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解决方案.doc
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目标病种:根据医院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一个具备代表性和市场竞争优势的病种作为目标。
2.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由医务部、护理部、药学部、临床科室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病种质量管理的策划、实施和监控。
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1.分析病种特点:对目标病种的患者群体、临床特点、疾病流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解病种相关教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求。
2.制定临床路径:结合目标病种的病情发展规律和最佳临床实践,制定病种的临床路径,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明确的治疗协议。
3.定义指标和标准:根据目标病种的治疗目标和临床路径,制定评估指标和标准,包括科研指标、临床指标、患者满意度评价等。
三、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措施1.宣传教育: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班、讲座等方式,向医务人员普及病种的最新治疗技术和质量管理的理念,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
2.病例讨论和规范化治疗:定期组织临床医师会诊、病例讨论和规范化治疗,通过多学科的共同努力,提升治疗水平和病例质量。
3.患者管理:建立患者档案管理系统,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和跟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4.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执行病种的临床路径,包括入院前评估、手术治疗、术后康复等环节,通过标准化的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四、评估和改进1.收集数据和统计分析:建立病种的数据采集和统计系统,定期收集和统计相关数据,包括病种发病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2.进行评估和反馈: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定期进行质量评估,评估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医务人员的不足之处,并采取改进措施。
3.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持续优化和改进病种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修改临床路径、优化医疗流程、提升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通过实施以上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和效果,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也可以为医院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单病种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实施方案报告
单病种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实施方案报告一、背景和目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是指以特定病种为管理单元,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医疗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疾病诊疗的质量和效果。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和医疗质量的重视,单病种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实施方案旨在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本实施方案遵循以病人为中心,全面、全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原则,坚持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注重病种管理的共性和特性的结合,以及与科室功能任务相适应。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1. 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主任、质控办主任等担任副组长和成员。
2. 设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协调工作,由医务科专人担任办公室主任。
3. 各临床科室设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负责本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自查监督。
四、工作内容和要求1. 确定单病种: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医疗质量控制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种进行管理和控制。
2. 制定诊疗规范:依据相关医疗规范和指南,制定单病种的诊疗规范和流程,明确诊断、治疗、护理、检查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质量要求。
3.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单病种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单病种诊疗质量数据,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4. 实施质量控制措施:通过定期检查、抽查、病例审查等方式,对单病种诊疗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诊疗行为符合规范要求。
5. 持续改进:根据质量控制结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持续优化诊疗流程和质量。
五、工作流程和时间安排1. 病种选择和分组:由单病种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办公室负责,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确定病种选择和分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 制定诊疗规范:由各临床科室负责人牵头,结合相关医疗规范和指南,制定本科室单病种的诊疗规范和流程。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服务的日益普及,单病种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指针对某一特定病种,通过制定详细的诊疗规范和流程,监测治疗效果和医疗资源的使用情况,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本实施方案旨在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可持续的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提高医疗机构对单病种的诊疗水平,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二、工作原则和目标1. 工作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需求,尊重患者意愿,保障患者权益。
(2)科学规范: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单病种诊疗规范和流程。
(3)全程管理:从诊断、治疗到康复全程关注,确保各个环节质量可控。
(4)持续改进:通过数据分析、效果评估,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
2. 工作目标(1)提高诊疗水平:确保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好转率。
(2)降低医疗差错:通过规范诊疗流程,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
(3)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4)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
