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10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显著进展,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民生得到持续改善,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经济运行高开稳走、持续向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09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9.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1753.9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16609.8亿元,增长13.1%。

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2∶53.2∶40.6。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354.8亿元,增长38.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731.4亿元,增长13.0%,占GDP比重为40.9%,提高1.0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六大新兴产业全年销售收入达20647亿元,比上年增长38.0%。

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实现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65.2%,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40.2%,分别比上年提高 1.1个和0.8个百分点。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2∶1,收入差距是全国较小的省份之一。

三大区域均呈较快发展态势,苏中、苏北大部分经济指标增幅继续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9%。

图1 “十一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实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

全年关停化工生产企业403家,累计关停5034家。

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的总目标。

2010年云南省统计公报

2010年云南省统计公报

2010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百年不遇特大干旱带来的重重困难,大力推进“两强一堡”建设,团结拼搏,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巩固回升向好的态势,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完成72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05.8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223.93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2890.4亿元,增长11.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3:41.9:40.8调整为15.3:44.7:40.0。

全省人均GDP达到15749元(按年末汇率折合2378美元),比上年增长11. 6%。

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2931.3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图1 2006-2010年云南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8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7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其中增值税完成112.78亿元,增长 15.6%;营业税237.26亿元,增长35.0%;企业所得税82.28亿元,增长26.0 %。

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28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22.4%、21.6%、21.4%、63.6%和16.3%。

图2 2006-2010年云南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3.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8%。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0%。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7%。

德宏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德宏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德宏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德宏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德宏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积极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不利因素,迎难而上,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全州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140.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25亿元,增长7.1%,支撑生产总值增长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7.62亿元,增长25.0%,支撑生产总值增长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5.76亿元,增长13.6%,支撑生产总值增长5.9个百分点。

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3.2%,47.7%,39.1%。

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8.6:30.0:41.4调整为26.5:33.9:39.6 。

人均生产总值11693元,比上年增长13.8 %。

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64.3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5.7 %,比上年提高 2个百分点。

物价总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5%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6%。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表1 单位:%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2%。

其中,农业产值 34.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 %;林业产值6.83亿元,增长9.6%;牧业产值12.75亿元,增长5.5 %;渔业产值1.88亿元,增长6.0%;农林牧渔服务业1.69 亿元,增长 6.1%。

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3.29万亩,比上年增长10.4%;粮食播种面积200.92万亩,比上年增长10.1%;油料种植面积20.29万亩,下降4.9%;甘蔗种植面积80.15万亩,增长7.8%;蔬菜种植面积18.96万亩,增长7.7%。

2010年31个省市GDP排名

2010年31个省市GDP排名

2010年各省市GDP,最终排名各地公布去年GDP数据28省超全国增速1、广东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2010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人均GDP折合接近7000美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江苏40903亿元年均增长13.5%江苏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090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00美元。

财政总收入1174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0亿元。

3、山东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据山东省统计局发布消息,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4、浙江27100亿元同比增长11.8%据初步统计,2010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7100亿元,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8%。

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59元,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年均实际增长8.4%。

5、河南预计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201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预计全省生产总值(GDP)达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

6、河北201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2010年,河北省生产总值(GDP)实现201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增速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

这标志着河北省GDP正式跨入2万亿元俱乐部行列,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7、辽宁预计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到2010年末,预计辽宁省生产总值(GDP)达到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

8、四川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2010年四川省GDP达到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

楚雄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报

楚雄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报

楚雄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日期:2014-2-26来源:楚雄市统计局点击:3117评论:0]2013年以来,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中心工作,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努力发展县域经济,全市呈现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43642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8367万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361245万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836814万元,增长15.1%(详见附表1)。

三次产业比例由2012年的10:58:32 调整为2013年的9.8:55.9:34.3,一、二、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6.3%、47.3%和46.4%。

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1826681万元,增长7.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详见附表2)。

就业人员小幅下降。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5.56万人,下降3.3%,其中:乡村从业人员19.75万人,下降13.6%;国有、城镇集体及其他单位在岗职工5.81万人,增长0.2%;城乡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3.92万人,增长15.3%;私营企业从业人员6.08万人,增长28.9%。

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市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038人,比上年末减少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二、农业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初步统计,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5915万元(现价),增长7.1%(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下同),其中:农业产值166504万元,增长3.2%;林业产值36263万元,增长6.6%;畜牧业产值122022万元,增长9%;渔业产值6476万元,增长1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4650万元,增长17.9%。

