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内涵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dbebc76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1.png)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引言概述:风险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它存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中。
了解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对于企业和个人进行风险管理和决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概念和内涵。
一、风险的概念和内涵1.1 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它包括可能的损失和机会。
1.2 风险的特征: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潜在性和多样性等特征。
1.3 风险的来源:风险可以来自内部因素(如管理不善、技术问题等)和外部因素(如市场变化、政策变动等)。
二、风险量的概念和内涵2.1 风险量的定义:风险量是对风险的度量和评估,用于衡量风险的大小和重要性。
2.2 风险量的计算方法:常用的风险量计算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和统计分析等。
2.3 风险量的应用:风险量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识别和评估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三、风险等级的概念和内涵3.1 风险等级的定义:风险等级是对风险进行分类和分级,用于指导风险管理和决策。
3.2 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风险等级的划分可以根据风险的概率、影响和可控性等因素进行评估和划分。
3.3 风险等级的应用:风险等级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四、风险管理的重要性4.1 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的损失和提高机会的利用。
4.2 风险管理的步骤: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步骤。
4.3 风险管理的意义: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保护利益和增加价值。
五、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5.1 风险规避:通过避免或减少与风险相关的活动,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5.2 风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或与他人签订合同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其他方。
5.3 风险应对: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等方式,应对风险的发生和应急情况的处理。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d4ed6cb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3.png)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引言概述:风险是指在某一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不确定事件,它会对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管理风险,我们需要了解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含义以及其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
正文内容:1. 风险的定义和特点1.1 风险的概念和定义:风险是指在特定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不确定事件,它可能对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的影响。
1.2 风险的特点: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潜在性和可变性的特点。
不确定性指的是风险的发生与否无法确定;潜在性指的是风险可能对目标产生不利影响;可变性指的是风险的性质和程度可能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 风险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1 风险量的含义:风险量是指风险的大小或者程度,它反映了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2.2 风险量的计算方法:风险量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定量方法通常使用概率和影响程度来评估风险量,而定性方法则通过专家判断或者经验来评估风险量。
3. 风险等级的定义和评估标准3.1 风险等级的定义:风险等级是根据风险量的大小和重要性来划分风险的级别,以便进行风险管理和决策。
3.2 风险等级的评估标准:风险等级的评估标准通常包括风险量的大小、影响范围、紧急程度和可控性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将风险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等级。
4.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4.1 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以降低不确定性和最大程度地实现目标。
4.2 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作用:风险量和风险等级可以匡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风险的严重程度和优先级,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3 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应用:风险量和风险等级可以应用于风险评估、风险优先级排序、资源分配和风险沟通等方面,从而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总结:综上所述,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在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内涵和作用。
设计风险控制措施
![设计风险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2e8a24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0.png)
设计风险控制措施1、设计风险的内涵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是损益发生的可能性,一般是指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后果的危害性。
质量风险控制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是指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对风险的识别、衡量、控制以及评价的过程。
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产品从最初的研究、生产、市场销售一直到最终从市场消失的全部过程。
2、设计质量风险的识别设计质量是设计院的立足之本、生存之本。
影响设计质量的因素很多导致设计质量风险的风险源很多,主要分以下四种:(1)违反建设程序的风险违反建设程序的风险主要类型有:未经规划批准进行深入设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进行施工图审查的情况下甲方以进度为理由要求设计院出图、未得到有效的地质勘察报告即出图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生存,设计院为此委曲求全的情况并不鲜见。
违反建设程序,导致设计准备不足,质量难以保障,严重的会导致政府处罚、影响设计资质。
