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教案人教版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数学人教版(2024)7年级上册 1.2.1 有理数的概念 教案02

数学人教版(2024)7年级上册 1.2.1 有理数的概念 教案02

第一章有理数1.2.1 有理数的概念0.3…负分数:如-52,-23,-17, -0.5, -150.5,… 引导:0.1=110,-0.5=−12, 0.3 = 13 ,事实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因此它们也可以看成分数。

指出: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想一想:整数能化成分数吗?预设:2=21, 3=31,…正整数可以写成正分数的形式-2=−21, -3=−31,…负整数可以写成负分数的形式0=01,0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整数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指出: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数称为有理数。

可以写成正分数形式的数为正有理数,可以写成负分数形式的数为负有理数。

思考:你能试着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吗?预设:有理数的分类(整分性):有理数的分类(正负性):例1: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并分别指出其中的正整数、负整数:13,4.3,−38,8.5%,-30,-12%, 19 ,-7.5,20,-60,1.2解:正有理数:13,4.3, 8.5%, 19 ,20,1.2;其中正整数有13,20。

负有理数: −38, -30,-12%, -7.5,-60 ; 其中负整数有-30,-60。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有理数中,0的意义仅仅表示没有 B .一个有理数,它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C .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有理数 D .0是自然数 答案:D强调:在有理数概念中,“0”很特殊: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0是整数,不是分数; (3)0既是非正数,又是非负数. 活动意图说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分类,理解有理数的相关定义是解题的关键.先根据正数的定义判断A 的正误,再根据非负数是正数或0判断B 的正误;再根据有理数也可分成整数和分数判断C ,D 的正误即可解答.解:A .由50%,1,2.5是正数,故正确,符合题意; B .由−2,−4为负数,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1为整数,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因为112是分数,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综合拓展类作业】5.如图,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各圈里. 100,−99%,0,−2000,5.2,6,−0.3,116,−53【答案】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分类,根据有理数的分类,即可求解. 解:整数为:100,0,−2000,6; 负数为:−99%,−2000,−0.3,−53; 则负整数为:−2000;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明确有理数的概念,并能对有理数进行正确。

七年级数学1.2.1有理数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5篇)

七年级数学1.2.1有理数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5篇)

七年级数学1.2.1有理数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5篇)第一篇:七年级数学 1.2.1 有理数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1.2.1 有理数[教学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分钟)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

现在请同学们任意写出3个数(找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把它们分类,并说出你的理由。

二、出示自学提纲(8分钟)认真阅读课本P7-8内容,完成P8练习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有理数有几种分类方法?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_______,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__________ 整数和分数统称____________三、检查自学效果(10分钟)1.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圈内: 15,-1213,-5,-,0.1,-5.32,-80,123,2.333.9158 2.把下列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4,0.001,0,-1.7,15,+3.2正数集合{…},负数集合{…}, 正整数集合{…},分数集合{…}3.0是整数吗?自然数一定是整数吗?0一定是正整数吗?整数一定是自然数吗?四、讨论更正,合作探究(8分钟)1.学生自由更正,各抒已见。

2.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

3.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

五、课堂小结(2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六、当堂检测(见下页)(12分钟)七、布置作业预习P8-9数轴,完成P14习题1.2第1题当堂检测内容:1.下列各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7,-5,7112 ,-,79,0,0.67,-1,+5.1 2363.最小的自然数是_______,最大的负整数是_______,最小的非负整数是_______。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2.1有理数(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2.1有理数(教案)
2.提高学生运用有理数进行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的学习习惯,增强数学交流与反思的能力;
4.激发学生运用数轴等工具进行直观想象,培养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5.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最后,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同学们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每一位同学克服学习难点,真正掌握有理数的知识。
举例:理解+3和-3互为相反数,3和-3的绝对值都是3;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如同号相加、异号相加等。
(3)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掌握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举例: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2,点B表示的数是3,那么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是5。
(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掌握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负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例如,如何表示-1/2。
(3)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在涉及负数和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学生可能会混淆。
难点解析: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学生可能不清楚如何处理分子和分母的符号及大小关系。
(4)实际问题的应用:将有理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找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数轴的教学也是一个挑战。虽然通过实验操作和多媒体演示,大多数同学能够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但仍有一些同学对负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感到困惑。我想,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更具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数轴的应用。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让我看到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们能够将所学的有理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在引导讨论时,我也发现部分同学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还不够严密。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同学们多角度、多维度地思考问题。

有理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

有理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

有理数教案人教版数学
一、知识与才能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会判别一个有理数是整数还是分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有理数进展分类的探究过程,初步感受分类讨论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理数的学习,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严密联络。

教学重难点及打破
在引入了负数后,本课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展分类,提出了有理数的概念。

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展简单的分类是数学才能的表达,老师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于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分类标准确实定可向学生作适当的浸透,集合的概念比拟抽象,学生真正承受需要很长的过程,本课不宜过多展开。

教学准备
用电脑制作动画表达有理数的分类过程。

教学过程
四、课堂引入
1、我们把小学里学过的数归纳为整数与分数,引进了负数
以后,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将如何归类?
2.举例说明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假如由A地向南走3千米用3千米表示,那么-5千米表示什么意义?
4.举两个例子说明+5与-5的区别。

人教版(2024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1.2.1 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1.2.1 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1、复习、导入大于0 的数叫正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的符号用+ 表示,书写时可以省略负数的符号用-表示,书写时不能省略(1)汽车在一条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上行驶,规定向北行驶的路程为正。

汽车向北行驶75km,记做______km(或____km),汽车向南行驶100km,记做________km;(2)如果向银行存入50元记为50元,那么-30.50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习巩固话题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使学生生认知冲突,渴艺望了解其中的奥秘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精讲新课在小学阶段和上一节中,我们认识了很多数。

回想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写在黑板上。

观察黑板上的这些数,能否将所写的数按如下类型进行归类呢?有限小数:0.5 0.25 0.125 1.3 -0.5进一步地,正整数可以写成正分数的形式,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数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有理数分类⎪⎪⎪⎩⎪⎪⎪⎨⎧⎩⎨⎧⎪⎩⎪⎨⎧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辨析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大略,教师赐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种类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角军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为下-问题做好铺垫,通过将三者进行比较,归纳得出有理数是一个整数和-个非零整数的比的本质特征,让学生深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在多媒体上展示有理数的分类表,分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2、精讲新课小故事:有理数其实并不比别的数更“有道理”,事实上是一个翻译失误。

有理数(rational number)一词从西方传来,rational通常的意义是“理性的”,所以被误译为有理数。

但这个词实际上来源于古希腊,在古希腊语中是比率的意思。

所以意义也很明显,就是整数的“比”。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世界上一切对象都是由整数或整数之间的商组成,这就是“万物皆数”理论,也是人类对有理数最早的认识和总结。

人教版有理数教案

人教版有理数教案

人教版有理数教案教案标题:人教版有理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2. 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3. 能够解决有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2.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3. 有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有理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概念讲解:对有理数的概念、绝对值、相反数等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明确有理数的特点。

3. 运算规则:介绍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通过示例讲解,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4. 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有理数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演示和学生的模仿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理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 作业布置:布置有理数的作业,检验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学习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准备有理数的课件,辅助教学;2. 教材:准备人教版有理数教材,作为教学参考;3. 教具:准备有理数的教学实物或图片,辅助教学。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学生表现: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3. 教学资源: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 有理数第一章 有理数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  有理数第一章  有理数

