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化学同步新素养培优人教必修第一册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第四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Word版含答案
2019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2019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https://img.taocdn.com/s3/m/0934002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2.png)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化学周期表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中立不带电。
2、质量数(1)概念: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
(2)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两个关系①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②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表示方法如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26C表示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2的碳原子。
4、粒子符号(A Z X±b n±m)中各数字的含义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各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以钠原子为例:(2)离子结构示意图①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变为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形成与上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数相同,每层上所排的电子数也相同)。
如Mg:→Mg2+:。
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形成和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如F :→F-:。
Na+与稀有气体Ne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Cl-与稀有气体Ar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二、元素在周期表1、周期的分类与包含元素类别周期序数行序数核外电子层数包含元素种数起止元素短周期1112H ~He 2228Li ~Ne 3338Na ~Ar 长周期44418K ~Kr 55518Rb ~Xe 66632Cs ~Rn 77732Fr ~Og2、族的分类16个族分为7个主族、7个副族、1个第Ⅷ族和1个0族。
3、元素周期表中的方格中各符号的意义注:元素周期表记忆口诀横行叫周期,现有一至七;三四分长短,四长副族现;竖行称作族,总共十六族;Ⅷ族最特殊,三列是一族;二三分主副,先主后副族;镧锕各十五,均属ⅢB族。
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相互推断(1)元素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与位置的关系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有H、Be、Al。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4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复习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4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复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e3431e0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0.png)
数相同的元素, 按_电__子__层__数___ 元素原
子的
_副_ 族
第Ⅷ族
有三列元素 (____8_、__9_、__1_0____三个
递增的顺序自 上而下排成纵
_最__外__层__ _电__子__数__
纵列)
列,形成族
返回导航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2.确定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 (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来确定 利用以下两个等量关系: ①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返回导航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必修·第一册)
返回导航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答案:
化学(必修·第一册)
返回导航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化学(必修·第一册)
三、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内容
电子层结构
原子半径 得电子能力 失电子能力
金属性
同主族(从上到下)
电子层数__依__次__增__加___ 最外层电子数_相__同____
通过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复习,培养科学探究和创新意 识。
返回导航
随堂演练•知识落实 课时作业•测等级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核素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元素
化学(必修·第一册)
原子
化学
返回导航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2.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 (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返回导航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3.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
核电核数
质子
化学(必修·第一册)
中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第4章 第1节(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案_06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第4章 第1节(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案_06](https://img.taocdn.com/s3/m/6aec0c5bec3a87c24128c4c5.png)
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认识了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通过研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逐步建立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教师: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元素构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体系。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教师提问:20世纪初,原子结构的奥秘被揭示后,人们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更加完善。
那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在老师的带领下,对问题进行思考。
引出本节课内容。
简单的思维训练能够让学生不害怕对本节课知识点学习,感悟本节课的知识点。
讲授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新课讲解】原子结构教师: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记录笔记,认真倾听。
通过书写和口述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
【新课讲解】质量数【新课讲解】原子结构教师: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力,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
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有人把这种电子层模型比拟为洋葱式结构)。
分别用n=1,2,3,4,5,6,7或K、L、M、N、O、P、Q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新课讲解】原子结构中的电子层【思考讨论】教师: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
那么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那么,每个电子层最多可以排布多少个电子呢?答案:根据Na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我们可以发现,K层最多可以排布2个电子,L层最多可以排布8个电子。
记录笔记,认真倾听。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问题。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通过书写和口述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
通过讨论,帮助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
通过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印【思考讨论】下表是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1节 第4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1节 第4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dca6821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e.png)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一般来说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其金属性比排在后面的强。 (4)根据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 一般来说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弱。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根本依据是元素原子得电子的难 易程度,原子越易得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1)从元素原子结构(或元素周期表)判断。 ①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②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元素的非金属性 越弱。
(5)卤化氢都极易溶于水,它们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增加 而增强。( × )
(6)卤素单质的颜色从F2到I2逐渐加深。( √ ) (7)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的都是非金属元素。( × ) (8)碱金属元素与卤族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
(√ )
2.(1)在HF、HCl、HBr、HI中最不稳定的是
无含氧酸,而Cl、Br、I都有最高正化合价和含氧酸。
【变式训练2】 下列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X-的还原性随卤素的核电荷数增大而增强,核电荷数小的 卤素单质一定能将核电荷数大的卤素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 来
B.HX易溶于水,其水溶液都是强酸 C.其单质都有颜色,都有毒 D.最高价含氧酸的通式为HXO4
(1)碱金属单质中只有Li与O2反应的产物为Li2O一种,其他 碱金属单质与O2反应的产物至少有两种。
(2)碱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碱。
【变式训练1】 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
A.Li与H2O反应最剧烈 B.Rb比Na活泼,故Rb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Na C.碱金属的阳离子没有还原性,所以有强氧化性 D.从Li到Cs都易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且失电子能力逐渐增 强
新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精品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d521b6b9f3f90f77c61b3d.png)
三、核素
4、相对原子质量
天然存在的同位素,相互间保持一 定的比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 按照该元素各种核素所占的一定百分比 计算出的平均值
各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所占百分比的 乘积这和
三、核素
5、应用
164C
2 1
H
3 1
H
测定文物的年代 制造氢弹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射线育 种、给金属探伤、诊断和治疗疾病。
原子符号
在原子结构 中还有哪些 等量关系?
