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获奖

合集下载

《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获奖)

《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获奖)

.教案设计《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一、教材概述《寂静的春天》是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

这是一个说明文单元,是在上册学习了说明文单元的基础上的第二个说明文单元,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文章。

说明文的阅读是现代文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大量的说明文。

教学的重点基本可以概括为筛选并提取文章信息,归纳说明文容,理清说明文的写作思路,分析结构和写作手法。

下册的这个单元是在上册说明文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是在复习基础上的巩固和提高。

通过前两课的复习、巩固,学生基本掌握了说明文的学习重点,所以《寂静的春天》的教学可以更侧重于人文目标的达成。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仍旧是一年级的园林专业学生。

对于即将步入二年级,将要开展专业实习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学更要适应工具性的要求。

能力培养比知识传授更重要,职业感情比知识传授更重要。

第一,学生通过以前所学能把握学习说明文的要求,积累了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

他们的专业特点也易于对本文的教学容产生兴趣,通过跨学科,不同的课堂表现形式更充分激发学生的在兴趣。

第二,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分析作为典的说明文,教学容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把本科的教学目标设置为:1.诵读全文,掌握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意思。

2.分析探讨影响环境,使春天“沉寂”的因素。

3.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作者以非凡的个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的精神。

4.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与人与自然、环境有关的材料,根据要求,制作展示材料。

四、重难点分析根据单元总体目标和教材特点,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整体感知文章,探讨文章观点,体会关键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根据说明文学习要求,对重点的把握,可以引导学生以讨论问题的形式深入理解,结合作者和写作背景来进行。

2.开展网路课学习自主学习,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寂静的春天》教学设计

《寂静的春天》教学设计

《寂静的春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观看图片和听故事,培养学生对春天的体验和感受。

2. 通过听说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3. 通过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春天相关的图片幻灯片或手绘图画。

2. 故事《寂静的春天》的文本。

3. 学生练习本和铅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片,并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和想法。

例如:花开的图画、阳光明媚的图画等。

阅读故事:2. 给学生描述故事《寂静的春天》的大致内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3. 分发故事《寂静的春天》给学生,让学生默读故事内容。

4. 通过提问确保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意义。

例如:故事中的春天是如何描述的?为什么人们觉得春天很安静?听说活动:5. 向学生播放故事《寂静的春天》的录音。

6. 播放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并用英语表达出来。

7. 随机选择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写作活动:8. 让学生模仿故事的写作风格,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对春天的感受和体验。

9. 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语,使文字生动有趣。

10. 分组让学生交换作文并进行修改,提高写作质量。

11. 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其他同学听。

结束活动:1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目标和重点,并鼓励学生多读写春天相关的内容,增强对春天的了解和描述能力。

补充内容:引入活动: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产生对春天的兴趣和想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细节和元素,例如花朵的颜色、阳光的明媚程度、草地上的小动物等。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鼓励他们使用形容词和形象化的词汇描述。

阅读故事:教师描述故事《寂静的春天》的大致内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教师可以说:“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春天的景象,一片安静而宁静的春天。

大家知道春天通常都是热闹而活泼的,所以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春天很安静呢?让我们读一读这个故事,看看它是如何描述春天的。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配合)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配合)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PPT配合)章节一: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背景及书中主要内容。

2. 教学内容:介绍瑞秋·卡森及其著作《寂静的春天》。

3. 教学方法:PPT展示、讲解、学生阅读。

章节二:春天的破坏者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春天生态系统的变化,以及杀虫剂对春天的破坏。

2. 教学内容:分析春天生态系统的平衡,探讨杀虫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学方法:PPT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章节三:死亡之河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杀虫剂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

2. 教学内容:分析杀虫剂对河流生态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教学方法:PPT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章节四:鸟儿不再歌唱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杀虫剂对鸟类的危害,以及鸟类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内容:分析杀虫剂对鸟类的毒性,探讨鸟类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3. 教学方法:PPT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章节五:人类的警示1.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总结《寂静的春天》中的警示,探讨人类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3. 教学方法:PPT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生发言。

章节六:生态系统的警告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关系的破坏。

2. 教学内容:讨论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人类活动如何打破这些平衡。

3. 教学方法:PPT展示、互动游戏、小组讨论。

章节七:化学品的泛滥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现代农业中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及其潜在危害。

