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2016年新编安史之乱原因及影响
论述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
![论述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576010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2.png)
论述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影响深远的内战。
它发生在唐朝时期,起因于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最终导致唐朝的衰落和分裂。
本文将从原因和影响两个方面来论述安史之乱。
一、原因:1. 政治腐败:在唐朝中后期,朝政腐败严重,官员贪污腐化,官府弊端丛生。
这些腐败现象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民众的不满,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2. 贵族势力:唐朝时期,贵族势力日益壮大。
贵族豪强不断侵占土地,加剧了社会矛盾。
安禄山和史思明作为贵族出身,利用贵族势力策划叛乱,试图推翻唐朝的统治。
3. 民族矛盾:唐朝时期,边疆少数民族逐渐壮大,与汉族之间存在矛盾。
安禄山是一个突厥人,而史思明是一个回纥人,他们通过利用少数民族的不满,勾结起来,发动了安史之乱。
二、影响:1. 社会动荡:安史之乱导致了长达8年的内战,战乱蔓延至全国各地,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农田荒废,经济衰退,社会秩序瓦解,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2. 国力衰退: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国力大幅度下降。
军队损失惨重,财政耗竭,边疆土地大量丧失。
唐朝由此开始走向衰落,逐渐失去了统一的力量。
3. 地方割据: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各地的割据现象。
叛乱平息后,安禄山的儿子安慈乂在河南建立了大燕政权,又有黄巢、王仙芝等人相继起兵。
这些割据势力使得唐朝的统治更加困难。
4. 文化倒退:安史之乱对唐朝的文化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许多文人因战乱而流亡,文化交流受到阻断。
唐朝的文化繁荣进入了停滞期,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影响。
安史之乱的原因主要是政治腐败、贵族势力和民族矛盾等因素的叠加,导致了唐朝内乱的爆发。
其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动荡、国力衰退、地方割据和文化倒退等方面。
安史之乱不仅是一场内战,更是唐朝走向衰亡的重要标志,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ff3755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b.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知识点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公元755年,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唐,安史之乱爆发。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2.安史之乱的原因:
(1)政治腐败: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2)军事举措失当:各地节度使享有军权、行政权和财权,势力膨胀;
(3)社会矛盾激化。
3.黄巢起义: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战乱不断,人民赋税繁重,无法忍受,黄巢率军起义,并占长安,建立政权,给了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4.唐朝灭亡:朱温于907 年建立了后梁,至此唐朝灭亡。
5.五代十国:北方黄河流域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经历了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6.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1)北方政权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不安;
(2)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3)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安史之乱的原因与影响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安史之乱的原因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ab6177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c.png)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安史之乱的原因与影响一、安史之乱的原因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的历史事件,是唐朝的一个严重的历史事件。
此次事件不仅导致了唐朝的衰落,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安史之乱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政治腐败是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朝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政治制度存在许多弊端,导致官僚机构臃肿、官员贪污腐败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减弱,导致地方势力逐渐壮大。
此外,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朝政逐渐腐败,这也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其次,民族矛盾也是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朝时期,中央政府与边疆各民族的矛盾较为尖锐。
当时,北方边疆各民族经常侵扰唐朝边境,唐朝不得不加强边疆防御。
但是,这种防御也加剧了与边疆各民族的矛盾,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
此外,经济因素也是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当时,唐朝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方面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此外,唐玄宗后期财政管理不善,也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二、安史之乱的影响安史之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安史之乱导致了唐朝的衰落和分裂。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力,许多地方势力逐渐崛起,形成了许多割据政权。
这导致了中国历史的重大变化,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其次,安史之乱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安史之乱中,许多文化名人和学者受到了迫害或逃亡,这导致了文化传承的断裂和损失。
此外,安史之乱也加剧了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这也导致了文化领域的冲突和对抗。
