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观_试题[1]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形考作业一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一1、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B.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C. 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D. 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2、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易经》B. 春秋战国时代的散文C. 楚辞D. 《诗经》3、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 )选择一项:A. 书法B. 钟鼎C. 诗歌D. 舞蹈4、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图书典籍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康熙字典》B. 《永乐大典》C. 《本草纲目》D. 《四库全书》5、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 )选择一项:A. 轴心时代B. 鼎盛时代C. 蜕变时代D. 黄金时代6、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 长江流域B. 黄河流域C. 西南地区D. 沿海地区7、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
()选择一项:对错8、宋代最突出的科技成果是()的发明。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印刷术B. 造纸术C. 火药武器D. 指南针9、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 )选择一项:A. 两汉之际B. 西汉时期C. 秦汉之际D. 先秦时期10、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 )选择一项:A. “和”也是不同,就是要求别人同己B. “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C. “和”不利于文化特质的保存D. “和”与模棱两可一样,是消极的11、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 )选择一项:A. 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B. 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C. 南方成为政治中心D. 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12、李白的著名诗篇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蜀道难》B. 《丽人行》C. 《梦游天姥吟留别》D. 《将进酒》13、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 )选择一项:A. 像民粹主义者那样,死守着传统不放B.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C. 像民族虚无主义者那样全面倒向西方D. 学习西方但不脱传统底色,取狭隘的民族态度14、“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存有区别。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P3页)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
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
(P12页)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
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
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P16页)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中国文化概观答案
试卷号:5314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答案一、填空题(空2分,共20分)1.“春秋战国”是早期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先秦哲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诸子(1) 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言其多,主要的有(2) 十家,即阴阳、儒、名、法、道以及纵横、杂农、小说等,而最有影响的当属(3) 儒、(4) 道、(5) 墨、(6) 法四家。
2.魏晋玄学就是指研究(7)《老子》、(8)《庄子》和(9)《周易》的学说,他们把这三本书总称为(10)“三玄”。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C 】2.【 C 】3.【 D 】4.【 D 】5.【 D 】6.【 C 】7.【 D 】8. 【 C 】9.【 A 】10【 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历法就是根据太阳、月亮的运动变化制订记时方式的方法。
主要分阳历、阴历、阴阳合历三种。
2.传统算学我国古代算术是计算知识,研究轻重、长短、形体、多少等以及记数方法和算术、代数等知识。
3.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不是亲族,是同宗。
4. “大一统”意识:其强调“四海一家”,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概念。
重关九译,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豪的大事。
它启发秦汉帝国不断侵略四方,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汉代察举制度与科举考试制度的区别是什么?汉代察举制度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他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的出现作了重要的铺垫。
其区别主要在于:察举以举荐为主,考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由察举而来的士人没有落选的忧虑,对策、射策等考试只对任职等级发生作用。
士族通过把持察举方式,从而维持了士族的政治特权。
2.简述什么是“中和之美”?在艺术里是如何表现的?受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义”。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模拟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模拟试题1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始彩陶暗含了中国艺术的一个基本审美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青铜饰纹中的饕餮纹代表了中国艺术的________________法则。
3、元杂剧作者可知姓名者约有200人,其代表则是“元曲四大家”,即关汉卿、马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杂剧的剧本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作三个部分,一般分为四折。
5、唐代是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的黄金时代,也是绘画的极盛时期。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把中国古代各门艺术加以综合并使之精致化的艺术形式是()。