三、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1. 组织架构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领导小组,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设立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 职责分工(1)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单病种质量管理政策、目标和计划,监督实施情况,对重大质量问题进行决策。
(2)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办公室:负责制定单病种诊疗规范和流程,组织实施质量监测和评估,协调各部门解决问题。
(3)临床科室:负责执行单病种诊疗规范和流程,开展诊疗活动,参与质量监测和评估。
(4)职能部门:负责提供相关支持,如信息系统、培训、宣传等。
四、工作内容和措施1. 制定单病种诊疗规范和流程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制定单病种诊疗规范和流程。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单病种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精细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患者满意度。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设定1.提高单病种治疗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2.提升患者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日。
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医疗成本。
三、实施方案1.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小组由院领导、相关临床科室负责人、医护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单病种质量管理政策、流程和标准,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评估和改进。
2.制定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案(1)明确单病种质量管理范围: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种进行质量管理。
(2)制定单病种治疗指南: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指南。
(3)优化诊疗流程:对单病种诊疗流程进行梳理,简化环节,提高效率。
(4)加强培训与考核: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单病种质量管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定期进行考核。
3.落实责任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监测与评估(1)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监测指标体系:包括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医疗成本等方面。
(2)定期收集、分析数据:对单病种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3)开展质量改进项目:针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质量改进项目,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5.患者沟通与教育(1)加强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需求,解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满意度。
(2)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四、实施步骤1.启动阶段: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2.推进阶段:落实责任制度,加强培训与考核,开展质量改进项目。
3.监测与评估阶段:收集、分析数据,对单病种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
4.持续改进阶段:针对问题,持续开展质量改进,提升服务质量。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现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六个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的领导,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总体研究和协调工作:组长:副组长:成员:秘书:三、具体工作职责:“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在单病种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提出政策支持及奖励建议。
专家组: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改进与修订服务流程、制度及诊疗规范的建议。
规范所负责病种的临床诊疗行为,组织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努力达到该病种的质量控制标准。
执行科室职责:认真执行相关诊疗规范,杜绝相关病种诊断和治疗的随意性,提高出院诊断准确率;准确完整地记录住院病历的相关信息,保证病案信息、医嘱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性;加强随访及健康教育工作。
四、工作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六个单病种的临床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指标,逐步掌握如何应用医院优化服务管理工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进医院的服务流程,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规范单病种的临床医疗行为,争取1年内六个单病种的过程(核心)质量指标总体达标率达到70%以上。
五、工作内容和安排医教部:负责监督单病种质量控制科室执行该病种的诊疗规范,建立与有关病种相适应的急诊“绿色通道”以及辅助科室的连贯服务流程与规范。
护理部:组织制定单病种护理规范及工作流程,协助医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保证病区护理人员认真落实。
病案室:负责监督单病种的病历首页规范化管理,保证疾病编码的准确性,配合临床科室单病种上报的病案统计和调阅工作。
单病种 实施方案
单病种实施方案一、背景。
单病种管理是指医院针对某一特定疾病或病种,采取全程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包括疾病预防、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康复护理等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单病种管理已成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满足患者需求的重要手段。
二、目的。
本文档旨在制定单病种实施方案,明确单病种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为医院提供科学、规范的管理指导,以提高医疗质量,满足患者需求。
三、内容。
1. 诊疗流程,明确患者就诊、诊断、治疗、康复的具体流程,包括门诊预约、初诊检查、确诊治疗、康复随访等环节,确保患者在全程卫生服务管理模式下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
2. 医疗资源整合,整合医院内部各科室资源,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提高疾病治疗的综合效果,避免重复检查和治疗,降低医疗费用。
3. 患者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向患者宣传疾病知识、预防方法、治疗方案等,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疾病复发和并发症发生。
4. 质量评估,建立单病种管理的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诊疗流程、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管理措施。
5. 信息化建设,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远程会诊、医患沟通平台等,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实施步骤。
1. 确定单病种管理的范围和内容,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
2. 制定单病种管理的标准操作流程,包括诊疗流程、医疗资源整合、患者教育、质量评估、信息化建设等内容。
3. 进行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确保单病种管理的顺利实施。
