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刑法)资料试题及复习资料
2023年公共基础知识题库法律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题库:法律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1、单选题李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
缓刑考验期满后,司法机关查获李某在缓刑考验期内,曾经伙同别人盗窃财物价值达3万元,对李某应当如何解决?_____A: 不撤消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B: 撤消缓刑,以惯犯从重处罚C: 不撤消缓刑,以盗窃罪从重处罚D: 撤消缓刑,前后罪数罪并罚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刑法》第77条第1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尚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消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2、多选题下列属于共同犯罪中从犯的是_____A: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人B: 在犯罪集团中的非组织、领导者C: 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人D: 被教唆实行犯罪的人参考答案: AC本题解释:【答案】AC。
解析:《刑法》第27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3、多选题在罪数形态中,属于处断的一罪的是_____。
A: 继续犯B: 连续犯C: 牵连犯D: 吸取犯参考答案: BCD本题解释:BCD[.解析]处断的一罪,是指实质上构成数罪,但因其所具有的特性而被司法机关作为一罪处断的犯罪形态,它涉及连续犯、牵连犯和吸取犯。
连续犯,是指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行数个同一性质的犯罪行为,触犯了同一罪名的犯罪。
牵连犯,是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而其犯罪的方法或者结果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
吸取犯,是指数个不同的行为中,一行为吸取另一个行为,只成立吸取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
B、C、D项当选。
A项继续犯,是指犯罪行为在一定期间内处在连续不间断状态的犯罪,属于实质的一罪。
故本题答案应选BCD。
4、单选题某甲,男,16岁,因与其父共同涉嫌贪污而被检察机关备案侦查。
在审查起诉过程中,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诉人讯问某甲时,下述对的的做法是_____。
2021年公共基础知识题库法律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公共基本知识题库: 法律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1.单选题李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 缓刑3年。
缓刑考验期满后, 司法机关查获李某在缓刑考验期内, 曾经伙同她人盗窃财物价值达3万元, 对李某应当如何解决?_____A: 不撤销缓刑, 以累犯从重惩罚B: 撤销缓刑, 以惯犯从重惩罚C: 不撤销缓刑, 以盗窃罪从重惩罚D:撤销缓刑, 先后罪数罪并罚参照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刑法》第77条第1款规定:“被宣布缓刑犯罪分子, 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布此前尚有其她罪没有判决, 应当撤销缓刑, 对新犯罪或者新发现罪作出判决, 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刑罚, 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规定, 决定执行刑罚。
”2.多选题下列属于共同犯罪中从犯是_____A: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人B: 在犯罪集团中非组织、领导者C: 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人D: 被教唆实行犯罪人参照答案: AC本题解释:【答案】AC。
解析:《刑法》第27条规定,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 是从犯。
3.多选题在罪数形态中, 属于处断一罪是_____。
A: 继续犯B: 持续犯C: 牵连犯参照答案: BCD本题解释:BCD[.解析]处断一罪, 是指实质上构成数罪, 但因其所具备特性而被司法机关作为一罪处断犯罪形态, 它涉及持续犯、牵连犯和吸取犯。
持续犯, 是指出于同一或者概括犯罪故意, 持续实行数个同一性质犯罪行为, 触犯了同一罪名犯罪。
牵连犯, 是指出于一种犯罪目, 而其犯罪办法或者成果又触犯其她罪名犯罪。
吸取犯, 是指数个不同行为中, 一行为吸取另一种行为, 只成立吸取行为一种罪名犯罪。
B、C、D项当选。
A项继续犯, 是指犯罪行为在一定期间内处在持续不间断状态犯罪, 属于实质一罪。
故本题答案应选BCD。
4.单选题某甲, 男, 16岁, 因与其父共同涉嫌贪污而被检察机关备案侦查。
在审查起诉过程中, 依照国内刑事诉讼法规定, 公诉人讯问某甲时, 下述对的做法是_____。
公共基础知识之刑法、民法、宪法、诉讼法复习要点试题
宪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6.下列法律中,不属于基本法律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答案】 D【考点分析】国家赔偿法是1994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它不属于基本法律,其它三个均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都是基本法律。
17.下列关于英国宪法构成的表述,正确的是A.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等构成B.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等构成C.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判例等构成D.由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等构成【答案】D【考点分析】英国没有宪法典,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国家。
19.下列关于制宪权的表述,错误的是A.宪法的制定是制定主体依据程序制定宪法、行使制宪权的活动B.制宪权的概念源自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法治思想以及中世纪的根本法思想C.制宪权、修宪权、立法权属于同一层次的权力形态D.制宪机关不同于宪法起草机关【答案】 C【考点分析】这是考查对制宪权内涵的理解。
一般认为制宪权是创制宪法的权力,而立法权是由宪法所设定的权力,两者明显不处于一个层次。
2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相抵触的行政法规A.有权改变或撤销B.有权撤销,无权改变C.有权改变,无权撤销D.无权撤销,无权改变【答案】B【考点分析】根据立法法第88条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22.某选区在举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时,应参加选举的选民为25000人,实际参加选举的选民为12350人。
该选区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最后实际获得选票依次为6250票、3500票、2600票。
依照法律规定,选举结果是A.甲当选B.乙当选C.丙当选D.三人均不得当选【答案】 D【考点分析】选举本身是无效的,根据选举法第41条规定,直接选举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
因为投票人数未达到选民人数的一半,所以只有第4项是正确的。
公共基础知识之刑法、民法、宪法、诉讼法复习要点试题
宪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6.下列法律中,不属于基本法律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17.下列关于英国宪法构成的表述,正确的是A.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等构成B.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等构成C.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判例等构成D.由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等构成19.下列关于制宪权的表述,错误的是A.宪法的制定是制定主体依据程序制定宪法、行使制宪权的活动B.制宪权的概念源自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法治思想以及中世纪的根本法思想C.制宪权、修宪权、立法权属于同一层次的权力形态D.制宪机关不同于宪法起草机关2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相抵触的行政法规A.有权改变或撤销 B.有权撤销,无权改变C.有权改变,无权撤销 D.无权撤销,无权改变22.某选区在举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时,应参加选举的选民为25000人,实际参加选举的选民为12350人。
