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命的基本特征
细胞学说*
1 . 提 出 : 1838-1839 年 德 国 植 物 学 家 Schleiden 和 动 物 学 家 Schwann 共同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 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2. 基本内容: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 胞产物所构成;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新的细胞 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3. 意义: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和达尔文的 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人们通常将细胞学说、进化论和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作为现代 生物学的三大基石,而细胞学会所又是后两者的“基石”。
生命的基本特征*
1、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2、严格有序的结构 3、新陈代谢 4、生长、发育、生殖 5、遗传、变异、进化与适应性 6、感应性和运动
原生的第一个细胞必须具备下列最基本的 性质: (1) 有类似质膜的生物膜。 (2) 有能完成自我复制和自发整合的生命 大分子物质体系。 (3) 具有内在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信 息交流的基本性能。染色体来自*核糖体组成结构*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的差异?原核和真核(细胞)
S: Svedberg, sedimentation rate/coefficient 沉降系数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的差异
• 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相同点:有细胞膜,有细 胞质,有核糖体 • 不同点:真核的有细胞器,原核的没有;真 核的有膜包着的细胞核,原核的只有核区
蕈菌: 大型子实体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原核 大小 细胞核 1-10 μm 无核膜、核仁,裸 露DNA集中于核区 真核 10-100 μm 有核膜、核仁, DNA 与蛋白质形成染色 体,有成形的核 有线粒体、内质网、 高尔基体等复杂细 胞器 纤维素和果胶 酵母、丝状真菌
生命基本特征
生命至少包括三种基本活动,即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为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反映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和它本身不断的自我更新过程。
机体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把它们加工改造成自身成分,并贮存能量,此过程称为合成代谢,又叫同化作用。
在合成代谢的同时,机体也不断地分解自身成分,释放其中的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并将废物排出体外,此过程称为分解代谢,又叫异化作用。
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称为物质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而产生的能量的贮存,释放和利用等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新陈代谢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新陈代谢是机体与环境最基本的联系,也是生命的基本因素。
机体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生长、发育、生殖、运动等一切生命现象。
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二、兴奋性一切活体组织或机体都具有随环境条件的变化改变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生理学给兴奋性下了更严格的定义,即兴奋性是指组织随环境变化而产生特殊生物电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
由于神经、肌肉、腺体具有上述能力,因此,在生理学中把它们称为可兴奋组织。
(一)刺激和反应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并非都能为细胞或机体所感受,在生理学中把能为细胞或机体感受到的内外环境变化称为刺激。
刺激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化学刺激、电流刺激、机械刺激和生物刺激等。
由于电流的强度和通电时间容易控制,且可重复使用而不易损伤组织,所以电流刺激在生理学实验和研究中最为常用。
细胞或机体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应答性变化,称为反应。
如果刺激的作用时间足够,那么,任何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组织反应。
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值或刺激阈。
具有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
组织的阈值高低,可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
兴奋性的高低指的是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易于发生反应的兴奋性高,不易发生反应的兴奋性低。
生命的特征与起源
(1953)
二、目前普遍认为的生命起源模式
原始生命的化学演化
原始细胞的产生 自养生物的出现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1、原始生命的产生(化学演化)
①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②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到生命大分子物质; ③从生命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④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2、原始细胞的产生 最原始细胞的雏形是: ①具有可变形的半通透性脂质-蛋白质界膜; ②含有由核酸-蛋白质整合体系组成的信息系统; ③蛋白质合成系统。 这时的细胞是通过厌氧呼吸获取能量的异养型 原始生命单位。
细胞是一切生命有机体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 单位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一个基本的细胞结构应包括
与外界环境隔绝的膜结构(质膜) 遗传信息的贮存和传递系统(DNA RNA)
蛋白质合成系统(核糖体)
动 物 细 胞 模 式 图
植 物 细 胞 模 式 图
细 菌 模 式 图
腺病毒
生物与生存环境的 相互作用和协调统 一是生命自然界的 基本法则
小
结
了解生命体的九大基本特征
第二节 生命的起源
生命起源的一些假说 目前普遍认为的生命起源模式
一、生命起源的一些假说
宗教认为上帝创造了生命 古代人认为生命是自然发生的
达尔文的探索
米勒的实验----生命起源于无机物
吸附在
鸡红细 胞上
问题二
病毒、类病毒等无标准细胞结构,所以说细胞是一切 生命的基本单位是否片面?