4. 建立单病种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完善数据采集和管理,为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5. 定期开展单病种管理的绩效评估和经验交流,及时总结经验,改进管理措施。
五、总结。
单病种管理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患者需求的重要举措。
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单病种实施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2023年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2023年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____年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单病种的发病率和就诊率逐渐增加。
针对单病种的质量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____年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对于优化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确保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 提高单病种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2. 减少单病种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3. 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质量意识;4. 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三、实施策略1. 建立单病种治疗专家团队成立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单病种治疗专家团队,对该病种进行全方位的治疗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并定期召开专家会诊,提高诊疗方案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2. 强化临床路径管理针对每个单病种,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并全面推行。
包括明确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和质量目标,减少低效的医疗资源占用和病患的治疗时间,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3. 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质量意识。
包括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实践操作和参观学习等,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4. 加强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制定相应的质量指标和评估方法,定期对单病种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提供参考数据和改进措施。
5.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共享决策通过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建立患者反馈机制等方式,主动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开展患者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健康管理能力。
6. 强化医疗安全管理制定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加强医疗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
定期开展医疗事故回顾和病例讨论,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具体措施1. 建立单病种治疗专家团队(1)组建专家团队,包括内科医生、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等相关专业人员。
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组织体系
1.管理机构:建立专门的单病种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医院的相关部门、学术权威和临床专家组成,负责制定和改进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并
监督其实施情况。
2.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职责,并
建立相应的管理流程和标准。
二、流程
1.诊断阶段:通过推广和应用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方法,提高疾病的早
期诊断率和准确率,并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治疗阶段: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推广和应用符合国家和地区指南
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3.康复阶段:建立完善的康复管理制度,包括康复评估、康复方案制
定和康复治疗等环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程度。
三、评估指标
评估是单病种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指标来评
估诊断、治疗和康复效果。
1.定量指标:包括疗效指标和安全指标。
疗效指标主要包括病情好转率、治愈率和复发率等;安全指标主要包括不良事件率和并发症率等。
2.定性指标:包括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评价等。
患者满意度可以通
过问卷调查和随访等方式来评估;医疗质量评价可以通过专家评审和医疗
事故统计等方式来评估。
评估结果将作为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的反馈和改进依据,通过不断的
评估和改进,提高单病种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案包括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全
面贯彻质量管理的流程和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
只有在全体医务人员的共
同努力下,才能够提高单病种的质量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023年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2023年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质量管理一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提高,单病种质量管理成为医疗机构重要的管理内容。
为了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制定和实施2023年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定位2023年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二)1. 提升单病种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2. 提高人民群众就医的满意度;3. 降低单病种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4. 推动医疗机构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三、主要内容1. 建立健全单病种质量管理体系(1)制定和修订相关政策和规范,明确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目标、指标和责任;(2)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3)制定单病种质量管理评估体系,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4)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共享。
