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论文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关系——以传统音乐为例
一
,
目前国人对于传统 艺术的重新 审视 , 特别 是其 中蕴 含的传统 文化和 深刻内涵已经证 实了传统艺术 的重要性 、 科学性 。儿童艺术教育的普及 , 媒 体 艺 术 节 目的增 多 … …在 丰 富 了 文 化 艺 术 的 同 时 , 提 升 人 们 精 神质 也 量 , 传 统 艺 术 的 弘扬 和推 广 起 了很 大 的 促 进 作 用 。但 是 , 中也 出 现很 对 其 多“ 体病 态” 媒 的导 向问题 。大概是受康德理 性思维的影 响, 我们 已经很 1 气韵 之 美 . 少关乎生命 的本 真和情感 的表 现了 , 更热衷 于信仰单 一 的、 而 可知 的学 我 们 大 家 都 知道 , 论是 音 乐 , 伽 , 是 书 法 , 讲 究 气 息 的 变 化 。 无 瑜 还 都 问。但是我们却 忽视 了很重要 的一点 , 那就是“ 我们 是用西洋人 的解释模 正 如 人 本 身 一 样 , 吸成 为 维 持 体 能 最 为 重 要 的 一 个 环 节 , 也 与 中 国 传 式来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 行解释 ” 这肯定是 有很大 弊端的 , 呼 这 , 不符合 中国 统 的太极文化是一脉相承 的。欣赏一 幅中 国字 画 , 首先要看 运笔是 否顺 传统 文化本质 的, 长此 以往也是不被实践所认证 的。因此 , 追求本真 的弹 畅, 而运笔是否顺 畅恰好是气息处理运用的体现。弹琴也 是一样 的道理。 琴、 听琴、 学琴状态 , 是我们 当代琴学所应当追求的和提倡 的; 寻求适合 国 《 溪山琴况 》 中指出 ,篇 中有度 , 中有候 , “ 句 字中有肯” 也强调 了弹琴应 人 自己的方法论 , , 也是应该受到重视和推广的。 该注意的气息节度 , 轻重起伏 , 发展变化的规定。“ 要之神闲气静 , 霭然醉 罗丹说 : 在艺术中所谓丑的 , “ 就是那些虚假 的 、 做作 的东西 , 不重表 心; 太和鼓 鬯 , 心手自如 , 未可一二而为言也。 这 句话 指出演 奏时既要 做 现 , ” 但求 浮华 、 纤柔的矫饰 , 无故 的笑 脸 , 装模 作样 , 傲慢 自负一一切没有 到整个身体完全放松而必须对气息进行控 制处理 , 外在肢体 与 内在情 灵 魂 , 有 道 理 , 是 为 了 炫 耀 说 谎 的 东 西 。 引 申 到 目前 整 个 音 乐 领 域 , 使 没 只 ” 感融为一体, 身心处 于最佳的演奏状态。 偶像派 的受欢迎程度远远大于高雅的音乐, 人们 的意志 、 情感也跟着潮流 2 平 和之 美 . 起伏不定 。经典越来越少 , 音乐作 品完全成 为各唱 片公 司追求 商业 利润 儒 家学派提 出“ 中庸 之道” 的哲 学思想 , 也是 中 国传统 艺术 “ 和之 的工具 , 平 扩大点击率 、 票房似乎 已经成为 当今乐坛的一种趋势。这就为传 美” 的重要体现。“ 中国传统艺术 的精髓就是 追求那种 “ 淡泊 明志 , 宁静 统经典的音乐作品带来 了隐患 , 也对 固有 的传统文化有所冲击 , 我始终认 致远” 的人生境界 , 崇尚以平 和、 谦虚的心态去热爱生活 , 以高远的志向去 为 , 确 的 良性 引导 是 改变 这 一 现 状 很 重 要 的组 成 部 分 , 是 纠 正 目前 不 正 也 发展生命 , 它是对当今普遍存 在的急功近 利、 心浮气 躁现象 的有 力抨击 , 合理现象的必修课。 正是我们现代人所应去学习和 追求的 。 ” 统音乐 崇 尚高雅 、 传 空灵 的旋 随着社 会的发展 , 高科技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 , 也给人类 的生存 带 律, 追求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 古琴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 琴道 、 传统 琴 来 了一系列的挑 战。互相 的学 习和借 鉴是必要 的 , 倘若 照搬 或执着 于研 学也 由此而来。弹琴中讲究专注 , 要求演奏者心无杂念 , 自身生命 与琴 究 他 们 的 东 西 , 免 有 “ 足 适 履 ” 嫌 了 。 到 最 后 , 会 把 整 个 中 国 在 就未 削 之 将 之 间找到共鸣 , 继而产生陶冶 自我 、 化他人 的会 心之音 ; 统绘 画和书 社会 弄成一 番不伦 不类 的国家 , 们 中华 民族 的伟大 复兴又在 哪里 呢? 感 传 我 法, 历来注重对生命 的关照 , 追求作品与人 自身生命 的和谐 。譬如 在山水 我们 的根在 中国, 祖先在 中国, 文化在 中国, 这里才是我们最根本 的归宿。 画 中 , 多 绘 画 者 总将 自 己融 入 那 种 恬 静 、 美 的 意 境 , 现 自己 对 自然 近来美 国电影  ̄ 0 2} 大 优 表 2 1> 的上 映 , 是在 向执迷 不悟 的人们 发 出预警 信号 也 的喜爱 , 对生活的虔诚 态度 …… 我们勤劳与智慧并兼的中国人又一次以最重要的角色 出现在全人类 二、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面前 , 为即将灭亡 的地球造 了一具“ 方舟” 《 ; 阿凡达》 这部让世界人们 瞩 ,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 , 传统音 乐与文化 中所蕴含 的美学思 目的影片 , 不也在反映我们面临的危机 吗?人类 的进 步需要伟 大的 中华 想 及 其哲 学 背景 是 分 不 开 的 。 上 古 时 期 , 们 以 自然 “ 气 ” 指 阴 、 、 人 六 ( 阳 民族 !希望具有觉醒意识的中国人能继 承先哲 的思 想, 内心 体会生命 用 风 、 、 明, 雨 晦、 主要是阴阳) 五行 ” 金 、 、 、 、 , 与“ ( 木 水 火 土 以土为 主 ) 解释 的 真 谛 ! 音 乐 ; 秦 时 期 儒 家 提 倡 音 乐 “ 善 尽 美 ” , 乐 而 不 淫 , 而 不 伤 ” 的 先 尽 “ 哀 审 美 准则 , 且 高 度 重 视 音乐 的社 会 功 用 和 对 于 人 们 的 教 化 作 用 , 崇 雅 参 考 文 献 : 并 推 乐 , 绝 靡 靡 之 音 ; 音 乐 在 魏 晋 时 期 出现 过 兴 盛 , 时 的 统 治 者 利 用 [ ] 徐 上 瀛 . 溪 山琴 况》 禁 佛教 当 1 《 . 民间音乐与佛教音乐的融合进行 思想统治 , 一阶段也 就成为我 国宗教 [ ] 张 前 . 音 乐 美 学教 程 》 海 音 乐 出版 社 . 这 2 《 上 音乐 的初 始 发 展 阶 段 。 [ ] 张尚德. 3 《中国人是真的》 上海人 民 出版社. 不 可 否 认 , 思想 家提 出音 乐 美 学 理 论 与其 提 倡 的哲 学 思 想 是 一 致 [ ] 李 零. 各 4 《丧家狗——我读论语》 山西人 民出版社. 的。那么 , 在这种百家争鸣 的文化背景下 , 传统音乐美学能够很好 的发展 [ ] 朱 红. 高中艺术教 学 中的 中国传统 艺术与 生命 美育之整合》普 5 《 和传承吗?答案是肯定 的。诸子并不是只有对立斗争 , 他们也存在 互补 、 陀教 育网刊 ( 专刊) 20 ,0 9年第 4期 ( 美育 N . ) oI 共融 的关系 。最具有代表性 的是儒道两 家的对立统一 。“ 中国传统 音乐 [ ] 张连 顺 教 授 的授 课 内容 . 6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教育的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教育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教育的结合人类所创造的世界是一个文化的世界。
文化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媒介。
