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体性》原文+逐段注释+翻译 论证古代作家风格形成 全彩word
文心雕龙体性
全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文学创作的根本问题谈起,指出创作是作者有了某种情感的冲动,才发而为文的。
所以作者的才、气、学、习等等,就都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风格特征有着一定的关系。
认为作品的风格是:“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因此,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风格。
他把各种风格大体上归纳为“典雅”、“远奥”等八种,并概括地总结了这八种风格的基本特点。
在这八种中,刘勰对“新奇”和“轻靡”两种比较不满。
不过他认为,一个人的风格不限于一种,而往往有参差错综或前后不同的发展变化。
第二部分以、、、等十多人的具体情况,来进一步阐明作者性格与作品的风格,完全是“表里必符”的。
第三部分强调作家的成功固然和他的才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依靠长期刻苦地学习。
八种风格虽然变化无穷,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就可融会贯通。
因此,他主张作者从小就应向雅正的夫情动而言形1,理发而文见2;盖沿隐以至显3,因内而符外者也4。
然才有庸俊5,气有刚柔6,学有浅深,习有雅郑7;并情性所铄8,陶染所凝9,是以笔区云谲10,文苑波诡者矣11。
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12;风趣刚柔13,宁或改其气14;事义浅深15,未闻乖其学16;体式雅郑17,鲜有反其习18:各师成心19,其异如面。
若总其归涂20,则数穷八体21:一曰典雅22,二曰远奥23,三曰精约24,四曰显附25,五曰繁缛26,六曰壮丽27,七曰新奇28,八曰轻靡29。
典雅者,熔式经诰30,方轨儒门者也31。
远奥者,馥采典文32,经理玄宗者也33。
精约者,核字省句34,剖析毫厘者也。
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35。
繁缛者,博喻酿采36,炜烨枝派者也37。
壮丽者,高论宏裁38,卓烁异采者也39。
新奇者,摈古竟今40,危侧趣诡者也41。
轻靡者,浮文弱植42,缥缈附俗者也43。
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44,繁与约舛45,壮与轻乖46。
文辞根叶47,苑囿其中矣48。
〔注释〕1 情动而言形:《》:“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形:表达。
文心雕龙体性原文逐段注释翻译论证古代作家风格形成全彩word
文心雕龙·体性《体性》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七篇,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性格(“性”)的关系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
刘勰以征圣、宗经的观点来强调或贬低某种风格,这给他的风格论带来一定局限。
但在理论上,他正确地总结了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明确了风格和个性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这对古代风格论的建立和发展,都是有益的。
夫情动而言形1,理发而文见2;盖沿隐以至显3,因内而符外者也4。
1情动而言形:《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形:表达。
2见:同现,显露,和上句“形”字意近。
3隐:指上文所说的“情”和“理”。
显:指上文所说的“言”和“文”。
4因内符外:《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
文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
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符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
”人的感情如果激动了,就形成为语言,道理如果要表达,便体现为文章。
这是把隐藏在心中的情和理发表为明显的语言文字,表里应该是一致的。
然才有庸俊5,气有刚柔6,学有浅深,习有雅郑7并情性所铄8,陶染所凝9,是以笔区云谲10,文苑波诡者矣11。
5庸:平凡。
俊:杰出。
6气:指作者的气质。
刚柔:强弱。
7雅:雅乐。
郑:郑声。
这里是借“雅郑”指正与邪。
8情性:指先天的质性,包括才和气在内。
铄(shuò朔):原指金属的熔化,这里引申为影响的意思。
9陶染:指后天的影响,如学和习。
10笔区:和下句的“文苑”意义相近。
谲(jué决):变化。
11诡:反常。
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
”李善注引孟康曰:“言厦屋变巧,乃为云气水波相谲诡也。
”不过人的才华有平凡和杰出之分,气质有刚强和柔弱之别,学识有浅薄及湛深之异,习惯有雅正跟邪僻之差。
这些都是由人的情性所决定,并受后天的熏陶而成;这就造成创作领域内千变万化,奇谲如天上流云,诡秘似海上波涛。
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12;风趣刚柔13,宁或改其气14;事义浅深15,未闻乖其学16;体式雅郑17,鲜有反其习18:各师成心19,其异如面。
《文心雕龙》写作文化思想论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修改版]
一、写作文化理论简介20世纪80年代,在写作学由过程论向主体论研究转向的时候,研究者发现:写作主体的人格、胸襟、情操、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与其生活的时代风尚与社会文化大背景有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一个时代独特的观念、习俗、思维方式等即是这一时代的特定文化,体现在主体的写作活动中,即形成写作文化。
研究者认为:写作文化是人类文化在写作活动中的具体表征,它是通过文章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写作活动行为(角度选择、立意、结构方式、节奏安排、视点运用、标题制作、文面表现等)中所透露出来的某一时代新的社会心理状态(态度、价值观念、时空情绪、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等等)的总和。
由这个概念可以看出:“写作文化”同时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文本的(已经实现了的)写作文化,二是主体的(心理状态上的)写作文化。
前者是表层显现,后者是深层原因,二者是表里结合的关系。