A.音乐B.戏曲C.建筑D.园林2.中国古代类书中,规模最大的是()。
A.《太平广记》B.《太平御览》C.《永乐大典》D.《艺文类聚》3.佛教中国化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A.华严宗B.天台宗C.法相宗D.禅宗4.《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明代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B.《官场现形记》C.《红楼梦》D.《初刻拍案惊奇》5、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在晋、唐、宋、明各有不同,大致说来,唐人()。
A、尚意B、尚态C、尚法D、尚韵6.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且较成熟的文字是()。
A.陶文B.金文C.甲骨文D.石鼓文7.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A.《春秋》B.《史记》C.《汉书》D.《文献通考》8.中国古代科学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学科是()。
A.天文学B.数学C.农学D.中医学9.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1.“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是()以后的事情。
A.春秋战国B.唐代C.宋代D.汉代【答案】:A2.文明是()。
A.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B.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C.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达到一定发展水平的产物D.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答案】:C3.历史上中国农耕区域与游牧区域的分界线,大体情况是()。
A.在西北一带,是长城沿线B.在东北一带,是长城沿线C.在苏北一带,是长城沿线D.在华北一带,是长城沿线【答案】:D4.两汉以后,华夏民族在同周边诸族的对立和接触过程中,逐渐地有了()之称。
A.汉族B.回族C.苗族D.满族【答案】:A5.祖先崇拜的本质则是()。
A.自然力的神化B.自然力的人格化C.人类自身的人格化D.人类自身的神化【答案】:D6.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韩非子B.墨子C.老子D.孔子【答案】:C7.用先秦六国的古文字记录成书,被称为()。
A.歌文经B.今文经C.诗文经D.古文经【答案】:D8.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程颢B.朱熹C.陆九渊D.程颐【答案】:B9.丝绸之路东起()。
A.开封B.长安C.洛阳D.成都【答案】:B10.唐代高僧玄奘撰写了()一书。
A.《水浒传》B.《西游记》C.《大唐西域记》D.《三国演义》【答案】:C11.中国文化既具有连续的统一性特征,又具有()的连续性特征。
A.一元B.二元C.多元D.三元【答案】:A12.最先提出“天道无为”思想的是()。
A.老子B.荀子C.孔子D.庄子【答案】:A13.天人合一观念成熟于()。
A.秦汉B.先秦C.西汉D.东汉【答案】:B14.孟子主张()。
A.性善论B.性恶论C.善恶论D.无善论【答案】:A15.汉代施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成为了汉朝文化思想的主流。
A.玄学B.儒学C.墨学D.理学【答案】:B16.“文明”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出现,要晚于“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1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1“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
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表现,它是(A)A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B从XXX的方法可以看出C从XXX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D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2、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属于这种原因的是(D)A当时的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B教育从巫那里下放,出现了私学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3、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C)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BXXX统一了文字C政治上的大一统D汉武帝独尊儒术4、XXX的出现是在(B)A先秦期间B秦汉之际C西汉期间D两汉之际5、XXX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C西汉期间D两汉之际6、魏晋期间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A《论语》B《老子》C《庄子》D《周易》7、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明上的保证是(B)XXX对玄门的崇奉D科举制的实施C武则天的圆融三教DXXX的排佛8、唐代吸收外来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D)A敦煌B洛阳C河北D长安9、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 B )A诗歌XXXC书法D舞蹈10、“心性本觉”是(C)XXX的思想A印度B西藏C中国D南亚11、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经过了几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BA战国期间楚文明的兴起B唐代的“安史之乱”C永嘉之乱D靖康之难12、宋型文明格调雅,神韵超然表现在(D)A宋画的淡远B宋诗的浅易C宋词的俚俗DXXX委备13、元朝灭亡南宋,导致了(C)A东部文化的西移B西部文化的东移C江南文明的大量北移D北方文明的南移14、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A)A唱B念C做D打15、与宋代绘画相比,元朝绘画施展阐发出的特性是(B)A更加浓墨重彩)B更重意趣与心境C更显富丽堂皇D以人物素描为主二、XXX答题简述分封制的概念内涵。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本、专科)一、填空题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间断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__中国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西汉。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纹理__。
“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__《_易._贲卦._象传》。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物质文明_____与__精神文明_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 _______夏商西周时期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融合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
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暮总结期。