3、新陈代谢—高度一致的生命基本运动形式
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生物体 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 而被排出体外。 同化作用(anabolism):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 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 化学能。 异化作用(catabolism):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 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
生命活动的五个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五个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五个基本特征是指新陈代谢、生长与发育、繁殖、反应和适应、进化。
这五个特征是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进行的基础,下面将对这五个特征进行详细阐述。
一、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
新陈代谢包括有机物的合成和降解两个过程,通过这两个过程,生物体能够利用外界物质和能量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有机物的合成是生物体将外界物质转化为自身所需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等;而有机物的降解是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释放出能量。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能够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基础,它使得生物体能够不断适应和对抗外界环境的变化。
二、生长与发育生长与发育是生命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生长是指生物体体积和质量的增加,是生物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而发育则是指生物体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形成过程。
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是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来实现的,细胞的增殖导致了生物体体积的增加,而细胞的分化则使得生物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得以形成和发育。
生长和发育是生物体不断适应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也是生物体不断进化和变异的基础。
三、繁殖繁殖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生物体后代的传承和延续。
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
无性繁殖是指生物体通过自身的方式繁殖后代,如细菌的分裂、植物的萌发等;而有性繁殖是指生物体通过两个个体之间的配子结合来繁殖后代,如动物的交配、植物的授粉等。
繁殖使得生物体能够不断繁衍后代,保持种群的数量和多样性。
四、反应和适应反应和适应是生命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生物体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并通过适应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生物体的反应是通过感受器官接受外界刺激,经过神经系统传导和处理后,产生相应的反应;而适应则是指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的调整和改变。
生物体的反应和适应使得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和生存于不同的环境中。
五、进化进化是生命活动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生物体适应和演化的过程。
生命有关的十大特征
生命有关的十大特征
生命具有以下十大特征:
1. 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生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构成了生命的基础。
2. 具有新陈代谢的能力。
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
3. 具有生长发育的特性。
生物体能通过新陈代谢的作用而不断地生长、发育,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外界环境因素也有很大影响。
4. 具有遗传变异的属性。
生物体能不断地繁殖下一代,使生命得以延续。
生物的遗传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某些性状会发生变异,没有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
5. 具有应激性的特点。
生物体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光、温度、触碰等刺激,这些刺激会使生物体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趋光性、避寒性等。
6. 具有适应性。
生物体能够适应环境变化,通过调节自身生理状态或行为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7. 具有呼吸的功能。
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8. 具有繁殖能力。
生物体能繁殖后代,使生命得以延续。
9. 具有排泄废物的功能。
生物体通过排泄和分泌等方式将体内废物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10. 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生物体具有防御和自我保护机制,以防止受到外
来侵害和内部损伤。
以上是生命的十大特征,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本质属性,使生命能够在地球上生存和繁衍。
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与规律每一个生命体,无论是茂密的森林中的古老树木,还是宇宙中微小的细菌,都拥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和规律。
这些特征和规律像是生命的基石,支撑着生命的存在和发展。
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些基本特征,了解生命的奥秘。
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长与发育。
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所有生命体都经历了从幼年到成年、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这种生长和发育不仅仅是体积的增加,更是结构和功能的复杂化。