一、单元学习主题本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数与式”主题中的“有理数”.二、单元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指出初中阶段数与代数领域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和“函数”三个主题,是学生理解数学符号,以及感悟用数学符号表达事物的性质、关系和规律的关键内容,是学生初步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感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重要载体.“数与式”是代数的基本语言,初中阶段关注用字母表述代数式,以及代数式的运算,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运算和推理,通过字母的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课标的内容要求:①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体情境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方法.教师应把握数与式的整体性,一方面,通过对有理数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数是对数量的抽象,知道绝对值是对数量大小和线段长度的表达;另一方面,通过代数式和代数式运算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通过基于符号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感悟数学结论的一般性,理解运算方法与运算律的关系,提升运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模型、验证反思的过程,形成模型观念;要关注基于代数的逻辑推理,能在比较复杂的情境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逻辑地表达与交流的能力.2.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本章包括两个小节:1.1正数和负数;1.2有理数及其大小比较.数及其运算是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小学已经安排了自然数、正分数及其运算等学习内容.本单元借助生活实例引入负数.通过添加负数这一类“新数”,使数的范围扩张到有理数.引入负数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习后续内容,特别是“数与代数”内容的需要,学生可以从中体会根据实际和数学的需要引入“新数”的好处.有理数的概念可以利用数轴来认识、理解;同时,利用数轴又可以把这些概念串在一起.数轴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产物.引进数轴后,可以用数轴上的点直观地表示有理数,为学生提供了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直观工具,同时也为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做了准备.引入相反数的概念,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相反意义的量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为学习绝对值、有理数运算做准备.绝对值概念借助距离概念加以定义.在数轴上,一个点由方向和距离(长度)确定;相应地,一个实数由符号与绝对值确定.这里,“方向”与“符号”对应,“距离”与“绝对值”对应,又一次体现了数与形的结合、转化.所以,绝对值概念可以促进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是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运算的基础.本单元重点是理解正负数、有理数和绝对值的相关概念;难点是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三、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自然数、正分数及其运算、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这些都是学习本章的基础.实际上,小学学过的数及运算的知识,就是有理数及其运算的知识,数的范围限制在“正数和0”.因此,本单元内容的教学,首先要做好与以往算术知识和方法的衔接,在原有基础上自然引申出新的问题和思路.例如,对负数的认识,借助实际生活、生产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义的量”,提出引入“新数”的需要,然后借助“大于0的数叫作正数”,自然引入“在正数前面加上符号‘-’(负号)的数叫作负数”.另外,本单元渗透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例如,用-a表示a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结论;等等.这样,既使问题阐述得更简明、更深入,也使学过的数与代数的知识得到巩固、加强和提高.总之,加强与小学学过的数及运算的衔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本单元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四、单元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五、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有理数课时划分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1.1正数和负数通过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归纳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续表有理数课时划分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1.2有理数及其大小比较1.2.1有理数的概念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归纳有理数的概念,并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1.2.2数轴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归纳数轴的概念,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数轴的活动,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让学生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有理数课时划分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以互相转化的,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1.2.3相反数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受事物之间的对应统一的辩证思想1.2.4绝对值提出问题,通过探索求一个数绝对值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1.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经历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和形成过程,体会负数的大小比较与自己原有认知体系的不同;经历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体验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的探索过程六、单元评价与课后作业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针对性原则:每课时课后作业严格按照《标准2022》设定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层次性原则:教师注意将课后作业分层进行,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层次性.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渗透人人学习数学,人人有所获.重视过程与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生活性原则:本节课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应回归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根据以上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设置为两部分,基础性课后作业和拓展性课后作业.。

七年级有理数教案

七年级有理数教案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有理数》教案以下是一份七年级有理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能正确区分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有理数分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和归纳能力。

借助数轴理解有理数,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有理数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对有理数分类的理解。

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3 分钟)教师提问:我们在小学学过哪些数?这些数可以分为哪几类?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进入初中,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数——有理数。

引出课题。

讲解有理数的概念(5 分钟)教师讲解: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举例说明:如正整数 5、负整数-3、零、正分数、负分数等都是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10 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可以按定义分类:有理数分为整数和分数。

整数又分为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分数分为正分数和负分数。

(2)也可以按性质分类: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零和负有理数。

正有理数分为正整数和正分数。

负有理数分为负整数和负分数。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理解两种分类方法的异同。

(4)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

数轴上表示有理数(15 分钟)(1)教师介绍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演示在数轴上表示整数,如 2、-3 等。

(3)接着表示分数,如、等。

强调如何确定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4)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数轴上表示一些有理数,教师巡视指导。

(5)提问: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课堂练习(10 分钟)出示一些有理数分类的题目和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大单元教学设计)
4.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5.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规则,能够求解简单的乘方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通过实际例题的分析与解答,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为了巩固学生对有理数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1-2页的练习题,涉及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简单的加减运算。
-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有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算能力提升:
-完成课本第3-4页的练习题,涵盖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及括号的运用。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概念、运算规则、相反数和绝对值等知识点。
2.归纳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有理数运算的注意事项。
3.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4.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有理数的奥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发现有理数的运算规律。
-利用数轴、符号等工具,形象地展示有理数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互动问答、实际例题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引导他们从整数运算向有理数运算过渡,降低学习难度。
-对运算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有理数教案(精彩8篇)

有理数教案(精彩8篇)

有理数教案(精彩8篇)有理数教案篇一1、要求学生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使学生更多经历有关知识发生、规律发现过程。

重点:对乘法运算法则的运用,对积的确定。

难点:如何在该知识中注重知识体系的延续。

一、知识导向:有理数的乘法是小学所学乘法运算的延续,也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与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基础上所学习的,所以应注意到各种法则间的必然联系,在本节中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多让学生经历知识、规律发现的过程。

在学习中应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1、知识基础:其一:小学所学过的乘法运算方法;其二:有关在加法运算中结果的确定方法与步骤。

2、知识形成:(引例)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

情形1:小虫向东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出发地点多少米?列式:即:小虫位于原来出发位置的东方6米处拓展: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情形2:小虫向西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出发地点多少米?列式:即:小虫位于原来出发位置的西方6米处发现:当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3换成它的相反数-3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同理,如果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2换成它的相反数-2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

积6的相反数-6概括: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3、设疑:如果我们把中的一个因数2换成它的相反数-2时,所得的积又会有什么变化?当然,当其中的一个因数为0时,所得的积还是等于0。

综合: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例:计算:(1)(2)三、巩固训练:p52.1、2、3四、知识小结:本节课从实际情形入手,对多种情形进行分析,从一般中找到规律,从而得到有关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在运算中应强调注意如何正确得到积的结果。

五、家庭作业:p57.1、2,3六、每日预题:1、小学多学过哪些乘法的运算律?2、在对有理数的简便运算中,一般应考虑到哪些可能的情况?有理数教案篇二知识与技能:熟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运算法则后,进一步深化对有理数理解的重要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能够运用这些法则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情境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我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基本概念,为其学习大小比较打下基础;接着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必要性,从而引出比较法则;最后,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启发式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布置适量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导入:以购物比较、温度变化等实际问题引起学生对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关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评价方式上,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团队协作情况;终结性评价中,我通过布置适量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包括:①同号有理数比较大小;②异号有理数比较大小;③零与正负数比较大小。

