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合集下载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比赛说课稿)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比赛说课稿)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说课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本第 39 页,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及实验原理、实验设计理念、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学重难点、实验设计过程等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二、教材分析及实验原理《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后一节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等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一节综合与实践课程。

本节课的意义在于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体积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深化。

明白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运用不同的转化方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设计理念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内容,前面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可以用公式来计算的,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没有公式直接来计算,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到难度大,抽象,不易理解,所以,我们对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由理论推导改为实验探究。

让他们亲身经历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引导他们感悟求不规则物体体积时“转化”思想的应用,并且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同的转化方法,使学生有一个丰富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做中学”的乐趣。

本节课的创新点就是运用不同的转化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不规则物体,引导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乐于数学的同时,体验到数学思想应用广泛,并会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现实世界。

五、实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引导学生应用并掌握不同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方法。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不规则物体2.能够用水平尺和容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2.教学难点: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三、教学准备1.预先准备好不规则物体和水平尺、容器等测量工具2.将测量方法制作成可视化展示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体验引入不规则物体的概念,通过图片和示范来引出体积测量的需求。

2. 理解不规则物体介绍什么是不规则物体,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环境,寻找不规则物体,并在小组讨论中让学生发现和总结不规则物体的特点。

3. 体积的概念复习体积的概念,让学生再次认识到不同形状的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

4.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将测量方法制作成可视化展示,介绍使用水平尺和容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并通过实物操作演示。

5. 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测量的结果和问题,并指导学生纠错。

6. 总结与归纳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讨论测量的结果和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所学内容。

五、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实际操作的结果,学生是否能准确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不规则物体的了解更加深入,掌握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同时教学中也发现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更多的重复练习来弥补。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的操作实践,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全国实
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本次实验采用等积变形与排水法的原理,将橡皮泥捏成规则与不规则形状下排开水的体积是否相等,来验证“等积变形”的原理。

首先,我们制作自制器材,将橡皮泥分别捏成规则长方体和不规则形状,放入水中,观察水位的变化,记录下排开水的体积。

通过计算,得出橡皮泥的体积与其排开水的体积相等的结论。

问题二:怎样求出梨的体积?
本次实验采用排水法间接测量体积。

我们先测量出规则橡皮泥的体积,再读出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让学生发现橡皮泥的体积与其排开水的体积相等。

然后,将梨放入水中,测量水位的变化,得出梨的体积。

通过实验得到证明,学生更容易将两种物体的体积建立联系。

七、实验教学反思与评价
本次实验教学采用了等积变形与排水法的原理,通过制作自制器材、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
感受数学实验的魅力。

通过实验,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等积变形与排水法的原理,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本次实验教学也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创新了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数学知识。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通用2篇)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通用2篇)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通用2篇)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篇1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结合这一点,本节课在设计上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动手操作,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复习中,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具,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

在小组学习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真正达到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的目的。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不仅要靠常规教学去实现,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去拼,把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做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各种平面图形模型学生准备各种平面图形模型、七巧板学具教学过程⊙情境引入,点明课题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补充:除了这些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2、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一下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板书:图形与几何)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师生合作,复习整理1、平面图形的特征。

(1)课件呈现多个杂乱排列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将这些图形分类。

(2)组内交流:你是怎么分辨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么特征?(4)讨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5)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

(6)说一说圆与以上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图形的拼组。

(1)拼一拼。

①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是怎么拼成的。

②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是怎么拼成的。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我将从使用教材、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器材、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学过程、实验原理、实验创新要点、实验效果评价这八个方面来说。

一、使用教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

二、实验教学内容这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材安排的是测量橡皮泥和梨子的体积。

但是我在备课时,多次实验,发现有的梨能完全浸没水中,有的会浮在水上,而土豆不存在这个问题。

为了排除实验干扰,我将梨更换为土豆。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利用收集的或自制的实验器材,探究橡皮泥和土豆的体积,体验数学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自制器材:学生自制的压板,教师自制的透明容器、压板及刻度条。

