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6章 长时记忆的知识结构

合集下载

普心第六章

普心第六章

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记忆1.定义: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或者说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回忆和再认)三个基本过程 (三个环节)。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2. 记忆的作用❶记忆与其它认识过程密切联系人们的一切活动,从简单的感知,到复杂的学习和思维,都必须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

❷记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没有记忆,我们的心理活动永远停留在婴儿的水平。

”记忆联接着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没有记忆,就没有现代的人类文明。

它避免了不必要的探索过程。

二、记忆的分类(一)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1.内隐记忆: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个体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产生影响的记忆,又称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2.外显记忆:是在意识的控制下,个体提取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产生影响的记忆,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补充资料:内隐记忆简介是近30多年来形成的新的记忆研究领域。

20世纪60年代,有人(Warrington & Weiskrantz,1974)发现遗忘病人虽然不能回忆刚学过的词,但利用一些特殊的测验任务却发现这些词仍对病人的测验成绩有影响。

……,这表明,被试存在着一种自动的、不需要意识参与的记忆。

其特点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种记忆,也没有有意识地去提取它,但它却确确实实地在特定的作业中表现出来了。

这就是内隐记忆,即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

(二)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1.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的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也叫事实记忆。

2.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也叫技能记忆。

(三)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1.情景记忆: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与个人亲身经历分不开,不够稳定,也不够准确。

2.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

也叫词语逻辑记忆。

与特定的时间、地点无关,比较稳定。

(四)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记忆的三个阶段或三个系统)1. 感觉记忆(0.25—4秒)2. 短时记忆(5秒—1分钟)3. 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三、记忆结构及其加工过程记忆结构由三个子系统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要点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重点章节)1、知识学习的类型2、记忆系统及特点3、遗忘进程特点4、遗忘原因及理论解释5、记忆规律的运用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含义及实质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二、知识的类型(一)根据反应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所谓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命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它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二)根据反映活动的内容的不同,知识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具体知识是对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具有情境性和时空依赖性。

抽象知识是对于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等。

(三)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两者含义: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两者区别:首先,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其次,从心理表征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3.两者联系: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获得后也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保证。

4.程序性知识的亚类: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第六章-长时记忆案例

第六章-长时记忆案例


记忆区分的证据 -不同的发展时间进程


情景记忆、语义记忆以及程序性记忆可能有着不同的发 展时间进程。 Tulving(1993)指出,程序性记忆在婴儿期最先发展, 接着是语义记忆,最后才是情景记忆。 与语义记忆相比,情景记忆损伤是阿尔兹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中最早的、也是最普遍的 认知缺陷。 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进行性的退变性神经病。 病人意识清楚,但智力功能和获得知识的技能普遍降低, 特别是记忆明显受到损伤。
记忆区分的证据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来自有关遗忘症病人的研究。 研究发现,甚至是严重的遗忘症病人也能学习新的运动 技能。如,著名的内侧颞叶切除病人HM,尽管不能有 意识地回忆在他生活中新事件以及关于世界的新事实, 但是他能够学习新的视觉运动技能,如在镜子中阅读。 此外,Knowlton等(1996)的双分离(double dissociation)实验结果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他们发现, 遗忘症病人记忆缺陷的模式和HM相似,而帕金森病人 则相反,程序性记忆损失,但陈述性记忆正常。记来自区分的证据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神经成像证据。 使用PET技术,Tulving(1989)发现,语义提取任务 (回想非个人的一般知识)激活了大脑皮层后部,情景 提取任务(回想特定的个人经历)激活了大脑额皮层。 情景和语义记忆提取在神经基础上的差别,可以通过两 种提取在认知过程上的差别来理解。 提取情景记忆时,作为提取事件的一部分,与过去情景 相联系的独特的背景信息,也得到通达。然而,提取语 义记忆时,人们不需要通达那些背景信息。