例如,一颗种子发芽后,会逐渐长成一棵完整的植物,过程中经历了从萌芽到开花结果的变化,这一过程就是生长和发育的体现。
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代谢。
代谢是指生命体内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通过代谢,生命体能够获得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细胞内的各种酶促反应,以及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是代谢的一部分。
生命体依赖于代谢来获取生长所需的营养,并排除体内的废物,从而保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此外,生命体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生命体能够通过各种机制调节自身的内部环境,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这种调节能力包括体温的调节、血糖水平的调控等。
以人类为例,当外部气温变化时,体内的温度调节系统会启动,以保持体温在适宜的范围内。
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得生命体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并繁衍。
繁殖是生命体延续的重要特征。
所有的生命体都有繁殖的能力,通过繁殖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性繁殖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带来了遗传多样性;无性繁殖则通过一个体直接产生新个体,通常较为高效但遗传多样性较低。
无论哪种方式,繁殖都是生命延续和进化的重要机制。
生命体还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遗传是指将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过程,确保了特征的稳定性和继承性。
变异则是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偶然变化,可能导致新特征的出现。
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使得生命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进化。
例如,某些植物可能由于突变而获得更强的抗病能力,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生命活动的四个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四个基本特征
人体生命活动包括四个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
一、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生命现象的基本表现。
二、兴奋性.兴奋性(excitability)是活机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说明了活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另一种关系,即机体生存的环境条件改变时能引起机体活动的变化。
三、适应性
完整机体在对外界环境变化所发生的反应中,经常不断地调整体内各部分的机能及相互关系,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以利于正常的生命活动,维持生存。
机体这种根据外环境情况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称为适应性(adaptability)。
四、生殖
人类和其它生物一样,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reproduction)或自我复制
(self-replication)。
1。
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指的是什么
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指的是什么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指的是生物体存在的一系列普遍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细胞组成:所有生命体都是由一到多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可以进行代谢、生长、繁殖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
二、遗传物质:生命体中存在着遗传物质,例如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
遗传物质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并决定了其遗传特征和生命活动的规则。
三、代谢能力:生命体具有代谢能力,可以通过吸收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并将其转化为能量,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代谢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分解、转移和能量的释放等。
四、生长与发育:生命体可以经历生长和发育。
生长是指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增加,而发育则是指从生命体的诞生到成熟的过程。
生长和发育是生命体不断发展壮大的基本表现。
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命体具有对环境的感知和适应能力,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适应性是生命体长久生存并繁衍后代的必要条件。
六、自我繁殖:生命体具有自我繁殖的能力,能够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分裂或其他方式繁衍后代。
自我繁殖是生命体延续物种的方式,也是生命体最基本的繁殖手段。
七、进化:生命体可以经历进化,即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逐渐改变并适应环境。
进化是生命体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综上所述,生命最基本的特征包括细胞组成、遗传物质、代谢能力、生长与发育、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自我繁殖以及进化。
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生命体的识别标志,使其与非生命体区分开来。
通过对生命最基本特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进化以及其在地球上的存在和发展。
生命基本特征
生命基本特征生命是地球上最神奇的现象之一,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三个方面探讨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分子水平上的生命基本特征在分子水平上,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遗传物质、蛋白质和化学反应。
1. 遗传物质:生命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它携带了生命体的遗传信息。
