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中医辩证治疗特效方

合集下载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胃脘痛(胃下垂)1例,反胃、喛气,胃胀疼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胃脘痛(胃下垂)1例,反胃、喛气,胃胀疼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胃脘痛(胃下垂)1例,反胃、喛气,
胃胀疼
一位粉丝给我私信:“晟哥,我母亲胃下垂10多年了,胃下垂6公分。

一直偏瘦,有时反胃、喛气,胃胀疼,舌苔厚腻,您能帮忙看看么”
胃下垂是中老年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中医认为,此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

轻度胃下垂患者无明显症状,重度患者多形体消瘦、腹胀、恶心、嗳气、上腹部无规律性疼痛,进食后加重,平卧可缓解,腹中常见水声漉漉作响,部分患者可伴有眩晕、乏力、心悸等。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胃脘痛(胃下垂)1例
55岁,诊断为“胃下垂”,近一月来疼痛加剧,伴神疲乏力,纳少泛恶,口臭口干,胃脘部有振水音,心烦,大便时溏,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软无力。

辨治:此属热郁肝胆,脾气虚惫,运化无权,水饮停聚胃中。

治宜清利肝胆,温脾化饮,方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处方:柴胡、黄芩、干姜、桂枝、炙甘草、牡蛎、天花粉、茯苓(剂量因人而异),水煎服
按语:口臭、口干、心烦、舌边尖红,肝胆有热也;神疲纳呆,大便时溏,脉细无力,脾寒也。

胆热脾寒,气机不利,津凝不滋,则胃脘疼痛,且有振水音。

治宜清利肝胆,温脾化饮,本方正与之相合,加茯苓者,以加强化饮利湿之功。

注意:上面涉及组方并不适合每一个人,要辩证施治才行。

如果有任何健康问题,可以咨询晟哥,祝健康每一天。

温针灸合升陷汤治疗胃下垂36例

温针灸合升陷汤治疗胃下垂36例

温针灸合升陷汤治疗胃下垂36例目的:观察温针灸合升陷汤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

方法:36例患者采用温针灸合升陷汤加减(生黄芪30 g,党参、柴胡、升麻、当归、山萸肉各10 g,焦白术、葛根、白芍、枳壳各20 g,炙甘草5 g),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为91.6%。

结论:温针灸合升陷汤治疗胃下垂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标签:温针灸;升陷汤;胃下垂胃下垂是消化系统一种慢性渐进性疾病,临床多见于体形瘦弱者。

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痞满、隐痛,食后加重,泛酸、嗳气。

近年来笔者采用温针灸合升陷汤治疗本病,疗效明显。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36例全部为门诊病例,均经过X光钡餐透视或胃B超确诊。

其中男性20 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38岁;病程3个月~3年。

其中轻度23例,中度11例,重度2例。

1.2 诊断标准胃钡餐透视或胃B超显示胃小弯切迹低于两髂嵴连线1~5 cm者为轻度,6~10 cm者为中度,11 cm以上者为重度。

2 治疗方法2.1 内服中药升陷汤加减(生黄芪30 g,党参、柴胡、升麻、当归、山萸肉各10 g,焦白术、葛根、白芍、枳壳各20 g、炙甘草5 g)水煎服,每日1剂。

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

兼有便秘者加火麻仁15 g,腹痛甚加台乌10 g,泛酸者加海螵蛸10 g,呕恶者加生姜、法半夏各12 g,苏叶10 g,心烦者加栀子10 g。

2.2 穴位选取中脘、气海、足三里(双)等穴。

手法及操作:患者呈仰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1.5寸毫针,中脘施捻转补法,气海施呼吸补法,足三里施捻转加提插之复合补法,诸穴得气后,各穴交替施针10 min后,在针尾挂上1.5 cm高的药艾柱行温和灸。

每穴灸5~8 min,以局部皮肤潮红能耐受为宜。

每日1次,14 d 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疗期间,嘱患者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针灸治疗后及饭后均应卧床休息30 min并注意腹肌锻炼,以增强疗效。

胃痛(胃下垂)-针灸治疗学

胃痛(胃下垂)-针灸治疗学
胃痛
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要 求
病例导入
刘某,男,47岁,工人。
有胃痛史近6年,胃腕痛受寒、疲劳、饮食不慎、情志不和时易 发。当地医院诊断为“胃溃疡”。前天胃痛急性发作,疼痛剧烈, 服药物效果不好,遂来我科诊治。检查: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 患者呻吟,表情痛苦。舌红,苔薄白,脉弦紧。
2.《灵枢-杂病》: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 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
3.《标幽赋》:脾冷胃痛,泻公孙而立愈。
4.《针灸大成卷九》:腹内疼痛,内关、三 里、中脘。
病例导入
刘某,男,47岁,工人。
有胃痛史近6年,胃腕痛受寒、疲劳、饮食不慎、情志不和时易 发。当地医院诊断为“胃溃疡”。前天胃痛急性发作,疼痛剧烈, 服药物效果不好,遂来我科诊治。检查: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 患者呻吟,表情痛苦。舌红,苔薄白,脉弦紧。
操作
毫针常规刺。寒邪犯胃和脾胃虚寒者,可加用灸法。急性胃痛每 日治疗1〜2次,慢性胃痛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2.其他治疗
(1)穴位按压
取至阳、灵台。俯伏位,用 双手拇指按揉3〜5分钟。用 于急性胃痛。
⑵耳针
取胃、十二指肠、 脾、肝、神门、 交感。每次选用3 〜5穴,毫针刺法 或压丸法。
⑶拔罐
西医范围
西医学中,胃痛多见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胃肠神经官能症、胃黏膜脱垂、胃痉挛、胃扭转、 胃下垂等疾病中。
【辨证要点】
主症
上腹胃腕部疼痛。若暴发疼痛,痛势 较剧,痛处拒按,饥时痛减,纳后痛增 者为实证;痛势隐隐,痛处喜按,空腹 痛甚,纳后痛减者为虚证。
证型 (实)
寒邪犯胃:胃痛暴作,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恶 寒喜暖,口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乌梅丸----胃下垂