楚雄州2010年教育事业统计公告

楚雄州2010年教育事业统计公告

楚雄州2010/2011学年教育事业统计公报2010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化改革,突出“基础抓投入,关键抓管理,目标抓质量”的工作重心,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校园文化特色化、教学工作精细化、后勤服务优质化”的“五化”建设,确保“两基”迎国检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经楚雄州统计局同意,现将楚雄州2010/2011学年教育事业统计主要指标公布如下:2010/2011学年全州有全日制各类学校1221所,毕业学生90708人,招生128882人,在校学生439860人,其中:女学生216822人,占总在校学生的49.29%;少数民族学生150973人,占在校学生的32.60%。

有教职工29137人,专任教师25649人,代课教师395人,扫除青壮年文盲54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634所,聘请校外教师1183人,培训学员342099人。

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占地面积11474438平方米,有校舍3645592平方米(不含全产权过渡房),校舍面积中有危房面积1112921平方米,其中:中小学危房面积达1033920平方米(D级危房360857平方米)。

一、普通高等教育1、楚雄师范学院。

毕业生1544人,招生2417人(其中本科2246人, 比上年增加265人;专科171人)。

在校生8294人,比上年增加833人。

在校学生中:本科7776人,占94.26%,专科518人,占6.24%;女生4432人,占53.44%;少数民族学生3717人,占44.82%;共产党员2622人,占31.61%;共青团员7084人,占85.41%;预计毕业生1863人。

2、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生918人,招生1485人,在校生4002人,在校学生中:女生3100人,占77.46%;少数民族学生1408人,占35.18%;共青团员3904人,占97.55%;预计毕业生1149人。

云南各县市2010年GDP

云南各县市2010年GDP
禄丰县
楚雄州
15
853385
罗平县
曲靖市
16
780712
蒙自市
红河州
17
735762
呈贡县
昆明市
18
708149
腾冲县
保山市
19
704022
祥云县
大理州
20
633297
建水县
红河州
21
631356
晋宁县
昆明市
22
561510
新平县
玉溪市
23
537894
镇雄县
昭通市
24
532969
砚山县
文山州
25
516404
云南各县市2010年GDP
2012-03-18 19:16:37|分类:县域经济|标签:云南各县市2010年gdp|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云南各县市2010年GDP
县市总数*117
云南统计年鉴-2011
百亿县市*8
大理市
大理州
1
1796838
楚雄市
楚雄州
2
1642737
宣威县
曲靖市
3
1481898
弥勒县
师宗县
曲靖市
26
514830
香格里拉县
迪庆州
27
489337
通海县
玉溪市
28
488082
宾川县
大理州
29
468479
云县
临沧市
30
446315
芒市
德宏州
31
442977
广南县
文山州
32
421581
嵩明县
昆明市
33

2010年全国各省GDP数据及增速

2010年全国各省GDP数据及增速

2010年全国各省GDP数据及增速排名1、广东 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2010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人均GDP折合接近7000美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江苏 40903亿元年均增长13.5%江苏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090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00美元。

财政总收入1174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0亿元。

3、山东 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据山东省统计局发布消息,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4、浙江 27100亿元同比增长11.8%据初步统计,2010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7100亿元,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8%。

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59元,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年均实际增长8.4%。

5、河南预计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201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预计全省生产总值(GDP)达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

6、河北 201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2010年,河北省生产总值(GDP)实现201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增速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

这标志着河北省GDP正式跨入2万亿元俱乐部行列,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7、辽宁预计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到2010年末,预计辽宁省生产总值(GDP)达到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

8、四川 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2010年四川省GDP达到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

201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1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5月23日武汉市统计局)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抢抓多项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城市功能继续增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面实现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圆满完成“十一五”时期主要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51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0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532.82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2812.90亿元,增长12.5%。

一、二、三产业比重3.1:45.9:51.0,与上年相比,一产业下降0.1个百分点,二产业下降0.5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0.6个百分点。

表1: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生产总值5515.7614.7第一产业170.044.5第二产业2532.8217.8 工业2079.8220.5 建筑业453.005.9第三产业2812.9012.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06.9420.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42.9615.0批发和零售业550.3014.6住宿和餐饮业183.707.8金融业347.1213.0房地产业331.203.1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1416.14亿元,比上年增长40.9%。

