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下垂
中医医案——胃下垂并冠心病心绞痛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健脾益气升陷法治愈中气下陷重症病案:程某,男,62岁。
初诊:1977年8月29日。
主诉及病史:腹胀食后为甚已七八年。
于1973年做胃肠钡餐造影示:胃下垂于两髂嵴连线以下6cm。
时有胃痛,受凉加重,饮食减少(每日半斤左右),体渐消瘦,常觉头昏,精神疲惫。
入院时又做胃肠钡餐造影示:胃小弯侧下垂于两髂嵴连线以下7.8cm。
近1年多来又有左胸背相引而痛,时作时止,每次痛20分钟左右,多于生气及气候异常变化时出现。
若服冠心苏合丸可于10分钟内缓解。
西医诊断:①胃下垂;②冠心病心绞痛。
诊查:舌质淡红,苔白稍厚少津。
脉象弦而小,脐左有压痛。
辨证:①脾胃病,中气下陷证。
②胸痹,胸阳不振,心脉瘀滞证。
治法:健脾益气升陷,以补中益气汤加清上生津之品。
胸痹服冠心苏合丸治之。
处方:党参9g 白术6g 升麻6g 柴胡6g 当归6g 陈皮9g 黄芪9g 甘草6g 白芍9g 菊花6g 川芎9g 麦冬9g服上方药18剂,病情无变化。
1977年10月4日,因进食过饱后致腹胀加重,不欲饮食。
舌苔黄厚少津,口干且不欲多饮,脉弦有力。
此为饮食失节损伤脾胃之候。
轻者损谷则愈,重者消导自安。
而该患者脾气素虚,中气下陷,兼食滞于中州,宜先治其标。
治以健胃消食,理气消胀。
方选平胃散、木乌散加味。
处方:苍术12g 枳实9g 陈皮9g 甘草6g 木香9g 乌药9g 神曲15g 大麦芽15g 大腹皮9g 石斛12g 菊花9g上方药进6剂,腹胀减轻,食欲好转,舌苔变薄,但大便溏泄,一日3次。
原方加肉蔻以固肠止泻。
又进6剂,大便仍溏,每日1~2次,且食后仍有腹胀,并出现胃脘痛,口干。
苔隐黄转薄而少津,脉弦。
据食欲好转为胃气稍复,食后腹胀为脾气仍虚,食后胃脘痛多为实证,但本例则以脾胃虚为主,故不宜再进消导理气之剂。
宜遵《素问·至真要大论》塞因塞用之法治之。
单兆伟论治胃下垂经验举隅
单兆伟论治胃下垂经验举隅单兆伟是一位资深的中医药专家,对于治疗胃下垂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在他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治疗案例,深受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下面我们将从单兆伟的治疗经验中挑选几个典型的案例,来分享他在治疗胃下垂方面的临床经验和技巧。
案例一:患者张女士,35岁,因为长期办公室工作,生活节奏不规律,饮食不健康,导致胃下垂症状严重。
她常常感到胃部酸痛、胀气,甚至食欲不振,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在多次尝试西医治疗无效后,她前来求治于单兆伟医师。
单兆伟医师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望诊,结合张女士的病情特点,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是针对张女士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整,建议她少吃油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单兆伟医师开出了一副中药方剂,主要成分是益气健脾、和胃理气的中药材料,能够调理胃肠功能,缓解胃下垂的症状。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张女士的胃部症状有了显著的改善,胀气不再频繁发作,食欲也逐渐恢复。
在单兆伟医师的指导下,她还加强了运动锻炼,通过中药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最终实现了胃下垂的康复。
患者李先生,60岁,因为年龄增长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胃下垂的症状日益严重。
他感到胃部沉重、酸痛,消化不良的情况时常困扰着他。
他曾经在医院接受过胃部检查,确诊为胃下垂,但是医生只是开了一些止痛药,并没有根治的方法。
后来通过朋友的介绍,他找到了单兆伟医师。
单兆伟医师对李先生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诊断,发现他的脾胃功能受损,气血不足,导致胃下垂的症状。
基于这一情况,单兆伟医师为李先生调配了一副中药方剂,用于调理脾胃功能、补充气血,同时还建议他进行针灸疗法,以加强治疗效果。
在单兆伟医师的精心指导下,李先生在短短一个月内感到了明显的好转。
他的胃部不再感到沉重和酸痛,食欲明显增加,精神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通过持续的中药调理和针灸治疗,李先生的胃下垂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这两个案例是单兆伟医师治疗胃下垂的典型代表,他深谙中医养生之道,善于从整体的角度审视患者的病情,制定出符合个体需求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胃下垂临床分析
中药治疗胃下垂临床分析胃下垂是指胃的纵轴向下延长,胃的下极明显降低,甚至低达小骨盆腔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
多见于妇女,其中多子女者更为常见,亦见于瘦长体型者。
饮食不节,久病体虚,或情志失调,气郁胃脘,中气不足,症见胃缓而不约,脘腹胀满,嗳气不适,腹痛畅鸣,中医认为,本病多为中气不足,脾胃亏虚所为,当以益气升提,补中健胃;理气解郁,舒通积滞;化饮除湿,消食和胃;养阴生津,协调阴阳。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病例来自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43例。