该选区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最后实际获得选票依次为6250票、3500票、2600票。
依照法律规定,选举结果是A.甲当选 B.乙当选 C.丙当选 D.三人均不得当选2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性质上属于A.国家机关 B.人民团体C.自治组织 D.爱国统一战线组织24.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是A.宁夏回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5.下列关于村民委员会的表述,错误的是A.村民委员会对村民会议负责,向村民会议报告工作B.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C.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出,必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D.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如有1/20以上村民提议,应召集村民会议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的是A.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B.审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部分调整方案C.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D.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臵28.某县法院在审理一起民事案件中,为查明案件事实,对一当事人的信件进行拆检,弄清了案情并作出了判决。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题库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题库一、刑法知识1.什么是犯罪?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刑法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利益,以及违反公共秩序和道德准则的行为。
2.刑法的作用是什么?刑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2)惩罚犯罪行为,让犯罪者得到法律制裁;(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利益;(4)促进犯罪的预防和治安的维护。
3.什么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人有目的地实施犯罪行为,明知其行为会造成危害,但仍然故意为之。
4.刑法中的最低刑和最高刑是什么?最低刑是刑法规定的某一犯罪行为所对应的刑罚中的最低刑期;最高刑是刑法规定的某一犯罪行为所对应的刑罚中的最高刑期。
5.什么是累犯?累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再次犯罪的行为,犯罪间隔期满后的犯罪行为即为累犯。
6.什么是故意伤害?故意伤害是指故意实施具有危害他人身体健康或者身体完整性的行为。
7.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杀人罪的区别是什么?故意杀人罪是指犯罪人以非法情势,故意实施行为致人死亡;过失杀人罪是指由于犯罪人没有尽到应尽的注意义务,发生了可预料的致人死亡的后果。
二、合同法知识1.什么是合同?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互相表达意思达成的,建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2.合同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合同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愿性:合同是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2)平等性:合同当事人在协商中应平等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3)有偿性:合同一般要求当事人以金钱或其他财产形式给予对方一定的回报;(4)法定性:合同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3.合同的成立条件是什么?合同的成立条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合同要由具有相应的法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订立;(2)合同要有明确的合同内容;(3)合同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4.合同的种类有哪些?合同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买卖合同;(2)租赁合同;(3)劳动合同;(4)建设工程合同;(5)借款合同;(6)保险合同;(7)婚姻合同。
公共基础知识刑法专题
公共基础知识刑法专题公共基础知识属于综合性考试,而刑法是其组成的部分,那么你对刑法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刑法专题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公共基础知识刑法专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50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置?( )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C.适用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D.直接驱逐出境2.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
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
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
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3.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警察接到报案,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
甲立即前往现场,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此时,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
结果,歹徒杀害了该女子。
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B.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岁)。
某日,甲携乙外出时,张三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速逃逸。
乙躺在血泊中。
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
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C.甲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放着一包来历不明、类似面粉的东西。
甲第二天上班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是海洛因,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冲入下水道。
甲虽然没有将毒品上交公安部门,但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D.《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
过路人甲发现火灾后没有及时报警,导致火灾蔓延。
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4.某民政局工作人员冯某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救济金2万元进行营利活动。
冯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A.挪用特定款物罪B.挪用公款罪C.职务侵占罪D.挪用资金罪5.卡车司机甲在行车途中,被一吉普车超过,甲顿生不快,便加速超过该车。
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测试题