(2)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风险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风险,其中重点是强制性条文的违规风险。
国家指定的施工图审查机构重点审査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如果违反强制性条文,设计院将面临政府相关部门的处罚。
除此之外,在国家一些导向性政策方面,导致甲方增加成本的,甲方往往会要求设计院不子考虑,规避法律法规。
典型的如中水、雨水回收利用、太阳能利用等,甲方往往会要求设计院忽略。
如果施工图审查严格,无法通过,则会导致设计返工。
(3)设计错误和疏漏导致的风险设计错误和疏漏导致的风险,如结构计算错误、无地勘报告或者地勘报告有误、其他计算错误、制图错误、设备材料选用错误等,容易引起工程纠纷,严重的导致工程设计质量事故(4)设计深度不足和设计水平不高导致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由于设计质量不高和深度不足引起甲方不满,导致工程设计收费延迟或拒绝付款,带来经营风险。
各设计院都面临“常见病”屡禁不止、业主投诉多、意见大等等设计质量问题,设计院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在任务急、进度紧、人情味足的背景下,质量出问题难以避。
补充1.关于风险内涵的理解
![补充1.关于风险内涵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bdffe20602020740be1e9be0.png)
关于风险内涵的理解一、风险一般性的定义:风险是指事件未来的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
理论(数学)上,风险的不确定性分为两类:模糊性与随机性。
1. 风险的模糊性是指事件所处的环境和影响事件的各种因素具有模糊属性。
人们一般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刻画与研究它们。
2. 风险的随机性是指影响事件的各种因素具有随机性。
人们一般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来讨论它们。
数学家冯. 诺伊曼最先用随机性来研究投资风险,这一方法,至今已形成学术界的主流。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马科维茨等用此方法得出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以图规避投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学术界一般定义: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者的投资预期与未来投资结果之间的误差。
(即,实际收益率低于期望收益率的可能性。
)设r 为收益率, ()E r = 收益率的数学期望,即,投资者的投资预期。
2(){[()]}D r E r E r =-=收益率的方差,即,投资风险。
三、有关投资者的偏好导数()f x ' : ()f x 在x 点的变化率;()f x 在x 处的切线的斜率。
经济上, ()f x '表示经济函数()f x 的边际(效用)函数。
0()f x '表示当0x x =时, 每增加x 一个单位, ()f x 将增加0()f x '个单位。
风险效用函数()f x 被用以衡量投资者从投资组合中所获得满足的程度。
这里, x 为风险。
如果投资者的风险效用函数()f x 的边际效用()f x '随着风险递增而增减(如图1-1),则称其为风险厌恶者。
(注: ()f x 的切线的斜率()f x '随着x 递增而增减。
)如果投资者的效用函数()f x 的边际效用()f x '随着风险递增而维持不变(如图1-2),则称其为风险中立者。
如果投资者的效用函数()f x 的边际效用()f x '随着风险递增而递增(如图1-3),则称其为风险喜好者。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涵及相关内容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涵及相关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046d27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e.png)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涵及相关内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务中,由于借款人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债务违约、信用质量下降、不良资产增加等原因,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按时收回借款本息或损失本金的风险。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借款人违约风险: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本息或者无法按时实现债务的风险。
2. 信用质量下降风险:借款人的信用质量下降,可能导致其无法按时偿还债务,出现违约风险。
3. 不良资产风险:商业银行贷款资产中可能存在的不良资产,包括逾期贷款、坏账等,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造成影响。
4. 整体信用环境的恶化风险:不同借款人或金融机构的信用质量存在相关性,当整体信用环境恶化时,可能导致多个债务方违约,增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5. 外部环境风险:如政府政策调整、市场行情波动等因素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
为了管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 建立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信用风险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2. 加强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和监控,在发放贷款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调查,评估其偿债能力和还款意愿。
3. 设定合理的贷款额度和利率,通过对借款额度和利率的控制,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4. 加强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及时发现和收回不良贷款,降低不良资产对银行的风险影响。
5. 加强对整体信用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务中面临的一种重要风险,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管理和控制信用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成因及评估策略
![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成因及评估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8ff82aeeefdc8d377ee3273.png)
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成因及评估策略当前新形势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企业必然会受到各项经济政策的影响.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企业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并分析其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建立一个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贷款、股市等新的融资平台,以保障企业在这种动态的市场环境中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企业在财务管理及运营过程中,总是会有危机与缺陷的发生,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将事后风险控制为事中或事前风险,使财务危机降低到最低,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方式与经营利益得到最大保障.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及特征1.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重视和运用.