2. 教学内容:探讨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使用情况,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可能影响。

3. 教学方法:PPT展示、视频资料观看、小组讨论。

章节八:健康之谜1.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教学内容:分析环境污染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系,讨论杀虫剂等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高二语文《第6课寂静的春天》获奖教案2新人教

高二语文《第6课寂静的春天》获奖教案2新人教

高二语文《第6课寂静的春天》获奖教案2新人教高二语文《第6课寂静的春天》获奖教案2新人教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科普作家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

我想问大家,看到《寂静的春天》这个题目,大家感觉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呢?明确:这是一篇科技小品文设计意图:设置这一问题是希望学生能够有明确的文体意识,为下面的授课内容做初步的铺垫。

初次看到这个题目,我们或许会感觉这是似乎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题目,“寂静、寂寞〞是诗人笔下常见的话题,“春天〞更是带人进入一个美丽的世界,但是我们再去推敲一下,这个文题是否与我们生活体验有点背离呢?我们心目中的春天应该是怎样的呢?明确:春天应该是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是鹰击长空,是鱼翔浅底,是鸟语花香,是流水潺潺,是轻风吹拂。

一、作者作品简介:雷切尔•卡森〔1907——1964〕,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是当代环保运动的先驱。

1962年完成《寂静的春天》一书。

这本书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界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1964年因癌症和遭受空前的诋毁、攻击而与世长辞。

而人们对她的这本书的评价是: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

二、基础积累:啮齿〔niè〕拨弄〔nong〕滞留〔zhì〕栖居〔qī〕步履〔lǚ〕牲畜〔chù〕三、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独立思考: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寂静〞的?从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归纳:第七段〔P36〕:“这些喷雾液、药粉、烟雾剂现在几乎普遍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使用——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论其是‘好’是‘坏’;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能够以一层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或长期滞留在土壤中。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概述各段重点。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配合)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配合)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PPT配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资源第二章:春天的寂静2.1 春天的生态特点2.2 春天的寂静现象2.3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春天的寂静2.4 讨论春天的寂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3.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3.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3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因素3.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第四章:环境污染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4.1 环境污染的类型4.2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3 环境污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4.4 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策略第五章:春天的希望5.1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5.2 个人行动,共同参与5.3 环保组织的角色和作用5.4 春天的希望:未来生态环境保护的趋势和展望第六章:生态系统的平衡6.1 生态系统的定义6.2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6.3 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6.4 恢复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方法第七章: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7.1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7.2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7.3 适应性策略和减缓措施7.4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第八章:保护自然的法律与政策8.1 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的作用8.2 国际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概述8.3 国内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介绍8.4 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途径第九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9.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9.2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9.3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挑战9.4 个人和社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第十章:未来展望与行动指南10.1 生态环境面临的全球性挑战10.2 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10.3 青年与未来:培养环保意识10.4 从我做起: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动指南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春天的寂静现象补充和说明: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和分享,来增强他们对春天寂静现象的体验。

引导学生从生态学、环境科学的角度分析春天寂静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生态影响,如对鸟类、昆虫等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配合)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配合)

寂静的春天教案(与《寂静的春天》PPT配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背景及书籍的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寂静的春天》的作者瑞秋·卡森及其成书背景。

阐述本书的主题:农药对环境的破坏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关键信息。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本书主题的看法。

1.4 教学活动观看《寂静的春天》PPT,了解作者及书籍背景。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角度阐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二章:农药的兴起与环境的危机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农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农药使用的合理性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2 教学内容介绍农药的发展历程,重点关注DDT等农药的广泛使用。

阐述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如生物富集、生态失衡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农药发展历程及其环境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农药使用的合理性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2.4 教学活动观看《寂静的春天》PPT,了解农药的发展历程及其环境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农药使用的合理性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阐述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如物种灭绝、生态系统失衡等。

强调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其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看法。

3.4 教学活动观看《寂静的春天》PPT,了解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看法。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四章:人类的觉醒与环保运动的兴起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寂静的春天》出版后的影响及环保运动的兴起。

高中语文:第6课寂静的春天获奖教案北京必修3

高中语文:第6课寂静的春天获奖教案北京必修3

高中语文:第6课寂静的春天获奖教案北京必修3高中语文:第6课寂静的春天获奖教案北京必修3《寂静的春天》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能力目标: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得具体生动的技巧情感目标: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课前准备 1、了解文体: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的范畴,但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只客观解说,它融说理、抒情于一体,兼有杂文的犀利、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诗歌的醇郁。