此外,安史之乱对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鼎盛时期,其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但是,安史之乱的爆发和持续导致了唐朝的衰落和分裂,这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安史之乱结束后,中国的影响力也逐渐减弱,这也为后来的历史事件带来了许多变化和挑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https://img.taocdn.com/s3/m/0c66381887c24028905fc303.png)
2. 过程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叛军南渡黄河,攻下洛阳。 756年,玄宗入川, 马嵬驿之变。
757年,安禄 山被杀。
763年安史之 乱平息。
公元755年,安史之 乱爆发。次年7月15日, 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 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 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 忠,并强迫玄宗杀杨贵 妃,玄宗无奈,只得自 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1.藩镇割据的形成
2.唐朝衰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藩镇割据的形成
原因
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采取安抚政策,设立更多的节度使,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藩镇的基本类型
河北地区 “河朔三镇” 东南地区 中原、西南、 西北地区
与中央对立,长期割据: “虽名藩臣,羁縻而已 ” 中央直接控制, 为唐后期立国之根本 中间状态。与中央存在摩擦, 尚未达到割据程度
黄巢起义(875—884年)
黄 巢 流 动 作 战 路 线 图
朱温灭唐
907年,废哀帝, 改国号梁,都于汴, 史称后梁。至此, 唐王朝灭亡。中国 历史进入五代十国 时期。
朱温(852年-912年)
◆三.五代十国
1.五代十国的概况 2.后周世宗的改革
1.五代十国的概况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南方与山西地区先后建立的多 个割据小国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 是晚唐藩镇割据的发展,北方诸国混战动乱,社会经济严 重破坏;同时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南方经济与文化地位进 一步提高。 五代十国又是转向重新统一的过渡,后周的改革为 结束分裂奠定了基础。
3.后周世宗的改革
饱受分裂割据和战乱之苦的 人民,热切渴望统一。
发展经济 严肃法纪 整顿军队
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0785c3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6.png)
安史之乱的影响安史之乱,发生于唐王朝统治后期的一场内乱,时间从天宝末年到宝应初年。
这场内乱不仅对唐朝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一、安史之乱的背景安史之乱的起因,源自唐朝边疆将领的叛变。
随着边疆军队的势力日益壮大,内部矛盾也逐渐显现。
其中,安禄山与史思明两位将领,凭借手中的兵权和地盘,最终选择反叛朝廷。
他们带领军队在唐朝疆土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二、安史之乱的经过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唐朝的统治陷入了混乱。
军队之间不断展开混战,各地战火连绵不绝。
随着战争的深入,大量的兵民丧生,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
唐朝的国力因此大为削弱,社会动荡不安。
三、安史之乱的影响1. 政治影响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统治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战争导致了中央集权的削弱,地方势力的崛起。
战后,唐朝的皇帝们不得不依靠地方节度使来维护统治,这为后来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2. 经济影响安史之乱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战争使得大量农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经济陷入混乱。
战后,唐朝的经济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
此外,战争还导致了货币制度的崩溃,使得社会经济秩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 文化影响尽管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战争中,各地的文化得以相互碰撞、交流,为后世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此外,安史之乱后,唐诗的发展也达到了巅峰,许多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4. 社会影响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战争导致了大量的人口减少和土地荒芜,使得社会阶层发生了重组。
此外,战争还加剧了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在战后,唐朝政府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社会矛盾。
5. 对后世的影响安史之乱不仅对唐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它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为后世的政治动荡和王朝更替埋下了伏笔。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共31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b63af1d90c69ec3d5bb75f3.png)
(1)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
1、唐玄宗重用奸臣 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 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 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去之;尤忌文学之士, 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 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 “口有蜜,腹有剑。”
——司马光《资治通鉴》
(1)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 2、唐玄宗追求享乐 做了30年皇帝 玄宗志得意满, 爱江山, 天下太平,物产丰盈 认为应该快快乐乐享受人生
安禄山
(1)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
狡诈的安禄山讨好杨贵妃, 这也正是唐玄宗追求享乐, 称杨贵妃为义母 任人唯亲的例证之一
骗得皇帝宠信
材料: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 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 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 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 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D
6.领导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是( A.安禄山 B.宇文化及 C.朱温 D.姚崇
A)
综合探究问题呈现 • 毛泽东对唐玄宗的评价: “唐玄宗前期会做皇帝,后期不会做皇帝。” 你觉得毛泽东的评价对吗?为什么?你从中获 得了什么道理?