三、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

语义代码是一种抽象的意义表征,具有命题的形式。 命题可用句子来表述,但不是句子,而是事物意义 的抽象表征或反映事物情况的思想。因此,语义代 码又称为命题代码或命题表征。 表象代码是记忆中的事物的形象,视觉表象被看作 一种主要的表象代码。表象代码有着与实际知觉相 似的性质,并且与外部客体类似,所以被看作类比 表征。

第六章 记忆和表象

第六章 记忆和表象

Posner的实验支持。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似乎是随记忆材料而相应 变化的。

莫雷的实验 (1986)
2.短时记忆的容量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可用组块(chunk)作为单 位来测量。

所谓组块(chunking)是指在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 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单一代码的过程。

(二)感觉记忆的特点和规律


感觉记忆在瞬时间能储存大量的信息。进入感受 器的信息几乎都被储存。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视觉信息约在1 秒钟内衰退,听觉信息约在4秒钟内衰退。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加工的,按刺激的 物理特征编码。
感觉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由于模式识别而被传送 到短时记忆中,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


2.激素和记忆



近来的研究表明,机体内部的一些激素 (hormone)分泌能够促进其记忆的保持。 麦科夫(Mcgaugh,1983),高德(Gold, 1984) 的研究证明,一定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后叶加压 素和肾上腺素等会影响记忆的保持。 为什么?这是因为某些激素能使大脑更好地注意 当前的输入信息,从而加强了记忆的保持。
第六章 记忆和表象

Outline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三节 三种记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 第四节 内隐记忆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memoery)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 再现(回忆和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 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评价:

目前关于暂时神经联系接通机制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神经元水平上和分子水平上探讨。 有一种假说把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看成是在 这条神经通路上的突触发生了某种解剖的或 生化的变化 。但这种假设机制尚缺少明确的 证据。 还没有揭露出痕迹是怎样产生的、脑神经细 胞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

中学教师资格证_教育心理学___第六章__知识的学习选择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_教育心理学___第六章__知识的学习选择题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2.知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

A.客观描述 B.关键特征 C.主观表征 D.内在规律3.由于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A.形式 B.深度 C.复杂程度 D.数量4.由于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A.形式 B.深度 C.复杂程度 D.数量5.()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6.()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7.()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8.()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9.()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0.()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1.()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2.()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3.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和()两个亚类。

A.动作技能;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心智技能;操作技能14.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是()。

A.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认知策略 D操作技能15.()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和自己的加工活动。

第六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六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六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笔记由山西大同大学教科学院13级小教一班柴航整理,版权所有。

这种理论揭示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突出了意义建构和社会文化互动在学习中的作用。

第一节建构主义概述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在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客观主义的哲学传统为基础的,认为学习就是把外在的客观的东西转移到学习者身上。

认知派的信息加工理论把研究中心放在认知活动的信息流程上,它看到了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编码和存储等,但信息加工理论不把学习看作是新旧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互动作用过程,因此与行为主义相一致,信息加工理论也是与客观主义传统相一致的。

建构主义则是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它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个体而存在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的由事物本身决定,人以原有的经验为背景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与解释。

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

教学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建构出新的经验,而这一过程往往是通过共同体的社会互动而完成的。

如何缩小学校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实现学习广泛而灵活的迁移,是建构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假设,一种推论,不是最终答案。

2知识并不能精确的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具体情境中需要再创造。

3尽管我们通过语言赋予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这种命题也得到了普遍人的认同,但这不意味着学生对此有同样的理解,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建构知识的,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中的学习历程。

学习的意义不在于教条式的知识掌握,而是不断深化,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灵活迁移。

(2)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与差异性。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获得了大量的经验。

对于接触过的事物,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认识,对于未接触的事物,他们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基于推理判断能力,形成自己的观点。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一)反应时实验: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减法反应时小结: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第六讲 记忆(1)