第一章 有理数(大单元教学设计,新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第一章 有理数(大单元教学设计,新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第一章有理数大单元教学设计展示图片和动画,让学生自主思考,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回答问题米,、当钱包越来越扁,收入出现了负数;当雾霾越来越重,是空气质量出现了负数;当风越吹越冷,是温度出现了负数;当老板焦头烂额,是公司盈利出现了负数; ......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公斤,小华体重增长-1公斤,小强体重增长0公斤. (2)六个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美国-6.4%,德国 1.3%, 法国-2.4%,英国 -3.5%, 意大利 0.2%,中国 7.5%. 理解带“-”号的数字学生举手发言,依次让学生回答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负数有:-1,-3.14,-1.732,-27,正数有:2.5,+43,12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和负数是相对而言的, 以进为正,则退为负; 以入为正,则出为负; 以增为正,则减为负; 以高为正,则低为负; ......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仅是表示“没有”,它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例3 如果温泉河的水位升高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那么水位下降0.5m时水位变化记作()A.0m B.0.5mC.-0.8m D.-0.5m例 4 下列对“0”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②0只表示“什么也没有”;③0可以表示特定的意义,如0℃;④0是正数;⑤0是自然数.A.3 B.4 C.5 D.0例5 在美团优选上买水果,页面显示某哈密瓜说明上有“1000±20(g)”字样,请问“1000±20(g)”是什么含义?小明买了5个哈密瓜,其质量分别为1003g,1021g,969g,983g,1027g,问购买的哈密瓜质量是否符合页面说明?例6 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一列数,请接着写出后面的3个数,你能说出第10个数、第105个数、第2024个数吗?(1)一列数:1,-2,3,-4,5,-6,______,______,______,…;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试一试.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以上分类,若学生思考有困难,可加以引导:因为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所以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那么整数又包含那些数?分数呢?解:A.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说法正确,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原说法错误,故本你能举出生活中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例子吗?我们温度计横放,读数变了吗?又该怎样用一条直线表示?由带有刻度的温度表,由此联想,我们是否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一些点表示有理数?如图,小明在雄楚大道上,在他的左边5米出有一个交通信号灯,在他左边7米处有一棵槐树,在小明右边3米处是一个路灯,如何用简明的图表示槐树、交通信号灯、小明和路灯的相对位置关系(方向和距离)?像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原点将数轴(除原点外)分成两部分,其中正方向一侧的部分叫做正半轴,另一侧的部分叫做负半轴.想一想: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吗?注意:(1)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2)数轴上的一个点不一定表示一个有理数.思考:怎样画数轴?①画直线,定原点.②确定正方向,并用箭头表示.③选取适当长度为单位长度,并统一.④在数轴上标出1,2,3,-1,-2,-3等各点.例1.下列数轴画得正确的是()A.B.带着问题参与新课.在一条直线上任一点O表示小明所在位置作为基准点,规定1各单位长度(线段OA的长)表示1米长,则—7所在的点B表示槐树的位置,—5所在的点C表示交通信号灯的位置,3所在的点D表示路灯的位置.学生总结数轴的概念,注意数轴三要素.学生思考,教师总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教师边画图边讲解,最后学生总结过程.学生自主解答,教师提示解答的思路以及方法.解:A,没有原点,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单位长度不统一,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1)数轴是一条特殊的直线;(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并要统一.通过学生的活动,体会数轴的画法以及画数轴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他们以较深印象.C.D.例2.在数轴上,原点和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A.零B.正数C.非负数D.非正数例3.如图,数轴上的三个点中,表示负数的是点.解:例4.如图是单位长度为1的数轴,点A,B是数轴上的点,若点A表示的数-,则点B表示的数是()是3A.1-B.0C.1D.2例5.如图,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例6. 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是+2,那么与点A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A.5 B.±5C.7 D.7或-3例7.已知A,B,C是数轴上的三个点,且C在B的左侧.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1,3,如图所示.若2BC AB =,则点C 表示的数是 .例8.在数轴上,点P 表示的数是314-,把P 移动2个单位所得的点表示的数是 .例9.请把下面不完整的数轴画完整,并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数: 2.5-,12-,4,233-.∵24BC AB ==, ∴431OC BC OB =-=-=,∵C 在B 的左侧,∴点C 表示的数是1-. 故答案为:1-.解:当点P 向左移动时,所得的点表示的数为3312344--=-, 当点P 向右移动时,所得的点表示的数为311244-+=;综上所述,所得的点表示的数为334-或14,解:如图,1.两名原始人去打猎,他们分别在部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5和-5______一般地,设a 是一个正数,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是a 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 和a ,并且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思考: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数的符号有什么特征?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3的相反数是—3,—3的相反数是3,3和—3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一般地,数a 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 ,即求任意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前面加上“-”号. 规律:(1)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2)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 , 表示原数本身思考:—a 一定是负数吗?例1.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16,-3,0,-12015,m ,-n .例2(1)数轴上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它们的关系为____________.(2)在数轴上,若点A 和点B 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点A 在点B 的左侧,并且这两个数的距离是12.8,则A =______,B =______.例3.化简下列各数. (1)-(-8)=________; (2)-(+1518)=________;学生动手画数轴借助数轴观察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解:-16,3,0,12015,-m ,n.解:(1)左边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是-3;右边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是3,∴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或-3.它们互为相反数;(2)∵点A 和点B 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原点到点A 与点B 的距离相等,∵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12.8,∴原点到点A 和点B 的距离都等于6.4.∵点A 在点B 的左侧,∴这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6.4,6.4.解:(1)-(-8)=8; (2)-(+1518)=-1518;(3)-[-(+6)]=-(-6)=6; 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借助数轴,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结果,感受几组数的特点.教师说出具备如此特点的数叫相反数.并且举几组相反数的例子.教师提出问题.培养总结问题的能力.1、体验对称的图形的特点,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做准备.2、深化相反数的概念;“零的相反数是零”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化简多重符号时,只需数一下数字前面有多少个负号,(3)-[-(+6)]=________; (4)+(+35)=________.例4.如图,数轴上点A 的相反数是( )A .2-B .1-C .1D .2例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在一个数前面添加一个“-”号,就变成原数的相反数B .115与2.2互为相反数 C .若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它们的相反数也互为相反数 D .13的相反数是0.3-例6.在110,1,3,,0.1,2,24⎛⎫----- ⎪⎝⎭a (a是任意数)这些数中,负数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例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2--=-B .()22+-= 115与2.2说法正确,故本选项不合题意;.