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文学性。

2、走近雷切尔•卡森〔1907--1964〕,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是当代环保运动的先驱.1962年完成《寂静的春天》一书。

这本书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界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

1964年因癌症和遭受空前的诋毁、攻击而与世长辞。

基础积累能读准下列生字的读音吗?啮齿牲畜畜牧拨弄滞留栖居步履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寂静”的?从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2、你认为文章要告诉我们的主旨是什么? 文本研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1、筛选文章信息,整理作者行文思路。

温馨提示:划出重点语句---筛选---归纳整理 2、严密准确而又形象生动是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找出例句,并加以说明。

—重点研讨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找出例子并加分析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引用、对比。

..... 探索延伸除课文是提到的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会使地球上出现”寂静的春天"?人类需要做些什么?温馨提示: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地沙漠化生活垃圾污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1、把刚才对"寂静的春天” 的描述进行整理,写到作文本上。

2、写一篇倡仪书,号召全校师生行动起来,共同来爱护我们的校园环境。

文章思路:提出问题:人类获得了有效力量去改变大自然具体阐述: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污染人类违反自然规律,滥用化学药品总结全文:"控制大自然”危害自然也危害人类 1、语言的准确:这些喷雾液、药粉、烟雾剂现在几乎普遍在农场、花园、森林家庭中使用..。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教案:《寂静的春天》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寂静的春天》的背景和作者。

2.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3.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文学作品《寂静的春天》的内涵和主旨。

2.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理解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技巧。

3.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介绍《寂静的春天》的题目,唤起学生对春天的印象,并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感受和美好的记忆。

二、导入知识(10分钟)三、阅读文学作品(20分钟)教师将《寂静的春天》的文学作品分段朗读,让学生跟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隐喻,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技巧。

四、理解文化内涵(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对该作品的影响,并结合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五、情感表达和文学欣赏(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文学欣赏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并通过绘画、写作、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同时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艺术展览,拓展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开展大自然保护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和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学作品《寂静的春天》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有了一定的培养。

但是,教学中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理解有待加强,下一次教学时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文学技巧的分析。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通过阅读选文,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蕾切尔·卡森,美国著名科普作家、环保运动的奠基人。

2. 作品背景:20世纪50年代,美国广泛使用农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种类减少。

3. 作品特点:以生动的实例揭示农药对环境的破坏,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选文,理解并感悟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者、作品背景及作品特点。

2. 阅读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4. 实践法: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培养关爱自然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蕾切尔·卡森及其作品《寂静的春天》。

2. 阅读选文:让学生阅读作品中的相关章节,感受作品风格。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如农药代表的破坏力量,春天代表的生机勃勃等。

4. 联系现实:让学生思考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如何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5. 总结:强调作品《寂静的春天》在环保领域的意义,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寂静的春天》对当今环保运动的启示。

2. 让学生收集有关环保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扩大知识视野。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环保的文学作品,如《沙尘暴》、《地球的故事》等。

七、课堂练习(1)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揭示了________的危害。

(2)作品中的春天象征着________。

(3)《寂静的春天》呼吁人们________。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了解并欣赏《寂静的春天》这本书的封面和简介。

掌握书中的主要概念和主题。

理解并参与春天的观察和记录活动。

1.2 教学内容:封面和简介的介绍:《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关于自然和春天的书籍。

它的封面上有美丽的春天风景插图,简介中提到了书中的主要概念和主题。

主要概念和主题:书中讲述了春天的美丽和寂静,以及人们对春天的观察和感受。

春天的观察和记录活动:学生可以在户外或教室里观察春天的迹象,并记录下来。

1.3 教学步骤:1. 展示《寂静的春天》的封面和简介,引导学生欣赏和关注。

2. 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的主要概念和主题,并讨论。

3. 组织学生进行春天的观察和记录活动,提供必要的观察工具和材料。

4. 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记录结果,讨论春天的美丽和寂静。

第二章:春天的迹象2.1 教案目标:了解春天的迹象和特点。

学会观察和记录春天的变化。

培养对自然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春天的迹象:春天的天气变暖,植物开始生长,动物开始活动等。