可以图示为:文本载体——表层↑主体心理——深层从更加细化的角度看,上图写作文化的表层与深层内涵可分为三个结构层面:表层结构是作为物质层面的文本,文本符号系统是写作文化的元载体;中层结构是作为内容层面的主体写作行为。
主体写作行为系统是控制文本符号系统生成的核心;最深层结构则是作为写作心理的心灵层面。
它是控制写作行为,生成写作文本的源动力。
图示为:文本载体——表层↑写作行为——中层↑主体心理——深层总而言之,写作文化是关于文章写作的文化规范。
在刘勰《文心雕龙》的《通变》、《时序》等篇章里,就有了写作文化思想的萌芽,尤其是写作文化深层结构与时代背景方面,达到了很高的理论层次。
本文将运用当代写作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对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讨,以表明当代写作理论与古代写作理论殊途同归的理论指向。
二、继承与创造:《通变》篇论时代文风的变化在《通变》篇里,刘勰强调文学创作上的继承和革新的关系。
继承方面强调写作须依经立义,才能不失雅正;革新的意思是说文学创作的规律是代有其文,因循变化。
从大的趋势来讲,历代文风是从质朴到雅丽再到绮靡,曲线发展。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看看小编整理的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吧!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1【原文】春秋代序①,阴阳惨舒②,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盖阳气萌而玄驹步③,阴律凝而丹鸟羞④,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
若夫珪璋挺其惠⑤心,英华⑥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⑦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⑧肃之虑深。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⑨。
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
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注释】①春秋:这里用春秋来代指四季。
代:更替。
序:次序。
②阴阳惨舒:即阴惨阳舒。
秋冬为阴,春夏为阳。
惨,戚,不愉快;舒,逸。
③阳气萌:冬至后阳气开始萌生。
玄驹:蚂蚁。
步:走动。
④阴律凝:阴历八月秋天到来阴气开始凝聚。
古代乐律分阴阳二种,古人以十二种乐律分配于十二律,阳律六、阴律六。
八月属于阴律,这里借指阴冷的季节。
丹鸟:螳螂。
羞:吃。
⑤珪(guī)璋:古代聘问时所用的名贵的玉器,这里泛指美玉。
⑥英华:美丽的花朵。
⑦郁陶:忧闷郁积。
⑧矜:严肃、庄重。
⑨“情以物迁”二句:《明》所说“应物斯感,感物吟志”和这两句意思相同。
【译文】春夏秋冬四季互相代替,阳和的天气使人感到欢快舒畅,阴沉的天气使人感到凄戚,自然景物声色的变化,也会使人们的心情跟着动荡起来。
冬至过后阳气萌动,气候渐渐温暖,蚂蚁就走出洞穴开始活动;八月里阴气凝聚,天气渐渐寒冷,螳螂就加紧吃食准备过冬。
就是这些微小的昆虫也能感到气候的变化,可见四季影响事物是十分的深远。
至于人的智慧心灵比美玉更卓著,清爽的气质比花朵更清秀,对各种景物的感召,谁又能无动于衷呢?因此每当进入新的年岁,春气萌发,心情欢乐而舒畅;初夏的时候,草木茂盛,心情烦躁而不畅;在秋天天高气清,阴郁沉寂的心志便显得很深远;冬天里,大雪纷纷渺无边际,思虑严肃而深沉。
刘勰《文心雕龙》重点+翻译
神思篇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
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
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竭于思虑,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
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
淮南崇朝而赋《骚》,枚皋应诏而成赋,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阮祢衡当食而草奏,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虑后,研虑方定。
机敏故造次而成功,虑疑故愈久而致绩。
难易虽殊,并资博练。
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弱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
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
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赞曰∶神用象通,情变所孕。
物心貌求,心以理应。
刻镂声律,萌芽比兴。
风格与作家个性——《文心雕龙·体性》篇解读
tmp rme t lan n , r cie He p it d t er lt n h p b t e e e a n , e r i g p a t . o n e a o s ewe n c h e i i h m, n u t e a d s mme p t eman sye o l e ay 8 eg ttp s i c d u i tl f trr i h e h i 5 y wh h
重 大影 响。
此 篇 首旬 “ 夫情动 而言形 , 发 而文 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沿 隐以 至显 。 内而 理 盖 因
符 外者 也 ”意 为文 学 创 作 是情 动 于 中 而形 于 言 , , 由思 想 的产 生 到
见 之 于 文字 , 是从 隐微 而 之于 显 露 , 以 内在 的思 想情 感 为依 据 乃 是 来决 定外 在 的文章 形 式 。 在此 。 从创 作过 程人 手来 考察 文学 作 刘勰
品 的风格 , 明了 作家 个性 在形 成风 格过 程 中的作 用 。 指 情理 即感 情
关键 词 : 风格 ; 内符 外 ; 因 才气 学 习 ; 八体
Ab t a t s r c :Ac o dn O P ro ai n tl n L trr i d c r i g t es n l y a d S y e i i ay M n t e a d t e Ca vn f heDr g n wh c e e l d t e r lt n h p b - n h r i g o a o ih r v ae eai s i e t h o
文心雕龙体性
文心雕龙·体性《体性》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七篇,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性格(“性”)的关系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
在理论上,他正确地总结了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明确了风格和个性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文学创作的根本问题谈起,指出创作是作者有了某种情感的冲动,才发而为文的。