第六讲 记忆(1)
(三)记忆的SPI理论 人有多个记忆系统。各个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
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
理论假定:
①系统编码是串行的;
②存储是并行的; ③提取是独立的。
二、 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一)反响回路
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
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当外界刺激作用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便产
一、记忆的脑学说
(一)整合论 (美)心理学家拉胥里
记忆是整个脑皮层活动的结果,不是皮层上某
个特殊部位的机能。 实验: 破坏动物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大脑皮层破坏 的区域越大,记忆的丧失就越严重。
一、记忆的脑学说
(二)定位说
(法)医生布洛卡
记忆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 责的。
一、记忆的脑学说
内隐记忆: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 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 的、无意识记忆。 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 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 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这幅画有什么问题?
(四)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 短的时间(0.25-2秒)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
记忆由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 环节构成。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 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 的过程。
二、记忆的作用
记忆联结着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 习、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记忆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持续,失去记忆,人 的心理会出现断层,人将永远面临一个陌生的世界。 记忆是一切智慧的根源,是心理发展的奠基石。
(二)记忆是一个过程
1、编码: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类型(一)知识的含义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

(二)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可将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感性知识是主体对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理性知识是主体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的反映,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三)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由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知识可以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具体知识是对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抽象知识是对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等。

(四)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根据个体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所谓知识学习,就是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

(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符号学习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是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2.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3.命题学习命题学习(又称判断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学习命题,必先获得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的意义。

(二)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考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2、Newell 和 Simon 认为,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其一般结构如图所示:3、唐德斯减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及应用①实验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之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问。

②应用(经典实验):库珀、谢帕德的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波斯纳证明短时记忆包括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的实验;科拉克、蔡斯的句子-图画匹配实验;4、斯腾伯格加法反应时的实验逻辑及应用:①含义:完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

②前提条件: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

③实验目的:加因素法实验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并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

④实验逻辑:若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则它们是作用于同一加工阶段的;若两个因素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则它们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⑤应用:斯腾伯格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提取过程中,有四个独立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刺激编码阶段)、识记项目的数量(顺序比较阶段)、反应类型(决策阶段)、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反应组织阶段)。

5、“开窗”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比较直接的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的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所以称为开窗实验应用汉密尔顿和霍克基的字母转换实验,证明了字母转换作业分为三个阶段,即编码阶段、转换阶段和存储阶段;6、1967年,奈瑟尔出版《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长时记忆的知识结构

长时记忆的知识结构
第六章 长时记忆的知识结构
第一节 情境记忆与语义记忆
• 一、定义 • 二、编码
情境记忆与语义记忆
• 图尔文(Tulving,1972)将长时记忆分为 两类: – 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人们根据 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 这种记忆与个人亲身经历有关 • 由于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信息储存易 受干扰,情景记忆不够稳定、不够确 定
– 在情景记忆中,记忆是根据个人经验编 码,并且表现出很强的上下文效应。 — —“记得那时……”
处理的信息 信息的操作
应用方面
来源 单位 组织 指称 真实性依据 登录 时间编码 语言的作用 时间关系
情感的作用 推论能力 稳定性 提取 提取问法 提取结果 提取机制
回忆经验 提取报告 发展顺序 用途
经验证据
网络层次模型
• 基本观点 • 搜索的过程 • 模型的验证:范畴大小的验证 • 对模型的批评
基本观点
• 语义记忆是由概念之间的互相联系形成的 一个巨大网络,而且这个网络是有一定层 次结构的,知识的提取就是这个层次网络 作用的结果。
基本观点
• 在这个模型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 念,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对概念的 特征实行分级贮存。在每一级概念的水平 上,只贮存该级概念独有的特征,而每一 级的各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则贮存于上 一级概念的水平上。
情景记忆
语义记忆
感觉知觉
理解
事件、情节
事实、观念、概念等
时间性
概念性
自我
世界
个人的信心
社会的一致约定
直接经验
符号的
现存的、直接的
缺乏的、间接的


经验式、按主体的时间 抽象的,符号化的表现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记忆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记忆