乌梅丸----胃下垂

乌梅丸----胃下垂胃下垂是脏腑器官下垂,不是胃气不降。

要辩证论治。

一肝旺脾弱,胆热胃寒之证。

予乌梅丸加味:乌梅40g、川椒10g、熟附片10g、桂枝10g、北细辛10g、干姜30g、炒枳壳30g、苍术30g二肝脾阴亏,胆郁胃燥之证。

一贯煎合四逆散加减:北沙参30g、麦冬30g、黄精30g、瓜蒌仁20g(炒碎)、生地15g、柴胡10g、白芍30g、炒枳壳30g、肉苁蓉30g、杏仁15g、黄芪30g、苍术30g辨病加药:黄芪30-60g升补脾气,加炒枳壳、苍术各30g病例案1:患者,女,36岁患轻度胃下垂(胃小弯角切迹在髂嵴连线下4.5cm)5年,长期服补益气丸及单验方不效。

刻诊:形体消瘦,面色苍黄,腹胀下坠,餐后加重,嗳气,大便时干时稀,舌边尖红,苔黄白相间而腻,脉弦弱。

案2:患者,女,38岁患轻度胃下垂(胃小弯角切迹在髂嵴连线下4cm)7年,迭服中药乏效。

刻诊,形瘦体弱,面色青黄略显晦暗,腹胀,餐后加重,胸胁满闷,心烦易怒,口干,便秘,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细稍数。

辩证论治[ 胃下垂是西医病名,系指人站立时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属器官性病变,中、重度较难治。

查阅现代中医文献,胃下垂归入“腹胀”、“腹痛”、“胃脘痛”进行辩证论治者,分型繁琐,持论空泛,令人无所适从。

更有简单地将胃下垂与李东垣的中气下陷对号入座而倡用补中益气汤者。

第一,从主症看,胃下垂的主症是腹胀,餐后加重,方书归咎于脾不运化。

脾何以不运化?肝旺乘脾故也。

《素问》云“厥阴气至为(月真)胀”,则厥阴肝木病变为矛盾之主要方面。

第二,从病位看,胃下垂的病位仅仅在脾胃吗?西医的胃下垂,相当于中医的“胃下”、“胃缓”。

《灵枢》云:“胃下者,下管约不利。

”什么是“下管”?近代解剖学证实,古人所称的“下管”,就是胃膈韧带和胃肝韧带。

胃下垂的发生,就是由于这两条韧带松弛下垂,无力撑托胃体所致。

大家知道,韧带属筋,而肝主筋,筋病应治肝。

第三,从体质看,胃下垂多见于形瘦体弱,面藏带黄的木形之人。

胃下垂诊疗指南

胃下垂诊疗指南
动 ,重复 2  ̄3 0 0次,用力适度 ,以皮肤 出现紫红色皮下 出血点为度 。适用 于 胃脘痛实证 、热证 。 35 熨敷 食盐适量炒热 ,乘热敷熨 胃痛部位,民间用 . 治胃寒作痛 。
( 本文 主要起 草人 :唐 旭东 李振 华
( 文娟 张
每次选用 3 穴, ~5 毫针轻 中度刺激 , 也可用王不留行贴压。
胃下垂 (at poi)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 , g so ts r s 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 的病症 。多发生在瘦长体形、 久病体弱 、 期卧床少动者 ,常伴有其他脏器下垂 。凡能 长 造成膈肌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动力 降低,腹腔压力降低, 腹肌收缩力减弱, 胃连接的韧带过于松弛等均可导致 胃 与 下垂 。 本病一般预后较好 ,个别患者因体质 、慢性疾病影 响及治疗不及时可发生 胃扩 张、胃扭转等 。 本病属于 中医 学的 “ 痞满 ” 胃脘痛 ” 胃缓 ”等病证范畴。 、“ 、“ 1 诊 断依据 11 临床表现 . 11 症状 轻度 胃下垂患者多无 明显症状 。中度 以上 .1 . 胃下 垂患者则表现 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饱胀感 ,食后尤 甚 ,并可见嗳气、厌食、便秘、腹痛等症状 。腹胀可于 餐后 、站立过久和劳累后加重 ,平卧时减轻 。此外 ,患 者常有消瘦 、乏力 、低血压 、心悸和眩晕等表现。
根据站 立位 胃角切迹与两侧髂嵴连线 的位置 ,将 胃 下垂分 为三度 : 轻度: 角切迹 的位置低于髂嵴连线下 1 - . 0
5 c 中度 : . m; 0 角切迹 的位置位于髂 嵴连线下 51 1. m; . 0c ~ 0 重度:角切迹 的位置低于髂嵴连线下 1. m 以上 。 01 c 1 诊 断要点 - 3 1 . 多发生于瘦长体形 ,经产妇及消耗性疾病进行性 .1 3

胃下垂中医应该怎么治疗?

胃下垂中医应该怎么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胃下垂中医应该怎么治疗?
导语:胃下垂的治疗,是需要注意的,一般的可以尝试一些中医治疗的解决方法,因为中医治疗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一些副作用,比如红参,肉
胃下垂的治疗,是需要注意的,一般的可以尝试一些中医治疗的解决方法,因为中医治疗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一些副作用,比如红参,肉桂或者是云苓这些中药都可以有效的治疗。

①红参12g,黄芪30g,母鸡肉500g。

将上3味共放入瓷碗内,加水适量,食盐少许,隔水炖2小时。

分早晚2次,喝汤吃鸡肉,每周服1剂,连服5至6剂,有显着疗效。

②先将桂圆肉30g加水煮沸,待冷后将鸡蛋1至2个打入碗内,用煮好的桂圆肉水冲入蛋中,搅匀,蒸熟食用。

每日早晚各食1回,直至痊愈。

③肉桂1g(刮去粗皮生用),五倍子2g(炒),何首乌3g(炒)。

将上药分别研末,然后混匀。

每天1剂,用凉开水1回送服完,20天为1疗程,连服1至2疗程。

④云苓25g,党参、黄芪、山药、当归、山楂各15g,柴胡、郁金、白术、枳壳、鸡内金各12g,甘草、陈皮、升麻各9g,大枣10枚。

痛甚加元胡12g。

肝脾下垂加鳖甲31g。

溃疡加白芨12g、乌贼骨15g。

水煎服。

每天1剂,分2次服。

⑤苍术10g。

水煎服。

1日服数次。

⑥荔枝5g(去皮),酒50ml。

加水至1碗,煮开10分钟后食。

⑦韭菜子60g。

洗净捣烂,加蜂蜜120g,调匀,开水送服01日1回。

⑧先将米糠500g放入锅内,以文火炒至黄褐色,再放入鸡内金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麻瑞亭治验集---胃下垂

