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的逻辑构造
电脑硬盘的内部结构原理
电脑硬盘的內部结构原理
电脑硬盘的内部结构原理是由多个组件组成的,包括盘片、磁头、磁臂、电机等。
1. 盘片(Platters):硬盘通常具有多个盘片,它们是圆形的金属或玻璃碟片,涂有磁性物质。
每个盘片都可以存储数据,数据通过将磁性物质置于不同的磁极方向来编码。
2. 磁头(Read/Write Head):磁头是一种小型设备,负责读取和写入数据。
每个盘片都有一对磁头(读头和写头),位于盘片上方和下方。
3. 磁臂(Actuator Arm):磁臂是一个可移动的机械臂,支持磁头的轨迹定位。
它通过一个电机控制,可以在盘片的不同位置移动磁头。
4. 电机(Spindle Motor):电机负责旋转硬盘的盘片。
盘片通常以高速旋转,以便快速读取和写入数据。
电机根据主板发送的信号来控制盘片的旋转速度。
5. 控制电路板(PCB):控制电路板是连接硬盘中所有组件的主要电路板。
它包含处理器、内存和控制芯片,负责管理数据的读取、写入和处理。
硬盘的工作原理是,当计算机需要读取或写入数据时,控制电路板将通过电缆信号发送给磁头,磁头会在盘片上的特定位置找到需要的数据并执行操作。
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是通过改变磁片上的磁场来实现的。
总结起来,硬盘的内部结构包括盘片、磁头、磁臂、电机和控制电路板。
这些组件共同工作,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硬盘的逻辑结构
硬盘的逻辑结构
看这张图
有条件的话建议拆看看看那个想光盘CD⼀样的或者说想以前的唱⽚那个东西就是硬盘,这种为机械硬盘,你再看那⼀圈⼀圈的东西成为磁道,扇形标注的为扇区,这都是你的数据存放的地⽅,神奇不,其中每个扇区的⼤⼩是固定的,为512Byte,是硬盘的最⼩储存单位
硬盘的⼤⼩是使⽤"磁头数X柱⾯数X扇区数X每个扇区的⼤⼩来计算的"这样的公式来计算的,其中磁头数,表⽰磁盘共有⼏个磁头,可以理解为硬盘有⼏个盘⾯,现在都是双⾯的啦,把你的机械硬盘卸下来看看,磁针是不是卡着两⾯的,哈哈哈,然后乘以⼆;柱⾯数表⽰硬盘每个⾯有⼏条磁道;扇区数表⽰没条磁道上有⼏个扇区;每个扇区的⼤⼩是⼀样的。
介绍硬盘的逻辑结构
介绍硬盘的逻辑结构硬盘是电脑中不可或缺的存储装置,它能够保存大量的数据。
而硬盘的逻辑结构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首先,让我们从硬盘的最基本单位开始,那就是扇区。
扇区是硬盘中最小的存储单元,一般大小为512字节。
当我们将数据存储到硬盘上时,实际上是将数据写入到一个个的扇区中。
多个扇区会被组合成一个簇,簇是硬盘中一次读写的最小单位。
它的大小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一般可选择4KB或者8KB,不同的簇大小会影响硬盘的性能。
而下一层级是磁道,磁道是硬盘上一个圆形的轨道,硬盘通常会有多个磁道,每个磁道又会被划分成多个扇区。
读取或写入数据时,硬盘会在指定的磁道上进行操作。
再往上一层是柱面,柱面是由相同磁头上的所有磁道构成的一个圆柱体。
一般来说,硬盘会有多个柱面,它们从内到外排列。
寻址时,磁头会在柱面之间来回跳跃,以读取或写入数据。
接下来是分区,分区是将硬盘划分成不同的逻辑部分。
每个分区在操作系统中都会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硬盘,可以独立地进行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和存储文件。
最后是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来管理硬盘空间和文件的一种机制。
常见的文件系统有FAT32、NTFS、HFS+等。
文件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快速地访问和管理文件。
了解了硬盘的逻辑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硬盘的工作原理,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不仅如此,合理地分区和选择合适的文件系统也能够充分发挥硬盘的性能,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总之,硬盘的逻辑结构由扇区、簇、磁道、柱面、分区和文件系统构成。
了解这些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硬盘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提高硬盘的性能并保护数据的安全。
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进行技术操作,都会受益于对硬盘逻辑结构的了解。
第2章第2部分硬盘的逻辑结构
四、硬盘性能指标
(1)硬盘的主轴转速 硬盘的主轴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决 定因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 同时也是区别硬盘档次的重要标志
四、硬盘性能指标
(2)寻道时间 该指标是指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而所用 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四、硬盘性能指标
(3)硬盘表面温度 该指标表示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使硬盘密封壳 温度上升的情况
IDE的本意实际上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 的硬盘驱动器。 ATA ATA-1 ATA-2 ATA-3 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三、硬盘接口
三、硬盘接口
SAS接口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连接SCSI,是新一代的 SCSI技术,和现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盘相同,都 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通过缩短连结 线改善内部空间等。SAS是并行SCSI接口之后开发出的全 新接口。此接口的设计是为了改善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 性和扩充性,并且提供与SATA硬盘的兼容性。
二、相关知识点–硬盘逻辑结构
LBA
在LBA方式下,系统把所有的物理扇区都按照某种方式或 规则看作是一个线性编号的扇区,即从0开始到某个最大 值排列,把LBA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而不是具体的C/H/S值 现在的硬盘控制器内部都有一个地址译码器,由它负责将 C/H/S参数转换成LBA地址。
三、硬盘接口
第2章
硬盘的物理和逻辑结构
第2部分
硬盘逻辑结构
一、本讲主要内容
1.掌握硬盘的逻辑结构 2.了解硬盘的接口类型 3.了解硬盘性能指标 4.掌握硬盘寻址方式
【教学重点】 掌握硬盘的逻辑结构, 掌握硬盘寻址方式
第二讲:硬盘逻辑结构
容量
容量分为两种,一种是总容量,还有一种叫做单 碟容量,这两者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因为 硬盘的总容量是有一定数目的容量相同的盘片组 合而成的,盘片的单碟容量越大,硬盘的总容量 也越大。现在一般的电脑都配有几十GB至上百 GB的容量的硬盘。 硬盘的容量往往是我们购买硬盘时首先需要考虑 的问题,提高硬盘的容量可以通过提高硬盘的单 碟数据密度或增加硬盘碟片数目来达到。
硬盘逻辑结构
盘片