淮安市201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淮安市201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淮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淮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淮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淮安调查队2011年3月30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强力推进"五大建设",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5.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9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47.10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508.00亿元,增长14.1%。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5.2:48.3:36.5调整为14.1:48.1:37.8。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3%,其中:食品类上涨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衣着类上涨2.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7%、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3%、居住类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略降0.1%。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5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700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2.62%。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7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培训3.26万人,在岗农民工培训2.01万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大,县域实力还不强,部分人均指标低于全国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刚刚起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要素制约较为明显;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增收压力较大,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等。

二、农林牧渔和水利业粮食连续七年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445.74万吨,比上年增加5.04万吨,增长1.2%。

其中夏粮170.7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274.96万吨,增长1.9%。

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

2010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百年不遇特大干旱带来的重重困难,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全省经济运行呈现高开稳走态势,农业大灾之年保增长,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消费需求旺盛,对外贸易恢复强劲增长势头,金融运行良好,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巩固回升向好的态势,除CPI指标外,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宏观调控主要预期目标,为云南“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达到7220.14亿元,同比增长12.3%。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05.8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23.93亿元,增长15.8%,其中:工业增加值2606.04亿元,增长14.7%,建筑业增加值617.89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90.40亿元,增长11.5%。

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3︰44.7︰40.0。

人均GDP达到15749元,比上年增长11.6%。

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创造增加值2931.38亿元,占全省GDP 的比重达40.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二、粮食生产大旱之年再夺丰收2010年,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全省上下开展了一场“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的攻坚战,在小春作物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650万吨,实现连续8年增产。

初步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21亿元,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896亿元,增长3%,林业产值208亿元,增长7%,牧业产值588亿元,增长8%,渔业产值45亿元,增长10%,农业服务业产值63亿元,增长5%。

农业增加值1105.81亿元,增长4.0%,对GDP的贡献为15.3%。

主要农产品生产再获丰收。

2010年全省蔬菜产量1243.24万吨,增长0.4%,烤烟产量95.99万吨,增长9.0%,油料产量37.60万,甘蔗产量1739.69万吨,茶叶19.72万吨,增长7.8%,橡胶产量32.96万吨,增长10.5%,水果产量360.33万吨,增长5.1%,鲜切花产量60.50亿枝,增长8.0%。

2010年包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包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6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5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1331.4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1062.9亿元,增长12.6%。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7%、54.1%和43.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65.3%和33.6%。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4269元,增长13.4%,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3926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8%。

八大类商品及服务呈现出“四升四降”的格局。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9.3%,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3.8%,居住价格上涨1.3%,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1.5%。

2010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6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1万。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8%。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2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9.2亿元,增长6.8%。

全年税收收入198.4亿元,增长17.1%。

其中,增值税82.8亿元,增长10.8%;营业税33.8亿元,增长40%;企业所得税27.3亿元,增长37.9%;个人所得税10.2亿元,增长30.8%。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04.7亿元,比上年增长4.7%。

其中,环境保护支出7.6亿元,增长53.6%;医疗卫生支出7.9亿元,增长4.7%;科学技术支出2.9亿元,增长7.4%;农林水事务支出15.5亿元,增长19.4%;教育支出28亿元,增长15.1%。

二、农牧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1.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2.5万公顷,增长2.3%。

2010年孝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孝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孝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坚持真抓实干与改革创新结合、坚持应急与谋远结合,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综合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800.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18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360.93亿元,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268.56亿元,增长11.6%。

三次产业结构为21.4:45.1:33.5。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长15.1%,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8.6%,住宿餐饮业增长11.6%,金融业增长11.2%,房地产业增长14.1%,其他服务业增长12.4%。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人均指标偏低;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调整经济结构难度增加、生产要素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等。

二、农业2010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克服灾害性天气多发和畜产品市场波动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农业生产获得丰收。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24.25万亩,比上年增长1.2%。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2010年比上年±%粮食234.37万吨 2.4棉花 3.57万吨 10.3油料22.51万吨-2.9茶叶6053吨 130.5园林水果15.09万吨 16.5蔬菜302.87万吨 1.6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

全市大牲畜年末存栏43.72万头,比上年下降0.5%;生猪出栏320.22万头,增长4.9%;家禽出笼1.18亿只,增长20.6%;牛出栏12.11万头,增长23.3%;羊出栏19.30万只,增长18.1%;禽蛋产量31.06万吨,增长21.0%。