设计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创造,它要把社会的、经济的和文化的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凝结在物质形态的产品之中。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解析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建的、改造的、享受的、传承的、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称,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是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
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诸多内容,而且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那么,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首先,是“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们通过自身的修养与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
因而古代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视礼仪形式,提倡德治,力求使社会各个等级和睦相处。
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文”精神,才培育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坚韧不拔、敬老爱幼、救济孤残、勤俭持家等美德。
其次,是“自然”精神。
道家经典《老子》将“无名”作为天地的始原,“有名”作为万物的根本。
它们是外延很大的名词,如果要从哲学上加以概括,都超越不了“有”与“无”的外延范围。
《老子》一书还提出要如实地去认识自然,不要附加人的主观想象,因为天、地、宇宙来源于“道”,而“道”则是自然。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精神的出发点。
再次,是“奇偶”精神。
当人们探索自然地奥秘,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时从“五行”的“五”去看事物的构成和变化;有时从“偶数”的相对相生去把握自然和人生变易的道理。
这种“奇偶”精神浸透于中国古代的哲学、自然科学、古建筑、古代都城布局,甚至连古器物的造型美,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归结为“奇偶”精神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实践的思考与研究
12基金课题1 通过美术教学途径传播1.1 学生应当正确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近年来,文化有了很大的改变与发展[1]。
文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如网络文化等,各种各样的文化都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应引导学生们正确地看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
在文化创新的背景下,需要人们正确认识和认可传统文化[3]。
1.2 通过美术教学途径传承文化的意义中华传统文化伴随我们的日常生活[4],其内容丰富多彩[5],而与美术教育实践结合并融入新时代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传承传统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能让学生除了在传统绘画技巧上有所进益外,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6]。
所以要通过美术教育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吸取传统文化的优点,保护传统文化[7],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2 在美术课堂上融合传统文化的措施2.1 利用作品赏析,开阔学生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们通过欣赏的方法,以图片或影视资料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画作[8],景泰蓝、青铜器等工艺品,剪纸、风筝、刺绣以及泥人面塑等民间传统工艺配合讲解[9],让学生体会到这些作品带来的美的感受。
在美术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知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并了解颜色,提高敏感度,如在欣赏作品唐三彩时,给学生讲解每个颜色之间的变化,基本以白色、绿色、黄色为主。
在教学中,可通过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题材创作背景分析。
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更加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习的兴趣[10]。
2.2 引入传统内容,鼓励学生实践对于美术而言,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在实践课上,要先给学生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如让学生收集资料,三五个人成立一个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小组再进行汇报,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学生们积极讨论,教师及时答疑,在整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思考并认真完成实践作业,提高专业水平和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在美育课堂中的应用
艺术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在美育课堂中的应用□贺培培/文在当今社会,美育教育极为重要,其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得出的,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明的瑰宝。
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到美育课堂中来,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在当代美育中的融合和发展,能提高美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此,本文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美育课堂中的运用。