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7.6岁。
全部病例均经过X线钡餐造影确诊,以小弯切迹低于两髂骨嵴联线水平1~5厘米者为轻度23例,6~10厘米者为中度17例,11厘米以上者为重度3例。
经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25例,萎缩性胃炎7例,溃疡2例。
所有患者均有慢性腹痛、腹胀,食后加重,平卧休息后好转,伴纳差神疲乏力,形体消瘦。
1.2 临床特点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胃下垂主要见慢性上腹痛与不适感、腹胀、恶心、嗳气和便秘等;重度胃下垂病人往往食后或多食后即出现上腹胀痛或不适,疼痛程度与进食量的多少有关,站立和运动时疼痛加剧,仰卧及垫高臀部时疼痛减轻或消失,碱性药物不能缓解疼痛。
1.3 体格检查嘱病人立位,直接在剑突下进行触诊,压痛明显;继后使病人呈仰卧位,将下垂的胃推举上移,再触压此点,则压痛减轻或消失。
亦可嘱病人饮水一杯或食后进行腹部叩诊,可叩出胃下极轮廓下移至骨盆。
2 中药治疗2.1中气虚弱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气短不思饮食,胃下垂,胃痛隐隐,脘腹胀满,纳食减少,神疲乏力,动则尤甚,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细弱。
当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15克,白术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枳壳15克,党参12克,砂仁3克(后下),炙甘草3克。
水煎服。
气滞者,加广木香10克。
胃下垂的治疗方法
胃下垂的治疗方法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患者常常会感到胃部不适,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
针对胃下垂的治疗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饮食调理是治疗胃下垂的重要方法之一。
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避免食用过硬、过冷、过热的食物,同时要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此外,饮食应该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缓解症状。
其次,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胃下垂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一些胃肠道促进药物,如多潘立酮、胃复安等,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胃部功能,缓解胃下垂引起的不适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以适当服用一些抗酸药物,如铝碳酸镁等,有助于减少胃酸的分泌,缓解胃部疼痛和不适感。
另外,中医治疗在胃下垂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疗效。
患者可以选择针灸、艾灸、中药煎煮等中医疗法进行治疗,有助于调理胃部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胃下垂引起的症状。
此外,中医治疗还可以帮助患者调整体质,增强自身抵抗力,减少病情复发的可能性。
最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适当的运动和休息。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胃部功能,缓解胃下垂引起的不适症状。
同时,患者还应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缓解症状。
综上所述,针对胃下垂的治疗方法,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中医治疗以及适当的运动和休息来改善症状。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诊,避免疏忽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
解郁升脾散治疗胃下垂42例
恶 心 、嗳气 及便 秘等 症 状 消失 ,x线 钡 餐 检查 胃小 弯
最 低点 较 治 疗 前 上 升 > 4 m;有 效 :上 述 症 状 好 转 , c
x线钡 餐 检 查 胃小 弯 最 低 点 较 治 疗 前 上 升 1 3 m; ~ c
无效 :上述 临床症 状及 X线 钡餐 检查 无改善 。
出 版社 ,1 9 9 8:2 1 7.
收 稿 日期 2 0 —0 2 0 81 8
3 1 疗 效 标 准I ] . l :显 效 :上 腹 部 饱 胀 不 适 、厌 食 、
率 及 中医证候 学 特点 E] 上海 中医 药 杂 志 ,20 ,4 () -. J. 06 0 9 :35
E 9 王 琦 ,李 英 帅 . 中 医 对 代 谢 综 合 征 的 认 识 及 辨 治 探 讨 2] ( ) E] 浙 江 中 医 杂 志 ,2 0 ,4 (1 :6 365 下 J. 0 6 1 1 ) 2—2 .