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因企业借债引起的,具体而言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使企业的利润减少或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通常也称为筹资风险或债务风险. Ross 等人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当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以偿还现有到期债务(例如商业信用或利息)时而被迫采取其他脱离方法的境况. JamesC.VanHorne,JohnM.Wachowicz Jr(2001)认为,财务风险含有可能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以及由于使用财务杠杆而导致的每股收益变动的可能性.汪平(2003)认为财务风险是因企业使用负债而增加的普通股东的风险. 换言之,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基本原因是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使用了负债,且呈正比例关系. 刘岩(2013)认为,财务风险应属于经营风险的一种,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经营风险,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运动(包括筹资、融资、用资和投资等活动)中所出现的风险. 此风险概念主要适用于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明确情况下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额外风险,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全部使用自有资金则不存在该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的货币化集中体现. 刘恩禄等(1989)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进行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活动时,由于受各种无法控制和难以预料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移的可能性.瞿旻(2011)认为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活动时,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使企业最终获得的财务成果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从而致使企业经受经济损失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侯宇(2012)认为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从而给企业管理和经营带来的损失与困难. 广义的财务风险具体是指企业在进行日常经营活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无法控制和难以预料因素而造成的财务成果实际与预期发生偏差的可能性.它主要适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整体概念和全过程,在企业运营中普遍存在,它可以防范减小,但不可以彻底清除.从以上的定义来看,两种内涵的本质区别主要在于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狭义财务风险的定义仅是研究企业因负债引起的风险,广义财务风险的定义则纳入了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所有企业财务活动,这个概念远远超出了债务风险的研究范围.2.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企业财务风险特征是风险本质及其发生规律的外在表现.它具有风险的特质,又具有财务方面的一般特征. 刘恩禄和汤谷良(1989)首次全面描述了财务风险的特征,包括综合性、损失性、模糊性、补偿性和进步性.张凌(2007)认为企业经营是持续运行的,财务管理者以历史平台为基础,对未来不确定的环境因素进行估计,这就是所谓财务风险的可决策性.刘岩(2013)提出,财务风险应具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收益性或损失性和激励性. 徐禄帆(2013)认为财务风险是一个逐级递进的过程,而不是偶然出现的,基于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形成过程,得出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陈明灿(2013)认为,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以往相似事件的统计资料和数据,在从事企业经济活动前对其进行分析,预测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每种结果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度量,即财务风险具有可度量性. 张乐(2014)根据企业在成长周期中所处的四个不同阶段特征,得出企业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不同的财务风险特征.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在特定的运营环境下,财务风险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维护与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准确地找寻根源以选取合适的财务风险评估方法和指标,很多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向德伟(1994)从宏观角度全面细致的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其直接影响因素有:物价变动状况,税收政策的变化,汇率的变化,外汇制度的改革和利率的调整;间接影响因素包括: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经济发展状况,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法制健全程度. Ross,Jordan,Westerfield (2001)基于企业内部视角,得出财务风险来源于企业的财务政策与制度的结论. 张祖敏(2013)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将直接导致内部财务关系出现絮乱,从而形成企业的财务风险. 陈明灿(2013)以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由海尔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在2007-2009 年及2010-2011 年逐年下降, 分析原因是由于2009年与2011 年这两年的应收账款政策松弛, 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另外由于应收账款面额较大,致使企业的运营资金在此停滞,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从而得出资产利用效率低也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另外, 一些学者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例如,王英平(2009)通过分析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当前状况,归纳出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的风险意识弱与决策失误导致财务风险. 李铭泽(2013)认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主要受国家政策调整以及市场环境的影响;主观原因包括融资方式的限制,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健全,资金结构的不合理,盲目的投资行为等.综上可知,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一方面,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企业管理者、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外部环境和员工的基本素质等有着莫大的关系. 