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地质地貌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时间:2011.7.19-2010.7.23
实习工具:罗盘、地质锤、卷尺、高度表、望远镜
指导老师:衣华鹏、魏兴华
实习地点:泰山、蒿里山、张夏、普照寺、灵岩寺、、
实习目的与要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通过实地实习,有利于我们真正领会和理解地学基础的相关基本原理。认识泰山周边的地质概况和这些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加深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充分掌握和总结相关地学原理,训练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自己以后的专业学习甚至工作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
1.认识泰山及周边地区基本岩石构成及性状,并分析相关地质构造;
2.认识泰山及周边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演化和利用;
3.认识泰山及周边地区地质遗迹并加以分析。
实习大致路线图:
实习区域概况:
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五经通义》云:“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泰山突兀的立于华北大平原边上的齐鲁古国,同衡山、恒山、华山、嵩山合称五岳,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泰山地处山东中部,泰山南麓,北依省会济南,南临“圣城”曲阜,东连“齐都”淄博,西滨黄河(北纬36°15'3",东经117°6'0")。泰山形成于太古代,因受来自西南和东北两方面的挤压力,褶皱隆起;经深度变质而形成中国最古老的地层——泰山群;后
因地壳变动,被多组断裂分割,形成块状山体。现每年以0.5毫米的速度继续增高。它东临波澜壮阔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凌驾于齐鲁大地,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几千年来,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岳之长”的称号。佛道两家,文人名人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道教称第二小洞天,名其岳神为天齐王。泰山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而被称为“五岳之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而今又成为世界珍贵遗产。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从祭地经帝王驻地的泰城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长达十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一条轴线。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气势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与万里长城媲美。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泰山压顶不弯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泰山雄峙于山东中部,泰安城北的人称“五岳之首”东岳泰山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泰山是五岳之一,古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它在山东省中部,津浦铁路的东侧,因位于我国东部,故称东岳。泰山山势雄奇,景色秀美,居五岳之首,故古时被称为“五岳之长”、“五岳独宗”、“五岳独尊“。
泰山地质特征概括:
泰山是华北地台基底与盖层双层结构出露比较好而典型的地区。基底为古老的“泰山杂岩”;沉积盖层为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的石灰岩和页岩,两者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由南向北地层依次从老到新分布,地貌上构成一个南陡北缓的单斜断块山系。
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多期次岩浆活动、多期次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十分明显,使结晶基底岩系遭受不同程度的改造。区内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既有太古宙~古元古代的构造,又有中生代的构造,新构造运动普遍而强烈。中生代的脆性断裂和新构造运动控制了今日泰山的形成以及泰山地貌特征。
泰山地势差异显著,地形起伏大,总体地势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主峰玉皇顶海拔高度1545m,在不到10km的水平距离内,与其山前平原相对高差达l300m以上。
泰山地貌分界明显,地貌类型繁多,而且侵蚀地貌十分发育。泰山地貌可分为侵蚀构造中山、侵蚀构造低山、侵蚀丘陵和山前冲洪积台地等四种类型,在空间形象上不仅造成层峦叠嶂、凌空高拔的势态,而且总体上的雄伟形象与群体组合上多种地形相结合,成为丰富多彩的景观形象。
泰山以其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复杂的地质构造,典型的地质遗迹,历来为中外地质学家所瞩目。张夏寒武纪地层标准剖面,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良好,代表性强,是我国区域地层对比和国际寒武系对比的主要依据,在地质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泰山的侵蚀切割作用十分强烈,广泛发育不同类型的侵蚀地貌。由于泰山南坡年升量远比北坡大,南坡的侵蚀强度相对比较强,侵蚀地貌也相对比较发育,形成众多的深沟峡谷、悬崖峭壁,造就了泰山南坡陡峻险奇的地貌景观,如舍身崖、十八盘、扇子崖等处的险峻地形。区内河流呈放射状分布于泰山的周围,大部分南流汇入大汶河,雨季常形成山区洪流,携带大量砂砾堆积在谷口处,组成洪积扇群,形成山前冲洪积台地。按形态和成因,可将泰山的区域地貌划分出以下6种类型:(1)侵蚀构造中山(2) 侵蚀构造低山(3)溶蚀侵蚀构造低山(4) 溶蚀侵蚀丘陵(5)侵蚀丘陵(6)山前冲洪积台地。
泰山地貌详述:
一侵蚀构造中山
集中分布在泰山主峰玉皇顶周围,以及老平台、黄石崖、黄崖山一带。海拔高度在800~1500米。组成山体的岩性主要是泰山杂岩中的二长花岗岩,是区域内地势最高、抬升幅度最大、侵蚀切割最强的山地。这里峰高谷深,地形陡峻,侵蚀切割的最大深度达500~800米。“V”字形谷、谷中谷的现象广泛发育,谷坡和谷底均很陡,跌水瀑布和大小冲沟到处可见。由于二长花岗岩柱状节理发育,加上强烈的侵蚀切割,重力崩塌作用显著,崩塌后常形成绝壁陡崖,如瞻鲁台下的百丈崖、开烛峰等处的悬崖峭壁,以及后石坞重力崩塌作用所形成的石河、石海。
(1)石河、石海
后石坞一带出露的岩石,为傲徕山期侵入岩体的中粒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细粒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岩石比较致密和坚硬,抗风化能力强,但垂直节理和水平节理十分发育,把岩石切割成许多厚薄不一的板状块体。此处由于季节和昼夜温差变化大,热胀冷缩物理风化作用和寒冻风化作用非常显著,冰劈作用十分活跃,使岩块发生强裂崩解破坏,在重力作用下,崩解的岩石就沿垂直和水平的节理面发生大规模崩塌,形成悬崖峭壁和奇峰怪石,并大量滚落下来堆积在山坡上或沟涧内,这些杂乱的巨石,有的在山坡成片产出达上千平方米,犹如石头的海洋,称之为“石海”,有的沿沟涧呈带状分布,称之为“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