硬盘的盘片一般用铝合金作基片,高速旋转的硬 盘也有用玻璃作基片的。玻璃基片更容易达到其 要求的平面度和光洁度,并且有很高的硬度。磁 头传动装置是使磁头部件做径向移动的部件,通 常有两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一种是齿条传动的步 进电机传动装置;另一种是音圈电机传动装置。 前者是固定推算的传动定位器,而后者则采用伺 服反馈返回到正确的位置上。磁头传动装置以很 小的等距离使磁头部件作径向移动,用以变换磁 道。
1、测试硬盘介质; 2、为硬盘划分磁道; 3、为硬盘的每一个磁道按指定的交叉因子间隔 安排扇区; 4、将扇区ID放置在每个磁道上,完成对扇区的 设置 5、对磁盘表面进行测试,对已损坏的磁道和扇 区做“坏”标记; 6给硬盘中的每个扇区写入某一ASCII码字符。
硬盘分区
Fdisk命令使用 1、建立 2、激活 3、删除 4、显示 5、在另一个硬盘上使用FDISK 注意:不支持NTFS分区
格式化
Format
从各个逻辑盘指定的柱面开始,对扇区进行逻辑 编号(分区内的编号) 在基本分区上建立DOS引导记录(DBR),若命 令中带有参数“/S”则装入DOS的三个系统文件。 IO.SYS MSDOS.SYS 在各个逻辑盘建立文件分配表(FAT) 建立根目录对应的文件目标表(FDT)及数据区。
硬盘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磁道(Track)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磁头(Head) 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
和最关键的一环,是硬盘中对盘片进行读写工作 的工具。
磁头解剖图
硬盘内部结构
数据恢复开盘环境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扇区(Sector)
磁道、柱面、扇区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固件(Firmware) 固件(Firmware)是固化在硬件中的软件.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的SMART 硬盘的SMART是S.M.A.R.T.的缩写,全称是
“Self-Monitoring,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中表面介质材料等进行 监测,力求及时分析出硬盘可能发出的问题, 并发出警告,从而保护数据不受损失。
硬盘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
硬盘的发展史 硬盘基本参数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外部结构 硬盘寻址方式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盘片(Platter) 多数为铝合金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内部结构图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柱面(Cylinder) 上下一串盘片中,相同半径的磁道所组成的一个圆柱
型的环壁,就称为柱面。
现代硬盘三大生产厂商
希捷(seagate)
现代硬盘三大生产厂商
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现代硬盘三大生产厂商 日立
硬盘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
➢硬盘的发展史 ➢硬盘基本参数 ➢硬盘内部结构 ➢硬盘外部结构 ➢硬盘寻址方式
硬盘基本参数
➢容 目前硬盘的容量有36GB、40GB、 量 45GB、60GB、75GB、80GB、
ATA/IDE接口 SATA接口 SAS接口
硬盘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
硬盘知识,硬盘逻辑结构,硬盘MBR详解
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下: 1.MBR 区MBR(Main Boot Record 主引导记录区)位于整个硬盘的 0 磁道 0 柱面 1 扇区。不过,在总共 512 字节的主引导扇区中,MBR 只占用了其中的 446 个字节, 另外的 64 个字节交给了 DPT(Disk Partition Table 硬盘分区表) ,最后两个字节“55, AA”是分区的结束标志。这个整体构成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 主引导记录中包含了硬盘的一系列参数和一段引导程序。 其中的硬盘引导程序的主要作 用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并且在系统硬件完成自检以后引导具有激活标志的分区上的 操作系统,并将控制权交给启动程序。MBR 是由分区程序(如 Fdisk.exe)所产生的, 它不依赖任何操作系统,而且硬盘引导程序也是可以改变的,从而实现多系统共存。 下面,我们以一个实例让大家更直观地来了解主引导记录: 例:80 01 01 00 0B FE BF FC 3F 00 00 00 7E 86 BB 00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最 前面的“80”是一个分区的激活标志,表示系统可引导;“01 01 00”表示分区开始的磁头 号为 01, 开始的扇区号为 01, 开始的柱面号为 00; “0B”表示分区的系统类型是 FAT32, 其他比较常用的有 04(FAT16) 、07(NTFS) ;“FE BF FC”表示分区结束的磁头号为 254, 分区结束的扇区号为 63、分区结束的柱面号为 764;“3F 00 00 00”表示首扇区的相对 扇区号为 63;“7E 86 BB 00”表示总扇区数为 12289622。 2.DBR 区DBR(Dos Boot Record)是操作系统引导记录区的意思。它通常位于硬 盘的 0 磁道 1 柱面 1 扇区,是操作系统可以直接访问的第一个扇区,它包括一个引导程 序和一个被称为 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区参数记录表。引导程序的主要任 务是当 MBR 将系统控制权交给它时,判断本分区跟目录前两个文件是不是操作系统的 引导文件(以 DOS 为例,即是 Io.sys 和 Msdos.sys) 。如果确定存在,就把它读入内 存,并把控制权 交给该文件。BPB 参数块记录着本分区的起始扇区、结束扇区、文件 存储格式、硬盘介质描述符、根目录大小、FAT 个数,分配单元的大小等重要参数。DBR 是由高级格式化程序(即 Format.com 等程序)所产生的。 3.FAT 区在 DBR 之后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FAT(File Allocation Table 文件分配表) 区。在解释文件分配表的概念之前,我们先来谈谈簇(Cluster)的概念。文件占用磁盘 空间时,基本单位不是字节而是簇。一般情况下,软盘每簇是 1 个扇区,硬盘每簇的扇 区数与硬盘的总容量大小有关,可能是 4、8、16、32、64……同一个文件的数据并 不一定完整地存放在磁盘的一个连续的区域内,而往往会分成若干段,像一条链子一样 存放。 这种存储方式称为文件的链式存储。 由于硬盘上保存着段与段之间的连接信息 (即 FAT) ,操作系统在读取文件时,总是能够准确地找到各段的位置并正确读出。为了 实现文件的链式存储,硬盘上必须准确地记录哪些簇已经被文件占用,还必须为每个已 经占用的簇指明存储后继内容的下一个簇的簇号。对一个文件的最后一簇,则要指明本 簇无后继簇。这些都是由 FAT 表来保存的,表中有很多表项,每项记录一个簇的信息。 由于 FAT 对于文件管理的重要性,所以 FAT 有一个备份,即在原 FAT 的后面再建一个 同样的 FAT。初形成的 FAT 中所有项都标明为“未占用”,但如果磁盘有局部损坏,那么 格式化程序会检测出损坏的簇,在相应的项中标为“坏簇”,以后存文件时就不会再使用
电脑硬盘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是什么?