@对。 @唐玄宗前期,重用人才,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 繁荣,国力强盛,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导致“安史之乱”,唐 朝由衰而亡。 @懂得治乱兴衰的道理。
更爱美人。
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
春宵苦短日高起, 后宫佳丽三千人 回眸一笑百媚生, 追求享乐, 3 、唐玄宗任人唯亲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三千宠爱在一身 从此君王不早朝。
荒废朝政
李林甫死后, 杨国忠为相, 身兼40余职,操纵朝政, 杨贵妃的三个姐姐 分别受封 韩国、虢国、秦国夫人, 杨氏一门“势倾天下”。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6335801770bf78a64295414.png)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历史对于很多文科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历史的复习贵在记忆和理解,只有把记牢,才可能拿到高分。
安史之乱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
此后安史余党在河朔形成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1、安史之乱爆发后的影响安史之乱是唐朝一个由盛而衰的点,同时,这件事还造成了唐代的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经历了一共七年零三个月,虽然这个叛乱最后是被镇压住了,可是唐朝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经过了这一次的祸事,大唐是大不如前了的。
无论是从经济、政治还是军事上来看都是处于一种苟延残喘的状态下。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从中最直观的可以看出,那时的民间是民不聊生,大家都不知道日子应该怎么过了。
在政治上,那些地方的势力开始蠢蠢欲动,不再对于唐朝中央机构的命令言听计从。
当中央下达命令时,阳奉阴违,并不会好好地、完整地执行命令。
更多的情况下,是把圣旨当做一张废纸。
这就看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力在下降,甚至可以说是下降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低点。
从经济上看,这次平定叛乱花了不少的物力,中央的财务状况有点被掏空的感觉。
而且因为在打战,人们也无法安心地耕作。
中国一向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了安心耕作的环境,人们的生活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据很多史料记载,在这次的安史之乱结束后,民间是有了一场大饥荒。
这就可以证明,这次战争对于经济的打击是多么的大。
以上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帮助同学们复习。
更多精彩内容,尽请关注高中!。
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https://img.taocdn.com/s3/m/5f46ff0f192e45361066f58a.png)
五 代 十 国
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 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 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全国为止。 3.根据课本知识,抢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唐朝藩镇割据
4.评价五代十国
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②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 有一定的发展; ③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
黄巢起义 朱温建后梁
907年
标志着唐朝灭亡
1、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手段之—。关键词
“ 907 年”、“朱温”、 “唐朝灭亡”反映的主题是 ( ) B.安史之乱 D.后梁建立
D
A.开元盛世 C.黄巢起义
2、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 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 ) B.隋末农民大起义 A.大泽乡起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唐朝灭亡
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唐朝的兴亡过程
鼎盛时期
由盛而衰
朱温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哪些政权?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南方地区又出现哪些政权?
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 闽、南汉、南平9个政权,加上北方 的北汉;
D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
黄巢起义结果:
起义失败
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建立政
权,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
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
黄巢起义对唐朝的统治的影响?
材料: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
当政。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 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相当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直接 打击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论述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
![论述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6c6d72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6.png)
论述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政治动乱,发生于唐朝中期,即公元755年至763年的十年间。
这场动乱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唐朝的政权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唐朝贞观年间,当时的唐朝疆域辽阔,社会经济繁荣,但也面临着一些内外因素的困扰。
首先,唐朝朝廷由于过于重视外征战争,使得国家财力耗竭,军费开支过大,导致政府财政紧张。
而安禄山、史思明等人的崛起与发展,就是在这个时候找到了机会。
他们在唐朝的西北边境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逐渐形成了与朝廷相对立的势力。
唐朝统治者的失职也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大唐皇帝玄宗在位期间,沉迷于享乐,荒淫无道,导致政府腐败,官员贪污腐败,民生困苦。
这种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使得人民对朝廷的不满情绪逐渐积累,为叛乱提供了社会基础。
安史之乱的爆发源于安禄山的叛乱。
安禄山是唐朝的一名宦官,由于得到了玄宗的宠信,逐渐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兵力。
755年,安禄山趁着朝廷内部的混乱和玄宗的荒淫无道,发动了对朝廷的叛乱。
他自称“大燕皇帝”,建立了以长安为中心的东都政权,并率领军队进攻中原地区。
随后,史思明也加入了叛乱的行列,进一步加剧了动乱的局势。
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首先,动乱导致了唐朝政权的动摇和分裂。
朝廷内部的混乱和叛乱势力的崛起,使得唐朝政权遭受到严重的打击,疆域大幅缩小。
动乱期间,安禄山的东都政权曾一度威胁到唐朝的统治地位,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危机。
安史之乱也对唐朝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破坏。
叛乱期间,军队经常抢掠掠夺,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流离失所和财产损失。
农田荒废,商业停滞,使得社会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此外,动乱还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死亡和流离失所,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平定叛乱,唐朝政府不得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加强地方割据势力的镇压来维持政权稳定。
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唐朝的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为后来的五代十国的政权更替奠定了基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学案(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学案(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dfc06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e.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学案(带答案)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2.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3.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的统治,了解统治者的作为与王朝盛衰的关系。