楚雄州2010年统计公报

楚雄州2010年统计公报

楚雄彝族自治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2011年2月12日2010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百年不遇特大干旱带来的重重困难,中共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州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州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宏观调控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州生产总值(GDP)404.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49亿元,增长3.0%,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71.81亿元,增长15.0%,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42.14亿元,增长12.2%,拉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6%、54.9%和30.5%,分别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上升14.4个百分点和下降11.1个百分点。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4︰42.5︰35.1。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即按从业人员计算的人均GDP)为23947元/人。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14949元,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15452元。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68.4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1%,比上年上升0.8个百分点(按省可比口径计算)。

表1:2010年生产总值和非公经济增加值烟草产业、天然药业、冶金化工业、绿色食品业、文化旅游业五大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192.85亿元,占GDP的47.7%。

表2:2010年五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完成情况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7%。

其中:城市上涨3.7%,农村上涨3.8%。

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9.0%,其中粮食价格上涨22.6%;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5%;衣着价格下降2.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9%;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4%;居住价格上涨2.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

汉中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汉中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汉中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省重大决策部署,抢抓经济企稳向好的有利时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持续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招商推动战略,有效抵御暴雨洪灾,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经济较快发展、运行质量提升、民生持续改善、综合实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9.7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15.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39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199.5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199.81亿元,增长14.3%。

在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21.66:39.14:39.20,同2009年相比,一产比重下降0.40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2.4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下降2.05个百分点。

二、农业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90.34亿元,按可比价增长6.8%。

其中,农业产值112.16亿元,增长5.4%;林业产值6.36亿元,增长3.9%;牧业产值60.8亿元、增长10.2%;渔业产值2.57亿元,增长5.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45亿元,增长1.4%。

“猪、药、茶、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13.6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59.7%。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28.81万亩,比上年增加2.66万亩,粮食总产114.13万吨,增长3.9%。

其中,夏粮27.28万吨,增长7.0%,秋粮86.85万吨,增长2.9%。

油菜种植面积123.14万亩,比上年增加4.02万亩,产量17.01万吨,增长6.8%。

全年中药材种植面积125.24万亩,比上年增加2.89万亩,产量12.04万吨,增长9.4%;茶叶种植面积65.76万亩,比上年增加3.5万亩,产量1.5万吨,增长28.4%;蔬菜种植面积82.29万亩,比上年增加4.06万亩,产量174.48万吨,增长9.3%;水果种植面积53.45万亩,比上年增加5.91万亩,产量30.54万吨,减少8.9%。

201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河北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2011年2月22日2010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这个核心,认真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国民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如期实现,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实现201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2.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0705.7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6928.6亿元,增长13.1%。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7%、53.0%和34.3%。

图12005-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亿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1%。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8%。

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别上涨9.0%和10.9%。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5.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4%。

图2 2005-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表1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涨跌幅度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6%,比上年回落0.07个百分点。

全部财政收入24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30.8亿元,增长24.7%。

税收收入1074.0亿元,增长28.0%。

财政支出2778.9亿元,增长18.4%。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579.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7.3%,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实缴税金1279.3亿元,增长26.5%,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3.1%;完成出口159.0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0.4%,提高4.2个百分点;就业人员1509.4万人,增长5.1%。

2513-云南省楚雄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513-云南省楚雄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513-云南省楚雄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篇:2513-云南省楚雄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楚雄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楚雄州统计局楚雄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2011年5月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州委、州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州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15000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州总人口为2684174人。

二、人口增长全州10个县、市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54246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41709人,增长5.57%。

平均每年增加13729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4%。

三、家庭户人口全州10个县、市共有家庭户721990户,家庭户人口为254675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5 人减少了0.12人。

四、性别构成全州10个县、市的人口中,男性为1374455人,占总人口的51.21%;女性为1309719人,占总人口的48.79%。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9下降为104.94。

五、年龄构成全州10个县、市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474124人,占总人口的17.66 %;15-64岁的人口为1981881人,占总人口的73.84 %;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28169人,占总人口的8.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8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7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全州10个县、市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796852人,占总人口的66.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87322人,占总人口的33.1%。

凉山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凉山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〇一〇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乘势而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为着力点,大力实施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双提升”战略,全州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201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784.19亿元,增长17.5%,增速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比全省增幅高2.4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72.06亿元,增长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71.05亿元,增长29.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4.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41.08亿元,增长10.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8%。

人均GDP达到17564元,比上年增长15.3%。

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5.1:40.8:34.1调整为21.9:47.3:30.8。

“十一五”时期,凉山地区生产总值从全省第8位上升到第7位,年均增长15.5%,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8个百分点,成为全省增长最快的地区。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17.08亿元,增长21.8%。