麻瑞亭治验集---胃下垂

麻瑞亭治验集---胃下垂麻瑞亭治验集中卷病症胃下垂胃下垂,系因中气虚弱,脾湿不运,食停不化使然。

【脉证机理】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土阳旺,则胃气顺降而善食纳,脾气升运而善消磨。

由于饱食未化,或因长期站立工作,或因车马颠簸,或因产后下床过早,致使中气虚弱,脾胃不和,运化迟缓,久则脘腹胀满,下坠隐痛,是病胃下垂。

胃气滞而不降,故而食纳减少。

旧谷不去,新谷不入,故症见不思饮食,食也难消。

中脘壅满,胆胃上逆,故兼见头昏脑胀,心慌气短等症。

肝脾不升,可见腹胀,大便先干后溏,或干结难下。

气滞不降,故脉现细濡、寸关大,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和胃,平胆疏肝,宽胸降逆。

【方药】云茯芩9克焦白术9克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炒苍术9-12克陈枳壳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草蔻仁6克炒干姜5-6克。

水煎温服。

【方解】云茯苓、焦白术,健脾和胃;炒苍术,健脾消胀;炒杭芍、粉丹皮,平胆疏肝;陈枳壳、法半夏,宽胸利气降逆;广郁金、延胡索,疏肝止痛;草蔻仁、炒干姜,温中暖下。

【加减】脾湿肝郁,下陷不升,脉现关尺大者,加桂枝木6-9克,舒肝以升陷。

大便干结者,加肉苁蓉15克,润肠以利便。

胃脘痛胀者,加天台乌6-9克,理气以止痛。

胸膈闷满不适者,加薤白9克,利气以宽胸。

小便黄赤,舌苔厚腻者,加淡竹茹9克、焦山栀6-9克,清肺润燥,通利膀胱,以祛湿热。

【按语】胃下垂,属脏器下垂之一,医者多辨为中气下陷,以升提之药治之。

验之临床,脾湿重而胃气逆,脉现寸关大者,亦屡见不鲜。

从症治疗无效,必须从脉,以健脾利湿、和胃降逆、舒肝化瘀之法,使滞气开而胃纳增,清气升而宿食化,中气健运,痞满消除,则病渐愈。

不可一见“下垂”二字,而概谓之中气下陷,径用升提之法,使肺胃更逆。

病不唯不愈,反而食纳全废,日渐危笃。

大便秘结一症,因肺津不能濡润大肠所致。

此系寒燥,而非热结,一切苦寒伐泄之品,绝非所宜。

在温中暖下、疏肝理气之中,酌加润燥利便之品,俾使中土健旺,大肠沾濡,气机畅利,则便坚自可消除。

个人医案(一)胃下垂的中医治疗

个人医案(一)胃下垂的中医治疗

个人医案(一)胃下垂的中医治疗
病案:张某,男,52岁,胃脘部下坠感3年加重半月来诊。

患者3年来,经常感觉到饭后胃脘部下坠感,在医院做钡餐透视显示胃下垂,在外院不间断的治疗,但是疗效不显,现患者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疲乏无力,眠一般,小便可,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脉虚。

病机分析:脾主运化,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失于运化水谷,则食欲不振;气血生化不足,则形体消瘦,疲乏无力;失于运化水液,则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大便稀溏。

脾主升清,脾胃虚弱,则升举无力,故胃脘部下坠不适。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45g当归10g党参20g炒白术10g柴胡6g升麻6g陈皮3g 金樱子10g枳实10g鸡内金15g生麦芽15g白扁豆10g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患者服用5剂后,胃脘部下坠感减轻,食欲较前好转,但仍感疲乏无力。

效不更方,上方去陈皮、白扁豆、枳实,加砂仁6g、仙鹤草45g、枳壳10g、醋莪术15g。

患者再服用7付,胃脘部下坠感消失,纳食正常,乏力感明显减轻。

患者不愿意继续服用汤剂,以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善后。

按语:
1、补中益气汤是治疗中气下陷引起的脏器下垂的效方,但在临床上常常需要化裁;
2、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明,金樱子、枳壳具有收缩平滑肌的作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参考现代中药药理学会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3、仙鹤草很多人单纯认为它是一味收敛止血药,其实它也是一味非常好的补虚药,尤其擅于补气;
4、醋莪术,具有活血化瘀,消食除积的作用,我在临床上常常用这味药来消食,而且其消食的效果要优于一般的消食药。

两则胃下垂的食疗和药用偏方

两则胃下垂的食疗和药用偏方

两则胃下垂的食疗和药用偏方
*导读:胃下垂在西医方面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认为,胃下垂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所以中医内治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为主。

下面介绍几则中医治……
胃下垂在西医方面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认为,胃下垂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所以中医内治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为主。

下面介绍几则中医治疗胃下垂的偏方:*鸡汤红参黄芪
红参12克,黄芪30克,母鸡肉 500克。

加水适量,食盐少许,共放入瓷碗内,隔水炖2小时,分早晚两次喝汤吃鸡肉,每周服1剂,连服5~6剂有显著疗效。

方中红参、黄芪甘温补中益气,鸡肉性味甘温调补脾胃,与参、芪合用,共奏补脾益气,升举胃体之效。

*中药外敷
药用蓖麻仁10g,五倍子5g,共捣烂如泥状,敷于脐中,纱布包裹,每日早、中、晚各热熨1次,隔4天换药1次。

注意:孕妇和吐血者忌用。

由于胃下垂的患者平时要保持愉快平和的心境,平时饮食宜少吃多餐,不油腻易消化,饭后平躺。

(美文搜集整理)。

中医医案——胃下垂

中医医案——胃下垂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阳涤饮法治愈胃下垂病案:何某,男性,54岁。