6.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其二,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其三,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9.儒家发展了“周礼”的伦理道德思想。
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
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五伦说说以及“仁义礼智”四德说。
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本框架,以“君权神授”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父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一体化,从而建立起“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以及“天不变,道也不变”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1套1、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大儒是()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参考答案:C2、清代著名的大型丛书指()A.《永乐大典》B.《古今图书集成》C.《全唐文》D.《四库全书》参考答案:D3、擅长运用寓言阐述哲理的先秦道家人物是指()A.老子B.庄子C.列子D.杨朱参考答案:B4、被称为亚圣的儒家大师指()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参考答案:A5、历史上最早把法律铸于铁鼎上,公布于众的法家人物指()A.管仲B.子产C.李悝D.商鞅参考答案:B6、被称为严格意义上的法家开山祖是指()A.管仲B.商鞅C.李悝D.韩非子参考答案:C7、被誉为“诗仙”的唐代大诗人是指()A.李白B.苏轼C.杜甫D.王维参考答案:A8、把词从花前月下和香软丽蜜中解放出来,创造豪放词风的北宋著名诗人是指()A.辛弃疾B.苏轼C.欧阳修D.李清照参考答案:B9、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指()A.《诗经》B.《楚辞》C.《全唐诗》D.《史记》参考答案:A10、揭露科举制度弊端的清代传奇文言小说是指()A.《聊斋志异》B.《儒林外史》C.《西游记》D.《搜神记》参考答案:A11、广义文化结构包括几个方面()A.物态文化B.饮食文化C.制度文化D.行为文化E.心态文化参考答案:A, C, D, E12、文化具有的特性有()A.人类创造性B.习得性C.共有性D.传递性E.变迁性和堕距离性。
参考答案:A, B, C, D, E13、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包括()A.地理环境B.经济模式C.社会组织结构D.种族E.外来文化影响参考答案:A, B, C14、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学说中影响最大的有哪几家?()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E.纵横家参考答案:A, B, C, D15、宋明理学中的两个流派是指()A.朱熹派B.张栽派C.王阳明派D.程朱理学E.陆王心学参考答案:D, E16、“竹林七贤”指()A.嵇康、阮籍B.王羲之C.山涛、向秀D.刘伶E.阮咸、王戎参考答案:A, C, D, E17、前期法家中的重法派、重势派和重术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李悝B.商鞅C.慎到D.申不害E.子产参考答案:B, C, D18、汉代两部著名的史书指()A.《春秋》B.《史记》C.《资治通鉴》D.《汉书》E.《后汉书》。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填空1.1.文化三现象包括文化三现象包括文化三现象包括((物态文化 方式文化 精神文化 )2.2.中国多元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中国多元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华夏文化形成 华夷文化融合 中亚文化交流 中西文化交流)四个时期。
四个时期。
3.3.宗法制形成于_宗法制形成于_西周_代,_秦_代以后名存实亡。
_代以后名存实亡。
4.4.古代世界中比较完善的选官制度是中国的古代世界中比较完善的选官制度是中国的科举制。
5.5.思维是思维是人脑的活动过程。
6.6.中国文化以汉为界,前为利用“武功”拓疆期,后为利用“文治”交流期。
中国文化以汉为界,前为利用“武功”拓疆期,后为利用“文治”交流期。
中国文化以汉为界,前为利用“武功”拓疆期,后为利用“文治”交流期。
7.7.秦以后,中国国家体制的“法治”主要表现在:⑴秦以后,中国国家体制的“法治”主要表现在:⑴建立官僚体制──以国家之法的形式确定统治秩序;⑵科举制─考试选官。
8.8.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中国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中国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9.9.周易揭示了阴阳两者之间关系的无穷变化。
周易揭示了阴阳两者之间关系的无穷变化。
周易揭示了阴阳两者之间关系的无穷变化。
10.10.在中国哲学发展的高峰期,即宋明时期,在中国哲学发展的高峰期,即宋明时期,在中国哲学发展的高峰期,即宋明时期, 哲学已进入探讨哲学本体,即“世界本原”时期。
哲学已进入探讨哲学本体,即“世界本原”时期。
11.11.人性论是中国人文主义的主要理论之一。
人性论是中国人文主义的主要理论之一。
人性论是中国人文主义的主要理论之一。
12.12.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孟子的“性善论”、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孟子的“性善论”、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孟子的“性善论”、 荀子的“性恶论”及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荀子的“性恶论”及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13. 13. 把世界本原当作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起始者是北宋的_周敦颐__。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测试题答案(二套)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测试题答案(二套)一、填空:(每空2分,共计20分)1.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进取精神),坤卦则代表道家的(柔顺精神).2.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有(差等之爱),墨家之爱是指(兼爱)3.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存在(三教合流)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儒道互补)以吸收外来文化的结果。
4.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及(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5、在中国,笔、墨、纸、砚被合称为(文房四宝)。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__B__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
A儒家治理B家国同构C宗族关怀D宗产继承2.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__C__时代。
A殷周B近代C宋明D先秦3.佛教汉化的最为重要的成果是__D__。
A改变全部原来教义B分化为大、小乘C创立唯识宗D创立禅宗4.中国古代较为全面概括系统思想的观念是____D____。
A道德观B逻辑观C阴阳观D五行观5.中国古代“多子分继财产制”取代“嫡长子继承制”的财产分配形式渊源于汉代的__D__。
