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推荐】《求较复杂的平均数》参考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2.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平均数。
二、教学重点1.平均数的概念;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平均数。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图片,例如:5只苹果,1只苹果,3只苹果,7只苹果和4只苹果,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苹果的数量的平均值。
2.讲解平均数的概念1.平均数指的是一组数中所有数值的加和再除以数量的值,即总和平均分配到每一个数;2.平均数是一种衡量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
3.实例演示计算平均数通过几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例如:例1:小明家的3节铅笔盒重量分别为300克、500克、400克,求平均重量。
解:平均重量=(300+500+400)÷3=400(克)。
例2:小李身高分别是140厘米、150厘米、160厘米,求平均身高。
解:平均身高=(140+150+160)÷3=150(厘米)。
4.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练习一:小华家的钓鱼比赛分别获得成绩25分、30分和35分,求小华的平均成绩。
练习二:小杨家种了3株向日葵花的高度分别是70厘米、85厘米、90厘米,求这3株向日葵花的平均高度。
练习三:小丽家甲、乙、丙、丁,4个人的身高分别是163厘米、166厘米、170厘米、173厘米,求这4个人的平均身高。
5.实际应用让学生思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1.求班级同学的平均成绩;2.计算某个商品的平均价格;3.计算园区上个月的平均日访问量等。
五、教学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同时也启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平均数。
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提升数学运算能力和实际生活中的计算技巧。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推荐】《求平均数》参考教案
【推荐】《求平均数》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2. 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二、教学重难点关键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关键: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瞧,这是在红队和蓝队之间进行的一场冠军争夺赛,当时蓝队稍稍落后。
仔细观察,蓝队教练在想什么?要做什么?2、师:如果你是教练,你会选派什么样的队员上场?(二)组探究汇报交流A、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1、师:教练正是这样想的,为了在关键时刻选准队员,他拿出了两位队员在小组预赛中的成绩记录单,进行分析,请看(出示表格)7号、8号运动员在小组赛中得分情况统计表2、如果你是教练,你会选谁?把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哪位同学愿意交流一下?公平地进行比较的分数,是吗?“平均分”能满足这个要求吗?让我们先来算出两位队员的平均分,再进行分析,好吗?B、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1、,师:你能求出他三场比赛的平均得分吗?试试看?2、师:哪位同学愿意起来交流一下?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均数知识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4、师: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用平均数进行比较,是否满足我们前面所说的两个要求?5、师:既然如此,我们可以下结论了,该派谁上场呢?(三)巩固拓展应用1、(出示课本第4题):这是女篮三位同学一分钟拍球训练的成绩统计图。
求三人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2、红、蓝两队场上队员的身高统计表(1)不计算,你能迅速判断出下面哪个是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吗?①172cm ②154cm ③162cm(2)判断:小明是红队队员,小强是蓝队队员,那么,小明的身高一定比小强高。
(3)已知7号队员身高为166厘米,请问,如果他替换的是12号,则蓝队场上队员的平均身高会发生变化吗?怎样变化?如果他替换的是11号呢?(四)师生概括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置补充作业六、板书设计求平均数。
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设计
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设计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办事处第八小学李海港一、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求较复杂平均数。
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领学生经历求较复杂平均数的过程,促成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提升生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课前交流:(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播放“入场式录像ams/view/Oy1ZR_KSfAI/他们在干什么?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生:为了参加本次运动会,我校各个项目进行了层层选拔,在踢毽子比赛中遇到了一个问题,让当时的小裁判左右为难?你想知道当时的情况吗?(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请看大屏幕:四年级二班9号同学因特殊原因中途退场。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回答。
展示交流汇报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我们怎样求出平均数呢?”揭示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学生自主解决,有困难的学生可与他人合作(可用计算器)通过比较得出:四年级二班踢得好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四年级二班踢毽子的平均数是80,80代表着什么?你怎么认识理解80这个数?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见过平均数吗?”生说教师提供信息:某年国庆黄金周到泰山的游客日均36044人;。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观看蒲湖公园录像视频。
u T c z●蒲湖公园某年“十一”黄金周7天参观人数统计如下。
课件呈现信息我这里有几个问题,请大家讨论?1、请你估计一下这7天中平均每天来参观的约有多少人?2、大家估计得准不准,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一下。