企业在拥有良好、健康的文化背景下,要能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适时构建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以适应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三、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模型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是指在以判别风险和权衡风险为导向的,综合考虑风险带来的损失的广度和深度及其他因素,最终达到对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的目的.它是风险管控者对财务风险管控的前提条件. 为了保证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效率与工作质量,应当事先评估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组建评估小组,明确各自的职责,并制定具体的评估方法及应用的模型.Fitz Patrick(1932)选取美国19 家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单变量预测研究,发现股东权益对负债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最重要的两个财务判别指标. Ohlson(1980)对1970-1976 年间的105 家破产企业和2058 家非破产企业建立风险评估模型, 利用Logisitic 回归分析,发现资本结构、企业规模、经营业绩和流动性将直接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和破产状况. Brad S.Trinkle(2007)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俄召娣和陈红(2009)基于企业内部管理者视角,采集我国深沪两市 A 股中高技术企业的数据,运用因素模糊评价和专家评分法对其进行分析,构建了一个适用于高技术企业财务危机分析的综合模糊预警模型. 张友棠,黄阳(2011)采用模糊评价法将行业环境风险中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巧妙地结合,以四川长虹集团为实例,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其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和控制,并通过仿真技术实现了财务风险预警和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机结合.严碧红和马广奇(2011)基于Z-Score 风险预警模型,对深圳市61 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10-2011 年第一季度的财务风险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总体财务风险增加, 存在破产危机. 田刚(2011)在全面分析企业的实际风险管理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风险树模型的综合量化分析方法,并以一家大型贸易公司进行切身试用,证明该方法的实用性. 吴娜(2012)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21 家ST 上市公司2007-2009 年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并将负债结构和资产结构纳入财务预警模型中,结果发现及时调整负债结构和资产结构的比例, 将有效地预防财务危机. 花红(2014)提出新形势下企业财务风险的两种评估方法,即人工神经网络风险评估法与财务综合指标回归模型评估法.林国金(2015)针对层次分析法在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探讨层次分析法的工作原理与注意事项,并通过实例分析, 验证层次分析法应用于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可行性.综上可知,国外学者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研究主要着重与评估模型的构建,如单变量判定模型、多变量评价模型、现代评估分析方法. 我国也相继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各种财务指标作为变量建立财务风险判别模型, 主要有单变量判别模型、多元线性判别模型、综合模糊预警模型、层次分析模型及BP神经网络模型等.四、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对策及措施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众多学者经过风险评估之后,也相继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美国学者马可威茨、米勒和威廉.夏普最早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进行深入研究;国内很多学者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事中研究,即当事件发生过程中,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探讨,提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方法或途径.邵礼平(2012)强调要充分运用财务技术和财务策略来应对企业财务风险. 第一种为财务风险预防策略,主要是从企业的内部分析入手,进而策划出相关的组织、决策和制度以促进企业财务风险能力的提升;第二种为财务风险回避方略,主要是对企业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给予一定的事前预测,同时对风险可能产生的条件及影响程度给予合理、科学的分析与判断;第三种是财务风险分散方略, 即企业应该展开科学而合理的投资.李铭泽(2013)提出,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可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曹野(2013)认为,建立一个既科学而合理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首先,使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了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其次,完善企业机制,为财务风险的实施奠定基础;再次,企业财务目标的设定要包含财务风险;最后,重视环境的影响,随时调整财务风险评估. 霍红巍(2014)通过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认为企业应恰当处理投资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关系,坚持投资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另外,要强化资金管理,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张永丽(2014)针对齐芦岛滨海热力总公司本身存在的财务风险方面的问题,提出要达到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目标,首先,要做好可行性预算,控制发展速度;其次,采取科学手段控制成本,实现集团财务化管理;再次,进行技术改革;最后,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卜一方和陆沥(2015)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企业的资本构成这一规避风财务险对策.综上可知,针对财务风险,作为企业管理人员:首先,要持有正确的态度,把企业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取其利避其害,充分发掘它可能为企业带来的各种机遇,为企业创造利润,尽可能规避风险,将损害降到最低;其次,对企业的操作流程、管理规则等进行严格督导,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最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保持对财务风险的高度警觉与防范,并从技术上改革以降低风险程度.五、研究述评及启示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与专家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近年来研究开始关注财务风险大小的衡量、风险控制制度建立与控制制度有效性评估等方面. 