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附录_植物转基因载体的介绍
实验一附录 植物转基因载体的介绍

2.研究基因的功能 研究基因的功能
(1)基因的过量表达 (2)RNAi载体:基因的抑制表达
3.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外源蛋白质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外源蛋白质
(1)异源蛋白药物:利用哺乳类动物细胞产生蛋白药物是极其昂贵的, 而植物生长成本较低,农田里可换得大量蛋白质药物。目前这方面的 项目仍在实验室里进行:如人的脑腓肽、人血清蛋白、及小鼠的单克 隆抗体等。举例说明:小鼠的抗体轻链和重链基因分别在两种烟草植 物中表达。然后两种植物品系杂交,产生的子代植物表达小鼠的重链 轻链两种蛋白。从烟草的叶子里可检测到完整的抗体分子,含量为叶 细胞蛋白总量的1.5%。实验还表明,植物的蛋白分泌系统能够识别小 鼠抗体前体的信号肽顺序。 (2)食用或工业用油:首批大规模生产并取得商业效益的非食用性转基 因植物产品是工业用油,其中包括制造肥皂和去垢剂的月桂酸(12个 碳原子)。科学家们仅表达一个特殊的基因就使油菜生产月桂酸而不 是通常的18个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这个实验田试验结果极其成功, 经济效益显著。此外,利用油菜易于生长及产量高的特点,人们还致 力于用它生产其它工业用油。如,作用润滑油及尼龙生产的原料芥酸; 用于麦淇淋生产的6-十八碳烯酸等等。 (3)高分子材料:通过转基因植物获得的高分子原材料范围极其广泛。 包括:可被生物降解的聚羟丁酯塑料(PHB)以及天然棉花与聚酯的 混合纤维等。
Ti质粒转化植物细胞的战略 质粒转化植物细胞的战略
天然的Ti质粒不能作为表达载体使用的理由:
1.
生长在培养基上的植物转化细胞产生大量的生长素和分裂素阻止 了细胞再生长为整株植物,因此,必须除去生长素和分裂素基因。 有机碱的合成与T-DNA的转化无关,而且可能会影响植物细胞生 长,因为有机碱合成大量消耗精氨酸和谷氨酸,因此必须去除有 机碱合成基因(tmt)。 Ti质粒约为200kb,重组操作非常困难,也很难找到单一的酶切位 点。 Ti质粒不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为了使重组质粒DNA的大量扩增, 须添加入大肠杆菌复制子。 加入植物细胞的筛选标记,使用植物 细胞启动子及末端polyA信号,加入多聚人工接头(多克隆位点) 以利于外源基因的克隆。
植物遗传转化步骤

植物遗传转化步骤植物遗传转化是指通过外源DNA的导入,使植物细胞或组织发生基因改变,从而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转基因植物。
这一技术在农业、医学和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植物遗传转化的基本步骤。
步骤一:选择外源DNA在植物遗传转化中,首先需要选择外源DNA,也就是我们要导入到植物细胞中的目标基因。
这个目标基因可以来自于其他物种,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
目标基因的选择取决于我们希望在转基因植物中表达的特定性状。
步骤二:构建转化载体将目标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需要使用载体。
载体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植物遗传转化的DNA分子。
通常,载体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包括启动子、终止子、选择标记和目标基因。
这些组成部分的功能是确保目标基因能够在植物细胞中正确表达。
步骤三:转化载体导入植物细胞一旦构建好转化载体,接下来就需要将其导入到植物细胞中。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这一步骤,包括农杆菌介导转化、基因枪法和电穿孔法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将外源DNA导入植物细胞,使其成为转基因细胞。
步骤四:筛选转基因细胞一旦植物细胞被导入外源DNA,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筛选,以确定哪些细胞成功地获得了目标基因。
为了实现这一步骤,常常会在转化载体中加入选择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
只有携带了目标基因的细胞才能存活下来,而其他细胞则会被筛选掉。
步骤五:培养和再生转基因植物筛选出的转基因细胞可以通过培养和再生来获得完整的转基因植物。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在培养基上进行,通过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和激素来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转基因细胞可以发展成为转基因植物。
步骤六:鉴定转基因植物需要对获得的转基因植物进行鉴定,以确认其是否成功地获得了目标基因。
这一步骤通常需要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和Southern blot等,来检测目标基因的存在和表达。
只有经过鉴定的转基因植物才能用于进一步的研究或应用。
总结:植物遗传转化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经历多个步骤才能成功。
植物转基因技术原理及要点

通过将与生物燃料生产相关的基因导入植物中,使植物能够生产生物燃料。例如,转基因生物燃料甘蔗和藻类。