第六章记忆一、记忆概述(选择、简答、论述)二、感觉记忆(选择)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选择、简答)四、长时记忆(选择、简答)五、遗忘(选择、简答)一、记忆概述(选择、简答、论述)1、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过程(1)传统心理学观点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可以表现为回忆,也可以表现为再认。

(2)认知心理学观点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提取。

记忆过程的上述三个环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3、记忆的种类(1)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①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的记忆。

储存时间大约为0.25秒~2秒。

②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1分钟,它的容量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

③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

储存时间很长,从一分钟以上到甚至终生。

容量没有限制。

(2)图尔文按照长时记忆储存的内容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①情景记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容易受到干扰,记忆不够稳定。

②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不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提取也比较容易。

(3)按照提取时是否需要意识参与可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①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又叫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②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表现有以下差别:①加工深度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并不影响内隐记忆,却对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课后题

认知心理学课后题

认知心理学课后题认知心理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章概述:从广义上讲,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

:口语报告是让被试在从事某种活动的同时或之后,将头脑中进行的心理活动操作过程用口语表达出来,主试记录下来,并根据有关结果对被试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

1、为什么认知心理学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P3:广义认知心理学包括信息加工心理学。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指的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将人的认知过程类比为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为核心研究人类认知的心理学,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包括感知、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2、认知心理学的三种研究取向之间有何异同?P15:(1)它们都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式,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2)信息加工研究取向奠定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3)联结主义研究取向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大脑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4)而生态研究取向则从更加整体的观点认识人的认知过程。

3、如何通过计算机工作过程来模拟人的认知过程?(1)把人的认知操作编制成计算机程序。

(必须有层次的、逻辑严密的、可运行的。

)(2)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验证,从中观察和了解人的认知活动过程在辨别、比较、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上的心理活动过程。

第二章注意过程: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这种加工是受人有意识地控制的,故称作控制性加工或注意性加工。

:是不受人所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

是平行的,可同时处理两个或多个项目,主要用在容易的、涉及高度熟悉项目的任务中。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同时出现在眼前时,我们常常只注意其中一个物体,而不是全部。

——注意的选择性。

(对个人很重要的词语会被注意到)感觉登记选择性过滤器觉察器短时记忆反应反应过滤器模型(知觉选择模型):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人的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有限,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整,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通过过滤的信息,被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贮存,其余信息暂存于某种记忆中,然后迅速消退。

当代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第六至八章)

当代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第六至八章)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举例说明认知结构是如何帮助学习者“超越所给信息”的。

人们如果要超越直接的感觉材料,那么,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把感觉输入归入某一类别,并根据这一类别进行推理,而且,还要根据其他相关的类别作出推理,这些相关的类别就构成了编码。

例如:当我们看到前面一位留着披肩发穿着药衣服的人时,我人所得到的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多,我们可以推断这个是位女子,她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等。

然而,我们不可能直接知觉到这些,所以我们必须超越所给的信息。

我们先判定这是一位女子,然后根据女子这一类别,作出推断。

简述促进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三种最基本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

简述奥苏贝尔提出的意义学习及其条件.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用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即心理意义。

画出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式图,并加以解释。

这一模式表示,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进入神经系统。

信息最初的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保持0。

25~2秒。

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它再次被编码,这时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焉,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也短的,一般只保持2。

5~20秒。

但是如果学习者作听复述,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就可以保持长一点时间,但也不超过一分钟。

经过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编码,信息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以备日后的回忆.大部分学习理论家认为长时记忆中的储存是长久的,而后来加快不起来的原因是由于“提取"这些信息的困难。