电脑硬盘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是什么?摘要本文将介绍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基本组成。
电脑硬盘是存储设备中最重要的一种,它通过磁盘和磁头的工作原理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本文将从硬盘的结构、磁盘和磁头的工作原理以及硬盘的基本组成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硬盘的结构电脑硬盘主要由一个或多个磁盘组成,这些磁盘通过一个电机连接在一起,并通过一个电机驱动旋转。
每个磁盘表面都分为一条或多条同心圆路径,称为磁道。
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
2. 磁盘和磁头的工作原理当硬盘旋转时,磁盘表面上的数据通过磁头读取或写入。
磁头负责将信息转换成磁信号并将其记录在磁盘上。
当需要读取数据时,磁头会感应磁盘上的磁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然后传输给计算机进行进一步处理。
3. 硬盘的基本组成电脑硬盘的基本组成包括:- 磁盘:磁盘是硬盘的主要部件,它由铝合金、塑料或玻璃等材料制成,并覆盖有磁性材料。
磁盘上的数据通过磁头进行读取和写入。
- 磁头:磁头是硬盘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它负责将数据转换成磁信号并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
硬盘通常有多个磁头用于同时读写数据。
- 电机:电机负责驱动硬盘的旋转,确保磁头能够准确地读取或写入数据。
- 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硬盘的运作,包括磁头的移动、数据的读取和写入等操作。
控制电路还负责和计算机主机进行通信并传输数据。
4. 硬盘的工作原理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1. 电机带动磁盘旋转,使得磁头能够准确地读取或写入数据。
2. 根据计算机主机的指令,控制电路将磁头定位到指定的扇区上。
3. 当需要读取数据时,磁头感应磁盘上的磁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随后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4. 当需要写入数据时,控制电路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号并记录在磁盘上。
结论电脑硬盘是存储设备中最重要的一种,它通过磁盘和磁头的工作原理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了解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数据存储和读取的过程。
硬盘故障的构造方法
硬盘故障的构造方法硬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存储设备之一,负责存储和读取数据。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硬盘也会发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或无法访问。
为了更好地了解硬盘故障的构造方法,本文将从物理构造和逻辑构造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物理构造方法硬盘的物理构造包括磁盘片、磁头、主轴、电机、逻辑板等组成部分。
当硬盘发生故障时,首先需要检查这些组成部分是否正常。
1. 磁盘片:磁盘片是硬盘上存储数据的主要介质,如果磁盘片出现划痕或损坏,会导致数据无法读取。
此时可以使用专业的磁盘修复工具对磁盘片进行修复,或者将磁盘片移植到其他硬盘中读取数据。
2. 磁头:磁头是硬盘读写数据的关键部件,当磁头出现故障时,会导致硬盘无法正常工作。
可以尝试更换磁头,或者使用专业的磁头修复工具修复磁头故障。
3. 主轴和电机:主轴和电机是硬盘转动的关键部件,如果主轴或电机出现故障,硬盘可能无法正常启动。
可以尝试更换主轴和电机,或者使用专业的硬盘修复工具修复主轴和电机故障。
4. 逻辑板:逻辑板是硬盘的控制中心,负责控制硬盘的读写操作。
当逻辑板发生故障时,硬盘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可以尝试更换逻辑板,或者使用专业的逻辑板修复工具修复逻辑板故障。
二、逻辑构造方法硬盘的逻辑构造包括分区表、文件系统等部分。
当硬盘发生逻辑故障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修复。
1. 分区表:分区表记录了硬盘上各个分区的信息,如果分区表损坏或丢失,硬盘可能无法被识别。
可以使用专业的分区表修复工具修复分区表故障。
2. 文件系统:文件系统负责组织和管理硬盘上的文件和文件夹,如果文件系统损坏,可能导致文件无法访问或丢失。
可以使用专业的文件系统修复工具修复文件系统故障。
3. 数据恢复:当硬盘发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时,可以尝试使用数据恢复工具来恢复丢失的数据。
数据恢复工具能够扫描硬盘并尝试恢复已删除或损坏的文件。
总结:硬盘故障的构造方法包括物理构造方法和逻辑构造方法。
物理构造方法主要是修复硬盘的物理部件,如磁盘片、磁头、主轴和电机等。
了解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
了解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电脑硬盘是现代计算机中重要的存储设备之一。
它负责存储和读写数据,为我们提供数据的长期保存和快速访问功能。
了解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并解决一些硬盘相关的问题。
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磁性存储和磁性读写两个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脑硬盘内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一、硬盘的构造电脑硬盘主要由盘片、磁头组件、马达、控制电路等组成。
1. 盘片:硬盘内部通常有多个盘片,为了增加存储容量。
盘片是一个非常薄的圆形盘片,由镀有磁性物质的表面组成。
2. 磁头组件:每个盘片上都有一个磁头组件,用于读写数据。
磁头组件包括读取磁头和写入磁头,它们位于盘片的两侧,负责对盘片表面的磁性颗粒进行读取和写入操作。
磁头是非常精密的装置,通过电磁感应的原理实现数据的读写。
3. 马达:硬盘内部有一个马达,用于使盘片旋转。
马达通过电流驱动,使盘片以高速旋转,通常速度在5000到15000转每分钟之间。
4. 控制电路:硬盘的读写和控制是由控制电路来完成的。