然而,我国学者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于方法和程序研究上,对于企业面对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却鲜少提及. 另外,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文化层面、实施环节也缺少全面、深入的探讨.随着不同性质和规模的企业财务风险的显现,给企业经营过程带来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如企业并购,由于企业双方在并购时对双方的潜伏问题缺乏深入了解而引入风险,以致引发危机. 财务风险评估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它为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提供合理保证,为有效实现财务风险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国财务风险评估研究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第一,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不同的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加强企业行业财务风险评估研究;第二,财务风险评估不仅局限于单纯的财务风险管理技术方法,还依赖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制度保障. 因此,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的理论研究有待于系统、深化发展;第三,根据一些非财务定性指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影响,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估方法相结合,以弥补单一定量研究片面性的缺陷,使评估结果更精准;第四,加强对经营状态较好或已上市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总结其先进或成功的管理经验.。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fd05e5c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9.png)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引言概述:风险是指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可能发生的不利事件对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
在风险管理中,了解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对于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含义和概念。
一、风险的内涵1.1 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指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可能发生的不利事件对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
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个方面。
1.2 风险的特点: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多样性、动态性和相对性等特点。
不确定性指的是风险的发生与否以及影响程度都是不确定的;多样性指的是风险的种类繁多,包括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动态性指的是风险的变化是动态的,需要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估;相对性指的是风险的存在是相对于目标而言的,同样的风险对不同的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
1.3 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降低风险对目标的不利影响,以实现组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风险量的内涵2.1 风险量的定义:风险量是指风险的大小或程度的度量。
风险量可以通过概率、影响程度或二者的组合来表示。
2.2 风险量的评估方法:风险量的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定性评估是基于专家判断和经验来评估风险的大小,通常使用主观描述词语(如高、中、低)来表示;定量评估是通过使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计算风险的大小,通常使用数值来表示。
2.3 风险量的重要性:风险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风险管理的决策和措施。
较大的风险量意味着风险的发生概率较高或影响程度较大,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控制风险;较小的风险量则可以采取相对较为保守的措施。
三、风险等级的内涵3.1 风险等级的定义:风险等级是根据风险的大小或程度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级别的分类。
常见的风险等级划分包括高、中、低三个级别。
3.2 风险等级的划分方法:风险等级的划分方法可以根据风险量的大小来进行,也可以根据风险对目标的影响程度来进行。
根据风险量划分的方法通常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根据风险对目标的影响程度划分的方法通常将风险分为重大、一般、轻微三个等级。
地质灾害风险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地质灾害风险的基本概念和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8d5cba6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1.png)
地质灾害风险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地质灾害风险是指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等不利后果的可能性。
地质灾害风险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可能性:地质灾害风险反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震、泥石流、滑坡等自然因素紧密相关,而这些自然因素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概率性。
因此,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需要考虑自然因素发生的概率。
2. 影响范围:地质灾害风险还与地质灾害造成的后果相关。
地质灾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土地荒漠化等不同层面的影响。
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需要综合考虑这些不同层面的后果。
3. 重要对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通常以人类、财产和生态环境为评估对象。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最直接和普遍的影响,生态环境破坏则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到更广泛的生态系统。
4. 评估方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常常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来计算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后果,定性方法则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分析来评估地质灾害风险。
综合来看,地质灾害风险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包括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以及对人类、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评估地质灾害风险的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
通过对地质灾害