所以作者的才、气、学、习等等,就都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风格特征有着一定的关系。
刘勰认为作品的风格是:“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因此,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风格。
他把各种风格大体上归纳为“典雅”、“远奥”等八种,并概括地总结了这八种风格的基本特点。
在这八种中,刘勰对“新奇”和“轻靡”两种比较不满。
不过他认为,一个人的风格不限于一种,而往往有参差错综或前后不同的发展变化。
第二部分以贾谊、司马相如、王粲、陆机等十多人的具体情况,来进一步阐明作者性格与作品的风格,完全是“表里必符”的。
第三部分强调作家的成功固然和他的才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依靠长期刻苦地学习。
八种风格虽然变化无穷,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就可融会贯通。
因此,他主张作者从小就应向雅正的作品学习。
夫情动而言形1,理发而文见2;盖沿隐以至显3,因内而符外者也4。
然才有庸俊5,气有刚柔6,学有浅深,习有雅郑7;并情性所铄8,陶染所凝9,是以笔区云谲10,文苑波诡者矣11。
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12;风趣刚柔13,宁或改其气14;事义浅深15,未闻乖其学16;体式雅郑17,鲜有反其习18:各师成心19,其异如面。
若总其归涂20,则数穷八体21:一曰典雅22,二曰远奥23,三曰精约24,四曰显附25,五曰繁缛26,六曰壮丽27,七曰新奇28,八曰轻靡29。
典雅者,熔式经诰30,方轨儒门者也31。
远奥者,馥采典文32,经理玄宗者也33。
精约者,核字省句34,剖析毫厘者也。
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35。
繁缛者,博喻酿采36,炜烨枝派者也37。
壮丽者,高论宏裁38,卓烁异采者也39。
《文心雕龙》写作文化思想论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修改版]
一、写作文化理论简介20世纪80年代,在写作学由过程论向主体论研究转向的时候,研究者发现:写作主体的人格、胸襟、情操、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与其生活的时代风尚与社会文化大背景有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一个时代独特的观念、习俗、思维方式等即是这一时代的特定文化,体现在主体的写作活动中,即形成写作文化。
研究者认为:写作文化是人类文化在写作活动中的具体表征,它是通过文章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写作活动行为(角度选择、立意、结构方式、节奏安排、视点运用、标题制作、文面表现等)中所透露出来的某一时代新的社会心理状态(态度、价值观念、时空情绪、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等等)的总和。
由这个概念可以看出:“写作文化”同时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文本的(已经实现了的)写作文化,二是主体的(心理状态上的)写作文化。
前者是表层显现,后者是深层原因,二者是表里结合的关系。
可以图示为:文本载体——表层↑主体心理——深层从更加细化的角度看,上图写作文化的表层与深层内涵可分为三个结构层面:表层结构是作为物质层面的文本,文本符号系统是写作文化的元载体;中层结构是作为内容层面的主体写作行为。
主体写作行为系统是控制文本符号系统生成的核心;最深层结构则是作为写作心理的心灵层面。
它是控制写作行为,生成写作文本的源动力。
图示为:文本载体——表层↑写作行为——中层↑主体心理——深层总而言之,写作文化是关于文章写作的文化规范。
在刘勰《文心雕龙》的《通变》、《时序》等篇章里,就有了写作文化思想的萌芽,尤其是写作文化深层结构与时代背景方面,达到了很高的理论层次。
本文将运用当代写作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对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讨,以表明当代写作理论与古代写作理论殊途同归的理论指向。
二、继承与创造:《通变》篇论时代文风的变化在《通变》篇里,刘勰强调文学创作上的继承和革新的关系。
继承方面强调写作须依经立义,才能不失雅正;革新的意思是说文学创作的规律是代有其文,因循变化。
从大的趋势来讲,历代文风是从质朴到雅丽再到绮靡,曲线发展。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原文注解与鉴赏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原文注解与鉴赏文心雕龙·体性刘勰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
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
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远奥者,复采曲文,经理玄宗者也;精约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繁缛者,博喻采,炜烨枝派者也;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
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
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
才力居中,肇自血气。
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沈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易,故趣昭而事博;孟坚雅懿,故裁密而思靡;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仲宣躁竞,故颖出而才果;公幹气褊,故言壮而情骇;嗣宗俶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
触类以推,表里必符,岂非自然之恒资,才气之大略哉!夫才有天资,学慎始习。
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彩定,难可翻移。
故童子雕琢,必先雅制。
沿根讨叶,思转自圆。
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
故宜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
文之司南,用此道也。
赞曰:才性异区,文体繁诡。
辞为肌肤,志实骨髓。
雅丽黼黻,淫巧朱紫。
习亦凝真,功沿渐靡。
〔注释〕符:表现。
雅郑:此处指雅乐及*** 之音。
铄(shuò):熔铸。
凝:感染。
笔区:指文苑。