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它们的相反数也互为相反数,说法正确,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 .()22-+=-D .()22++=-例8.数轴上表示数a 和4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则a 为( ) A .4- B .4 C .2D .2-例9.如图,点A 、B 在数轴上,若8AB =,且A 、B 两点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则点A 表示的数为 .例10.56⎛⎫-- ⎪⎝⎭的相反数是 .22,故()22-+=-,故()22++=,故D 4互为相反数,40+=,解得:2a =-.故选:D . 解:1.两名原始人去打猎,甲在部落的东边50米处猎到三只野兔,乙在西边50米处猎到一头麋鹿.问题:1.在数轴上表示这一情景.2.两名原始人他们所经过的路线相同吗?3.两名原始人他们所经过的路程一样吗?思考:小明家、学校、小李家在数轴上的位置分别如图中点A,O,B所示.若数轴的单位长度表示1km,则A,B 两点表示的有理数分别是多少?小明、小李各自从家到学校要走多远?我们把4叫做-4的绝对值,记做“|−4|=4”;把2叫做2的绝对值,记做“|2|=2”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问题我们只需要考虑数的大小而不考虑方向.在我们的数学中,就是不需要考虑数的正负性,比如:在计算两名原始人所经过的路程时,与经过的方向无关,这时所走的路程只需要用正数来表示,这样就必需引进一个新的概念——绝对值.我们把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例如,在数轴上表示数―6与表示数6的点与原点的距离都是6,所以―6和6的绝对值都是6,记作|―6|=|6|=6.同样可知|―4|=4,|+1.7|=1.7.在数轴上,+3和-3虽然符号不同,但表示这两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都是3,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3和-3 的绝对值.+3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3的点到原点的距离,+3的绝对值是3,记作:=3-3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3的点到原点的距离,-3的绝对值是3,记作:=3 一个数a 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数a 的绝对值,记作: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由绝对值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1)|+2|= ,0.6= ,|+8.2|= ; (2)|0|= ;(3)|―3|= ,|―0.2|= , |―8.2|= .师:想一想:绝对值的性质是什么?数a 的绝对值的一般规律:(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 0的绝对值是0;(3)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即:①若a >0,则|a|=a ; ②若a <0,则|a|=–a ; ③若a=0,则|a|=0; 或写成:3+3-a在当天享受了一顿大餐,讲两只山羊全部烤熟.睡觉之前,部落首领陷入了沉思:今天兔子的收获比次少了150%(用负数可以表示为),此时还剩只羊,明天天亮之后又要去狩猎了.任务:在数轴上表示上面材料中画横线的这些数,并按“<”排列.思考:我们知道对于两个正数或0如何比较大小,例如3>2,1>0,那么对于任何有理数如何比较大小呢?提示:在学习数轴时,我们用杆称、温度计或者刻度尺是如何类比的.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都大于负数.那么,怎样直接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呢?例如:-3与-5哪个大?-1.3与-3哪个大?比较大小的方法:在数轴上,表示两个负数的两个点中,与原点距离远的那个点在左边,也就是绝对值大的点在左边,由于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所以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法则: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解:A.2-B.1-C.3D.0 7.若||a a=-,a一定是()A.正数B.负数C.非正数D.非负数8.2-的结果是()A.12B.2C.12-D.2-9.在有理数1-,17-,2-,15-中,最大的数是()A.1-B.17-C.2-D.15-10.2024-的绝对值是()A.2024-B.2024C.12024D.12024-11.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数a,则a是()A.1B.2C.3D.412.如图是单位长度为1的数轴,点A,B是数轴上的点,若点A表示的数是3-,则点B表示的数是()A.1-B.0C.1D.213.如图所示的图形为四位同学画的数轴,其中正确的是()A.B.C.D.14.如图,检测4个足球的质量,其中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负数.从质量的角度看,最接近标准质量的是()A.B.C.D.二、填空题15.实数a 、b 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 - b .(填“>”“=”或“<”)16.若a 与12-互为相反数,则a 的值为 .17.如图,点A 是数轴上的点,若点B 在数轴上点A 的左边,且4AB =,则点B 表示的数是 .三、解答题18.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 c a b c b +----.19.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0.75-,14⎛⎫-- ⎪⎝⎭,29%-,0.332-,45-,0,200-,1.010010001⋯,273⎛⎫-+ ⎪⎝⎭,0.3,()5-+.整数集合{ …} 负有理数集合{ …} 非正分数集合{ …}20.(1)如果||5a =,||2b ,且a ,b 异号,求a 、b 的值. (2)若5a =,1=b ,且a b <,求a ,b 的值.参考答案:1.A【分析】根据正数和负数的定义进行解答.本题考查了正数和负数的定义,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定义是关键. 【详解】解:如果把收入5元记作5+元, 那么支出8元记作8-元. 故选:A . 2.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数和负数的应用,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非正数的绝对值等于他的相反数,【详解】解:11-=-,1157<-点|2,4.在3,2,0,4--中,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 A .3-B .2-C .0D .45.如图,将实数a b 、表示在数轴上,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a a =B .b b =-C .b a b a -=-D .a b a b +=+二、填空题 6.若0a >,||a a= ;若a<0,||a a = ; ①若0||||a b a b +=,则||ab ab=- ; ②若<0abc ,则||||||a b ca b c ++= . 7.已知数轴A 点表示的数是3,点B 表示的数是1-,那么数轴上到点B 的距离与点A 到点B 的距离相等的另一点C 表示的数是 .8.如图,在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是10,点B 表示的数为50,点P 是数轴上的动点.点P 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当点P 到点A 的距离与点P 到点B 的距离比是2:3时,点P 表示的数是 .9.比较大小:125--21.6-.三、解答题10.某检修小组甲队乘一辆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向东为正,某天从A 地出发到收工时,行走记录为(单位:千米):+15,﹣2,+5,﹣1,+10,﹣3,﹣2,+12,+4,﹣5,+6;另一小组乙队也从A 地出发,在南北方向检修,约定向北为正,行走记录为:﹣17,+9,﹣2,+8,+6,+9,﹣5,﹣1,+4,﹣7,﹣8. (1)分别计算收工时,两组在A 地的哪一边,距A 地多远?(2)若每千米汽车耗油量为0.06升,求出发到收工甲队耗油多少升?11.某中学开展“阅读之星,书香班级”活动,七(1)班上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借书记录如下表,超过30册的部分记为正,少于30册的部分记为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3+ 2- 5+ 4+ 7-问:上周星期一至星期五该班一共借书多少册?12.某天一个巡警骑摩托车在条南北大道上巡逻,他从岗亭出发,巡逻了一段时间停留在A 处,规定以岗亭为原点,向北方向为正,这段时间行驶记录如下(单位:千米):10+,9-,7+,15-,6+,14-,4+,2-(1)A 在岗亭哪个方向?距岗亭多远?(列式并计算) (2)离开出发点最远时是多少千米?(直接写出)(3)若摩托车行驶1千米耗油0.5升,从岗亭到A 处共耗油多少升?13.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 c a b c b +----.14.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用“>”“<”或“=”填空:a b +______0,c a -______0,2b +______0.(2)化简:22a b c a b ++--+.15.如图,数轴的正半轴上有A 、B 、C 三点,点A 、B 表示数1和2.点B 到点A 的距离与点C 到点O 的距离相等,设点C 所表示的数为x .(1)请你求出数x 的值.(2)若m 为2x -的相反数,n 为2x 的绝对值,求m n +.参考答案:1.Ba>,;a<,0abc ,a 、b 、c 中有一个负数、两个正数和三个负数两种情况,a 、b 、c 中有一个负数、两个正数时,|||||b c b c ++=b c22501016253AB ,26=;2250132080AB ,70=-,或70-,81.65=,2641.625∴=1260525=60642525∴<6025∴->-125∴-->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试探索:(1)求()52--=______.(2)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 ,使得527x x ++-=这样的整数是______.(3)由以上探索猜想对于任何有理数x ,36x x ++-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写出最小值(请写清楚过程),如果没有说明理由.2.点A B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如果12BC AB =,那么我们把点C 叫做点A 关于点B 的伴随点.(1)如图,在数轴上,点E 表示的数是4-,点E 关于原点O 的伴随点F 表示的数是_________;(2)在(1)的条件下,点G 表示的数是m ,若点F 关于点G 的伴随点是点E ,求m 的值;(3)如图,数轴上的三个点P Q R ,,分别表示的数是114-,,.有一动点M 从点Q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同时,另一动点N 从点R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当动点N 运动至点P 处时,两动点M N ,同时停止运动.设动点M N ,的运动时间为t 秒,在运动过程中,若P M N ,,三个点中,恰有一个点是另一个点关于第三个点的伴随点,请直接写出t 的值.参考答案:1.(1)7;(2)54321012-----、、、、、、、;(3)有最小值,最小值是9.【分析】本题考查了数轴与绝对值,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理解用绝对值表示两点间的距离是。

