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简易方程(第七课时) 人教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简易方程(第七课时)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2. 解简易方程的方法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概念,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未知数的问题,引出方程的概念。
2. 讲解方程的概念(1)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方程的组成:等号左右两边,左边是表达式,右边是数值。
(3)方程的解: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3. 讲解解简易方程的方法(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不为0),等式仍然成立。
(3)运用以上方法,将方程化简为未知数等于一个数的等式。
4. 演示解简易方程的步骤(1)找出方程的未知数。
(2)将方程化简为未知数等于一个数的等式。
(3)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 练习解简易方程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6.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2)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3)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7.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布置与方程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2. 解简易方程的方法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方程的概念、解简易方程的方法以及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方程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五年级 上册数学 核心素养目标 教案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环节一:师: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诗里也藏着数学知识呢!请看这首古诗。
课件出示梅花图片以及王安石的《梅花》。
全班一起朗诵一遍。
(初步感知:墙角有“数”枝梅花)环节二:1、教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加减数量关系和一个量。
课件出示教科书P52例1。
环节三:教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乘除数量关系和一个量-----例2。
教师活动:1.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月球上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2.师: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师:你们知道为什么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吗?4.自主探究。
5.学生完成表格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师:如果用x表示人在地球上能举起的物体的质量,那么你能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6、代入求值。
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完成表格2、总结:1:我是用“x×6”这个式子来表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物体的质量的。
2:我是用“6x”这个式子来表示的,因为我在书上看到中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而且在省略乘号时,我们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3、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一般不写单位。
活动意图: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促使学生再一次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作业设计:一、基础作业 1.想一想,填一填。
龟兔赛跑。
(1)兔子每小时跑( )km 。
(2)当x =45时,兔子每小时跑( )km 。
2.胡萝卜每千克x 元,红萝卜每千克的价格是胡萝卜的2.4倍。
(1)红萝卜每千克( )元。
(2)当x =3.5时,红萝卜每千克的价格是( )元。
(3)当x =( )时,红萝卜的价格是每千克7.8元。
二、拓展作业课本练习十二第1题板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用字母表示数(2)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环节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习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方程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方程教案第6课时解方程(1)教学内容:数学书P67页例1及“做一做”中相关部分练习,练习十五第4题、第5题(前两排)、第6题(第一排)、第7题(第一排)。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图例能根据题目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会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解形如X±a=b的方程,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4、结合具体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5、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解形如X±a=b的方程,并检验。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X±a=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1、教学例1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x+3=9X是多少方程的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
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1)利用加减法的关系:9-3=6。
(2)想6+3=9,所以X=6。
(3)把9分成6+3,想X+3=6+3,所以X=6。
(4)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就能得出X=6。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
说明第(4)种用到了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方法之一,所以要重点掌握。
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师板书:x+3-3=9-3化简,即得:x=6问: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
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2024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2.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3.第三单元:观察物体4.第四单元:长度单位换算5.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6.第六单元:可能性7.第七单元:统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和除法、图形的面积、统计等知识点的掌握。
2.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应用、图形面积的计算、统计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
2.讲解:讲解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性质、运算方法。
3.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分数加法和减法。
(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1.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实际意义。
2.讲解:讲解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概念、性质、运算方法。
3.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分数乘法和除法。
(三)第三单元:观察物体1.导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讲解:讲解观察物体的方法、步骤和技巧。
3.练习: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物体,描述其特征。
(四)第四单元:长度单位换算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换算的实际意义。
2.讲解: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的概念、方法。
3.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练习长度单位换算。
(五)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1.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图形面积的实际意义。
2.讲解:讲解图形面积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
3.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图形面积的计算。
(六)第六单元:可能性1.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可能性的实际意义。
2.讲解:讲解可能性的概念、分类、判断方法。
3.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可能性的判断。
小数乘小数教案设计
小数乘小数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小数》。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应用以及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 学生能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能够运用小数乘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掌握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难点: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情景:小明买了一瓶饮料,每瓶2.5元,他买了3瓶,问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引导学生用小数乘法进行计算。
2.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2.5 × 3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分析解题步骤,讲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2.5 × 4 = ? 3.2 × 5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乘法分配律讲解:教师出示例题:4 × (2.5 + 1.5) = ?教师讲解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
5. 课堂巩固:教师出示课堂巩固题:2.5 × (4 + 1.5) = ? 3.2 × (5 + 2.5) = ?学生独立完成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2.5 × 3板书解答步骤:2.5 × 3= 2.5 × 3= 7.5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2.5 × 4 = ?2. 3.2 × 5 = ?3. 4 × (2.5 + 1.5) = ?作业答案:1. 2.5 × 4 = 102. 3.2 × 5 = 163. 4 × (2.5 + 1.5) = 2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小数乘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1.知道符号可以表示确定的数,一定范围内的数及任何数,理解符号还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关系;感知符号表述数与数量关系的简明性。