谲:变化。
诡:诡异。
鲜:少。
归涂:归途。
熔式:效法;经诰:经典。
文心雕龙体性篇翻译
文心雕龙体性篇翻译内心有情感活动就形成为语言,道理阐发出来就表现为文章,这是情理由隐而显、由内在到外现的过程。
然而才能有平庸和杰出,气质有刚强和柔弱,学问有浅薄和深厚,习尚有雅正和淫靡,这些都是由先天的情性所铸造、后天的薰陶形成的,因此,在作家笔下,在文学园里,作品千殊万别,如流云之变幻无穷,似波涛之翻滚不定。
所以文辞情理的或平庸或杰出,不可能与人的才能不相一致;风格趣味的或刚强或柔弱,哪能与作者的气质判若两人?用事托义的或肤浅或高深,从未听说过与其学识高下相背的;体势的或雅正或淫靡,很少与其习染相反的。
各人顺从自己的个性学养来写作,作品的风格就如人的面貌一般各不相同。
如果总括所有的风格趋向,那么可归纳为八种类型:一是典雅,二是远奥,三是精约,四是显附,五是繁缛,六是壮丽。
七是新奇,八是轻靡。
典雅的,取法于经典,是依照儒家的;远奥的,文辞繁复曲隐,是研治玄学的;精约的,文字精当简约,剖析细致入微;显附的,用辞直接明快,意义畅达,切合于理,使人读后大快于心;繁缛的,比喻广博文采浓重,光彩鲜明,铺展繁密;壮丽的,议论高超,论断宏大,文采鲜明而突出;新奇的,舍古趋新,摈弃古制,竞为今体,旨趣险僻而怪异;轻靡的,文辞浮华,内容空虚,轻浮不实而迎合世俗。
所以典雅和新奇相反,壮丽与轻靡有别,文章的不同风貌,都在这个范围里了。
至于上述八种风格的常常变迁,要靠学问才能做到。
作者内含的才干,来自先天的气质禀赋。
气质充实情志,情志决定语言,文采的吸纳和表现,无不和作者的情性有关。
贾谊才智过人、意气风发,所以文辞洁净而风格清新;司马相如狂傲夸诞,所以情理矿长而词采扬厉;扬雄性情沉静,所以内容含蓄而意味深长;刘向坦率平易,所以意趣明白而事例广博;班固典雅精深,所以论断精密而思想,思虑细致;张衡博学通达,所以考虑周详而文藻绵密;王粲争强好胜,所以锋芒毕露而才气果断;刘桢性情狭隘,所以言辞壮烈而情思惊人;阮籍洒脱不拘,所以风格超逸而情调悠远;嵇康俊伟豪侠,所以情致高超而辞采剧烈;潘岳轻浮敏捷,所以辞锋显露而音韵流畅;陆机矜持庄重,所以文情丰富而辞义含蓄。
从《文心雕龙·体性》篇看刘勰的言语风格思想
从《文心雕龙·体性》篇看刘勰的言语风格思想作者:陈杰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08期摘要:言语风格思想是刘勰《文心雕龙》语用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心雕龙·体性》篇是刘勰论言语风格的专篇,“体”即言语风格,“性”则指语用主体的情性。
刘勰的言语风格思想涉及言语风格的决定要素——语用主体的情性、言语风格的构成要素——意义内容和语言形式、言语风格的养成以及言语风格的外化四个方面。
关键词:《文心雕龙》言语风格语用最早提出语用综观论的比利时学者耶夫·维索尔伦指出,从言语行为被宣布为语用分析的基本单元以后,语言的选择需要横跨语言、语码和风格三个层面,虽然同一种语言不同变体的交际风格(言语风格)实际上是语码,但“风格”这一术语也可用于指语言和语码之外的第三个语言选择的横跨层面,并将其归入语用学研究的范畴之内[1](P135-140)。
刘勰《文心雕龙》①成书于公元501~502年间,全书五十篇,共计三万七千余言,蕴含着一个以语言运用为本的语用思想体系,体现在言意思想、语境思想、言语风格思想等方面。
《文心雕龙·体性》篇是刘勰论言语风格的专篇。
“体”即言语风格,“性”则指语用主体的情性,这就是说,作者刘勰当时虽未用“言语风格”一语,却已切切实实地论述了这一问题[2](P118)。
一、言语风格由语用主体的“情性”决定刘勰指出,言语风格是语用主体“情性”的体现,在文章开篇就提出关于言语风格论的基本认识,即言语风格是由语用主体的“情性”决定的。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
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
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体性》)刘勰认为,语言运用是“情动而言形”“因内而符外”,认为言语风格是语用主体内心情性的体现和反映。
文心雕龙评注原文与解析
文心雕龙评注原文与解析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为刘勰所著。
该书共分八篇,涵盖了文学表达、修辞技巧、创作方法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文心雕龙》的原文进行评注与解析,旨在深入理解文学创作的要点与艺术特色。
第一篇:雕栏玉砌第一原文:故董秦以铫瓦而拔于岩阿,初厌之,既而乘以制天下之心,手不释卷,口犹馋者。
盖以馀口之甘唾,动用中脏之四病,方至于夏摩而食矣。
今女人拾薪火之际,读此书者,无所不至也。
解析:此段描写了作者对《文心雕龙》的评价,以及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
董秦:指古代的董瓦秦王,在困境中通过阅读《文心雕龙》书籍而获得启示,实现翻身的喻意。
铫瓦:指陶瓷瓦片,此处为比喻质朴简陋的阅读环境。
岩阿:山洞或岩石之间,作为贫穷落后的环境形容。
初厌之:在贫苦环境下,开始对书籍不感兴趣。
乘以制天下之心:通过阅读《文心雕龙》,作者激发了征服天下的雄心壮志。
手不释卷:指阅读时专注程度高,连书也不放。
口犹馋者:比喻读者对书籍中的内容如饥如渴。
馀口之甘唾:指读书过程中口水溢出,表示读者对书籍的浓厚兴趣。
中脏之四病:指人体内的内脏,此处意为读书时异常激动。
夏摩:传说中的人名,意指读者读书时极度追求完美。
女人拾薪火之际:比喻读者在贫困、困顿之时选择阅读书籍。
无所不至: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各种体验、收获。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看出《文心雕龙》对于读者的影响力与价值,它不仅可以改变读者的思想与命运,也能成为读者心灵的精神食粮。
第二篇:谈艺录。
原文:(略)解析:此部分省略,但标题给出了该篇的主题为“谈艺录”。
由此可知,该篇可能是针对艺术创作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然而,由于未给出具体原文,无法对其进行评注与解析。
……通过对《文心雕龙》的评注与解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学创作的核心要点与特色。
刘勰在书中阐述了文学修辞的艺术技巧、作品创作的方法与策略,以及对读者情感的引导与激发。
他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与描述,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
《文心雕龙·体性》解读
《文心雕龙·体性》解读容摘要:《文心雕龙?体性》是研究作家情性与文章风格之间关系的专篇。
勰在该篇中既指出体由性定,认为才、气、学、习是风格形成的四个主观因素,又首创性地提出文章风格分类的“八体”理论,肯定典雅和远奥,贬抑新奇和轻靡。
该篇不仅倡导了一种为情造文的创作观念,比较系统地揭示了文章风格的生成原理,而且对作家文风的整体把握和多样化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对后世风格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勰体性才气学习八体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卓越的文学理论专著,其中第二十七《体性》篇“是我国最早论述风格问题的专著”[1],而得到诸多龙学前辈们的关注和研思。