其中,一产业增加值58.97亿元,增长4.3%;二产业增加值239.73亿元,增长31.5%;三产业增加值118.38亿元,增长13.5%。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2%,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3%。

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扬。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 2.9%,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1.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4.1%。

居民生活消费八大分类指数呈“六升二降”的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7.4%,居住类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2%,衣着类下降2.6%,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4%。

2010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保增长、促转型、防通胀,有效化解了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积极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高位运行,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全面实现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圆满收官。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837.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

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均保持较高增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在全省市州中居第一位。

全市工业化程度继续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31.0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25.33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80.70亿元,增长10.6%。

三次产业结构为27.6:38.9:33.5,三次产业在GDP增长中所占份额分别为18.7%、55.9%和25.4%。

居民消费价格上升趋势明显。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2.4%,其中:服务类项目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2.8%。

分类看,除了衣着类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2.4%、2.5%外,其他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4%;居住类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1%。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增长11.7%。

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3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待加强的方面:一是工业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总量偏低,支撑作用不强,制约了全市的发展速度;二是能源、资金等要素紧张制约经济增长;三是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四是食品价格快速上涨导致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雄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楚雄市统计局2011年2月10日2010年是全市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面临形势复杂多变和百年不遇干旱的严重影响,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信心谋发展,超前谋划抓机遇,凝心聚力抓落实,开拓创新激活力,全力以赴保增长,始终坚持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市呈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64273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780万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937198万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541759万元,增长13.6%(详见附表1)。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9年的10.1:56.6:33.3调整为2010年的10:57.1:32.9,一、二、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3%、59.5%和34.2%。

非烟产业实现增加值1177057万元,增长17.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7%。

物价持续上涨,食品类价格涨幅较快。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以上年为100计算,下同)为103.7%,比上年增长3.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上涨9.3和3.1个百分点,食品类中的粮食、水产品、菜、干鲜瓜果分别上涨24.5、10.7、30.9和6.1个百分点(详见附表4)。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3.5%,比上年增长3.5个百分点。

就业人员不断增加。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5.8万人,比上年增加1.37万人,增长4%,其中:乡村从业人员22.6万人,增长0.9%;国有、城镇集体及其他单位在岗职工5.46万人,增长3.4%;城乡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3.89万人,增长18.2%;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85万人,增长14.9%。

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市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105人,比上年末增加15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二、农业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据快报数,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6011万元(现价),增长4%(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下同),其中:农业产值130021万元,下降2%;林业产值32635万元,增长15.3%;畜牧业产值88059万元,增长10%;渔业产值5296万元,下降4.9%。

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34.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加强。

全年市级财政投入农、林、水资金29372万元,增长1.1倍;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5.73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水田18.44万亩,旱地17.29万亩(含临时性耕地);有水库190座,坝塘4187个,总库容19612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1.51万千瓦,增长7.7%,其中:排灌机械总动力6.68万千瓦,增长10%,拖拉机及农用运输机械7099辆,增长11%;农村用电量5705万千瓦时,增长5.1%;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5508吨,增长2.8%;农药施用量373吨,下降2.1%;农用薄膜使用量921吨,增长13.1%。

主要农产品产量因灾减产。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5.02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9.49万亩,增长16.1%,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为70:30。

全年生产粮食177308吨,下降5.6%,其中:秋粮167387吨,增长18.4%;夏粮9921吨,下降78.7%。

主要经济作物油料产量1889吨,下降76.9%;蔬菜产量94190吨,下降2.7 %;烤烟收购量18070吨,增长18.1%;野生菌类产量1210吨,增长6%;药材产量114吨,下降68.3%;野菜产量127吨,下降20.6%;青饲料产量4877吨,下降41.1%;魔芋产量20926吨,增长70.9%(详见附表3)。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

完成造林面积145220亩,增长16.6%,主要林产品产量有升有降,与上年相比,核桃4603吨,增长19.8%;松脂4735吨,增长46.1%;板栗131吨,增长11%;花椒32吨,增长10%;茶叶171吨,下降10.9%;松籽31吨,增长6.9%;水果8980吨,下降0.5%。

畜牧业平稳发展,水产因灾减产。

肉类总产量51486吨,增长10.3%,其中:猪肉36647吨,增长12.7%;牛肉8594吨,增长3.1%;羊肉1523吨,增长 5.8%。

禽蛋产量1885吨,增长20.5%;蚕茧产量217吨,增长93.8%。

水产品产量3859吨,下降 2.5%。

三、工业和建筑业(本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最终数据以《楚雄市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为准)工业经济恢复性增长。