汇报,评价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注意经验积累,相信自己估算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学校进行少儿歌咏比赛下面是评委给一号队员的打分情况,你能算出一号队员最后的实际得分吗?1号:7 8 7 6 6 8 9 6 最后得分:7小红第4枪打了7环,现在小红平均每次打几环?打了第4枪会不会影响前三次的平均数?小强继续发出第4枪,小强有没有可能超过小红的成绩?“你想让小强的第4枪打几环?”算一算,现在平均每次打几环。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3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教材P94-P96“信息窗1—平均数”。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经历数据的分析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清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看篮球赛吗?一场紧张激烈的篮球比赛正在进行,7号和8号运动员也迫切的想要上场。
可教练说:“谁的投篮水平高,下一场谁上?”那,谁的投篮水平高呢?(课件依次出示“第一场得分—前两场得分—完整的得分情况表”)师:谁的投篮水平高?比什么?师:刚刚老师只是出示了前两场的得分,这才是完整的比赛结果。
(一起看看表格中的信息)现在,还能比较出谁的投篮水平高吗?【设计意图】教师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在体验中引起“场次不同比什么”的初步思考。
二、解决问题,探究意义。
(一)出示活动要求。
出示活动要求,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活动要求:1.先想一想,谁的投篮水平高?比什么?怎么比?2.用你想到的办法比一比,如果需要,可以借助老师准备的条形图。
3.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二)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展示交流。
1.比总数。
师:这个小组的答案老师看明白了,他们比较的是总分数,得出8号运动员的投篮水平高。
你觉得这样比好不好?为什么?学生辨析。
小结:上场的次数不同,比总分不合理。
那么,比什么数才合理,才能比较出谁的投篮水平高呢?【设计意图】经历“比总数不合理—应该比什么”的思考过程,让学生感受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
以下“算一算”、“移一移”两个环节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决定先后顺序。
2. 算一算。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平均数 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平均数 - 青岛版(五四制)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判断。
3. 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3.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 平均数与其他统计量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计算和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2. 对平均数意义的深入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新课1. 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成绩等,引发学生对平均数的思考。
2. 提问学生: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有什么作用?第二阶段:讲解新课1. 详细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
2. 通过例题,展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 分析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阶段: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强调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3. 提醒学生注意平均数的计算和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板书设计1. 平均数2. 定义和性质3. 计算方法4. 实际应用5. 练习题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数据的平均数。
2. 提升题: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 思考题:探讨平均数与其他统计量的关系。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情况。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平均数的能力。
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2. 求平均数的方法3. 平均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平均数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平均数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等于这组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求平均数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先将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3)平均数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平均成绩、平均身高等。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求平均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概念、求法及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题2. 结合实际生活,找出两个含有平均数的例子,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概念2. 求平均数的方法3. 平均数的应用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再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概念、求法及应用。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与平均数相关的图片、数据等,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平均数-青岛版【小学学科网】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平均数-青岛版【小学学科网】课题:平均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131-133页。
教学目标:1.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估算和说理能力。
3.渗透统计初步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利用平均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孩子们,再过几天呀,大家就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了。
知道为什么今天选我们这些同学来上课吗?我想呀,一定是因为咱们这些同学平时在课堂上特别胆大,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一定是因为咱们这些同学特别聪明,善于思考问题,对吗?孩子们,对今天的学习有信心吗?那好,课前我们先来进行一分钟口算比赛,热热身,优胜小组就是今天的“擂主”!咱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做的又对又快,能够获此殊荣。