E 3 王 坤玲 ,王 魁亮 ,郭 军 . 代 谢 综 合 征 中 医 证 型 与 胰 岛 素 3] 抵 抗 的关 系 E] J .新 疆 中 医药 ,2 0 ,2 ( ) 52. 0 6 4 5 :2—8 E 4 陈 晓 虎 ,徐 顺 娟 .冠 心 病 ( 痹 ) 胰 岛 素 抵 抗 与 中 医 辨 3] 胸 证 分 型 关 系 的 临 床研 究 E ] 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2 0 , 2 J. 06 2
升脾 散 中 柴 胡 、升 麻 、 枳 壳 、郁 金 调 节 脾 胃升 降 之
脉搏 动 ,同 时伴有 其 它 内脏 下 垂 症状 体 征 ;④ 胃肠 X 线钡 餐检查 可 确诊 。
2 治 疗 方 法
机 ,柴 胡配郁 金 ,条 达肝 气 ,升举 脾 胃清 阳之 气 ;升
胃下垂胃缓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胃下垂胃缓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胃缓,指以脘腹坠胀为主或有疼痛,食后或站立时为甚的疾病,常见于西医胃下垂症。
有关胃缓的记载最早来源于《灵枢·本藏》,即“脾应肉,肉坚大者胃厚,肉么者胃薄。
肉小而么者胃不坚;肉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
肉不坚者,胃缓”。
《实用中医内科学》[1]首次把“胃缓”定为正式病名,并归入脾胃病证类。
本指南提出了胃缓 (胃下垂 )的诊断、辨证及治疗建议,主要适用人群是由胃下垂所致的胃缓成人患者,即对于符合西医学“胃下垂”诊断但不符合中医学“胃缓”病名诊断的患者不在本指南讨论范围。
本指南主要根据我国胃缓 (胃下垂 )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的经验制定,目的是对中医学治疗胃缓的方法与措施加以总结并进行合理评价,以期为胃缓 (胃下垂 )的中医药诊疗提供循证医学的建议,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为国内外具有中医学执业资格的医生提供指导,同时也为社会医疗决策者及患者提供有益参考。
1. 1证据检索古代文献 :手工检索中医医籍如《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脾胃论》《儒门事亲》《丹溪心法》《临证指南医案》《名医杂著》《张氏医通》《景岳全书》《笔花医镜》《类证治裁》《证治汇补》《类证活人书》,查询有关“胃下垂 /胃缓”的描述。
现代文献 :以“胃下垂”“胃缓”“胃下”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 ( 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以“Gastroptosis”“Ventroptosia”为关键词,检索 PubMed、SCI、Science、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检索年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 2017年 5月 5日。
• 1. 2证据筛选• 1. 2. 1文献初筛文献纳入标准 :研究类型为中医药关于胃下垂的病名、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调护的文献;病例数在 20例以上。
单兆伟论治胃下垂经验举隅
单兆伟论治胃下垂经验举隅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临床上常见于长期站立、体重下降、腹部手术、妊娠等因素,而患者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
在治疗胃下垂的过程中,中医非常注重调理脾胃,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机能恢复,同时要避免过度的药物或外科手术损伤机体,这正是单兆伟教授在治疗胃下垂中的经验。
单教授是一名胃肠病学专家,他在临床上治疗胃下垂的过程中,不仅注重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法的应用,同时应用中成药等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其治疗理念是“健胃为根本,慢调缓补为主”,强调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案,避免在短时间内使用过度的刺激性药物或手术治疗。
单教授认为,治疗胃下垂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补充营养,同时辅以胃肠道功能的调理和饮食的调整。
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法可以有效地促进胃肠道的血液循环、消化和吸收,提高免疫力,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
同时,单教授还注重缓慢而渐进的营养补充,应用中成药等中医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另外,单教授在治疗胃下垂的过程中还非常重视饮食的调整。
他建议患者少食多餐,避免进食过多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坚持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面食、蔬菜等。
同时,单教授还建议适量服用营养保健品,如维生素B族、钙等营养素,这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机体的健康恢复。
总的来说,单兆伟教授治疗胃下垂的经验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他将中医、西医手段结合起来,注重调理脾胃、加强免疫力、缓慢补充营养等方面,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感,提高治疗疗效。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胃下垂最佳治疗方法2篇
胃下垂最佳治疗方法2篇第一篇:胃下垂的中医治疗方法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常见于女性,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日常护理和治疗。
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越来越严重,这将严重影响消化道的功能,影响身体健康。
下面是胃下垂的中医治疗方法。