据快报数,辖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747881万元,增长23.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52829万元,增长30.3%,其中:轻工业产值795223万元,增长17%,重工业产值657606万元,增长51%。

辖区实现工业增加值790930万元,增长15.3%(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下同),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48.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9221万元,增长17.7%,其中:烟草制品业增加值465680万元,增长13.8%;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56261万元,增长17.6%;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增加值60148万元,增长77%;医药制造业增加值11815万元,增长18.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15403万元,增长30.7%。

工业企业效益下降。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57935万元,增长27.5%;利税总额487777万元,增长0.6%,其中利润总额66546万元,下降39.9%;亏损企业亏损额8940万元,增长62.2%,亏损面达31.5%,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降。

生产卷烟289亿支,增长3%;中成药2202吨,增长88.4%;粗铜40754吨,增长96%;日用玻璃制品118590吨,增长19.2%;复合肥229343吨,增长15.5%;发电量41040万千瓦时,下降16.2%(详见附表3)。

建筑企业生产下滑。

据快报数,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71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7244万元,下降1.1%;实现利税6278万元,下降66.2%;房屋施工面积86.3万平方米,下降34.3%,其中:新开工面积37.6万平方米, 下降55.6%。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据快报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235万元,增长29.6%,拉动全市GDP增长3.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475601万元,增长24.1%;房地产投资260819万元,增长27.5%;农村非农户投资34922万元,增长3.2倍;农村私人投资30893万元,增长33.9%。

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331545万元,增长19.1%,集体经济投资15143万元,下降15.5%;非公经济投资455547万元,增长41.2%,非公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达56.8%,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完成144473万元,增长39.8%。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电力交通运输、邮电、电力事业快速发展。

年末辖区公路通车里程达9244.3公里(包括村组公路),市乡公路油路里程254.56公里,弹石路99.34公里,市乡公路等级率92.45%,硬化率60.91%。

拥有营运车辆7013辆,增长13.4%,其中:货物营运汽车5998辆,增长15.2%。

完成客运量954.95万人(包括铁路,下同),旅客周转量60711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2%和1.9%;完成货运量629.55万吨,货运周转量58982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6%和3.6%。

邮电业务总收入38151万元,增长22.1%。

年末拥有固定电话11.26万部,下降1.5%,固定电话普及率达20.18部/百人,比上年每百人减少2.26部;年末移动电话拥有47.79万部,增长41.3%,移动电话普及率达84.96部/百人,比上年每百人提高18.57部;年末互联网注册用户达127018户,增长47.3%。

年末全市拥有110千伏变电站7个,容量达48.5万千伏安,输电线路118.6千米;有35千伏变电站26个,容量达20.1万千伏安,输电线路582.7千米;10千伏配电线路达5022千米;通电覆盖率达100%,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六、国内贸易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据快报数,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6789万元,增长20.7%。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61717万元,增长21.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5072万元,增长17.2%。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10338万元,增长20.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6451万元,增长16.1%。

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达469336万元,增长18.1%,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占零售总额比重达87.4%。

七、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和旅游业据招商部门统计,全年辖区共实施州外国内招商引资项目54项,项目协议总投资825031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49478万元,增长33.7%;54个项目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9097万元,增长30%。

据外贸部门统计,全年辖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804万美元,增长66.8%,其中:出口额5514万美元,增长78.3%;进口额290万美元,下降25.1%。

市属企业外贸进出口总额717万美元,下降25.4%。

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12.97万人次,增长19.3%;海外旅游者10731人次,增长11.3%。

实现旅游总收入95875万元,增长33.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327万元,增长8.6%。

八、财税、金融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26947万元,增长27.1%;地方财政总收入144518万元,增长14.5%,其中:上划中央及省级收入47229万元,增长9.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7289万元,增长17.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7104万元,增长27.8%。

全市(不包括楚雄卷烟厂税收)完成各级工商税收收入126004万元,增长12.2%。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97972万元,增长14.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58711万元,增长18.9%;全市人均储蓄金额达15356元,比上年增加1137元。

各项贷款余额1432229万元,增长18.9%,其中:短期贷款262177万元,下降3.2%;中长期贷款1164796万元,增长24.8%。

九、科技、教育、卫生和文体全市共有25项科技项目列入了省、州、市科技专项;6项科技成果获得州级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70件,授权专利29件,全市专利拥有量达297件,名列全州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