初诊:1974年2月。

主诉及病史: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胃下垂,病已数年,其主要症状为胃中终日辘辘有水声,中脘部常觉怕冷,有时觉闷胀,少气懒言,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喜食干燥炒香食物,如锅巴、炒米等物,食后觉得胃中舒适。

喝多汤水反觉难受,甚至必呕吐干净乃快。

诊查:口淡不渴,精神委靡不振,脉沉细,缓而无力,舌质淡红,苔白滑。

辨证:中气下陷,寒饮留中。

治法:温阳涤饮,升提中气。

处方:茯苓30g 肉桂9g 焦白术12g 炙甘草9g 炙黄芪24g 升麻9g 5剂二诊:中脘畏冷见好,精神稍好,以原方肉桂改为6g,再服药10剂。

三诊:诸症均有改善,胃中辘辘之声大减,精神及饮食均渐转佳,脉象见有力。

处方:茯苓30g 肉桂6g 焦白术12g 炙甘草9g 炙黄芪30g 升麻9g 10剂四诊:诸症痊愈,胃中辘辘有水声已完全消失,脉象均匀有力,能胜任日常工作。

为善后及巩固疗效计,嘱服黄芪建中汤(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黄芪),方中黄芪用量为30g。

20剂后停药。

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语以上医案属痰饮证,故选用温阳涤饮法治疗而获效。

温阳涤饮的苓桂术甘汤在临床应用颇为广泛,但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当分清阳虚和饮邪哪个偏重。

中脘恶寒或背心恶寒,脉弦都是饮病的特征,故有弦脉主饮之说。

凡有此证者,均可用温阳涤饮法。

第二,如并见少气懒言,中气不足之证者,可于方中加入党参、黄芪各9~15g,补脾益气。

第三,苓桂术甘汤中,原方桂乃指桂枝,在本方之中可改用肉桂,余体会其温阳之功更佳。

第四,如病者不单中脘恶寒,而又见其他部位局部恶寒或全身恶寒者,证属阳虚,可于方中加入制附片9~15g(先煎入药)。

其他证候可随证加减。

总而言之,温阳涤饮一法,温阳与涤饮应配合得当,则可取药到病除之效。

胃下垂最佳治疗方法2篇

胃下垂最佳治疗方法2篇

胃下垂最佳治疗方法2篇第一篇:胃下垂的中医治疗方法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常见于女性,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日常护理和治疗。

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越来越严重,这将严重影响消化道的功能,影响身体健康。

下面是胃下垂的中医治疗方法。

1. 食疗胃下垂病患者需要饮食清淡,避免过于油腻、刺激性、辛辣及大量食物,多吃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例如豆腐、鸡蛋白、瘦肉等。

同时,应每餐多次少量进食,不要饱食过度或长时间饥饿。

2. 穴位按摩对于胃下垂,中医治疗方法之一就是穴位按摩,可以刺激脾胃经脉的气血循环,调整脾胃功能。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膻中、中脘、关元等穴位。

3. 药膳调理药膳对于胃下垂的治疗非常有效,一些中医药材例如枸杞子、山楂、大枣、生姜等可入药膳中进行煮汤调理,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脾胃功能。

4. 草药治疗胃下垂可以通过中药治疗进行缓解。

中药的治疗需要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诊断患者的中医病名,针对症状选用中药进行治疗。

总之,中医治疗胃下垂需要遵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合理运用中药和食疗方法进行治疗,定期前往医院进行针对症状的治疗。

同时还需要调整个人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积极预防身体状况的恶化。

第二篇:现代药物治疗胃下垂的方法胃下垂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病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使症状严重化。

在现代医学中,治疗胃下垂的方法相对比较多,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本文将介绍现代药物治疗胃下垂的方法。

1. 胃复康胶囊胃复康胶囊是国内唯一一种用于治疗胃下垂的中药胶囊。

主要成分为五味子、陈皮等多种草药,可以调节脾胃功能,改善胃下垂症状。

每次1~2粒,每日2次,连续服用1~3个月。

2. 马来酸多沙唑嗪口服液马来酸多沙唑嗪口服液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病症的药物,可以缓解胃下垂症状,增加胃肠道管腔的张力,促进进食的排空,并减少患者的胸口疼痛。

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连续使用1~2周。

麻瑞亭治验集---胃下垂

麻瑞亭治验集---胃下垂

麻瑞亭治验集---胃下垂麻瑞亭治验集中卷病症胃下垂胃下垂,系因中气虚弱,脾湿不运,食停不化使然。

【脉证机理】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土阳旺,则胃气顺降而善食纳,脾气升运而善消磨。

由于饱食未化,或因长期站立工作,或因车马颠簸,或因产后下床过早,致使中气虚弱,脾胃不和,运化迟缓,久则脘腹胀满,下坠隐痛,是病胃下垂。

胃气滞而不降,故而食纳减少。

旧谷不去,新谷不入,故症见不思饮食,食也难消。

中脘壅满,胆胃上逆,故兼见头昏脑胀,心慌气短等症。

肝脾不升,可见腹胀,大便先干后溏,或干结难下。

气滞不降,故脉现细濡、寸关大,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和胃,平胆疏肝,宽胸降逆。

【方药】云茯芩9克焦白术9克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炒苍术9-12克陈枳壳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草蔻仁6克炒干姜5-6克。