数学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 1.2.1 有理数的概念 教案03

数学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 1.2.1 有理数的概念 教案03

第一章有理数1.2.1 有理数的概念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回想一下,目前为止我们学过哪些数?你所知道的数可以分成哪些种类,你是按照什么划分的?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

这就是全部的分数分类吗?小数呢?事实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因此它们也可以看成分数。

进一步地,我们还发现整数又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教学说明】我们把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数称为有理数。

知识点1 有理数的分类根据整数和分数来分类。

【教学说明】可加以引导,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那么整数又包含哪些数?分数呢?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性质(正数、负数)来分呢?我们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负数集合。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并分别指出其中的正整数、负整数:跟踪训练:所有正有理数组成正有理数集合,所有负有理数组成负有理数集合,把下面的有理数填入它们属于的集合内。

15,-1/9,-5,7,0。

5,-80,12,-4。

2,2。

3。

正有理数集合:{ ⋯}。

负有理数集合:{ ⋯}。

知识点2 小数与有理数的联系按照定义,能够写成分数形式的数是有理数,那不能写成分数的数就不是有理数。

思考“不能写成分数的数”是哪些数呢?如2/3,−1/2,⋯这些分数是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同样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能化为分数,也是有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不能化成分数,因此就不是有理数。

例2 :在-1.2,10%,0,+0.33 ̇,7.01001001…(每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增加1)中,有理数共有()A.2个B.3个C.4个D.5个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在数0,2,-3,-1.2 中,属于负整数的是()A.0 B.2 C.-3 D.-1.22.-0.5不属于()A.负数B.分数C.负分数D.整数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5不是分数B.0是整数C. −1/5不是整数D.-2既是负数又是整数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负整数和负分数统称为负有理数B.正整数、负整数和0统称为整数C.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统称为有理数D.0是整数,但不是分数5.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2,0,0.314,25% ,11,0.3 ̇,+12/3.整数集合:{⋯}.分数集合:{⋯}.自然数集合:{⋯}.非正数集合:{⋯}.四、课堂小结填数集的两种方法(1)由数到集合:逐一分析每一个数,看这个数属于哪个集合,然后填入它所属的集合内.(2)由集合到数:逐一分析每个集合,然后从给出的数中找出属于这个集合的数填入.注意:同一个数可能分属于不同的集合.1.2.1 有理数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1)按符号分(2)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分。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教案)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教案)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2.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1.1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运用该法则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3.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已学过正数的加法,但是在实际问题中还会遇到超出正数范围的加法情况,此时应该怎样进行计算呢?二、探究新知一个小球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师:根据题意列出对应的式子:(1)如果小球先向右运动3米,再向右运动5米,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运动结果是什么?(2)如果小球先向左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3米,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加数加数和(+3)+(+5)=+8,(-5)+(-3)=-8)师:你从上面的两个算式中发现了什么?归纳: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3)如果小球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3米,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4)如果小球先向右运动3米,又向左运动5米,两次运动后小球从起点向__左__运动了__2__米.加数加数和(+5)+(-3)=+2,(+3)+(-5)=-2)师:你从上面的两个算式中发现了什么?归纳: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5)小球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5米,小球从起点向__左(右)__运动了__0__米.师: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归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总结归纳: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是: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三、课堂练习试一试身手: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1)(+4)+(+3);(2)(-6)+(-5);(3)(+3)+(-7);(4)(+9)+(-4);(5)(+8)+(-8);(6)(-3)+0;(7)0+(+2);(8)0+0.【答案】(1)7(2)-11(3)-4(4)5(5)0(6)-3(7)2(8)0学生逐题口答后,师生共同得出.方法总结:1.先判断类型(同号、异号等);2.再确定和的符号;3.最后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教师:出示教材例1,师生共同完成,教师规范写出解答,注意解答过程中讲解对法则的应用.解:(1)(-3)+(-9)(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1条计算)=-(3+9)(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12.(2)(-4.7)+3.9(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4.7-3.9)(和取负号,用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0.8.教师点评法则运用过程中的注意点: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以及教材第28页练习.(1)(-0.9)+(+1.5);(2)(+2.7)+(-3);(3)(-1.1)+(-2.9).学生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评价.本节课教师可根据时间的情况,多安排一些练习,以求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的.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教材P28练习第1,2,3,4题.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感知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分类、辩析、归纳、化归等).如在探究加法法则时,有意识地把各种情况先分为三类(同号、异号、一个数同0相加);在运用法则时,当和的符号确定以后,有理数的加法就转化为算术的加减法.第2课时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及运用1.正确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内容.2.能运用运算律较熟悉地进行加法运算.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运用.难点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来简化加法运算.一、导入新课问题1:在小学中我们学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问题2:加法的运算律是不是也可以扩充到有理数范围?二、探究新知探究活动(一)1.计算(口算):(1)39+15=__54__,15+39=__54__;(2)(-98)+(-12)=__-110__,(-12)+(-98)=__-110__;(3)(-24)+(+24)=__0__,(+24)+(-24)=__0__;(4)(-23)+(+17)=__-6__,(+17)+(-23)=__-6__.问题3:通过以上的运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加法交换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交换律:a+b=b+a.探究活动(二)2.填空:(1)(-15)+(+26)+(+9)=[__(-15)__+__(+26)__]+(+9)=(-15)+[__(+26)__+__(+9)__]=__20__.(2)(-2)+(-12)+(+12)=[__(-2)__+__(-12)__]+(+12)=(-2)+[__(-12)__+__(+12)__]问题4:请你们猜想一下结合律在有理数加法中仍然成立么?使用这些运算律有什么好处呢?请小组开始讨论.归纳加法结合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加法的结合律:(a +b )+c =a +(b +c ).师生共同分析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教师要给出规范完整的过程,让学生看清楚听明白,从中体会认识运算律的作用.例1 计算:16+(-25)+24+(-35). 【答案】-20 例2 灵活运用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做简便运算 (1)(-25)+(+56)+(-39)+(+28); (2)(-1.9)+3.6+(-10.1)+1.4;(3)13 +(-34 )+(-13 )+(-14 )+1819 ; (4)(-337 )+12.5+(-1647 )+(-2.5).【答案】(1)20 (2)-7 (3)-119(4)-10问题:回顾以上各题的解答,思考:将怎样的加数结合在一起,可使运算简便? 总结归纳:1.一般地,总是先把正数或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 2.有相反数的可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可先凑整; 3.有分母相同的,可先把分母相同的数结合相加. 师投影展示教材例3.学生独立解决.(一般来说学生会直接进行计算,不会想到第二种解法,在学生完成以后教师再提出以下问题)如果每袋小麦以90千克为标准,超过部分记为正,不足部分记为负数,那么10袋小麦对应的数分别为多少?它们的和是不是最终结果呢?学生讨论后解决.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能否理解这种解法,学生在计算中能否自觉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根据情况可对这一题和这种解法进行板书或讲解.三、课堂练习 1.计算:(1)23+(-17)+6+(-22);(2)(-2)+3+1+(-3)+2+(-4).2.上周五股民新买进某公司股票1 000股,每股35元,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答案】1.(1)-10 (2)-3 2.34元 四、课堂小结1.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例3中解法2解决问题的数学现象,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五、课后作业教材P30练习第1,2,3题.本节课在开始时先复习小学时学的加法运算律,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如何知道加法的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接着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验证.尤其是鼓励学生多举一些数来验证,其意义首先是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片面认识,以为从几个例子就可以得出普遍结论;其次也让学生了解结论的重要性.2.1.2有理数的减法(2课时)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1.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2.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运算能力.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一、导入新课师:出示温度计,提出问题:1.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5℃比-5℃高多少度吗?2.你能列式求这个结果吗?学生观察后先回答问题1得出结果,然后再列出算式5-(-5)=10.二、探究新知1.探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师:这里的计算用到了有理数的减法,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5-(-5)=10,而我们还知道5+(+5)=10.即5-(-5)=5+(+5).观察这个式子,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不必急于归纳.然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计算:9-8,9+(-8).15-7,15+(-7).观察比较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生共同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符号表示:a-b=a+(-b).注意:减法在运算时有2个要素要发生变化: ①减号变加号;②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三、课堂练习师:出示教材P32例4. (1)(-3)-(-5); (2)0-7;(3)7.2-(-4.8); (4)(-312 )-514.【答案】(1)2 (2)-7 (3)12 (4)-834计算(口答): (1)6-9;(2)(+4)-(-7); (3)(-5)-(-8); (4)(-2.5)-5.9; (5)1.9-(-0.6); (6)-25 -(45 );(7)0-(-5); (8)0-5.【答案】(1)-3 (2)11 (3)3 (4)-8.4 (5)2.5 (6)-65(7)5 (8)-5师生共同完成.在完成过程中教师示范前两题,给学生一个规范的过程,同时结合法则讲解法则的运用,剩下两题学生尝试完成,体验法则的运用.练习:教材32页练习. 四、课堂小结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思考:以前我们只能做被减数大于减数的减法运算,现在你能做被减数小于减数的减法运算吗?这时的差是一个什么数?五、课后作业教材P32练习第1,2题.本节在引入有理数减法时花了较多的时间,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与时间进行探索.法则的得出,是在经历从实际例子(温度计上的温差)到抽象的过程中形成,减法法则的归纳得出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也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2.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重点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省略括号的形式并读出来.难点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将加减法改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并读出来.一、导入新课一口深3.5米的深井,一只青蛙从井底沿井壁往上爬,第一次爬了0.7米又下滑了0.1米,第二次往上爬了0.42米又下滑了0.15米,第三次往上爬了1.25米又下滑了0.2米,第四次往上爬了0.75米又下滑了0.1米,第五次往上爬了0.65米.问题:小青蛙爬出井了吗?学生回答.二、探究新知师:投影展示教材例5.计算(-20)+(+3)-(-5)-(+7).学生完成.说明:学生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去进行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本身也需要将减法统一成加法,可以先让学生感受这一方法.师:提出新的问题,可否将其先统一成加法,然后再进行运算?学生讨论后回答.师:让学生尝试新的思路,然后与刚才的方法相比较.师:进一步提出,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是否注意到了加法运算律的应用.让学生再重新尝试做一做.之后师生共同归纳方法: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探索统一成加法以后的省略括号的书写形式及读法.师:出示例子(-20)+(+3)+(+5)+(-7)并指出,这个式子是否可看作-20,3,5,-7这四个数的和,为书写简便,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20+3+5-7.可以读作(1)负20,正3,正5,负7的和.(2)负20加3加5减7.注意让学生理解这两种读法,尤其是第一种,学生可能不习惯,但在后面讲到多项式时还会涉及类似的问题.例6计算:14-25+12-17.解:14-25+12-17=14+12-25-17=26-42=-16.探究: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a,b.对于下列各组数a=2,b=6;a=0,b=6;a=2:b=-6;a=-2,b=-6.(1)观察点A,B在数轴上的位置,你能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吗?(2)利用有理数的运算,你能用含有a,b的算式表示上述各组点A,B之间的距离吗?一般地,你能发现点A,B之间的距离与数a,b之间的关系吗?三、课堂小结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四、课后作业教材P34练习第1,2题.