A分封制B世袭制C贵族制D推恩制6.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其中“乡试”是在__D__举行的。
A.乡一级B.县一级C.州一级D.省一级7.中国文化的两大基石是__C__。
A.科学和法律?B.科学和道德C.道德和艺术D.道德和宗教8.中国传统礼仪规范的特点是__A__。
A.等差性B.调和性C.规范性D.唯一性9.中国传统的“和”的起点和基础是__A__。
A.存异B.趋同C.守一D.无异10.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指___C_。
A.殷商B.西周C.春秋战国D.秦朝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现代化就是全盘西化。
(X)2.文化可以分为个体文化和群体文化两种。
(X)3.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形成由地理环境决定。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一一、填空题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__________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中国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____。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____。
“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_____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_____与_____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__________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__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时期。
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6. __________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__________ 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_______________其二,_______________ ,其三,_______________其四,_______________。
9.儒家发展了_____的伦理道德思想。
孔子提出以_____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__________的伦理道德。
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__________说以及“仁义礼智”四德_____说。
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以__________为基本框架,以“君权神授”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父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一体化,从而建立起“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以及“”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模拟试题1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练习试题1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____________》;世界上最早的字数最多的字典是《____________》;至今为止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是《____________》。
2、中国最著名的石窟有____________、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____________等。
3、孔子提出的“仁”的内涵是____________。
4、秦始皇统一天下,为建立统一文化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度同制、行同伦和地同域。
5、《诗经》中的“__________”和以__________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商代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集中反映在( )。
A.铜器B.迁都C. 使用文字D.建筑2、《诗经〃小雅〃北山》中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反映的是( ) 。
A.家国同构B. 封国制度C. 家族制度D.宗法制度3、最能体现辩证整体性的是()。
A.数学B. 中国古代医学C.农学D.地理学4、中国古代的数学家()曾求出精确到七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3.1415926~3.1415927之间。
A.刘伟 B.祖冲之 C. 刘徽 D. 秦九韶5、()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作了概括的经典性的表述。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易传》B. 《诗经》C. 《论语》D. 《史记》6、下列哪项不属于制度文化层的?( )A. 家族制度B. 婚姻制度C. 官吏制度D.服饰文化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 ( )的提法。
A.黄帝B. 董仲舒C.鲁班D.伏羲8、()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磁铁极性的国家。
A.美国B.中国C.日本D.阿拉伯9、早在公元前1000年的()时期,中华先民便有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小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单选题1、世界上曾经有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媲美的文化类型,惟独()绵延数千年之久从未中断过。
A、古巴比伦文化B、古埃及文化C、古印度文化D、中国传统文化2、儒家文化把血缘亲情、家庭伦理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了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道德、文艺于一体的宗法礼教,()在其中居支配地位。
A、哲学B、宗教C、政治D、道德3、秦始皇接受()的建议,下令“焚书坑儒”。
A、李斯B、商鞅C、韩非D、李悝4、“存礼灭欲”是()的一致主张。
A、宋明理学B、魏晋玄学C、明清实学D、汉代经学5、孔子的“讷于言而敏于行”体现了传统哲学()之辩。
A、名实之辩B、知行之辩C、形神之辩D、动静之辩6、宣扬孝谨第一,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清净无为是修道之本的道教教派是()。
A、正一道B、全真道C、大道教D、方仙道7、对清代文字狱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 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B 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C 因文字犯罪而被迫入狱D 为加强文化专制而建造的监狱8、“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的英才是唐朝的()。
A、李白B、杜甫C、王勃D、白居易9、从西周共和元年()年起,中国就出现了编年史。
从此中国历史就有了持续不断的记载。
A 、公元前221年B 、公元前841年C 、公元前475D 、公元61810、《满江红》是宋代文人根据民族英雄()的《满江红》词所谱的曲子。