控制电路负责控制磁头的移动、马达的转速以及数据的读取和写入等操作。
二、磁性存储和磁性读写硬盘的工作原理基于磁性存储和磁性读写技术。
当我们要存储数据时,计算机会通过控制电路将数据信号转化为磁性信号,并通过磁头组件写入盘片表面的磁性颗粒中。
当需要读取数据时,磁头组件将靠近盘片表面,通过感应磁性颗粒的磁场变化,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控制电路传送到计算机中。
三、硬盘的读写过程硬盘的读写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寻道和定位:当计算机需要读取数据时,控制电路首先会指示磁头组件找到所需的数据所在的磁道。
这个过程称为寻道。
一旦磁头组件找到正确的磁道,就会进行定位,将磁头放置在正确的位置。
2. 读取和写入:一旦磁头组件定位到正确的位置,接下来就是进行数据的读取或写入。
对于读取操作,磁头组件会感应磁性颗粒的磁场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对于写入操作,磁头组件会通过控制电流改变磁性颗粒的磁场状态,实现数据的写入。
磁盘的逻辑结构
磁盘的逻辑结构 ⽼式磁盘,它是由⼀个个盘⽚组成的,我们先从个盘⽚结构讲起。
如图1所⽰,图中的⼀圈圈灰⾊同⼼圆为⼀条条磁道,从圆⼼向外画直线,可以将磁道划分为若⼲个弧段,每个磁道上⼀个弧段被称之为⼀个扇区(图中绿⾊部分)。
扇区是磁盘的最⼩组成单元,通常是512字节。
图1 ⽼式磁盘⼀个盘⽚的结构图2展⽰了由⼀个个盘⽚组成的磁盘⽴体结构,⼀个盘⽚上下两⾯都是可读写的,图中蓝⾊部分叫柱⾯(cylinder)。
图2 ⽼式磁盘的整体结构下⾯给出磁盘的⼏个概念:1、磁头(Head):硬盘的盘体是由多个盘⽚重叠在⼀起构成的。
硬盘“磁⾯”的概念与软盘类似,它是指⼀个盘⽚的两个⾯,每个盘⽚有上下两个磁⾯。
在硬盘中,⼀个磁⾯对应⼀个读写磁头,所以,⼀般来说在对硬盘进⾏读写操作时,不再称磁⾯0、磁⾯1、磁⾯2,⽽是称磁头0、磁头1、磁头2。
2、磁道(Track):磁盘在格式化时会划分成许多同⼼圆,其同⼼圆轨迹称为磁道。
3、柱⾯(Cylinder):由于硬盘的盘体是由多个盘⽚重叠在⼀起构成,每个盘⽚的每个⾯都被划分成不同半径的同⼼圆磁道,整个盘体中所有磁⾯的半径相同的同⼼磁道就称为“柱⾯”。
4、扇区(Sector):如果将每⼀个磁道视为⼀个圆环,再把该圆环等分成若⼲个扇形⼩区,该等分的⼩区就是磁盘存取数据的最基本的单位“扇区”。
硬盘在存储数据之前,⼀般需经过低级格式化、分区、⾼级格式化这三个步骤之后才能使⽤。
其作⽤是在物理硬盘上建⽴⼀定的数据逻辑结构。
下⾯给出三个步骤的作⽤及相关的概念。
并在最后以创建虚拟磁盘的过程具体地显⽰⼀下这三个步骤。
1.低级格式化(物理格式化):它的作⽤是检测硬盘磁介质,划分磁道,为每个磁道划分扇区,并根据⽤户选定的交叉因⼦安排扇区在磁道中的排列顺序等。
2.分区:⼀块硬盘,就是所有容量都划分给⼀个分区,也要显式的进⾏这个操作来指定。
所以,对硬盘做完低级格式化后,必须进⾏分区操作,通过分区来完成主引导记录的写⼊。
简述磁盘的逻辑结构和寻址方式
简述磁盘的逻辑结构和寻址方式磁盘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的设备之一,它采用一种旋转的磁碟片来存储数据,并借助磁头进行读写操作。
磁盘的逻辑结构指的是通过分区和文件系统来对磁盘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方式,而磁盘的寻址方式是指如何定位和访问磁盘上的数据。
下面将分别对磁盘的逻辑结构和寻址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一、磁盘的逻辑结构1.1分区(Partition)分区是指将一个物理磁盘划分为多个逻辑存储空间的过程,每个分区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磁盘,在操作系统中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存储单元。
分区的作用是将磁盘的存储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于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存储。
在计算机中,通常会将磁盘划分为主分区和扩展分区。
主分区最多可以有四个,并且每个主分区都可以单独进行格式化,成为一个文件系统。
扩展分区可以划分为多个逻辑分区,每个逻辑分区也可以格式化为一个文件系统。
1.2文件系统(File System)文件系统是指操作系统对磁盘上的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方式。
它定义了文件和目录的结构,并通过文件系统的元数据来记录文件的存储位置、大小、权限等信息。
常见的文件系统有FAT、NTFS、EXT4等。
文件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物理层:负责将磁盘空间划分为逻辑块(通常是512字节)。
(2)逻辑块管理层:负责管理逻辑块,将逻辑块与物理扇区进行映射。
(3)文件管理层:负责管理文件和目录的结构,以及文件的元数据。
(4)文件系统接口层:负责提供文件系统的API接口供应用程序进行文件操作。
在文件系统中,文件以树形结构进行组织,每个节点表示一个文件或目录。
文件通过节点的索引块(inode)来定位,索引块中包含了文件的元数据和具体的存储块(block)地址。
数据块存储了文件的实际内容。
二、磁盘的寻址方式2.1磁盘访问时间磁盘访问时间主要包括寻道时间、旋转延迟时间和传输时间三个方面。
(1)寻道时间:磁头从一个磁道移动到另一个磁道的时间。
寻道时间取决于磁头的机械移动速度,通常是毫秒级别的。
硬盘逻辑结构
一. 硬盘逻辑结构简介1. 硬盘参数释疑到目前为止, 人们常说的硬盘参数还是古老的CHS(Cylinder/Head/Sector)参数. 那么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参数,它们的意义是什么?它们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很久以前, 硬盘的容量还非常小的时候,人们采用与软盘类似的结构生产硬盘. 也就是硬盘盘片的每一条磁道都具有相同的扇区数.由此产生了所谓的3D参数(Disk Geometry). 既磁头数(Heads), 柱面数(Cylinders),扇区数(Sectors),以及相应的寻址方式.其中:磁头数(Heads)表示硬盘总共有几个磁头,也就是有几面盘片, 最大为255 (用8 个二进制位存储);柱面数(Cylinders) 表示硬盘每一面盘片上有几条磁道,最大为1023(用10 个二进制位存储);扇区数(Sectors) 表示每一条磁道上有几个扇区, 最大为63(用6个二进制位存储).每个扇区一般是512个字节, 理论上讲这不是必须的,但好象没有取别的值的.所以磁盘最大容量为:255 * 1023 * 63 * 512 / 1048576 = 8024 GB ( 1M =1048576 Bytes )或硬盘厂商常用的单位:255 * 1023 * 63 * 512 / 1000000 = 8414 GB ( 1M =1000000 Bytes )在CHS 寻址方式中, 磁头, 柱面, 扇区的取值范围分别为0到Heads - 1,0 到Cylinders - 1,1 到Sectors (注意是从1 开始).2. 