在学生的合作交流、探求新知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考虑运算顺序的问题,这是所有混合运算必需首先解决好的问题,然后再从引例的角度遵循减法法则,让学生尝试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通过运算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必要性,而在整个探索活动中都充满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给学生以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与同伴的合作中去发现与探究.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渗透了转化的思想.2.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2.1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1.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重点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及对法则的理解.一、导入新课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水位下降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位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位多少米?生:26米师:能写出算式吗?生:……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二、探究新知1.(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a.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3×3=9,3×2=6,3×1=3,3×0=0.规律: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__积逐次递减3__.b.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3×(-1)=-3,3×(-2)=__-6__,3×(-3)=__-9__.c.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3×3=9,2×3=6,1×3=3,0×3=0.规律:__左右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为3,若另一个因数逐次减少1,乘积也相应减少3__.d.要使c中的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成立,那么应有:(-1)×3=__-3__,(-2)×3=__-6__,(-3)×3=__-9__.(2)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进行观察总结归纳,得出正数乘正数,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的规律.(3)利用(2)中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3)×3=__-9__,(-3)×2=__-6__,(-3)×1=__-3__,(-3)×0=__0__.规律:__随着后一乘数逐次减1,积逐次加3__.(4)按照(3)中的规律,填空,并总结归纳.(-3)×(-1)=__3__,(-3)×(-2)=__6__,(-3)×(-3)=__9__.结论:__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__.2.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文字叙述.(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讨论:(1)若a<0,b>0,则ab<0;(2)若a<0,b<0,则ab>0;(3)若ab>0,则a,b应满足什么条件?(4)若ab<0,则a,b应满足什么条件?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教师出示教材例1,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一步依据.教师出示例2,引导学生完成.4.倒数计算并观察结果有何特点?(1)12×2; (2)(-0.25)×(-4). 【答案】(1)1 (2)1要点:有理数中,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思考:数a (a ≠0)的倒数是什么?(a ≠0时,a 的倒数是1a)巩固:口答,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1,-1,13 ,-13 ,5,-5,0.75,-213 .例2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 km ,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3 km 后,气温有什么变化?解:(-6)×3=-18. 答:气温下降18℃. 三、课堂练习 计算: (1)4×(-9); (2)-11×5; (3)(-0.3)×(-0.6);(4)(-12 )×23 ;(5)-98×0; (6)(-0.2)×(-13).【答案】(1)-36 (2)-55 (3)0.18 (4)-13 (5)0 (6)115四、课堂小结1.有理数乘法法则;2.有理数乘法的求解步骤; 3.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五、课后作业教材P40练习第1,2,3题.本节课在引入时采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先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在兴趣的指引下逐步开展探究.在引例中把表示具有相反意义量的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求积的问题,与小学算术乘法相结合,通过直观演示与多媒体结合,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得出法则.第2课时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及多个有理数相乘1.正确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 2.能运用运算律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3.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方法.重点1.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以及乘法运算律,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2.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问题.难点逆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一、导入新课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2.小学时候大家学过乘法的哪些运算律?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积极性.计算(-5)×89.2×(-2)的过程能否使用简便方法,这样做有没有依据?小学里数的运算律在有理数中是否适用?2.导入运算律:(1)通过计算①5×(-6),②(-6)×5,比较结果得出5×(-6)=(-6)×5.(2)用文字语言归纳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3)用公式的形式表示为:ab=ba.这里的a,b表示有理数,讲解“a×b→a·b→ab”的过程.(4)分组计算,比较[3×(-4)]×(-5)与3×[(-4)×(-5)]的结果,讨论,归纳出乘法结合律.用文字语言归纳: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用公式的形式表示为:(ab)c=a(bc).(5)全班交流,规范结合律的两种表达形式:文字语言、公式形式.(6)分组计算、比较,5×[3+(-7)])与5×3+5×(-7)的结果,讨论归纳出分配律.用文字语言归纳: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用公式的形式表示为:a(b+c)=ab+ac.(7)一个数同几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几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d)=ab+ac+ad.3.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确定下列积的符号,试分析积的符号与各因数的符号之间有什么规律?2×3×(-0.5)×(-7),2×(-2)×(-0.5)×(-7),(-2)×(-3)×(-0.5)×(-7).当负因数个数为奇数时,积为__负__;当负因数个数为偶数时,积为__正__.结论1: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__负因数的个数__决定;结论2:有一个乘数为0,则积为__0__;三、课堂练习下列各式中用了哪条运算律?如何用字母表示?1.(-4)×8=8×(-4).乘法交换律:a×b=b×a.2.[(-8)+5]+(-4)=(-8)+[5+(-4)]. 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 ). 例3 用两种方法计算 (14 +16 -12)×12. 比较上面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区别?解法2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解法运算量小?计算:-47 ×3.59-47 ×2.41+47×(-3).师:这道题直接进行计算显然比较麻烦,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简便方法呢?生:同学相互讨论完成. 四、课堂小结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乘法的运算律;2.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规律. 五、课后作业教材P43练习第1,2题.新课引入设计,期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环境中.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和发挥的机会,让他们始终处于主动愉悦的学习状态,对探究新知具有新鲜感和满腔热情,借助于多媒体手段,生动直观地分析问题.2.2.2 有理数的除法(2课时)第1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2.经历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3.会化简分数.重点正确运用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难点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一、导入新课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3.倒数的意义.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二、探究新知(一)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推导师提出问题: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填空: (-4)×(-2)=8 → 8÷(-4)=____; 6×(-6)=-36 → -36÷6=____; (-35 )×(45 )=-1225 → -1225 ÷(-35)=____; -8×9=-72 → -72÷9=____.问题:上面各组数计算结果有什么关系?由此你能得到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吗? 与小学学过的除法法则一样,对于有理数除法,得到有理数除法法则(一):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用字母表示为a ÷b =a ·1b(b ≠0).师指出,有理数除法法则(二):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教师点评:法则(1)所揭示的内容告诉我们,有理数除法与小学时学的除法一样,它是乘法的逆运算,是借助“倒数”为媒介,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进行(强调,因为0没有倒数,所以除数不能为0);法则(2)揭示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步骤:第一步,确定商的符号;第二步,求出商的绝对值.(二)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运用 教师出示教材例4. 计算: (1)(-36)÷9;(2)(-1225 )÷(-35). 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注意强调法则:两数相除,先确定商的符号,再确定商的绝对值. 教师出示教材例5. 化简下列分数: (1)-123 ;(2)-45-12. 教师点拨:(1)符号法则;(2)一般来说,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法则的后一种形式,在确定符号后,直接除.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则往往将除数换成倒数,转化为乘法.三、课堂练习 计算: (1)24÷(-6);(2)(-4)÷12 ;(3)0÷34 ;(4)(-78 )÷(-47).【答案】(1)-4 (2)-8 (3)0 (4)4932教师分析,学生口述完成. 四、课堂小结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五、课后作业教材P45练习第1,2题,P48习题第6,8题.学生深刻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对学好本节内容有比较好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探索并总结除法法则,同时也让学生对比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加深印象,并应该讲清楚除法的两种运算方法:1.在除式的项和数字不复杂的情况下直接运用除法法则(二)计算;2.在多个有理数进行除法运算,或者是乘、除混合运算时应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统一用乘法的运算律解决问题.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1.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法则,运算顺序,能够熟练运算; 2.能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与技巧 难点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计算.一、导入新课问题1:小学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问题2:我们目前都学习了哪些运算? 二、探究新知教师投影出示教材P45页例6 (1)(-12557 )÷(-5);(2)-2.5÷58 ×(-14).你能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学生尝试解决,然后交流,师生再共同分析.教师提出问题,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后回答: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为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乘除混合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问题1:下列式子含有哪几种运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归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运算.三、课堂练习教师投影展示教材P46例7.教师先示范(1),然后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师生共同完成(2).过程中注意联系讲解法则的运用.教师出示例8.例8某公司去年1~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提示,可记盈利为正数,亏损为负数.本例题教师可让学生上黑板板演,以便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讲解和纠正.教师布置学生练习:教材47页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交流,教师安排学生板演.布置自学任务,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师布置学生互相交流,然后完成教材47页练习3.四、课堂小结小结: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五、课后作业教材P47习题2.2第4,9,10题.在练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比较多,一是运算顺序出现问题;二是符号出现问题,尤其是两个负数相加经常和乘法中的负负得正混淆,异号两数相加也往往弄错符号.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完全熟练掌握,形成能力.因此,在教给学生解题方法的同时,还要着重强调易错点,不断加强训练,才能确保计算准确无误.2.3有理数的乘方2.3.1乘方(2课时)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能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3.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方的有关规律的过程.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难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一、导入新课师:我们知道,边长为2 cm的正方形的面积为2×2=4(cm2);棱长为2 cm的正方体的体积为2×2×2=8(cm3).2×2,2×2×2都是相同因数的乘法.生思考回答,为了简便,我们可以将它们记作什么,读作什么?同样:(-2)×(-2)×(-2)×(-2)记作什么?读作什么?(-25)×(-25)×(-25)×(-25)×(-25)记作什么?读作什么?a·a·a·a·a·a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进一步提出:师:怎么表示a·a·…·a,\s\do4(几个a)) (n为正整数)呢?生归纳总结:可以记作a n,读作a的n次方.师:对于a n中的a,不仅可以取正数,还可以取0和负数,也就是说,a可以取任意有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有理数的乘方(板书).二、探索新知师: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乘方的结果叫作幂,相同的因数叫作底数,相同的因数的个数叫作指数.一般地,在a n中,a取任意有理数,n取正整数.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a n看做是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一个数可以看做是它本身的1次方.师:出示教材例1.提出问题:怎样进行乘方的运算,你能根据乘方的意义进行上面这个例题的运算吗?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尝试解决.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例1.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观察以上运算的结果,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