A、岳飞B、文天祥C、蔡文姬D、俞伯牙。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3.秦以后的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属于__B__。
※A以礼为中心的人治B以礼为中心的法治C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人治D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法治4.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带有“月令”图式的特点,这个特点指的是_A___。
A认为事物间存在着基于空间和时间上的普遍联系B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隔绝的C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对立的D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之间没有任何联系5.中国文化被誉为“乐感文化”,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传统习惯于用_A___的眼光看问题。
A生命发展B排恶崇善C以悲为乐D绝对差异6.__A__是西周君主统治和宗族统治合二为一的政治基础。
A、分封制B、世袭制C、贵族制D、推恩制7.“二千年之政,秦政也”。
这里的秦政指的是__C__A、贵族政治B、古代民主政治C、古代官僚政治D、以上三种政治的混合状态8.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偏向于__A__。
A、理性思维B、知性思维C、分析思维D、感性思维9.中国画、书法中的“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观中_B___的典型表现。
A、虚短实长B、虚实相济C、心物对应D、虚实相抑10. 中国艺术的真谛是__D__。
A、我物对立B、去伪存真C、异质相斥D、异质同构11. 古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__A__。
A、注重线的作用B、注重光的作用C、注重色的作用D、重视材料的运用12. 中国传统绘画构图布景的主要特征是__C__。
A、不留空虚B、严格布局C、虚空之道D、集中视点13. 中国文化系统保持动态性的其中一个表现是__B__。
A、具有完备的吸收外来文化的机制B、具有独特的时空观C、具有整一不变的思维结构D、具有稳定的历史观14. 中国文化的进化是__C__,遣传因素较多,变异因素较少。
A、直线性B、跳跃性C、渐变性(传承性)D、突变性15. 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特征是__A__。
A、智圆行方B、行规守矩C、极尽浪漫D、融汇贯通16. 中国文化充满理性,这是一种“制天命而用之”的__B__。
中国文化概观复习题(1)
中国文化概观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 )A 先秦时期B 秦汉之际C 西汉时期D 两汉之际2、、荀子认为,矫正人性的最好手段是( A )A“礼”和“乐”B兼爱C法治D无为3、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 B )A 太宗对道教的崇奉B科举制的实施C 武则天的圆融三教D 韩愈的排佛4、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 B )A 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全面接受B 以方以智为代表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C 以儒学为本兼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D 只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5、清朝后期,为了维护业已衰化的封建肌体,清王朝对外采取的政策是( D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 全盘西化C 对外开放D 闭关锁国6、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 B)A 像民族虚无主义者那样全面倒向西方B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C像民粹主义者那样,死守着传统不放D 学习西方但不脱传统底色,取狭隘的民族态度7、在先秦跟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 D )A术B仁 D 博爱 D 兼爱8、关于我国古代的法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 )A 历朝统治者都建立了健全的法制B 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封建法律只针对百姓而不对官吏D 封建法制是相当严密的,只是与现在相比显得落后了9、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 C )A 在善地停止下来B 停下来即是至善C 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D 到了至善之境就停止下来10、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能如此稳定地延续二千多年,与( B )的哲学思想渗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是密切相关的。
A 天人合一B 中庸C 阴阳D 无为11、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C )A 诸子学术逐渐消失B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C 政治上的大一统D 汉武帝独尊儒术12.、独尊儒术以后,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教化论的国家B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C礼乐文明D外法内儒13.关于教化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君民同体B行动主义C行善性恶两种人性论D法家思想14、儒家经国理论的核心是(A )A 教化论B 非攻C 兼爱D 农战15、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学”的主要内容是(B )A治国B礼乐C技能D诗词16、提出“性恶论”的人是( A )A荀子B孟子C孔子D韩非子17、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从( A )开始实行。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答案1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平时作业(1)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送人郑樵的主张。
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文化具有复杂的含义,以致许多文化研究者们感到无从下手。
为了研究的便利,人们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文化。
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说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
2.简述汉语的特点。
(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
(2)数字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
(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一、填空题1.夏、商两代,最早的教育机构——、、学等形成。
开始,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形成并发展起来。
2.西周在继承夏商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的教育体制已经形成,其主要特点是:、。