师:来,听好老师的要求:从桌箱中拿出口算卡片,举起你的右手。
准备,开始!(学生做题)停!嗯,很多同学马上就坐直了。
同桌交换口算卡片。
师:下面老师念答案,同桌互相批改。
做对的画“√”,做错的画“×”(师读结果,生批改)好,赶快数一数,同桌做对了几道题?写在()里。
2.师:下面请各组的小组长快速统计组员的做题情况,把结果填在统计表上。
(哎,老师看到很多同学正抓紧时间改正自己的错题呢,多好的学习习惯!)二、感受平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1.填写统计表。
师:(这个小组的动作最快!师收起每个小组的统计表:先把4人一组的展示出来)大家看,这几个小组中,这个小组一共做对的题数最多,先挑出来。
这2个小组中,这个小组一共做对的题数最多,也留下来。
2.感受平均数产生需要。
师:大家看,结果出来了。
6组同学做对的题数最多,我宣布:6组是今天的“擂主”!(停顿)大家同意吗?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吗?(抽生说)师:就是说人数不相等,用比较总数的办法不公平,那怎么比才公平呢?(抽生说:求平均数)师:咱们同学呀,思维非常敏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年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平均数|青岛版(五年制)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章节为9.1平均数。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9.1平均数。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平均数的含义、求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难点是理解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具和一些实际问题场景的图片,以及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物品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呢?2. 概念讲解:我通过PPT展示平均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3. 例题讲解:我出示一些例题,如:一组数:3,5,7,求这组数的平均数。
我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的定义来求解。
4. 随堂练习:我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解析。
5. 实际问题解决:我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我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包括平均数的定义、求法以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答案:62. 小明有7个橙子,小华有5个橙子,请问他们一共有几个橙子?答案: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平均数的理解和应用还有待提高。
在课后,我将继续巩固他们的知识,同时引导他们思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调查生活中的平均数现象,增强他们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图片作为实践情景的载体。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一《平均数》教案
教案:《平均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其意义。
3. 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准备纸笔,用于记录和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组数据,如:小明一周的气温记录(周一:20℃,周二:22℃,周三:18℃,周四:19℃,周五:21℃),提问:如何表示这一周的平均气温?2.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出平均数的概念。
二、讲解平均数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如:计算小明一周气温的平均数。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并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计算平均数(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数据,如:一组同学的成绩(90,85,78,92,88),要求学生计算平均分。
2.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应用平均数(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平均身高为1.6米,女生平均身高为1.5米,求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
2.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计算平均数时的经验和体会。
六、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与平均数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知识。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即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法、活动法。
课前准备卡片、木棒、课件、电脑、投影仪,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喜欢体育运动吗?你能告诉大家你都喜欢那些体育运动吗?(学生可能说出多种体育运动)师:老师和你一样,也喜欢体育运动。
奥运会结束了,你能告诉大家你心目中的体育明星是谁吗?(课件出示姚明照片)师生交流。
师:一支出色的球队里除了要有优秀的运动员,还要有一名什么优秀的角色?师:你想不想当回小教练?二、新课学习老师很喜欢打篮球,发现同学们也很喜欢打篮球,下面有学校组织了一场比赛大家来看一下。
多媒体课件展示篮球比赛片段:蓝、红两队比赛异常激烈,比分在交替上升,正打到关键的时候,蓝方的一名中锋受伤了,急需换人。
蓝队中只有两名替补中锋:7号和8号,换谁上场呢,作为小教练的你会怎么样去选呢?(学生讨论的基本要点)学生可能会做出下面的一些回答:1.选身材高的能得分的队员上场。
2.选一个投篮准的。
3.选一个状态好的。
4.换一个得分多的。
师:看来换谁上场,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今天,我们就从“运动员的得分”角度上考虑该换谁上场的问题,好吗?(课件出示7号、8号运动员在小组赛中得分情况统计表)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第五场7号9 ——11 13 ——8号7 13 ——12 8 师:仔细分析7号和8号的得分情况,思考一下应该换谁上场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青岛版四年级平均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平均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篇:青岛版四年级平均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数学思考: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解决问题:用数据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4、情感与态度: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的积累。