在阳离子 和阴离子
X A
Z
中呢?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A(质量数)=Z(质子数)+N(中子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电荷数
三、核素
X a +d c-+- a、b、c、d、e各代表什么? be a——代表质量数; b——代表核电荷数(质子数) ; c——代表离子的电荷数; d——代表化合价; e ——代表原子个数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一般总是先从内层排起,
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3 2 1
+3 1 2
一、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
问题一 当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 子数是多少?除了K层,其他各层为最外层
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
问题一 2个;8个
一、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
问题六 请你根据所归纳的规律,用原子结构 示意图表示1-20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9 2 8 8 1
+20 2 8 8 2
科学史话
练习
1、下列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
是( C)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e3cb7a6bd97f192379e949.png)
课前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 原子的构成 任务驱动: 从微观角度看世界,物质是由分子、离子、原子甚至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原子是 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呢?
1.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 2.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课堂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原子结构及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问题情境】 碳原子的结构图。
【问题探究】 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这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 等方面有什么差异? 1.原子内的等量关系 质量数(A)=_质__子__数__(_Z_)_+_中__子__数__(_N_)_;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根据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核外电子排布时,按能量由_低__到_高__排布,先排满_内__层,再依次排向_外__层。 (2)第n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_2_n_2 个。
5.常见10电子粒子
(1)分子:Ne、HF、H2O、NH3、CH4
(2)阳离子:Na+、Mg2+、Al3+、
N
H
4
、H3O+
(3)阴离子:N3-、O2-、F-、OH-
6.核电荷数1~20的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 (1)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K。 (2)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Ca。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4)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 数3倍的元素:O;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 (5)原子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6)原子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
2020新教材化学同步新素养培优人教必修第一册讲义: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2020新教材化学同步新素养培优人教必修第一册讲义: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https://img.taocdn.com/s3/m/b8783a11700abb68a882fb6d.png)
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和答案第二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明确学习目标 ] 1.认识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分区。
2.认识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详细表现形式。
3.领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学生自主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及化合价规律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及性质递变规律在分界限邻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必定的□07金属性,又能表现出必定的□08非金属性。
2.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地点之间关系的应用(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09 10 11 □族序数,因为□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 (价电子 )数同样。
(2)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原子所能□12失掉或偏移的最外层电子数,而它的负化合价则等于使原子达到□138 电子稳固构造所需□14获得的电子数。
所以,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它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158(H、B、O、F除外)。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对化学研究的指导作用为新元素的发现及展望它们的□01原子构造和性质供给线索。
如: Ba 位于周期表中第 6 周期第Ⅱ A 族,则可推知 Ba 有□026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032,其金属性比 Ca□04强,比 Cs□05弱,即与冷水反响时比 Ca□06强烈,但比 Cs 与冷水反响要□07迟缓,碱性: CsOH□08>Ba(OH)2□09>Ca(OH)2。
2.指导其余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1.什么元素的金属性最强?什么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它们分别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什么地点?提示:元素周期表中左下角 (放射性元素除外 )元素铯为金属性最强的元素,而右上角 (除惰性气体元素 )元素氟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第三周期元素 R 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H 2R ,则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什么?提示:由分子式 H 2R 可知 R 的化合价为- 2 价,且 R 位于第三周期,则R 为S , S 的最外层有 6 个电子,其最高化合价为+ 6 价,故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H 2SO 4。
202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教学课件
![2021新版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fef4bf2b160b4e777fcf91.png)
)
(4)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或2个电子,则可能是ⅠA、ⅡA族元素,也可能是副
族、Ⅷ族元素或0族元素。(
)
(5)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
答案 (1)× (2)×
(3)×
(4)√ (5)√
)
2.下列电子层上的电子能量一定最低的是(
A.K层
B.最外层
C.次外层
D.L层
)
答案 A
各电子层(由内到外)
序号(n)
1
2
3
4
5
6 7
符号
K
L
M
N
O
P Q
与原子核的距离
由近到远
能量
由低到高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①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②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次外层电子
数不能超过18,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能超过32。
⑥原子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⑦原子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
⑧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
⑨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P。
变式训练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下列有关原子
核外电子排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2-1,则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最高正价为+3价
