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生命基本特征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新陈代谢-生命基本特征
祖国医学认为,生命就是生物形体的气化运动,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化气与成形。
化气与成形的对立统一是生命过程之最根本的特殊的矛盾。
这就是生命区别于非生命的本质。
关于这一点,《黄帝内经》里明确指出:阳化气,阴成形。
即是说,阳是化气过程,即把机体中的形质,化为无形的气(肉眼难辨的精微物质),以为功能活动。
而阴是成形过程,即把外界的物质合成自己的形质。
化气与成形总是此消彼长,彼消此长的。
但在正常生命条件下,又保持其动态的平衡,互为前提,互相转化,是谓相反相成。
生命过程就是不断的化气与成形的过程,即有机体同外界进行不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现在看来,化气过程即异化作用或分解代谢,包括体内组织成分的分解和能量储备的分解,提供同化作用和有机体其他种种生命活动的需要。
成形过程,即同化作用或合成代谢,即摄取外界的物质构成自己的组织和能量储备。
又因物质与能量是密切联系的,生命物质都蕴藏着一定的化学能,故物质交换就意味着能量交换。
新陈代谢实质是与周围环境进行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正如恩格斯所说:有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一般和最显著的现象。
可见,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显著的特[标签:内容]。
生命的法则主要内容

生命的法则主要内容
1.生命的本质和目的:生命是指所有生物存在和发展的过程,其本质是自我保存和繁衍后代,目的是在生存和繁衍中实现自我价值和意义。
2. 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复制、适应性和进化性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使得生命能够适应环境和不断进化。
3. 生命的层次结构:生命可以分为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和种群等层次结构,每个层次都有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
4. 生命的能量转换:生命依赖于能量的转换和利用,能量来源包括光能、化学能、热能等,能量转换的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5. 生命的遗传和变异:生命的遗传信息存储在DNA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是生命进化的基础,遗传变异可以产生新的适应性特征和物种。
6. 生命的环境和适应: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适应环境是生命的关键,生命可以通过进化和适应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7. 生命的伦理和责任:生命具有尊重、保护和促进的伦理价值,人类需要对生命负起保护和促进的责任,这包括对自己、他人和自然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 1 -。
生命的基本特征

细胞学说*
1 . 提 出 : 1838-1839 年 德 国 植 物 学 家 Schleiden 和 动 物 学 家 Schwann 共同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 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2. 基本内容: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 胞产物所构成;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新的细胞 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3. 意义: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和达尔文的 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人们通常将细胞学说、进化论和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作为现代 生物学的三大基石,而细胞学会所又是后两者的“基石”。
生命的基本特征*
1、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2、严格有序的结构 3、新陈代谢 4、生长、发育、生殖 5、遗传、变异、进化与适应性 6、感应性和运动
原生的第一个细胞必须具备下列最基本的 性质: (1) 有类似质膜的生物膜。 (2) 有能完成自我复制和自发整合的生命 大分子物质体系。 (3) 具有内在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信 息交流的基本性能。染色体来自*核糖体组成结构*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的差异?原核和真核(细胞)
S: Svedberg, sedimentation rate/coefficient 沉降系数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的差异
• 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相同点:有细胞膜,有细 胞质,有核糖体 • 不同点:真核的有细胞器,原核的没有;真 核的有膜包着的细胞核,原核的只有核区
蕈菌: 大型子实体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原核 大小 细胞核 1-10 μm 无核膜、核仁,裸 露DNA集中于核区 真核 10-100 μm 有核膜、核仁, DNA 与蛋白质形成染色 体,有成形的核 有线粒体、内质网、 高尔基体等复杂细 胞器 纤维素和果胶 酵母、丝状真菌
生命活动的五个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五个基本特征生命是地球上最为神奇而复杂的现象之一,它表现出了许多与非生命物质不同的特征。
生命活动的五个基本特征是自我组织、自我复制、自我修复、能量代谢和适应环境。
这些特征使得生命体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自我组织是生命活动的第一个基本特征。
生命体内的分子、细胞和组织能够自发地组织成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这种自组织能力,生命体能够构建起自身的组织和器官,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例如,细胞能够自组织成组织和器官,使得生物体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功能。
自我复制是生命活动的第二个基本特征。
生命体能够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
这种自我复制的能力使得生命得以延续,并且使得生物种群能够逐渐演化和进化。
自我复制的过程中,遗传信息会被复制并传递给下一代,保证了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自我修复是生命活动的第三个基本特征。
生命体能够自我修复受损的部分,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这种自我修复能力使得生命体能够抵抗外界环境的侵害,并保持自身的完整性和功能。