观察和记录春天的变化:学生可以在户外或教室里观察春天的迹象,并记录下来。

对自然的敏感和欣赏能力:通过观察春天的变化,学生可以培养对自然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2.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春天的迹象和特点,提供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2. 组织学生进行春天的观察和记录活动,提供必要的观察工具和材料。

3. 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记录结果,讨论春天的变化和美丽。

4. 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欣赏。

第三章:春天的花朵3.1 教案目标:认识和了解春天的花朵。

学会观察和描述春天的花朵。

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春天的花朵:介绍春天常见的花朵,如樱花、桃花、郁金香等。

观察和描述春天的花朵:学生可以在户外或教室里观察春天的花朵,并描述它们的外貌和特点。

欣赏和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和描述春天的花朵,学生可以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背景以及书籍的主要内容。

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阅读书籍,进行思考和讨论。

1.3 教学内容:1.3.1 介绍蕾切尔·卡逊及其作品《寂静的春天》;1.3.2 讲解书籍的背景和成书过程;1.3.3 概述书籍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第二章:自然与生态2.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自然与生态的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书中实例进行讲解。

2.3 教学内容:2.3.1 讲解自然与生态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3.2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3.3 引用书中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第三章:农药与生物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2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3 教学内容:3.3.1 讲解农药的作用和分类;3.3.2 分析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3.3 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方法。

第四章:人类健康与环境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4.2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4.3 教学内容:4.3.1 讲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4.3.2 分析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4.3.3 探讨环境保护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第五章: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5.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我国实际案例讲解。

5.3 教学内容:5.3.1 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内涵;5.3.2 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挑战;5.3.3 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和路径。

第六章:环境伦理与责任6.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环境伦理的概念,认识到保护环境的责任。

寂静的春天阅读教学设计

寂静的春天阅读教学设计

寂静的春天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前期准备1. 目标设定:通过本次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寂静的春天》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材准备:备课笔记、教材《寂静的春天》、复印版的文章、课堂展示材料等。

3. 学生准备:提醒学生预习《寂静的春天》,带上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教学设计二:导入环节1. 复习提问: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复习学生对《寂静的春天》的基本了解。

2.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引用引人入胜的片段,激发学生对《寂静的春天》的阅读兴趣。

教学设计三:阅读训练1. 教师示范阅读:教师阅读《寂静的春天》的部分内容,并注重语音语调、节奏感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感受文字生动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2. 学生阅读:学生分组或个人阅读《寂静的春天》的剩余部分,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记重要内容、难点和疑问。

3. 学生讨论:学生小组内部分享阅读心得和发现,并在全班范围内展开交流,共同探讨文章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

教学设计四:深入分析1. 文学元素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寂静的春天》中的文学元素进行分析,包括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2. 语言文字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典故、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语言文字特点,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特点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设计五:拓展应用1.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寂静的春天》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拓展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局的猜测。

2. 写作实践: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或特定角色的视角,以续写、改写或者书写读后感等方式,进行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设计六:评价与反思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讨论、小组互评、学生自评以及作业评价等综合方式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 反思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教学过程,对学生在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和写作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总结,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2.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3.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雷切尔•卡森以非凡的个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的精神。

一、课文导入我国清代时期的洪亮吉提出:人们无不愿意做盛世之民,但盛世人口激增,吃的问题、住的问题、穿的问题等无法解决,写作了《治平篇》让皇帝思考这个问题。

但当时的朝廷没有想出好的应付办法,只好不了了之。

英国人马尔萨斯向全世界公布他的人口理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财富以算术级数增长,他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控制人口是必需要做的事,我国的马寅初则在解放初期就正面提出计划生育的问题,当时中央的观点是“人多力量大”,“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够创造出来”。

马寅初自然遭到了彻底批判。

无独有偶,远在大洋彼岸的科学家雷切尔•卡森1962出版《寂静的春天》,结果引出了轩然大波,化学工业界对《寂静的春天》及其作者进行了有组织的攻击,他们指斥该书,说它“比它所谴责的杀虫剂毒性更大”。