B.其最低负价可能为-1价
C.氢化物易溶于水
D.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答案 A
22人教版新教材化学必修第一册课件--原子结构
![22人教版新教材化学必修第一册课件--原子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fffa53d8bd64783e08122b4c.png)
A.a-n-3
B.a+n+3
C.a+n-3
D.a-n+3
解析 设B的质子数为b,由题意可得a+3=b-n,即b=a+3+n。
9.粒子结构示意图是表示粒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形式。根据粒
子结构示意图:
、
、
A.它们都带有电荷 B.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它们都具有稳定结构 D.它们表示同一种元素
问题1:氢的三种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
其中“ ”表示质子或电子,“ ”表示中子,则①②③分别代表哪种氢原子? 这些氢原子有哪些共同点? 提示 ①②③分别代表H、12H、13H,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问题2:你能写出钠和水(由②和O构成的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提示 2Na+212H2O
2Na O12 H 12H2↑。
评价检测·素养提升
课堂检测
1.(2021安徽蚌埠高一段测)下列关于15N的说法正确的是
A.15N原子核内中子数为7
(D)
B.15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15N2分子中核外电子数为30 D.15N2分子中核外电子数为14
2.(2021天津静海高一测试)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由此得到
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C )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C.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D.M层的电子能量最高
问题1:原子核周围是否真实存在这样的壳层? 提示 电子层不是真实存在的。
问题2:你能画出O、P、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吗?
提示 O、P、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
、
。
问题3:惰性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这 与惰性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提示 惰性气体原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相对稳定结构(He为2个)。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4课时 参考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4课时 参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cff44af121dd36a22d82e5.png)
五、达标检测
3.下列事实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的是 A.金属单质间发生的置换反应
√B.1 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
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D.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详细解析 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不能作为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如 1 mol Al反应失去的电子比1 mol Na多,但Al的金属性比Na弱;
三、卤族元素
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卤素单质 F2 Cl2 Br2 I2
颜色和状态 淡黄绿色气体 黄绿色气体 深红棕色液体 紫黑色固体
密度 1.69 g·L-1(15 ℃) 3.214 g·L-1(0 ℃) 3.119 g·cm-3(20 ℃)
4.93 g·cm-3
熔点/℃ -219.6 -101 -7.2
五、达标检测
5.关于卤素 ( 用X表示)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HXO+HX表示 B.HX都极易溶于水,它们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强
【思维建模】
三、卤族元素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检测
1.随着碱金属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 C.单质熔、沸点逐渐升高 D.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详细解析 随着碱金属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 增强,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人们经常把元素周期表中的同族元素放在一起研究,是因为他们之间存 在着某种内在联系;那么,这种内在的联系是什么呢?我们将从他们的结构和 性质的关系进行探讨;二、碱ຫໍສະໝຸດ 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第1课时 原子结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第1课时 原子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cc9fb7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0a.png)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1
(2022福建漳州高一期末)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
b;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2b),L层电子数是(a+b),则A、B两种元素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最有可能表示为( A )
A.BA
B.AB2
C.B3A2
D.A2B
解析 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2b),L层电子数是(a+b),说明a+b=8;又
(C) A.元素X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可能为2a2-1 B.元素X形成的单质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C.元素X形成的简单离子,各电子层的电子数均达到2n2(n表示电子层数) D.由元素X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能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解析 核电荷数小于18的元素X,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a,最外层电子数为 2a+1,2a+1≤8,则a≤3.5,讨论:当a=1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不符合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当a=2时,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X的核电荷数为7,X是N元素;当a=3 时,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X的核电荷数为17,X是Cl元素。X的质子数可能为 7或17,符合2a2-1,A正确;N2和Cl2中元素均显0价,处于中间价态,故二者具有 氧化性和还原性,B正确;若X为Cl元素,则Cl-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不符合2n2 个,C错误;若X是Cl元素,Cl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HClO、ClO2等都具有强 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D正确。
(1)试结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F、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若硒离子(Se2-)的结构示意图表示为 分别为 34 、 8 。
,则m、n的值
【方法突破】 原子(或离子) 核外电子排布 的表示
【应用体验】
【例2】(2022北京顺义区高一期末)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新教材化学同步新素养培优人教必修第一册课件:第四章 第一节 第四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新教材化学同步新素养培优人教必修第一册课件:第四章 第一节 第四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6bdfbc4c482fb4daa58d4bf1.png)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提示
23
课堂互动探究
知识点一 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1.碱金属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2.相似性(用R表示碱金属元素)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3.递变性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具体情况如下: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1 同主族元素性质类似,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和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减小 B.Cs的活动性强于K,则Cs可从K的盐溶液中置换出K C.Li、Na、K均可保存在煤油中 D.Li+、Na+、K+、Rb+、Cs+的离子半径逐渐增大,氧化性逐渐减弱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碱金属、卤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了解碱金 属、卤素原子结构特点,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3.了解碱金属、 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并能初步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