2. 加强单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1)明确临床路径管理的流程和步骤,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权益;(2)建立临床路径管理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3)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3. 强化单病种医疗质量的监测和评估(1)建立单病种医疗质量的监测指标体系,明确监测的内容和方法;(2)开展定期的单病种医疗质量评估,对医疗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3)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4. 推动单病种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1)制定医疗质量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的目标和措施;(2)建立医疗质量改进的推进机制,激励医务人员参与改进工作;(3)加强与外部专家的合作,汲取各方经验和智慧,推动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
5. 健全单病种医疗事故应急管理机制(1)建立单病种医疗事故的责任追究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2)完善事故报告和处置程序,及时通报和处理医疗事故;(3)开展事故的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无删减范文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1. 引言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旨在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病患满意度,确保单病种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符合标准并达到优质的医疗水平。
本方案将重点关注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的关键环节,并提出相应的质量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
2. 质量管理策略2.1 患者入院管理在患者入院管理过程中,医疗机构应确保以下几点:- 患者信息准确完整,包括基本信息、病史和诊断结果等;- 患者入院前做好有效的沟通和预期管理,明确双方的权责和期望;- 落实入院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入院。
2.2 诊断与治疗管理在诊断与治疗环节,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策略来提升质量管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指南,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严格执行诊疗流程,确保患者得到规范和及时的诊断与治疗;- 协调多学科团队,进行病情讨论和治疗方案的评估和优化。
2.3 护理管理在患者护理过程中,医疗机构应注重以下方面:- 建立护士长制度,明确护士的职责和权责;- 制定护理操作规范和标准化护理路径,确保患者得到连续和规范的护理;- 加强护理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提升护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2.4 术后管理术后管理是确保患者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规范的术后护理流程,确保患者得到良好的术后护理;- 提供有效的术后康复指导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恢复和预防并发症;- 加强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
3. 质量控制措施为了保证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有效落地和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质量管理团队,负责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和执行;- 设立质量管理指标,监测和评估医疗质量;- 开展医疗质量评审,总结经验教训并持续改进;- 定期组织医疗质量培训和教育,提升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能力。
4. 结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措施,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性、连续性和高质量。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与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与实施方案目录一、制度概述 (2)1. 单病种质量管理定义与目的 (2)2. 制度适用范围及对象 (3)3. 质量管理原则与策略 (4)二、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5)1. 诊断与评估制度 (7)1.1 诊断流程规范 (7)1.2 疾病评估标准 (9)2. 治疗与康复制度 (9)2.1 治疗方案制定 (10)2.2 康复计划实施 (11)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制度 (12)4. 药品管理与使用制度 (12)三、实施方案 (14)1. 实施步骤 (15)1.1 制定实施方案前期准备 (16)1.2 方案推广与培训 (17)1.3 实施过程监管 (18)1.4 效果评价与反馈 (19)2. 资源配置 (20)2.1 人员配置 (21)2.2 设备配置 (22)2.3 物资保障 (23)3. 流程优化 (24)3.1 诊疗流程优化 (25)3.2 信息管理流程优化 (26)四、质量控制与评估 (27)1. 质量控制标准制定 (28)2. 质量评估方法选择与应用 (29)一、制度概述本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与实施方案旨在规范和提高医疗机构在治疗特定病种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通过对单病种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实现对患者病情的准确诊断、有效治疗和良好康复,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开展单病种诊疗服务的全过程,包括病例诊断、治疗、康复等各个环节。
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病例诊断标准、治疗方案、药物使用规范、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等方面。
为了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医疗机构将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通过定期检查、考核和评估,督促各环节严格遵守制度规定,确保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 单病种质量管理定义与目的定义:单病种质量管理是指对特定病种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质量管控。
中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及考核实施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ⅩⅩ市中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及考核实施方案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效降低医药费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ⅩⅩ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协议》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ⅩⅩ市中医院关于实行单病种质量控制及考核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中心,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医疗工作的第一位,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加强医院科学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有效提高疾病的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
三、工作措施1、精心选择我院限价病种。
依据我院专科特色,按以下五条原则确定限价病种:①确实为单纯性疾病,没有其他并发症、疗效确切;②科室技术过硬,服务好,治疗该疾病技术可靠;③科室负责人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④为常见病、多发病;⑤选择的病种名称,原则上与医院目前使用的疾病分类标准(ICD-9、ICD-10)一致。
经我院学术专家委员会讨论,确定:腹股沟疝、胆囊疾病、白内障、肛肠疾病(混合痔、肛瘘、肛痈)、子宫肌瘤、异位妊娠、椎间盘突出、剖宫产、卵巢良性肿瘤、急性阑尾炎、自然临产阴道分娩等11种疾病纳入我院限价管理的单病种范围。
2、科学确定临床路径。
组织学术委员会,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整合原有诊疗方案,根据卫生部《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试行)和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制定该病种最基本的规范化、标准化治疗方案(临床路径)及临床护理路径;制定纳入标准;剔除标准;出院标准;诊疗程序。