【学习重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学习难点】安史之乱【自主学习】一.安史之乱1.原因: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
社会矛盾。
②各地的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
③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形成的局面。
④边将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概况:①起止时间:年----年②人物:和。
③路线:叛军从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又攻下潼关,逼近。
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立为帝,即。
④结果:安史叛军被平定。
3.危害: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唐朝的国势从此。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①原因:唐朝后期,统治,专权,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人民赋役,又遇连年的。
②概况:起义军在领导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者以。
2.唐朝灭亡:年,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唐朝灭亡后,北方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等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
史称“五代十国”。
2.影响: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的延续。
北方政权更迭,政局。
南方地区政局,经济也有一定发展。
②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的历史影响和的密切联系,使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合作探究】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这是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
各地的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更给叛军反叛的绝好机会。
这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
此外,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986804a2b160b4e767fcfe5.png)
试述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安禄山年幼时父亲就死了,一直随母亲住在突厥族里。
他母亲后来嫁给了突厥将军安波注的哥哥安延偃,安禄山也就冒姓安氏,名叫禄山。
安禄山长大以后,膀阔腰圆,满脸胡须,狡黠奸诈,凶狠毒辣,善揣人意,长期生活在北方多民族杂居地,史箤干(史思明)一同长大,如同兄弟,两个人都以凶猛善斗闻名。
他在30岁前一直混迹在边疆地区,是一个很不安分的商人。
安禄山30岁那年步入军旅,在不到4年的时间就做到平卢将军。
天宝元年(741)正月初一,他刚刚40岁时,一跃成为驻守边疆的藩镇安禄山家乡朝阳古城一级的最高军事统帅——平卢军节度使。
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他飞黄腾达,在唐朝严格按照任职年限资格任官的体制下,创造了和平年代边疆军帅仕途腾达的神话。
天宝十载二月,也就是他49岁的时候,已是身兼三镇节度使,同时兼领平卢、河北转运使、管内度支、营田、采访处置使。
从40岁到49岁,安禄山从一方节帅到身兼三镇,荣耀君宠达到顶峰。
天宝十四年狡黠奸诈,骁勇善战的他拥有重兵。
安禄山表面上装得呆头呆脑,其内心则狡黠异常。
他命令部将刘骆谷常驻京师,专以窥测朝廷内情,一有动静则飞马报讯,故范阳虽距京师有数千里之遥,但安禄山对朝廷的情况却了如指掌。
或有应上的笺表,骆谷也代作上通。
他每年除献俘以外,所献杂畜、奇禽、异兽等珍玩之物相望于道,“郡县疲于递运”,安禄山却以之博得玄宗的恩宠。
其时天下承平岁久,玄宗春秋渐高,嬖幸艳妃,骄情荒政,李林甫独专大权,纲纪大乱。
安禄山“计天下可取,逆谋日炽”。
于是安禄山表面上对玄宗忠诚无二,暗中作谋反准备。
他以防御敌寇为名,在范阳城北筑了雄武城,里面储藏了不少兵器和粮食。
安禄山叛乱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
十一月八日,恰巧奏事官从长安回到范阳,安禄山很快伪造了诏书,立即召集诸将,把假诏书展示给诸将看,并说:“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诸君宜即从军。
”诸将听后,面面相觑,没有一人敢有异议。
接着,安禄山命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守范阳,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守平卢,别将高秀岩守大同,其余将领皆随他出战。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知识梳理(含习题)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知识梳理(含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f9dcc70f61fb7360b4c65e5.png)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安史之乱(23——24页)1、背景、原因: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根本原因)。
②各地的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③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时间:755年----763年3、叛乱者: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4、概况:(1)从河北南下,攻占洛阳、潼关,逼近长安。
(2)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为帝(唐肃宗)。
(3)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于763年,叛军被平定。
5、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地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24页)1、原因、背景:(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根本原因),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中央无力控制藩镇。
(2)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有遇到连年灾荒,无以为生。
2、过程: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3、结果:起义被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4、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25页)1、五代:唐朝灭亡后,在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
3、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4、特点:①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②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5、评价、影响: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5ca1eab9f3f90f76c61b9e.png)
3.安史之乱的影响:
(1)政治方面: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2)经济方面: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 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 地区遭到浩劫。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 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了繁镇割据的 局面。
材 料 研 读: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圆庐但蒿 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 想一想: 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2、黄巢起义的概况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 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者以 致命的打击。
相关史事
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 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 乱,贿赂公行,并宣布要“ 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 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 黄巢深受民众拥护,队伍发 展到65万人。
黄巢像
满冲我待黄〈
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 朝至此灭亡。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1)原因(背景):
(2)时间:875年 ~ 884年
(3)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 朝灭亡
综合探究问题呈现
• 毛泽东对唐玄宗的评价: “唐玄宗前期会做皇帝,后期不会做皇帝。” 你觉得毛泽东的评价对吗?为什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道理?