1. 食疗胃下垂病患者需要饮食清淡,避免过于油腻、刺激性、辛辣及大量食物,多吃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例如豆腐、鸡蛋白、瘦肉等。
同时,应每餐多次少量进食,不要饱食过度或长时间饥饿。
2. 穴位按摩对于胃下垂,中医治疗方法之一就是穴位按摩,可以刺激脾胃经脉的气血循环,调整脾胃功能。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膻中、中脘、关元等穴位。
3. 药膳调理药膳对于胃下垂的治疗非常有效,一些中医药材例如枸杞子、山楂、大枣、生姜等可入药膳中进行煮汤调理,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脾胃功能。
4. 草药治疗胃下垂可以通过中药治疗进行缓解。
中药的治疗需要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诊断患者的中医病名,针对症状选用中药进行治疗。
总之,中医治疗胃下垂需要遵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合理运用中药和食疗方法进行治疗,定期前往医院进行针对症状的治疗。
同时还需要调整个人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积极预防身体状况的恶化。
第二篇:现代药物治疗胃下垂的方法胃下垂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病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使症状严重化。
在现代医学中,治疗胃下垂的方法相对比较多,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本文将介绍现代药物治疗胃下垂的方法。
1. 胃复康胶囊胃复康胶囊是国内唯一一种用于治疗胃下垂的中药胶囊。
主要成分为五味子、陈皮等多种草药,可以调节脾胃功能,改善胃下垂症状。
每次1~2粒,每日2次,连续服用1~3个月。
2. 马来酸多沙唑嗪口服液马来酸多沙唑嗪口服液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病症的药物,可以缓解胃下垂症状,增加胃肠道管腔的张力,促进进食的排空,并减少患者的胸口疼痛。
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连续使用1~2周。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下垂107例临床观察
显 高 于 独应 用 吗 丁 啉 ,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胃下 垂 疗 效 显 著 。 中
【 关键词 】 胃下垂 ; 中西 医结 合 ; 补 中益气 丸 ; 吗丁啉
胃下 垂 是 我 国 的 常 见 病 、 发 病 , 见 于 消 瘦 体 质 的 患 多 多 者, 主要 临 床 表 现 有 纳 差 、 力 、 气 、 腹 部 饱 胀 、 秘 等 。 乏 嗳 上 便 可导致蠕动减 弱 , 空 变慢 , 而 引起 慢性 胃炎及 其他 胃 排 从 部 疾 患 , 往 往 彤 成 恶 性 循 环 。单 纯 两 厌 内科 治 疗 疗 效 不 够 并 想 , 者 采 取 中 两 结 合 治 疗 的 方 法 , 得 了较 好 的 疗 效 , 笔 取
步 查 处 原 发 灶 J
有 效 地 促 进 癌 细 胞 组 织 的 坏 死 和 癌 巢 解 体 。 癌 性 胸 膜 腔 积液一旦 形成 , 因其 很 快 再 生 而 致 单 纯 穿 刺 放 液 治 疗 效 果 不 佳 。本 组 使 用 胸 膜 腔 内注 人 多抗 甲素 治 疗 癌 性 心 包 积 液 , 是 利 用 其 注 入 胸 膜 腔 后 不 易 透 过 心 包 膜 屏 障 , 胸 膜 腔 内 保 持 使 较 长 时 『 高 浓 度 , 样 既 通 过 药 物 与 癌 细 胞 的 表 面 渗 透 作 甘 j 这 用 , 通 过 毛 细 m 管 运 输 , 更 多 的 药 物 进 入 肿 瘤 细 胞 内部 , 又 使 起 到 直接 杀 伤 癌 细 胞 的作 用 , 而 使 渗 减 少 , 状 改 善 , 从 症 患 者存 活时间延长 。
现 报 道 如 卜。 1 资 料 与方 法
断 标 准 。一 般 认 为 , 胃角 切 迹 低 于 两 髂 嵴 近 线 水 平 0~ m 3o
胃下垂胃缓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胃下垂胃缓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也被称为胃脱垂或胃垂症。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为中医医师提供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案和指导,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治疗该疾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胃下垂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脾胃气虚、肝胃失和等原因相关。
其他一些因素,如腹壁松弛、产后气血不足、长期严重腹泻等也可能导致胃下垂的发生。
二、诊断要点1.详细询问病史:如病程、症状的发生规律和变化情况。
2.脉诊:通过脉象判断脾胃气虚或者肝胃失和的表现。
3.舌诊:观察舌苔是否厚重,舌体是否胖大,舌质是否淡黄等。
4.医师应在患者做了胃食管反流检查或其他相关影像学检查后,进一步明确胃下垂的诊断。
三、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治疗胃下垂的原则是补脾胃、固脾胃、升脾阳、降肝阳,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草药治疗:常用的中草药有黄芩、柴胡、山楂等,可制成草药汤剂或煎剂口服。
2.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少吃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稀饭等。
3.针灸治疗:针刺穴位主要集中在脾经和胃经经络上,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等。
4.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腹部和背部促进脾胃的运动功能,缓解胃下垂的症状。
5.中药外用:可使用中药熏洗或贴敷的方法,以促进脾胃的功能调理。
四、食疗方案1.胡萝卜粥:将新鲜胡萝卜榨汁,加入米饭中煮熟,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动功能。
2.小米粥:小米具有补脾胃、健脾开胃的功效,可用来煮粥食用。
3.莲子汤:莲子有固脾止泻的作用,可以煮汤或煮粥食用。