3、测算单病种费用。
按绵阳市物价局、绵阳市卫生局下发的《绵阳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试行)》标准,以规范化、标准化治疗方案为基础,计算出相应费用。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目标本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质量。
通过建立规范的流程、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有效控制并降低住院费用,提升医疗机构的竞争力和声誉。
二、步骤1.识别重点疾病或手术:通过统计分析和专家评估,确定需要进行单病种质量管理的重点疾病或手术,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
2.制定规范的临床路径:与科室医生和护理人员紧密合作,制定详细的临床路径,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指南和工作要求。
确保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能够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操作,避免因个体操作差异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3.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病案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和医院绩效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便于对病例数据进行回溯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制定质量评价指标:根据质量管理的目标和临床路径的要求,制定明确的质量评价指标。
包括疗效指标、安全指标、满意度指标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周期。
5.定期组织质量研讨会议:定期组织质量研讨会议,邀请相关专家和医务人员参与。
通过病例分享、经验交流等形式,共同讨论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升级。
6.持续质量改进:通过持续的数据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和优化工作流程。
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推行策略1.制定明确措施的时间表:为了保证实施方案顺利推行,需要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并向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
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按时落实和执行。
2.加强人员培训:组织专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病例管理、临床路径规范、病案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激励机制的建立: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
可以通过制定绩效考核指标、设立奖励制度等方式,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一种医疗质量管理的手段,旨在提高特定疾病诊治的水平和医疗质量,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方案背景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实施背景是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增加。
在特定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医生和医疗机构需要确保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满意度。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提高单病种诊治的水平和医疗质量,减少误诊误治,提高患者满意度。
2. 原则:(1)科学性:依据最新的疾病诊治指南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诊疗方案,保证诊断和治疗的科学性。
(2)规范性:遵循医疗行为规范和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医疗活动的规范性。
(3)综合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专业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提高诊治效果。
(4)持续性:跟踪评估和改进,持续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三、实施步骤1. 确定单病种:选择一个常见的且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疾病作为目标病种,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2. 制定诊疗指南:依据最新的疾病诊治指南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该疾病的诊疗指南,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和随访等方面。
3. 建立专家团队:组建由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负责制定诊疗指南、审核医疗过程和结果,并提供学术支持。
4.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控制措施、质量评估方法等,用于监测和评估医疗过程和结果。
5. 开展培训和教育:为参与单病种诊治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和教育,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6. 开展医疗指导和审核:由专家团队对参与单病种诊治的医生和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指导和审核,确保医疗活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7. 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定期对单病种诊治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8. 发布和宣传成果:将单病种诊疗的成果进行整理和汇总,通过会议、研讨会、宣传册等形式进行发布和宣传,提高医疗机构的信誉和影响力。
四、资源投入1. 人力资源:组建专家团队,包括临床专家、管理人员、统计分析师等,负责制定诊疗指南、监测和评估医疗质量。
2023年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2023年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____年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单病种质量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手段,可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提升医患满意度。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方案对于提升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单病种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提升医患满意度。
2. 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协同性、全员参与。
三、工作内容与措施1. 建立质量管理团队:由医院管理层、临床科室主任和质控专家组成的质量管理团队,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单病种的质量管理工作。
- 成立专门的单病种质量管理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
- 指定专人负责单病种质量数据统计和分析。
2. 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 制定单病种质量管理相关政策、制度和流程,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责和要求。
- 建立并完善单病种质量管理指南、操作规程和数据报送标准。
3. 开展专业人员培训:- 组织专业人员参加单病种质量管理相关培训和学术研讨会。
- 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病例讨论和经验交流,提高诊疗技术水平。
4. 加强数据采集与分析:- 建立健全的单病种质量数据采集和统计系统,包括入组条件、数据采集要求和时间节点等。