他们贬损卡森,指称她是“歇斯底里的病人”,甚至以她终生未婚进行人身攻击。

“为什么一个没有结婚的老处女会如此关心遗传基因的问题?”他们都是站在人们思想的前列提出问题的学者,是人类的先知,可是他们都不被理解,甚至受到批判。

当然,他们的心血也没有白费。

我国新时期即着手开展计划生育工作,1964年,美国提出环境保护问题。

美国人把卡森《寂静的春天》与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相提并论,认为两本珍贵的书都改变了他们的社会。

二、课文内容解读第一部分:①—⑧介绍说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①概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但是,相对于地球的漫长历史,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②人类对环境的改变令人不安。

介绍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之大,而且其隐蔽性极大。

③着重介绍漫长的发展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与平衡,然而现在的环境变化太快了,人类无法适应。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备课:谢小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2.学会提取科技文的重要信息。

3.理解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文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品读,探究,多媒体辅助【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理解重点语句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方案一:以朱自清的散文《春》导入。

方案二:以儿歌《春天在哪里》导入。

在传统观念里,春天给人的感觉都是万物舒展、欣欣向荣、充满生机和希望的。

但是,美国作家雷切尔·卡森一反传统,以“寂静”来形容春天。

那么,寂静的春天是怎样一种景象呢?为什么会有寂静的春天出现?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课文《寂静的春天》。

二、走进作者:参考《名师金典》P31(教师版)三、字音积累:啮.齿(niè)滞.留(zhì)栖.居(qī)步履.(lǚ)牲畜.(chù)四、快速阅读,整体感知1.用课文中的原话,说说“寂静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明确:课文第7段,“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

”——毫无生机,死气沉沉2.是什么使春天变得“寂静”?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找说明对象)明确:化学药品3.你认为文章要告诉我们的主旨是什么?(理解课文大意)明确:阐述了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指出了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生产,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

五、学习说明方法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最主要是用了哪种方法?找出例子并加以分析。

(课后练习第三题)明确:举例子、列数字、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是课文的一大特色。

如:①把漫长的历史中生物对环境的微弱影响与20世纪人类对环境的巨大改变作对比;②把尚不为人普遍认识的滥用化学药品对自然的污染与众所周知的核污染作对比;③把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缓慢与人类发明速度的惊人作对比对比的运用有效地传达了作者所要强调的信息,①突出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②突出了滥用化学药品的巨大危害,③突出了人类无法适应被污染的环境,使文章具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量六、品味语言形象生动而又富有感情色彩是科学小品的语言特色。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寂静的春天》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出版时间、背景等。

使学生对书中的主要议题有所了解,产生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简介:《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生物学家瑞秋·卡森所著,于1962年出版,揭示了农药对环境的破坏。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春天的声音会变得寂静?这个问题与我们有什么关系?1.3 教学活动观看《寂静的春天》预告片或阅读书中的摘录,引发兴趣。

分组讨论:学生们对于环境问题的了解和看法。

老师讲解《寂静的春天》的背景和主要议题。

1.4 作业预习下一章节内容。

写一篇关于自己了解的环境问题的短文。

第二章:春天的破坏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农药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农药的使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当前面临的威胁。

2.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纪录片或图片,展示农药对环境的破坏。

分组讨论:学生们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和看法。

老师讲解农药的使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2.4 作业写一篇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短文。

预习下一章节内容。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平衡3.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平衡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平衡如何被破坏。

3.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平衡的重要性。

分组讨论:学生们对于生态系统平衡的理解和看法。

老师讲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平衡的重要性。

3.4 作业写一篇关于生态系统平衡的短文。

预习下一章节内容。

第四章:生物多样性的价值4.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保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潜在使用价值。

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获奖

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获奖

教案设计《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一、教材概述《寂静的春天》是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

这是一个说明文单元,是在上册学习了说明文单元的基础上的第二个说明文单元,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文章。

说明文的阅读是现代文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大量的说明文。

教学的重点基本可以概括为筛选并提取文章信息,归纳说明文内容,理清说明文的写作思路,分析结构和写作手法。

下册的这个单元是在上册说明文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是在复习基础上的巩固和提高。

通过前两课的复习、巩固,学生基本掌握了说明文的学习重点,所以《寂静的春天》的教学可以更侧重于人文目标的达成。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仍旧是一年级的园林专业学生。

对于即将步入二年级,将要开展专业实习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学更要适应工具性的要求。

能力培养比知识传授更重要,职业感情比知识传授更重要。

第一,学生通过以前所学能把握学习说明文的要求,积累了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

他们的专业特点也易于对本文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通过跨学科,不同的课堂表现形式更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