DNA是由四种不同的碱基组成的,它们是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
这些碱基的不同排列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基因,决定了生命体的遗传特征。
2.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细胞中具有各种功能。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不同的氨基酸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蛋白质。
蛋白质可以参与细胞的结构支持、酶活性、运输和信号传导等生命过程。
3. 化学反应:生命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进行各种化学反应。
例如,新陈代谢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化学反应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和其他物质。
生命体还能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合成、降解和调节等生物活动。
二、细胞水平上的生命基本特征在细胞水平上,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细胞结构、代谢和增殖。
1. 细胞结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
细胞膜起到包裹细胞的作用,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的胶状物质,包含各种细胞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2. 代谢:细胞通过代谢维持生命活动。
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过程。
合成代谢是指细胞合成新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分解代谢是指细胞将有机物质分解为能量和废物。
3. 增殖:细胞能够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实现生物体的生长和繁殖。
细胞增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细胞周期和遗传物质复制的结果。
三、个体水平上的生命基本特征在个体水平上,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生长、发育和适应。
1. 生长:生命体能够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增加来实现生长。
生长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增加。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生命的基本特征,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希望有所帮助!(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指有生命的特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进行自我更新的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机体从周围环境中不断摄取营养物质,并把这些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的物质,这一过程叫做同化作用;同时又将自身的成分及摄入的一部分营养物质进行分解氧化,放出能量供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并把物质分解氧化后产生的代谢产物不断地排出体外,这叫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一个新陈代谢过程的二个方面,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停止。
所以说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都以是新陈代谢为基础的。
(2)应激性机体能感受到刺激产生反应的特征叫应激性。
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刺激因素,如温度、光、电、机械的、化学的等等。
对这些因素的刺激,机体产生的反应形式有二种:兴奋——刺激后由静止变为活动,由活动弱变为活动强;抑制——由活动变为静止,由强变为弱。
机体具有应激性,对各种刺激能发生不同的反应,也是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特征。
例如,运动遇到太热的东西,就要回避,否则就被烫伤、烧死;到春天,大地回暖,各种植物要发芽长叶,冬眠的动物就出穴觅食求生。
(3)生殖、繁衍后代生殖是指生物产生与自己相似的新个体以延续种系的生命活动过程。
任何生物,其个体的生命过程都要经过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阶段,也就是说个体的生命总是要死亡的。
如果没有生殖,不能繁衍后代,那也就没有生物,地球还是像很早很早以前那样,成为无生命的行星。
关于感悟生命的句子1、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漫旅,遇见了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我珍惜着每一个可以让我称做朋友的人,因为那是可以让漂泊的心驻足的地方。
有时候会被一句话感动,因为真诚;有时候会为一首歌流泪,因为自然。
生命的自然规律
生命的自然规律生命是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存在,我们常常感叹于生命的奇妙,却并不完全理解它的自然规律。
对于生命的自然规律,我们需要从多方面来认识、探索和理解它,包括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从生命的定义、基本特征、本质和生命的自然规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命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生命是一种自我复制和演化的有机体,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自我维持:生命可以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消耗物质能量并与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来维持生命。
2.自我复制:生命能够自我复制,产生后代,保持种群的连续性。
3.自我适应:生命可以通过自身的演化和适应来适应环境变化,并保持生态平衡。
从以上定义和基本特征可以看出,生命体是一种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是由复杂的分子、细胞和组织器官组成的,因此,对生命的研究需要运用到化学、生物、物理等多学科的知识。
二、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存在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组成的,其中最基本的过程就是代谢与能量交换,而代谢活动是由许多生物质的化学反应组成的。
详细来说,它们是有机分子的首要特征:所有生命体都包含一些基本的有机物质,如碳、氢、氧、氮等,这些有机物质是构成细胞和组织的基础。
生命是基于这些有机化合物的互动而构成的。
除此之外,我们也发现生命体具有自我组织和自我修复的特性。