1.2.1有理数的概念 教案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2.1有理数的概念   教案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设计:《1.2.1有理数的概念》•一、课标分析•本节课依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要求,旨在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以及有理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识别并区分不同类型的有理数,理解有理数集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打下基础。

同时,本节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类讨论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有理数章节的重要一课,它承接了小学阶段对自然数、整数、分数的认识,进一步扩展了数的范围,引入了有理数的概念。

教材通过回顾已学过的数(正整数、零、正分数、负分数),引导学生理解整数和分数的统一,即它们都属于有理数的范畴。

同时,教材还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有理数的分类和识别,加深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

•三、学生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自然数、整数、分数的概念,并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

然而,对于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学生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逐步建立有理数的概念体系。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有理数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包括整数、分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数学抽象能力。

数学抽象是指从具体情境中抽取出数学概念和结构的能力,对于有理数的学习尤为重要。

• 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温度计读数、银行账户余额等)引入有理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时,通过分类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 3.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能力,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和判断。

逻辑推理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它要求学生能够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合理的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约5-7分钟)•【情境创设】•多媒体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几张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图片,如温度计(显示-5°C和28°C)、电梯楼层显示(地下2层和地上15层)、超市小票上的金额(+32.5元和-10元退款)等。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有理数》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有理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

2、理解并初步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会做有理数减法运算。

3、能根据具体问题,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做有理数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得出。

教具学具多媒体、教材、计算器教学方法研讨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下面列出的是连续四周的最高和最低气温:第1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最高气温+6℃0℃+4℃-2℃最低气温+2℃-5℃-2℃-5℃周温差求每周的温差时,应运用哪一种运算?℃生:温差分别是4℃、5℃、6℃、3℃,应使用减法运算。