例如,人体的皮肤能够自我修复受伤的部分,使得伤口能够愈合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能量代谢是生命活动的第四个基本特征。
生命体能够通过吸收和利用外界的能量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能量代谢的过程中,生命体将外界的能量转化为自身所需的能量,并用于维持各种生理功能的运行。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合成有机物和维持生命活动。
适应环境是生命活动的第五个基本特征。
生命体能够感知和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
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得生命体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例如,动物能够感知食物和捕食者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行为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的机会。
生命活动的五个基本特征使得生命体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这些特征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生命的奥秘和多样性。
通过研究和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探索生命的本质,为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生命的特征与起源

(1953)
二、目前普遍认为的生命起源模式
原始生命的化学演化
原始细胞的产生 自养生物的出现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1、原始生命的产生(化学演化)
①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②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到生命大分子物质; ③从生命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④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2、原始细胞的产生 最原始细胞的雏形是: ①具有可变形的半通透性脂质-蛋白质界膜; ②含有由核酸-蛋白质整合体系组成的信息系统; ③蛋白质合成系统。 这时的细胞是通过厌氧呼吸获取能量的异养型 原始生命单位。
细胞是一切生命有机体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 单位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一个基本的细胞结构应包括
与外界环境隔绝的膜结构(质膜) 遗传信息的贮存和传递系统(DNA RNA)
蛋白质合成系统(核糖体)
动 物 细 胞 模 式 图
植 物 细 胞 模 式 图
细 菌 模 式 图
腺病毒
生物与生存环境的 相互作用和协调统 一是生命自然界的 基本法则
小
结
了解生命体的九大基本特征
第二节 生命的起源
生命起源的一些假说 目前普遍认为的生命起源模式
一、生命起源的一些假说
宗教认为上帝创造了生命 古代人认为生命是自然发生的
达尔文的探索
米勒的实验----生命起源于无机物
吸附在
鸡红细 胞上
问题二
病毒、类病毒等无标准细胞结构,所以说细胞是一切 生命的基本单位是否片面?
3、新陈代谢—高度一致的生命基本运动形式
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生物体 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 而被排出体外。 同化作用(anabolism):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 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 化学能。 异化作用(catabolism):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 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
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学简史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郝
整理ppt
30
(一)巴斯德
• 巴斯德(Li Pasteur,1822-1895),19世纪微生物学家和 化学家,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和医学生物学的基础。他的成 就有:
1. 对有机化合物旋光性进行了研究。 2. 证明了不同的发酵由不同类的微生物引起的。 3. 提出了接种疫苗和加温灭菌防腐的方法。 4. 发现蚕的病害来源于蚕孢子虫病。 5. 发现引起炭疽病的唯一来源——炭疽杆菌。 6. 建立了微生物研究的一系列方法,寻找分离得出多
6
正在受精的卵细胞
整理ppt
7
整理ppt
8
(六)生命会生长发育
• 生长概念:生物体或细胞从小到大、重量和体积 增加的现象,通常表现为细胞增多和体积增大。
• 发育概念:生物体生活史中构造和技能从简单到 复杂的变化过程。
• 生物依靠从外界向体内吸收食物而生长。生物吸 收的食物在化学成分上常常与自身不同,它用化 学方法把这些食物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
该书从变异性,遗传性、生存竞争和适应性等方面论证了生物进化的现象,提 出了以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并且正确 解释了生物适应性。
1868年,发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 1871年,发表《人类起源和 性的选择》。
对人工选择作了系统的叙述,解释了物种的起源和发展、变异和遗传的生物属
• 17世纪,显微镜发明。它是所有促进生物进步的仪 器中最重要的仪器,是其开始了细胞学、组织学和 生物学的开始。
1. 早在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就有了透镜的制造和观看表演的记载。
2. 16世纪,制造透镜成为一种确定的行业,为显微镜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生命活动的五个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五个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五个基本特征是指新陈代谢、生长与发育、繁殖、反应和适应、进化。
这五个特征是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进行的基础,下面将对这五个特征进行详细阐述。
一、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
新陈代谢包括有机物的合成和降解两个过程,通过这两个过程,生物体能够利用外界物质和能量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有机物的合成是生物体将外界物质转化为自身所需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等;而有机物的降解是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释放出能量。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能够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基础,它使得生物体能够不断适应和对抗外界环境的变化。