4.黄鳝煲汤:黄鳝具有温补脾胃、益气补血的功效,可以煲汤食用。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暴饮暴食和生冷食物的摄入。
2.注重养生,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经常进行适当的锻炼和休息。
3.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以减轻对脾胃的压力。
4.定期定时就餐,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总之,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并且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有明确的治疗方案和指导。
通过中医的草药治疗、针灸、饮食调理和餐后休息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治疗胃下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脾胃病科 胃缓(胃下垂)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胃缓(胃下垂)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第2版(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主要症状:脘腹痞满或坠胀,嗳气不舒,纳差,乏力。
次要症状:胃脘疼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便溏,畏冷,消瘦。
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青年女性及中老年人多见,多发生于瘦长体形患者、经产妇及慢性病患者,治疗疗程长,难度大。
根据病史、症状、体形及影像学检查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2版(贝政平、蔡映云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
(1)多发生于瘦长体形,经产妇及消耗性疾病进行性消瘦等。
(2)不同程度的上腹部饱胀感,食后尤甚,嗳气,厌食,便秘,腹痛。
腹胀可于餐后、站立过久和劳累后加重,平卧时减轻。
亦可出现站立性晕厥、低血压、乏力、头晕等“循环无力症”的其他内脏下垂的表现。
(3)肋下角常小于90°;站立时触及较明显的腹主动脉搏动;振水声;以双手托扶下腹部,往上则上腹坠胀减轻;可触及下垂的肝、脾、肾等脏器。
(4)X 线钡餐造影检查可见胃小弯角切迹、胃幽门管低于髂嵴连线水平;胃呈长钩形或无张力型,上窄下宽,胃体与胃窦靠近,胃角变锐。
胃的位置及张力均低,整个胃几乎位于腹腔左侧。
(二)证候诊断1.脾虚气陷证:脘腹坠胀,食后益甚,或便意频数,或久泄不止,肛门重坠,或脱肛,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便溏,眩晕。
舌淡,脉弱。
2.脾虚阴损证:脘腹坠胀,胃脘痞闷,食后更显,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烦渴欲饮,午后颧红,小便短少,大便干结。
舌体瘦薄,苔少而干,脉虚数。
3.脾肾阳虚证:脘腹坠胀,食后更甚,喜温喜按,食少便溏,畏冷肢凉,胃中振水,呕吐清水,神疲乏力,腰酸。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弱。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虚气陷证治法:补气升陷。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合升陷汤加减。
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炙甘草、柴胡、升麻、枳壳、陈皮、桔梗等。
单兆伟论治胃下垂经验举隅
单兆伟论治胃下垂经验举隅
作为中医界的知名专家,单兆伟教授在胃下垂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经常强调,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病,但因为症状表现不太明显,容易被人忽视。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
致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严重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他的治疗方法以中药为主,搭配饮食、运动等多种治疗手段,在患者中效果显著。
1. 调整饮食
“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这是单兆伟教授对患者饮食的要求,这
样可以保证营养的摄取。
他还建议患者少吃脂肪和辛辣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以
减轻肠胃的负担。
此外,单教授还提倡患者多喝温水,特别是在饭前饭后和睡前,因为温
水可以促进肠胃蠕动,防止胃下垂加剧。
2. 中药治疗
单教授认为,胃下垂属于中医消化系统的范畴,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
他常常根据
患者的病情配制中药方剂,其中包括黄连、苦参、五味子等中草药。
黄连可以清热解毒,
苦参可以清热解毒、除湿利咽,五味子可以温中消食、收敛胃气。
3. 运动锻炼
运动是治疗胃下垂的重要方式之一,单教授经常建议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比如
跑步、游泳、跳舞等。
这些活动可以刺激胃肠道的蠕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但是,单教授也强调运动要适度,太剧烈或时间过长的运动都可能对胃下垂不利。
4. 心理疏导
胃下垂的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关,如情绪低落、紧张、忧虑等都会加重病情。
因此,单
教授在治疗患者时也会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通过耐心倾听、疏导情绪等方式帮助患者缓
解压力,提高心理素质。
【经方论坛】苓桂术甘汤治疗胃下垂
【经方论坛】苓桂术甘汤治疗胃下垂单兆伟教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从医50余载,擅长中医脾胃病诊治。
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颇丰,现将其运用经方苓桂术甘汤治疗胃下垂一例总结如下。