城天花到巢菊
尽香开秋
花
带阵后来
〉
黄送百九
金长花月
甲安杀八
。,。,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二)唐朝灭亡
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被 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他 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https://img.taocdn.com/s3/m/0b3719f833d4b14e852468ef.png)
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的 更迭与分立
巩固练习
1 .唐玄宗 统治后 期爆 发的 “安史之乱 ” 是一场 ( ) A、农民战争 B、统一战争
C、叛乱战争 D、兼并战争
2.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流动作战 权
B、攻进长安,建立“大齐”政
C、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D、推翻了唐王朝
3.公元755年,掀起反唐叛乱的是(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1)原因:
a、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严重,而且相互兼并战争
b、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 无以为生 (2)时间:875年 ~ 884年 (3)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宦官专权
第一阶段
批阅奏折
别以为你是当朝宰相, 你呈上来的奏折还得让 我批准呢!
相关史事
五代的开国皇帝 都是凭武力夺位,在 位的时间也都不长, 最短的只有十个月。 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 均约为十年,最短的 不到四年。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907—923, 923—936, 936—946, 947—950, 951—960。
周世宗改革 后周的第二个皇帝周世宗, 具有宏大志向,即位后大力扭转 混乱局面,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 效率,修订法律;经济上注重发 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 担;军事上整编中央禁军,削弱 地方兵权
1.原 因:
(1)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 日趋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实力膨胀,内重外轻
唐玄宗统治后期
唐玄宗:深居宫中,怠问政事 李林甫:宰相专权19年,口蜜腹剑 杨国忠:专权、贪得无厌,身兼十余职 高力士:宦官干预朝政 安禄山:三镇节度使,重兵在握
部编新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
![部编新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24462952ea551810a68764.png)
(1)经济方面: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 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政治方面: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 越尖锐。唐朝中央权力衰微,按时旧将和 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 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
1、(爆发原因)背景: (1)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 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2)藩 镇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经 无力控制藩镇。(3)人民赋役繁 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 荒,无以为生。 2、经过: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 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 建立政权。 3、结果:给唐朝统治以致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命打击
三、唐朝灭亡 (907年)
背景: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投降唐朝 后,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 压了黄巢起义。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 续兼并了北方的 五 代 十 国 的 更 迭 与 分 立
•早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上古时期,文化的发展就不是一个模式,而是形成多个文化体系,呈现多样形态。此后,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对话、学习、碰撞中前行,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而不同文明的接触,常常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 学习东罗马帝国。欧洲文化的发展状况是这样,东亚也是如此: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学习借鉴中国;明治维新之后,中国通过日本学习世界。中国从印度引入佛教,之后中国佛教影响东亚、东南亚大片区域。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这种处于变化发展中的文化,其民族性往往更为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种处于变化发展中的文化,其民族性往 往更为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以中国绘画为例,“六朝以来,就大受印度美术的影响”。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一种本土文化、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互鉴时,只要坚持科学方法,保持自己文化的特性,就能不断吸收改造外来文化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种处于变化发展中的文化,其民族性往往更为鲜明突出,更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版word原因及影响、唐高宗“永徽之摘要: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及唐玄宗
的“开元治”盛世”后,国势大增,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
年间达至鼎盛状态。
然而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朝由盛转衰,
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
一介天朝为何如此不堪一击,造成此
局面的安史之乱的原因为何?它又产生了何种影响?本文
就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安史之乱安绿山杨
国忠原因影响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
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
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
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
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
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