二、生长与发育生长与发育是生命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生长是指生物体体积和质量的增加,是生物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而发育则是指生物体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形成过程。
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是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来实现的,细胞的增殖导致了生物体体积的增加,而细胞的分化则使得生物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得以形成和发育。
生长和发育是生物体不断适应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也是生物体不断进化和变异的基础。
三、繁殖繁殖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生物体后代的传承和延续。
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
无性繁殖是指生物体通过自身的方式繁殖后代,如细菌的分裂、植物的萌发等;而有性繁殖是指生物体通过两个个体之间的配子结合来繁殖后代,如动物的交配、植物的授粉等。
繁殖使得生物体能够不断繁衍后代,保持种群的数量和多样性。
四、反应和适应反应和适应是生命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生物体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并通过适应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生物体的反应是通过感受器官接受外界刺激,经过神经系统传导和处理后,产生相应的反应;而适应则是指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的调整和改变。
生物体的反应和适应使得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和生存于不同的环境中。
五、进化进化是生命活动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生物体适应和演化的过程。
七年级生命生态安全知识点

七年级生命生态安全知识点生命生态安全知识点一、生态环境保护1. 什么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环境。
2. 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会影响生命,导致水、空气、土地等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威胁人类的健康。
3.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1)减少污染物排放;(2)垃圾分类,循环利用;(3)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二、生命的基本特征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所有动植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2. 生物需要能量生命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于阳光和食物。
3. 生物有自我调节功能生物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等多种方式进行调节,以适应环境。
三、生态平衡与生态破坏1. 什么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物种群的数量和分布保持相对稳定,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
2. 生态破坏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生态破坏会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引起自然生态系统的紊乱,进而威胁到生命的安全。
3. 如何保护生态平衡(1)保护自然环境,避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2)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可持续发展;(3)加强科学研究,了解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原因。
四、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1. 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危害。
2.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一个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如何保障食品安全(1)加强食品检验,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2)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惩治违法行为;(3)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
结语生态环境保护、生命的基本特征、生态平衡与生态破坏、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是七年级生命生态安全知识点的重要内容。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保护生命,保护环境,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生命的特征与起源.ppt

四、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统一机制 ——信息传递
各种生命有机体 都具有完善的信息传 递系统,这是维持、 协调机体正常生命活 动所必须的,也是生 命秩序性和自主性的 具体体现。
五、生物体量变与质变转化的表现形式 ——生长和发育
➢生长:生物体在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当同化作用 超过异化作用时,生物体由小长大的过程,称为生长, 多细胞生物的生长主要是细胞数量的增多。——量变
➢发育:在生长的基础上,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经一系列 复杂的变化,形成一个成熟个体的过程,称为发育。 ——质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生生不息的基础——生殖
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以一 定的方式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子代个体,这个 过程叫生殖。