第二,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分析作为典范的说明文,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把本科的教学目标设置为:1.诵读全文,掌握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意思。

2.分析探讨影响环境,使春天“沉寂”的因素。

3.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作者以非凡的个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的精神。

4.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与人与自然、环境有关的材料,根据要求,制作展示材料。

四、重难点分析根据单元总体目标和教材特点,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整体感知文章,探讨文章观点,体会关键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根据说明文学习要求,对重点的把握,可以引导学生以讨论问题的形式深入理解,结合作者和写作背景来进行。

2.开展网路课学习自主学习,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教案设计
《寂静的春天》教案设计
一、教材概述
《寂静的春天》是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

这是一个说明文单元,是在上册学习了说明文单元的基础上的第二个说明文单元,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文章。

说明文的阅读是现代文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大量的说明文。

教学的重点基本可以概括为筛选并提取文章信息,归纳说明文容,理清说明文的写作思路,分析结构和写作手法。

下册的这个单元是在上册说明文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是在复习基础上的巩固和提高。

通过前两课的复习、巩固,学生基本掌握了说明文的学习重点,所以《寂静的春天》的教学可以更侧重于人文目标的达成。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仍旧是一年级的园林专业学生。

对于即将步入二年级,将要开展专业实习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学更要适应工具性的要求。

能力培养比知识传授更重要,职业感情比知识传授更重要。

第一,学生通过以前所学能把握学习说明文的要求,积累了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

他们的专业特点也易于对本文的教学容产生兴趣,通过跨学科,不同的课堂表现形式更充分激发学生的在兴趣。

第二,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分析
作为典的说明文,教学容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把本科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诵读全文,掌握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意思。

2.分析探讨影响环境,使春天“沉寂”的因素。

3.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作者以非凡的个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的精神。

4.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与人与自然、环境有关的材料,根据要求,制作展示材料。

四、重难点分析
根据单元总体目标和教材特点,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整体感知文章,探讨文章观点,体会关键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根据说明文学习要求,对重点的把握,可以引导学生以讨论问题的形式深入理解,结合作者和写作背景来进行。

2.开展网路课学习自主学习,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在基本掌握说明文学习的要求基础上,重点利用网路课程,通过跨学科交流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达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人文性目标。

教学难点:
1.探究理解重点语句。

2.开展拓展学习,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文章主旨依据语境,分析语句结构,比较区别,以此来解读关键句,解决教学难点。

五、教法学法
根据对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本着教法为学法服务的宗旨,确定以下教法、学法:
(一)教法及确定的依据:
1.创设情境法。

课堂上用与环境有关的容导入,创设情境。

2.研讨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

通过探究解决重难点,多媒体展示丰富课堂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法及确定的依据:
学生学习的过程重点是在文本研习过程中不断提取、筛选和概括重要信息,整合知识,贯通阅读能力。

教学中不能单调地灌输说明文的学习重点,要让学生在不断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教学的重点,解决难点。

所以,可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预习法。

课前通过布置预习提示,让学生在课前做好整体感知文章的工作,在课堂上展示,教师通过引导分析把握文章容。

2.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法。

六、课时安排
根据单元总教学时数、本文教学目标安排,把本文课时安排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完成课文研习。

第二课时开展小组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达成人文性目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总体思路
课堂拓展不足之处:现代世界里的人没有时间,
人的一生太短暂,而适应环境要求的
是若干年代的时间,所以适应环境的
平衡对人是不行的。

况且源源不断的
污染,对人、对生物都难以适应,难
以达到平衡。

2.保护自然,改善环境的方法:
参考:净水器,防辐射服等
教师引导学
生生成资源
为综合实践
活动做准备
布置作业利用网路,了解人与自然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古诗的引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氛围,同时做到了温故知新。

讨论的容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讨论氛围热烈,使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生成了课堂资源。

很好地达成了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第二课时(多媒体教室)
1.活动环节
附:小组活动分工表、小组活动情况记录表、活动评价表。

八、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古诗的引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氛围,同时做到了温故知新。

讨论的容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讨论氛围热烈,使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生成了课堂资源。

很好地达成了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第二课时:
每个小组基本上都能从中选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研究,各小组通过团队的协
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活动,最终获得成果,并以自己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