这可以在组织和器官的发育、修复和再生过程中得到体现。
比如,在身体受到创伤后,组织和器官会自我修复,使身体恢复正常。
而这些神奇的现象都是由细胞和生物分子的能力和复杂性所决定的。
三、生命的自然规律生命是一个具有自然规律的存在。
生命的自然规律是生物体所依托的基础,是由基因决定并影响其生命过程的方式和方向,是由生命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这些规律中,包括如下方面:1.遗传规律。
遗传规律指的是生物个体的遗传物质(DNA、RNA)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基因变异的规律,如遗传的规律和遗传的多样性。
2.进化规律。
进化规律指的是生命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和适应遗传信息的改变。
生命的特征与起源
细胞是一切生命有机体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 单位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一个基本的细胞结构应包括
与外界环境隔绝的膜结构(质膜) 遗传信息的贮存和传递系统(DNA RNA)
蛋白质合成系统(核糖体)
动 物 细 胞 模 式 图
植 物 细 胞 模 式 图
细 菌 模 式 图
腺病毒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命的定义 生命基本特征
一、什么是生命
生命是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 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 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
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1、核酸、蛋白质—共同的生命大分子基础 2 、细胞—相似的生命基本单位 3 、新陈代谢—高度一致的生命基本运动形式 4 、信息传递—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统一机制 5 、生长与发育—生物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表现形式 6 、生殖—生命现象无限延续的根本途径 7 、遗传与变异—决定和影响生命现象的中枢 8 、进化—生命活动的全部历史 9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生命自然界的基本法则
3、自养生物的出现 原始细胞是异养型的,以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为 营养物质。但是,当原始海洋中有机物因异养生 物的消耗而减少时,原始细胞就开始了从异养型 向自养型的分化、发展,最终出现了具有“质体” 的蓝藻一类的原核生物。
4、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用于解释这一进化的假说有两种: ①分化起源说认为,原始的原核细胞,通过一系列 DNA的胞内复制和质膜的内陷,形成了细胞核和 细胞器;然后,再通过结构的分化,并伴随部分 复制功能的消失,最终演化为真核细胞。 ②内共生起源说认为,真核细胞内的细胞器不是细 胞自身结构分化演变的结果,而是来源于外部。 中心体、鞭毛源自螺旋菌样的内共生体;叶绿体 和线粒体则分别来自于古蓝藻和好氧细菌。前真 核生物是一种具吞噬能力的厌氧生物,吞噬之后 两者形成了互利的内共生关系。
生命的五大特征
生命的五大特征生命是地球上最神奇的现象之一,它具备了一系列独特的特征。
在生物学中,我们将生命的五大特征总结为: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与繁殖、适应性和进化。
下面将对这五大特征进行详细解析。
一、细胞结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类型。
原核细胞简单,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如细菌;而真核细胞则复杂,包含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如动植物细胞。
细胞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实现。
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获得能量和物质的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通过新陈代谢,生物体能够从外界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将废物排出体外。
新陈代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它使生物体能够生长、运动、繁殖和适应环境。
三、生长与繁殖生长是生物体体积和质量的增加,是生命存在与发展的基本特征。
生物体的生长是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增大来实现的。
繁殖是生物体产生后代的过程,它能够使物种得以延续。
生物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有性繁殖通过两个个体的配子结合产生新的个体,具有遗传的多样性;而无性繁殖则是由一个个体独立产生后代,遗传相同。
四、适应性适应性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它使生物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后代。
生物的适应性是通过遗传和进化来实现的。
遗传使得生物能够获得适应环境的特征和能力,进化则是在物种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使物种适应环境的过程。
五、进化进化是生物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进化是由于物种内部的遗传变异和环境选择的作用,使物种逐渐改变并适应环境。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它使得生物种群能够不断演化和繁衍,从而产生了地球上众多的物种。
生命的五大特征包括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与繁殖、适应性和进化。
这些特征使生物能够在地球上生存、繁衍并适应不同的环境。
生命的奥秘仍然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探索,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生命的美妙之处。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是我们身边的一切生命体的总称,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
七年级生物主要涉及了生命的基本特征、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进化、遗传与变异、生物多样性、植物的营养与繁殖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对七年级生物知识点的总结。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 组成:生物由细胞组成,可以是单细胞生物或多细胞生物。
2. 营养:生物通过摄取食物和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3. 呼吸:生物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进行氧化反应释放能量。
4. 排泄:生物通过排泄废物维持体内稳定环境。