基本Int 13H 调用简介BIOS Int 13H 调用是BIOS提供的磁盘基本输入输出中断调用, 它可以完成磁盘(包括硬盘和软盘)的复位, 读写, 校验, 定位, 诊断,格式化等功能.它使用的就是CHS 寻址方式, 因此最大识能访问8 GB 左右的硬盘(本文中如不作特殊说明, 均以1M = 1048576 字节为单位).3. 现代硬盘结构简介在老式硬盘中, 由于每个磁道的扇区数相等,所以外道的记录密度要远低于内道, 因此会浪费很多磁盘空间(与软盘一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硬盘容量, 人们改用等密度结构生产硬盘. 也就是说,外圈磁道的扇区比内圈磁道多. 采用这种结构后, 硬盘不再具有实际的3D参数,寻址方式也改为线性寻址, 即以扇区为单位进行寻址.为了与使用3D寻址的老软件兼容(如使用BIOSInt13H接口的软件), 在硬盘控制器内部安装了一个地址翻译器,由它负责将老式3D参数翻译成新的线性参数.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硬盘的3D参数可以有多种选择的原因(不同的工作模式, 对应不同的3D参数, 如LBA, LARGE, NORMAL).4. 扩展Int 13H 简介虽然现代硬盘都已经采用了线性寻址, 但是由于基本Int13H 的制约, 使用BIOS Int 13H 接口的程序, 如DOS 等还只能访问8 G以内的硬盘空间.为了打破这一限制, Microsoft 等几家公司制定了扩展Int 13H 标准(Extended Int13H), 采用线性寻址方式存取硬盘, 所以突破了8 G的限制,而且还加入了对可拆卸介质(如活动硬盘) 的支持.二. Boot Sector 结构简介1. Boot Sector 的组成Boot Sector 也就是硬盘的第一个扇区, 它由MBR (MasterBoot Record),DPT (Disk Partition Table) 和Boot Record ID三部分组成.MBR 又称作主引导记录占用Boot Sector 的前446 个字节( 0 to 0x1BD ),存放系统主引导程序(它负责从活动分区中装载并运行系统引导程序).DPT 即主分区表占用64 个字节(0x1BE to 0x1FD),记录了磁盘的基本分区信息. 主分区表分为四个分区项, 每项16 字节,分别记录了每个主分区的信息(因此最多可以有四个主分区).Boot Record ID 即引导区标记占用两个字节(0x1FE and0x1FF), 对于合法引导区, 它等于0xAA55, 这是判别引导区是否合法的标志.Boot Sector 的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0000 |---------------------------------------------||||||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446字节)|||||||01BD ||01BE |---------------------------------------------|||01CD |分区信息1(16字节)|01CE |---------------------------------------------|||01DD |分区信息2(16字节)|01DE |---------------------------------------------|||01ED |分区信息3(16字节)|01EE |---------------------------------------------|||01FD |分区信息4(16字节)||---------------------------------------------|| 01FE |01FF||55| AA||---------------------------------------------|2. 分区表结构简介分区表由四个分区项构成, 每一项的结构如下:BYTE State: 分区状态, 0 =未激活, 0x80 = 激活(注意此项)BYTE StartHead: 分区起始磁头号WORD StartSC: 分区起始扇区和柱面号,底字节的低6位为扇区号,高2位为柱面号的第9,10 位, 高字节为柱面号的低8 位BYTE Type: 分区类型, 如0x0B = FAT32, 0x83 = Linux 等,00 表示此项未用,07 = NTFSBYTE EndHead: 分区结束磁头号WORD EndSC:分区结束扇区和柱面号, 定义同前DWORD Relative:在线性寻址方式下的分区相对扇区地址(对于基本分区即为绝对地址)DWORD Sectors: 分区大小(总扇区数)注意: 在DOS / Windows 系统下,基本分区必须以柱面为单位划分( Sectors * Heads 个扇区), 如对于CHS 为764/255/63 的硬盘,分区的最小尺寸为255 * 63 * 512 / 1048576 = 7.844 MB.3. 扩展分区简介由于主分区表中只能分四个分区, 无法满足需求,因此设计了一种扩展分区格式. 基本上说, 扩展分区的信息是以链表形式存放的,但也有一些特别的地方.首先, 主分区表中要有一个基本扩展分区项,所有扩展分区都隶属于它,也就是说其他所有扩展分区的空间都必须包括在这个基本扩展分区中.对于DOS / Windows 来说, 扩展分区的类型为0x05. 除基本扩展分区以外的其他所有扩展分区则以链表的形式级联存放, 后一个扩展分区的数据项记录在前一个扩展分区的分区表中,但两个扩展分区的空间并不重叠.扩展分区类似于一个完整的硬盘, 必须进一步分区才能使用.但每个扩展分区中只能存在一个其他分区. 此分区在DOS/Windows环境中即为逻辑盘.因此每一个扩展分区的分区表(同样存储在扩展分区的第一个扇区中)中最多只能有两个分区数据项(包括下一个扩展分区的数据项).下面是我Copy的别人的学习成果,很需要,在此对作者表示感谢表示感谢:(图片似乎看不了,将就了。
磁盘逻辑结构
磁盘逻辑结构磁盘是计算机中最常见的存储设备之一,它使用磁性材料将数据编码在磁性表面上。
而磁盘的逻辑结构是指计算机是如何读取和存储信息的。
本文将从物理层面、文件系统层面和磁盘分区层面三个层面来对磁盘的逻辑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一、物理层面在物理层面上,磁盘被分为多个圆形盘片,每个盘片都有两个面,每个面上都有自己的磁性表面。
数据被存储在圆形磁道上,而磁道是以同心圆的方式排列的,从磁盘中心到边缘磁道数量逐渐增加。
每个磁道都被分为多个扇区,每个扇区中包含一定容量的数据,同时还包含用于数据校验和纠错的信息。
二、文件系统层面在文件系统层面上,磁盘被分为多个分区,每个分区都有自己的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负责存储文件、文件夹和其他数据结构,并提供一些高级功能,如安全性、权限和访问控制等。
常见的文件系统有FAT32、NTFS和EXT4等,它们在管理磁盘上有不同的优缺点。
三、磁盘分区层面在磁盘分区层面上,磁盘被分为多个分区,每个分区都可以看作是一个逻辑磁盘,它们可以在物理磁盘上隔离,从而方便用户进行不同用途的数据存储。
在分区的过程中,磁盘会被划分成一个个连续的区域。