- 对单病种的质量数据进行定期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评估疗效,并及时采取对策。
5. 推进临床路径管理:- 制定并实施针对单病种的临床路径,明确诊治流程、病程观察和转归评估等关键环节。
-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诊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
6. 强化宣传和教育:- 宣传单病种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
-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单病种治疗的理解和配合度。
7. 加强评估和监督:- 定期进行单病种质量管理的评估和考核,对各级医疗机构进行绩效排名和奖惩。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是现代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医疗机构中,单病种是指一定类型的疾病,通过对该类型疾病的临床路径、诊疗规范等进行管控,以保证医疗质量、服务效果和安全性。
在我国,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已经逐渐受到重视。
本方案旨在规范和提升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为了:1.明确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流程,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2.制定科学的质量管理指标,定期开展质量评价和质量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3.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价体系,加强服务质量的监测和反馈;4.促进医院内部各部门间的协作,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三、实施步骤1.单病种选取医院选择符合实际情况和医疗服务特点的单病种进行实施。
在选择单病种时,要考虑该病种的疾病负担、危害严重程度、治疗难度等因素。
2.实施临床路径根据单病种的特点和治疗要求,医院建立科学的临床路径,并明确各临床路径阶段的关键节点、操作规范和质量要求。
同时,通过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科普宣传,将临床路径贯彻落实到实际的医疗服务中。
3.开展质量评价定期对单病种的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对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疗效评价、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质量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制定改进措施,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4.开展质量改进根据质量评价结果,制定并实施质量改进措施。
质量改进过程要注重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和总结适合本院的质量管理经验和做法。
5.加强协调和合作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各科室间的密切协调和合作。
医院加强科室间的交流和沟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单病种的质量管理工作。
四、质量管理指标1.警戒期内再入院率2.术后感染率3.治疗成功率4.医疗服务满意度5.临床路径执行率6.化验标本合格率7.医疗文件资料完善率8.手术合并症率9.病历质量合格率10.非计划再次手术率以上指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并不断完善和更新。
2023年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2023年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病患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单病种的管理也成为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增强医院的竞争力,特制定本方案,以推动2023年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
二、目标1. 提升单病种的医疗质量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
2. 提高医院的绩效评价指标,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3. 加强患者教育和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工作内容1. 完善单病种的运行机制a. 设立单病种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单病种的管理政策和标准,协调各科室之间的协作。
b. 制定单病种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和绩效考核指标。
2. 强化单病种的科研和学术建设a.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相关研究项目,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b. 组织专家学术讲座和知识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c. 鼓励医务人员参与学术交流和发表学术论文,提升医院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3. 强化单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a. 制定单病种的诊疗规范和操作指南,明确诊疗流程和操作步骤。
b. 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强调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c. 引入临床路径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诊疗质量。
4. 加强单病种的患者教育和康复指导a. 设立专门的患者教育和康复指导中心,提供患者教育和康复指导服务。
b. 开展患者教育活动,如讲座、宣传活动等,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c. 制定患者康复指导方案,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指导和服务。
5. 强化单病种的质量监测和评估a. 建立单病种的质量监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单病种的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b. 引入临床路径的质量评估方法,对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c. 加强对单病种的不良事件和医疗事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实施措施1. 明确责任分工,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2024年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实施计划方案
一、工作目标1.提高单病种的诊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2.降低单病种的不良事件率和并发症发生率;3.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工作内容1.制定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工作标准和指南,包括相关诊疗流程、操作规范等;2.完善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工作机制,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团队;3.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态度,加强培训和教育;4.加强单病种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5.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和解决患者的需求和意见;6.建立单病种绩效考核与奖励制度,激励医务人员提高质量和效益。