2.学生通过学习,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描述,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发展抽象思维。
3.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过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听字母歌并跟唱。
师:生活中随处可见到字母,请看老师收集的图片。
(出示图片)KFC指的是什么? CCTV指的是什么?车牌号指的是哪里的?师:字母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那在我们数学的世界里,能不能也用字母来表示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出课题)师:看了这课题这节课你想学到些什么知识。
1.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数?2.如何用字母表示数?3.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点?(板书)二、合作探究(一)用字母表示确定的数。
1.出示扑克牌:J、Q、K分别表示什么数?师:在扑克牌中,这个字母还能表示别的数吗?(不能)师:说明这个字母只能表示确定的数(板书:确定的数)(二)用字母表示任意数。
师:妈妈平时催你做事情,多了后,你会说:“妈,你都催了N遍了。
”这里的N表示多少呢?师:说明这里的字母能表示很多的数,任意的数,也就是说字母除了表示确定的数,还可以表示任意的数。
(板书:“任意数”)(三)谈话引入:除了表示确定的数和任意的数,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看例题:(课件出示)1.爸爸说:我比小红大30岁。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一、教材分析1、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P83页《旋转三要素》。
本课计划1个课时。
2、教材的编写意图:在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图形的旋转和平移,以后上初中也将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和平移,因此,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旋转的方向,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会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描述线段的旋转。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观察、讨论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体会旋转的含义,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二、教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手段。
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学法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检验——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播放花样滑冰选手金妍儿的旋转舞蹈视频。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她在不停地旋转。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精品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精品教案(详案)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1)教学内容:教材P52~53例1、例2,完成教材P53“做一做”和P55~56“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够根据具体情境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和一个量;初步理解字母的取值范围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
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培养数学抽象概括能力。
4.体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不仅简单明了,而且具有一般性,发展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量。
教学过程:一、古诗引入师: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诗里也藏着数学知识呢!请看这首古诗。
课件出示梅花图片以及王安石的《梅花》。
全班一起朗诵一遍。
(初步感知:墙角有“数”枝梅花)师:“数枝梅”到底有几枝梅花呢?用我们数学的方法怎样表示呢?谁来说一说。
【预设】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梅花的枝数。
预设1:a枝。
预设2:m枝。
预设3:x枝。
师:有的同学想到用字母来表示梅花的枝数,真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一起来感受它的神奇魅力![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1)]二、探究新知1.教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加减数量关系和一个量。
课件出示教材P52例1。
(1)引导感知。
师:图中小红和爸爸在探讨年龄的问题,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预设】学生会说知道了小红1岁时,爸爸31岁;爸爸比小红大30岁。
师:当小红1岁时,爸爸多少岁?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当小红2岁时呢?小红3岁时呢?随着学生回答,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表格,逐一呈现算式。
师:你还能接着这样用式子表示下去吗?请在草稿本上写一写。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师:你在写式子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呢?这样的式子能写完吗?(2)观察思考,自主尝试,交流优化。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精选11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精选11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精选11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那么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擅长讨论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可以综合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展小数四那么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详细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络。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展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
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老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学生阅读题目后,老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考虑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
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材分析及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通过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建立方程,求解方程,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理解等式的概念,认识方程,解简易方程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认识方程,学会解简易方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等式的概念,认识方程,学会解简易方程。
2.难点: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课件、练习题。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问题,引出等式的概念。
呈现一个简单的等式,如 10 - 5 = 5,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等式的两边是否相等。
2.呈现(10分钟)介绍方程的概念,如 2x + 3 = 7,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如用 x 表示未知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练习解简单的方程,如 3x - 6 = 0。
引导学生运用运算规律,将方程化简,求解未知数。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含有未知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
如“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的个数是香蕉的3倍,如果小明有15个香蕉,请问他有几颗苹果?”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更复杂的方程,如 2(x + 3) - 5 = 3x + 1。
排列教案教学
排列教案教案排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排列》。
具体章节为“排列的意义和排列数”。
教学内容包括:1. 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的计算方法。
2. 学会用列举法解决排列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排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排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排列数较大的情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情境:学校举行运动会,有跳高、跳远、铅球三个项目,每个项目有3名运动员参加,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比赛顺序?2. 自主探究:学生思考问题,尝试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比赛顺序。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列举结果,互相纠正、补充。
4. 讲解排列的意义和排列数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排列的意义,讲解排列数的计算方法,即:排列数 = 项目数× 每项目的参赛人数。
5.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一道典型例题,如:有4名同学参加唱歌、跳舞、器乐三个项目的比赛,每个项目有2名同学参加,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比赛顺序?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排列的意义排列数 = 项目数× 每项目的参赛人数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14页的习题。