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测试题# 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罪责自负原则D. 罪责并重原则2.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C. 捡到钱包未归还D. 酒后驾驶3. 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多少?A. 14岁B. 16岁C. 18岁D. 20岁4.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打时,反击导致乙轻伤B. 甲在被乙打时,反击导致乙重伤C. 甲在被乙打时,使用枪支反击D. 甲在被乙打时,事后报复乙5. 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罚是什么?A. 有期徒刑B. 无期徒刑C. 死刑D. 罚金##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A. 甲因争吵将乙推下楼梯,导致乙死亡B. 甲在与乙争执中,用棍棒击打乙头部,导致乙死亡C. 甲在与乙争执中,用言语刺激乙,乙因激动心脏病发作死亡D. 甲在与乙争执中,将乙推入水中,导致乙溺水死亡7.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D. 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8. 我国刑法中关于累犯的规定,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 累犯是指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五年内再次犯罪的行为B. 累犯可以加重刑罚C. 累犯不适用于缓刑D. 累犯不适用于假释9.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10. 以下哪些情况属于犯罪中止?A. 甲在实施盗窃时,因害怕被发现而停止B. 甲在实施盗窃时,因同情被害人而停止C. 甲在实施盗窃时,因被害人报警而停止D. 甲在实施盗窃时,因盗窃物品价值过低而停止##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尚未完成的状态。
公共基础知识——刑法 题库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刑法)练习题(一)1.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2.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D.犯罪的直接客体3.建立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重要依据是()。
A.犯罪对象B.犯罪的同类客体C.犯罪的一般客体D.犯罪的直接客体4.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5.甲误以失效的农药投毒杀乙,未发生死亡的结果。
甲的认识错误属于()。
A.法律的认识错误B.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C.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D.行为差误6.甲贩运鸦片,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的把守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7.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
甲负责望风,乙入室盗窃,丙负责接应转运销赃,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A.简单的共同犯罪B.复杂的共同犯罪C.必要的共同犯罪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8.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叫()。
A.牵连犯B.吸收犯C.想象竞合犯D.异种数罪9.避险过当的()。
A.应当从轻处罚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处罚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0.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在二年期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条件()。
A.没有故意犯罪B.遵守监规C.有重大立功表现D.接受劳动改造参考答案1.D 2.A 3.B 4.D 5.C 6.B 7.B 8.C 9.B 10.C(二)1.中国公民特别是指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的中国公民与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的构成()。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刑法资料试题及答案
试题1:我国刑法处罚的是()。
A: 构成犯罪的行为B: 一切违法行为C: 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行为D: 触犯了刑律的行为答案: A试题2: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
A: 宪法B: 民法C: 行政法D: 侵权法答案: A试题3: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
A: 有期徒刑B: 管制C: 剥夺政治权利D: 拘役答案: C试题4:刑事诉讼法属于()。
A: 程序法B: 实体法C: 特别法D: 临时法答案: A试题5: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
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
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 市公安局B: 区治安联防队C: 区公安分局D: 李某答案: C试题6:甲方主动携带邻居5岁小孩进入山中狩猎。
两人在林中失散,甲继续独自行猎,既不寻找孩子,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径直回家。
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
甲的行为属于()。
A: 故意杀人B: 意外事件C: 过失致人死亡D: 不构成犯罪答案: A试题7: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A: 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 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C: 可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D: 特殊下可以没有限制答案: C试题8: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答案: A试题9: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一日雨夜乘其父病重之机,欲为其注射毒药。
刚拿起注射器,忽听一声惊雷致使注射器掉在地上。
他想到杀父是大逆不道,要为天理所报应,便被弃了杀害行为。
甲的行为属于()。
A: 杀人中止B: 杀人未遂C: 杀人预备D: 不构成犯罪答案: A试题10:普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加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法律常识之刑法知识(三)
考试交流群:331227626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38号金码大厦B 座9层、11层、17层全国统一报名电话:4006-300-999 网址:/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法律常识之刑法知识(三) 推荐阅读:公共基础知识题库|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2013事业单位招聘四、犯罪构成1.主观方面包括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根据《刑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根据《刑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犯罪过失的心理态度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实际认识与认识能力相分离,即行为人虽然有能 力、有条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行为人事实上没有认识到,或者虽然认识到, 但错误地认为可以避免这种危害结果发生。
二是主观愿望与实际结果相分离,即行为人主观上并不希望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但由于其错误认识而导致了偏离其主观愿望的危害结果的发生。
《刑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这规定的即是无罪过事件。
无罪过事件包括两种情形。
(1)不可抗力。
行为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
(2)意外事件。
