)此外,音乐化还包含诗的语言的音乐化。
17.叶芝对象征主义诗歌的美学风格的要求。答:1)“抛弃为自然而描写自然,为道德法则而描写道德法则”的做法,不满足于变现外在世界,要是诗“显露它心中的图画”2)摆脱外在意志的干扰,努力追求“想象力的回复以及认识到只有艺术规律才能驾驭想象力”3)凭借这种想象力“找出那些摇曳不定的,引人沉思的,有生机的韵律”飞,发现“各种形式”和“充满着神秘的生命力” 的美4)“诚挚的诗的形式”必须具有无法分析的完美性,必须具有新意层出不穷的微妙之处。
18.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即表现理论?答:1)表现主义的基础是直觉。克罗齐把直觉的知识归结为美学和艺术。2)直觉指心灵赋形式于杂乱无章的物质世界的活动。直觉不依赖于理智,知觉,感受和综合,直觉是自在自为的,不受制于机械的,被动的事实,真正能够说明直觉的唯有表现,直觉和表现时一回事,若把它们分开,就再也无法使之重新组合。3)关于直觉和表现的关系,克罗齐反对视直觉为艺术构思,视表达为艺术传达的看法,坚持直觉和表现不可分割的立场。艺术在于心而不在于物,直觉的知识就是表现的知识,直觉就是表现,而且只是表现,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反对用天才来解释艺术。4)就艺术欣赏和批评来看,克罗齐认为这是一种二度创作活动,艺术家的创作是从印象开始达成一种内在的表现,即直觉,然后将这内在于心的表现外化为艺术形式,批评家和鉴赏家经历的心理过程则相反,从作品一路上追溯到艺术家的内心情感。
19.无意识理论?答:无意识是佛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弗

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即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意识处于表层,是指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它是人的有目的的,自觉地心理活动,可以用语言表达,并受社会道德的约束。前意识处于中层,是指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的意识中但是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回忆起来的过去的经验,前意识的功能主要是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从事警戒,阻止潜意识本能欲望进入意识之中。潜意识是最原始的,最根本的,最隐蔽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冲动,它毫无理性,处于大脑底层,这一部分是个人意识不到,但却能影响人的行为。
20.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一是精神分析学,二是精神分析文艺观。1)潜意识理论2)人格结构学说:弗洛伊德提出了三重人格结构学说。这一理论基本观点是,人格也有三个部分构成: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完全是无意识的,基本上的性本能组成,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代表理性,它感受外界影响,满足本能要求,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代表社会道德标准,压抑本能冲动,按“至善原则”活动。本我和超我经常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中,自我总是试图调和这对相互冲突的力量。3)力比多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构成本我的主要是一种“性力”,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一种本能,称为力比多。这种本能驱使人去寻求快乐,特别是性快乐。A,性本能是人一切行为的原动力B,人格发展的过程就是性心理发展的过程。C俄狄普斯情结D力比多的宣泄途径,把性欲看做是文艺创作的动因,文艺作品创作是性本能的升华。4)梦的学说:由于人的欲望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满足,便采取了一种迂回的方式表现在睡梦中,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本质“就是一种渴望的满足”,他认为梦有四种作用方式,压缩,移置,表现手段和二次加工。
2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文艺观?1)文学士性欲的升华,是对力比多的宣泄,性欲看作是文艺创作的动因。作家,艺术家共事创作是受他们“本能的欲望”的驱使。文艺本质上是被压抑的性本能冲动的一种“生活”;作家有异于常人的升华能力。2)俄狄普斯情结与创作东流。在人格发展第三阶段,儿童身上发展出一种恋母情欲综合感。男孩把母亲当做性爱对象而把父亲当做情敌,称为俄狄浦斯情结。这种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都有相同主题。3)创作文学艺术与白日梦。弗洛伊德把作家与梦幻者,作品与白日梦相提并论。相同点A都是对现实的愿望得不到满足B心理的压抑和忧郁C立足于现在,对以前的经验的回忆产生对未来的