普通心理学第06章-记忆

普通心理学第06章-记忆
一、记忆系统的结构
二、感觉记忆系统
三、短时记忆系统
四、长时记忆系统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十分。
一、记忆系统的结构
记忆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所谓结构性 是指记忆在内容、特征和组织上有明显的差异。
记忆结构由3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记忆
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十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十分。
基于保持时间的记忆分类
感觉/瞬时记忆(sensory memory):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
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0.25-0.5ms)保存下来,这 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
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容量为7±2个组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十分。
记忆的定位说
代表人物:加拿大,潘菲尔德;前苏联,鲁利 亚
理论表述:记忆是由脑的特定部位产生的。记忆 与额叶和颞叶的某些部位有关(潘菲尔德);也与 某些皮层下组织有关(鲁利亚)。海马、乳头体、 丘脑背内侧核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特定部位,而两侧 颞叶可能是储存长时记忆的重要部位。
(3)结论:短时记忆存储的时间很短,如得不到复述将会
迅速遗忘。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十分。
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
1.平行扫描: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
行提取。
2.系列扫描:逐项依次地提取
(1)自动停止的系列扫描:对项目逐个进行的提取 ,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
(2)完全的系列扫描: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提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十分。

认知心理学长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长时记忆

• 健忘症的两种主要类型
– 顺行性健忘症(anterograde amnesia) – 逆行性健忘症(retrograde amnesia)
顺行性健忘症
• 顺行性健忘症的定义 • 顺行性健忘症的主要记忆特征
Cohen(1995) (1)影响LTM,但不影响Working Memory (2)影响不论记忆的通道 (3)不损害一般性知识(general knowledge,发病前牢固 获得的知识) (4)不损害动作技能 (5)显示出超特异性(hyperspecific)记忆(学习—测验 环境近乎完全匹配)
• 记忆时,尽量记住各种线索。
前摄抑制
对抑制的解释: Anderson & Neely(1996)
信息的提取的原理
• 分类(catagorization) • 编码特异性(encoding specificity)
– – – – Tulving and Thomson (1973) A: hot/COLD(联系密切),ground /COLD B: / COLD(无线索词) A组的特点:联系不密切的呈现过的线索词好于联 系密切而未呈现过的线索词

艾宾浩斯记忆研究中遗忘如此快的原因分析 时间因素; 记忆材料没有意义,使它们难以和已有的记 (the curve of forgetting) 忆产生联系而得到巩固; 艾宾浩斯在实验中记忆了许多无意义音节词 表,这些词表之间相互干扰。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原因
• 四种看法 – 衰退说 – 干扰说 – 压抑说 – 提取失败
• 知识表征的理论模型 • 核心知识系统
表征(representation)
• 表征是知识和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形式
– 动态(represent):对客观事物的加工过程 – 静态(something that represents):被加工的对象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理性知识B.具体知识、抽象知识C.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D.方式方法知识、普通原理知识2.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D.以上都正确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0.25~2秒B.0.2~25秒C.2秒到1分钟D.5秒到2分钟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块。

A.6±2B.6±1C.7±1D.7±2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6.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A.关于企鹅的定义B.某个明星的个人资料C.名人的自传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7.知识的同化反映的是新旧知识的()。

A.改造性B.累积性C.矛盾性D.对立性8.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9.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10.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12.可以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C.感觉记忆D.短时记忆1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认知和认知心理学?认知:认知是对知识的获得和应用的过程,也可以叫做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广义:一切对认知或认识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狭义:指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2、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内外原因是什么?内部原因:行为主义的失败。

认知心理学重视心理学研究中的综合的观点,强调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在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在扩大心理学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贡献。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贡献。

外部原因:(1)“三论”的影响(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2)计算机科学的影响(3)社会的需要,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需要(4)社会的实践教育和对智力的开发需要3、认知心理学有什么影响?(一)认知心理学否定了行为主义,重新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二)认知心理学将心理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为研究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或内部心理机制确立了一个新的具体研究方向,这个新的研究方向迅速渗透到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中,是心理学研究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包含如下:(1)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扩大(2)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3)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4)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化模拟等方法。

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特别受重视,利用被试的出声思考也得到了发展。

(1)减法反应时实验减数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2)相加因素法实验(3)“开窗”实验(4)出声思考(5)计算机模拟第二章知觉1、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觉的基本看法是什么?第一:知觉是寻求对信息的最佳解释过程。