THANKS
谢谢
基因枪法
通过物理手段将目的基因 导入植物细胞,常用金粉 或钨粉作为载体。
微管注射法
将目的基因直接注射到植 物细胞内,再通过植物细 胞培养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生态安全评价
评估转基响、基因漂移等。
食品安全评价
评估转基因植物对人类健 康的潜在影响,如食品中 营养成分的改变、毒理学 安全性等。
产量高
转基因技术可以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 效率,提高产量,有助于解决全球粮 食安全问题。
品质优良
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善植物的品质,如 增加营养价值、改善口感等。
转基因植物的缺点
生态风险
转基因植物可能对非目标生物产生影响,破 坏生态平衡。
过敏反应
转基因植物可能产生新的过敏原,引发过敏 反应。
食品安全问题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争议,长期食 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高产优质转基因植物
高油酸转基因植物
通过将高油酸相关基因导入植物中,提高植物油中的油酸含量,从而提高油的品质和稳定性。例如, 转基因高油酸油菜和花生。
高纤维转基因植物
通过将高纤维相关基因导入植物中,提高植物纤维的产量和品质。例如,转基因高纤维亚麻和大麻。
其他应用领域的转基因植物
荧光转基因植物
通过将荧光蛋白基因导入植物中,使植物在黑暗中发出荧光,具有观赏价值。例如,转基因荧光烟草和紫茉莉。
植物转基因技术要点
目的基因的选择与获取
目的基因选择
选择对植物生长、产量、抗性等有积 极影响的基因作为目的基因,以提高 转基因植物的性状。
转基因检测试剂盒(植物)介绍

转基因检测试剂盒(植物)介绍在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制定了《2020年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就是为了切实做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保障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应用的健康发展。
一直以来,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检测技术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技术保障,随着转基因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扩大,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引种交流力度加大,每年都涌现出大量新的转化体和新的加工品,因此,只有通过准确检测和科学溯源,才能确保标识制度的实行,才能实现对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有效监督和有力监管。
那么,对于不可见的转基因物质我们该如何快速有效地检测呢?可以使用转基因检测试剂盒。
Cry1C 转基因检测试剂盒也叫转基因植物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可用于转基因作物叶片蛋白浓度测定,转基因Cry1C 试剂盒系用特异性抗Cry1C 单抗包被的微孔板和酶标记抗Cry1C 单抗,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ry1C 基因表达产物,可以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检测转基因植物中的Bt-Cry1C 蛋白。
【Cry1C转基因检测试剂盒原理】转基因Cry1C 试剂盒系用特异性抗Cry1C 单抗包被的微孔板和酶标记抗Cry1C 单抗,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ry1C 基因表达产物,可以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检测转基因植物中的Bt-Cry1C 蛋白。
【Cry1C转基因检测试剂盒试剂准备】试剂盒中的20×浓缩洗涤液30 ml 加570 ml 灭菌ddH2O 溶解稀释至1×洗涤液,5×抽提液(30 ml)加120 ml ddH2O 稀释至1×抽提液,4℃存放备用。
【样品准备】称取约20 mg 叶片,加0.5 ml 1×抽提液(使用前30 min 放置室温)研磨至匀浆,室温放置30 min,测定前把样品上清液稀释5-20 倍。
测定茎干和胚乳中的Bt 蛋白时,样品称取约40 mg,加1 ml 1×抽提液研磨。
植物转基因原理与技术

植物转基因原理与技术植物转基因原理与技术转基因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中的过程。
微生物和动物细胞转基因开展较早,技术也比较成熟,相对动物和微生物转基因来说,植物转基因开展较晚。
自1984年获得第一株转基因烟草以来,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在数百种植物中获得成功。
下面就植物转基因的原理和常见技术做一简单介绍。
原理根据植物细胞能再生成植株的全能性,利用生物媒介或其他物理化学的方法和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基因组中,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完整植株。
在培养过程中为了筛选阳性转基因植物往往采用植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筛选,最后经过分子生物学和生理方面的检测来鉴定抗性生根的植株是否是真正的转基因植物。