1 中国传统文化在美育中的地位首先,在美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价值,这些元素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核心。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为美育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底蕴和价值指引,其丰富性和多样性为美育提供了极其具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助力学生形成全面的人文素养。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在美育中的应用能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等。
通过对传统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审美理念的深刻内涵,形成对美的独特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品格的塑造也有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家国情怀等价值观,这与美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学生良好品德的目标高度契合。
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美育课堂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积极向上的品格[1]。
2 美育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作用2.1 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美育对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有独特作用。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有丰富的情感表达。
就拿古诗词而言,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豁达,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洒脱。
在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
美育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收获丰富情感体验的途径。
(1)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赋予了学生进行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表达的可能性。
人的情感是复杂的,可以简单区分为喜怒哀乐,但更多的是苦忧参半、百感交集等复杂情感。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美术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美术教学是实施美育的必要手段,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
无论是中国传统绘画还是中国传统建筑,又或者中国传统雕塑或中国民间工艺,这美术四大类型都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进行美术教学实施美育的同时必须担负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德育的责任。
一、传统文化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绘画,建筑,雕塑和工艺美术,是美术教学的具体内容,四大类型里都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
以用毛笔、墨汁宣纸作工具的中国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艺术形式;中国建筑,除了现代的新式建筑之外,国内的建筑上至皇宫,下到平民寒舍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格;中国传统雕塑,在祖国大地上不管是浮雕或圆雕的造像,很多都是为宗教文化服务的造像,为美化生活服务的造型,基本上是传统的东西;再有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全是为满足民众衣食住行服务而衍生的各种艺术,都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流传下来的东西。
因此,美术教学离不开对中华传统美术的欣赏和学习。
二、在美术教学中欣赏传统艺术的瑰丽艺术欣赏是中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各类造型艺术的赏析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判断。
学习美术,需要从欣赏开始,从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开始。
1.中国传统绘画的欣赏。
中国画从发展历史的详述,到绘画题材山水、花鸟、人物三大内容和工笔与写意两大技法的分类,再到不同朝代的名家名作赏析,都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2.中国建筑艺术的欣赏。
中华文明五千年,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在人类历史上灿烂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赵州石拱桥等,让子孙后代仰望并引以为豪的伟大工程。
还有以民生民居所产生的各地不同风格建筑,如徽派,粤风等这些都是浓浓的民族风格,中国特色。
3.中国传统雕塑的欣赏。
以宗教文化为背景所产生的雕塑,如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岗石窟等各大石窟的雕塑,有如一个个艺术的宝库点缀在中国大地上的珍珠闪闪发光;再有就是以殡葬文化为背景而衍生的皇陵雕塑,如秦始皇兵马桶为代表的培葬器物所产生的大量陶俑和石雕,再有就是为建筑和家居作点缀和装饰的的各类石雕木刻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和民族风格。
学校艺术教育对于传统文化持续发展的意义
传 统 文化 持 续 发展 的一 些 问题
正 因 为 学 校 艺 术 教 育 对 于 我 国 传
些 艺术 作 品 .学 习其 中的精 神 实质 . 养 成 正确 的道德 观 . 而这 也 是传 统 文 化持
续 发 展 的 内 在 要 求 12 使 学 生 养 成 良 好 的 审 美 观 . 传 统 文 化 体 现 的 是 不 同 民 族 人 民
中 . 生能 够接 触 到许 多 优 秀 的艺术 作 学
品 . 些 作 品体 现 了 生 活 的 美 好 和 感 情 这
师 可 以让 学 生 学 习 管 乐 、 唱 . 养 学 合 培 生对 管乐 和 合 唱 的热 爱 , 他们 积 极 地 使 参 加 合 唱 活 动 、 乐 演 奏 活 动 等 . 富 管 丰
人 才 此 外 . 术 教 育 还 可 以 培 养 学 生 艺
1 学 校 艺 术 教 育 对 于 传 统 文
化 持 续 发展 的 重 要 意 义
11 塑 造 学 生 正 确 的 道 德 观 念 .
的高雅 审 美情 趣 . 使学 生 形成 敏 锐 的观 察 力 .并 且使 他 们 养成 高 尚 的 品质 . 使
他 们 的 业 余 文 化 生 活 . 且 使 他 们 学 会 并
的 真 实 , 过 这些 作 品 , 生 能够 理 解 通 学 和 深 刻地 领悟 美 好 的审 美体 验 比如 .