常规器材:橡皮泥、土豆、细绳、烧杯、滴管、溢水杯、盆、尺子、生活中各种的容器。

(a)自制器材(b)常规器材图1 实验器材四、实验教学目标1.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实验越精细,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2.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3.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感受数学实验的魅力,感悟等量代换的思想。

五、实验教学过程我把本次实验分为课前实验初探、课上深入研究和课后拓展延伸这三个环节。

(一)课前:实验初探课前提出问题:怎样测量橡皮泥和土豆的体积呢?问题一:怎样求出橡皮泥的体积?看到橡皮泥,学生感到很亲切,虽然它不规则,但可以变形。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自然想到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把橡皮泥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再测量计算。

问题二:怎样求出土豆的体积?说到土豆的体积,受橡皮泥的影响,有学生说可以把土豆捣烂,变成土豆泥。

很快有学生质疑,这样做,还是原来土豆的体积吗?我告诉学生,由于水分和空隙的原因,土豆捣烂后,体积会有一点点变化,测量不够准确。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车江小学:杨江兰 2016-04-07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最后一节内容。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体积这一概念的理解。

明白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变形法”和“排水法”。

操作和实验贯穿课的始终,是一节很有价值的实践课。

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变形法”和“排水法”探究出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等积变形”和“等积代换”的数学思想,并运用“排水法”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内容,前面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用公式来计算的。

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没有公式来计算,学生感到很困难,不易理解,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中“做”比“知道”更重要。

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法、演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自己探究出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做学习主人的乐趣。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1、复习旧知识、导出新课题2、动手操作、获取新知3、拓展延伸、深化新知4、巩固练习、提高能力5、互动总结、课外讨论下面,我将对每个环节的教学进行具体的说明。

1、首先复习前面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与容积之间的关系。

然后出示一些物体让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是我们已学过的可以求出体积的物体。

那么剩下的形状各不相同的物体我们就称它为不规则物体。

从而引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5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5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青岛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5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概念;
2.掌握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3.运用体积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概念的讲解及理解;
2.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运用体积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向学生展示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它的体积大小;
2.让学生讲出如何测量这个物体的体积。

2. 概念讲解
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体积;
2.给学生讲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概念;
3.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体积概念。

3. 实战演习
1.让学生自己去找一些不规则的物体,测量它们的体积;
2.互相交流比较,看看结果是否相同。

4. 综合应用
1.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体积概念解决;
2.引导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

5. 总结回顾
1.让学生自己总结体积概念及测量方法;
2.提出存在的问题和疑问;
3.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展望下一节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注意事项
1.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长度、面积等基础概念;
2.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操作中;
3.学生需要注意测量精度,尽可能减少误差。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概念及测量方法,通过实际测量和应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不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体积概念,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有趣的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有趣的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学生为五年级小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然而,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来维持。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等基本几何体的特征,以及一些基本的几何运算。前置知识或技能主要包括:能够识别和描述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体的特征;会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可能存在的障碍有:对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将几何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有趣的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有趣的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承接了之前的学习内容,为后续学习更复杂几何体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主要知识点有: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包括排水法、溢水法等;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采用“逐步呈现”的方式。首先,我介绍长方体的特征和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引入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如排水法和溢水法,并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解答问题,从而深入理解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能够运用排水法、溢水法等方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学生能够自主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ppt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ppt

小研究二:
(1)测量不规则的橡皮泥的体积。
我的方法是:
因为前面初步渗透转化的思想,所以有更多的 同学想到想到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1、有的小组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 算出体积,再 捏成正方体体积,结果不一样,交流出现误差的原 因。 2、能捏成圆柱或圆锥吗?能,但必须会计算它的 体积。
小研究二: (2)测量土豆、西红柿、珊瑚(任选一个)的 体积。 我的方法:
小研究一:
做一种家常菜需要100毫升的奶,怎样测量
它的体积?
我的方法是:
能想到把奶倒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中 这种方法,目的初步渗透转化的思想,把不规 则的物体转化为规则的物体。
小研究二: (1)测量不规则的橡皮泥的体积。 我的方法是: (2)测量土豆、西红柿、珊瑚(任选一个)的 体积。 我的方法: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
义务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点 线 面 体