以技术为媒介,一个植物转基因系统必然涉及到外源基因和受体细胞。
外源基因可以是克隆到质粒等载体中的或是未经克隆的裸露基因。
受体细胞根据转基因技术和植物的类型的不同,可以选择外植体,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等。
一个好的转基因受体细胞应该是具有高效稳定的再生能力,并且能接受外源基因的整合,并对选择抗生素敏感的无性繁殖系。
植物转基因流程图如下所示。
外植体)愈伤组织瞬时表达外源基因植物受体细胞原生质体生殖细胞稳定表达获得抗性生根转基因苗转基因植物的检测和鉴定(PCR, Southern blot ,Northern blot,生理指标鉴定等)技术就植物转基因技术而言可以根据转化系统的原理分为三大系统:载体转化技术,直接转化技术和种质转化技术。
下面分别叙述。
一载体转化技术载体转化技术是指通过农杆菌的Ti 或Ri质粒,植物病毒的DNA或RNA等生物载体介导基因进入并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上的方法。
其中土壤农杆菌转化系统是目前研究最为清楚而且转化最成功的方法。
病毒载体转化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一些成就。
土壤农杆菌是一类浸染受伤植物并且形成冠瘿瘤的革兰氏阴性菌。
它的致瘤能力来源于存在于细胞内的Ti(tumour-induced)质粒。
第九章 植物遗传转化载体

第九章 植物遗传转化载体
一、植物遗传转化载体的种类和特点 二、农杆菌质粒载体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构建 三、植物病毒载体 四、叶绿体转化载体 五、常用的选择标记和无选择标记基因转化系统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第一节、植物遗传转化载体的种类和特点
作为遗传转化载体必须具备的特点:
1、能作为媒介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去(核基因组或细胞内) 2、它能提供被寄主细胞的复制和转录系统识别的DNA序列,以保证导入外源 基因能够在受体植物细胞内正常的复制和表达。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植物遗传转化载体的种类
1、质粒载体:Ti质粒载体---共整合载体系统 ---双元载体系统(构建方式不同) Ri质粒载体 2、病毒载体系统:单链RNA病毒载体系统 单链DNA病毒载体系统 双链DNA病毒载体系统
辽东学院农学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
辽东学院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
拟南芥转基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拟南芥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转基因操作流程,包括目的基因的克隆、转化、筛选和鉴定等步骤。
3. 了解转基因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植物模式生物,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基因组序列已完全解析等特点,使其成为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基因调控和生物技术的理想材料。
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中,使其在植物细胞中表达,从而改变植物性状或赋予其新的功能。
本实验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拟南芥基因组中。
实验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目的基因的克隆:从基因库或基因组DNA中提取目的基因,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2. 载体构建: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载体上,如T载体或pBI121载体。
3. 农杆菌转化:将重组载体与农杆菌共培养,使农杆菌感染拟南芥细胞。
4. 植物再生:将感染了重组载体的拟南芥叶片接种到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植株。
5. 鉴定:通过PCR、Southern blotting等方法对转基因植株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1. 拟南芥野生型植株(Col-0)2. 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菌株E. coli JM1093. 目的基因片段4. T载体或pBI121载体5. PCR试剂、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等6. 培养基、抗生素、琼脂糖等四、实验步骤1. 目的基因的克隆:根据目的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
将扩增产物与T载体连接,转化E. coli JM109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
2. 载体构建: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BI121载体上,进行酶切和连接反应。
