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YLPLTSL金矿项目

2012年6月

目录

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

地质概况

以往该矿所做的工作

我方前期所做的工作

经济效益分析

一、位置与交通

TSL金矿位于YL县城南45公里的PL乡,属YL县PL乡青山村管辖。。地理坐标:东经xxx°48′15″~xxx°50′15″,北纬yy°05′30″~yy°07′30″,面积约9.5km2,。勘查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

表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矿区北部约1km有国道G106通过,南东距GD县城26km(直距

12km),北部距YL县城约64km,矿区与国道之间只有羊肠小道通行,交通不太方便(这也是该矿长期未开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矿区属中山区地形,海拔标高达800—1766.3米,主要工作区多在1200~1500米间,最低点在矿区北西的弯桥,约800米。最高山峰位于南部LG两县交界的湾江脑上,为1766.3米,沟谷发育,切割较深,最大相对高差达900米。区内植被覆盖广泛,800~1500米多为杂木和灌木林及少量杉木林。1500米以上为茅草。通行通视条件极差。

山区多雨多雾,气温较低,年平均气温15°左右,通常雨季3至6月,年降水量1700毫米以上。11月开始霜冻结冰,霜冻期120天左右。6至10月气温适中。

矿区内人烟稀少,以产稻谷和杂粮为主,供村民自给。本地无多余劳力,就近GD县劳力较多,矿区东侧三公里有高压线路通过,本地居民有自建小水电仅供照明用。山沟溪流水质较佳,可供饮用,采选矿工一用水需修坝蓄水。。

二、地质概况

根据1:20万GD幅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本次野外踏勘,现将本勘查区地质特征概况如下

(一)地层

一、寒武系塔山群

为一套浅海相复理石沉积,岩石均已浅变质,是矿区出露最广泛

的地层。

1、下组(€1)

为深灰色中厚层状浅变质细粒或中粒石英砂岩、黑色炭质板岩及板状页岩等深灰色中厚—厚层状浅变质细粒、中粒石英砂岩与板岩、砂质板岩、炭质板岩等互层。

2、中组

(1)下段(€2-1):为深灰色厚层、巨厚层状浅变质细粒、中粒或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板岩、砂质板岩。底部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中见同生泥砾。

(2)上段(€2-2):为灰色、灰黑色中厚—巨厚层状细粒、不等粒石英砂岩、夹板岩、砂质板岩、炭质板岩及数层不稳定的含钙质砂岩,泥质灰岩。

3、上组(€3)

为深灰色中厚层—厚层状浅变质细粒石英砂岩,夹灰黑色板岩,炭质板岩、砂质板岩。中部深灰色厚层—巨厚层状浅变质细粒、不等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砂质板岩、板岩、炭质板岩。

二、奥陶系下统()

仅在矿区的北东角出露,为深灰色、灰黑色板岩、砂质板岩、炭质板岩及纹层状板岩。

三、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D2t)

分布于TSL东侧及南部,覆盖于寒武系及TSL花岗岩体之上。呈不整合接触。为陆相向滨海相逐渐过渡的砂泥质碎屑沉积。

(二)构造

一、褶皱构造

TSL倒转倾状背斜,轴向北东,向北东倾伏,南东翼倒转,轴面倾向北西,倾角约60°以上。核部为下寒武系地层和沿核部侵入的TSL岩体,部分为跳马涧地层所覆盖。

二、断裂构造

矿区内断裂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是北北东为主的一组,且规模较大。次为北西,和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

(三)、岩浆岩

一、TSL花岗岩株()

系矿区中心,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岩性为细粒黑云母(角闪石)二长花岗岩。岩株出露面积约1平方公里,与围岩的接触界线似一弓形,北西为弓,南东为弦。弦成波状曲线。岩体的长轴方向35°左右。岩体穿切寒武系地层,接触带岩石具较强的硅化和角岩化蚀变。南东侧与中泥盆统跳马涧组地层接触,岩石无接触热变质作用。为加里东期侵入体。

二、燕山早期第一次侵入岩体()

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缘,系下村岩体的一部分。岩性为灰白色中粒—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与其接触的寒武系地层中,见硅化、角岩化蚀变。伴随岩浆的侵入,见钨铜、铅锌、磁黄铁、毒砂、金银等矿化。北部有耕熟岭钨铜矿化点。

(四)、矿化体特征

一、含金破碎蚀变带

矿区有多条含金破碎蚀变带,主要呈北北东向展布。其次有北西向、北东东向和南北向者,但通常规模小,含矿性弱。它们主要分布在TSL背斜的轴部及其倒转翼的转折部位,TSL岩体的南东侧和岩体南北两端突出部位的寒武系地层中。而分布于跳马涧地层中的蚀变带硅化较弱,大多以石英细脉(带)的形式出现。现以工作程度较高、金矿化强、有工业矿体赋存的Ⅰ、Ⅱ蚀变带分述如下:

1、Ⅰ号含金破碎蚀变带:

长3000米,宽0.6~20米,走向30°左右,倾向南东,倾角65°~87°。中段产于TSL岩体内,南北两端延入寒武系地层。蚀变带的组成是硅化破碎的花岗岩、石英脉、脉石类围块、网状石英细脉、铁泥质物等。全带破碎硅化强度不一,矿化不连续。矿体呈透镜体、扁豆状、脉状赋存于带中,矿石品位一般1—3.5gt。(我方采样结果:5gt —30gt)

2、Ⅱ号含金破碎蚀变带:

长3000米,宽5~70米,走向30°左右,倾向南东,倾角52°~85°。中段产于岩体和D2t地层中,即沿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展布。南北两端延入寒武系地层中。矿带硅化不够连续,硅化破碎强度差别较大,局部地段(LD1)硅化强,破碎厉害,有的地段只局部破碎,见石英细脉、弱硅化。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于蚀变破碎带中,矿体中一般含金1~2.14gt。(我方采样结果:5gt—30gt)

三、矿石特征

矿石矿物有毒砂、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及自然金、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绿泥石等。硫化物呈浸染状、块状、脉状分布于破碎蚀变带中,局部富集地段,地表氧化成铁帽。

按矿物组合划分,本区有毒砂、黄铁矿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多金属自然金两种矿石类型。结合矿石结构、构造,可划分为角砾状、石英硫化物多金属矿石;浸染状硅化花岗岩、含砾粉砂岩硫化物矿石,石英脉硫化物多金属型矿石

三、以往该矿所做的工作:

1970年省区地质调查队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

80年代初省物探队 1:20万化探扫面有分散流金,面积约57平方公里

1987年省区地质调查队 1:5万花岗岩单元填图取得区域基础地质资料

1987—1990年 HH省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416队在本区断续开展了地质普查工作,大致查明矿区及其外围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岩性及分布特征,对TSL金矿的形成条件、控矿因素有一初步的认识。通过对该勘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产等地质特征的分析,预测可探获金矿资源量(333+334)金属量450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