三、工作步骤第一阶段:准备工作1.确定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工作对象,选择影响较大、病情复杂的单病种;2.调研和分析该单病种的临床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了解患者需求和期望;3.设计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工作流程和指南,形成初步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工作1.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工作机制,组建相应的团队;2.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和教育,提高诊疗水平和质量意识;3.把握好手术患者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减少手术风险与并发症;4.全面整改和规范单病种的诊疗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质量安全;5.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对医疗质量的反馈和意见;6.建立单病种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7.定期对单病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工作效果。
第三阶段:总结工作1.对2024年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工作成果和不足之处;2.根据总结和评估结果,提出下一年度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改进方案;3.对参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工作积极性。
四、工作保障措施1.加强领导和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2.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工作的顺利开展;3.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4.强化内部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与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与实施方案目录1.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2)1.1 制度目的 (3)1.2 制度范围 (4)1.3 制度依据 (5)1.4 制度责任 (6)1.5 制度流程 (7)2. 实施方案 (8)2.1 实施目标 (8)2.2 实施步骤 (9)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11)3.1 管理手册 (12)3.2 程序文件 (13)3.3 工作指导书 (14)3.4 记录表单 (16)4. 人员培训与考核 (17)4.1 培训内容 (18)4.2 培训方式 (20)4.3 考核标准 (21)4.4 考核周期 (22)5. 质量风险管理 (23)5.1 风险识别 (25)5.2 风险评估 (26)5.3 风险控制措施 (27)5.4 风险应对策略 (29)6. 质量监控与改进 (30)6.1 监控指标体系 (30)6.2 监控方法与工具 (32)6.3 问题分析与解决 (33)6.4 不断改进机制 (34)1.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以患者为中心: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确保医疗服务的技术性与人文关怀相融合。
持续改进:要求医院不断优化改进单病种管理策略,提升医疗服务的标准化与信息化水平。
医院应当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委员会(下称“质管委”),作为单病种管理的领导和决策机构,具体职责如下:医院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单病种管理流程进行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环节:病种识别与选择: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医疗需求及相关政策,选择适宜的病种实行质量管理。
管理数据分析:运用临床路径、患者流出数据等方法收集和分析病种数据,诊断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实施与监督:确保各项改进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
反馈与反馈循环:通过定期的质量评估结果反馈,确保质量改进措施的持续效果,形成质量管理闭环。
医院应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单病种质量管理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实施相应的激励与惩戒措施。
评价指标:设定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住院患者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疾病治愈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 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大姚县人民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目的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质量,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二、组织领导(一)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单病种名称专家组组长专家组成员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力衰竭( HF)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组长)脑梗死( 副组长)髋、膝关节置换术( 组长)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感染各手术科室主任、麻醉科主任( 副组长)三、工作职责:(一)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在单病种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决定改进意见及提出奖励建议。
(二)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 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向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改进与修订服务流程、制度及诊疗规范的建议。
规范所负责病种的临床诊疗行为, 组织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 努力达到该病种的质量控制标准。
(三)质控办:根据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评价标准, 监控临床医疗与服务过程, 促进服务流程的完善和临床服务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采用历史对照法( 实施前后数据分析对比)或对照组方法(不同医院或本院不同病区间进行数据分析对比),进行定期效果评估。
(四)医务科:负责监督单病种质量控制科室执行该病种的诊疗规范, 建立与有关病种相适应的急诊“绿色通道”以及辅助科室的连贯服务流程与规范。
(五)执行科室职责: 认真执行相关诊疗规范, 杜绝相关单病种诊断和治疗的随意性, 提高出院诊断准确率; 准确完整地记录住院病历的相关信息, 保证病案信息、医嘱信息的准确与完整性; 加强随访及健康教育工作。
(六)护理部: 组织制定单病种护理规范及工作流程, 协助医生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保证病区护理人员认真落实。
(七)麻醉科:负责制定单病种手术麻醉的规范和工作流程, 并保证落实到位。
(八)药学室: 参与制定单病种的用药规范, 并负责监督。
(九)病案室: 负责监督单病种的病历首页规范化管理, 保证疾病编码的准确性, 配合临床科室单病种上报的病案统计和调阅工作。
(十)信息科: 协助解决各病区单病种上报链接问题; 统一科室代码, 规范归口管理; 利用电子病案或HIS系统获取单病种上报的相关数据。
(十一)单病种信息报送员职责: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日常及网络直报工作。
四、工作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六个单病种的临床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指标, 逐步掌握如何应用医院优化服务管理工具,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改进医院的服务流程,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规范单病种的临床医疗行为,争取1年内六个单病种的过程(核心) 质量指标总体达标率达到80%以上。
五、考核标准以前3 年平均数为考核标准。
5.1 急性心肌梗死5.1.1 诊断符合率:5.1.2 治愈好转率:5.1.3 死亡率;5.1.4 药品比例:5.1.5 平均住院日:5.1.6 人均费用:5.2 心力衰竭5.2.1 诊断符合率:5.2.2 治愈好转率:5.2.3 死亡率:5.2.4 药品比例:5.2.5 平均住院日: 5.2.6 人均费用: 。