将连接产物转化E. coli JM109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
3. 农杆菌转化:将重组载体与农杆菌共培养,使农杆菌感染拟南芥叶片。
将感染后的叶片接种到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植株。
植物生物技术:第九章 植物遗传转化载体

农杆菌可分为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ms(含Ti质粒 )和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含Ri质粒) ,在植
物基因工程中以根瘤农杆菌的Ti质粒介导的遗传转化最多。
35
病毒载体感染植物细胞以后只是利用寄主细胞的功能在细胞质进 行复制和表达;同时又由于病毒具有高效自我复制能力,故在转 化植物中可得到高拷贝外源基因,从而十分有利于外源基因的表 达和功能的实现
10
Ti质粒结构
毒性区(vir区):激活T-DNA的转移
T-DNA区: 侵染植物时,从Ti质粒上 被切割,转移到植物细胞中,带有与 肿瘤形成有关的基因
接合转移区:存在与细菌间进行接合有 关的基因
复制起始区:保证Ti质粒进行自我复制
T-DNA 区
Cytokinin
Auxin
Opine
左边界
右边界
Ti 质粒
第九章 植物遗传转化载体
1
第9章 植物遗传转化载体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植物遗传转化载体的种类及特点 • 第二节 农杆菌质粒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构建 • 第三节 植物病毒载体 • 第四节 叶绿体转化载体 • 第五节 遗传转化常用的选择标记基因及及无选择标记基因转化系统
2
第9章 植物遗传转化载体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含子、信号肽等)连接在一起构成基因。
22
启动子
Ti质粒
Nos(胭脂碱合成酶基因)、Ocs(章鱼碱合成酶基因)等
基因具有与真核生物启动子类似的TATA盒和CAAT盒,均能在植 物细胞中表达,并且无组织特异性。因此,它们成为早期构建 嵌合基因的启动子。
检测转基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转基因烟草植株中目标基因的整合和表达情况,验证转基因植株的遗传稳定性,为后续的转基因烟草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转基因烟草植株:含有目标基因的烟草再生植株。
2. 实验试剂:D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盒、DNA分子量标准、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T载体、感受态细胞、质粒提取试剂盒等。
3. 实验仪器:PCR仪、凝胶成像系统、离心机、电泳仪、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DNA提取- 将转基因烟草植株的叶片剪成小块,使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DNA。
2. PCR扩增- 设计特异性引物,针对目标基因进行PCR扩增。
- 将提取的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3. 电泳检测- 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扩增条带。
4. 测序验证- 对扩增的特异性条带进行测序,验证其序列与目标基因的一致性。
5. Southern blot检测- 使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转基因烟草植株DNA和野生型烟草DNA。
- 将酶切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
-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标基因探针进行杂交。
- 显影后观察杂交信号。
6. Northern blot检测- 提取转基因烟草植株RNA,进行反转录PCR,扩增目标基因mRNA。
- 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
-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标基因探针进行杂交。
- 显影后观察杂交信号。
四、实验结果1. PCR扩增- 转基因烟草植株DNA的PCR产物在预期位置出现特异性条带,而野生型烟草DNA没有扩增产物。
2. 测序验证- 测序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序列与目标基因序列一致。
3. Southern blot检测- 转基因烟草植株DNA的酶切产物与探针杂交后,在预期位置出现杂交信号,而野生型烟草DNA没有杂交信号。
4. Northern blot检测- 转基因烟草植株RNA的RT-PCR产物与探针杂交后,在预期位置出现杂交信号,而野生型烟草RNA没有杂交信号。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基因技术实验指导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基因技术一、实验目的1 了解低温离心机、恒温振荡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等仪器的使用。
2 学习真核生物的转基因技术及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原理;掌握农杆菌介导转化植物的实验方法,了解转基因技术的操作流程。