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克隆:由同一祖先无性繁殖而来,在遗传上
基本相同的后裔个体群,称为无性繁殖系或 克隆。
第一章 生命的特征与起源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共同的生命大分子基础—— 核酸、蛋白质
二、相似的生命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是一切生命有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病毒、类病毒是非细胞生物体
三、高度一致的生命基本运动形式 ——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生物体生与物环体境把之从间物质和能量生的物交体换将,自身
➢ 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种群适应着生存环境,同时又在改 变着其生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统一协调关系。
九、生命自然界的基本法则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
生物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协调 统一,是生命自然界的基本法则。
七、生命的中枢——遗传和变异
遗传:生命有机体在生殖过程中表
现出来的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相似现 象。遗传使物种能保持相对稳定。
变异:同种个体之间的差异。
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与规律每一个生命体,无论是茂密的森林中的古老树木,还是宇宙中微小的细菌,都拥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和规律。
这些特征和规律像是生命的基石,支撑着生命的存在和发展。
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些基本特征,了解生命的奥秘。
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长与发育。
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所有生命体都经历了从幼年到成年、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这种生长和发育不仅仅是体积的增加,更是结构和功能的复杂化。
例如,一颗种子发芽后,会逐渐长成一棵完整的植物,过程中经历了从萌芽到开花结果的变化,这一过程就是生长和发育的体现。
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代谢。
代谢是指生命体内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通过代谢,生命体能够获得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细胞内的各种酶促反应,以及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是代谢的一部分。
生命体依赖于代谢来获取生长所需的营养,并排除体内的废物,从而保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此外,生命体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生命体能够通过各种机制调节自身的内部环境,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这种调节能力包括体温的调节、血糖水平的调控等。
以人类为例,当外部气温变化时,体内的温度调节系统会启动,以保持体温在适宜的范围内。
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得生命体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并繁衍。
繁殖是生命体延续的重要特征。
所有的生命体都有繁殖的能力,通过繁殖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性繁殖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带来了遗传多样性;无性繁殖则通过一个体直接产生新个体,通常较为高效但遗传多样性较低。
无论哪种方式,繁殖都是生命延续和进化的重要机制。
生命体还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遗传是指将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过程,确保了特征的稳定性和继承性。
变异则是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偶然变化,可能导致新特征的出现。
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使得生命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进化。
例如,某些植物可能由于突变而获得更强的抗病能力,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答案:1、新陈代谢祖国医学认为,生命就是生物形体的气化运动,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化气与成形。
化气与成形的对立统一是生命过程之最根本的特殊的矛盾。
这就是生命区别于非生命的本质。
关于这一点,《黄帝内经》里明确指出:“阳化气,阴成形。
”即是说,阳是化气过程,即把机体中的形质,化为无形的气(肉眼难辨的精微物质),以为功能活动。
而阴是成形过程,即把外界的物质合成自己的形质。
2、具有应激性应激性,是指生命体在受到来自外界和内部刺激时,均具有产生反应的能力,如冷热刺激的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呕吐反射,排便反应等等。
3、生长、发育和繁殖任何生命体都经历从诞生到生长发育的过程。
所谓生长,是指生物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当同化作用超过异化作用时,生物体的重量和体积便随之而增加。
所谓发育,对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是指从受精卵开始,经过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一直到死亡。
4、遗传和变异生殖的结果,可使生物的种族得以绵延不绝;遗传的结果,是生物体维持其稳定性的基础。
二者是一切生命体的显著特征之一。
5、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6、适应性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非细胞生物——病毒,其生命活动离不开活细胞,当其离开宿主细胞单独存在时,不具有生命力。
扩展: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1. 概念: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2. 组成(1)物质代谢:营养合成自身、分解自身排出过程;包括:①合成代谢;②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为分解代谢提供物质基础,分解代谢为合成代谢提供能量来源,二者互为因果。
(2)能量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过程中,有能量生成、储存、转换、利用的过程。