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通过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数,再利用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理解。
同时感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是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你们都了解关于篮球比赛的什么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借助学生最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本课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
】二、探索新知1.(多媒体展示课本信息窗中的情景图。
)谈话:看,蓝队和红队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突然,蓝队的5号队员腿抽筋了,跑不动了,他还是本队的主力得分队员,怎么办?篮队还有7号和8号两名替补队员,换谁上场呢?根据什么?学生会说出很多理由。
谈话:同学们考虑的这些因素,都很有道理。
但是5号队员是主力得分队员,替换他的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得分,所以我们应该主要从得分能力方面来考虑,对吗?以下是这两名替补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
(大屏幕展示得分统计表)2.谈话:根据这些得分情况,请你动脑想办法比较出谁的得分能力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再在小组中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1)换8号队员上场,因为8号队员在小组赛中一共得了40分,7号队员在小组赛中才得了33分,8号队员得分多,所以应该换8号队员上场。
《求较复杂平均数》 教案
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P91信息窗1红点,自主练习1、2。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课件、两张探究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瞧,红、蓝两队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
仔细分析红队中7号和8号运动员在小组中的得分情况,思考:谁的投篮水平高?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引出并初步认识平均数。
师:谁的投篮水平高呢?(1)汇报交流:预设:①我计算了他们各自的总分:7号在小组赛中共得了9+11+13=33(分),8号共得了7+13+12+8=40(分)。
所以我认为8号投篮水平高。
②我不同意比总分数,因为两个人上场次数不同。
师:你支持谁的想法?…不能用总分数比,怎么办呢?预设:应该比一比他们平均每场的得分。
教师引导:他提到了“平均每场的得分”,这个“平均每场的得分”是什么意思?预设:①就是每场得分一样多。
②把多的和少的放在一块匀一匀,让每场的得分一样多。
③把多的匀给少的一些,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的。
师:“平均每场的得分”就是让每场得分一样多。
(板书:一样多)(2)教师小结:像这样,把几个数“匀一匀”,使每个数变的同样多,在数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作“平均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它。
(板书:平均数)2.探究求平均数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引导:那么我们就先来求一求7号队员的平均得分是多少?课件出示7号队员小组赛成绩统计表:课件出示:探究提示(1)利用你手中的探究单,可以借助统计图,动手画一画,移一移;也可以用笔算一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明确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2. 求平均数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步骤,即先将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3. 平均数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求平均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数据之间的差异。
(2)提出问题:如何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3)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平均数的概念。
(4)教师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5)学生动手操作,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5. 布置作业:布置与平均数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求法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测试,评估学生对平均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教案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99-100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估算和说理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渗透统计初步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三年级我们学习了求平均数的知识,大家还记得吗?下面老师出2道题考考你们,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做好准备。
(课件依次出示2道练习题)(板书:求平均数)问题一:学生自主完成。
问题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列式。
小结:平均数=总数÷总份数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情境,学生提问题。
一班平均每人一分钟颠球多少个?二班呢?哪个班多?多多少?2、确定问题,学生自主练习解答。
3、全班交流、展示。
4、板书不同方法,小组讨论异同,确定最佳方法。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教师总结。
总数=各组数据的和这节课咱们所求的平均数跟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呢?(指生回答)意在引出以前的平均数是几个数据的平均数,今天所学的是许多数据的平均数。
(板书:复杂)突出总数的求法6、用第二种方法求二班平均每人一分钟颠球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学会了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以后,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现实生活中的统计问题。
1. 大家看,学校足球队队员进行了一分钟射门比赛!你能帮教练算一算平均每人进球多少个吗?2、足球比赛结束了,学校要评选最佳足球运动员了。
请了7位评委来给每位队员打分,谁的分数最高,谁就当选。
大家来看看评选规则吧!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求其他分数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成绩。