范某,女,38岁,纺织工人。
患者素体瘦弱,婚后育1女,小产2次。
近两年来由于工厂经常加班,站立太久,常觉脘部痞胀疼痛,食后尤甚,胃中时漉漉作响,泛恶清涎,卧后稍舒。
然工种限制,不得休息,症情日渐加重,形体羸瘦,脘痛日甚,终至休工。
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中重度胃下垂,肝功能正常。
前医曾予大剂补中益气汤而罔效。
今来单兆伟处诊治。
刻下:面色苍白,体单形瘦,大便溏薄,日行1~2次,肢冷背寒。
察其舌淡,苔薄白而水滑,脉沉细无力。
辨为禀赋虚弱,加之小产更损肾元,长久站立,饮食失节,劳伤其中焦之脾气,胃肌薄弱,和降失司,水湿内停为饮,阻遏中阳。
单兆伟立其论、随其法,择仲景苓桂术甘汤加味。
处方:茯苓20克,炒白术15克,桂枝10克,甘草6克,葛根15克,炙升麻10克,炒枳壳20克,陈皮6克,党参10克。
药进l 周,患者诉脘痛大减,不泛恶,便亦干。
方药对证,更进半月,脘痞疼痛得除,肢冷背寒亦去,脉来比前有力。
后以苓桂术甘汤合补中益气汤加枳壳、葛根调理两月余,面颧渐次红润,纳佳便调,神旺体增,体重比治前增加2.5公斤。
入冬再以上方为基础,适加平补气血阴阳之品制膏调理百日,复查上消化道钡餐,胃小弯下角切迹平髂嵴连线,提示轻度胃下垂,停药嘱其休养。
按《灵枢·本脏》曰:“脾应肉,肉月囷坚大者,胃厚;肉月囷么者,胃薄……肉月囷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肉月囷不坚者,胃缓。
”上述文字可看出,胃缓、胃下符合现今之胃下垂。
从此案胃下垂表现的临床症状论,当属痰饮所为。
患者禀赋亏乏,加之小产肾元又损,不得充实后天之本,且又站立过久,耗伤中焦之气血,胃体濡养不能,而成胃缓、胃下之证。
李可疑难杂症医案: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胃下垂重症
关注【愉享中医】,关注生命健康!本号所发方剂以上世纪90年代以前出版的医著为主。
文中方剂仅限于学术交流,患者应在中医大夫或中药师指导下加减使用,切勿自行套方,免出意外。
灵石财委主任王守义,56岁。
1983年8月患病,少腹憋胀经旬,不敢进食,食入胀急更甚。
其症,少腹鼓凸,挺着一个大肚子,如怀孕5~6月之孕妇状,按之空软。
神色憔悴,动则轰热喘汗。
腰困如折,行路弯腰如虾,挺腰则困不可忍。
脉细弱,舌淡无华。
患者年近6旬,劳倦内伤,损及脾胃之阳,中气下陷于至阴之地而不能升达(我院内科确诊为胃下垂已10年)。
且肾中真气不固,有上越下脱之险。
拟补中益气汤去陈皮,加山萸肉、补骨脂、沉香顾护下焦元气:生芪30克,知母18克,红参(另打小块先吞)10克,当归15克,柴胡、升麻、炙草、沉香各10克,山萸肉、盐补骨脂各30克,白术20克,鲜生姜5片,枣10枚,胡桃4枚(打)。
上方服1剂之头煎约半小时,汗敛喘定。
觉气从丹田缓缓上达,少腹之鼓凸、胀急,立时消散,3剂服完食纳如常。
患者大喜过望,忘乎所以,食闺女送来大桃1枚,喝凉茶2杯,1刻钟后又复气陷坠胀如故。
当晚咕咕有声,中午不敢进食。
气机为病,瞬息万变。
此由生冷寒凉,戕伤脾胃生阳之气,亟温之:干姜30克,红参(另打小块吞服)、炙草各10克,木香、柴胡各3克,1剂后平复如初。
按:中气下陷症临床多见,多由内伤积久而来;此症之重者,即张锡纯氏论述之'大气下陷症'。
脉多细弱,右寸尤弱。
上则见气短难续似喘,下则少腹明显鼓凸如孕妇,按之必空软无物,胃下垂多有此见症。
凡遇此症,万不可见胀消胀,稍涉散气消胀、寒凉败中或消导开破,立见危殆,错则难救!气弱之人,即陈皮之散,亦经受不起,宜慎!红参不入煎剂者,汤剂效速,虚馁之人下咽反觉胀闷。
打小块吞服,入胃缓缓奏功,使下陷之气,徐徐升达,加山萸肉、补骨脂、胡桃者,有敛固下焦肾气妙用。
古谓:'下虚者用补中升陷,须防提脱。
单兆伟论治胃下垂经验举隅
单兆伟论治胃下垂经验举隅单兆伟,国家级名中医,擅长治疗胃病,尤其是胃下垂。
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他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胃下垂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下面我们将结合单兆伟的临床经验,为大家详细介绍他治疗胃下垂的经验举隅。
胃下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胃部疾病,常见于胃经常性蠕动较弱,致使胃的正常位置产生下移和下垂,从而引发不适症状。
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胃脘胀满,消化不良,腹泄腹痛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单兆伟治疗胃下垂的经验主要包括脉络学诊断、针灸疗法和中药调理三个方面。
单兆伟注重脉络学诊断。
在中医看来,脉络学诊断是通过观察和触摸患者的脉搏和经络,了解疾病的病位、病性,为后续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单兆伟擅长运用脉络学诊断技术,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脉搏和经络的状况,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准确判断胃下垂的病位和病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
单兆伟采用针灸疗法治疗胃下垂。
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通过在患者的穴位上刺激,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单兆伟在治疗胃下垂时,通常会选择经络中与胃相关的穴位进行针灸。
比如足三里穴、中脘穴、足阳明胃经等穴位,通过针灸刺激,调和患者的气血运行,增强胃部蠕动功能,促进胃部的正常位置恢复,从而达到治疗胃下垂的效果。
单兆伟还常常配合中药调理治疗胃下垂。
中药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单兆伟在治疗胃下垂时,常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调理。
比如利水健脾、益气养血、理气和中等功效的中药,配合针灸治疗,通过长期服用中药调理,可以达到对抗胃下垂症状的效果。
单兆伟还注重饮食调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过饱饮食,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等,以达到治疗效果。
单兆伟治疗胃下垂的经验举隅是综合运用脉络学诊断、针灸疗法和中药调理三种方式进行治疗。
