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改造中低产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关于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千亿斤粮食

生产能力战略工程的调查

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史呈越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战略工程,到2015年,全省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0亿斤。为哈尔滨市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粮食生产指明了方向,哈尔滨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市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260亿斤,占全省四分之一的水平。作为农业大市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做出突出贡献是哈尔滨市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为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优势,用改造中低产田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我与市农发办相关人员深入到巴彦、呼兰、双城、五常等重点粮食产区进行了调研。通过召开各层次的座谈会,到乡镇、合作社和农户走访等形式,对粮食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基层的想法和我市改造中低产田的现状、存在

的问题及增产潜力进行了充分了解。经过调研发现,改造中低产田是立足内涵挖潜,提高单产的最有力措施;实现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经营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一、哈尔滨市农业综合开发推进中低产田改造的现状

(一)中低产田的主要特点。一是面积大。全市2007年统计中低产田面积为1517.58万亩,占耕地的58.33%。二是范围广。中低产田遍布全市,每个县每个乡镇都有中低产田。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旱涝严重地区、高纬度地区、距城镇村屯所在地较远地区、畜牧业不发达地区、贫困地区。三是类型多。我省中低产田的成因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旱、涝、薄、瘠、硬、漏,主要有五种类型:瘠薄型、盐渍型、渍涝型、干旱型、水土流失型。其中瘠薄型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盐碱型主要分布在呼兰、松北、双城的西部地区,渍涝型主要分布在沿江河的低洼地区,干旱型主要分布在降水量小于500毫米的中西部地区,水土流失型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等地。四是潜力大。全市中低产田平均单产比高产田低200斤以上,通过运用综合措施治理,亩产平均可提高200斤,如果全市1517万亩中低产田全部改造完,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0.34亿斤。可见中低产田的增加潜力巨大。

(二)中低产田改造情况。农业综合开发自1988年诞

生之日起,就是国家为了打破粮食产量多年徘徊的困境而采取的战略举措。20年来,我市农业综合开发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要任务,有针对性地发展以稻治涝、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旱田节水灌溉等改造模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呼兰区许堡乡郎堡村属于孟家涝区的一个村,目前有2.6万亩耕地,90%是水田,但在农业综合开发立项改造之前,这里的土地多数是水漫地、涝洼地,一大半都处于弃耕状态。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了修路、架电、挖渠、排涝、建大棚等工程,使昔日的低产田、弃耕地变成了亩产800-1000斤水稻的中产田。整个孟家涝区有90万亩受渍涝灾害的耕地,如果按照这样的模式改造后,亩增产300斤非常容易,增加2.7亿斤粮食产能不成问题。我市农业综合开发自1988以来已累计改造中低产田545万亩,平均每年改造25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1亿斤,平均亩增产粮食近390斤。

(三)中低产田改造存在的问题。中低产田改造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工程。主要问题有:一是治理标准低。我市田间水利工程配套程度低,欠账太多。双城市东官镇新富村三个屯1.8万亩土地只有9眼井;五常市龙凤山灌区水利工程严重不配套,每亩水田用水量达800方,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改造中低产田必须进行综合治理,

配套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过去的投资标准偏低,在设计上就达不到高标准,渠系没有硬化,各种措施不能统筹考虑;又由于农民自筹资金不足,造成了有的工程建设标准低,不到使用年限就破损了;还有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设计需要的投资只能满足一部分,就只能是修修补补,建成后就是个不完善工程。这些标准低、不完善的工程达不到预期的增产增收效果,很多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治理前的水平。二是改造速度慢。近年来,全市改造中低产田主要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主,规模小,增速慢,每年只改造25万亩。全市尚有1517万亩中低产田亟待改造,而且受旱涝灾害、水土流失、不合理耕作、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因素影响,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一些高产田正在变成中低产田。还有上述改造过的中低产田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变成了中低产田。按现在的速度,尚需60年才能改造完成,而且,中低产田的生产条件还在进一步恶化,物价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改造难度不断增加,改造成本不断加大。资源开发利用速度慢、效率低,致使我市巨大的粮食生产能力没有发挥出来。三是治理区域分散,没有连续性。有的地方没有大规划、大项目的观念,没有做到围绕重点区域,按照流域或灌区连续开发治理。而是“打一枪换个地方”,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零星分散,不集中连片,形不成整体效益,几年后零星的项目区也就显现不出治理成果,逐渐消失了,造成了“多年种树不见林”

的现象。四是各种措施分散,没有形成合力。中低产田改造涉及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需要工程措施、农机措施、农艺措施、科技措施、生物措施等综合运用,因此必须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因害设防,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近年来,国家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各种资金渠道不同,各种措施很难组装集中用在中低产田改造上,部门各自为战的局面仍没有改变,不能形成整体合力。迫切需要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平台,将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资金向中低产田改造倾斜,集中力量推进。五是工程管护不到位。由于工程管护机制不健全或不适用,造成了工程建后管护经费没有来源或来源不足,虽然推行了谁受益谁管护的措施,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具体问题,影响农民管护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大规模中低产田改造是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战略工程的重要保证

(一)实施大规模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是增加粮食产能最直接、最迅速的措施。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且难以增加的情况下,就必须走内涵挖潜的路子,对现有的中低产田加速改造,从而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做到藏粮于田。巴彦县提出到2015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52亿斤,比2008年增加13亿斤,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已经做出了中低产田改造规划,规划改造面积71万亩,其中以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