水煎温服。

【方解】云茯苓、焦白术,健脾和胃;炒苍术,健脾消胀;炒杭芍、粉丹皮,平胆疏肝;陈枳壳、法半夏,宽胸利气降逆;广郁金、延胡索,疏肝止痛;草蔻仁、炒干姜,温中暖下。

【加减】脾湿肝郁,下陷不升,脉现关尺大者,加桂枝木6-9克,舒肝以升陷。

大便干结者,加肉苁蓉15克,润肠以利便。

胃脘痛胀者,加天台乌6-9克,理气以止痛。

胸膈闷满不适者,加薤白9克,利气以宽胸。

小便黄赤,舌苔厚腻者,加淡竹茹9克、焦山栀6-9克,清肺润燥,通利膀胱,以祛湿热。

【按语】胃下垂,属脏器下垂之一,医者多辨为中气下陷,以升提之药治之。

验之临床,脾湿重而胃气逆,脉现寸关大者,亦屡见不鲜。

从症治疗无效,必须从脉,以健脾利湿、和胃降逆、舒肝化瘀之法,使滞气开而胃纳增,清气升而宿食化,中气健运,痞满消除,则病渐愈。

不可一见“下垂”二字,而概谓之中气下陷,径用升提之法,使肺胃更逆。

病不唯不愈,反而食纳全废,日渐危笃。

大便秘结一症,因肺津不能濡润大肠所致。

此系寒燥,而非热结,一切苦寒伐泄之品,绝非所宜。

在温中暖下、疏肝理气之中,酌加润燥利便之品,俾使中土健旺,大肠沾濡,气机畅利,则便坚自可消除。

胃下垂姜疗方案

胃下垂姜疗方案

胃下垂姜疗方案胃下垂是指由于胃的肌肉与韧带松弛,或腹内压降低,导致胃的纵轴向下延长胃大弯明显降低,垂至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的病症,此病多见于妇女及瘦长体型者。

推荐食材大米、猪肚、桂圆、黄芪、党参、卷心菜、猴头菇、杏仁中医解析中医认为,胃下垂多是由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机阻滞、内伤七情等导致的脾胃脏腑功能失调,此病的治疗除了要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以治本外,还应化饮、降逆、行气、活血、辛开苦泄以治标。

症状表现胃下垂的症状表现主要有腹胀及上腹不适,腹部持续性隐痛,饭后活动时常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顽固性便秘等,此外胃下垂患者因精神负担过重,常有失眠、头昏、头痛、抑郁等表现。

饮食宜忌宜宜多高热量、多糖、低脂肪的食物;宜食用加工精细、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宜多食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宜多食米、面、豆制品、鱼类及新鲜蔬菜和水果。

忌忌食干硬、不易消化、不利吸收、质地偏硬的食物;忌食过于油腻、辛辣刺激、生泠等食物;忌食流质和半流质食物。

日常调理1、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证饮食营养均衡。

2、多饮开水,多食新鲜蔬果,定时排便,防止便秘。

3、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既可增强体质,又可防止胃下垂继续发展。

4、用餐时速度不可过快,要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及增强胃蠕动。

5、宜少食多餐,每餐七八成饱即可。

6、进食后不要立刻参加重体力劳动或进行剧烈活动。

方一将适量生姜、甘蔗洗净,去皮,同放榨汁机内榨汁,每次取90毫升饮用,每天三次。

方二炮姜118克,炒麦芽88克,乌梅肉158克,神曲176克,择净,研末,蜂蜜为丸,每次取8克,以米汤送服,每天三次。

方三248克生姜择净,榨汁,人参118克研细,与290毫升蜂蜜同放锅中,以小火熬成膏,每次取8克以开水冲服,每天两次。

方四党参、黄芪各8克,研成细末,加入2片生姜捣烂,加入适量米醋调为糊状,外敷在肚脐处,包扎固定,每天换一次药,持续3 ~ 4周。

脾胃病科 胃缓(胃下垂)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脾胃病科 胃缓(胃下垂)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胃缓(胃下垂)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第2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主要症状:脘腹痞满或坠胀,嗳气不舒,纳差,乏力。

次要症状:胃脘疼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便溏,畏冷,消瘦。

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青年女性及中老年人多见,多发生于瘦长体形患者、经产妇及慢性病患者,治疗疗程长,难度大。

根据病史、症状、体形及影像学检查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2版(贝政平、蔡映云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

(1)多发生于瘦长体形,经产妇及消耗性疾病进行性消瘦等。

(2)不同程度的上腹部饱胀感,食后尤甚,嗳气,厌食,便秘,腹痛。

腹胀可于餐后、站立过久和劳累后加重,平卧时减轻。

亦可出现站立性晕厥、低血压、乏力、头晕等“循环无力症”的其他内脏下垂的表现。

(3)肋下角常小于90°;站立时触及较明显的腹主动脉搏动;振水声;以双手托扶下腹部,往上则上腹坠胀减轻;可触及下垂的肝、脾、肾等脏器。

(4)X 线钡餐造影检查可见胃小弯角切迹、胃幽门管低于髂嵴连线水平;胃呈长钩形或无张力型,上窄下宽,胃体与胃窦靠近,胃角变锐。

胃的位置及张力均低,整个胃几乎位于腹腔左侧。

(二)证候诊断1.脾虚气陷证:脘腹坠胀,食后益甚,或便意频数,或久泄不止,肛门重坠,或脱肛,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便溏,眩晕。

舌淡,脉弱。

2.脾虚阴损证:脘腹坠胀,胃脘痞闷,食后更显,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烦渴欲饮,午后颧红,小便短少,大便干结。

舌体瘦薄,苔少而干,脉虚数。

3.脾肾阳虚证:脘腹坠胀,食后更甚,喜温喜按,食少便溏,畏冷肢凉,胃中振水,呕吐清水,神疲乏力,腰酸。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虚气陷证治法:补气升陷。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合升陷汤加减。

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炙甘草、柴胡、升麻、枳壳、陈皮、桔梗等。

针灸治疗胃下垂

针灸治疗胃下垂

针灸治疗胃下垂1 针法手法“胃下垂”属于祖国医学的“胃疼”、“腹胀”、“呕吐”范畴。

系指胃体X线检查在膈肌连线以下超过3 cm者。

其临床诊断十分明确,分轻、中、重三型。

中医有关“胃下垂”的论述,最早见于《灵枢•本脏》。

称为“胃下”,经曰“脾应肉,肉胆固醇坚大者,胃厚;肉捆者,胃薄。

肉捆小而身者,胃不坚;肉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胃下”即指“胃下垂”而言。

现代医学认为:“胃下垂”主要是由于胃膈韧带与胃肝韧带松弛所致。

而按中医理论脾主全身肌肉,韧带和腹肌自然属肉的范畴。

因此治肉当先治脾,故此症与脾有着直接的关系。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这说明胃与脾一同完成腐熟水谷运化精微的生理功能。