二、实验原理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
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
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
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实验一培养基配制一、仪器和试剂1、仪器: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2、药品:Beef extract (牛肉浸膏) 5g/L ,Yeast extract (酵母提取物) 1g/L ,Peptone (蛋白胨) 5g/L ,Sucrose (蔗糖) 5g/L ,MgSO4.7H2O 0.4g/100ml ,Agar (琼脂) 1.5g/100ml, MS粉,有机溶液,肌醇,Fe盐,NAA(萘乙酸),6-BA (6-苄氨基腺嘌呤),卡那霉素(kan),利福平(rif),链霉素(str)。
二、实验方法第一组配制YEB固体培养基1、配制250mlYEB固体培养基:先称取1.25g Beef extract (牛肉浸膏);1.25g Peptone (蛋白胨);0.25g Yeast extract (酵母提取物);1.25g Sucrose (蔗糖);1g MgSO4.7H2O;琼脂粉3.75g;将上述药品置于250ml三角瓶中,用量筒称取200ml蒸馏水将其溶解混匀,然后再定容至250ml,用NaOH调pH=7.4。
称,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
3、抗生素的加入:高压灭菌后,待培养基温度降到50-60℃时(手可触摸)加入已经过滤好的抗生素(100μg/ml kan+50μg/ml Str+50μg/ml rif),以免温度过高导致抗生素失效。
植物基因工程载体

4、植物病毒载体
与农杆菌Ti质粒载体相比, 植物病毒表达载体 系统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是病毒增殖水平较高, 可使伴随的外源基因高水平表达; 其次, 病毒增殖 速度快, 外源基因在很短时间(通常在接种后1~2 周内)可达最大量的积累; 第三, 病毒基因组小, 易 于进行遗传操作, 大多数植物病毒可以通过机械 接种感染植物, 适于大规模商业操作; 第四, 宿主 范围广, 一些病毒载体能侵染农杆菌不能或很难 转化的单子叶、豆科和多年生木本植物, 扩大了 基因工程的宿主范围; 第五, 病毒颗粒易于纯化, 可显著降低下游生产成本。所以植物病毒是外
而根瘤菌染色体上的操纵子表达产
物则与单链T-DNA结合形成复合物,
后者转化植物根部细胞。
植物根部 羟基乙酰丁香酸 Ti 质粒 单链 T-DNA
植物细胞
Ti 质粒的结构与功能
T-DNA的染色体整合机制
表达 特异性核酸内切酶
在LB和RB的第三和第四个碱基之间切开 单链T-DNA整合在植物的基因组上
Ti 质粒的结构与功能
名称
酵母人工染色体(YAC)
人工染色体的种类和特点
宿主细胞
功能元件来 源
结构
插入片段 容量
参考文献
酵母细胞
酵母染色体
线状DNA 100~2000(kb)
Murry,et al.,1983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F因子
环状质粒 <350(kb)
Shizuya,et al.,1992
来源于P1人工染色体(PAC)
电击法
将高浓度的质粒DNA加入到植物细胞的原 生质体悬浮液中,混合物在 200 - 600 V / cm 的电场中处理若干秒钟,然后将原生质体在组 织培养基中生长 1 - 2 周,再生出整株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转基因载体
RNAi载体
pZY载体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转报告基因研究植物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2.研究基因的功能
3.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外源蛋白质
4.改良植物品种
1.报告基因研究植物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植物对环境中的光、重力等因素尤为敏感。这些因素均可
诱导基因的表达。利用报告基因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基因表 达的影响,是植物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在植物中常用的报告基因有:
植物转基因载体的介绍
根癌农杆菌
农杆菌细胞呈杆状,0.8×1.5-3.0mM,以1-4根周生鞭毛运动。
常有纤毛,不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菌落无色素, 随着菌龄的增加,光滑的菌落逐渐变成有条纹,但也有许多 菌株生成的菌落呈粗糙型。 根癌农杆菌广泛存在于双子叶植物中。一般认为单子叶植物 对农杆菌不敏感,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农杆菌对单子叶 植物也有浸染能力。
常用载体的构造
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35S启动子(CaMV 35S) 胭脂碱合成酶Nopaline syntheses terminator 3'转录终止子(NOS) 标记基因新霉素-3‘-磷酸转移酶Ne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Ⅱ(NPTⅡ),抗卡那霉素
Ti质粒的功能
1. 2. 3. 4. 5.
6.
7.