5. 运动:生物可以通过肌肉等器官运动。
6. 感受: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反应能力。
7. 生长与繁殖:生物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和有性或无性繁殖方式进行生长和繁殖。
二、细胞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器官的功能: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提供营养和储存物质,细胞核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3.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4. 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用于细胞生长和繁殖。
三、生物进化1. 进化理论:生物是通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的,通过适应环境的选择和遗传变异的积累而得以改变和进化。
2. 环境选择: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可以促进某种特征的存在和繁殖,不利条件则会选择淘汰某种特征。
3. 自然选择:适合环境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适合环境的个体会被淘汰。
4. 人工选择:人类通过人工干预,选取有利特征进行培育。
四、遗传与变异1. 遗传基因:人类拥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和基因,遗传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性状。
2.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基因的分离和再组合。
3. DNA与基因:基因是DNA上的一段编码信息,基因通过DNA复制和转录翻译过程决定个体的蛋白质合成。
4. 变异和突变:基因发生变异或突变可以导致新的性状产生,通过选择和遗传可以传递。
五、生物多样性1. 生物分类:根据生物的共同特征和亲缘关系进行分类,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病毒除外)(2)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基本功能(3)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4)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5)生物对外界可产生应激反应和自我调节,对环境具有适应性达尔文进化论的要点1、遗传2、变异3、繁殖过剩4、生存斗争5、适者生存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适应着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
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
自然选择的基本内容➢生物进化是指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初最原始的形式经过漫长的岁月变异演化为几百万种形形色色生物的过程。
➢所谓自然选择实质上是自然环境导致生物出现生存和繁殖能力的差别,一些生物生存下去,另一些生物被淘汰。
➢Darwin主义包含了两方面的基本含义:(1)现代所有的生物都是从过去的生物进化来的;(2)自然选择是生物适应环境而进化的原因。
蛋白质、核酸和多糖3类生物大分子中,连接单位的各是什么样的化学键生物大分子主要有三大类:蛋白质核酸多糖有丝分裂过程前期染色质浓缩,折叠,包装,形成光镜下可见的染色体。
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姊妹染色单体。
中期核膜消失,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被分别拉向细胞两侧末期重新形成核膜,染色体消失细胞质分裂胞质形成间隔,最终分开为两个细胞真核细胞的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发生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生殖细胞包括卵细胞和精子细胞。
它们的遗传物质总量仅为体细胞的一半,称为n 细胞。
由2n 的体细胞产生n 的生殖细胞,需要经过减数分裂。
(2)减数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减数分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减数分裂: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第二次减数分裂:DNA不复制,细胞再分裂一次。
结果,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遗传物质总量由2n 变为n。
总之,减数分裂就是DNA 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由一个2n 细胞分出4 个n 细胞。
生命的特征
简述生命的特征生命有八大特征(就地球上看到的生命而言):有形状、有意识、有灵性、有活力、有诞生、有新陈代谢、有死亡、有转化。
能符合以上八大特征的,就是生命,不符合以上八大特征的就不是生命。
1、有形状:生命是寄生于一定生物体中的,生物体都是有形的,都是客观存在的东西的,能够被人所感知的,有形的就意味着生物体有自己固定的形状,大自然中存在着数以百万的生命,这些生命都是有形状的。
2、有意识: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变化有反应、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的感知、感觉上升到思维领域,进而形成思想,并以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
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对外部事物有所感应并能通过大脑的指示做出一定的反应。
3、有灵性:灵魂只是灵性的基础,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对上帝的敬畏、对神佛的敬拜、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类的无私奉献等等是人的灵性的表现。
4、有活力:生物体能够通过自己的途径获得能量并且从事一定活动,能行走坐卧、能劳动创造。
5、有诞生:指的是生命总是从另一个生命那里得到延续,指的是生命的开始,不论是从母亲子宫中生出来,还是"克隆"出来,总有个开始。
6、有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指的是生物体的机能的变化,内部结构、细胞、系统在不停运作中获得能量和排除垃圾。
人从诞生,成长为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就标志着人有新陈代谢。
7、有死亡:死亡是所有生命的结局,生命都指向一个点----死亡。
没有永垂千古、万寿无疆的生命,生命都有一个结局--死亡。
8、有转化:从能量守恒定律讲,生命的产生、成长都是要获得能量才可以进行,生命从一个地方获得能量,转化为自己的能量。
生物体死后,能量又转化为其他生物体的能量。
为其他生命的诞生、成长提供能量。
初中一年级生物认识生命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初中一年级生物认识生命的基本特征与分类生物是我们周围的一切生命体的总称,而生命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对于我们了解生物的本质至关重要。