3. 可谓当时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组织最为完备、影响最为深远的私学。
4.齐国的是战国各家私学的汇集地。
5.秦代,基于法家思想,“”、“”的政策成为秦代教育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其结果出现了取缔私学,乃至焚书坑儒的阴暗面。
6.汉初以道家思想为主导,主张,,恢复了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
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儒家经典成为封建王朝的官方学术和教育的主体内容。
8. 是汉代最高学府,其以为教师,进行专经教学,其教学形式以为主,辅之以个别指导,学习生活比较自由。
9.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机构除太学外,、以及培养专门人才的专科学校的兴起,形成了多渠道办学和多学科并举的格局。
10.隋朝教育制度的建立,使教育从千年来传统礼制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政治系统。
隋朝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央教育体系,确立了教育制度和教育制度。
11. 兴学、兴学和兴学是宋代官学逐步改造、完善、定型的时期。
12.以和为核心的儒学教育系统、以为中心的小学教育系列、以、旌表等构成的社会教育网络构成了明代基本的教育类型。
13. 、和是明代选士制度的三大主体。
14.清代是我国古代最后一所最高学府。
15.为数众多的地方官学与、一起,构成清代官学的基本结构。
16.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17. 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标志科举制已经诞生。
18. 在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分两类。
每年分期举行的称,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
19.宋代扩大了科举规模,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即、和;科举开始实行和,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20.宋代的科举有、和。
21.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一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一作业一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 唯一没有间断唯一没有间断2、 中国中国 西汉西汉 纹理纹理 《易·贲卦·象传》《易·贲卦·象传》3、 物质文明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精神文明4、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5、 起源起源 夏、商、西周时期夏、商、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成型成型 多元化发展与融合多元化发展与融合 繁荣繁荣继续发展发展 沉暮总结沉暮总结6、 黄河流域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长江流域7、 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8、 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甲骨文与金文甲骨文与金文 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 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9、 “周礼”“周礼” “仁” “仁”“仁” 五伦五伦 四德四德10、 阴阳五行说阴阳五行说 君权神授君权神授 三纲三纲 五常五常 天人感应天人感应 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不变,道亦不变 1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 人文人文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 天人和谐天人和谐 12、季风气候明显季风气候明显 大陆性气候强大陆性气候强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 13、农耕文化农耕文化 游牧文化游牧文化 长城长城 纽带纽带 14、多元结构多元结构 包容性包容性 15、宗法制度宗法制度 专制主义专制主义 家国同构家国同构 16、夏商周夏商周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 17、子学子学 经学经学 玄学玄学 佛学佛学 理学理学 实学实学 18、商鞅商鞅 申不害申不害 慎到慎到 韩非韩非 19、如家学说如家学说 佛道佛道 程朱程朱 陆王陆王 20、 韩愈韩愈 李翱李翱 朱熹朱熹21、 先秦先秦 天人天人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1、1.2.3.42、1.23、1.2.44、2.3.45、3.46、1.3.47、2.38、1.2.49、1.3.410、1.2.411、1.212、1.2.3.413、2.3.414、2.3.415、1.2.3.4 16、1.2.317、1.2.418、1.2.4 19、1.2.3.420、1.2.321、122、123、1.2.3.424、1.225、1.226、1.2.3.427、1.2.428、1.229、1.2 30、1.231、1.2.332、1.2.333、1.2.434、1.2.435、1.2.336、1.2.437、1.2.438、1.2.439、340、1.2.4三、名词解释三、名词解释1、广义文化P22、狭义文化P33、中国文化P34、中国传统文化P35、宗法制度P266、分封制P267、宗庙祭祀制P278、家国同构P289、君主专制制度P2710、先秦子学P3111、玄学P3212、隋唐佛学P3213、宋明理学P3214、明清实学P3315、乾嘉朴学P33 16、五行说P3417、天道观P4318、人道观P4419、古今观P4420、名实观P4421、天人合一P5022、知行合一P50四、简答题四、简答题 1、什么是中国文化?P32、简述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1) 训诂学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2) 词典,在中国传统语言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文学和艺术的一个大发展时期。
以(3)曹操 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4) 陶渊明 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刘勰的(5) )《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文学评论都说明当时文学领域的盛况。
而(6) 敦煌、(石窟、(7) 云岗石窟、(8) 龙门石窟则是一座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3. 文化是历史发展的沉淀,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
自然地理环境、(9)人文地理环境和(10)人类是人文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三大要素。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南方楚文化
指以洞庭湖、鄱阳湖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的古代文化。
2.宗法制度
指源于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公社成员间的亲族血缘联系,孕育于商代,定型于西周,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作为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中医的四诊法是什么?