风险的评估,可以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和风险管理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失。
风险的定义概述
![风险的定义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d515f9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d.png)
风险的定义概述
风险是指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或某种特定情况下,不确定的事件或情况可能对个体、组织或项目实现目标造成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风险无法完全控制或预测,它是人类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在个人生活中,风险可能涉及健康、财务状况或人际关系等方面。
例如,决定起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财务困难、市场竞争、经营困难等。
在组织中,风险通常与企业目标有关,可能包括市场风险、法律风险、金融风险、技术风险等。
管理风险是组织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识别和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可以减少风险对组织的潜在影响。
在风险管理中,还需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概率,以便为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优先级做出合理的决策。
在项目管理中,风险是成功实施项目的潜在威胁,可能导致进度延迟、成本超支或目标无法实现。
项目经理需要通过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识别并分析潜在风险、设计风险应对措施等方法来降低项目风险。
总之,风险在各个领域都是普遍存在的,它可能威胁个人、组织和项目的发展和成功。
通过识别和管理风险,个体、组织和项目可以更好地准备和应对可能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大学生创业教育教程 第四版 第十章 防范创业风险
![大学生创业教育教程 第四版 第十章 防范创业风险](https://img.taocdn.com/s3/m/539489f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a.png)
四、创业风险的识别
(二)创业风险识别的意义
1.有利于减轻创业企业的财务负担
创业资金是困扰创业者的主要问题之一。
2.有利于创业管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在创业阶段,管理的责任落在创业者身上,由于创业者精力与能力方面的限制,对各 类风险的识别和管理往往是不到位的,建立一个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使各类风险都有 人分工负责,可使创业者在对创业风险进行管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相应的职能管理体系, 加快内部管理的正规化。
一、创业风险的内涵
(二)创业风险的概念
创业风险是指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具体指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 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以及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 有限性,而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如创办养鸡场,可能会 遇到疫情干扰,疫情一旦大范围发生,生产者不但会增加生产经营成本,而且市场需 求也会下降,从而导致创业出现极大困难,甚至难以继续下去。
四、创业风险的识别
(一)创业风险识别的概念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识别出自身
所面临风险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 创业风险的识别是创业者依据创业活动的迹象,在各类风险事件发生之前运用
各种方法对风险进行的辨认和鉴别,是系统地、连续地发现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过程。 由于创业的特殊性,创业者除了要识别如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市场需求的变化等 显性风险外,还要识别当某一形势变化的连锁反应所可能带来的半显性风险,同时还 要识别遭遇突发事件的隐性风险。其主要任务就是从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找出经济主 体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在风险识别中,我们并不惧怕已经知道的风险,怕的是未被识 别出来的风险。
地质灾害风险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地质灾害风险的基本概念和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b62a0f4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9.png)
地质灾害风险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地质灾害是指地质因素导致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多种灾害形式。
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和管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地质灾害风险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展开探讨。
1. 地质灾害风险的概念地质灾害风险是指地质灾害发生对人、财、物等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和可能性的综合评价。
它是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损失的严重性和造成的影响程度的综合评估,是对灾害发生和造成的损失进行量化和综合分析的过程。
地质灾害风险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灾害潜在性:地质灾害是否会发生,以及可能影响的区域范围和程度。
(2)灾害可能性: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可能性大小。
(3)灾害影响:地质灾害发生后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4)灾害承受能力:受灾对象对地质灾害影响的承受能力和防范能力。
2. 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是对地质灾害风险的概率、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科学、系统和定量的评价。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其评估内容包括丰富的灾害信息、多源数据采集和综合分析、多因素演化规律等。
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潜在性分析,确定可能性大小,明确影响范围和程度,评估受灾对象的承受能力等。
通过对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可以科学准确地把握灾害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为灾害防范和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3. 地质灾害风险的管控地质灾害风险的管控是指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科学、系统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地质灾害风险的管控主要包括灾害预警、防范和减灾措施、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等。
通过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强化防范和减灾工作,提高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