每个分区都有自己的文件系统和空间限制,使不同的数据得以有条不紊地存储到不同的分区中。
总结一下,磁盘的逻辑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了存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效率。
了解磁盘的逻辑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维护计算机,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和安全性。
我们应该学会在使用磁盘之前进行合理的分区操作,并合理配置所需的文件系统,从而更好地使用磁盘,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
硬盘逻辑结构简介
01FD | 分区信息 4(16字节) |
|---------------------------------------------|
| 01FE |01FF |
3. 现代硬盘结构简介
在老式硬盘中, 由于每个磁道的扇区数相等,所以外道的记录密度要远低于内道, 因此会浪费很多磁盘空间 (与软盘一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硬盘容量, 人们改用等密度结构生产硬盘. 也就是说,外圈磁道的扇区比内圈磁道多. 采用这种结构后, 硬盘不再具有实际的3D参数,寻址方式也改为线性寻址, 即以扇区为单位进行寻址.
01CD | 分区信息 1(16字节) |
01CE |---------------------------------------------|
| |
01DD | 分区信息 2(16字节 |
| |
| |
| 主引导记录(446字节) |
| |
| |
DPT 即主分区表占用 64 个字节 (0x1BE to 0x1FD),记录了磁盘的基本分区信息. 主分区表分为四个分区项, 每项 16 字节,分别记录了每个主分区的信息(因此最多可以有四个主分区).
Boot Record ID 即引导区标记占用两个字节 (0x1FE and0x1FF), 对于合法引导区, 它等于 0xAA55, 这是判别引导区是否合法的标志.
| 55 | AA |
|---------------------------------------------|
2. 分区表结构简介
分区表由四个分区项构成, 每一项的结构如下:
BYTE State : 分区状态, 0 =未激活, 0x80 = 激活 (注意此项)
磁盘结构及应用
磁盘结构及应用磁盘结构及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下面将从磁盘的物理结构、逻辑结构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磁盘的物理结构磁盘是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重要设备之一,它主要由盘片、读写臂、磁头、电机等组成。
1. 盘片:磁盘中的数据是存储在盘片上的,每个盘片都有两个表面,每个表面都能读写数据。
盘片的材质通常是铝合金或玻璃。
2. 读写臂:磁盘上有许多同心圆的磁道,读写臂负责在不同的磁道之间移动,以便于读取或写入数据。
读写臂由一套电机和传动机构控制。
3. 磁头:磁头是读写数据的设备,它位于读写臂的末端,能够在盘片上表面进行磁性材料的磁化和反磁化操作。
磁头的数量通常与盘片的表面数相等。
4. 电机:磁盘的电机主要用于控制盘片的旋转速度和读写臂的移动速度,保证磁头准确读写数据。
二、磁盘的逻辑结构磁盘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扇区、磁道和柱面。
1. 扇区:扇区是磁盘的最小读写单位,每个扇区的大小一般为512字节。
扇区的编号通常由0开始,一直递增。
2. 磁道:磁道是由若干同心圆组成的环状区域,每个磁道上有固定数量的扇区。
磁道的数量通常由内到外递增。
3. 柱面:柱面是垂直于盘片的一组磁道,它们在不同的表面上具有相同的标号。
柱面的数量通常由盘片的数量决定。
三、磁盘的应用领域磁盘在计算机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1. 文件存储:磁盘是计算机中主要的文件存储设备,可以将大量的数据通过文件的方式保存在磁盘上。
操作系统通过文件系统来管理磁盘上的文件,提供文件的读取、写入、复制、删除等功能。
2. 数据库:磁盘还是数据库系统中最常用的存储设备之一。
数据库系统将数据存储在磁盘上,通过索引等方式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
同时,磁盘也保证了数据的持久性,即使系统发生故障,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以通过磁盘恢复。
3. 操作系统:磁盘在操作系统中起到了承载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重要作用。
操作系统本身及应用程序的安装文件、二进制文件、库文件等都保存在磁盘上。
硬盘的逻辑构造
计算机是如何从硬盘引导操作系统Windows ,Linux 的?——硬盘的逻辑结构介绍——作者:ygps2002@概要:结合本人实际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情况,对计算机硬盘的分区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引导(计算机的启动)过程,文件系统格式的主要区别等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了较详细说明,重要内容配有实际详细截图,即使没有计算机基础知识也可以一目了然,读后茅塞顿开,原来每天使用的计算机是这样启动滴!能给非计算机专业用户普及知识,计算机专业人员些许资料参考,深感安慰。
本文所有的分区说明均以Windows 文件系统为参照,其他文件系统格式请慎重参考。
Key words(关键字):✓ Disk(磁盘), ✓ Partition(分区),✓ 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区),✓ PBR(Partition Boot Record/分区引导区), EPBR (Extension Partition Boot Record ) ✓ Cylinder(柱面),Sector(扇区),Head(磁头),CHS(Cylinder Head Sector), ✓ 主分区(primary partition),扩展分区(extension partition), ✓ 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活动分区(active partition), ✓ 文件系统(File System),文件系统格式(File System Type) ✓ 双系统(dual boot )✓ IPL (Initial Program Loader ) ✓ MFT (Master File Table )一,硬盘保存数据的基本知识硬盘(Hard Disc )的名称由来主要是相对于软盘而来,计算机大发展的前期,保存数据用的媒介主要有软盘,硬盘。