几号队员能被评为最佳篮球运动员?3、求平均每班有多少人?4、求平均每瓶多少钱?四、拓展延伸——求平均速度(1)华华从家到游乐宫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2)文文从家到游乐宫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五.课堂小结。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1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第二学段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平均分、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也是学习选择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的开始。
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引导学生经历冲突、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为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好基础,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方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探究单教学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打过篮球吗?打篮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开发大脑。
看,这里的同学们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赛,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了继续比赛,蓝队该怎么办?选谁合适呢?老师带来了7、8号运动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
从表中你读懂哪些数学信息?有不明白的地方吗?(短横线是什么意思?)师:从表中我们得到很多信息。
根据以前学的,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呈现这些数据呢?对,在条形统计图上,我们可以更清晰的看到数据的多少。
呈现统计图。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所以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数学问题,进而提出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非常重视的一项内容,特别是在青岛版教材中尤为突出。
所以,在课始创设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的情景,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
在问题提出后,学生对谁的投篮水平高这一问题有一个初步的猜测。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数学,也要与当下社会环境相结合,适时地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
求复杂平均数教学案例
《求复杂平均数》的教学案例——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第一节案例过程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第99-102页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严谨,认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学风。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求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球类运动?(学生如果没有回答篮球,没关系,教师应注意在篮球上有所侧重)生:篮球。
师:的确,篮球是一项非常好的锻炼人耐力的运动,但是大家知道一个篮球队的水平除了有高超的技术、配合等因素外,还有什么也非常重要?(身高,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教师应注意引导)生:身高。
师:我同意,同学们都知道姚明吧,他能在火箭队打上主力的最主要因素是他的身高(2.27米),但在篮球赛比赛中,如何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整体身高呢?(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利用篮球比赛导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求平均数提供丰富的材料,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下面老师带来两个队的身高数据,大家来看一下这幅图,图中呈现出哪些数学信息?问题: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学生回答的和这个问题有出入的,教师注意引导)(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探讨: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师: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同学们认真考虑,找出最好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同桌两个人,或者更多的学生一起讨论)生1:可以求每个队的身高总和……生2:可以求每个队的平均身高(学生以前已经学过求简单平均数的知识)师:看来只看个人的身高是无法比较出哪个队身高更占优势?不过大家今天提出的问题,其实就是在求平均数,现在我一说大家就明白了,简单的平均数大家都会,那么像今天我们遇到的这个问题怎么来求呢?今天我来重点学习如何求复杂的平均数。
板书课题:求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师:简单的平均数怎么求?生:总数÷份数=平均数师:下面大家自己或者同桌两个人讨论一下如何求出红队的平均身高?大家可以试着做一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这是建立在学生有求简单平均数的基础上的)生1:用计算器(估计学生会用笔算,这时候教师可以马上知道学生用简便方法求和)生2: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简便方法。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 2
反思
在具体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比较,学会求教夫在平均数的方法。培养了合作探究的方法。
小结:第一种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第二种方法,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板书课题
第三种方法:既能比较出哪一队的身高更高,也能看出这一队的身高整体水平。所以求平均身高比较可行。
学生思考
:
第二种方法更简便,而且可以清楚的看出有多少人的身高相同。
重视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设计,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习得新知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不仅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深了学生对较复杂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1、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
2、比较三种方法,感悟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学生回答身高
生思考
学生可能回答:知道每个队员的身Fra bibliotek。学生可能提出:
(1)谁的身高最高?谁最矮?
(2)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
学生可能想到:
(1)看看哪一队高的人比较多?