3. 生理意义: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生命体区别于非生命体的根本标志。
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建立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之上,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即宣告结束。
(二)兴奋性1. 概念:兴奋性是指机体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生命的基本特征,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希望有所帮助!(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指有生命的特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进行自我更新的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机体从周围环境中不断摄取营养物质,并把这些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的物质,这一过程叫做同化作用;同时又将自身的成分及摄入的一部分营养物质进行分解氧化,放出能量供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并把物质分解氧化后产生的代谢产物不断地排出体外,这叫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一个新陈代谢过程的二个方面,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停止。
所以说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都以是新陈代谢为基础的。
(2)应激性机体能感受到刺激产生反应的特征叫应激性。
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刺激因素,如温度、光、电、机械的、化学的等等。
对这些因素的刺激,机体产生的反应形式有二种:兴奋——刺激后由静止变为活动,由活动弱变为活动强;抑制——由活动变为静止,由强变为弱。
机体具有应激性,对各种刺激能发生不同的反应,也是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特征。
例如,运动遇到太热的东西,就要回避,否则就被烫伤、烧死;到春天,大地回暖,各种植物要发芽长叶,冬眠的动物就出穴觅食求生。
(3)生殖、繁衍后代生殖是指生物产生与自己相似的新个体以延续种系的生命活动过程。
任何生物,其个体的生命过程都要经过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阶段,也就是说个体的生命总是要死亡的。
如果没有生殖,不能繁衍后代,那也就没有生物,地球还是像很早很早以前那样,成为无生命的行星。
关于感悟生命的句子1、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漫旅,遇见了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我珍惜着每一个可以让我称做朋友的人,因为那是可以让漂泊的心驻足的地方。
有时候会被一句话感动,因为真诚;有时候会为一首歌流泪,因为自然。
高中生物教案:认识生命的基本特征

高中生物教案:认识生命的基本特征认识生命的基本特征高中生物教案引言:生命无处不在,是地球上最为神奇的存在之一。
了解和认识生命的基本特征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介绍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组织构成、代谢能力、遗传信息传递和自我调节等方面。
一、组织构成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类。
通过观察细胞结构,可以了解到不同种类生物体的相似和差异之处。
2. 有机体由多个组织和器官组成生物体通常由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器官组成,这些组织协同工作以保持整个有机体正常运转。
每个器官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并且与其他器官相互联系。
3. 具备分层次结构生物体呈现出明确而有序的分层次结构,可以从微观到宏观的不同层次进行描述。
例如,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二、代谢能力1. 能量转化和利用生物体具备将外部营养物质转化为细胞内能量的能力。
通过新陈代谢过程,生物体可以获取所需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
2. 物质循环和转化生物体参与着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确保身体中各种必要成分的平衡。
这些循环过程对于生命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三、遗传信息传递1.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在所有生命形式中,DNA是遗传信息的主要储存形式。
DNA分子包含了指导蛋白质合成和其他重要生物功能所需的指令。
2. 遗传信息通过基因组传递基因组是一个细胞或一个有机体所拥有的所有基因组成的总和。
基因组包含了控制个体特征表达以及遗传疾病等重要信息。
四、自我调节1. 维持内稳态生物体具备自我调控机制,以确保内部环境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例如,体温调节、酸碱平衡和水分调节等。
2.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生物体可以通过行为、形态和生理等方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
这种适应性能力可以保证生命在各种复杂环境中的存活。
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包括组织构成、代谢能力、遗传信息传递和自我调节等方面。
生命的特征与起源

细胞是一切生命有机体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 单位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一个基本的细胞结构应包括
与外界环境隔绝的膜结构(质膜) 遗传信息的贮存和传递系统(DNA RNA)
蛋白质合成系统(核糖体)
动 物 细 胞 模 式 图
植 物 细 胞 模 式 图
细 菌 模 式 图
腺病毒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命的定义 生命基本特征
一、什么是生命
生命是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 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 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
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1、核酸、蛋白质—共同的生命大分子基础 2 、细胞—相似的生命基本单位 3 、新陈代谢—高度一致的生命基本运动形式 4 、信息传递—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统一机制 5 、生长与发育—生物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表现形式 6 、生殖—生命现象无限延续的根本途径 7 、遗传与变异—决定和影响生命现象的中枢 8 、进化—生命活动的全部历史 9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生命自然界的基本法则