答案:(1)6种(2)12种(3)24种2. 运用排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校举行篮球、足球、乒乓球三个项目的比赛,每个项目有4名运动员参加,请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比赛顺序?答案:16种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学生课后拓展延伸:研究排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举办文艺晚会、安排座位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三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能使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对应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增强学生动手操作水平和观察水平,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准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梯形若干个,剪刀一把;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转化)师: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式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根据学生所述,教师电脑演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师: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们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把我们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
师: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形状的物体,(出示课件)这辆小汽车的车窗玻璃是什么图形?还记得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出示课件)这是一大一小两个梯形,你认为梯形面积的大小可能会与什么相关?它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
(板书课题)二、猜测验证,自主探究。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出梯形的面积?看来“转化”这种方法确实很重要,我们在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那么你们认为梯形能够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呢?1、生猜想。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2、公式探究。
师:你们的这些想法是否准确呢?下面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先给同学们30秒的时间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
(30秒过后)师:好了,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然后选出一种的方法,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小数乘小数教案
小数乘小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小数》。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过程中,小数点的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价格标签,发现小数乘小数的实际应用。
例如,一件商品的价格为2.5元,买3件的总价是多少?2. 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类比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教师进行点评。
5. 巩固提高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场景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板书内容:1. 确定积的小数位数2. 按整数乘法计算3. 确定小数点位置七、作业设计(1)2.5乘以1.2(2)3.6乘以0.4(3)0.8乘以2.5答案:(1)2.5乘以1.2=3(2)3.6乘以0.4=1.44(3)0.8乘以2.5=2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妈妈买了一箱苹果,每斤3.5元,一共买了4斤,求总价。
答案:3.5乘以4=1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购物场景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小数乘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随堂练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秀7篇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1、小黑板上画下面复习题中的两个三角形图和教科书第80页上面的插图。
2、用厚纸做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其中一个梯形涂成红色。
3、学生将教科书第147页上面的两个梯形剪下来。
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三角形图。
问: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怎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拼一拼。
教师再边说边演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梯形面积的计算)二、新课。
1.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出示教科书第80页上面的梯形图。
问:这个图形是什么形?(梯形)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
刚才我们回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问:谁能依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每人都拼一拼,摆一摆。
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摆一摆。
)教师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个涂成红色),边说边演示:先把两个梯形重叠,把红色的梯形放在上面,以梯形右下角的顶点为中心,把红色的梯形旋转180度,再把红色的梯形的左边沿着白色的梯形的右边向上移动,使红色梯形的上底和白色梯形的下底同在三条直线上。
然后,再带学生一起拼摆。
问: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经过旋转、平移,两个梯形组成了一个新的图形,是什么形?(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什么?(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它的底等于3+5=8,高是4,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2平方厘米)一个梯形的面积怎样算?(提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4÷2=8×4÷2=32÷2=16(平方厘米)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和讨论,提高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能力。
(2)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3. 简易方程的解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3)简易方程的解法。
2. 教学难点:(1)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技巧。
(2)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的灵活运用。
(3)简易方程的列式和解法。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检查学生计算结果,对错误进行讲解。
2. 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学生举例说明小数乘除法的运算过程。
(3)教师总结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
(2)学生举例说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3)教师总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4. 简易方程的解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简易方程的解法。
(2)学生举例说明简易方程的解法。
(3)教师总结简易方程的解法。
5. 综合练习(15分钟)(1)教师出示综合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检查学生练习结果,对错误进行讲解。
6.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3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3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说出2的倍数有哪些,3的倍数有哪些二、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一)探索公倍数1.观察刚才同学们说的2的倍数和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2.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得出公倍数的含义。
(二)探索最小公倍数,引出课题。
三、探索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一)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1.列举法2.分解质因数法3.短除法(二)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方法1.找出下面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7和14 8和24 9和185和6 2和7 9和42.观察每横数据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3.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得出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方法。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习题。
五、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找最小公倍数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 …6的倍数有:6、12、18、24、30、… …4和6公倍数有:12、24、… …最小公倍数: 12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过程与方法: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应用。
本单元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算,但对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需要将分数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对于分数运算的规律和技巧还需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2.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分数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激励评价法: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分数卡片、小棒、骰子等。
3.教学资源:与本节课相关的视频、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日蛋糕,引导学生关注蛋糕上的水果,并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情境:小明有2/3袋糖,小红有1/4袋糖,他们一起吃糖,请问他们一共吃了多少糖?让学生观察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是分数的加法。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2/3和1/4的和。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上学期
科目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版本
人教版
备课人
杨立珍
修订人
李建丽
审核人
课题
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2)
备课节数
1
教
学
目
标
4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复杂数量关系。2、在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5过程与方法:
1、建筑工地运来一批水泥和沙子,其中运来水泥a吨,沙子的质量是水泥的4倍,共运来水泥和沙子多少吨?