5.3 社区获得性肺炎5.3.1 诊断符合率: 5.3.2 治愈率:5.3.3 好转率:5.3.4 死亡率: 、5.3.5 药品比例:5.3.6 平均住院日: 5.3.7 人均费用:5.4 脑梗死5.4.1 诊断符合率: 5.4.2 治愈好转率: 5.4.3 死亡率:5.4.4 药品比例:5.4.5 平均住院日: 5.4.6 人均费用:5.5 髋关节置换术5.5.1 手术指征符合率:5.5.2 治愈好转率:5.5.3 死亡率:5.5.4 药品比例:5.5.5 平均住院日:5.5.6 人均费用:5.5.7 单侧手术输血量小于400ml。
5.6 膝关节置换术5.6.1 手术指征符合率:5.6.2 治愈好转率:5.6.3 死亡率:5.6.4 药品比例:5.6.5 平均住院日:5.6.6 人均费用:5.6.7 单侧手术输血量小于400ml。
5.7 围手术期预防感染质量控制指标5.7.1 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5.7.2 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一小时内开始使用;5.7.3 手术时间超过3 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 术中可给予第二剂;5.7.4 择期手术在结束后据手术情况24、48、72 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时间;六、单病种管理实施办法(一)单病种质量管理是多学科、多科室、多专业协作完成的诊疗过程, 任何一个环节受阻, 都会影响单病种质量管理的顺利完成。
如何保证单病种的质量控制尽快达到卫生部要求的六个单病种核心质量控制指标, 需要各科室加强协调与沟通, 特别是加强医疗、护理、医技及行政后勤的跨部门合作。
尤其是绿色通道的建立、各项辅助检查的时限完成等, 需要建立团队合作, 保证所有环节和人员都能按照规定时间和要求完成任务。
1、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临床各专科和相关的医技辅助科室在医院总体要求下, 认真分析医院或科室工作中存在的未能达到单病种质量控制要求的问题, 对照目前的工作需要, 制定单病种质量管理的诊疗规范和方案, 并落实执行。
2、逐步建立和完善我院单病种质量控制体系。
(1)由医务科协同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组, 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监督工作。
采用定期督查、例会通报、限期整改、纳入科室绩效评估等形式进行质量控制。
重点评价指标为: 六个单病种质量的过程( 核心) 质量指标达标率。
(2)加强单病种医疗质量的统计分析和质量控制, 制定系统的监控细则, 对所有符合上报条件的病例, 进行检查和考评。
根据预先制定的评价标准, 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该病种是否已达到规定标准, 进行状态分析和反馈, 促使临床科室不断改进。
(3)各临床科室要高度重视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 细化工作方案, 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 建立信息报送工作制度, 完成单病种每例诊疗后要对病例进行登记, 填写单病种质量控制统计表, 切实落实工作责任, 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 保证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1)诊断质量指标: 出入院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 治愈率、好转率、并发症与合并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二周内再住院率, 30 日内再住院率, 再手术率。
(3)住院日指标: 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费用指标: 平均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或药品比例)、检查费用。
(二)实施流程1、患者入院时, 接诊医师对照相应病种的单病种诊断依据, 一旦明确诊断则纳入单病种质量管理, 将“单病种表单”置于病历首页前夹入病历。
2、主管医师、护理单元在病历书写同时, 应严格按照相应病种规范实施诊疗、护理, 并填写“单病种表单”,不得缺项。
3、患者出院时,主管医师负责填写该患者的“单病种质量控制统计表”(附件2),汇总并填写“单病种质量控制汇总表”( 附件3) ,交科室单病种质量监督员。
单病种质量监督员每个月5 日将前上一月两报表的纸质版和电子版上报医务科; 患者病历归档病案室, 相关“单病种表单”复印后由科室单病种质量监督员负责收集、整理、存档在本科室。
4、确定单病种质量控制信息上报专人, 负责登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系统”( http: ///quality) 上报相关病例信息。
登录后, 做好密码保护工作, 确保系统安全。
5、在完成单病种的每例诊疗后到下一月5 日前报送相关病例信息。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单病种质量管理要求, 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3、合理检查, 使用适宜技术, 提高诊疗水平;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6、完善医技科室服务流程, 控制无效住院日。
七、要求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是卫生部《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四项重点、《2009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八项重点工作之一, 也是三级医院评审四项基本条件之一。
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由卫生部委托中国医院协会进行组织和管理, 包括单病种网上直报系统的建立、质量控制指标的制定以及质量指标评价与分析, 并组织专家组对上报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指导。
各科室要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统筹组织, 广泛动员, 全员参加, 各负其责, 抓好落实, 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完成。
附件1: 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附件2: 单病种质量控制统计表附件3: 单病种质量控制汇总表( 月报)·XXX医院X年X月X日附件1: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 10 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 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
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I21.0-I21.3,I21.4,I21.9)(一) 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 有禁忌证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
(二) 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 再灌注治疗( 仅适用于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 到院30 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 到院90 分钟内实施PCI治疗;3. 需要急诊PCI患者, 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 须转院。
(四) 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 有适应证, 无禁忌证者) 。
(五) 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RB) 、他汀类药物, 有明确适应证, 无禁忌证。
(六) 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 有明确适应证, 无禁忌证。
(七) 血脂评价与管理。
(八) 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九)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ICD-10I50)(一) 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 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和钾剂( 有适应证, 无禁忌证者)(三) 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ACEI或ARB。
(四) 到达医院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 有适应证, 无禁忌证者) 。
(五) 重度心衰使用醛固酮受体阻滞剂( 有适应证, 无禁忌证者) 。
(六) 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 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 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明确适应证, 无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