《体性》篇的“体”与“性”是并列结构,“体”指文章体貌,即外在风格;“性”指作家在情性、个性。
因此,《体性》是研究作家情性及其文章风格之间关系的专篇。
一勰在篇章开头指出了体与性的关系是体由性定:“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而符外者也。
”[2]在他看来,文章的创作源于作家情感意识的激荡和理智活动的开展,作家的思想感情(情和理)与作品的文辞容(言和文)之间存在着一个由隐至显、从向外的动态的表达过程,“情”和“理”是“隐”的、“”的,“言”和“文”是“显”的、“外”的。
因此,文章外在风格是作家在情性的体现和反映,通过文章就可以认识作家的思想感情。
《知音》篇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3]所言意亦如此。
应该注意的是,并非一切文章的“体”都可以反映出作家的“性”,也不是所有作家的“性”都可以转化为相应的“体”,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前提,即“情动”、“理发”。
只有“情动”、“理发”之时形成的言和文,才能反映出作家的本真情性。
显然,勰反对齐梁时代所流行的“为文而造情”的形式主义创作倾向,认为这种文风雕章琢句,矫揉造作,虚假伪饰,为文造情者是“心非郁,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情采》);主“为情而造文”,认为文学创作是为了抒发作家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言之有物,作品容才能充实,形式才能优美。
《文心雕龙》注释及译文.doc
《文心雕龙》注释及译文《文心雕龙》注释及译文1.文之为德也大矣——《文心雕龙》之“原道第一”(1)正文及注释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文心雕龙注释:( 1)文之为德二句:二句总全篇。
文:此处指广义的文,即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颜色、形状、声音、文采。
德:和“道”相对。
“道”指制约万物的普遍规律,“德”指具体事物的特殊规律,含有“得道”、即具体事物体现“道”之意。
这个“德”与“原道”之“道”呼应,起点题作用,概括了文原于道的基本关系:文体现了普遍的自然之道;普遍的自然之道寓于文之中,通过文可以反映自然之道,文具有认识、记载、传布自然之道的功能。
大:广大、普遍。
(2)玄黄:玄,黑而赤,天的颜色;黄,地的颜色。
杂:糅,混合。
这一句指天地混沌未分。
( 3)方圆:指地和天,古人误以为地形方,天形圆。
( 4)璧:环状的玉。
( 5)垂:布。
丽天:使天空绚丽。
(6)焕绮:光彩绮丽。
焕,光明;绮,一种有花纹的丝织品。
( 7)铺:分布,铺展。
理地:与丽天对偶,使大地有纹理。
(8)道之文:“道”指“自然之道”。
“道之文”即显现自然规律的“文”(。
9)吐曜:吐出光采,指天文景象。
曜,光明照耀。
( 10 )含章:蕴藏着美,指地理风光。
章,文采。
《易·坤》:“含章可贞(正)。
”(11 )两仪:指天和地。
(12 )参:三。
( 13 )性灵:天地自然的天性灵气。
《文心雕龙》注释及译文(44--46)
《文心雕龙》注释及译文(44--46)四四、总术《总术》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四篇,综合论证写作方法的重要性。
刘勰的创作理论是很广泛的,从根本原则到具体技巧问题,都分别作了专篇论述。
本篇是总的论述掌握创作方法的重要。
全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文”、“笔”之分。
自晋、宋以后,“文”、“笔”之分逐步明确起来。
刘勰对这种区分,基本上是赞同的,所以,上卷是“论文叙笔”,按“文”、“笔”两大类分别列论。
但对颜延之的“文”、“笔”、“言”之分,则取反对态度。
第二部分在对论创作技巧的《文赋》进行批评之后,提出“研术”的重要意义。
刘勰认为文学创作和音乐一样,乐师虽不一定能掌握一切乐器和曲调,但必须懂得音乐的基本方法。
所以说:“才之能通,必资晓术。
”只有全面研究各种文学体裁,明确写作的基本法则,才能在文学创作上取得胜利。
第三部分以下棋和掷采为喻,来进一步说明掌握写作方法的必要。
下棋是要讲究方法的,掌握了写作方法的作家,就同会下棋的人一样,可以获得成功。
掷采则是碰机会,不懂得写作方法的人就和掷采一样,即使偶有所得,却不能取得完全成功。
因此,刘勰要求作家必须“执术驭篇”,而不要在写作上去碰运气。
“文”、“笔”之辨,是晋、宋以来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正所谓“文场笔苑,有术有门”。
多种多样的“文”和“笔”的出现,表现方法问题也随之复杂和重要起来。
因此,有必要“务大体”,穷根求源,探索“乘一总万”的写作方法。
本篇把“文”、“笔”之辨和“执术驭篇”两个问题,“列在一篇”来讨论,其原因就在这里。
本篇虽未提出什么新的创作理论,但对文学创作提出一个总的要求,却是很值得重视的。
刘勰要求文学作品应写得:“义味腾跃而生,辞气丛杂而至。
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味之则甘腴,佩之则芬芳。
”除了内容充沛,辞采丰富外,这里还突出强调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及其感人力量。
刘勰在他的创作论的总结中提出这种要求或理想,这很有助于我们对其整个创作论的理解。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也是一部理论批评著作,完书于中国南北朝时期,作者为刘勰。
以下是分享的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原道第一作者刘勰【原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①,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②,以铺理地之形。
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③,俯察含章④,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
为五行⑤之秀,实天地之心。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⑥,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⑦。
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⑧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注释】①璧环状的玉。
叠璧《尚书》中曾传说日月曾一度像璧那样重叠起来。
②焕绮光彩绮丽。
焕,光彩;绮,有花纹的丝织品,此处用来指文采。
③吐曜(yào)即发光,指日、月、星。
曜,光明照耀。
④含章蕴涵着美,多指地理风光。
章,文采。
⑤五行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这是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元素。