行为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
无罪过事件或缺乏认识因素,或缺乏意志因素,不具备构成罪过的条件,因此,不管客观上造成了多么严重的损害结果,都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公共基础知识之刑法、民法、宪法、诉讼法复习要点试题
宪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6.下列法律中,不属于基本法律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17.下列关于英国宪法构成的表述,正确的是A.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等构成B.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等构成C.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判例等构成D.由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等构成19.下列关于制宪权的表述,错误的是A.宪法的制定是制定主体依据程序制定宪法、行使制宪权的活动B.制宪权的概念源自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法治思想以及中世纪的根本法思想C.制宪权、修宪权、立法权属于同一层次的权力形态D.制宪机关不同于宪法起草机关2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相抵触的行政法规A.有权改变或撤销B.有权撤销,无权改变C.有权改变,无权撤销D.无权撤销,无权改变22.某选区在举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时,应参加选举的选民为25000人,实际参加选举的选民为12350人。
该选区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最后实际获得选票依次为6250票、3500票、2600票。
依照法律规定,选举结果是A.甲当选B.乙当选C.丙当选D.三人均不得当选2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性质上属于A.国家机关B.人民团体C.自治组织D.爱国统一战线组织24.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是A.宁夏回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5.下列关于村民委员会的表述,错误的是A.村民委员会对村民会议负责,向村民会议报告工作B.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C.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出,必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D.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如有1/20以上村民提议,应召集村民会议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的是A.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B.审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部分调整方案C.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D.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28.某县法院在审理一起民事案件中,为查明案件事实,对一当事人的信件进行拆检,弄清了案情并作出了判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1:我国刑法处罚的是()。
A: 构成犯罪的行为B: 一切违法行为C: 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行为D: 触犯了刑律的行为答案: A试题2: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
A: 宪法B: 民法C: 行政法D: 侵权法答案: A试题3: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
A: 有期徒刑B: 管制C: 剥夺政治权利D: 拘役答案: C试题4:刑事诉讼法属于()。
A: 程序法B: 实体法C: 特别法D: 临时法答案: A试题5: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
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
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 市公安局B: 区治安联防队C: 区公安分局D: 李某答案: C试题6:甲方主动携带邻居5岁小孩进入山中狩猎。
两人在林中失散,甲继续独自行猎,既不寻找孩子,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径直回家。
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
甲的行为属于()。
A: 故意杀人B: 意外事件C: 过失致人死亡D: 不构成犯罪答案: A试题7: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A: 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 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C: 可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D: 特殊下可以没有限制答案: C试题8: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答案: A试题9: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一日雨夜乘其父病重之机,欲为其注射毒药。
刚拿起注射器,忽听一声惊雷致使注射器掉在地上。
他想到杀父是大逆不道,要为天理所报应,便被弃了杀害行为。
甲的行为属于()。
A: 杀人中止B: 杀人未遂C: 杀人预备D: 不构成犯罪答案: A试题10:普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加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
A: 三年B: 四年C: 五年D: 十年答案: C试题11: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
A: 一般主体B: 国家工作人员C: 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D: 国家机关答案: C试题12:我国刑法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是()。
A: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答案: C试题13:王某见自己的女友遭两个流氓调戏,前去制止,而反遭流氓攻击、立即进行反击。
此时,便衣民警李某赶到,未及表明自己的身份即迅速抓住王某以制止殴斗。
王某视李某为流氓团伙,随即拔刀将李某刺成重伤。
王某的行为属于()。
A: 故意伤害B: 过失伤害C: 正当防卫D: 假想的防卫,应按意外事件处理答案: D试题14: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年。
A: 五B: 十C: 十五D: 二十答案: B试题15:《刑事诉讼法》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
A: 5日B: 10日C: 15日D: 20日答案: B试题16:司法工作人员对明知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故意予以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应判处()。
A: 徇私舞弊罪B: 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C: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D: 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罪答案: C试题17: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违背法律授权的宗旨,超越职权范围或者违反职权行使的程序,从而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应判处:()。
A: 玩忽职守罪B: 滥用职权罪C: 拘私枉法罪D: 徇私舞弊罪答案: B试题18:个人或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应判为()。
A: 行贿罪B: 向单位行贿罪C: 介绍贿赂罪D: 以上答案都不对答案: B试题19: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交国家的罚没财物或者其他国有资产,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应判为()。
A: 贪污罪B: 挪用公款罪C: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D: 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答案: D试题20: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