为农杆菌提供附着于植物细胞壁的能力; 参与寄主细胞合成植物激素IAA和一些细胞分裂素的活动; 诱发植物产生冠瘿瘤并决定所诱导的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和 冠瘿瘤充分; 赋予寄主菌株具有分解代谢各种冠瘿碱化合物的能力; 赋予寄主菌株对土壤杆菌所产生的细菌素的反应性; 决定寄主菌株的植物寄主范围; 有的Ti质粒能够抑制某些根瘤土壤杆菌噬菌体的生长和发 育,即具有对噬菌体的“排外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双元载体系统
微型Ti质粒:含有T-DNA边界,缺失vir基因的Ti质粒,转化
的植物不会产生肿瘤。除含有T-DNA的左右边界外,还具 有广谱的质粒复制位点及选择标记基因。 辅助Ti质粒:含有Vir区的Ti质粒。实际上辅助Ti质粒是TDNA缺失的突变型Ti质粒,完全丧失了致瘤功能,因此是相 当于在共整合载体系统中的卸甲Ti质粒。主要作用是提供vir 基因功能,激活T-DNA转移。最常用的辅助质粒是根癌农 杆菌LBA4404所含有的Ti质粒pAL4404。
2.研究基因的功能
(1)基因的过量表达 (2)RNAi载体:基因的抑制表达
3.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外源蛋白质
(1)异源蛋白药物:利用哺乳类动物细胞产生蛋白药物是极其昂贵的, 而植物生长成本较低,农田里可换得大量蛋白质药物。目前这方面的 项目仍在实验室里进行:如人的脑腓肽、人血清蛋白、及小鼠的单克 隆抗体等。举例说明:小鼠的抗体轻链和重链基因分别在两种烟草植 物中表达。然后两种植物品系杂交,产生的子代植物表达小鼠的重链 轻链两种蛋白。从烟草的叶子里可检测到完整的抗体分子,含量为叶 细胞蛋白总量的1.5%。实验还表明,植物的蛋白分泌系统能够识别小 鼠抗体前体的信号肽顺序。 (2)食用或工业用油:首批大规模生产并取得商业效益的非食用性转基 因植物产品是工业用油,其中包括制造肥皂和去垢剂的月桂酸(12个 碳原子)。科学家们仅表达一个特殊的基因就使油菜生产月桂酸而不 是通常的18个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这个实验田试验结果极其成功, 经济效益显著。此外,利用油菜易于生长及产量高的特点,人们还致 力于用它生产其它工业用油。如,作用润滑油及尼龙生产的原料芥酸; 用于麦淇淋生产的6-十八碳烯酸等等。 (3)高分子材料:通过转基因植物获得的高分子原材料范围极其广泛。 包括:可被生物降解的聚羟丁酯塑料(PHB)以及天然棉花与聚酯的 混合纤维等。
农杆菌感染植物的原理
农杆根瘤菌之所以会感染 植物根部是因为植物根部 损伤部位分泌出酚类物质 乙酰丁香酮和羟基乙酰丁 香酮,这些酚类物质可以 诱导Vir(Virulence region) 基因的启动表达,Vir基因 的产物将Ti质粒上的一段TDNA单链切下,而位于根 瘤染色体上的操纵子基因 产物则与单链T-DNA结合, 形成复合物,转化植物根 部细胞。
Ti质粒的结构
1. T-DNA——transferred-DNA regions:是农杆菌浸染植物细胞 时,从Ti质粒上切割下来转移到植物细胞的一段DNA,故称 之为转移DNA。该DNA片段上的基因与肿瘤的形成有关。 2. Vir区—virulence region:该区段的基因能够激活T-DNA转移, 使农杆菌表现出毒性,故称之为毒性区。T-DNA区和Vir区在 质粒DNA上彼此相邻,合起来约占Ti质粒的三分之一。 3. Con区——regions encoding conjugations:该区段上存在着 与细菌间结合转移的有关基因(tra),调控Ti质粒在农杆菌 之间的转移。冠瘿瘤碱能激活tra基因,诱导Ti质粒转移,因 此称之为结合转移编码区。 4. Ori区——origin of replication:该区段基因调控Ti质粒的自 我复制,故称之为复制起始区。
opines有三个成员:
octopine=精氨酸与丙酮酸的缩合物 章鱼碱 Napaline=精氨酸与-酮戊二酸的缩合物 胭脂碱
Agropine=谷氨酸与二环糖的缩合物 农杆碱
据此可将Ti质粒分为三大类,感染的植物诱导合成这些有机碱,但不能 利用它们,其分解酶基因在Ti质粒上,分解产物为氨基酸和糖类,供根 癌农杆菌使用作为氮源及碳源。
Ti质粒转化植物细胞的战略
天然的Ti质粒不能作为表达载体使用的理由:
1.