总结回顾地质灾害风险的概念和内涵涉及到灾害的潜在性、可能性、影响和承受能力等方面。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87efdd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5.png)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引言概述:风险是指在进行某项活动或者决策时,可能遭受到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损失。
在风险管理中,了解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对于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以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风险。
一、风险的内涵:1.1 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或者情况,可能对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
1.2 风险的特点: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潜在性和可能性的特点。
它可能导致损失,但也可能带来机会。
1.3 风险的来源:风险可以来自内部因素(如管理失误、技术故障)和外部因素(如市场竞争、政策变化)。
二、风险量的内涵:2.1 风险量的定义:风险量是指风险的大小或者程度,通常通过定量或者定性的方式来衡量。
2.2 风险量的衡量方法:常用的风险量衡量方法包括概率分布、风险值和风险指标等。
概率分布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概率模型来描述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风险值是对风险事件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量化的指标。
风险指标是将多个风险因素综合考虑后得出的衡量风险的指标。
2.3 风险量的应用:风险量的准确衡量可以匡助决策者更好地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通过对风险量的分析,可以确定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
三、风险等级的内涵:3.1 风险等级的定义:风险等级是对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的结果,用于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处理方式。
3.2 风险等级的评估方法:风险等级评估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评估主要基于专家判断和经验,将风险分为高、中、低等级。
定量评估则通过计算风险指标或者风险值来确定风险等级。
3.3 风险等级的应用:风险等级的确定可以匡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风险的优先级和处理方式。
高风险等级的风险需要优先考虑和处理,中风险等级的风险需要适当的管理和监控,低风险等级的风险可以接受或者继续观察。
四、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关系:4.1 风险与风险量的关系:风险量是对风险的大小或者程度进行衡量,是风险的量化表达。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6ff869b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a.png)
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引言概述:风险是指在未来发生的不确定事件可能对目标的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概率,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因素。
风险量和风险等级是对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的重要指标,有助于企业有效管理风险,保障经营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就风险、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的内涵进行详细阐述。
一、风险的内涵1.1 风险的概念风险是指在未来发生的不确定事件可能对目标的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概率。
它包括了可能导致损失或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如自然灾害、市场波动、政策变化等。
1.2 风险的分类风险可以按照来源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按照性质分为纯风险和规避风险,按照影响程度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1.3 风险的评估风险评估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的过程,目的是确定风险的性质、大小和可能性,为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二、风险量的内涵2.1 风险量的定义风险量是对风险的量化指标,用于衡量风险的大小和影响程度。
它可以通过风险事件的概率、损失的大小和风险的频率等指标来进行度量。
2.2 风险量的计算方法风险量的计算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定性分析主要依靠专家判断和经验分析,定量分析则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
2.3 风险量的应用风险量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确定风险的重要性和优先级,有助于合理分配资源和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三、风险等级的内涵3.1 风险等级的定义风险等级是对风险进行分类和分级的指标,用于衡量风险的严重程度和管理的紧迫性。
它通常包括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个等级。
3.2 风险等级的确定方法风险等级的确定方法可以通过风险量的大小、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等指标来进行评估和划分,以确定风险的等级。
3.3 风险等级的应用风险等级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对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和管理,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措施,提高企业的应对风险能力。
四、风险管理的重要性4.1 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风险,以降低风险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保障企业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论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及防范
![论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及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6e2b947bcf84b9d528ea7a66.png)
论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及防范对企业而言,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财务风险是一柄“双刃剑”,使用得当,它可以提高企业利润,增加股东财富;安排欠妥,它会加速企业亏损甚至破产。
掌握好财务风险的基本内容,学会如何有效利用财务杠杆工具防范财务风险,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一、企业财务风险内涵(一)财务风险的定义目前,对财务风险定义应该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负债经营而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
也有人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片面,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企业经营风险就属于财务风险的一类。