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23
学生自主学习
碱金属元素 1.结构特点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学习效果检测
课时作业
答案
解析 第Ⅶ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 1价离子,A不符合题意;氟元素无正价,其余卤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 水化物都显酸性,B不符合题意;从上到下卤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也逐渐减弱,C符合题意,D不符 合题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1节 第1课时 原子结构 (4)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1节 第1课时 原子结构 (4)](https://img.taocdn.com/s3/m/aed4598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0b.png)
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电子一般总是先从 内层 排起,当一层 充满 后再
填充下一层。
(2)原子核外第n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 。
(3)无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有
8 个(K层只有 2 个)。
(4)原子最外电子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为K层时,最多只有2
个电子)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结构。
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
电子层。
(2)表示方法:
电子层(n)
符号
1
K
2
L
3
M
4
N
5
O
6
P
7
Q
2.电子的能量与运动区域。
(1)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 较低 。
(2)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 较高 。
(3)离核最近的电子层是 K 层,该电子层上的电子的能量
最低。
典例剖析
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被称为
“四中子”,也有人称为“零号元素”。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粒子不显电性
B.该粒子的质量数为4
C.该粒子为4号元素
D.1个该粒子的质量比1个1H原子的质量大
答案:C
解析:由于中子不带电荷,所以该粒子不显电性,A项正确。
。
方法规律 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几个特殊关系。
特殊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4倍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碱金属、卤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了解碱金属、卤素原子结构特点,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碱金属、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并能初步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
学生自主学习碱金属元素1.结构特点(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2)结构特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点是□16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1个电子,不同点是□17电子层数和原子半径不同,其变化规律是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18增多,原子半径逐渐□19增大。
2.碱金属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①与O2反应②与水反应1.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特点卤族元素包括:□01F、Cl、Br、I(写元素符号)。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原子结构特点如下:(1)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都是□027。
(2)递变性:F→I,核电荷数逐渐□03增大,电子层数逐渐□04增多,原子半径逐渐□05增大。
2.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3.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1)与H2反应得出结论:从F2到I2,与H2反应剧烈程度依次□24减弱,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25减弱。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得出结论:Cl2、Br2、I2三种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35 Cl2>Br2>I2,相应卤素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36I->Br->Cl-。
1.钾比钠活泼,钾能否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钠?提示:不能,钾会先与NaCl溶液中的水反应。
2.如何从结构上理解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提示:从上到下,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电子变得越来越容易,故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3.氯气能从NaBr溶液中置换出Br2,F2比Cl2活泼,F2能否从NaBr溶液中置换出Br2?提示:因为F2能与H2O发生反应(2F2+2H2O===4HF+O2),所以F2不能从其他卤化物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卤素单质。
4.如何从结构上理解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提示:卤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所以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课堂互动探究知识点一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1.碱金属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相似性(用R表示碱金属元素)3.递变性具体情况如下:1同主族元素性质类似,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和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减小B.Cs的活动性强于K,则Cs可从K的盐溶液中置换出KC.Li、Na、K均可保存在煤油中D.Li+、Na+、K+、Rb+、Cs+的离子半径逐渐增大,氧化性逐渐减弱[批注点拨][解析]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A 错误;碱金属性质很活泼,在盐溶液中首先和水发生反应,故不能把其他金属置换出来,B错误;锂的密度比煤油小,应保存在液体石蜡中,C错误;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D正确。
[答案] D[练1]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②原子结构的不同点是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③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都是活泼金属④都具有强还原性,在化合物中显+1价⑤化学性质有差别,从Li 到Cs,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⑤D.全部答案 D解析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一个电子,都易失去一个电子,具有强还原性,在化合物中显+1价,①③④正确;碱金属元素从Li到Cs,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②⑤正确。
[练2]以下关于锂、钠、钾、铷、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对应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CsOH②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③与O2反应均可得到多种氧化物④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均要保存在煤油中⑤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⑥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⑥D.①⑤答案 C解析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也越强,由于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Cs,所以对应的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CsOH,①正确;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单质熔点最低的是铯,②错误;Li与O2反应只能得到Li2O,③错误;Li的密度比煤油小,不能保存在煤油中,应该保存在液体石蜡中,④错误;碱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所以其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所以它们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⑤正确、⑥错误。