⑥贲(bì)装饰。
华花。
⑦球玉磬,一种敲击乐器。
锽钟声。
⑧郁然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文采之盛。
【译文】文章的属性是多么普遍啊!它和天地一起产生,为何这么说呢从天地产生之时起就有了黑色和黄色、圆形和方形的区别。
日月有如重叠的璧玉,来显示附在天上的形象;山川好像灿烂的锦绣,来显示大地的形貌富有纹理,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文章啊!向上看天空,日月发射出耀眼的光芒;向下看大地,山川万物蕴涵着丰富的文采。
天高地卑的位置确定了,于是产生了天地“两仪”。
只有人与天、地相配,他们身上才孕育天地的灵性,这就是“三才”。
人为万物之灵,实际是有思想的天地之心。
有了思想活动,语言才得以跟着确立,语言确立了,文章才能鲜明,这是自然的道理。
推广到万物,不论动物、植物都有文采龙凤以五彩的颜色显示它们的祥瑞,虎豹以斑斓的花纹构出它们的雄姿;精心雕绘的云霞,色彩缤纷胜过画工设色的巧妙;鲜花满缀的草木,如同刻意装饰过一般,不需工匠手艺的神奇。
《文心雕龙·体性》原文+逐段注释+翻译 论证古代作家风格形成 全彩word
文心雕龙·体性《体性》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七篇,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性格(“性”)的关系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
刘勰以征圣、宗经的观点来强调或贬低某种风格,这给他的风格论带来一定局限。
但在理论上,他正确地总结了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明确了风格和个性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这对古代风格论的建立和发展,都是有益的。
夫情动而言形1,理发而文见2;盖沿隐以至显3,因内而符外者也4。
1情动而言形:《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形:表达。
2见:同现,显露,和上句“形”字意近。
3隐:指上文所说的“情”和“理”。
显:指上文所说的“言”和“文”。
4因内符外:《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
文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
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符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
”人的感情如果激动了,就形成为语言,道理如果要表达,便体现为文章。
这是把隐藏在心中的情和理发表为明显的语言文字,表里应该是一致的。
然才有庸俊5,气有刚柔6,学有浅深,习有雅郑7并情性所铄8,陶染所凝9,是以笔区云谲10,文苑波诡者矣11。
5庸:平凡。
俊:杰出。
6气:指作者的气质。
刚柔:强弱。
7雅:雅乐。
郑:郑声。
这里是借“雅郑”指正与邪。
8情性:指先天的质性,包括才和气在内。
铄(shuò朔):原指金属的熔化,这里引申为影响的意思。
9陶染:指后天的影响,如学和习。
10笔区:和下句的“文苑”意义相近。
谲(jué决):变化。
11诡:反常。
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
”李善注引孟康曰:“言厦屋变巧,乃为云气水波相谲诡也。
”不过人的才华有平凡和杰出之分,气质有刚强和柔弱之别,学识有浅薄及湛深之异,习惯有雅正跟邪僻之差。
这些都是由人的情性所决定,并受后天的熏陶而成;这就造成创作领域内千变万化,奇谲如天上流云,诡秘似海上波涛。
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12;风趣刚柔13,宁或改其气14;事义浅深15,未闻乖其学16;体式雅郑17,鲜有反其习18:各师成心19,其异如面。
《文心雕龙·体性》解读
马天保内容摘要:《文心雕龙·体性》是研究作家情性与文章风格之间关系的专篇。
刘勰在该篇中既指出体由性定,认为才、气、学、习是风格形成的四个主观因素,又首创性地提出文章风格分类的八体理论,肯定典雅和远奥,贬抑新奇和轻靡。
该篇不仅倡导了一种为情造文的创作观念,比较系统地揭示了文章风格的生成原理,而且对作家文风的整体把握和多样化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对后世风格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刘勰体性才气学习八体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卓越的文学理论专著,其中第二十七《体性》篇是我国最早论述风格问题的专著,而得到诸多龙学前辈们的关注和研思。
《体性》篇的体与性是并列结构,体指文章体貌,即外在风格;性指作家内在情性、个性。
因此,《体性》是研究作家情性及其文章风格之间关系的专篇。
刘勰在篇章开头指出了体与性的关系是体由性定:夫情动而
马天保内容摘要:《文心雕龙·体性》是研究作家情性与文章风格之间关系的专篇。
《文心雕龙·体性》刘桢评语疏证
《文心雕龙·体性》刘桢评语疏证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
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若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远奥者,馥采曲文,经理玄宗者也;精约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繁缛者,博喻酿采,炜烨枝派者也;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
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
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沈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易,故趣昭而事博;孟坚雅懿,故裁密而思靡;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仲宣躁锐,故颖出而才果;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嗣宗俶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
触类以推,表里必符,岂非自然之恒资,才气之大略哉!夫才由天资,学Chinian学,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采定,容易可以翻移。
故童子打磨,必先雅制,沿根讨叶,思转自圆。
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路中,则要冲合于。
故宜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习才,文之司南,用此道也。
赞曰∶才性异区,文体繁诡。
辞为肌肤,志虚骨髓。
雅丽黼黻,淫巧朱紫。
习亦凝真,功沿渐靡。