幻想。不同点:文学创作高于白日梦。白日梦是一种自我满足,而文学创作与他人分享交流,具有社会文化价值4)作品是经过改装的梦。相似A源于受压抑的欲望B对现实的脱离C有表层和深层之分D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形过程。不同A文学作品是有意识的加工,而梦只是意识B文学创作会受到各种限制,梦不会C文学作品比梦更加隐晦曲折。
22.弗莱及其原型批评理论对当代西方文论的贡献?答:1)弗莱将文学作为整体来考察,注意观察文学本身的运动发展规律,对我们认识文学的本质,起源,发展和演变有较大的意义。2)弗莱将文学批评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考察各种批评之间的关系,这种“批评的解剖”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批评的功用,有助于建立科学的文学批评体系3)作为对新批评的反驳,弗莱将文学作品置于一个更大的文化背景中区考察,是我们能够克服狭隘的思维方式,克服极端形式主义的批评倾向。4)弗莱对文学形式的区分,为我们清楚勾勒出文学形式变化的主流,使我们对西方文学的全貌有一个总的认识5)弗莱的原型批评为我们观察文学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我们分析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方法。
23.“世界”与“大地”的关系?答:1)海德格尔的“世界”与“大地”这一对概念充满隐喻性,他们主要指“意义化(世界)”与“无意义化(大地)”的对立冲突,世界是意义化的代表,是与人联系的,活生生的世界,大地是无意义的,突出了它的物性,无生命力的纯物。艺术作品建立了一个世界,同时展示了大地。如梵高《农鞋》的例子,一双粗燥的农民的鞋子,实际上描绘了无,这幅图描绘的是无形的农妇的世界与大地,显示的“有”这世界与大地间呈现的一切。作品宁静的表面下掩盖着作品世界与大地的冲突。2)发生在作品中世界与大地的冲突是真与非真的冲突,艺术创作的真意就是将世界与大地的冲突安顿在作品之中。作品创作的过程就是世界与大地的冲突确立起自身的过程。海德格尔认为,作品的真正作者不是作家,而是世界与大地的冲突,是真与非真的冲突,作家在作品创作过程中自行消失。作家创作的具体任务就是在此,冲突的领会中勾勒此一冲突的间隙略图。3)由于作品存在于世界与大地的冲突中,因此,作品一经产生便呼吁人的保护或保存,离开了人的观赏与阅读,被创作安顿在作品中的世界与大地的冲突就会消失,作品就成了纯粹的物。艺术作品的保存是投入艺术作品中的世界与大地的冲突,在阅读个观赏中看护这一冲突。
24.布拉格学派的理论特征?答:1)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从深入剖

析各种语言功能入手,提出文学语言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偏离日常生活实用语言的指称功能,把表现功能放在首位。文学创作是发展史中,存在着艺术的自主功能与交际功能的对立与统一。2)类比方法是巴拉格学派主要研究手段之一。通过对音位类比的研究,来区分词语和语法的意义,从而达到对语言体系结构,乃至文学作品结果的把握。3)吧共时性语言学研究与历时性语言学研究结合起来。解释语言本质的最佳研究途径是对语言体系作共时性分析,强调共时性分析不可能否认历史进程对语言体系的影响,要正确理解语言结构和功能,就必须深入探讨历史的语言环境。4)转向读音。一部作品印刷成书,只有潜在审美价值,只有在读者阅读的审美活动中,这种价值才得以实现。审美价值是可变的,不确定的。
25.新批评的特点?答:1)文学研究的重心都立足于作品,反对传统文学把重心立足于作者。2)文学研究应该重视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要把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做细致和深入的分析。3)语义分析是新批评的基本研究方法,新批评认为文学的特异性集中体现在文学的语义上,语义分析是对“文学特异性”的研究,文学研究要重视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这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倡导。4)极端的文本中心主义,彻底割裂了文学研究与社会历史和文化,与作者和读者,与社会效果等等的联系。5)对文学作品结构的分析较为深入细致,常常包含了某些辩证法的因素。6)一语义学分析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高度重视对于文学语言的研究7)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较为紧密,他们的理论一般都能在文学批评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