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经济方面: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其《忆惜》一诗中,所倍加赞誉的“忆
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
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
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国富民殷,繁荣
学习参考资料
整理版word昌盛,祥和安泰的表象背后,作为奠定开元天宝社会经济繁荣昌盛的基础——均田制由于土地的买卖和兼并的
日益猖“开元之獗却在悄悄瓦解。
唐代著名史学家杜佑对此
曾云:”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
哀之间。
)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
均2(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加之,唐朝
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
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
统治阶级
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
则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
由于均田制的瓦解崩溃,
农户的大量逃亡,致使建立于均田制之上的作为唐王朝武装
力量基础的府兵制亦遭到空前的破坏,无法照样维持下去。
从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
这些召募来的职
业军人受地方军阀的收买笼络,和将领形成一种特殊的盘根
错节、牢不可分的关系。
加之,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
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形成尾
大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不掉的局
面。
而中央军则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节度使的
日益强大,不堪一击。
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终于
爆发成为安史之乱。
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到天宝末年,在
统治阶级内部方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
学习参考资料
整理版word“口有蜜、腹有剑”的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
唐玄宗后期,奸相李林甫,他专权用事飞扬跋扈,加剧了统治集团
内部的“功而且矛盾与斗争。
唐朝初年,边镇的将帅多由名
臣出任,。
但李林甫执政后,为了堵塞“边帅名著者往往入
为宰相”,保住自己的的宰相地位,极力提拔安绿山,)(3入
相之路”安思顺等素名无望,地位不高的将领为节度使。
节
度使随着其实力的恶性膨胀,相互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们与
朝廷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安绿山正是利用唐王朝的内外
矛盾,实力日趋衰落的情势二起兵反唐的。
因此不得不说李
林甫为安绿山的反叛助了一臂之力。
继李林甫之后上台的杨
贵妃之兄,只顾循私误国之人,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
下成败”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
奸
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
山之间争)向唐玄宗(4权夺利,杨国忠曾“屡于上前言其
悖逆之状”讨伐杨国忠为名,“清君则,诛杀杨国忠”告状,
后安禄山以“安绿山专制三道,阴蓄异志,怠起兵叛唐,司
马光曾说:即安绿山与杨国忠之5).。
(将十年,以上待
之厚,欲。
间的政治经济的方面不可调和的尖锐的矛盾,
才是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源。
之后各种矛盾交织,使
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
也日益尖锐化。
在民族矛盾方面: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使
安史之乱
爆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隋唐以来,河北北部幽州一带
学习参考资料
word整理版杂居着许多契丹、奚人,唐太宗打败突厥以后,又迁徙许多突厥人在这一带居住。
他们的习尚与汉人不同,互相
歧视,安禄山正是利用这点拉拢当时的少数民族上层,作为
反唐的亲信。
在他的收买下,当地少数民族竟把安禄山和史
思明视为“二圣”。
这就为安史之乱的爆发赢得部分人心。
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说,
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
安史之乱的首领
们虽曾利用了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族矛盾的因
素,然而这并不能影响这次叛乱的根本性质。
另一方面,在
战乱中由于安史叛军对人民的残暴行径曾引发局部斗争,这
些局部地区反暴政的斗争是正义的,但同样也丝毫不能改
变整个战争的性质安史之乱的影响一)政治方面:削弱了
封建集权,摧毁了统治基础,安史之乱,1.藩镇割据:一蹶
不振。
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此
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安史余党
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后来这种状况遍及全国。
边患严重: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2.
数民族的控制。
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
西边吐蕃乘机而入,造成边防空虚,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
尽得陇右、河西走廊,安西四镇随之全部丧失。
此后,吐蕃
学习参考资料
word整理版进一步深入,唐政权连长安城也保不稳了。
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宦官乘安史之乱,
得以掌握禁军,左右宦官擅政3.朝政,又与大臣互相勾结,
排斥异己,终酿成宦官之祸及朋党之争。
二)经济方面::
安史之乱,地方残破,物资短缺,造成物价 1.物资短缺飞
涨现象,例如米价比开元时高涨三百多倍,斗米万钱。
且回
纥恃助唐平乱有功,缴索岁帛二万匹,由是中央经济日渐枯
竭。
安史之乱,人民流散,户籍散佚不少,使「租2.增加税
收:
庸调制」遭受严重破坏,国库岁入大减,因而另立名目,徵
收其他税项,以资弥补,致影响民生。
三)社会方面《旧
唐书·郭子仪传》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
“宫室
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
中间记载:,豺狼
所)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楱”应改为“榛”号。
既乏军储,又鲜人力。
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
几乎包括整个黄河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寂
寞天宝后,园庐但蒿中下游,一片荒凉。
杜甫有诗曰:。
这
说明经过战乱,广大人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民
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学习参考资料
word整理版
总括而言,自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由盛转衰,可说是中国历
史上盛衰的分界线。
及至宋元明清等代,亦未能使国势超
越閞元之盛世,故安史对中国的破坏力很强,对中国的影响
甚大。
学习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