立体图形的认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认识展开图
立体图形的体积
体积、容积单位 的认识
实物的体积
规则物体的体积 不规则物体的
学情分析: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对学生来说是 一个抽象的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 飞跃。前面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是用公式计算,只要知道长、宽、高就可 以算出长方体的体积,只要知道边长就可 以算出正方体的体积,学生对求不规则物 体的体积没有公式来计算产生认知冲突。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学生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2)测量土豆、西红柿、珊瑚(任选一个)的 体积。 1、上升的水的体积=沉没在水中的物体的体积 2、下降的水的体积=沉没在水中的物体的体积 3、 溢出来的水的体积=沉没在水中的物体的体积 4、上升的水的体积+溢出的水的体积=沉没在水中的物 体的体积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

《不规则物体体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
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
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三、教学准备
量杯、水、梨、土豆、石块、橡皮泥、A4纸。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教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吗?如果要求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我们
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教师:(出示一张A4纸)严格来说,一张A4纸也是一个薄薄的长方体,那么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引导学生思考,悟出一张纸太薄了,可以用多些的纸来测量,再进一步
感悟到用整十、整百张来测量更便于计算。

板书:V1张=V100张÷100。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6篇)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6篇)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6篇)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 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首先说一说这节课的内容。

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最后一个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又学习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播放课件)圆锥的体积也是在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的基础上的又一个延伸,也为以后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播放体积公式课件)2、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有了清楚的认识,知道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具体问题,且经历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具有了初步的类比思维意识。

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因年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

3、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所述我制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4、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空心圆柱、圆锥容器、装有水的水桶。

二、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营上镇大坪小学李远【说教材】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最后一节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操作、小组合作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体积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深化。

明白求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可以用“排水法”【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算2.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3.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难点】利用排水法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方法。

【说教法学法】因为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内容,前面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用公式计算。

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学生对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没有公式来计算感到很困难,不易理解。

所以我更注意加强了直观多媒体的课件演示和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相结合,让学生领会用排水法可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向他们提出问题,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用排水法中的“物体完全沉入水里后的总体积一原来水的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

【说教学过程】在设计本节课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流程:1、情境引入,导出课题;创设情景提出问题2、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新知3、课堂实践、综合练习4、互动总结、课外讨论F面,将对每个具体环节的教学安排予以说明。

(一)复习引入、导出课题;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在课堂的一开始,课件出示长方体,问:这是什么物体?怎样求它的体积呢?课件出示正方体,问:这些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呢?这样就很好地复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了。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一等奖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一等奖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一等奖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1、《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一等奖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教学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_六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37教学目标:1、在立体图形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从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测量较大和较小物体的体积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出示一堆物体,其中有规则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也有不规则物体[乒乓球(凹陷的)、苹果、木块、泡沫塑料;橡皮泥、鸡蛋、石块、铁块、玻璃球;足球(瘪气的)、螺丝帽等],提问:(1)这些物体哪些会计算体积?怎样计算?(2)哪些不会计算体积?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能够直接计算出来吗?怎样计算呢?师板书课题: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2、分组实验,探索方案(1)引导学生进行归类(按照物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说明:在水里上浮的先不研究,本节课研究在水里是下沉的物体。

(2)组织讨论测量的方法。

怎样利用学过的知识来测量不规则的物体体积?怎样来转化?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什么?3、教师提出活动要求:(1)小组在土豆、橡皮泥、石块、铁块、玻璃球中选择一个,先估计物体的体积,再讨论测量方案,最后动手实验。