胃为水谷之海,以降为顺。

脾主开化。

其用于健运,以升为顺,脾胃相合,升降各有所主。

脾胃伤则升降失调,而生病变。

胃下垂则是其病变之一。

《医贯》曰:“夫因肌饱劳役,损伤脾胃,或因饮食不调,或因劳累过度,或饥或饱之后加之劳力,或劳力之后加之饥饱,皆内伤也。

”此是指出造成脾胃内伤的因素,脾胃内伤则功能失调可导致各种疾患,胃下垂亦在其中。

《证治汇补•胃脘痛》曰:“……亦由清痰食积服郁于中,七情九气触于内,是以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妨碍道路而痛也。

”此是指由于情志的因素致伤脾胃,而亦可导致本症。

又《素问•正常政大论》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天”阴精所奉为脾胃和,谷气上升。

阳精所降为脾胃不各,谷气下流,脾胃虚弱,清阳不升,中气下陷,而直接导致胃下垂。

“胃下垂”的辨证分型可分为中气下陷、脾胃虚寒、肝气犯胃三个类型。

中气下陷型:多见于禀赋素弱,心脾两虚,脏腑失调,思虑过度,劳倦失逸、努伤捩损,气血郁滞等情形。

脾胃虚寒型:多见过食生冷、饥饱无常、脾虚胃弱、脾胃两虚、气虚阳亏、阴血足等。

肝气犯胃型:常见于情志抑郁、肝胃不和、怒气气陷,而肝气犯胃等情形。

李可疑难杂症医案: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胃下垂重症

李可疑难杂症医案: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胃下垂重症

关注【愉享中医】,关注生命健康!本号所发方剂以上世纪90年代以前出版的医著为主。

文中方剂仅限于学术交流,患者应在中医大夫或中药师指导下加减使用,切勿自行套方,免出意外。

灵石财委主任王守义,56岁。

1983年8月患病,少腹憋胀经旬,不敢进食,食入胀急更甚。

其症,少腹鼓凸,挺着一个大肚子,如怀孕5~6月之孕妇状,按之空软。

神色憔悴,动则轰热喘汗。

腰困如折,行路弯腰如虾,挺腰则困不可忍。

脉细弱,舌淡无华。

患者年近6旬,劳倦内伤,损及脾胃之阳,中气下陷于至阴之地而不能升达(我院内科确诊为胃下垂已10年)。

且肾中真气不固,有上越下脱之险。

拟补中益气汤去陈皮,加山萸肉、补骨脂、沉香顾护下焦元气:生芪30克,知母18克,红参(另打小块先吞)10克,当归15克,柴胡、升麻、炙草、沉香各10克,山萸肉、盐补骨脂各30克,白术20克,鲜生姜5片,枣10枚,胡桃4枚(打)。

上方服1剂之头煎约半小时,汗敛喘定。

觉气从丹田缓缓上达,少腹之鼓凸、胀急,立时消散,3剂服完食纳如常。

患者大喜过望,忘乎所以,食闺女送来大桃1枚,喝凉茶2杯,1刻钟后又复气陷坠胀如故。

当晚咕咕有声,中午不敢进食。

气机为病,瞬息万变。

此由生冷寒凉,戕伤脾胃生阳之气,亟温之:干姜30克,红参(另打小块吞服)、炙草各10克,木香、柴胡各3克,1剂后平复如初。

按:中气下陷症临床多见,多由内伤积久而来;此症之重者,即张锡纯氏论述之'大气下陷症'。

脉多细弱,右寸尤弱。

上则见气短难续似喘,下则少腹明显鼓凸如孕妇,按之必空软无物,胃下垂多有此见症。

凡遇此症,万不可见胀消胀,稍涉散气消胀、寒凉败中或消导开破,立见危殆,错则难救!气弱之人,即陈皮之散,亦经受不起,宜慎!红参不入煎剂者,汤剂效速,虚馁之人下咽反觉胀闷。

打小块吞服,入胃缓缓奏功,使下陷之气,徐徐升达,加山萸肉、补骨脂、胡桃者,有敛固下焦肾气妙用。

古谓:'下虚者用补中升陷,须防提脱。

胃下垂多种按摩治疗方法

胃下垂多种按摩治疗方法

胃下垂的按摩治疗方法2010年12月29日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

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出现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状。

临床诊断以X 线、钡餐透视、B超检查为主,可以确诊。

那我们可以怎样治疗胃下垂呢?今天我们来介绍下按摩治疗胃下垂。

胃下垂治则为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治疗胃下垂按摩法一:基本治法(1)腹部操作:①取穴:鸠尾、中脘、气海、天枢。

②手法:一指禅推、揉、按、摩、托、振法。

③操作:患者仰卧位。

医者位于其左侧,先用轻柔的一指禅推法、揉法于腹部以鸠尾、中脘为重点,然后循序往下至腹部及少腹部,以脐周围及天枢、气海为重点治疗,并用托法即医者四指并拢,以罗纹面着力,根据胃下垂的不同程度,自下而上托之,同时可以用指振法在中脘穴和掌振法在上腹部振动。

再用摩法在腹部治疗,摩法以逆时针方向操作,时间约14min。

(2)背部操作:①取穴:肝俞、脾俞、胃俞。

②手法:法、按法、揉法。

③操作:患者俯卧位。

用轻柔的法沿脊柱两侧膀胱经治疗,重点在T6~T12的两旁穴位,然后在脾俞、胃俞、肝俞用较轻柔的手法按揉,时间约10min。

治疗胃下垂一按摩法二:辨证加减(1)肝气郁结:①按揉章门、期门及肝俞、太冲,每穴1~2min。

②擦两胁肋,以微微透热为度。

(2)气血不足:①直擦背部督脉,横擦左侧背部,均以透热为度。

②按揉足三里,约2min。

患者还要注意:(1)宜少食多餐,忌食生冷、刺激性及不易消化之食物。

(2)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情志舒畅。

(3)平时可配合适当的腹肌锻炼(可作仰卧起坐)。

但不可过度疲劳。

(4)胃下垂严重者,可用胃托帮助。

目前,福鼎华山医院在沪上率先对胃下垂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很好地吸收中医和西医治疗中的特色和优势,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融合贯通,各取所长,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临床运用疗效显著,有效解决了胃下垂的难题,深受业内专家好评和患者青睐。