2、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吨,一天上午运了5车,下午运了6车,这一天一共运多少吨?3天运多少吨?
3、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
学案
设计意图
拓
展
延
伸
施工队修一条长4.5千米的路,平均每天修0.24千米,修了y天后,修了多少千米?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
难点
能熟练的用字母表示简单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应用题的意图和解题思路。
课堂
模式
三环六步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
学案
设计意图
导
入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吗可以预测一下自己将来的身高吗?课件出示:
合
作
探
究
1、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并通过讨论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2、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3、教师总结用字母表示简单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先理解题意,再找出数量关系。
1、有一批水泥,运走仓库里5车,每车n吨,还剩16吨。用式子表示这批水泥的总吨数。当n=16时,这批水泥有多少吨?
2、超市原有520个鸡蛋,卖出x盒,一盒有12个,用式子表示超市剩下的鸡蛋个数。当x=25时,求剩下的鸡蛋个数。
·
对知识点进行集中训练,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强调本课时的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拓
展
延
伸
m=5,n是m的4倍,p是n的1.6倍,求4m+6n+10,当a=27时,该农场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
通过练习,进行巩固和提高,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
1200-3X
当x等于200时,还剩下;1200-3×200=600(吨)。
1200-3x会大于0,得出结论x小于400.
教
学
反
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当
堂
训
练
1、学生独立完成数学书的做一做。
2、做学案的题目。
1、用字母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从100里减去4个a的和。
(2)X除以5的商加上100.
(3)80加上5乘b的积。
1、1、某农场
2、用8辆车2、用8辆车运苹果,每辆车装a千克,还剩1200千克。
用式子表示该农场苹果的总质量。
杨立珍电子备课模板
时间
20XX年上学期
科目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版本
人教版
备课人
杨立珍
修订人
李建丽
审核人
课题
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1),
备课节数
1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数,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实际问的过程,掌握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
3情感、度与价值观:
经理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用字母表示复杂数量关系的方法。
6情感、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
难点
用字母表示复杂数量关系。
运用字母公式和数量关系求值。
课堂
模式
三环六步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
学案
设计意图
导
入
课件出示;我的名字叫shenhe,体重为a千克,今年n岁,我经常看CCTV,吃KFC.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学生自学教材第58页,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的相关练习,并记录疑问。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互相检测,并进行疑问交流。
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1、超市原有芒果130千克,又运来12箱芒果,每箱重m千克。
(1)用式子表示出现在这个超市里芒果的总质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针对性。
师:用字母表示数,在人类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填空。
乘法的结合律:()
乘法的分配律:()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用一段含有字母的自我介绍,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自
主
学
习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59页,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练习,并记录提问。
思
与
感
悟
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及计算公式,会在特定的情况下将具体的数代入式子进行计算。所以在教学时,主要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中学习。例5的教学习,先让学生说一说分别用多少根木棒,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一共用了多少,这样由浅入深一步步地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
如果y=5,还剩多少千米没有修?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
堂
训
练
1、学生完成59面做一做。
儿子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单位:厘米)
女儿身高=(父亲身高×0.923+
母亲身高)÷2(单位:厘米)
如果用a表示父亲的身高,b表示母亲的身高,用公式求出自己未来的身高。
学生读题,算出自己的身高。
从带有趣味性的身高入手,既衔接了教学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
主
学
习
一、引导自学。
2,自学检测。
组织学生互相检测。并进行疑问交流。
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
①教师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提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摆2个、3个、4个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摆x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要几根小棒?学生在书上写好答案。组织学生根据以上信息,展开讨论,并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针对性。
合
作
探
究
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的相关练习。
2、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结论、并通过讨论将最后统一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3、小组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总结解题步骤:分析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并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