对于成长性良好的企业来说,负债经营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但对于经营效益较差的企业来讲,必须要认真考虑负债经营的成本,合理控制负债比率,否则后果会不堪设想。
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最终体现为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财务风险的起因。
企业所有的经营风险都可以认为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货币化表现形态。
企业想要控制财务风险就必须控制好经营风险。
企业的财务风险种类很多,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指财务方面的风险,包括由财务活动引发的企业风险和由各方面活动引发的财务所面临的风险。
狭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现金支付风险和筹资风险。
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类型按照成因,笔者认为,财务风险主要分为十种类型:1.资产风险。
包括资产质量风险,如不良资产(三年以上应收账款、长期闲置的存货和固定资产等)比例失调;资产结构风险,如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速动资产比率失调等。
2.资本风险。
包括资本结构风险、分配风险、筹资风险等。
3.支付风险。
指现金短缺,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4.投资及投资控制风险。
如投资方向、投资品种、投资方式的选择,对投资项目的控制能力及效果。
5.机会风险。
即机会收益或机会成本,指选择这一个放弃另一个从而失去一个机会。
6.纳税风险。
如纳税品种的选择、纳税时机的选择、税收政策水平等,也称纳税筹划。
风险态度内涵研究
![风险态度内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2da53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1.png)
风险态度内涵研究风险态度是指人们在面对风险时所采取的态度和行动方式。
它是个人心理和行为的重要方面,体现了一个人的风险偏好、风险意识和风险容忍程度等因素。
风险态度的内涵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风险偏好风险态度中最重要的属性之一是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是指一个人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情况时,对于可能带来机会和损失的决策的相应倾向程度。
根据一个人的风险偏好,可以将其分为风险规避型、风险中立型或风险承担型。
风险规避型的人喜欢保持现状,避免任何风险,会采取保守的决策;风险中立型的人对于风险是中立的,既不偏向避免风险,也不倾向于承担风险;而风险承担型的人喜欢寻求机会,愿意冒险,通常会采取较为激进的决策。
二、风险认知风险认知涉及一个人对风险本质、概率和影响大小的了解和理解能力。
它受到个人知识、经验、态度和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制约。
一个人的风险认知能力越强,就越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风险决策。
三、风险容忍程度风险容忍程度是指一个人对于风险所能承受的能力等级。
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属性,但也可以受到个人经历和当前处境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个人容忍程度越高,就越愿意面对风险,承担更大的风险。
四、时间偏好时间偏好是指个人在决策时更加关注立即效应还是远期效应。
一些人更倾向于采取立即行动、获得快速回报,而另一些人则更关注长期利益,愿意等待更长时间才会获得回报。
时间偏好对于风险决策有很强的影响,因为风险常常存在时间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风险态度是个人在面对风险时的表现形式,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风险偏好、风险认知、风险容忍程度和时间偏好等。
当面临风险时,了解和理解自己的风险态度,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风险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风险管理在改进已选项目的同时,也是对成本损失或不确定性的降低,等于提高了项目运行的效率确定性,美国项目管理大师马克思·怀德曼将其定义为某一事件发生给项目目标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
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开发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2000指出,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项目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定性风险分析、定量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计划和风险监督与控制。在执行过程中,项目风险管理可以简化为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制定应对措施和风险监控四个步过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工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项目风险的各项作业是相互交叉和互相重叠开展和进行的。项目风险识别是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若不能准确地识别项目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就会失去处理这些风险的最佳时机。
2.全员管理
项目风险的全员管理并不仅仅是对于项目运行全部参与方或参与人员的管理,而是要求所有的人员均能够参与项目风险的管理。项目风险管理绝对不是项目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事情。项目管理风险不仅包括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的管理,还包括项目自身在其计划、组织、协调等过程中所产生的不确定因素的管理。对于后者而言,人为的主观影响成分较大。项目风险管理既是对项目全部参与方(人员)的管理,同时也是全员共同参与对项目风险的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的内涵与功能
项目风险管理是在项目进行的全过程中,对于影响项目的进程、效率、效益、目标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管理,包括对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因素的管理,也包括对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理性因素与感性因素的管理。项目风险管理的内涵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全过程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既不是在项目实施前对于影响项目的不确定因素的简单罗列与事先判断,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硬性的、条条框框的项目风险管理对策;也不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当实际的项目风险发生时的危机管理以及应变对策;更不是纯粹的项目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方案设计与事后经验总结,而是对于项目风险全过程的管理。项目风险的全过程管理,要求项目风险管理者能够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通过有效的风险识别,实现对项目风险的预警预控;要求项目管理者能够临危不乱、坦然面对,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或风险处理方法,对于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散、分摊或分割;要求项目风险管理者能够在项目风险发生后,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并能够总结经验教训;对项目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