他善于观察患者的脉搏和经络,准确判断疾病的病位和病性,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他还注重饮食调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等,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麻瑞亭治验集---胃下垂
麻瑞亭治验集---胃下垂麻瑞亭治验集中卷病症胃下垂胃下垂,系因中气虚弱,脾湿不运,食停不化使然。
【脉证机理】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土阳旺,则胃气顺降而善食纳,脾气升运而善消磨。
由于饱食未化,或因长期站立工作,或因车马颠簸,或因产后下床过早,致使中气虚弱,脾胃不和,运化迟缓,久则脘腹胀满,下坠隐痛,是病胃下垂。
胃气滞而不降,故而食纳减少。
旧谷不去,新谷不入,故症见不思饮食,食也难消。
中脘壅满,胆胃上逆,故兼见头昏脑胀,心慌气短等症。
肝脾不升,可见腹胀,大便先干后溏,或干结难下。
气滞不降,故脉现细濡、寸关大,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和胃,平胆疏肝,宽胸降逆。
【方药】云茯芩9克焦白术9克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炒苍术9-12克陈枳壳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草蔻仁6克炒干姜5-6克。
水煎温服。
【方解】云茯苓、焦白术,健脾和胃;炒苍术,健脾消胀;炒杭芍、粉丹皮,平胆疏肝;陈枳壳、法半夏,宽胸利气降逆;广郁金、延胡索,疏肝止痛;草蔻仁、炒干姜,温中暖下。
【加减】脾湿肝郁,下陷不升,脉现关尺大者,加桂枝木6-9克,舒肝以升陷。
大便干结者,加肉苁蓉15克,润肠以利便。
胃脘痛胀者,加天台乌6-9克,理气以止痛。
胸膈闷满不适者,加薤白9克,利气以宽胸。
小便黄赤,舌苔厚腻者,加淡竹茹9克、焦山栀6-9克,清肺润燥,通利膀胱,以祛湿热。
【按语】胃下垂,属脏器下垂之一,医者多辨为中气下陷,以升提之药治之。
验之临床,脾湿重而胃气逆,脉现寸关大者,亦屡见不鲜。
从症治疗无效,必须从脉,以健脾利湿、和胃降逆、舒肝化瘀之法,使滞气开而胃纳增,清气升而宿食化,中气健运,痞满消除,则病渐愈。
不可一见“下垂”二字,而概谓之中气下陷,径用升提之法,使肺胃更逆。
病不唯不愈,反而食纳全废,日渐危笃。
大便秘结一症,因肺津不能濡润大肠所致。
此系寒燥,而非热结,一切苦寒伐泄之品,绝非所宜。
在温中暖下、疏肝理气之中,酌加润燥利便之品,俾使中土健旺,大肠沾濡,气机畅利,则便坚自可消除。
中成药治疗胃下垂疗效观察
研究中成药的作用机制
通过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试验,深入探讨中成药的作用机制,明确其治疗胃下垂的作用原理。
优化治疗方案
根据临床研究结果,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依从性。
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
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创新药物剂型
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无效标准
患者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胃镜或钡 餐检查无改善或加重。
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方法
采用焦虑、抑郁、失眠等评分量表评 估患者心理状态。
采用饮食、睡眠、疼痛等评分量表评估患 者生活质量。
观察患者体力状况、体重变化等生 物学指标。
复发率的评估方法
统计患者治愈后的复发例数及复发时间。 分析复发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等因素的关系。 探讨预防复发的措施和治疗方案的改进。
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 ,发现了许多与胃下垂发病相 关的靶点,为治疗胃下垂提供 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针对传统中成药的剂型进行了 创新,如采用软胶囊、喷雾剂 等新型药物制剂,提高了药物 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采用新的治疗方案和药物剂型 ,使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
中成药治疗胃下垂的前景展望
深入挖掘中医药潜力
拓展临床应用范围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中 医药的认识和挖掘也日益深入,为治 疗胃下垂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目前中成药治疗胃下垂的临床应用范 围还不够广泛,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 其应用范围,如用于治疗其他消化系 统疾病和内脏下垂等。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未来 可以加强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中 医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让更多患者受益。
02推拿治疗胃下垂讲座ppt
检查
• 腹部触诊:上腹部可触及腹主动脉的明显搏 动。按压脘腹部时可闻及击水声。
• 辅助检查:X线钡餐造影 • 立位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下降到髂嵴联线以下。
• 胃体垂直向下,胃体部较胃底部宽大,胃窦部在幽门水平以下,胃蠕动乏力, • 规则的微弱的胃收缩波,餐后6小时,胃内仍有1/4左右的残留物存在。
鉴别诊断
诊断较为明确,无需鉴别诊断
推拿治则
• 1、治疗原则: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2、主要穴位:气海、关元、脾俞、胃俞、 中脘、天枢、足三里、阳陵泉、百会、阿 是穴(左肩胛骨)。 3、施术手法:推、按、拿、揉、滚、擦、 摩、插。
操作手法
• 1)胃脘部操作:用一指禅推法推中 脘、天枢、气海,每穴约3分钟;用 掌摩法摩脘腹部,约5分钟;用指按 揉法按揉中脘、气海、天枢,每穴 约3分钟。
• 接着食、中、无名指、小指并拢, 指面和小鱼际着力托住胃部,由下 向上,循逆时针方向托之,如是8~ 10遍。再用振法于脘腹部,以感应 振颤和温热为度。
• 患者取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推脾俞、胃俞、大肠俞,为 时5分钟,接着按揉上阳百会穴,以酸胀为度。
胃下垂特有手法:插法
• 3)患者取正坐位,先按揉足三里、阳陵泉,然后一