硬盘是将带有磁性的多枚碟片封存在硬质壳体内,对外(计算机)用标准接口(IDE 、SCSI 、SATA 、SAS ,光纤等)来进行连接,交换数据。
电脑硬盘原理
电脑硬盘原理电脑硬盘是计算机中的重要存储设备之一,它采用磁记录原理,能够持久保存和读取大量的数据。
本文将从硬盘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数据读写过程等方面来解析电脑硬盘的原理。
一、硬盘的组成结构电脑硬盘由磁盘盒和主控板两部分组成。
磁盘盒利用高速旋转的磁盘和磁头积极配合,用来记录和读取数据。
而主控板则负责控制整个硬盘的操作,与计算机主机通过数据线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和指令控制。
磁盘盒内部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磁盘片、磁臂、磁头和磁头臂等。
磁盘片是硬盘的核心部分,它通过主轴与电机相连,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存储和读取数据。
磁臂则是磁盘盒内部的一个移动臂,它通过电机的控制来实现在不同磁道之间的定位。
每个磁道上都有一个对应的磁头,磁头臂则是用来支撑磁头并使其可以在磁盘片上移动。
二、硬盘的工作原理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磁记录原理。
具体来说,当计算机将数据写入硬盘时,硬盘通过读写头、磁道和扇区进行数据的存储。
而当计算机需要读取数据时,硬盘则通过读写头来读取对应磁道和扇区的数据。
具体来看,当计算机写入数据时,主控板会向磁盘盒发送指令,并指定数据写入的磁道和扇区位置。
硬盘首先通过磁臂和磁头臂的控制将磁头定位到指定的磁道上,并且确保磁头离磁盘片的距离恰当。
接下来,硬盘通过涂有磁性物质的磁头将电流信号转化为磁信号,通过改变磁性物质的磁化方向来记录数据。
当计算机读取数据时,硬盘首先会根据主控板发出的读取指令,将磁头定位到对应的磁道和扇区位置。
然后,硬盘通过磁头感应到记录在磁盘片上的磁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流信号发送给主控板进行处理。
三、数据读写过程硬盘的数据读写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它需要经历搜索、定位、传输和处理等步骤。
在数据写入过程中,硬盘首先会进行搜索操作,即通过移动磁头到指定磁道上。
然后,硬盘会根据扇区地址定位到具体的扇区位置,并将数据写入磁盘片。
而在数据读取过程中,硬盘同样需要进行搜索和定位操作。
通过磁头的移动,硬盘能够找到指定的磁道和扇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是如何从硬盘引导操作系统Windows ,Linux 的?——硬盘的逻辑结构介绍——作者:ygps2002@概要:结合本人实际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情况,对计算机硬盘的分区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引导(计算机的启动)过程,文件系统格式的主要区别等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了较详细说明,重要内容配有实际详细截图,即使没有计算机基础知识也可以一目了然,读后茅塞顿开,原来每天使用的计算机是这样启动滴!能给非计算机专业用户普及知识,计算机专业人员些许资料参考,深感安慰。
本文所有的分区说明均以Windows 文件系统为参照,其他文件系统格式请慎重参考。
Key words(关键字):✓ Disk(磁盘), ✓ Partition(分区),✓ 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区),✓ PBR(Partition Boot Record/分区引导区), EPBR (Extension Partition Boot Record ) ✓ Cylinder(柱面),Sector(扇区),Head(磁头),CHS(Cylinder Head Sector), ✓ 主分区(primary partition),扩展分区(extension partition), ✓ 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活动分区(active partition), ✓ 文件系统(File System),文件系统格式(File System Type) ✓ 双系统(dual boot )✓ IPL (Initial Program Loader ) ✓ MFT (Master File Table )一,硬盘保存数据的基本知识硬盘(Hard Disc )的名称由来主要是相对于软盘而来,计算机大发展的前期,保存数据用的媒介主要有软盘,硬盘。
硬盘是将带有磁性的多枚碟片封存在硬质壳体内,对外(计算机)用标准接口(IDE 、SCSI 、SATA 、SAS ,光纤等)来进行连接,交换数据。
为了保存数据,硬盘的物理及逻辑单元划分非常重要,早期的时候,主要的划分参数跟物理构造是密不可分的。
发展到现在,硬盘的物理构造(图 1.1)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但对硬盘的主要参数(用于保存数据的逻辑,控制等)依然沿用了早期的术语,虽然实际物理硬盘中不一定有对应的事物。
下面对几个主要概念进行介绍。
1, 简单的物理原理图(图1.2)虽然今天的硬盘物理构造千差万别,但存取数据的逻辑构造依然沿用了早期确定下来的标准,主要有三个参数: Cylinder :柱面, Head :磁头数, Sector :扇区。
图1.2中的Platter 俗称碟片,或者盘片,每一枚盘片上均配有一个磁头用于读取存储在盘片上的数据,想象一下看VCD 或DVD 时的盘片,它只有一面保存数据,所以只有一个磁头(Head )。
碟片可以高速转动,而磁头固定在沿碟片圆心到外缘边际的任意一处半径上,可以沿半径向内靠近圆心,或向外到达碟片图1.1 硬盘的内部物理构造图1.2 硬盘的逻辑示意图的最外缘。
这样碟片上的一个个同心圆就叫做磁道(Track)。
限于磁头的物理大小,磁道之间必须留有间隔(很小)以防止不同磁道之间的错位读取。
物理碟片高速旋转时,磁头就沿着磁道读写数据。
再说磁头(Head),硬盘中有上百枚盘片通过中间的旋转轴串起来,相邻上下盘片之间留有空隙用以设置磁头来读取盘片上的数据。
这样,有多少盘面(双面盘片)就有多少磁头。
盘面数等于磁头数。
每个盘片都被磁头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所有盘片上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在立体空间中可以形成一个圆柱体,称之为磁盘的柱面(Cylinder)。
磁盘的柱面数与单片盘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
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磁盘的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可以存放512个字节(byte=8位/bit)的二进制数据,磁盘驱动器以扇区为单位向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