一
无 限憧 憬 作 为 当代 的中 国公 民 . 一 每
个 人 都 有 责 任 做 一 个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传 承 者 . 承 中 国优 秀 的 传 统 文 化 继
些 民 间 艺 术 追 求 构 图 饱 满 对 称 、 彩 色
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艺术教育
迪 和 熏陶 , 造 着 美 好 的心 灵 , 如 汉 代 桓 谭 在 《 塑 正 新
论》 里讲 :琴 者禁 也 , 圣 贤玩琴 以养 心 , 则独善 其 “ 古 穷
身 , 不失其 操 , 谓 之操 ; 则 兼济 天下 , 不通 畅 , 而 故 达 无
过美 饰人 的外 表言 行 , 长久 地 接 触 良好 的人 文 成果 , 激发并 增 长人 善 良、 好 的一 面 , 脱野 蛮 、 美 摆 自私的 心 态 , 具备 一定 的道 德 心性 , 并 最终 成 为 真 正 的人 。苟 子认 为人 天性 为“ ” 而 道 家 干脆 把 人 称为 “ 恶 , 行尸 走 肉” 必须 经过“ 的修 养 , , 道” 使人 摆脱 天性 中 的 自私 贪 婪 , 脱互 相抢 夺争 ^, 摆 才能够 成 为文 明之 “ , 为 人” 成 “ 真人 ” 。儒 家 则主张 通过 礼仪 等人 文“ 问” 学 的学 习 、 熏 陶、 教化 , 养“ 身 、 培 修 齐家 、 国、 治 平天下 ” 的人 世理
故 滑之 畅” 更 重要 的是 这 些 艺 术文 化 内容起 着 教 化 , 人 的作 用 , 范着 人 的“ 、 意” 至举 手 投 足 , 规 身 口、 乃 培 养人养 成 良好 的品性 , 以达 到人 自身 的心理 与牛理 和
谐 、 与 人 之 间 的 和 谐 、 与 自然 的 和 谐 的 目的 。 热 人 人
艺术 教 育 说 到底 是人 的精 神文 明 教育 , 言之 , 简
是“ 养” 教 育 , “ 魂” 教育 , “ 人 ” 教育 , 修 的 是 灵 的 是 做 的
中 国的 文化 , 琴 棋 书 画到 人 牛礼 仪 、 活 习俗 从 生
中国古代的艺术教育
中国古代的艺术教育1.引言1.1 概述中国古代的艺术教育是一门宏大而深远的课题,它涵盖了广泛的艺术形式和教育方法。
作为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在艺术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传统。
古代中国的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艺术家和技术人才,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精神。
古代中国的艺术教育起源于远古时期的部落社会。
在那个时候,艺术被看作是与神圣力量相联系的,它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审美情感,更是为了祭祀神灵、祈福或者驱邪。
艺术家(或称为工匠)通过世代相传的技艺和知识,将自己对宇宙和人类的认知融入到艺术作品中,并通过这些作品传递给后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古代中国的艺术教育逐渐从宗教仪式中解放出来,开始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在古代的贵族社会里,艺术才能被视为一种高贵的品质和身份象征。
帝王和贵族们会聘请优秀的艺术家来为他们创作艺术品或者进行艺术指导,同时也会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艺术教育主要依靠徒弟制度进行,即由师傅传授技艺给徒弟,并通过实践和经验传承来培养艺术家。
古代中国艺术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绘画、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篆刻等多个艺术领域。
这些艺术形式在中国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道德和文化观念。
古代艺术教育的方法主要是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艺术家通过模仿和学习前人的作品,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和技巧,并不断探索创新。
古代中国的艺术教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它强调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平衡,注重艺术家的修身养性和内涵的培养,强调审美情感和人格修养的重要性。
这些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在中国的艺术教育中一直延续至今,并对现代艺术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的艺术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在中国古代社会起到了传承和创新的作用。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追求,更是传递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思想。
美术教育对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美术教育对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一、前言美术是蕴含着众多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一个载体。
中国古代绘画历史悠久,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诸多可供现代美术教育所借鉴的精华,为此,当前在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多会将传统绘画作为案例进行实践教学。
有学者在对中国古代绘画的研究中曾指出,在中国古代绘画教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传统绘画教育对于师承关系较为重视。
师承关系并非单纯的对中国古代绘画的继承及发展,更是对培养实用性工艺人才的影响,而这一点对现代美术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多多赏析美术作品,审美能力以及审美意识也会随之提升。
但是,基于现代文化以及其他各国文化进入的影响,传统文化在潮流中逐渐消散,导致众多现代人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缺乏了解,甚至没有了解。
基于此,在下文中将以美术教育为例,分析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二、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情况(一)传统文化关注度不高。
我国艺术教育事业在20世纪初期逐步走向规范化与系统化,有越来越多的美术学院开始招生。
在此过程中各艺术院校也在纷纷引入国外艺术教育理念,用各种国外符号代替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在当下发展阶段中,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人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缺乏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传统文化在教育期间的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技术因素的关注也明显超过了艺术因素,盲目追求西方艺术上的高超,而忽视传统文化的力量。
以上现实情况的存在,导致艺术教育事业在很长一段发展时间中缺乏创新动力,教育模式上也呈现出诸多缺陷。
(二)国外风气盛行。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独特且完整的艺术风格,观察世界范围内的工艺美术,可在国内绘画历史发展中维持统一精神内涵的并未存在。
但实际上,当前我国艺术教育很多方面都参考着海外艺术教育先进理念,从某些程度上分析,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传承及应用。
艺术设计教育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可将现代化技术与自身根植的传统文化做有效融合,将浓厚的东方古典韵味深化到艺术作品设计中。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美术教育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美术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精髓,也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学校美术教育在这一时刻更加肩负重任,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艺术和世界遗产的价值,激发学生珍惜美术遗产、关爱民族民间文化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莫让“遗产”变“遗憾”。
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1世纪中国人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都寄托在青少年身上,这是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
而要建设、创造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要从娃娃抓起,从基础开始,九年义务教育无疑是素质教育最基础的环节。
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中小学教育中开展美术教育无疑是从保护民族文化入手,重建美术文化生存、传承和发展的平台,把根留住,让传统美术进入课堂不失为一条良策。
长期以来,人们多把美术作为一种个人爱好,过多关注其“技术”层面上的累积,其课程资源也是相对封闭的、单调的,缺乏吸引力的。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人们开始广泛关注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将美术学科与生活联系及充分挖掘美术教学资源,以使美术学科课程变得对学生更有吸引力等,如果充分利用好这些途径,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在近年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较关注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在平时的教学方法上也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在近几年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摸索和探讨着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美术教育成功对接这个有待以后继续探索研究的课题。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应多注重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对现有教材上的传统知识教师要进行合理补充和拓展,增加课时及学习内容,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掌握,让学生了解,中国除了兵马俑、长城,还有戏曲、武术、陶瓷、书法等数不胜数的优秀传统工艺,中国的特色园林建筑、民族服饰及刺绣、剪纸、编织各种民族工艺品,都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艺术教育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艺术教育不仅培养了无数优秀的艺术家,也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欣赏艺术的机会,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精神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教育,并对其特点和影响进行分析。
一、艺术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艺术教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提升审美品味等重要任务。
中国古代的艺术教育从孩童时期就开始,通过传统的文人教育、家庭教育和书院教育等形式,培养了一大批文人雅士。
这些文人不仅在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有卓越造诣,也对礼仪、道德和人生哲学有着深刻的理解。
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审美情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国传统艺术教育的特点1. 注重师徒传承:中国传统的艺术教育注重师徒传承,师傅教授技艺并传授心得,弟子则刻苦学习,不断追求进步。
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保留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倡导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2. 融合审美情趣教育: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强调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使人们在艺术中感受美、追求美、塑造美。
不论是音乐、绘画还是舞蹈,艺术教育都倡导审美体验的重要性,提升人们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3. 强调内涵的培养:中国传统艺术教育不仅注重技术的培养,更强调内涵的培养。
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教育注重培养人的道德修养、人生哲学等,使艺术家在技艺之外还能够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
三、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的体现:1. 激发创造力:传统艺术教育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培养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对于当代社会中的创新和创造非常重要。