知识点二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1.从原子结构角度认识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卤族元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用X代表卤族元素)(2)递变性①与H2反应越来越难,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即:稳定性:HF>HCl>HBr>HI;还原性:HF<HCl<HBr<HI。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即酸性:HClO4>HBrO4>HIO4。
(3)卤素单质的特殊性质①氟元素无正价,无含氧酸。
②在常温下Br2是唯一的一种液态非金属单质。
③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淀粉遇I2变蓝色。
2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进行氯气的性质实验(如图)。
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批注点拨][解析]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Cl2,Cl2的颜色是黄绿色,①处充满黄绿色的Cl2;Cl2进入玻璃管后与②处NaBr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Br2,溴的水溶液颜色为橙色,所以②处的白色棉球变为橙色;Cl2和③处KI溶液反应置换出I2,淀粉溶液遇I2变蓝,③处棉球变为蓝色;④处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的水溶液,用来进行Cl2的尾气吸收,尽管反应生成的物质均为无色,但棉球本身是白色的,所以④处的颜色为白色。
[答案] C[练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第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A.易形成-1价离子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酸性(氟除外)C.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D.从上到下元素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答案 C解析第Ⅶ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1价离子,A不符合题意;氟元素无正价,其余卤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显酸性,B不符合题意;从上到下卤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也逐渐减弱,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练4]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由上到下性质递变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②单质的颜色加深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④单质的沸点升高⑤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④⑤答案 C解析卤族元素由上到下: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②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④单质的沸点逐渐升高;⑤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故C正确。
[知识拓展]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本课归纳总结1.必记两种方法(1)元素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与氢气生成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来判断。
2.卤素单质物理性质氯气黄绿色,液溴深红棕,碘是紫黑固。
氯气易液化,溴易挥发,碘易升华。
3.熟记几个化学方程式学习效果检测1.下列不属于碱金属单质通性的是()A.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B.导热、导电性能强C.焰色反应的颜色相近D.强还原性答案 C解析碱金属单质的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是热和电的良导体,A、B不符合题意;碱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颜色各不相同,如钠为黄色、钾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等,C符合题意;碱金属元素原子都易失去1个电子,故单质具有强还原性,D不符合题意。
2.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用X表示卤素原子)()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X-的半径逐渐增大,还原性逐渐减弱B.随核电荷数的增加,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C.单质与水反应均可表示为X2+H2O===HX+HXOD.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答案 D解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X-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离子半径逐渐增大,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故A错误;卤族元素由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B错误;氯、溴、碘单质与水反应可表示为X2+H2O===HX+HXO,氟单质和水反应生成的是HF和O2,故C错误;卤族元素由上到下,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由F2→I2,单质的颜色依次是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故D正确。
3.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B.按Li、Na、K、Rb、Cs顺序,单质的熔、沸点升高,密度增大C.随核电荷数增加,对应氢氧化物的碱性增强D.随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金属性增强答案 B解析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A正确;按Li、Na、K、Rb、Cs顺序,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密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但钾的密度比钠小,B错误;随核电荷数增加,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氢氧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C正确;随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正确。
4.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卤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因此不能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B.卤素单质越活泼,其熔、沸点就越高C.卤素单质都能和水剧烈反应D.卤素单质都能和H2反应,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随单质氧化性的增强而增强答案 D解析卤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能与其他非金属性较弱的非金属元素化合,例如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生成HCl,A项错误;从上到下,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活泼性逐渐减弱,但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B项错误;卤素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其非金属性有关,只有F2与水能剧烈反应,C项错误;卤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D项正确。
5.下列对碱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可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单质B.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都是过氧化物C.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D.碱金属单质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升高答案 C解析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具有强还原性,易与H2O反应,故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A项错误;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氧化锂,而不是过氧化锂,B项错误;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降低,D项错误;碱金属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