注解翻译《体性》就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七篇,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性格(“性”)的关系去阐释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
全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文学创作的根本问题谈起,指出创作是作者有了某种情感的冲动,才发而为文的。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中的风格说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中的风格说
赵艳菊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风格是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风格的本质古今中外历来有着不同的看法.在我国古代最早专门论述风格的文章是刘勰的<体性>篇,刘勰通过对风格与作家个人气质、创作个性、后天学习等三方面关系的分析,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古代风格理论.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赵艳菊
【作者单位】新疆库尔勒市且末中学,841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以“人”为本的风格论——《文心雕龙·体性》篇探析 [J], 朱雅琪
2.浅论《文心雕龙》中的《体性》《定势》《风骨》篇的文学风格 [J], 樊婷
3.从《文心雕龙·体性》篇看刘勰的言语风格思想 [J], 陈杰
4.才性与风格——读《文心雕龙·体性篇》 [J], 蔡润田
5.风格“异”与个性“异”——读《文心雕龙·体性)篇 [J], 王平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心雕龙·体性《体性》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七篇,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性格(“性”)的关系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
刘勰以征圣、宗经的观点来强调或贬低某种风格,这给他的风格论带来一定局限。
但在理论上,他正确地总结了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明确了风格和个性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这对古代风格论的建立和发展,都是有益的。
夫情动而言形1,理发而文见2;盖沿隐以至显3,因内而符外者也4。
1情动而言形:《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形:表达。
2见:同现,显露,和上句“形”字意近。
3隐:指上文所说的“情”和“理”。
显:指上文所说的“言”和“文”。
4因内符外:《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
文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
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符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
”人的感情如果激动了,就形成为语言,道理如果要表达,便体现为文章。
这是把隐藏在心中的情和理发表为明显的语言文字,表里应该是一致的。
然才有庸俊5,气有刚柔6,学有浅深,习有雅郑7并情性所铄8,陶染所凝9,是以笔区云谲10,文苑波诡者矣11。
5庸:平凡。
俊:杰出。
6气:指作者的气质。
刚柔:强弱。
7雅:雅乐。
郑:郑声。
这里是借“雅郑”指正与邪。
8情性:指先天的质性,包括才和气在内。
铄(shuò朔):原指金属的熔化,这里引申为影响的意思。
9陶染:指后天的影响,如学和习。
10笔区:和下句的“文苑”意义相近。
谲(jué决):变化。
11诡:反常。
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
”李善注引孟康曰:“言厦屋变巧,乃为云气水波相谲诡也。
”不过人的才华有平凡和杰出之分,气质有刚强和柔弱之别,学识有浅薄及湛深之异,习惯有雅正跟邪僻之差。
这些都是由人的情性所决定,并受后天的熏陶而成;这就造成创作领域内千变万化,奇谲如天上流云,诡秘似海上波涛。
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12;风趣刚柔13,宁或改其气14;事义浅深15,未闻乖其学16;体式雅郑17,鲜有反其习18:各师成心19,其异如面。
12翻:转动,这里有改变的意思。
13风:指作品所起的教育作用。
14宁:难道。
15事义:事情和意义。
《事类》篇说:“学贫者,迍邅于事义。
”16乖:不合。
17体:风格。
18鲜:少。
19 “各师”二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成心:本性,指作者的才、气、学、习。
《庄子·齐物论》:“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
”郭象注:“夫心之足以制一身之用者,谓之成心。
”那么,在写作上,文辞和道理的平凡或杰出,总是同作者的才华相一致的;作品的教育作用和趣味的刚健或柔弱,难道会和作者的气质有差别?所述事情和意义的浅显或湛深,也不会和作者的学识相反;所形成的风格的雅正或邪僻,很少和作者的习惯不同。
各人按照自己本性来写作,作品的风格就像人的面貌一样彼此互异。
若总其归涂20,则数穷八体21:一曰典雅22,二曰远奥23,三曰精约24,四曰显附25,五曰繁缛26,六曰壮丽27,七曰新奇28,八曰轻靡29。
20总:综合。
涂:途径。
21穷:尽。
22典雅:指内容符合儒家学说,文辞比较庄重的。
典:儒家经典。
雅:正。
23远奥:指内容倾向道家,文辞比较玄妙的。
24精约:指论断精当,文辞凝炼的。
25显附:指说理清楚,文辞畅达的。
26繁缛(rù入):指铺叙详尽,文辞华丽的。
缛:采饰繁杂。
27壮丽:指陈义俊伟,文辞豪迈的。
28新奇:指内容新奇,文辞怪异的。
29轻靡:指内容浅薄,文辞浮华的。
靡:轻丽。
归根到底,不外八种风格:第一种是“典雅”,第二种是“远奥”,第三种是“精约”,第四种是“显附”,第五种是“繁缛”,第六种是“壮丽”,第七种是“新奇”,第八种是“轻靡”。
典雅者,熔式经诰30,方轨儒门者也31。
远奥者,馥采典文32,经理玄宗者也33。
精约者,核字省句34,剖析毫厘者也。
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35。
繁缛者,博喻酿采36,炜烨枝派者也37。
壮丽者,高论宏裁38,卓烁异采者也39。
新奇者,摈古竟今40,危侧趣诡者也41。
轻靡者,浮文弱植42,缥缈附俗者也43。
30熔式:取法。
诰:告诫之文,如《尚书》中的《汤诰》、《康诰》之类,这里泛指儒家经典。
31方轨:并驾。
《史记·苏秦传》:“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
”32馥(fù父):当作“复”。