2. 传承文化遗产:中国传统艺术教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艺术的表达和传承,使得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3. 塑造健康人格:中国传统艺术教育注重人的修养和道德教育,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律、自强和自信,塑造了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
论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对中国公共艺术教育的滋养
再次,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融合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适用性表现在其促进学生 综合素质提高的作用上。通过将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此外,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所强调的和谐、平衡等原则也能够帮助学生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再次,中华美学精神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适用性表现在其指导作用。在公共艺 术教育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学精神,是教师需要的问题。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传统的美学理念和原则,如“天人合一”、“以 和为美”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华美学精神的独特魅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 学生将这些美学原则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论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对中国 公共艺术教育的滋养
基本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 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还为中国的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滋养。本次 演示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两者对中国公共艺术教育的贡献。
中华传统文化对公共艺术教育的 滋养
首先,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教育思想为中国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在 传统文化中,艺术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提高道德修养、 培养审美情趣。这种思想在当今的公共艺术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 许多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设计都体现了这一思想,如通过学习书法、国画等传 统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谢谢观看
其次,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融合的意义和价值表现在它们的互补性上。传统文 化拥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技艺,能够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和灵 感;而美学精神则提供了一种理解和解读这些艺术形式和技艺的方法论。因此, 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的融合能够为公共艺术教育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传统文化的800字议论文5篇作文
传统文化的800字议论文5篇作文传统文化的800字议论文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符号和独特标志,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观。
它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智慧、道德规范和审美标准,对于塑造人们的思想品德、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既是我们时代的责任,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
二、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传统文化是国家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从文学艺术到科学技术,从道德规范到法律制度,传统文化都在默默地指引和塑造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三、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并深受人们喜爱,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和人民智慧,它充满诗意、美感和哲学思考。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其中的经典著作《论语》、《道德经》等都是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给人以启迪和指导。
四、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传统文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它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可以提供经验和方法,帮助我们解决现实问题。
比如,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仁者爱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引导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减少社会矛盾。
五、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保护传统文化并不是停留在过去,而是在传承中进行创新。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让人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提升。
与此同时,也要注重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产业中的创新应用,让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结语:传统文化是我们根基的一部分,它的价值和魅力应该被更多人认识和珍惜。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付诸行动。
保护好传统文化,传承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成为我们国家独特的名片,为构建更美好的社会做出贡献。
(以上为800字议论文)第二篇:传统文化的身份认同感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身份的象征。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研究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日渐增加。
特别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数码时代,人们越来越渴望一种与之前不同的感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也随之加深。
而艺术教育作为一种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的教育形式,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关注。
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它是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感性认识和个体性的体验,不仅包括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门类,也有着科学、哲学、宗教等延伸的层次。
通过传承古代与现代文化遗产,可以帮助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
同时,艺术教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具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在艺术教育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课程内容学到传统的绘画技巧、书法、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知识。
通过让孩子学习与了解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视野,使他们从小就接触到人文艺术,从而塑造出独具魅力的个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在艺术教育中,传统文化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于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传统文化需要在儒学、诗词歌赋、曲艺、绘画、文艺、舞蹈等方面下功夫。
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一部古籍、一首诗歌、一首曲子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学习一种传统艺术门类来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而对于艺术教育的教学方式而言,则需要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与文化理念嵌入其中。
对于艺术教育而言,应该让孩子通过参加不同形式的活动(比如书法比赛、音乐比赛等),来更好地体验传统文化,了解历史文化源流和文化的重要性。
虽然当前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提升,但是在实际的艺术教育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比如说,艺术教育片面追求培养高水平的艺术人才,忽视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培养与推广;或者是在艺术教育教学中忽视了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让许多学生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机会。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也需要更好地把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结合起来。
我国传统文化论文【5篇】
我国传统文化论文【5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一【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传统文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所独有的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小学生语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还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民族文化知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在智力以及生理方面比较关键的时期,在这阶段传授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识字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汉字,在识字过程中进行文化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学生要学习比较多的生字,在课文量上也比较多,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阅读内容有很多,例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内容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教师是知识的承载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模仿者,为此,教师一定要提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要注重文字的书写,只要教师能够书写比较好的文字,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认识到文字的美感。
由于很多学生的文字书写方式和教师的差不多,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书写的美观、大方,让学生感受到书写的魅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书写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应的书写知识,还能够在书写中感受传统文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习诗文时感受传统文化古诗词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在写作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讲解诗文时可以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以不同的视角来给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积累很多的相关知识。
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代美术教学中的传承论文.