单味枳壳治疗胃下垂香蕉皮煎服巧治痔疮

单味枳壳治疗胃下垂香蕉皮煎服巧治痔疮

家庭医药 2016.0253传统医学·用药之道药之道中药,它主要用于治呃逆、呕吐、反胃、心腹冷痛等病证。

由于丁香含丁香油等,对细菌及真菌有抑制作用,且有镇痛、促皮透等功能,故丁香也常用于治疗皮肤病、牙病及外科等疾病。

生姜有散寒、发汗、止痛功效,对多种细菌、真菌有一定杀灭效果。

丁香配生姜制作酊剂或膏剂外用,对白癜风、脱发(或斑秃)、手足癣等有一定效果。

不过,上方能“去白发生黑发”之依据不足。

因为白发的生成,与头发根部无法持续生成黑色素有关,诱发原因复杂,可能涉及到慢性疾病、营养缺乏、精神因素、遗传等方面。

用丁香生姜外用治白发未见相关临床研究报道,而采用强行拔去白发的方式也不妥,因为这样可能会损伤毛囊,甚至造成毛囊炎、头发稀疏等不良后果。

所以,以上方法的有效性存疑,不宜提倡采用。

其实,老人生长白发是自然现象,不必在意。

青壮年出现白发,过度求诸药物也不足取,只要平时保证睡眠充足、精神愉快、饮食调理,结合常梳头和按摩头皮,以促进发根血液循环,对预防白发或许有一定帮助。

单味枳壳治疗胃下垂枳壳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服药时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部分患者同时加用腹带。

本方具有行气宽中、下气除胀的功效,疗效颇佳。

吉林长春 王战国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豪点评:胃下垂是由于胃体平滑肌松驰,张力下降而致,正常胃体平滑肌应保持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即具有一定的紧张性,以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

枳壳有行气、宽中、除胀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机体状态下,枳壳对处于不同状态的胃肠平滑肌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降低处于紧张状态的胃肠平滑肌的张力,有解痉止痛之功,又能兴奋松驰状态的胃肠平滑肌,提高其张力,增强其蠕动。

枳壳为芸香科香椽、酸橙等植物接近成熟的果实,性味效用与枳实相似,但力薄性缓,以行气宽中解胀为主,适用于胸胁胀痛、脘腹痞闷为主。

香蕉皮煎服巧治痔疮取香蕉皮4个,洗净加水适量炖汤。

胃下垂的中医治疗秘方-----升清降浊汤

胃下垂的中医治疗秘方-----升清降浊汤

胃下垂的中医治疗秘方-----升清降浊汤
胃下垂的中医治疗秘方-----升清降浊汤:
方药组成:炙黄芪20~30g,党参15~20g,炒白术10~15g,炙甘草6~10g,升麻10g,柴胡10g,陈皮6g,当归6g,枳实20~30g,生赭石15~20g,内金10~15g。

加减:兼脘腹冷痛,手足不温,加附子10g,干姜8g;
兼胃有振水音,肠鸣漉漉,加桂枝10g,茯苓30g;
兼口苦、口干,舌苔黄腻加黄连8g;
舌苔白厚腻,加苍术1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

15天为1个疗程。

临床治疗胃下垂习遵中气下陷理论,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

叶天士说:“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临证医案?脾胃》),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胃下垂病人,除了有胃体下垂、腹部坠胀、便溏、气短乏力等中气下陷症状,还有脘腹胀满、食纳减少、恶心呕吐等胃气不降甚或胃气上逆等症状。

在治疗时单纯用益气升阳法,会加重腹胀腹痛等症状,如果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的同时再根据病情重用枳实理气消痞,生赭石通降胃气,鸡内金消食除胀,升清降浊,标本兼治,则可明显提高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下垂中医辩证治疗特效方
胃下垂中医辩证治疗特效方;
胃下垂是指人在站立时,胃的位置偏低,胃的下缘垂坠于盆腔,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约在肚脐水朴行┻上)以下。

胃下垂多见子体型瘦长、体质虚弱、腹壁松驰、腹肌薄弱者。

产生的原由,主要是由于悬吊、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忍埒松驰无力以及腹部压力下降,使胃整个位置降低、胃蠕动减弱。

妇女产后,腹压突然下降,或瘦长体型、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长时间从事站立工作或卧床少动的人,容易患此病。

轻度胃下垂病人一般无不舒适感觉,下垂明显者常见腹都不舒适、饱胀重坠感,每于餐后、站立或劳累后症状加重,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嗳气、消化不良、便秘等情况。

胃下垂严重时,可同时伴有肝、肾、结肠等内脏下垂的情况。

诊断胃下垂最好的方法是X线钡餐造影,可显示无张力型胃:胃体呈垂直状,蠕动无力,胃内滞留液有些多,胃小弯弧线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超声波检查可见胃的下缘下移入盆腔(小腹部位),胃电图描记检查可见胃电波幅值无论在餐前还是在餐后都低予正常。

胃下垂的疗法,要以功能锻炼和饮食调整为主。

总是参加体育锻炼,着重对腹肌进行锻炼,没有体育器械者,可采取仰卧起坐的简便方法,每日做三至五次,做累为止。

饮食要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而富于营养的食物,餐后应卧床休息45分钟至1小时,以减轻胃的负担;减少站立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腹胀、恶心明显者,可服用吗丁啉、维生素B6以促进胃蠕动、增加胃的张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以多酶片、酵母片助消化。