复:深奥。
典:这里指法则。
33玄宗:指道家学说。
玄:幽远。
道家学说称为“玄学”,道教又称“玄教”。
34核:考查。
35切:切合。
厌:满足。
36酿:杂。
37炜烨(wěiyè委夜):明亮的样子。
枝派:树多枝叶,水分流派,这里指铺叙的夸张。
38宏:高大。
裁:判断,议论。
39烁(shuò朔):光彩。
异:指不同一般。
40摈:排斥。
41危侧:险僻。
42植:借为“志”。
《楚辞·招魂》:“弱颜固植。
”王逸注:“植,志也。
”43缥缈(piāomiǎo飘秒):即飘渺,恍惚不定之意,这里指内容的不切实。
所谓“典雅”,就是向经书学习,与儒家走相同的路的。
所谓“远奥”,就是文采比较含蓄而有法度,说理以道家学说为主的。
所谓“精约”,就是字句简练,分析精细的。
所谓“显附”,就是文辞质直,意义明畅,符合事物,使人满意的。
所谓“繁缛”,就是比喻广博,文采丰富,善于铺陈,光华四溢的。
所谓“壮丽”,就是议论高超,文采不凡的。
所谓“新奇”,就是弃旧趋新,以诡奇怪异为贵的。
所谓“轻靡”,就是辞藻浮华,情志无力,内容空泛,趋向庸俗的。
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44,繁与约舛45,壮与轻乖46。
文辞根叶47,苑囿其中矣48。
44殊:不同。
45舛(chuǎn喘),违背,不合。
46乖:违背。
47根叶:这里指作品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各个方面。
48苑囿(yòu右):园林,这里作动词用。
这八种风格中,“典雅”和“新奇”相反,“远奥”和“显附”不同,“繁缛”和“精约”有异,“壮丽”和“轻靡”相别。
文章的各种表现,都不出这个范围了。
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1。
气以实志2,志以定言;吐纳英华3,莫非情性。
1肇(zhào照):开始。
血气:指先天的气质。
2“气以实志”二句:这里借用《左传·昭公九年》中的话:“味以行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言以出令。
”杜注:“气和则志充;在心为志,发口为言。
”3吐纳:表达的意思。
英华:精华。
这八种风格常常变化,其成功在于学问;但才华也是个关键,这是从先天的气质来的。
培养气质以充实人的情志,情志确定文章的语言;文章能否写得精美,无不来自人的情性。
是以贾生俊发4,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5,故理侈而辞溢6;4贾生:指西汉著名作家贾谊。
俊发:英俊发扬,指其才性的豪迈。
《才略》篇说:“贾谊才颖,陵轶飞兔(超过飞驰的良马)。
”他的赋论疏奏,大胆抨击时政的很多,如《上疏陈政事》中提出:“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认为:“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即谀,皆非事实。
”(《汉书·贾谊传》)5长卿:西汉著名作家司马相如的字。
诞(dàn但):放诞。
《世说新语·品藻》注引嵇康《高士传·司马相如赞》:“长卿慢世,越礼自放。
犊鼻居市,不耻其状。
托疾避官,蔑此卿相。
乃赋《大人》,超然莫尚。
”6侈:过分,夸大。
溢:满。
《才略》:“相如好书,师范屈、宋,洞入夸艳,致名辞宗。
”因此,贾谊性格豪迈,所以文辞简洁而风格清新;司马相如性格狂放,所以说理夸张而辞藻过多;子云沈寂7,故志隐而味深8;子政简易9,故趣昭而事博10;7子云:西汉著名作家扬雄的字。
沈寂:性格沉静。
沈:同沉。
《汉书·扬雄传》:“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
……口吃。
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
”8志隐而味深:《才略》篇说:“子云属意,辞人最深。
观其涯度幽远,搜选诡丽;而竭才以钻思,故能理赡而辞坚矣。
”9子政:西汉末年作家刘向的字。
简易:平易近人。
《汉书·刘向传》说:“向为人简易无威仪。
”10昭:明白。
事:指作品中引用的故事。
扬雄性格沉静,所以作品内容含蓄而意味深长;刘向性格坦率,所以文章中志趣明显而用事广博;孟坚雅懿11,故裁密而思靡12;平子淹通13,故虑周而藻密14;11孟坚:东汉初年著名历史家、文学家班固的字。
懿(yì意):温和。
《后汉书·班固传》说,班固“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
12裁密而思靡:《后汉书·班固传论》:“固文赡而事详。
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wěi伟)而不厌。
”李贤注:“激,扬也;诡,毁也;抑,退也;抗,进也;《尔雅》曰:“亹亹,犹勉也。
”靡:这里指细致。
13平子:东汉中年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张衡的字。
淹通:深通。
《后汉书·张衡传》说,张衡“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14虑周:思考全面。
《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
”藻密:文采细密。
《杂文》:“张衡《七辨》,结采绵靡。
”班固性格雅正温和,所以论断精密而文思细致;张衡性格深沉通达,所以考虑周到而辞采细密;仲宣躁锐15,故颖出而才果16;公干气褊17,故言壮而情骇18;15仲宣:“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字。
躁锐:急疾而锐利。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说王粲才锐:“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16颖(yǐng影)出:露锋芒。
果:决断,《才略》:“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
”17公干:“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字。
褊(biǎn扁):狭隘急遽。
18言壮而情骇:钟嵘《诗品》评刘桢的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
”骇:惊人。
王粲性急才锐,所以作品锋芒显露而才识果断;刘桢性格狭隘急遽,所以文辞有力而令人惊骇;嗣宗俶傥19,故响逸而调远20;叔夜俊侠21,故兴高而采烈22;19嗣宗:三国魏国著名作家阮籍的字。
俶傥(tìtǎng):无拘无束的样子。
亦作“倜傥”。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曾说阮籍“倜傥放荡”。
20响逸而调远:《诗品》评阮籍的《咏怀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
”逸:高。
21叔夜:三国魏国著名作家嵇康的字。
侠:豪侠。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中说嵇康“尚奇任侠”。
《晋书·嵇康传》说:“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
22兴(xìng幸):兴会,兴致。
采烈:辞采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