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代美术教学中的传承论文2018-11-25摘要:民间艺术是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所创造的艺术,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
民间美术的内容丰富、直观、易于学生们接受,是朴素鲜活的美术教材。
将优秀的民间艺术与美术课堂相融合,让学生们在体验学习乐趣时逐渐体会认识到民族艺术的价值,并通过探究创新,主动地在生活中发挥传承、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的作用,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活传承。
因此将民间艺术引入到美术教学中去,这不仅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民间艺术;美术教学;传承;运用如今,传统民间艺术是当代美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于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拓展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造就具有文化素养的实用型人才,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一、传统民间艺术创作平民化与自由化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传统民间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生活的智慧结晶,它与人们群众的劳动生产息息相关,并通过手工艺术品的形态,表达出人们的内心情感并且满足他们对美的追求,体现着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美化生活的实用目的。
然而艺术创作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民间艺术在当代美术教育中的优势在于对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拓展,同时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实践。
民间艺术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很好的引导出学生研究与探究的热情,自主的进行观察与认知。
因而,在当代美术课堂中,利用民间艺术特点与魅力,能充分挖掘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鼓励学生们自信大胆的进行艺术创作的探究,这无疑是对学生们艺术创造力和艺术发展最好的开拓。
二、民间艺术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民间艺术涵盖着广泛而独特的民俗文化、传统故事等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传统的民族文化,有利于对传统美术教育的发展,于此同时能够激发学生们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同感,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论文
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论文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论文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教育;人文精神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对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提出了建议,并指出艺术设计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塑造应该是设计教育的主题之一。
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设计师要有目的地强化设计文化价值,主动地将文化根植于艺术设计中。
人文精神以广阔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艺术素养,帮助人们提高审美感受。
艺术设计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塑造应该是设计教育的主题之一。
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设计师要有目的地强化设计文化的创造主体意识,主动地将文化根植于艺术设计中。
在当代各种设计作品里我们可看出其历史、人文思想、传统文化等在作品背后的文化特点。
例如当代中国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非常注重延续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脉,他将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的运用于现代设计中,将中国传统水墨与现代几何纹形互组形成独特的韵律,创造出了极具中国精神和现代感的优秀作品,并成功的推向国际。
一、艺术设计教育现状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发展迅速。
各类院校纷纷开办设计专业,同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
一方面,设计艺术与社会密切相关,能创造生产、生活之美。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自然需要大量的设计人才。
另一方面,我国设计艺术起步晚,且长期处于一种模仿和拿来主义状态,人才积淀非常薄弱。
同时,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也是跳跃式的、超常规的。
对于高等教育自身改革来说,必须调整和把握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式和途径,努力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那么关键就是在注重对学生个性张扬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同时,努力提高其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包括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深厚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生活积累、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等。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为了培养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造性的设计人才,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更应充分重视和加强对学生中国人文精神,尤其是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努力建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
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六篇
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六篇中学校艺术教育论文范文1[关键词]艺术教育传承地方优秀文化途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中学校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指出:“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把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纳入艺术课程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中,努力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内文化……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要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发利用当地社会文化艺术资源,形成具有鲜亮特色的校本课程和传统艺术项目”。
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学校艺术教育,中学校艺术教育除了为同学供应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才智;开发制造性进展潜能,提升制造力;关注同学人格的健全进展,充分利用同学的生活阅历和社会文化资源,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养,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还担当了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地方文化艺术既是中华文化的有机构成,又带有深厚的地方特色,把它们继承和连续下去,对于保存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潮汕文化是以现在的潮州、汕头、揭阳和汕尾四市为主,由讲潮州话的民系所制造的一种属于汉文化的地域性亚文化。
1、以“开放融合。
兼取互补、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为其突出特征。
潮汕地区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如花似锦,驰名中外。
其中潮剧、潮州音乐、潮绣、木雕著名遐迩,潮汕民间的花灯、嵌瓷、香包、泥塑、剪纸、首饰等,都富有地方特色,驰名中处,成为民间不行或缺的装饰品和季节应用品。
汕头市澄海区有着深厚的潮汕民间文化艺术氛围和数量众多的地方艺术门类。
近年来,澄海区中学校在利用潮汕地方艺术资源拓展艺术教育渠道方面进行了深化的探究。
自1999年12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试验县(市)”后,学校艺术教育的进展成果斐然。