在初中一年级的生物课程中,学生将首次接触到这些概念,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来认识生命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一年级生物认识生命的基本特征以及生物的分类。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是指生物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将生物与非生物区分开来。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四个生命的基本特征:1. 细胞构成: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包含着各种生物学上重要的结构,如DNA和细胞质等。
2. 新陈代谢: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来获得能量和维持生命活动。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的吸收、消化、吸收和排泄等过程。
3. 生长和发育:生物能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生长,并经历一系列的发育过程,从幼体逐渐变成成体。
4. 适应环境:生物能够通过适应环境来生存和繁衍后代。
这种适应性可以体现在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
二、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是通过将生物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特征进行划分和归类的过程,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和研究生物的多样性。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需要了解以下五个生物的分类等级:1. 界:生物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包括动物界和植物界。
动物界包括了所有的动物,植物界包括了所有的植物。
2. 门:生物门是界的下一个分类等级,根据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划分。
例如,在动物界中,有脊椎动物门和无脊椎动物门。
3. 纲:生物纲是门的下一个分类等级,用于更加细致地划分生物。
以脊椎动物门为例,包括了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等。
4. 目:生物目是纲的下一个分类等级,用于进一步细分生物。
以鸟纲为例,包括了鸡形目、鸽形目、鹦形目等。
5. 种:生物种是目的下一个分类等级,是生物分类中最小的单位。
同一种的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可以繁衍后代。
通过对生物的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各种生物。
生命的七大基本特征
生命的七大基本特征
生命的七大基本特征是:细胞组成、有序性、代谢、反应性、生长和发育、适应性和遗传。
1. 细胞组成:生命物质和生命现象均来源于细胞。
细胞是生命存在最基本的单位,生命体系中所有生命现象都是由细胞完成的。
2. 有序性:生命体系具有明显的秩序性,从分子层面到组织、器官和整个生物体都呈现出高度有序的结构。
3. 代谢:生命体系具有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的能力,能够通过代谢过程获取能量和物质,进而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
4. 反应性:生命体系对外部刺激表现出明显的反应,包括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等。
5. 生长和发育:生命体系具有生长和发育的能力,能够通过吸收营养物质和生命过程中的细胞分裂来增加体积、体重和体内器官数量。
6. 适应性:生命体系具有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通过进化和自然选择,生命体系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7. 遗传:生命体系具有遗传性,个体的基因信息可以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下一代,从而保证基因信息的连续性和多样性。
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命的基本特征
人体生命活动包括四个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
一、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生命现象的基本表现。
它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方面。
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为自身物质的过程称为合成代谢(anabolism)。
机体分解其自身成分并将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分解代谢(catabolism)。
机体生命活动需要不断地自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并在体内经过化学变化以及不断地向外界排出自身和外来物质的分解产物,这一过程称为物质代谢。
物质代谢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使构成细胞的生物分子在物质交换的过程中不断更新,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运行。
与物质代谢相伴随的是能量的摄取及其在体内的转换、利用、贮存和排出,这个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是能量代谢的基础,是能量的根本来源。
物质在体内进行化学转化过程中产生能量,用以机体活动的需要和体温的维持,多余的能量则以热的形式发散到体外。
因此,新陈代谢包括两个部分: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二者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会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②通过观察、讨论、领会,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重点)
2.能力目标
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前准备:
一盆生长旺盛的含羞草,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还有蝴蝶、小鸟。
远处有山林、草地,草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蘑菇、蟋蟀、蚂蚁。
近处有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小狗趴在旁边吐着舌头。
还有一座小桥,水中有游鱼、水草……欣赏图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从美丽的大自然画面引入,使学生从感到熟悉、亲切、有趣,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二、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为什么?