即使最小的文件,只有几个字节也会占用512字节的存贮空间。
注意不是每个磁道都拥有相同的扇区,越靠近圆心的磁道划分的扇区数越少。
即越靠近圆心的磁道,每道保存的数据越少。
顺便说明一下,目前所有PC兼容机的块输入输出设备的sector大小均为512Bytes。
所谓硬盘的CHS,即Cylinder(柱面)、Head(磁头)、Sector(扇区),只要知道了硬盘的CHS的数目,即可确定硬盘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Byte。
那么CHS的基本参数是多少呢?以本人使用的计算机为例,各参数的值如下:✓Cylinder数= 19457个。
✓Head数= 最大为255,目前硬盘的磁头一般为255个,即有约128枚双面盘片。
✓Sector数= 63,(?平均值)外缘扇区数应该比此值大,内缘扇区数应该比此值小。
2,硬盘的容量计算磁盘的容量大小主要取决于柱面数(Cylinder),即磁道的密度。
磁头(Head)和扇区(Sector)数基本上是固定的。
那么根据图1.3的参数来计算一下硬盘的容量吧:总柱面数:19,457 × 总扇区数:63×磁头书:255 ×512Bytes/sector =160,039,272,960 Bytes 即160GB。
注:Ubuntu Linux的字节数单位换算采用了10进制,例:1GB=1000MB,1MB=1000KB,1KB=1000Bytes,所以上面的磁盘容量显示为160GB,而不是以前Windows采用的1024进制下的149GB。
1024进制下图1.3 Linux下显示的硬盘参数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ytes。
图1.4为同一硬盘在Windows下看到的磁盘相关参数。
也可以看到其他信息如主分区,扩展分区等重要信息,随后详解。
需要注意一下CHS的次序,逻辑上是先扇区(最小存储单位),再磁头,后柱面。
为了统一编号,将所有的扇区从0柱面,0磁头,1扇区(注意:Sector的起始编号为1)开始一直编号到19457柱面,255磁头,63扇区即19,547×255×63=312,576,705 。
Windows下显示的硬盘分区信息是按照扇区的开始坐标(Start列)~结束坐标(End列)来定位的。
而Linux下仅给出了开始柱面(始点)~结束柱面(终点)的信息,并不代表整个柱面上的扇区或磁头都给某分区。
3, 磁盘的分区(Partition )硬盘使用前必须创建分区,即在上面定义好文件系统格式用于保存以文件形式组织的数据。
整个硬盘可以只有一个分区,也可以分为若干个分区。
图 1.3,1.4,1.5均显示了硬盘的详细分区情况。
所谓分区并不是物理上将硬盘划分为几个独立的数据存储区域,而是从理论上将硬盘划分为几个看似互不干扰,各自独立的区域,Windows 系统中表现为几个逻辑硬盘(C ,D ,E ,F 等),Linux 中表现为加载了几个文件系统(加载目录不同)。
磁盘分区的目的或者优点如在于:✓以分区为单位管理(访问控制)硬盘后,一个分区的故障损坏并不会影响其他分区的数据访问,这样可以将故障局限于某一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护磁盘上的其他数据。
例如,将操作系统,公司数据,客户数据,个人数据等安装或保存到不同的磁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不同分区可以安装不同操作系统(如Windows ,Linux 包括不同版本),这样一台机器就可以同时适用不同的使用开发环境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硬件资源,避免浪费。
对于许多开发者来说,这一点是必备的。
✓不同分区可以定义读写的最小字节单位,便于容纳大量小型文件(i-node 设高限)节约磁盘空间,也可以根据文件的读写性质来优化物理资源,如有的分区只保存只读的数据,将此分区可以设为只允许读操作。
✓另外,也利于目前作为数据安全必需的文件或磁盘加密软件的安装运行维护。
这一点在当下的计算机使用中显得尤为突出(详细参见本人另外的文章)。
图1.5 Ubuntu 下显示的硬盘分区情况图1.4 windows/Vista 下用Acronis 工具分析的磁盘容量和分区情况3.1,Partition/分区的种类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分区的方法可以按照主流操作系统的种类定义为2大类,即Unix(Linux)分区方法和Windows分区方法。
后面要说的文件系统格式分类也主要是由操作系统的种类产生的。
Unix/Linux的分区种类:✧物理分区✧逻辑分区(虚拟分区),有时叫逻辑卷Windows(PC/AT)的分区种类:✧主分区(primary partition)✧扩展分区(extended partition):只用来容纳其他的逻辑分区,实际上不直接用于保存数据。
图1.5中显示的sda3分区即是。
它容纳了33GB不明空间(Windows下的F盘)+Linux安装分区(ext3)+Linux swap交换区。
✧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同一个硬盘既可以挂载到Windows下,也可以挂载到Unix/Linux下,同样的分区会有不同的叫法,但分区容纳的数据不会有任何不同。
对照图1.4,图1.5你就会明白它们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下面来分析分区的区别。
对于Windows/DOS系统来说,一个物理硬盘最多只能分割为4个Partition(可以设想几种最大组合:4个主分区,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含1个逻辑分区),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含n多个逻辑分区)等)。
Windows下的分区限制主要有:a),一个硬盘最多可以有4个分区(主分区+扩展分区的总数≦4);b),4个分区中只能有一个活动分区;c),扩展分区只能用来包含逻辑分区,用户不能直接对扩展分区进行数据的存取操作(不分配逻辑驱动盘符),读写时必须通过逻辑分区来操作;d),一个物理硬盘上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e),一个扩展分区只能包含一个逻辑分区,但可以在扩展分区中嵌套扩展分区。
扩展分区包含多个逻辑分区的典型模式如图1.6(图中红折线所框的区域表示了扩展分区的嵌套关系)。
可以简单归纳出,逻辑分区的个数表明了扩展分区的嵌套层数。
有多少个逻辑分区PBR,就有多少个扩展分区EPBR。
图1.6 扩展分区的嵌套关系而Linux/Unix的磁盘分区没有上限限制(理论上有,但实际根本用不了那么多),也没有扩展分区,只有逻辑分区。
可以将磁盘根据需要分割n多个逻辑分区,每个分区上安装不同的文件系统来保存数据。
但千万记住,Linux/Unix下的分区加载到系统里后不是以逻辑盘符来体现,而是以文件目录的形式出现(df命令可以显示文件系统挂载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