2、2021年澄海区教育局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澄海试验学校和莲下中心学校2021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特色学校,澄海试验学校学校2021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学校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艺术教育科研论文15篇
艺术教育科研论文15篇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摘要:艺术教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根本目的是从精神上塑造人、教育人,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的艺术教育,尚存在着严重的“功利性”和“重技艺,轻人文”的现象,这不仅有失艺术教育的人文本质,而且导致学生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的扭曲。
因此,要使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真正起到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就必须在艺术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和强化艺术教育的人文特性。
关键词艺术教育科研艺术论文艺术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浅论传统手工制作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论文关键词]创造能力,手工制作艺术;民间艺术;素材;课程开发[论文摘要]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美的欣赏和创造是“美育”的主要内涵,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则是最适合中小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素材。
中国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不应是“某国模式”的生搬硬套,而应是吸取了西方先进美术教育理念.以及西方基础美术教育实践经验下的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主要素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制怍艺术课程。
同时就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与教学的方法进行探讨,并制定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的一般原则与教学方法.提出课程开设构想与课程架构。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等场合多次强调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
而艺术教育能促进形象思维发展,促进左右大脑均衡发展,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方法。
比较中西方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西方注重动手能力培养,课程开设侧重手工艺术教学。
如日本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以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主导,开设泥塑、折纸、绞染、型染、木工等课程,注重在具体的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办我国50年代以来的美术教育受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更注重美术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侧重“纯美术”教育,如素描、水彩、中国画等。
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西方学生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中国学生虽基础知识扎实,但思维不够活跃,动手能力差,创造欲及表现欲不强。
传统文化资源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优化运用[论文]
传统文化资源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优化运用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软硬件设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高校美术教育仍然面临着教育形式单一这一弊病。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从高校美术教育课程模式薄弱点出发,来探析传统文化资源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优化运用,以期对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传统文化资源;高校美术教育;优化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225-01一、传统文化运用于高等院校美术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我国高等教育起步时期,过于注重对西方艺术传统的借鉴,对我国传统文化认同和重视程度低。
近四十年来,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加强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传统的一元化教学方式地位受到严重动摇(因其阻碍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文化广度)。
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的在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中的运用显得十分重要。
传统文化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对家乡艺术的热爱之情,从而将祖国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二、高等院校美术传统教育的弊端我国现行教育趋势已经从过去注重量的提高转变成注重质的飞跃。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中凸显的问题颇多。
(一)注重美术课程本身的教育,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呆板化,只讲述美术教育课程,完全忽视了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不注重将美术教育与社会及他文化的融合,这使得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知识面窄,且对学生来说不具有吸引力,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重理论不重实践传统的美术教学注重理论学习,而把实践放在边缘化的位置,教学重点仍放在教师的教授上。
而不注重学生自主学,也没能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经验和团体合作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也缺乏对艺术的审美观念。
(三)注重硬件设备的提高而忽视“软件”由于各个学校经费有限,因此,大部分学校都将经费用来提高硬件设备。
然而,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却相当淡薄,在加上各高校教育队伍素质不一,以至于很多院校课程资源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就集中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论文摘要:由于历史原因,今天的艺术教育与传统的“圣贤”教育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断层。
回视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已有些陌生,更不知其是“本有的家珍”。
今天的艺术教育中存在着“重技艺,轻人文”的现象。
如果艺术教育仅仅停留在教授唱歌、画画的层面上,是难以完成其使命的,必须回过头来从已被扬弃的,被误认为封建的、过时的传统文化中吸取更多的营养来填补今天艺术教育的空洞。
关键词:艺术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师道孝道经典内学当代中国的艺术教育,应根植于本民族传统文化这块土壤。
这是艺术教育发展、成长的源泉,离开它,艺术教育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各种不同的艺术教育模式,不管是舶来的,还是本土的,无论是学习、继承还是发展,我们本身应具有一个较高的视点去评判。
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否则舶来的东西就难辨良莠,或导致另一个结果,即盲目地排外而妄自尊大。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今天的艺术教育出现了偏颇,即重技艺而轻人文。
我们今天的艺术教育与传统的人文教育产生了严重的断层,这足以导致人的精神领域极其浅薄与苍白,加之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介入,我们正在加速度地蜕变为“香蕉人”,而我们的艺术教育也增加了“功利”与“竞争”的倾向。
过分重功利就会轻仁义,人与人的过度竞争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国与国的过度竞争最终的’结果将是共同毁灭。
一、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比较近现代西方注重的是科技教育。
在科技进步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环境污染等。
核能的开发本来是可以造福于人类的,但我们今天却随时都要遭受核战争的威胁。