A: 五年B: 十年C: 十五年D: 二十年答案: B试题21:根据《刑法》规定,减刑必须有一定限度,即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A: 三分之一/五年B: 三分之二/十年C: 二分之一/十年D: 二分之一/五年答案: C试题22: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
A: 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二个月B: 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一年C: 原判刑期以上三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三个月D: 原判刑期以上二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二个月答案: B试题23: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
A: 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二个月B: 一个月以上,二年以下C: 一年以下,半个月以上D: 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一年答案: A试题24:在数罪并罚中,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对数个附加刑采用()。
A: 限制加重原则B: 吸收原则C: 相加原则D: 以上答案都不对答案: C试题25:在数罪并罚中,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采用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拘役最高不能超过(),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
A: 二年/一年/十五年B: 三年/一年/二十五年C: 三年/一年/二十年D: 一年/三年/二十年答案: C试题26: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A: 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B: 可以免除处罚C: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答案: D试题27: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
A: 二B: 三C: 四D: 五答案:D试题28:在一定期限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强制其从事劳动生产,并进行教育和矫正的一种刑罚,被称为()。
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拘留答案: C试题29:对犯罪分子在短时间内剥夺人身自由,就近予以监察的一种刑罚,被称为()。
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拘留答案: B试题30: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是()。
A: 六个月以上,二十年以下B: 十五日以上,十五年以下C: 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D: 十五日以上,二十年以下答案: C试题31:管制的期限为()。
A: 半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B: 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C: 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D: 三个月以上,5年以下答案: B试题32:某甲及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
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便返回家中。
某甲的行为属于()。
A: 犯罪中止B: 犯罪预备C: 犯意表示D: 不构成犯罪答案: B试题33:犯罪的中止只能发生在()。
A: 预备形态B: 实行过程中C: 预备形态和实行过程中D: 预备形态和危害结果发生以前的实行过程中答案: D试题34:紧急避险成立的合法性条件之一是()。
A: 必须是合法利益受到危害的威胁B: 危险即将来临C: 危险行为必须经过慎重的考虑而实施D: 只要能避免危险不惜造成任何危害答案: A试题35: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这里所说的“必要限度”,错误的说法是()。
A: 必要限度指紧急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必须比所避免的损害要小B: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C: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不应当负刑事责任答案: D试题36:犯罪的目的和动机是指行为人()。
A: 意图通过实施某种犯罪行为达到的某种危害结果B: 通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C: 实现其内心愿望的起因D: 行为追求的最终结果答案: B试题3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有关精神病人具有的刑事责任能力,错误的是()。
A: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不具有责任能力B: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C: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D: 精神病人任何时候都不应负刑事责任答案: D试题38:我国刑法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应理解为()。
A: 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 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 不构成犯罪D: 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答案: C试题39:有关刑法的时间效力范围,错误的说法是()。
A: 我国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始于生效日,终于废止日B: 在溯及力问题上,我国刑法采取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C: 我国刑法在公布一段时间后再施行D: 它及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共同构成刑法的效力范围答案: C试题40: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 属地原则B: 属人原则C: 保护原则D: 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答案: D试题41: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行为作斗争。
A: 反革命犯罪B: 流氓犯罪C: 其他刑事犯罪D: 一切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答案: D试题42:刑法是()的法律。
A: 某个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B: 规定阶级压迫的工具C: 国家法律中最重要D: 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答案: D试题43:刑法学是研究()的科学。
A: 刑事法律B: 刑法C: 犯罪D: 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答案: D试题44:有关贪污罪、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渎职罪的条件应由下列哪个机关直接受理()。
A: 人民法院B: 公安机关C: 人民检察院D: 国家司法行政机关答案: B试题45:下列哪种刑罚可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
A: 有期徒刑B: 管制C: 剥夺政治权利D: 拘役答案: C试题46:下列哪种强制措施不是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A: 取保候审B: 罚款C: 监视居住D: 逮捕答案: B试题47:我国刑法规定的一般刑事年龄为()。
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男22周岁,女20周岁答案: B试题48:我国刑罚主刑中规定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每月可回家一至两天,有选举权的在选举期间可回原住地参加选举的刑种是()。
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劳动教养答案: B试题49:我国普遍刑事犯罪中危险性最大的一类犯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