胃下垂在中医属于虚证,脾气虚衰是根本的原因。

治疗以扶脾健胃为主,辅以体育锻炼和饮食调养。

中医治疗如下:
a. 由于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引起脾气虚衰,中气下陷,治疗以补中益气丸健脾升提。

b. 若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导致气机不畅,表现为胃脘胀满、嗳气后舒适,属脾虚气滞型,以健脾丸加香砂养胃丸健脾理气和胃。

c. 脾气虚不可以正常运化水湿,湿聚为饮,水饮停留胃脘,可见胃脘痞胀、感觉胃中有水液晃荡、肠鸣作响,治以苓桂术甘汤健脾化饮。

胃下垂是怎么回事??
健康人的胃相对固定在上腹腔,当人站立时,胃的最低点不可以超过脐下二横指(指胃小弯)。

所谓胃下垂,就是胃在站立时明显下移,甚至从上腹移至下腹。

由于胃的下垂,病人都有胃部不舒适的感觉,吃点饭就感到胃部饱胀,所以不敢多吃,饭后走路快一点就感到肚子疼。

有的胃下垂病人,还合并有其他脏器如肾、肝、脾、横结肠下垂,称之为全内脏下垂。

引起胃下垂的原因主要和体质有关,身体虚弱,腹壁脂肪薄,肌张力减弱,脏器忍埒松弛,易发生胃下垂,且女性多于男性。

这种病变易诊断。

因胃移涤行┞腹部,所以吃过饭下腹膨隆,上腹部胃区下陷,并且可以不可以看到主动脉搏动,用手触及更加明显。

最可靠的方法是钡餐造影,如果胃小弯低于两侧髂嵴连线,就可以不可以诊断为胃下垂。

此病西医尚无有些好的疗法方法,用胃托系于腹部,可缓解临床症状。

中医在这方面相对西医有非常多优势,如中药、推拿、针灸,可视病情轻重而确定方法。

中医将胃下垂分为中气下陷型、脾胃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等。

?
怎么样治疗胃下垂??
(1)加强营养
胃下垂的孩子形体消瘦,营养不足,所以应该选用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应丰富一些。

由于小儿食量少,应该用少食多餐的办法,逐渐适应胃的承受能力。

进餐后应该有一段时间平卧,切不可暴饮暴食。

经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调养,身体会逐渐强壮起来,胃下垂的症状也就会大大减轻了。

(2)全身性康复锻炼
患儿午饭后取头低位、垫高骨盆的姿势仰卧床上20~30分钟。

仰卧后双腿伸直,然后抬高、放下,反复进行数次,稍事休息,再重复
做数次。

也可在仰卧时,双腿做仿蹬自行车的动作。

晚饭后散散步,回家后再仰卧床上,自行按摩腹部,从脐下轻柔地向上按压,然后在胃脘部做环行按摩。

每天坚持可使胃逐渐上移。

(3)仰卧起坐锻炼
患儿仰卧在硬板床上,头部端正,双腿伸直,足尖向上,双手放在大腿两侧,全身肌肉放松,做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反复做数次。

一呼一吸应保持每分钟16~18次。

吸气时思想集中在下腹部的丹田穴(脐下1.5寸处) ,呼气时思想也要集中,四肢肌肉随呼气而放松。

15分钟后做仰卧起坐,即身体平卧,双手放于头后,收缩腹部肌肉,上身由平卧位渐上抬,双肘向膝部靠拢,随后复位。

仰卧起坐次数由少而多,逐渐增加,3个月为1疗程。

康复锻炼期间,严禁做跑跳动作,不要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中气下陷型胃下垂有何临床表现,如何施治?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食欲不振,食后饱胀,呃逆,上腹部疼疼,身体乏力,舌体胖大苔白,脉沉无力。

治以举气升阳。

方选补中益气汤,药用炙黄芪、白术、陈皮、升麻、当归、柴胡、党参、焦三仙等。

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脾胃阴虚型胃下垂有何临床表现,如何施治?
临床表现:形体干瘦,口渴喜饮,饮后胃脘不舒适,不思饮食,食后倒饱,手足心热,苔白少津,舌质红,脉细无力。

治以滋阴养胃,健脾益气。

药用经验方:山药、党参、黄精、玉竹、石斛、荷叶、柴胡、扁豆、佛手、焦三仙等。

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脾肾阳虚型胃下垂有何临床表现,如何施治?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畏寒肢冷,渴不喜饮,胃脘不舒适,不思饮食,食后饱胀,腹胀矢气,苔白而润,舌体肿大,脉沉细弱。

治以温中健脾,补气冲阳。

方选附子理中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附子、炮姜、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柴胡、当归、佛手、木香。

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胃下垂有什么外治法??
(1)推拿法
腹部取穴:鸠尾(剑突下0.5寸)、中脘、气海、天枢,仰卧位,术者站于病人右侧,以推揉鸠尾、中脘为重点,循序往下至腹部,以脐周天枢、气海为重点按揉,并用托法,即医者四指并拢,根据胃下垂的程度不同,自下而上托之。

再以摩法在腹部治疗(逆时针酚行操作)14分钟。

背部取穴:肝俞(背部第9胸椎旁1.5寸)、脾俞(背部第11胸椎旁1.5寸)、胃俞(背部第12胸椎旁1.5寸)。

病人取俯卧位,以轻揉的滚法,沿脊椎两侧操作,重点在胸6~12两旁的穴位,然后在脾俞、胃俞按揉10分钟。

( 2) 针灸法
取穴:中脘、天枢向下斜刺外陵,气海向下斜刺关元。

用补法,留针10~20分钟。

恶心呕吐,配上脘、内关,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和中降逆;如合并有溃疡病,可配巨阙、内关、公孙、脾俞、胃俞,用补法,留针10~20分钟,以温中止疼;阳虚灸关元、气海;阴虚者加阴陵泉、太溪;气虚加足三里。

根治胃下垂,我给你推荐百花散,无副作用,康复后不复发,成份:天台山悬崖峭壁上采集的灵兰(亦称铁皮枫斛)、乌药(亦称长生不老药)、猴头菇、麝香等奇花异珍配制而成。

《百花散》对各种肠胃、食管食道疾病有神奇效果,旧社会在缺医少药的浙江天台县深山中有“起死还魂散”之美称。

《百花散》对胃绞疼、胃炎、胃胀、胃酸、胃疼、肠炎、胃溃疡、胃疼、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粘膜糜烂、胃出血、胃窦炎、十二指肠溃疡(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下垂、胃癌、食道癌、食管炎、肠化生有着现代药物无可比拟的神奇效果。

来自:神医图书馆3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