因此,人们形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盲目地发展科技无异于盲人骑瞎马。
近现代西方注重的是竞争教育。
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竞争意识,保护自己的个人利益。
而中国传统的教育是教人礼让、互助合作、共存共荣。
中国古人并非不懂科技,但更懂得科技发展的弊端,因此,大力提倡发展人文教育,认为这样,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当前是科技发展的时代,我们无意开历史的倒车,只是尽可能地让科技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
科技好似一匹野马,需要一名睿智的骑手去驾驭。
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方面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我们并非基于一种民族情结去赞美和宣扬自己的文化,也并非基于一种复古的情结而厚古薄今。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集称为经典,“经”是纵贯通达,“典”是典范、标准,古今一成不变之真理,可以超越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艺术教育包含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之内马一浮先生在《论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文中曾提到:“六艺不唯统摄中土一切学术,亦可统摄现在西来一切学术。
举其大概言之,如自然科学可统于《易》,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可统于《春秋》……文学、艺术统于《诗》《乐》。
”艺术教育依托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使其理论更加完备、深广,还可使其教育理念达到一个更高、更新的层面,在其空洞的“形式”中摄入更多的人文色彩,使其能够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的前途命运。
三、艺术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现艺术教育不应被认为仅仅是画画、唱歌、弹琴等技艺的传授,艺术教育是要把人类最高的智慧、德能与才艺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造福于人类。
中国历史中的绘画、雕塑、戏剧等大多展示、宣扬的主题思想是“忠、孝、仁、义”,在娱乐之余不失其“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教育功用。
无论是过去的君主时代还是现在的民主时代,艺术教育也要承担起一种责任与义务来改善我们的身、心、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典集又可称为内典,内典即是内学之典集,其中所盛载的智慧与德能来自心灵的最深处,是人心本来具有而非从外学来的一种亲证的现量境界,不是一种想象、推理构建的理论。
通过这些典集可以开启我们内心深处处于休眠状态的智慧,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国学,被马一浮先生称之为“六艺之学”。
马一浮先生在《论六艺统摄于一心》的文章中写道:“举网者必提其纲,振衣者必挈其领。
”先要识得纲领,然后可及其条目。
六艺之教可以统摄一切学术,这是一个总纲领,真是“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一遗。
学者须知六艺本是吾人性分内所具的事,不是圣人旋安排出来。
吾人性量本来广大,性德本来具足,帮六艺之道即是此性德中自然流出的,性外无道也。
”艺术也本是人心中分内的事。
艺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表里的关系。
艺术教育中的“教育”本身就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艺术教育中的“教”,左边是“孝”,意思是说老与子、上一代与下一代是一体;右边是“文”,其意为文以载“道”。
教育是师道,其根本是孝道。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就是师道与孝道。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道是人生宇宙的真理、规律。
在人与人之间表现为五伦十义,即“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人与人的关系应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长惠幼序、朋谊友信、君敬臣忠等关系为原则。
思想、行为不违背自然规律,并把这种品德保持、发扬、增长就是“育”,久而久之会有所得,德者,得也。
人与人的关系依止于“仁”,仁者爱人,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他人,这种爱是“仁爱、博爱”,而非贪爱,这种博大而崇高的品质正是出自这样的文化背景的熏陶,这种品质可物化、外现于各种艺术表现形式。
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艺术教育以人为本,首先要确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艺术价值观。
艺术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的出现对于社会人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也是艺术教育首要关注的事情。
高雅的艺术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生的境界是大有益处的。
艺术即使不能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用,至少也不应是“精神污染”而有害于社会人群,何去何从基本上取决于艺术教育的导向。
中国传统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持反对意见者不外乎两个原因:其一是对于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深刻、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其二是由于年代久远,必然会产生一些流弊,这是人的原因,并不代表主流文化,且不可因人故而废其法。
儒、释、道三家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三者之间名词、名相虽有异,但理无二致。
南怀谨先生把儒家比喻成开粮店的,把道家比喻成开药店的,把佛家比喻成开百货店的。
“儒”字即人需要“仁”,就像人需要粮食一样重要;得了病不能不吃药,此病是不懂得爱物的“心病”,物是指我们的生活环境,再广一点如山河、大地、宇宙万物,“物”与我们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体;百货店自然无所不包。
三家的典集称为“经典”,这些典集并非是某个人的学术观点,所述都是古圣先贤之法,都是真性的流露。
真性也叫真心,心、佛、众生不二,否定了经典也就等于否定了我们自己本身。
以传统文化注入艺术教育,并作为其精神内核,“真、善、美、慧”四字足以概括。
“真”是真实之理,是人生宇宙的真象;“善”是完善,我们内心深处本来具足无限完美的智慧、德能与才艺(美、慧自然在其中)。
“真、善、美、慧”这种教育理念完全可以凭借经典的引导开发出来。
五、传统文化中的修学方式给予艺术教育的启示从前有成就的读书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博学多闻;另一类是一门专精,众多的“典集”只学一部,一部经通达,部部经都通达。
全部心思用于一门,久而久之心就定了,由定能萌生智慧,这种智慧深藏于心灵的深处,不是从外学来的,所以这种学习方法称为内学,经典又可称为内典。
经典就是心灵深处智慧的外现,形于外的经典又可启发内在本有的智慧。
这种本有的智慧也就是《三字经》中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中的“善”,善是完善,是本有而非从外学来的。
这种优良的教学方式完全可以给我们的艺术教育一种新的启迪。
它不但能使学生减轻学习负担,而且能开发、增长智慧,的确是事半功倍。
这种教学尤其在人生的早期阶段效果会更佳。
人在少儿期,心灵是较为纯净的,接受外来事物快速。
十二三岁以前是“黄金季节”,一旦错过甚为可惜。
近现代以来,我们不知有多少代人在重演这样的悲剧,然而幸运者也不乏其人,如老舍、矛盾、鲁迅、朱自清等一代有成就的文人,他们的白话文文章写得好,都是从小读古文读出来的。
清代的金农,五十岁才开始学画,能名留史册,全凭其深厚的国学基础;潘天寿在黄宾虹先生简介中提到:“先生幼年颖异,笃学好问,曾延宿儒馆于家,弱冠游学金陵扬州,得广交时贤文艺之士。
能琴剑,擅诗古文辞治印,兼攻经史与图释老氏及金石文字之学,均深有造诣。
”由此可见,黄宾虹先生的艺术成就无不得益于国学渊源。
从小受过传统教育的有成就的人不在少数,而从小读白话文长大的敢称大家的又有几人?不同的教育理念造就不同的时代与人,如果今天的艺术教育能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获取更多的借鉴,对于促进艺术教育的进步与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1]《论语》,朱熹注,(济南)齐鲁书社,19XX年版[2]《论语》,徐志刚译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XX年版[3]蒋金德等主编:《马一浮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4]南怀谨着:《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XX年版[5]《四书五经》,管曙光等主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XX年版[6]南怀谨着:《原本大学微言》,(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XX年版[7]南怀谨着:《论语别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XX年版[8]《十三经》,吴哲楣主编:(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XX年版[9]《黄宾虹谈艺录》,南羽编着:(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XX年版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