(2)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

(3)每项数据都要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

(4)把实验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第组年月日物体名称物体的体积测量方法估测值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5)观测数据时要注意科学准确。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一、导入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我们想象一下生活中常见的许多物品,如一块石头、一块木头等,它们并不都是规则的形状。

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计算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体积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

3.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熟悉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体积的概念及计算体积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明确体积的概念,即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计算体积的重要性,例如在建筑、工程、物理等领域中,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是非常关键的。

2. 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我们将介绍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已知公式计算,例如对于圆柱体、球体等,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求解;另一种是利用排水法、沙测法等实验方法求解。

我们将详细讲解这两种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其应用。

3. 实践操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我们将进行实践操作。

我们将展示如何利用公式求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实例,我们将通过实验方法求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实例,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求体积方法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和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应用。

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 通过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求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实践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操作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说课稿)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说课稿)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说课稿)一、知识与技能本节课主要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1.掌握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正确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能够理解体积的概念,寻找实际生活中的相关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体积的概念。

•掌握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图形和具体物体的形状测量它们的体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身边事物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出“体积”的概念,并与学生共同讨论。

•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与体积概念相关的实例。

2. 讲授操作方法(20分钟)•告诉学生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用分界线将物体分割成若干个规则图形,然后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最后累加得到总体积。

•让学生理解“规则图形”的概念,并给出几个实例。

3. 独立实践(40分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图形将一个不规则物体分割成若干个规则图形,并分别测量它们的体积,并最终计算出总体积。

•让学生完成一份练习册中的“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练习,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总结(10分钟)•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测验学生对于测算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勉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四、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以“讲授+实践”的方式进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操作,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后作业•自己寻找一个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用所学的方法测量它的体积并写一个实践报告。

•完成一份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册练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通过“导入——讲解——实践——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检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学生可能对于“规则图形”的概念仍然不理解,我在教学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案例来进行讲解。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测量不规则物体旳体积
主动思索 ,踊跃讲话 , 争做最佳旳自己 。
不规则物体
像这些形状不规则旳物体,怎么求它们旳体积呢?
土豆
西红柿
石块

请你帮帮我?
我旳体积是多少?
放入之前水旳体积是多少? 200ml
450ml
放入后
水和雪花梨旳体积 ( 450ml).
讨论:
上升旳水旳体积与雪花梨旳体积有 什么关系呢?
一种长方体水箱,长7分米,宽5分米,水深3分米。把一种铁球浸 没在水中,水面升高到5分米。这个铁球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解法一:
7×5 ×5-7 ×5 ×3 =175 -105 =70(立方分米)
答:这个铁球旳体积是70立方分米。
★解法二
7×5 ×(5-3) =35 ×2 =70(立方分米)
答:这个铁球旳体积是70立方分米。
上升旳水旳体积
(1) 图上哪一部分表达雪花梨旳体积?(2)算出这个雪花梨旳体 积是多少?
250ml 200ml
450ml
上升旳水旳体积即雪花梨旳体积
450-200=250(ml)=250(cm3)
探讨:
假如没有体积刻度,换成是 长方体容器,不规则物体旳 体积该怎样算呢?
考考你
5分米 3分米
5分米 7分米
物体必须完全浸没
你总结出一般规律了吗?
不规则物体旳体积=
( 升水法 ) 上升部分水旳体积 ( 降水法 ) 下降部分水旳体积 ( 溢水法) 溢出部分水旳体积
V物 = V(水+物)-V水
学以致用
看图分析:水面上升了( 1 )厘米
处理问题
一种长50cm,宽40cm,高40cm旳鱼 缸中放入几条金鱼,缸中水深28cm, 把鱼取出后,水面下降了3cm,这几 条金鱼旳体积共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我将从使用教材、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器材、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学过程、实验原理、实验创新要点、实验效果评价这八个方面来说。