• 最后右手掌紧贴腹部、左手压在右掌上 面.作逆时针方向的摩腹运动5-10分钟,循 序而进。
注意事项
• 疗程较长,信心要足。 • 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心情舒畅。 • 胃下垂严重者,可用胃托。 • 平时要进行腹肌锻炼,可做仰卧起坐。
小结
• 推拿治疗胃下垂始于一指禅流派王百川。 • 病机:中气不足、脾胃虚弱 • 治疗原则: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 主要穴位:脾俞、胃俞、中脘、天枢、足三里、百
两则胃下垂的食疗和药用偏方
两则胃下垂的食疗和药用偏方
*导读:胃下垂在西医方面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认为,胃下垂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所以中医内治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为主。
下面介绍几则中医治……
胃下垂在西医方面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认为,胃下垂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所以中医内治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为主。
下面介绍几则中医治疗胃下垂的偏方:*鸡汤红参黄芪
红参12克,黄芪30克,母鸡肉 500克。
加水适量,食盐少许,共放入瓷碗内,隔水炖2小时,分早晚两次喝汤吃鸡肉,每周服1剂,连服5~6剂有显著疗效。
方中红参、黄芪甘温补中益气,鸡肉性味甘温调补脾胃,与参、芪合用,共奏补脾益气,升举胃体之效。
*中药外敷
药用蓖麻仁10g,五倍子5g,共捣烂如泥状,敷于脐中,纱布包裹,每日早、中、晚各热熨1次,隔4天换药1次。
注意:孕妇和吐血者忌用。
由于胃下垂的患者平时要保持愉快平和的心境,平时饮食宜少吃多餐,不油腻易消化,饭后平躺。
(美文搜集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胃下垂
分型治疗
(1)脾虚气陷
治法:补脾健胃,益气升陷。
处方:黄芪15克,柴胡12克,升麻9克,郁金1.2克,当归15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甘草6克,枳实壳各12克,陈皮9克,大枣10枚,山药15克,11J楂、鸡内金各10克。
加减:血瘀酌加莪术、桃仨、红花;月千郁酌加川楝子、白芍;阳虚加淡附片、焦艾叶、炮姜;痰饮加茯苓、半夏。
用法:每日1剂,首次加水约500毫升(先将药浸泡),煎至200毫升。
同法再煎1次,将2次药液混合,分早晚2次等量服用。
疗效:以上法或类似上方治疗430例,其中表明疗效情况的341例,临床痊愈166例,显效88例,有效7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95.3%。
常用成方: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归脾汤等。
(2)胃阴不足
治法:濡养胃阴。
处方:沙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10克,玉竹10克,
自芍10克,枳壳10克,党参10克,麦芽15克,当归10克,炙甘草6克。
加减:血瘀加桃仁、红花:气滞加枳实或加重枳壳之量;气虚加黄芪、白术。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5日为一疗程。
疗效:以上方加减治疗32例胃阴不足兼血瘀者,临床痊愈14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
常用成方:益胃汤合一贯煎等。
专方治疗
(1)行气整肠汤
组成:木香30克,厚朴30克,大腹皮30克,槟榔片30克,莱菔子30克,枳壳30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2000毫升,文火浓煎至250-300毫升,早晚2次分服。
每日1剂,24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停药2天。
疗效:以本法治疗200例,服用2个疗程后,显效145例,有效5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5%。
对照组42例,服用补中益气汤,总有效率为63.5%,二者疗效有显著差异,表明用前方治疗效果较好。
(2)升提冲剂
组成:党参、黄芪、白术、升麻、枸桔梨。
用法:将上药加工成冲剂,每日2次,每次1包,重度
胃下垂者,每日3次,每次1包,于饭后用温开水冲服,每30天为一疗程,连服2月为一总疗程。
疗效:以上方共治疗患者96例,结果:显效62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8%。
本方无明显毒副作用,偶有胃轻度不适、恶心、腹泻,但不需作特殊处理。
(3)升胃含剂
组成:升麻、枳壳各15克。
加减:虚寒加理中汤:气虚加四君子汤:气滞加香附、陈皮:阴虚加玉竹、石斛:湿阻加苍术、川朴;郁热加左金丸。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50例,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2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
(4)启根丸
组成:制附片50克,肉桂60克,红参15克,黄芪60克,白术40克,升麻30克,柴胡35克,枳壳40克,葛根65克,枸杞子50克,山萸肉50克,芍药60克。
用法:将上药研极细末,上好白蜜55克炼后,共捣匀和丸,每丸重10克。
每日2次,每次1丸,空腹服。
疗效:本方主要用于脾虚气陷之阳虚者,共治疗21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2%。
老中医经验
李斯炽医案:王××,女。
1972年10月1 9日初诊。
患者有胃下垂史,大便溏薄而少,解便时必须努责,而始见少许清粪,遇月经来潮及感冒时反而大便通畅。
食欲欠佳,胃部膨满,矢气嗳气频作,子宫下坠。
一脉弱舌淡。
此中气不足之证,治当补中健脾,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处方:党参18克,当归9克,黄芪12克,白术旷克,陈皮9克,升麻3克,柴胡6克,生姜2片,枳壳9克,木香6克,大枣3枚,甘草6克。
服上方3剂后,即见显效,大便基本正常,余症亦得缓解。
嘱其常服本方以巩固疗效。
按:本例胃部下垂膨满,子宫下坠,脉弱舌淡,显系中气不足之象。
肠胃气虚,不但饮食难化,大便溏稀,且推动无力,排便不爽。
脾虚气滞于中,则嗳气矢气。
月经来潮时,体内气血流动加速,感冒时正气鼓邪,故反而大便通常。
方用补中益气汤,旨在补益中气,加枳壳、木香以行滞气。
药证相应,故得显效。