中医四诊法是望、闻、问、切,其中主要是切脉方法的应用,使医生能够更多地了解人体内部的变化,进行脉象变化与疾病关系的理性分析,摸索出人体的脉气循环系统,创立了中国独特的脉学理论。
2.简述中外文化的第二次交汇有何特点?
(1)交汇对象起了变化:主要是整体水平超过中国的西方欧洲文化以及后来的美国、日本文化。
(2)交汇的兴趣起了变化:中国人对外来宗教表现出莫大的冷漠,而对天文、数学、水利、火器等科学知识兴味十足。
(3)交汇时间长:从16世纪末开始已绵延四个世纪,至今仍在继续之中。
(4)交流反差大,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了强烈震撼。
四、论述题:(共40分)
论述中国文官制度与科举制度对西方的影响?
(1)中国文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对西方文官系统的形成产生过
很大的影响,起到推动作用。
(2)从马可波罗到胡安恭沙雪思的著作中,对中国科举选
士推崇备至,做了详细介绍。
根据统计,1570—1870年的
300年间,西方国家出版有关介绍中国文官制度与政治制度
的书籍竟达70多种。
(3)中国文官制度与科举制度给欧洲启蒙思想家留下深刻
印象,他们纷纷撰文表示赞扬。
(4)中国文官制度与科举制度对西方的议院制、考试制产
生过实质性的影响,有力的促进了现代行政管理格局的形
成。
(5)孙中山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
的…….,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试题
一、填空题(空2分,共20分)
1.“春秋战国”是早期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先秦哲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诸子(1) 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言其多,主要的有(2) 十家,即阴阳、儒、名、法、道以及纵横、杂农、小说等,而最有影响的当属 (3) 儒、(4) 道、(5) 墨、(6) 法四家。
2.魏晋玄学就是指研究(7)《老子》、(8)《庄子》和(9)《周易》的学说,他们把这三本书总称为(10)“ 三玄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 历法
就是根据太阳、月亮的运动变化制订记时方式的方法。
主要分阳历、阴历、阴阳合历三种。
2. 传统算学
我国古代算术是计算知识,研究轻重、长短、形体、多少等以及记数方法和算术、代数等知识。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汉代察举制度与科举考试制度的区别是什么?
汉代察举制度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他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的出现作了重要的铺垫。
其区别主要在于:察举以举荐为主,考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由察举而来的士人没有落选的忧虑,对策、射策等考试只对任职等级发生作用。
士族通过把持察举方式,从而维持了士族的政治特权。
2.简述什么是“中和之美”?在艺术里是如何表现的?
受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
美原则。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义”。
中和之美突出的表现在中国古代音乐思想中。
1、论述题:(共40分)
试论述火药技术是如何发展和传播的?
1)火药的发明至迟在唐朝。
唐朝的末年已经能够生产火炮和火箭,北宋时期已经能够制造用于军事的霹雳炮。
南宋发明了管型火器,即近代枪炮的雏形。
(2)公元10世纪左右,蒙古和阿拉伯人陆续学会了使用火药火器,13世纪以后,火药传入欧洲。
火药在欧洲近代政治和商业发展史发挥了极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