3、自养生物的出现 原始细胞是异养型的,以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为 营养物质。但是,当原始海洋中有机物因异养生 物的消耗而减少时,原始细胞就开始了从异养型 向自养型的分化、发展,最终出现了具有“质体” 的蓝藻一类的原核生物。
4、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用于解释这一进化的假说有两种: ①分化起源说认为,原始的原核细胞,通过一系列 DNA的胞内复制和质膜的内陷,形成了细胞核和 细胞器;然后,再通过结构的分化,并伴随部分 复制功能的消失,最终演化为真核细胞。 ②内共生起源说认为,真核细胞内的细胞器不是细 胞自身结构分化演变的结果,而是来源于外部。 中心体、鞭毛源自螺旋菌样的内共生体;叶绿体 和线粒体则分别来自于古蓝藻和好氧细菌。前真 核生物是一种具吞噬能力的厌氧生物,吞噬之后 两者形成了互利的内共生关系。
生命的特征

简述生命的特征生命有八大特征(就地球上看到的生命而言):有形状、有意识、有灵性、有活力、有诞生、有新陈代谢、有死亡、有转化。
能符合以上八大特征的,就是生命,不符合以上八大特征的就不是生命。
1、有形状:生命是寄生于一定生物体中的,生物体都是有形的,都是客观存在的东西的,能够被人所感知的,有形的就意味着生物体有自己固定的形状,大自然中存在着数以百万的生命,这些生命都是有形状的。
2、有意识: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变化有反应、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的感知、感觉上升到思维领域,进而形成思想,并以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
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对外部事物有所感应并能通过大脑的指示做出一定的反应。
3、有灵性:灵魂只是灵性的基础,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对上帝的敬畏、对神佛的敬拜、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类的无私奉献等等是人的灵性的表现。
4、有活力:生物体能够通过自己的途径获得能量并且从事一定活动,能行走坐卧、能劳动创造。
5、有诞生:指的是生命总是从另一个生命那里得到延续,指的是生命的开始,不论是从母亲子宫中生出来,还是"克隆"出来,总有个开始。
6、有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指的是生物体的机能的变化,内部结构、细胞、系统在不停运作中获得能量和排除垃圾。
人从诞生,成长为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就标志着人有新陈代谢。
7、有死亡:死亡是所有生命的结局,生命都指向一个点----死亡。
没有永垂千古、万寿无疆的生命,生命都有一个结局--死亡。
8、有转化:从能量守恒定律讲,生命的产生、成长都是要获得能量才可以进行,生命从一个地方获得能量,转化为自己的能量。
生物体死后,能量又转化为其他生物体的能量。
为其他生命的诞生、成长提供能量。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自主性: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一种自发性的活动,它不仅受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部环境和机体其他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
2、稳定性: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保持机体内部环境稳定的特点,使得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而不会损害机体内部稳定性。
3、可塑性:随着外界环境变化,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可塑性,可以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对机体内部状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外部环境。
4、可恢复性: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强大的可恢复性,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后,能够迅速恢复原有的状态,使机体能够保持稳定的生理机能。
生命的七大基本特征

生命的七大基本特征
生命的七大基本特征是:细胞组成、有序性、代谢、反应性、生长和发育、适应性和遗传。
1. 细胞组成:生命物质和生命现象均来源于细胞。
细胞是生命存在最基本的单位,生命体系中所有生命现象都是由细胞完成的。
2. 有序性:生命体系具有明显的秩序性,从分子层面到组织、器官和整个生物体都呈现出高度有序的结构。
3. 代谢:生命体系具有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的能力,能够通过代谢过程获取能量和物质,进而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
4. 反应性:生命体系对外部刺激表现出明显的反应,包括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等。
5. 生长和发育:生命体系具有生长和发育的能力,能够通过吸收营养物质和生命过程中的细胞分裂来增加体积、体重和体内器官数量。
6. 适应性:生命体系具有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通过进化和自然选择,生命体系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7. 遗传:生命体系具有遗传性,个体的基因信息可以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下一代,从而保证基因信息的连续性和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会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②通过观察、讨论、领会,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重点)
2.能力目标
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前准备:
一盆生长旺盛的含羞草,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还有蝴蝶、小鸟。
远处有山林、草地,草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蘑菇、蟋蟀、蚂蚁。
近处有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小狗趴在旁边吐着舌头。
还有一座小桥,水中有游鱼、水草……欣赏图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从美丽的大自然画面引入,使学生从感到熟悉、亲切、有趣,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二、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为什么?