列式为;(+6)-(+2)=40-(-5)=5(+4)-(-2)=6(-2)-(-5)=3教学过程二、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倒:师:1、根据上面的计算和计算结果,让我们以求四周的温差为例子研究一下,是否可以用加法的知识类做减法的运算。

2、是否能直接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来求差?猜想一下,完成这个转化的法则是什么?3、自己设计一些有理数的减法,用计算器检验一下你归纳的减法法则是否正确。

举例:(-5)+()=-2得出(-5)+(+3)=-2所以得到(-2)-(-5)=+3而(-2)+(+5)=+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学过程三、法则的应用:例1:先做笔算,再用计数器检验。

(1)(-34)-(+56)-(-28);(2)(+25)-(-293)-(+472)教学过程解:(1)原式=-34+(-56)+(+28)=-90+(+28)=-62(2)原式=+25+(+293)+(-472)=+25+(-836)= 676注意:强调计算过程不能跳步,体现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

检测题教学过程四、练习反馈:师:巡视个别指导,订正答案。

教学过程五、小结: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2.1有理数(教案,新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1.2.1有理数(教案,新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1.2.1有理数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2.经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探索的过程,能够把所给的有理数分类到相应的数集中,初步感受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体会有理数与实际生活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有理数的不同分类.【课时安排】本节用1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活动一: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新课,探究整数问题1.小明从天气预报中得到如下信息:某地今天的最高气温为7℃,最低气温达到-11℃,平均气温是0℃,而今天北京的气温-3℃~8℃.这里出现了哪些数?我们到目前为止学过了哪些数?学生活动:交流总结归纳,这里的数有正的整数、0、负的整数.教师活动:(1)给学生活动评价,说明负的整数叫负整数。

(2)提出问题这些数在一起时,我们把它叫什么数最合适?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归纳为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二、合作探究活动二:探究分数问题2.前面我们学习了正分数、负分数,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叫做什么数呢?学生活动:类比整数讨论.教师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类比整数的说法,叫分数.问题3.下列数是分数吗?0.1、0.3、0.5-学生活动:交流总结,这里的数10.110=,10.33=是正分数,10.52-=-是负分数.教师活动:评价学生交流总结的结论,强调: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学都可以化为分数。

问题4.整数能否看成分数的形式?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活动:交流讨论,举例说明.教师活动: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强调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形式。

活动三:探究有理数问题5.整数和分数都可以统一写成分数的形式,能写成分数形式的数叫什么数?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教师活动: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强调能够写分数的形式的数叫有理数,反过来任何一个有理数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举例说明。

活动四:探究有理数的分类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按什么标准来分类师生活动:按两种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得到如下两种分类形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七年级上册1.2.1有理数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及目标分析:【教学目标】: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说出数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目标分析】:通过有理数的分类,树立对数分类讨论的观点并发展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突破难点的方法: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为主线,通过师生互相交流和协商的方式展开教学,而在拓展延伸部分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引出课题。

思考,回答并在草稿纸上写出整数和分数来分,或按正数和负数来分,可以先不去纠正遗漏0的问题,在后面分类是在解决.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新知活动1:1.在以上各数中,哪些是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它们可以分为哪几类?2.在小学里学过的数中,有没有哪类数在上面没有出现?请举例说明.3.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分数的值,说明所有分数都可以化作什么数?4.由前面的结论,小学里学的数可以分为哪几类?5.引入负数后,整数除了小学学的整数外,还包含其它的整数吗?6.分数除了小学学的分数外,还包含其它的分数吗?正整数:+10,18,29,+75,110,305,1,2,3,…零: 0负整数:-52,-67, -1,-2,…正分数:1.1,12.91,12.96,182.5,负分数:-7.5,活动2:探究有理数的分类(一)由刚才的演示可知:1.有理数可分为哪两类数?2.整数可分为哪几类?3.分数可分为哪几类?观察思考讨论学生思考后表述自己的见解。

通过举例,得出有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②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③了解在有理数分类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的图里.
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讨论交流现在,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列举:,,,,,,1
3

2
5

5
6
,,…
议一议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
试一试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
有理数⎧⎧
⎪⎨









正整数整数

正分数分数
负分数
说明:以上分类,若学生思考有困难,可加以引导:因为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所以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那么整数又包含那些数?分数呢?
做一做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性质(正数、负数)来分呢,试一试.
有理数⎧⎧
⎪⎨




⎪⎧
⎪⎨
⎪⎩

正整数正有理数
正分数零
负整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
()数的集合
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
试一试试着归纳总结,什么是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12 7,,,,
8
5
,,,,,
例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你认为他们的分类的结果正确吗?为什
么?
有理数⎧⎧
⎪⎨
⎪⎩







正整数正有理数
正分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
有理数⎧






⎪⎩
正数整数分数负数零
【答案】两者都错,前者丢掉了零,后者把正负数、整数、分数混为一谈.
【点评】以上是对各类有理数的特点及有理数的分类进行的训练,基础性强,需要重视(B)
①是最小的正整数②是最小的有理数
③不是负数④既是非正数,也是非负数
个个个个
例如果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那可能是什么样的数,一定为正数吗?与你的伙伴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答案】不一定,可能是正数,可能是负数,也可能是.
【点评】此题开放性较强.同时,要求学生能用分类的思想对全面认识.备选例题
观察下列数,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数,并说明你的理由.2
3

3
4

4 5,,
6
7
,…你的理解是.
【点拨】找出各项数的特点是本题关键所在,第一个数为
2
3
,后一个数是前
一个数的分子,分母都加所得的数.
【答案】5 6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提问:今天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由学生自己小结,然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定义和两种分类的方法.我们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属于哪一类,要特别注意“0”的正确说法.1.请你在图1-2-1的圈中填上适合的数,使得圈内的数依次为整数集、•有理数集、正数集、分数集、负数集.
【答案】答案不唯一,如图1-2-2所示.
.有理数按正、负可分为⎧




正有理数零
负有理数
按整数分,可分为⎧


整数分数
()你能自己再制定一个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另一种分类吗?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对事物进行分类,请你举例说明.
【答案】()如将有理数分成大于的数,小于的数,等于的数.
()例如对人按年龄可分为: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和分数集,你能说出两个图的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呢?
答案负分数
五、课堂跟踪反馈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1
2

1
2
,,,,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1
2

1
2
,,}
()负分数集合{1
2
,}
()非负数集合{,1
2
,,,}
()有理数集合{,,1
2

1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整数就是自然数B.不是自然数
C.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D.是整数而不是正数
.某商店出售的三种规格的面粉袋上写着(±)千克,(±•千克),(±)千克的字样,从中任意两袋,它们质量相差最大的是千克.
.字母可以表示数,在我们现在所学的范围内,你能否试着说明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
【答案】可以表示正整数,正分数,,负整数或负分数.
.某校对初一新生的男生进行了引体向上的测试,以能做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记为正数,不足的次数记为负数,其中名男生的测试成绩如下:-
()这名男生有百分之几达标(即达标率)?
()这名男生共做了多少个引体向上?
【答案】();()×(个)
.若向东米记作+米,如果一个人从A地出发先走+米,再走-米,又走+米,最后走-米,你能判断这个人此时在何处吗?
【答案】在A地西边米处.
.我市年元月某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宁城县的最低温度是-22℃,克旗的最低温度是-26℃,这一天宁城县的最低气温比克旗的最低气温高(A).4℃.-4℃.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