一、使用教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

二、实验教学内容这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材安排的是测量橡皮泥和梨子的体积。

但是我在备课时,多次实验,发现有的梨能完全浸没水中,有的会浮在水上,而土豆不存在这个问题。

为了排除实验干扰,我将梨更换为土豆。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利用收集的或自制的实验器材,探究橡皮泥和土豆的体积,体验数学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自制器材:学生自制的压板,教师自制的透明容器、压板及刻度条。

常规器材:橡皮泥、土豆、细绳、烧杯、滴管、溢水杯、盆、尺子、生活中各种的容器。

(a)自制器材(b)常规器材图1 实验器材四、实验教学目标1.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实验越精细,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2.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3.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感受数学实验的魅力,感悟等量代换的思想。

五、实验教学过程我把本次实验分为课前实验初探、课上深入研究和课后拓展延伸这三个环节。

(一)课前:实验初探课前提出问题:怎样测量橡皮泥和土豆的体积呢?问题一:怎样求出橡皮泥的体积?看到橡皮泥,学生感到很亲切,虽然它不规则,但可以变形。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自然想到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把橡皮泥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再测量计算。

问题二:怎样求出土豆的体积?说到土豆的体积,受橡皮泥的影响,有学生说可以把土豆捣烂,变成土豆泥。

很快有学生质疑,这样做,还是原来土豆的体积吗?我告诉学生,由于水分和空隙的原因,土豆捣烂后,体积会有一点点变化,测量不够准确。

有其他方法吗?这时,有学生想到乌鸦喝水的故事,联想到可以把土豆放进装有水的容器里,根据水位的变化,测算出土豆的体积。

讨论结束后,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课余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这是我们共同设计的《实验报告单》,鼓励学生寻找多种方法。

我还告诉他们,课余时间,老师都在实验室,并准备了相关实验器材,供大家选用。

图2 与学生共同设计的实验报告单(二)课上:深入研究在学生亲历实验的基础上,课堂上展开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学生结合《实验报告单》,汇报实验情况。

实验一:测量橡皮泥的体积方法一: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量出棱长,算出体积。

这个方法很多同学都用过了,然而当大家的作品一起呈现时,新的问题出现了:我们很难捏成规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怎么办呢?同学们想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的说可以用尺子把每个面压平,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每个面都是平平的;有的说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要把每个角都捏成直角才行;还有的说,要判断它是不是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还可以量一量每组棱的长度,看是不是相等。

图3 学生用手捏橡皮泥方法二:把橡皮泥塞入规则可测的容器中,实现了方法的优化。

有学生找到这类不透明的盒子,把橡皮泥塞入,做成长方体。

量出长、宽、高,计算出体积。

这里的高要用盒子的高度减去露出的部分。

有学生提醒,盒子是有厚度的,长、宽、高都要从内部测量。

图4 把橡皮泥塞入不透明的盒子有的找到这类透明的盒子,可以直接从外部测量。

首先,零刻度线要找准位置。

读数时,眼睛要平视,尽量减少误差。

像这样,测量出长大约是13.45厘米。

图5 把橡皮泥塞入透明的盒子还有同学非常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把家里舀米的、喝药的量杯都用上了。

不用计算,直接观察刻度,就能得到橡皮泥的体积。

图6 把橡皮泥塞入舀米的量杯然而这些操作也存在问题,不管是用手压,还是用尺子压,都受到形状和尺寸的限制,橡皮泥表面很难压平整。

有同学制作了这样的压板,虽比较简易,但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受学生的启发,我制作了这样的器材,像这样压一压,很容易得到规则的图形。

图7 自制的压板接着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虽然同学们的方法各异,但都是把橡皮泥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再测量、计算。

转化后,橡皮泥的形状变了,体积不变。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橡皮泥的体积很难通过这样转化的方法准确测量。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实验,做得越精细,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实验二:测量土豆的体积方法一:测量土豆的体积时,一些同学是这样做的,先在烧杯里盛一定量的水,记录水位的高度,然后把土豆轻轻地放进烧杯,再次记录水位的高度,算出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