积极思考、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程度。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飞机、白云、太阳、山石、桥、水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都
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鸡、狗、鱼、蘑菇等是生物,因为它们都有生命。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自然界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
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
2.观察教材图1.1—1,插图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
学生边观察边回答:有中华鲟、啄木鸟、东北虎、银千年银杏树、蝴蝶还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大肠杆菌。
3.为了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熟悉的生物,由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各种生物的资料。
4.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
根据各种生物的特点,人们通常它们分成三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现在你能将图1.1—1所示的生物进行分类了吗?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明确生物是有生命的。
学生要根据身边的实例及教材的学习等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尝试分类:中华鲟、啄木鸟、蝴蝶、东北虎是动物;银杏树是植物;大肠杆菌是微生物。
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通过提取脑海中的生活常识,自然而然的解决问题。
学生形成自然界是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观点。
在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众多的生物简单分类,明确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类。
四、组织交流点拨建构
【过渡语】仔细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你会发现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他们都是有生命的。
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知识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小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插图和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这些生命现象。
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动物有哪些生命现象?植物有哪些生命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3.现在各小组将你们的发现与大家交流吧。
教师:植物需要呼吸吗?
教师明确:植物和动物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师:说的多好啊!生长发育是生物比较明显的生命现象,请同学们来感受一下生命的神奇吧。
(教师播放课件:一粒种子逐渐萌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视频。
)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分析,并完成表格。
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其他小组同学再补充。
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及时补充,在活动中体会各种生物所具有的生命现象。
通过思考和教师的提示,学生回答:植物也要呼吸。
补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这就是植物的繁殖现象。
结合自己与父母的相似特征、不同特征,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
引导学生研究教材插图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动物的生命现象,进而推广到微生物,了解生物的生命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在小组间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了充分的绽放。
教材中出现了新陈代谢这一名词,学生非常陌生,在此,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的新陈代谢现象,对后面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打下基础。
通过小组讨论发言,他人补充的形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得到加强,通过合作获得成功,增强了自信心。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表达交流都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让学生明确各种生物的繁殖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过渡语】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命现象,生物还有一些我们刚才没有提到的生命现象。
1.课件展示:展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图,引导学生理解: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2.课件展示:青蛙的保护色,仙人掌能够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里,蚯蚓疏松土壤……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提高认识: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并能改变环境。
根据教师提示,学生很容易想到,并补充刚才没有讨论到的问题。
引导全面认识生物所据有的生命现象。
让学生建立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归纳总结迁移应用
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各小组相互补充,总结出以下几点:
(1)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2)能生长发育。
(3)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4)具有应激性。
(5)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都有一定的结构。
(7) 能繁殖后代
2.迁移应用: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分析它是否具有上述生命现象?
【结束语】通过同学们积极的探究,我们认识了生物和非生物,也了解了生物所具有的一些生命现象。
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将重点概念进行梳理、归纳、记忆。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学以致用,学会在新知中迁移,在迁移中应用,在应用中巩固了重要概念:生物所具有的生命现象。
课堂达标检测课堂达标检测题:
A类:《生物助学》第3页第9 题。
B类:教材第5页第1、2题。
课下作业:
A类:《生物助学》第2页1—8题。
B类:教材第5页第3题。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及时互纠。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动物:举例有一定的结构。
植物:举例生长发育
微生物:举例繁殖后代
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应激性新陈代谢适应并影响环境具有遗传变异现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七年级生物课的开篇,不但要完成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今后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激趣—探究”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认识生物,然后观察生物的这些生命现象,最后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遵循了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符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使学生从一开始学生物就觉得生物很有趣、很实用。
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含羞草遇到刺激后合拢叶片的实例、种子萌发长成参天大树的画面,都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