第二:知觉过程具有积极主动性和选择性。

教育心理学——第6章: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6章: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考试大纲解读:1、识记知识、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的类型、记忆的三个系统。

2、理解知识及知识学习的分类、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提高知识概括效果的方法、遗忘规律及遗忘的原因。

3、比较三种知识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重难点提示:1、知识的类型.2、知识学习的类型。

3、三种知识直观的类型。

4、知识的遗忘及原因。

◆重点内容归纳: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2、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3、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由认知心理学家。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4、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分类。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5、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类。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6、知识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在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7、知识学习的作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生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8、知识直观: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主要有三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人们一 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和 时间无关 • 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 念这样的形式中 • 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 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素的干扰, 因而比较稳定
• 两者的区别: – 在语义记忆中,我们保存的是知识:如 常识,概念和理论。——“记得是……” – 在情景记忆中,记忆是根据个人经验编 码,并且表现出很强的上下文效应。 — —“记得那时……”
第六章 长时记忆的知识结构
第一节 情境记忆与语义记忆
• 一、定义 • 二、编码
情境记忆与语义记忆
• 图尔文(Tulving,1972)将长时记忆分为 两类: – 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人们根据 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 这种记忆与个人亲身经历有关 • 由于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信息储存易 受干扰,情景记忆不够稳定、不够确 定
第二节 网络模型
• 一、心理词汇 • 二、网络层次模型 • 三、激活扩散模型
心理词汇
• 定义 • 研究方法 • 可能的提取方式
网络层次模型
• • • • 基本观点 搜索的过程 模型的验证:范畴大小的验证 对模型的批评
基本观点
• 语义记忆是由概念之间的互相联系形成的 一个巨大网络,而且这个网络是有一定层 次结构的,知识的提取就是这个层次网络 作用的结果。
基本观点
• 在这个模型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 念,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对概念的 特征实行分级贮存。在每一级概念的水平 上,只贮存该级概念独有的特征,而每一 级的各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则贮存于上 一级概念的水平上。
搜索过程
模型的验证:范畴大小
对模型的批评
(1)熟悉效应 鲨鱼会动 鱼会动 动物会动 • 猪是动物 • 猪是哺乳动物
处理的信息
信息的操作
来源 单位 组织 指称 真实性依据 登录 时间编码 语言的作用 时间关系 情感的作用 推论能力 稳定性 提取 提取问法 提取结果 提取机制
应用方面
回忆经验 提取报告 发展顺序 用途 经验证据
情景记忆 感觉知觉 事件、情节 时间性 自我 个人的信心 直接经验 现存的、直接的 小 经验式、按主体的时间 记录 高 有限 易受干扰、易变易失 有意识的努力 某时某地做了什么 可变系统 对提取环境中的有用信 息和情景记忆储存的信 息的协同过程 回想起的过去 记得 晚 少 遗忘
对模型的批评
• (2)典型性效应:层次网络模型还难于解 释另一些现象,如典型性效应 (Typicality Effect)。所谓典型性效应 是指对一个范畴或概念的典型成员的判断 要快于非典型成员的判断。 • 火鸡是鸟 • 麻雀是鸟
激活扩散模型
• 基本观点 • 支持现象
基本观点
• 柯林斯认为,语义记忆是一个巨大的网络, 其中节点对应于概念,概念之间通过一定 的路径互相联系。一旦某个节点被激活, 它产生的兴奋会沿着节点间的路径扩散开 来,从而兴奋其他的节点。节点之间路径 的长短体现了概念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
语义记忆 理解 事实、观念、概念等 概念性 世界 社会的一致约定 符号的 缺乏的、间接的 大 抽象的,符号化的表现 低 高 变化、丢失 自动化 X 是什么 不变系统 由储存的知识的性质 所决定的知识的展开 过程 实现了的知识 知道 早 多(教育、智力和人工 智能) 语言分析
编码
• 两种编码说 • 核心观点:语义记忆之外是否存在有表象 编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