积极思考、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程度。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飞机、白云、太阳、山石、桥、水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都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鸡、狗、鱼、蘑菇等是生物,因为它们都有生命。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自然界就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
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
2.观察教材图1.1—1,插图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生物?
学生边观察边回答:有中华鲟、啄木鸟、东北虎、银千年银杏树、蝴蝶还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大肠杆菌。
3.为了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熟悉的生物,由学生介绍课前收集到各种生物的资料。
4.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
根据各种生物的特点,人们通常它们分成三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现在你能将图1.1—1所示的生物进行分类了吗?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明确生物是有生命的。
学生要根据身边的实例及教材的学习等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尝试分类:中华鲟、啄木鸟、蝴蝶、东北虎是动物;银杏树是植物;大肠杆菌是微生物。
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通过提取脑海中的生活常识,自然而然的解决问题。
学生形成自然界是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观点。
在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众多的生物简单分类,明确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类。
四、组织交流点拨建构
【过渡语】仔细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你会发现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他们都是有生命的。
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知识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小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插图和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这些生命现象。
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动物有哪些生命现象?植物有哪些生命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3.现在各小组将你们的发现与大家交流吧。
教师:植物需要呼吸吗?
教师明确:植物和动物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师:说的多好啊!生长发育是生物比较明显的生命现象,请同学们来感受一下生命的神奇吧。
(教师播放课件:一粒种子逐渐萌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视频。
)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分析,并完成表格。
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其他小组同学再补充。
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及时补充,在活动中体会各种生物所具有的生命现象。
通过思考和教师的提示,学生回答:植物也要呼吸。
补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这就是植物的繁殖现象。
结合自己与父母的相似特征、不同特征,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
引导学生研究教材插图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动物的生命现象,进而推广到微生物,了解生物的生命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在小组间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了充分的绽放。
教材中出现了新陈代谢这一名词,学生非常陌生,在此,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的新陈代谢现象,对后面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打下基础。
通过小组讨论发言,他人补充的形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得到加强,通过合作获得成功,增强了自信心。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表达交流都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让学生明确各种生物的繁殖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过渡语】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命现象,生物还有一些我们刚才没有提到的生命现象。
1.课件展示:展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图,引导学生理解: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2.课件展示:青蛙的保护色,仙人掌能够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里,蚯蚓疏松土壤……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提高认识: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并能改变环境。
根据教师提示,学生很容易想到,并补充刚才没有讨论到的问题。
引导全面认识生物所据有的生命现象。
让学生建立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归纳总结迁移应用
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各小组相互补充,总结出以下几点:
(1)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2)能生长发育。
(3)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4)具有应激性。
(5)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都有一定的结构。
(7) 能繁殖后代
2.迁移应用: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分析它是否具有上述生命现象?
【结束语】通过同学们积极的探究,我们认识了生物和非生物,也了解了生物所具有的一些生命现象。
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将重点概念进行梳理、归纳、记忆。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学以致用,学会在新知中迁移,在迁移中应用,在应用中巩固了重要概念:生物所具有的生命现象。
课堂达标检测课堂达标检测题:
A类:《生物助学》第3页第9 题。
B类:教材第5页第1、2题。
课下作业:
A类:《生物助学》第2页1—8题。
B类:教材第5页第3题。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及时互纠。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我们身边的生物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动物:举例有一定的结构。
植物:举例生长发育
微生物:举例繁殖后代
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应激性新陈代谢适应并影响环境具有遗传变异现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七年级生物课的开篇,不但要完成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今后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激趣—探究”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认识生物,然后观察生物的这些生命现象,最后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遵循了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符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使学生从一开始学生物就觉得生物很有趣、很实用。
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含羞草遇到刺激后合拢叶片的实例、种子萌发长成参天大树的画面,都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