图8 学生测量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在实验操作中,同学们发现了几个要点:1.要使土豆完全浸没水中,开始盛的水量要适宜,如果太多,土豆还没完全放进去,水就会溢出来了;太少的话,土豆就会有部分露出水面。

2.为了减少误差,初始水位尽量在整刻度上,可以使用滴管进行调整。

3.读数据时,要平视刻度线,如果不在整刻度上,还要进行估读。

像这样,此时水位在770毫升和780毫升之间,中间偏上一点,大约是776毫升。

估读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特地制作了更加精细的刻度条,供他们选择使用。

方法二:有的同学是逆向思维,先把土豆放进烧杯,再加水,完全淹没土豆后,记录水位的高度。

然后把土豆拿出来,再次记录水位的高度,算出下降部分水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

拿出土豆时,要尽量把水沥干,以减少误差。

图9 学生测量下降部分水的体积方法三:还有同学想到了这种方法,把土豆放进盛满水的烧杯,水溢出流到盆里,将盆里的水倒进烧杯,直接观察刻度就能得到土豆的体积。

但学生发现倒水时水容易洒出来,盆里总有残留的水,数据存在明显误差。

图10 学生用盆盛溢出的水方法四:我介绍了溢水杯的用法后,他们再次实验,像这样,先把水倒进溢水杯,再用滴管把水位调整到与溢水口齐平的位置,然后把土豆轻轻地放进溢水杯,直接读取刻度,溢出部分水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

图11 学生用溢水杯盛溢出的水小结时,我启发学生思考: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经过交流,得出:把土豆的体积转化为水的体积后,土豆的体积就是其排开水的体积,这种实验的方法就是排水法。

(三)课后:拓展延伸学生在总结收获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橡皮泥是否可以用排水法测量体积呢?苹果、乒乓球这样浮在水面的物体,冰、盐这样溶于水的物体,又该怎样测量它们的体积?实验没有终止,研究没有终止。

同学们带着新的问题,走上了新的探究之路!六、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使用的是等量代换的原理。

橡皮泥可以变形,变形后体积不变。

将不规则的橡皮泥转化成长方体、正方体等规则图形,转化后物体的体积,就是橡皮泥的体积。

土豆不能变形,只能采用间接测量体积的方法。

通过计量排开水的体积,得到土豆的体积。

七、实验创新要点本次实验在有两处创新:1.调整实验对象将容易浮出水面的梨更换为土豆。

图12 将梨更换为土豆2.改进实验器材自制透明容器及压板,使实验更加精准。

图13 自制透明容器及压板自制刻度条,解决烧杯刻度过于稀疏,分度值大,不便读数的问题。

图14 自制刻度条借助溢水杯测量土豆的体积,减少误差,方便操作。

图15 使用溢水杯测量土豆的体积八、实验效果评价1.学生经历实验研究,体验“做”数学的过程这节课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课的观察实验行为不完全相同,重在学生动手操作,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感悟数学思想。

我把实验分为课前实验初探、课上深入研究、课后拓展延伸三个环节,各有所侧重。

课前,我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给予方法指导,并提供实验条件保障,让每位学生都能明确实验思路,进行自主实验。

课上,学生深入交流实验方法、结果和困惑。

孩子们带着思考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问题,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问题,问题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细致,一步步将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这样的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节课以探究橡皮泥、土豆的体积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容易把它上成理论层面的实验课,就是说理论上相等就视为相等。

而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操作、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实验。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新的问题,虽然有些问题还比较稚嫩,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

例如想到利用滴管控制原始数据减少误差,怎样才能判断是不是规则图形等?通过反复尝试,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之间的存在差距,物体真实的体积是很难测量准确的,只有不断提高实验的精细度才能让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这样的过程,渗透了极限的思想、辩证的思想。

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养成了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和热爱科学、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我的说课完毕。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