(2)计算两队队员身高的总数进行比较。
(3)比较两队的平均身高。
小组交流汇报
第一种方法:误差较大。第二种方法:虽然能比较出哪一队的身高更高,但看不出这一队的身高整体水平。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
学生讨论交流。
3、先求红队的平均身高。
(1)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60+156+172+……+158=3476(CM)
红队队员身高占优势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求较复杂平均数》教案
《求较复杂平均数》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P91信息窗1红点,自主练习1、2。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明白得平均数的意义,探究求平均数的差不多方法。
初步学会依照具体情形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依照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定和推测。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白得平均数的意义、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得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课件、两张探究单等。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形图,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爱看篮球竞赛吗?瞧,红、蓝两队正在进行猛烈的竞赛。
认真分析红队中7号和8号运动员在小组中的得分情形,摸索:谁的投篮水平高?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引出并初步认识平均数。
师:谁的投篮水平高呢?(1)汇报交流:预设:①我运罢了他们各自的总分:7号在小组赛中共得了9+11+13=33(分),8号共得了7+13+12+8=40(分)。
因此我认为8号投篮水平高。
②我不同意比总分数,因为两个人上场次数不同。
师:你支持谁的方法?…不能用总分数比,如何办呢?预设:应该比一比他们平均每场的得分。
教师引导:他提到了“平均每场的得分”,那个“平均每场的得分”是什么意思?预设:①确实是每场得分一样多。
②把多的和少的放在一块匀一匀,让每场的得分一样多。
③把多的匀给少的一些,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的。
师:“平均每场的得分”确实是让每场得分一样多。
(板书:一样多)(2)教师小结:像如此,把几个数“匀一匀”,使每个数变的同样多,在数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作“平均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它。
(板书:平均数)2.探究求平均数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引导:那么我们就先来求一求7号队员的平均得分是多少?课件出示7号队员小组赛成绩统计表:课件出示:探究提示(1)利用你手中的探究单,能够借助统计图,动手画一画,移一移;也能够用笔算一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求较复杂的平均数》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
3、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即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感受统计的意义
难点: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关键: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具准备:教学情境图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球类运动呢?同学们想看看我校篮球队比赛的风姿吗?
播放段红、蓝两队比赛的录像。
出示红、蓝两队运动员的身高测试记录(师挂图出示两队队员的身高记录单)
红队队员的身高(cm)是:
160 156 172 169 156 145 148 156 160 145
165 163 160 160 151 151 165 151 160 156
158
蓝队队员的身高(cm)是:
145 150 150 163 153 157 161 163 158 153
169 158 145 163 150 158 161 172 157 153
157
教师提问:
请大家观察数据,你从中能得到那些信息?教师提问:根据得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1)谁的身高最高?谁最矮?(2)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
(二)小组探究汇报交流
1、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
学生讨论交流。
比较两队的平均身高。
2、比较三种方法,感悟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3、让学生独立做,先求红队的平均身高。
4、学生交流:
(1)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60+156+172+……+158=3476(cm)
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
(2)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45×2+151×3+156×4+……+172×1=3476(cm)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
5、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异同,深化认识。
教师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全班交流。
师小结:第一种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第二种方法,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板书课题:求较复杂平均数
6、生独立完成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交流。
7、集体共同比较两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板书:红队队员平均身高158cm;蓝队队员平均身高157cm;
红队队员身高占优势
(三)巩固拓展应用
1、出示四年级六个班学生捐书情况的统计图。
教师提问:从图中大家都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
2、你能求下列各题的平均数吗?如果能,只列式不计算,但请估计答案合理范围。
如果不能,什么理由?
(1)甲乙两个小组,甲组平均每人9岁,乙组平均每人11岁,那么这两个小组的学生平均每人几岁?
(2)小燕子用8天时间读完一本书。
他前2天每天读26页,后6天每天读40页,小燕子平均每天读几页?
(3)某公司在9月份的前17天每天节约用水280吨,后13天每天节约用水320吨,问9月份该公司平均每天节约用水多少吨?
(四)师生概括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置
1、同学们,你的压岁钱是多少,你认为怎样使用比较合理?
2、调查一下我们班每个(也可以是一部分)同学的压岁钱,并计算一下每个人的平均压岁钱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信息窗2:求较复杂的平均数
(1)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60+156+172+……+158=3476(cm)
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
(2)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45×2+151×3+156×4+……+172×1=3476(cm)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