生长在培养基上的植物转化细胞产生大量的生长素和分裂素阻止 了细胞再生长为整株植物,因此,必须除去生长素和分裂素基因。
2.
有机碱的合成与T-DNA的转化无关,而且可能会影响植物细胞生 长,因为有机碱合成大量消耗精氨酸和谷氨酸,因此必须去除有 机碱合成基因(tmt)。
一元载体和双元载体系统的比较
双元载体系统不需要共整合过程; 微型Ti质粒具有大肠杆菌的复制位点,可以在大
肠杆菌中自主复制,拷贝数增加10-100倍, 而且分子质量小,可以直接在体外进行遗传操作; 双元载体系统的构建简单; 微型质粒转化农杆菌更容易,构建频率高; 双元载体中不需要共整合过程,所以基因变异的可 能性降低; 双元载体转化农杆菌后,微型Ti质粒的稳定性要 差些,容易丢失。
植物细胞转化的双元系统
目前T-DNA转化植物细胞的标准方法是双 元系统,即穿梭质粒。插入外源基因的重 组穿梭质粒直接转化含有Ti质粒的根瘤农 杆菌,经筛选后直接感染植物细胞。与共 整合系统所不同的是,含外源基因的质粒 可在农杆菌内自主复制并保留下来。农杆 菌侵染植物细胞后,植物的创伤信号启动 Ti质粒上的Vir基因(在Helper质粒) ,随 后将穿梭质粒的T-DNA切割下来,转移到 植物细胞中。 双元载体主要包括两个Ti质粒,即微型Ti 质粒和辅助Ti质粒。
1.大肠杆菌的β-葡萄糖苷酸酶(GUS):当于在微生物及动物 系统中使用的β-半乳糖苷酶,只是其作用底物为葡萄糖苷酸。该酶 在脊椎动物和微生物中表达,植物细胞中几乎不表达。当gus基因转 入植物细胞内表达时,若与X-葡萄糖苷酸酶(X-gluc,与X-gal相 似),保温后,就会产生蓝色反应,借此可以预测报告基因的表达程 度,但是该酶不能分泌在细胞外,因此在测定酶活时,须将细胞杀死, 破碎。 2.昆虫的荧光素酶基因:荧光酶基因(luc)是O2和荧 光素存在下发出荧光,这样就可用转基因植物整株或部分直接用X-光 片或专门仪器进行检测。
T-DNA上共有三套基因和左右两个边界,LB和RB是长为25bp的末端反 复重复顺序,在切除及整合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tms由两个基因组成:tms1(iaaM)和tms2(iaaH)生长素 tmr由一个基因组成iptz:分裂素 tmt由若干基因构成,合成稀有氨基酸衍生物(opines),即冠瘿碱。
Ti质粒的结构
Ti质粒大约在160~240kB之间。其中T-DNA大约在15kb-
30kb。Vir基因区在36kb左右。除此之外,Ti质粒上还存在 Con区(region encoding conjugation)和Ori区(origin of replication)。
T-DNA的组成结构
T-DNA克隆在大肠杆菌质粒上,含 有E.coli的选择标记和植物选择标记 Kmr。首先在E.coli中筛选重组分子, 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农杆菌中, 质粒与Ti质粒上的同源序列发生同 源重组,将外源基因整合到Ti质粒 上,用于侵染植物细胞。T-DNA重 组分子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DNA 上,Km筛选转化细胞。
4.改良植物品种
(1)控制果实成熟的转基因植物 (2)抗虫害的转基因植物 (3)抗病的转基因植物 (4)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物 (5)改变花型及花色的转基因植物 (6)抗环境压力的转基因植物 (7)改良作物的品质 (8)雄性不育
Ti质粒约为200kb,重组操作非常困难,也很难找到单一的酶切位 点。 Ti质粒不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为了使重组质粒DNA的大量扩增, 须添加入大肠杆菌复制子。 加入植物细胞的筛选标记,使用植物 细胞启动子及末端polyA信号,加入多聚人工接头(多克隆位点) 以利于外源基因的克隆。
3.
4.
植物细胞转化的共整合系统 (一元载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